CN207518334U -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518334U CN207518334U CN201720943933.3U CN201720943933U CN207518334U CN 207518334 U CN207518334 U CN 207518334U CN 201720943933 U CN201720943933 U CN 201720943933U CN 207518334 U CN207518334 U CN 2075183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module
- voltage
- current
-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7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包括电能接收模块、整流模块、控制模块、降压式转换模块以及电荷泵充电模块,其中:电能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无线适配器的电能发射模块所发射的交流电;整流模块,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控制模块,用于在恒流阶段,生成第一控制信号;降压式转换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对直流电进行调整;电荷泵充电模块,用于将调整后的直流电的电压降至充电电压,将调整后的直流电的电流升至充电电流。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恒流阶段,所采用的充电模块为不含电感元件的电荷泵充电模块,因而能提升充电效率;且,电荷泵充电模块的前级电路电流小、耦合损耗低,因而还能进一步提升充电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功能的越来越强大,电子设备的充电技术也得到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为了提升充电的便利性,无线充电方式已慢慢成为了一种新的充电趋势。
具体地,目前市面上能够支持无线充电的终端设备很少,且,这些终端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电路通常需要包括电能接收线圈,降压式变换器(Buck转换器)以及降压式充电电路(Buck Charger)。首先,由于Buck转换器以及Buck Charger中均包括存在线圈损耗和磁芯损耗的输出电感,这就可能会使得整个无线充电电路的降压转换效率较低,从而可能会影响整个充电过程的充电效率;其次,发明人发现,Buck转换器或者Buck Charger在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差别较大时,还会进一步降低降压转换效率,从而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整个充电过程的充电效率;再有,在采用Buck转换器串联Buck Charger的电路进行无线充电时,还会有大量的电量转换为热能,因而还会影响无线充电的安全性。
也就是说,现有的无线充电电路存在充电效率较低以及充电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的无线充电电路所存在充电效率较低以及充电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包括电能接收模块、整流模块、控制模块、降压式转换模块以及电荷泵充电模块,其中:
所述电能接收模块的输入端与无线电源适配器的电能发射模块的输出端耦合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接收无线适配器的电能发射模块所发射的交流电,并将所述交流电发送至所述整流模块;
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将所述直流电发送至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待充电电池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采集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以及充电电流,并根据所述充电电压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以及,若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为恒流阶段,则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
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直流电的电压调整至第一目标电压,将所述直流电的电流调整至第一目标电流,并将调整后的直流电发送至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
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待充电电池电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目标电压进行降压,对所述第一目标电流进行升流,并将降压和升流后的直流电发送至所述待充电电池。
具体地,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大于预设的最低电压阈值,且小于预设的最高电压阈值时,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为恒流阶段。
可选地,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并联的充电支路,每一个充电支路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串联的电荷泵充电子模块,针对任一电荷泵充电子模块,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其中:
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或者,与前一级电荷泵充电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第四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并作为公共负端;
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的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的输出端。
具体地,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具体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将所述直流电的电压以及电流调整为:
其中,所述Ub1_out表示所述第一目标电压;所述Ib1_out表示所述第一目标电流;所述M为正整数,表示每一充电支路中串联的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的个数;所述Ubattery表示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所述Uc表示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以及线路的损耗压降;所述Ibattery表示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电路还包括降压式充电模块,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为非恒流阶段,则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
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直流电的电压调整至第二目标电压,将所述直流电的电流调整至第二目标电流,并将调整后的直流电发送至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
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待充电电池电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目标电压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电流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直流电发送至所述待充电电池。
具体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具体用于在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不大于所述最低电压阈值,或者不小于所述最高电压阈值时,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为非恒流阶段。
可选地,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并联的降压式充电子模块;针对任一降压式充电子模块,所述降压式充电子模块包括第五开关、第六开关、第一电感以及第三电容,其中:
所述第五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六开关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通;
所述第六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并作为公共负端;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入端作为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作为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的输出端。
具体地,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二目标电压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电流进行调整,其中,调整后的直流电为:
其中,所述Ub2_out表示调整后的直流电的电压;所述Ib2_out表示调整后的直流电的电流;所述Ubattery表示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所述Ub表示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与所述待充电电池之间的线路的损耗压降;所述Ibattery表示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电路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还用于采集所述整流模块输出的直流电的电压,并将所述直流电的电压发送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以及,若确定所述直流电的电压不小于设定的电压阈值,则确定所述电能接收模块与所述电能发射模块处于有效充电范围;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出端与无线适配器的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入端信号连接,还用于将所述直流电电压发送至所述无线适配器,以使得所述无线适配器根据所述直流电的电压调整所述无线适配器的电能发射模块所发射的交流电。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本体、安装在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待充电电池以及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无线充电电路。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无线适配器以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无线适配器用于向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可包括电能接收模块、整流模块、控制模块、降压式转换模块以及电荷泵充电模块,其中:所述电能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无线适配器的电能发射模块所发射的交流电,并将所述交流电发送至所述整流模块;所述整流模块,用于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将所述直流电发送至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采集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以及充电电流,并根据所述充电电压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以及,若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为恒流阶段,则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直流电的电压调整至第一目标电压,将所述直流电的电流调整至第一目标电流,并将调整后的直流电发送至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目标电压进行降压,对所述第一目标电流进行升流,并将降压和升流后的直流电发送至所述待充电电池。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充电阶段为恒流阶段时,所述无线充电电路中所采用的充电模块可为电荷泵充电模块,其内部的充放电元件为电容而非电感,因而提升了整个无线充电电路的降压转换效率;且,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的电压转换效率不会因其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压差太大而降低转换效率,因而保证了整个无线充电电路的降压转换效率;再者,由于电荷泵充电模块中不包含电感元件,还会避免无线充电电路的发热现象;另外,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的使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流过其前级电路的电流,还能减少电能接收模块与电能发射模块之间的耦合损耗,因而还能进一步提升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的充电效率和充电安全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第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第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电荷泵转换子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电荷泵转换子模块的另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第二种无线充电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第二种无线充电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降压式充电子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第三种无线充电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为了解决现有的无线充电电路所存在的充电效率较低以及充电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其中,所述无线充电电路通常可被设置在相应的终端设备中,如设置在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以及相机等中,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与相应的无线适配器建立耦合连接时,将从所述无线适配器接收到的电能传输到所述终端设备的待充电电池内,当然,所述无线充电电路还可独立使用,对此不作赘述。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第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可包括电能接收模块11、整流模块12、控制模块13、降压式转换模块14以及电荷泵充电模块15,其中:
所述电能接收模块11的输入端与无线电源适配器的电能发射模块的输出端耦合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整流模块12的输入端电连接,可用于接收无线适配器的电能发射模块所发射的交流电,并将所述交流电发送至所述整流模块12;
所述整流模块12的输出端与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14的输入端电连接,可用于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将所述直流电发送至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14;
所述控制模块13的输入端与待充电电池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14的控制端电连接,可用于采集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以及充电电流,并根据所述充电电压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以及,若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为恒流阶段,则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14;
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14的输出端与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的输入端电连接,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直流电的电压调整至第一目标电压,将所述直流电的电流调整至第一目标电流,并将调整后的直流电发送至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
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的输出端与所述待充电电池电连接,可用于对所述第一目标电压进行降压,对所述第一目标电流进行升流,并将降压和升流后的直流电发送至所述待充电电池。
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可包括电能接收模块、整流模块、控制模块、降压式转换模块以及电荷泵充电模块,其中:所述电能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无线适配器的电能发射模块所发射的交流电,并将所述交流电发送至所述整流模块;所述整流模块,用于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将所述直流电发送至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采集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以及充电电流,并根据所述充电电压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以及,若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为恒流阶段,则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直流电的电压调整至第一目标电压,将所述直流电的电流调整至第一目标电流,并将调整后的直流电发送至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目标电压进行降压,对所述第一目标电流进行升流,并将降压和升流后的直流电发送至所述待充电电池。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充电阶段为恒流阶段时,所述无线充电电路中所采用的充电模块可为电荷泵充电模块,其内部的充放电元件为电容而非电感,因而提升了整个无线充电电路的降压转换效率;且,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的电压转换效率不会跟随其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发生变化,因而保证了整个无线充电电路的降压转换效率;再者,由于电荷泵充电模块中不包含电感元件,还会避免无线充电电路的发热现象;另外,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的使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流过其前级电路的电流,还能减少电能接收模块与电能发射模块之间的耦合损耗,因而还能进一步提升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的充电效率和充电安全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由于充电阶段为恒流阶段,因而整个无线充电电路中的电流较大,因此,在大电流流过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时,由于电荷泵充电模块15中不存在电感元件,因而就不会出现较大的损耗压降,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无论什么时候都采用降压式充电模块进行充电的方式,能够大大提升充电效率和充电安全性,对此不作赘述。
具体地,所述电能接收模块11通常可为相应的电能接收线圈,所述电能接收线圈可为矩形、圆形或者三角形等任意形状,只要能够与无线适配器中的电能发射线圈相匹配,并与之发生电感应、磁感应、磁共振或者电磁波的交互即可。其中,所述电能接收线圈以及所述电能发射线圈的线圈直径、线经、材质均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如可设置为100mm(毫米)、0.5mm(毫米)、漆包铜线等,对此不作赘述。
可选地,所述整流模块12通常可包括相应的整流桥电路,如可为半波整流桥电路、全波整流桥电路或者桥式整流桥电路等。其中,所述半波整流桥电路、全波整流桥电路以及桥式整流桥电路可由相应的二极管或者晶闸管等器件组成。当然,在对转换效率要求较高的场景中,所述整流模块12中的器件还可为晶体管,如三极管、MOS管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整流模块12中的整流桥电路除了可自行搭建之外,还可集成在相应的逻辑芯片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可选地,如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由图2可知,所述第一种无线充电电路中的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可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并联的充电支路,如图2中所示的N个相互并联的充电支路,每一个充电支路可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串联的电荷泵充电子模块,如图2中所示的M个相互串联的电荷泵充电子模块,其中,N、M为正整数,且,N与M可相等或者不相等。
由上述内容可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充电阶段为恒流阶段,则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可具备以下两点优势:
第一点,采用了降压转换效率高于降压式充电模块的电荷泵充电模块15,减小了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的发热现象,,进而保证了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的充电效率;
第二点,采用了能够升流的电荷泵充电模块,使得流过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的前级电路,如电能接收模块、整流模块以及降压式转换模块处的电流较小,从而降低了所述无线充电电路中的损耗压降,提升了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的充电效率。
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实现充电效率的双重提升,对此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一充电支路中的电荷泵充电子模块的个数可设置为相同,且,每一电荷泵充电子模块的规格可设置为一致,如每一电荷泵充电子模块中的ESR(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等效串联电阻)相同等,从而能够保证每一充电支路的整体降压程度与整体升流程度均一致,如将电压降至1/4、将电流升至4倍等。这就使得每一充电支路输出的电压和电流能够相互匹配,进而保证了输入到待充电电池的多路电压和多路电流能够相互匹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具体地,如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电荷泵充电子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由图3可知,针对任一电荷泵充电子模块(如图2中所示的1511~15NM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可包括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第三开关Q3、第四开关Q4、第一电容C1以及第二电容C2,其中:
当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为其所在充电支路中的第一个电荷泵充电子模块时,如为1511、1521或者15N1等,所述第一开关Q1的输入端可与所述整流模块12的输出端电连接;当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为其所在充电支路中的后级电荷泵充电子模块时,如为1512、1522或者151M等,所述第一开关Q1的输出端可与前一级电荷泵充电子模块(如1511、1521或者151M-1)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开关Q3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Q2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开关Q4的输入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开关Q3的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第四开关Q4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电连接,并作为公共负端;
所述第一开关Q1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Q2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Q3的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的输出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如图2中所示的1511~15NM中的任意一个)中的各个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可和相应的控制器或者驱动器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器或者驱动器的控制下导通或者关断。例如,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或者驱动器发送的第一驱动信号时,导通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中的第一开关Q1以及第二开关Q2,关闭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中的第三开关Q3以及第四开关Q4;在接收到所述控制器或者驱动器发送的第二驱动信号时,导通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中的第三开关Q3以及Q4,关闭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中的第一开关Q1以及第二开关Q2。
具体地,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时,由于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中的第一开关Q1以及第二开关Q2导通,因而可使得所述无线适配器的电能发射线圈所发射的电能能够向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中的电容以及所述待充电电池充电;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时,由于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中的第三开关Q3以及第四开关Q4导通,因而可使得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中的所述电容能够向所述待充电电池充电。
其中,所述控制器或者驱动器不仅可为软件程序,还可为相应的硬件装置,只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向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发送相应的驱动信号即可,例如,在一个信号周期的前半周期发送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在一个信号周期的后半周期发送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等;所述第一驱动信号以及第二驱动信号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如可为程序代码、数字信号或者电平信号等,只要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即可,对此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由所述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第三开关Q3、第四开关Q4、第一电容C1以及第二电容C2所组成的电路结构通常可被称为Charge Pump Converter(电荷泵变换)电路,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无线充电电路具体可被称为基于ChargePump Converter电路的无线充电电路(后续仍简称为无线充电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第三开关Q3以及第四开关Q4均可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并联的开关元件,从而可有效地降低所述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第三开关Q3以及第四开关Q4的导通电阻,增大所述无线充电电路中的电流,加快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的充电速度、减小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的充电时间、提高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的充电效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优选地,所述开关元件可为晶体管。
可选地,所述晶体管可包括三极管或场效应管。
需要说明的是,若所述开关元件为三极管,则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即可为三极管的基极,所述开关元件的输入端即可为三极管的集电极(或发射极),所述开关元件的输出端即可为三极管的发射极(或集电极);若所述开关元件为场效应管,则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即可为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开关元件的输入端即可为场效应管的漏极(或源极),所述开关元件的输出端即可为场效应管的源极(或漏极)。当然,所述开关元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还可互相交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三极管可包括NPN型三极管、PNP型三极管,所述场效应管可包括N沟道型场效应管以及P沟道型场效应管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也不作任何限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第三开关Q3以及第四开关Q4还可为任一能够实现开关功能的硬件开关,如可为单刀双掷开关、双刀双掷开关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容C1以及所述第二电容C2均至少可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并联的电容元件。由于多个并联的电容元件可有效的降低整体电容的ESR,因而,可有效地增大所述无线充电电路中的电流,加快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的充电速度、减小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的充电时间、提高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的充电效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也不作赘述。
可选地,如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电荷泵充电子模块的另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地,由图4可知,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还可包括补偿电容Cc,其中:
当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为其所在充电支路中的第一个电荷泵充电子模块时,所述补偿电容Cc的第一端可与所述整流模块12输出端电连接;当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为其所在充电电路中的后级电荷泵充电子模块时,所述补偿电容Cc的第一端可与前一级电荷泵充电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开关Q4的输出端电连接。
其中,所述补偿电容Cc可用于在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中的第一开关Q1以及第二开关Q2开启、第三开关Q3以及第四开关Q4关闭时,向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中的电容(即所述第一电容C1以及所述第二电容C2)以及所述待充电电池进行电流补偿。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所述补偿电容Cc的ESR(Equivalent SeriesResistance,等效串联电阻),减小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所述补偿电容Cc至少可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并联的电容元件,对此也不作赘述。
也就是说,与现有技术类似,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可在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的输入端并联一个补偿电容Cc。由于所述补偿电容Cc也并联在所述整流模块12或者前一级电荷泵充电子模块的输出端的两端,因而所述整流模块12或者前一级电荷泵充电子模块可一直向所述补偿电容Cc充电,从而使得在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导通时,所述补偿电容Cc能够向所述第一电容C1、所述第二电容C2以及待充电电池充电,进而实现了电流补偿的作用,避免了所述整流模块12或者前一级电荷泵充电子模块输出的电流过小导致的充电速度较慢以及充电时间较长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13,具体可用于实时采集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或者,每隔设定时长采集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设定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如可设置为1ms(毫秒)、1s(秒)、1min(分)等,只要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精度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具体地,所述控制模块13,具体可用于在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大于预设的最低电压阈值,且小于预设的最高电压阈值时,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为恒流阶段。
其中,所述最低电压阈值以及所述最高电压阈值均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如可设置为2.8V(伏)和3.8V,或者可设置为3.0V和4.6V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13通常可为所述终端设备中的AP(ApplicationProcessor,应用处理器),或者可为另外设置在所述终端设备中的处理单元或者其它处理逻辑,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程序代码等,只要能够实时采集或者每隔设定时长采集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并可将采集到的充电电压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以及在充电阶段为恒流阶段时,向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14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即可,对此不作赘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控制模块13还可同时作为前述控制器或者驱动器,用于向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中的各个电荷泵充电子模块发送驱动信号,对此不作赘述。
具体地,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14,具体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将所述直流电的电压以及电流调整为如下述公式1所示:
其中,所述Ub1_out表示所述第一目标电压;所述Ib1_out表示所述第一目标电流;所述M为正整数,表示每一充电支路中串联的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的个数;所述Ubattery表示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所述Uc表示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以及线路的损耗压降;所述Ibattery表示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以及线路的损耗压降通常可包括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的后级电路中的其它器件以及导线等所导致的损耗压降的和。
其中,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的后级电路中的其它器件以及导线等所导致的损耗压降可分别采集,也可整体采集。
当需要分别采集时,可通过下述方式进行采集:
第一种、实时采集。以电荷泵充电模块15为例,实时采集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两端的电压;或者,将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的内阻看作固定值(预先测得),并实时采集流过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的电流,之后,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两端的电压;
第二种、每隔设定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采集。仍以电荷泵充电模块15为例,每隔设定时间采集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两端的电压;或者,将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的内阻看作固定值,并每隔设定时间采集流过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的电流,之后,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两端的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场景中,可优先选择实时采集方式,在对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场景中,可优先选择每隔设定时间的采集方式;再者,需要说明的是,在电路内阻不随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变化的场景中,或者在电压采集较为方便电流采集较为复杂的场景中,可优先选择直接获取电流,并基于固定内阻确定电压的方式;在电路内阻随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变化的场景中,或者在电压采集较为复杂电流采集较为简单的场景中,可优先选择直接获取电压的方式。
当需要整体采集时,可通过下述方式进行采集:
第一种、实时采集。实时采集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的输入端到所述待充电电池的输入端之间的电压;或者,将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的输入端到所述待充电电池的输入端的等效电阻看作固定值(预先测得),并实时采集流入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之后,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的输入端到所述待充电电池的输入端之间的电压;
第二种、每隔设定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采集。每隔设定时间采集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的输入端到所述待充电电池的输入端之间的电压;或者,将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的输入端到所述待充电电池的输入端的等效电阻看作固定值,并每隔设定时间采集流入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之后,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两端的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场景中,可优先选择实时采集方式,在对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场景中,可优先选择每隔设定时间的采集方式;再者,需要说明的是,在电路内阻不随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变化的场景中,或者在电压采集较为方便电流采集较为复杂的场景中,可优先选择直接获取电流,并基于固定内阻确定电压的方式;在电路内阻随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变化的场景中,或者在电压采集较为复杂电流采集较为简单的场景中,可优先选择直接获取电压的方式。
也就是说,在进行待充电电池的充电时,还需考虑电路中出现的损耗压降,并需要对损耗压降进行相应的补偿操作,如可通过调整降压式转换模块14输出的电能对输入到待充电电池中的充电电压进行补偿等。当然,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可通过调整降压式转换模块14的输出来补偿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之外,还可通过另外设置的外接电源进行补偿,如使得外接电源输出的电压为所述的电荷泵充电模块15以及线路的损耗压降等,对此不作赘述。
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具体可用于将所述第一目标电压调整为所述待充电电池所需要的充电电压以及相应线路损耗之和,将所述第一目标电流调整为所述待充电电池所需要的充电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每一个电荷泵充电子模块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比为1:2,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之比为2:1,对此不作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种无线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所述第二种无线充电电路还可包括降压式充电模块16,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13,还可用于若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为非恒流阶段,则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14;
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14,还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直流电的电压调整至第二目标电压,将所述直流电的电流调整至第二目标电流,并将调整后的直流电发送至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16;
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16的输入端与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14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待充电电池电连接,可用于对所述第二目标电压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电流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直流电发送至所述待充电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由于充电阶段为非恒流阶段,因而整个无线充电电路中的电流较小,因此,在小电流流过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16时,不会出现较大的损耗压降,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无论什么时候都采用降压式充电模块进行充电的方式,能够大大提升充电效率和充电安全性,对此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16,可通过下述方式将所述第二目标电压调整为所述充电电压,将所述第二目标电流调整为所述充电电流:
按照预设的调整倍数,将所述第二目标电压调整为所述充电电压,将所述第二目标电流调整为所述充电电流;或者,
在所述控制模块13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二目标电压调整为所述充电电压,将所述第二目标电流调整为所述充电电流。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当充电阶段为非恒流阶段时,所述控制模块13除了可控制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14,使其输出第二目标电压以及第二目标电流之外,还可不对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14进行任何的控制,而直接控制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16,使其输出充电电压以及充电电流即可,此时,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14的体调整倍数可预先设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具体地,所述控制模块13,还可具体用于在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不大于所述最低电压阈值,或者不小于所述最高电压阈值时,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为非恒流阶段。
其中,所述非恒流阶段可包括预充阶段、涓流阶段以及恒压阶段等,对此不作赘述。
具体地,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16,具体可用于对所述第二目标电压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电流进行调整,其中,调整后的直流电为如下公式2所示:
其中,其中,所述Ub2_out表示调整后的直流电的电压;所述Ib2_out表示调整后的直流电的电流;所述Ubattery表示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所述Ub表示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与所述待充电电池之间的线路的损耗压降;所述Ibattery表示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与所述待充电电池之间的线路的损耗压降通常可包括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14与所述待充电电池之间的器件、导线等所带来的损耗压降。
其中,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与所述待充电电池之间的线路的损耗压降的采集方式可与前述的电荷泵充电模块15以及线路的损耗压降的采集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6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种无线充电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地,由图6可知,所述第二种无线充电电路中的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16可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并联的降压式充电子模块(如图6中所示的161~16K,其中,K为正整数,可与N、M相同或者不同)。
具体地,如图7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降压式充电子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由图7可知,针对任一降压式充电子模块,所述降压式充电子模块可包括第五开关Q5、第六开关Q6、第一电感L1以及第三电容C3,其中:
所述第五开关Q5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模块12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六开关Q6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连通;
所述第六开关Q6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电连接,并作为公共负端;
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Q1的输入端作为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16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作为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16的输出端。
针对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16中的任一降压式充电子模块,所述降压式充电子模块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13或者相应的控制器或者驱动器发送的驱动信号,调整所述降压式充电子模块中的开关器件,以使得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连通的无线电源适配器能够通过所述降压式充电子模块向所述待充电电池发送电能。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降压式充电子模块通常可为现有技术的Buck SwitchCharger电路,其具体电路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电路可一致,此处不作过多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种无线充电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地,由图2可知,所述第三种无线充电电路还可包括无线通信模块17,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13的输出端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7的输入端电连接,还可用于采集所述整流模块12输出的直流电的电压,并将所述直流电的电压发送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7,以及,若确定所述直流电的电压不小于设定的电压阈值,则确定所述电能接收模块11与所述电能发射模块处于有效充电范围;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7的输出端与无线适配器的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入端信号连接,还可用于将所述直流电电压发送至所述无线适配器,以使得所述无线适配器根据所述直流电的电压调整所述无线适配器的电能发射模块所发射的交流电。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所述电能接收模块11与所述电能发射模块处于有效充电范围实际上即可为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无线适配器处于有效充电范围,对此不作赘述。
具体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7通常可为终端设备中的无线通信单元,如可为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单元、蓝牙单元、红外单元、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单元以及ZigBee(紫蜂)单元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其中,所述电压阈值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如可设置为7V、10V、13V等。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所述控制模块13可通过相应的界面显示信息,如提示灯闪烁、消息提醒等,提示用户对相应的终端设备或者无线适配器进行位置的移动,使得所述无线适配器与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有效充电范围内,从而提升充电的稳定性、高效性以及安全性,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及满意度。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控制模块13,还可用于采集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或者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并根据所述充电电压、或者所述充电电压和所述充电电流,生成相应的充电控制信息,并将所述充电控制信息发送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7;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7,还可用于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所述充电控制信息发送至所述无线适配器,以由所述无线适配器调整所述电能发射模块所发射的交流电,以使得所述无线适配器所处的交流电能够满足所述待充电电池所需以及线路损耗。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14的电路结构可与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16的电路结构一致,其中各器件的参数可另外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14通常可为高压Buck Switch Charger电路,对此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电路还可包括相应的切换开关(附图中未标出),通常可设置在所述整流模块12与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以及所述整流模块12与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16之间,其控制端可与所述控制模块13电连接,用于在控制模块13的控制下切换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以及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16的上电状态,如在恒流阶段,将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调整为上电、将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16调整为掉电;在非恒流阶段,将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调整为掉电、将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16调整为上电。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开关除了可用于切换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15与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16的上电状态之外,还可用于切换所述无线充电电路与相应的有线充电电路的导通与关断,对此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电路还可包括相应的保护开关,以在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发生过温、过压、欠压以及过流等异常状态时,断开所述无线充电电路,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的充电安全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无线充电电路、或者所述无线充电电路中的各个模块,除了可自行搭建之外,还可集成在相应的逻辑芯片中,从而能够保证终端设备的小型化设计,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9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由图9可知,所述电子设备可包括电子设备本体91、安装在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待充电电池92以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无线充电电路9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充电电路不仅仅适用于采用适配器向终端设备充电的场景,还可适用于采用移动电源向终端设备充电的场景,此时,可仅将所述适配器替换为移动电源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如图10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由图10可知,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可包括无线适配器101以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102,所述无线适配器101可用于向所述电子设备102充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及系统,可包括电能接收模块、整流模块、控制模块、降压式转换模块以及电荷泵充电模块,其中:所述电能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无线适配器的电能发射模块所发射的交流电,并将所述交流电发送至所述整流模块;所述整流模块,用于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将所述直流电发送至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采集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以及充电电流,并根据所述充电电压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以及,若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为恒流阶段,则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直流电的电压调整至第一目标电压,将所述直流电的电流调整至第一目标电流,并将调整后的直流电发送至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目标电压进行降压,对所述第一目标电流进行升流,并将降压和升流后的直流电发送至所述待充电电池。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充电阶段为恒流阶段时,所述无线充电电路中所采用的充电模块可为电荷泵充电模块,其内部的充放电元件为电容而非电感,因而提升了整个无线充电电路的降压转换效率;且,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的电压转换效率不会跟随其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发生变化,因而保证了整个无线充电电路的降压转换效率;再者,由于电荷泵充电模块中不包含电感元件,还会避免无线充电电路的发热现象;另外,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的使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流过其前级电路的电流,还能减少电能接收模块与电能发射模块之间的耦合损耗,因而还能进一步提升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的充电效率和充电安全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基于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相同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可适用于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无线充电电路中,相同内容可参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相关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作过多赘述。如图1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地,由图11可知,所述无线充电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1:接收无线适配器的电能发射模块所发射的交流电;
步骤1102: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步骤1103:采集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以及充电电流,并根据所述充电电压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以及,若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为恒流阶段,则生成第一控制信号;
步骤1104:降压式转换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直流电的电压调整至第一目标电压,将所述直流电的电流调整至第一目标电流;
步骤1105:电荷泵充电模块对所述第一目标电压进行降压,对所述第一目标电流进行升流,并将降压和升流后的直流电发送至所述待充电电池。
其中,所述步骤1101的执行主体可为电能接收线圈;所述步骤1102的执行主体可为整流桥电路,如半波整流桥电路、全波整流桥电路或者桥式整流桥电路等;所述步骤1103的执行主体可为相应的控制单元,如可为相应的AP、CPU、MCU等。
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在接收到无线适配器的电能发射模块所发射的交流电之后;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可采集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以及充电电流,并根据所述充电电压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以及,若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为恒流阶段,则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之后,降压式转换模块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直流电的电压调整至第一目标电压,将所述直流电的电流调整至第一目标电流;最后,电荷泵充电模块可将所述第一目标电压降至所述充电电压,并可将所述第一目标电流升至所述充电电流,以及,可将所述充电电压以及所述充电电流发送至所述待充电电池。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充电阶段为恒流阶段时,所述无线充电电路中所采用的充电模块可为电荷泵充电模块,其内部的充放电元件为电容而非电感,因而提升了整个无线充电电路的降压转换效率;且,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的电压转换效率不会跟随其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发生变化,因而保证了整个无线充电电路的降压转换效率;再者,由于电荷泵充电模块中不包含电感元件,还会避免无线充电电路的发热现象;另外,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的使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流过其前级电路的电流,还能减少电能接收模块与电能发射模块之间的耦合损耗,因而还能进一步提升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的充电效率和充电安全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若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为恒流阶段,可包括:
在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大于预设的最低电压阈值,且小于预设的最高电压阈值时,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为恒流阶段。
进一步地,若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为非恒流阶段,则可生成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直流电的电压调整至第二目标电压,将所述直流电的电流调整至第二目标电流;
降压式充电模块将所述第二目标电压降至所述充电电压,并将所述充电电压以及所述充电电流发送至所述待充电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若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为非恒流阶段可包括:
在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不大于所述最低电压阈值,或者不小于所述最高电压阈值时,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为非恒流阶段。
也就是说,在恒流阶段,由于充电电流过大,可选用不含有电感元件的电荷泵充电模块向所述待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从而能够提升充电效率,保证充电安全性;在非恒流阶段,由于充电电路较小,可选用含有电感元件的降压式充电模块向所述待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从而能够仍然能够提升充电效率,保证充电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二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可在接收到无线适配器的电能发射模块所发射的交流电之后;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可采集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以及充电电流,并根据所述充电电压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以及,若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为恒流阶段,则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之后,降压式转换模块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直流电的电压调整至第一目标电压,将所述直流电的电流调整至第一目标电流;最后,电荷泵充电模块可将所述第一目标电压降至所述充电电压,并可将所述第一目标电流升至所述充电电流,以及,可将所述充电电压以及所述充电电流发送至所述待充电电池。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充电阶段为恒流阶段时,所述无线充电电路中所采用的充电模块可为电荷泵充电模块,其内部的充放电元件为电容而非电感,因而提升了整个无线充电电路的降压转换效率;且,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的电压转换效率不会跟随其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发生变化,因而保证了整个无线充电电路的降压转换效率;再者,由于电荷泵充电模块中不包含电感元件,还会避免无线充电电路的发热现象;另外,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的使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流过其前级电路的电流,还能减少电能接收模块与电能发射模块之间的耦合损耗,因而还能进一步提升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的充电效率和充电安全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能接收模块、整流模块、控制模块、降压式转换模块以及电荷泵充电模块,其中:
所述电能接收模块的输入端与无线电源适配器的电能发射模块的输出端耦合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接收无线适配器的电能发射模块所发射的交流电,并将所述交流电发送至所述整流模块;
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将所述直流电发送至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待充电电池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采集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以及充电电流,并根据所述充电电压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以及,若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为恒流阶段,则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
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直流电的电压调整至第一目标电压,将所述直流电的电流调整至第一目标电流,并将调整后的直流电发送至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
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待充电电池电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目标电压进行降压,对所述第一目标电流进行升流,并将降压和升流后的直流电发送至所述待充电电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大于预设的最低电压阈值,且小于预设的最高电压阈值时,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为恒流阶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并联的充电支路,每一个充电支路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串联的电荷泵充电子模块,针对任一电荷泵充电子模块,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其中:
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或者,与前一级电荷泵充电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第四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并作为公共负端;
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的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的输出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具体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将所述直流电的电压以及电流调整为:
其中,所述Ub1_out表示所述第一目标电压;所述Ib1_out表示所述第一目标电流;所述M为正整数,表示每一充电支路中串联的所述电荷泵充电子模块的个数;所述Ubattery表示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所述Uc表示所述电荷泵充电模块以及线路的损耗压降;所述Ibattery表示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还包括降压式充电模块,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为非恒流阶段,则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
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直流电的电压调整至第二目标电压,将所述直流电的电流调整至第二目标电流,并将调整后的直流电发送至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
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降压式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待充电电池电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目标电压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电流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直流电发送至所述待充电电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还具体用于在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不大于最低电压阈值,或者不小于最高电压阈值时,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阶段为非恒流阶段。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并联的降压式充电子模块;针对任一降压式充电子模块,所述降压式充电子模块包括第五开关、第六开关、第一电感以及第三电容,其中:
所述第五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六开关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通;
所述第六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并作为公共负端;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五开关的输入端作为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作为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的输出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具体用于对所述第二目标电压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电流进行调整,其中,调整后的直流电为:
其中,所述Ub2_out表示调整后的直流电的电压;所述Ib2_out表示调整后的直流电的电流;所述Ibattery表示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压;所述Ub表示所述降压式充电模块与所述待充电电池之间的线路的损耗压降;所述Ibattery表示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还用于采集所述整流模块输出的直流电的电压,并将所述直流电的电压发送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以及,若确定所述直流电的电压不小于设定的电压阈值,则确定所述电能接收模块与所述电能发射模块处于有效充电范围;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出端与无线适配器的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入端信号连接,还用于将所述直流电电压发送至所述无线适配器,以使得所述无线适配器根据所述直流电的电压调整所述无线适配器的电能发射模块所发射的交流电。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设备本体、安装在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待充电电池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电路。
11.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适配器以及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无线适配器用于向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43933.3U CN207518334U (zh) | 2017-07-31 | 2017-07-31 |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43933.3U CN207518334U (zh) | 2017-07-31 | 2017-07-31 |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518334U true CN207518334U (zh) | 2018-06-19 |
Family
ID=62531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943933.3U Active CN207518334U (zh) | 2017-07-31 | 2017-07-31 |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51833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94004A (zh) * | 2021-12-31 | 2022-04-2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电瓶车共享无线充电装置 |
-
2017
- 2017-07-31 CN CN201720943933.3U patent/CN20751833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94004A (zh) * | 2021-12-31 | 2022-04-2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电瓶车共享无线充电装置 |
CN114394004B (zh) * | 2021-12-31 | 2023-08-22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电瓶车共享无线充电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518289U (zh) |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 |
CN108233455A (zh) |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 |
CN107947305A (zh) |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08233456A (zh) |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207766037U (zh) |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及终端设备 | |
CN207518336U (zh) |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 |
US20050162125A1 (en) | Integrated induction battery charge apparatus | |
CN109904913B (zh) | 一种充电设备及其快速充电电路 | |
US10097029B2 (en) | Wireless charging transmitter | |
CN108233454A (zh) |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 |
AU2018429030B2 (en) | Charging device, mobile terminal, and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 |
CN103814510A (zh) | 电力采集装置 | |
CN105449804A (zh) | 一种移动终端电源电路及装置 | |
CN207518328U (zh) | 一种终端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 |
CN210721093U (zh) | 一种以茶几形态控制全屋电器的设备 | |
CN207518334U (zh) |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 |
CN110707945A (zh) | 整流电路、无线充电装置、电源提供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 |
CN207518335U (zh) |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 |
CN114844234A (zh) |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电子设备、无线充电系统 | |
CN108233543A (zh) | 一种无线电源适配器、无线充电系统及方法 | |
CN209217749U (zh) | 无线充电器 | |
CN113228488B (zh) | 整流器、逆变器及无线充电设备 | |
CN209375184U (zh) | 耳机充电盒 | |
CN110970951A (zh) |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2651568A (zh)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