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83084U - 电源柜 - Google Patents

电源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83084U
CN218783084U CN202222384186.8U CN202222384186U CN218783084U CN 218783084 U CN218783084 U CN 218783084U CN 202222384186 U CN202222384186 U CN 202222384186U CN 218783084 U CN218783084 U CN 2187830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liquid
battery
cabin
power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841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司根
李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841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830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83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830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源柜,其中,电源柜包括柜本体、电池组件以及液冷装置,柜本体内设有容置腔;电池组件安装于容置腔,电池组件包括多个依次并排设置的电池舱;液冷装置安装于容置腔,液冷装置包括液冷管道和第一液冷舱,液冷管道用于连接多个电池舱和第一液冷舱,以形成冷媒循环管路。其中,第一液冷舱设有一个,并设于容置腔的两端之间,且第一液冷舱的相背对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电池舱;或者,第一液冷舱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液冷舱分别设于容置腔的两端,多个电池舱均设于两个第一液冷舱之间。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改善电源柜的整体结构,提高电源柜的整体均温性,并提高电源柜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电源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源柜。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源柜中,通常会在电源柜中设置多个电池舱以满足电源柜的供电需求。而电源柜在运作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为了更好的散热,现有的电源柜大多采用液冷的方式对电源柜内的电池舱进行散热,通过在电源柜内设置液冷舱,利用液冷舱将冷却液依次输送至多个电池舱的液冷板对电池舱进行冷却,达到较好的降温效果。
可是,现有的电源柜中,为便于电源柜内的线路和管路铺设,液冷舱通常设置在电源柜的一端,利用管道将冷却液依次输送至多个并排设置的电池舱进行散热。如此设置会导致远离液冷舱的电池舱的降温效果相较于靠近液冷舱的电池舱的降温效果较差,使得电源柜的整体均温性较差;同时液冷舱需要消耗较大的功率使冷却液的液流压力增大才可以很好地将冷却液输送至远离液冷舱的电池舱内,使得液冷舱的功耗较大,且输送管道的气密要求较好,进而导致电源柜的实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柜,旨在改善电源柜的整体结构,提高电源柜的整体均温性,并提高电源柜的实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源柜包括柜本体、电池组件以及液冷装置,所述柜本体内设有容置腔;所述电池组件安装于所述容置腔,所述电池组件包括多个依次并排设置的电池舱;所述液冷装置安装于所述容置腔,所述液冷装置包括液冷管道和第一液冷舱,所述液冷管道用于连接多个所述电池舱和所述第一液冷舱,以形成冷媒循环管路。其中,所述第一液冷舱设有一个,并设于所述容置腔的两端之间,且所述第一液冷舱的相背对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电池舱;或者,所述第一液冷舱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液冷舱分别设于所述容置腔的两端,多个所述电池舱均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液冷舱之间。
可选地,所述电源柜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并电性连接所述电池舱和所述液冷舱。
可选地,所述第一液冷舱设于所述容置腔的两端之间时,所述控制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控制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容置腔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液冷舱设于所述容置腔的两端之间时,所述液冷装置还包括第二液冷舱,所述第二液冷舱和所述控制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容置腔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液冷装置还包括第三液冷舱,所述第三液冷舱设于所述第一液冷舱和所述控制组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液冷舱与所述第二液冷舱之间的所述电池舱的数量、所述第一液冷舱与所述第三液冷舱之间的所述电池舱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三液冷舱与所述控制组件之间的所述电池舱的数量均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液冷舱相背对两侧的所述电池舱的数量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液冷舱设有两个时,所述控制组件设有一个,并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液冷舱之间。
可选地,所述控制组件相背对两侧的所述电池舱的数量相同。
可选地,所述液冷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二液冷舱,两个所述第二液冷舱分别设于所述控制组件的相背对两侧。
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二液冷舱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的相背对两侧,一所述第二液冷舱背对所述控制组件一侧的所述电池舱的数量与另一所述第二液冷舱背对所述控制组件一侧的所述电池舱的数量相同。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柜本体形成的容置腔内并排设置多个电池舱,并通过液冷管道连接电池舱和第一液冷舱,使第一液冷舱通过液冷管道输送冷却液至电池舱内进行散热。其中,第一液冷舱可以设置在多个电池舱之间,使第一液冷舱能同时向设置在第一液冷舱两侧的电池舱输送冷却液,有利于使第一液冷舱可以向每个电池舱输送流量和压力相差不大的冷却液,使得每个电池舱的散热效果更加一致,使得电源柜的均温性更好;同时有效减少了冷却液的流动路径,有利于降低第一液冷舱增压冷却液的功率,减少第一液冷舱的功耗。或者,可以在容置槽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液冷舱,利用两个第一液冷舱分别从容置腔的两端向多个电池舱输送冷却液,可以利用两套液冷管道分别连接两个第一液冷舱和设于两个第一液冷舱一侧的电池舱,此时可以有效降低液冷装置的整体功耗,降低液冷管道的整体管道压力,使得冷却液能更好地均等输送至每个电池舱中,提高了电源柜的均温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柜一实施例的三维结构图;
图2为图1的电源柜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柜另一实施例的三维结构图;
图4为图3的电源柜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柜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柜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电源柜 51 第一液冷舱
10 柜本体 53 第二液冷舱
30 电池舱 55 第三液冷舱
50 液冷装置 70 控制组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有的电源柜中,为便于电源柜内的线路和管路铺设,液冷舱通常设置在电源柜的一端,利用管道将冷却液依次输送至多个并排设置的电池舱进行散热。如此设置会导致远离液冷舱的电池舱的降温效果相较于靠近液冷舱的电池舱的降温效果较差,使得电源柜的整体均温性较差;同时液冷舱需要消耗较大的功率使冷却液的液流压力增大才可以很好地将冷却液输送至远离液冷舱的电池舱内,使得液冷舱的功耗较大,且输送管道的气密要求较好,进而导致电源柜的实用性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源柜100。
参照图1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电源柜100包括柜本体10、电池组件以及液冷装置50,柜本体10内设有容置腔;电池组件安装于容置腔,电池组件包括多个依次并排设置的电池舱30;液冷装置50安装于容置腔,液冷装置50包括液冷管道和第一液冷舱51,液冷管道用于连接多个电池舱30和第一液冷舱51,以形成冷媒循环管路。其中,第一液冷舱51设有一个,并设于容置腔的两端之间,且第一液冷舱51的相背对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电池舱30;或者,第一液冷舱51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液冷舱51分别设于容置腔的两端,多个电池舱30均设于两个第一液冷舱51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电池舱30可以由多个电池组合形成,并且在电池舱30内部可以设有连接液冷管道的液冷板,使冷却液在液冷板内流动时可以带走电池舱30内的热量,达到对电池舱30进行散热的效果。而第一液冷舱51中可以设置有对冷却液进行冷却降温的冷凝设备以及对冷却后的冷却液进行加压的加压设备,以使冷却液可以在第一液冷舱51中降温增压,使冷却液可以很好地通过液冷管道输送至多个电池舱30中进行散热。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电源柜100的放电倍率较低时,通过将多个电池舱30设置在第一液冷舱51的相背对两侧,可以使第一液冷舱51同时从两侧输送冷却液至电池舱30,并且相较于将第一液冷舱51设置在容置腔的一端,还可以减少第一液冷舱51任意一侧的液冷管道的长度,进而可以减少冷却液在液冷管道内流动的压力,有效降低了第一液冷舱51的功率以及液冷管道的气密性,提高了电源柜100的实用性。同时第一液冷舱51从两侧输送冷却液至设置在两侧的电池舱30,可以使多个电池舱30的散热效果更加均匀,使电源柜100的整体均温性更好。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电源柜100的放电倍率稍大时,可以采用两个第一液冷舱51提高多个电池舱30的散热效果,通过将两个第一液冷舱51设置在容置腔的两端,并使多个电池舱30间隔设置在两个第一液冷舱51之间,可以使两个第一液冷舱51分别从容置腔的两端向多个电池舱30输送冷却液,进而可以使每个电池舱30内的冷却液更加均等,便于提高单元柜的均温性,而利用两个第一液冷舱51对冷却液进行加压,还可以使每个第一液冷舱51的功率更低,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电源柜100的整体功耗。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柜本体10形成的容置腔内并排设置多个电池舱30,并通过液冷管道连接电池舱30和第一液冷舱51,使第一液冷舱51通过液冷管道输送冷却液至电池舱30内进行散热。其中,第一液冷舱51可以设置在多个电池舱30之间,使第一液冷舱51能同时向设置在第一液冷舱51两侧的电池舱30输送冷却液,有利于使第一液冷舱51可以向每个电池舱30输送流量和压力相差不大的冷却液,使得每个电池舱30的散热效果更加一致,使得电源柜100的均温性更好;同时有效减少了冷却液的流动路径,有利于降低第一液冷舱51增压冷却液的功率,减少第一液冷舱51的功耗。或者,可以在容置槽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液冷舱51,利用两个第一液冷舱51分别从容置腔的两端向多个电池舱30输送冷却液,可以利用两套液冷管道分别连接两个第一液冷舱51和设于两个第一液冷舱51一侧的电池舱30,此时可以有效降低液冷装置50的整体功耗,降低液冷管道的整体管道压力,使得冷却液能更好地均等输送至每个电池舱30中,提高了电源柜100的均温性和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源柜100还包括控制组件70,控制组件70安装于容置腔,并电性连接电池舱30和液冷舱。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源柜100内设置控制组件70,可以利用控制组件70电性连接电池舱30和第一液冷舱51,实现电源柜100的整体控制,使得用户可以利用控制组件70控制电池舱30的充放电,以及控制第一液冷舱51的运行功率提高散热效率等。其中,控制组件70可以设有统筹控制电池舱30和第一液冷舱51的控制器,此时,控制器上可以设有连接液冷管道的液冷板,以使液冷管道可以输送冷却液至液冷板上对控制器进行散热,保障控制组件70的正常运作,进一步提高了电源柜100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液冷舱51设于容置腔的两端之间时,控制组件70设有两个,两个控制组件70分别设于容置腔的两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两个控制组件70分别设置在容置腔的两端,使多个电池舱30和第一液冷舱51设置在两个控制组件70之间,可以使电源柜100的整体布置更加对称,有利于使电源柜100的重心能更好地形成在柜本体10的中心区域,便于电源柜100的吊装,降低电源柜100的装配难度,进一步提高了电源柜100的安装便利性。同时,采用两个控制组件70可以实现电源柜100的分区控制,以进一步提高电源柜100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使得电源柜100可以更好地根据用电情况控制多个电池舱30的单独使用或者协同运作。
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液冷舱51设于容置腔的两端之间时,液冷装置50还包括第二液冷舱53,第二液冷舱53和控制组件70分别设于容置腔的两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液冷舱53,可以使电源柜100的整体散热效果更好,以便于在电源柜100的放电倍率更高时能更好地对多个电池舱30进行散热,此时,通过将第二液冷舱53和控制组件70分别设置在容置腔的两端,并使第一液冷舱51和多个电池舱30设置在第二液冷舱53和控制组件70之间,可以使电源柜100的整体布置更加对称,使得柜本体10的对称中心两侧的重量更加平衡,进而有利于使电源柜100的重心能更好地形成在柜本体10的中心区域,便于电源柜100的吊装,减少电源柜100在吊装过程中倾斜,进一步提高了电源柜100的吊装稳定性和便利性。同时,通过将第二液冷舱53设置在容置腔的一端,并使第一液冷舱51的相背对两侧至少设置有一个电池舱30,可以使第二液冷舱53和第一液冷舱51能更轻松地将冷却液输送至多个电池舱30中,降低了第一液冷舱51和第二液冷舱53对冷却液进行加压的功率,并且可以使每个电池舱30的散热效果更加平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源柜100的整体均温性。其中,第二液冷舱53、第一液冷舱51以及控制组件70的重量可以基本相等,此时第一液冷舱51可以设置在柜本体10的中心区域,以使电源柜100的整体重量分布更加平均;或者,第二液冷舱53的重量可以略大于控制组件70的重量,此时第一液冷舱51可以靠近控制组件70设置,以使电源柜100的整体重量分布更加平均,便于电源柜100的吊装。而第一液冷舱51和第二液冷舱53的参数规格可以一致,使电源柜100在运作时可以同时运作第一液冷舱51和第二液冷舱53进行散热,提高电源柜100的整体散热效果;或者第二液冷舱53可以为辅助液冷舱,在电源柜100放电倍率较低时只运作第一液冷舱51进行散热,在电源柜100放电倍率提高时再启动第二液冷舱53进行散热,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电源柜100的功耗,提高电源柜100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液冷装置50还包括第三液冷舱55,第三液冷舱55设于第一液冷舱51和控制组件7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柜100还可以设置有第三液冷舱55,以使电源柜100可以在放电倍率更高时可以同时利用第一液冷舱51、第二液冷舱53和第三液冷舱55进行散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源柜100的实用性,使电源柜100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其中,通过将第三液冷舱55设置在第一液冷舱51和控制组件70之间,可以使多个电池舱30能更分散地靠近三个液冷舱设置,有利于更好地降低每个液冷舱加压冷却液的功率,降低了第一液冷舱51、第二液冷舱53和第三液冷舱55的整体功耗,并且可以使每个电池舱30的散热效果更加一致,使得电源柜100的整体均温性更好。
进一步地,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液冷舱51与第二液冷舱53之间的电池舱30的数量、第一液冷舱51与第三液冷舱55之间的电池舱30的数量以及第三液冷舱55与控制组件70之间的电池舱30的数量均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一液冷舱51与第二液冷舱53之间的电池舱30的数量、第一液冷舱51与第三液冷舱55之间的电池舱30的数量以及第三液冷舱55与控制组件70之间的电池舱30的数量均相同,可以使每个第一液冷舱51、第二液冷舱53和第三液冷舱55更好地输送等量的冷却液至相等数量的电池舱30,有利于使每个电池舱30的散热效果更加一致,使得电源柜100的整体均温性更好。同时可以使电源柜100的整体重量分布更加均等,使得电源柜100的整体重心可以设置在柜本体10的对称中心,便于电源柜100从两端进行吊装时能更好地保持平衡,减少电源柜100在吊装时因重心不稳而发生晃动,进一步提高了电源柜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装配便利性。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液冷舱51相背对两侧的电池舱30的数量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液冷舱51设置在两个控制组件70之间时,通过将第一液冷舱51相背对两侧的电池舱30数量保持相同,可以使电源柜100的整体重心形成在柜本体10的对称中心处,便于电源柜100从两端进行吊装能更好地保持平衡,降低电源柜100在运输时的晃动,进一步提高了电源柜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同时,通过使第一液冷舱51相背对两侧的电池舱30数量相同,还可以使第一液冷舱51能更好地输送等量的冷却液至每个电池舱30内,使得每个电池舱30的散热效果更加一致,进而使电源柜100的整体均温性更好,进一步提高了电源柜100的实用性。
而当第一液冷舱51设置在第二液冷舱53和控制组件70之间时,由于第二液冷舱53和控制组件70的重量均比电池舱30轻得多,通过将第一液冷舱51相背对两侧的电池舱30数量保持相同,同样可以达到使电源柜100的整体重量分布更加均匀,使电源柜100的重心可以更好地设置在柜本体10的对称中心处,便于电源柜100的吊装。而使第一液冷舱51相背对两侧的电池舱30数量相同,还可以使第一液冷舱51和第二液冷舱53分别负责向相同数量的电池舱30输送冷却液,便于降低第一液冷舱51和第二液冷舱53的整体功耗,使每个电池舱30的散热效果更加一致,使得电源柜100的整体均温性更好。
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液冷舱51设有两个时,控制组件70设有一个,并设于两个第一液冷舱5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控制组件70设置在两个第一液冷舱51之间,可以使电源柜100的整体布置更加对称,便于使电源柜100的重心形成在柜本体10的中心区域,进一步提高电源柜100的装配便利性。其中,通过将控制组件70设置在两个第一液冷舱51之间,还可以使控制组件70能更好地从两侧对电池舱30和第一液冷舱51进行控制,实现电源柜100更好的分区运作,进一步提高了电源柜100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组件70相背对两侧的电池舱30的数量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控制组件70相背对两侧的电池舱30数量相同,可以使电源柜100的整体重心形成在柜本体10的对称中心处,便于电源柜100从两端进行吊装能更好地保持平衡,降低电源柜100在运输时的晃动,进一步提高了电源柜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此时,两个第一液冷舱51可以分别对控制组件70相背对两侧的电池舱30输送冷却液,有利于使电源柜100的整体均温性更好,同时还可以减少每个第一液冷舱51的功耗,使得电源柜100的整体功耗更低,进一步提高了电源柜100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液冷装置50还包括两个第二液冷舱53,两个第二液冷舱53分别设于控制组件70的相背对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源柜100内再设置两个第二液冷舱53,可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源柜100的整体散热效果,使得电源柜100能更稳定地实现更高的放电倍率,进一步提高电源柜100的实用性。此时,第一液冷舱51和第二液冷舱53的参数规格可以一致,使电源柜100在运作时可以同时运作第一液冷舱51和第二液冷舱53进行散热,提高电源柜100的整体散热效果;或者第二液冷舱53可以为辅助液冷舱,在电源柜100放电倍率较低时只运作第一液冷舱51进行散热,在电源柜100放电倍率提高时再启动第二液冷舱53进行散热,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电源柜100的功耗。而通过将两个第二液冷舱53分别设置在控制组件70的相背对两侧,还可以使电源柜100的整体设置更加分布,有利于使电源柜100的整体重心能更好地形成在柜本体10的中心区域,便于电源柜100的吊装。其中,第二液冷舱53与控制组件70之间可以设置有电池舱30,以使电源柜100的整体布置更加分散平衡,同时便于使每个电池舱30的散热效果更加一致;或者第二液冷舱53可以贴近控制组件70设置,以使电池舱30可以更好地设置在第一液冷舱51和第二液冷舱53之间,进而使电源柜100的整体均温性更好。
进一步地,参照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液冷舱53分别连接于控制组件70的相背对两侧,一第二液冷舱53背对控制组件70一侧的电池舱30的数量与另一第二液冷舱53背对控制组件70一侧的电池舱30的数量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两个第二液冷舱53分别连接于控制组件70的相背对两侧,可以更好地将电池舱30设置在第一液冷舱51与第二液冷舱53之间,进而有利于使电池舱30能更好地与第一液冷舱51和第二液冷舱53连通,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其中,使一第二液冷舱53背对控制组件70一侧的电池舱30的数量与另一第二液冷舱53背对控制组件70一侧的电池舱30的数量相同,可以使每个液冷舱能更好地输送等量的冷却液至相同数量的电池舱30内进行散热,使得每个电池舱30的散热效果更加一致,进一步提高了电源柜100的整体均温性。同时还可以使第一液冷舱51和第二液冷舱53能在独立运作以及协同运作能保持更好的均温性,使得电源柜100更加可靠实用。并且,这样设置还可以使电源柜100的整体布置能更好地以柜本体10的中心对称设置,使得电源柜100的整体重量分布更加平衡,可以使电源柜100的整体重心形成在柜本体10的对称中心处,便于电源柜100从两端进行吊装能更好地保持平衡,降低电源柜100在运输时的晃动,进一步提高了电源柜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装配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电源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柜包括:
柜本体,所述柜本体内设有容置腔;
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安装于所述容置腔,所述电池组件包括多个依次并排设置的电池舱;以及
液冷装置,所述液冷装置安装于所述容置腔,所述液冷装置包括液冷管道和第一液冷舱,所述液冷管道用于连接多个所述电池舱和所述第一液冷舱,以形成冷媒循环管路;
其中,所述第一液冷舱设有一个,并设于所述容置腔的两端之间,且所述第一液冷舱的相背对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电池舱;或者,所述第一液冷舱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液冷舱分别设于所述容置腔的两端,多个所述电池舱均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液冷舱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柜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并电性连接所述电池舱和所述液冷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舱设于所述容置腔的两端之间时,所述控制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控制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容置腔的两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舱设于所述容置腔的两端之间时,所述液冷装置还包括第二液冷舱,所述第二液冷舱和所述控制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容置腔的两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装置还包括第三液冷舱,所述第三液冷舱设于所述第一液冷舱和所述控制组件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舱与所述第二液冷舱之间的所述电池舱的数量、所述第一液冷舱与所述第三液冷舱之间的所述电池舱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三液冷舱与所述控制组件之间的所述电池舱的数量均相同。
7.如权利要求3或4中任一所述的电源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舱相背对两侧的所述电池舱的数量相同。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舱设有两个时,所述控制组件设有一个,并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液冷舱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相背对两侧的所述电池舱的数量相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二液冷舱,两个所述第二液冷舱分别设于所述控制组件的相背对两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柜,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液冷舱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的相背对两侧,一所述第二液冷舱背对所述控制组件一侧的所述电池舱的数量与另一所述第二液冷舱背对所述控制组件一侧的所述电池舱的数量相同。
CN202222384186.8U 2022-09-07 2022-09-07 电源柜 Active CN218783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84186.8U CN218783084U (zh) 2022-09-07 2022-09-07 电源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84186.8U CN218783084U (zh) 2022-09-07 2022-09-07 电源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83084U true CN218783084U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13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84186.8U Active CN218783084U (zh) 2022-09-07 2022-09-07 电源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830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90073U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液体冷却和加热单元
WO2019001062A1 (zh) 一种电池储能集装箱
CN102916234A (zh) 电池组的液体冷却系统
CN209947998U (zh) 散热效果更佳的储能集装箱
US10991997B2 (en) Energy storage container and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for the same
CN116937005B (zh) 一种液冷储能电池簇
CN114583326A (zh) 储能电池模组、液冷板及液冷板组合
CN218783084U (zh) 电源柜
CN216354424U (zh) 用于储能装置的热管理系统和储能装置
CN112234684A (zh) 储能装置及供电设备
CN218241963U (zh) 储能箱和储能装置
CN216288639U (zh) 一种风冷散热风道和储能装置
CN211376883U (zh) 双排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
CN210202311U (zh) 储能变流器
CN115038291A (zh) 液体冷却设备、数据中心及调节电子设备的方法
CN207994005U (zh) 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CN208242063U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冷却系统
CN218498289U (zh) 电池架及电池温控系统
CN220493443U (zh) 车载式液冷数据中心
CN110730603A (zh) 一种液浸式服务器机柜及其冷却系统
CN219087696U (zh) 一种高散热性的电源储蓄设备
CN219068738U (zh) 高压箱及电池组件
CN215496841U (zh) 一种新型电池组冷却装置
CN110730602A (zh) 一种液浸式服务器机柜及其冷却系统
CN220652110U (zh) 一种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