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79958U - 一种单边支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边支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79958U
CN218779958U CN202222714105.6U CN202222714105U CN218779958U CN 218779958 U CN218779958 U CN 218779958U CN 202222714105 U CN202222714105 U CN 202222714105U CN 218779958 U CN218779958 U CN 218779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se
fixedly connected
cavity
inner cavity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141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有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yang Fuyua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7141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79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79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79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边支模装置,包括固定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卡接机构,通过第二蜗杆、传动杆、主动锥形齿轮、从动锥形齿轮、齿条板、插杆、连杆、移动板、活动齿轮、第二蜗轮、皮带、旋钮和转动杆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对固定座和安装座之间进行卡接固定,从而方便对铝合金模板本体进行安装,便于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杆、移动块、螺纹杆、转盘、第一蜗杆和第一蜗轮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对调节杆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调节铝合金模板本体的受力点,且能够针对不同尺寸的建筑物灵活调节,提高了铝合金模板本体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单边支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合金模板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单边支模装置。
背景技术
铝合金模板全称为混凝土工程铝合金模板,是继胶合板模板、组合钢模板体系、钢框木(竹)胶合板体系、大模板体系、早拆模板体系后新一代模板系统,铝合金模板以铝合金型材为主要材料,经过机械加工和焊接等工艺制成的适用于混凝土工程的模板。
由于传统的单边支模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当铝合金模板应用于不同尺寸的建筑物时,难以灵活调节铝合金模板的支撑点,导致使用的稳定性差,同时铝合金模板安装不便,往往需要浪费施工人员很多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边支模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边支模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靠近左侧处开设有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的内腔插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第一空腔,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腔设有卡接机构,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铝合金模板本体,所述固定座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两个直板,且两个所述直板为左右设置,两个所述直板相对的一侧靠近顶部处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杆,且所述横杆的外侧靠近右端处活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板,且所述矩形板上靠近右侧处开设有卡接孔,所述卡接孔的内腔贯穿设有插销,所述插销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插销和矩形板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开设有若干个插槽,且若干个所述插槽从左至右依次呈线性排列,所述插销的底端插接在其中一个插槽的内腔,所述矩形板的右侧处开设有第一螺纹孔,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腔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所述插销的右侧靠近底端处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滑动块的顶部铰接有活动杆,且所述活动杆远离滑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内腔设有调节机构,所述铝合金模板本体的右侧靠近顶部与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平板,且两个所述平板相对的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外侧靠近顶端处活动连接有导向块,且所述导向块的前侧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穿孔,且所述穿孔的内腔贯穿设有T形杆,所述T形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且所述第一弹簧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固定块和T形杆固定连接,所述铝合金模板本体的右侧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且所述T形杆的左端插接在其中一个限位孔的内腔,所述固定块的顶部靠近左侧处开设有第二螺纹孔,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腔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T形杆的顶部靠近左端处开设有第二固定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接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在安装座的右侧靠近顶部处,且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钮,且所述转动杆的外侧靠近顶端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单槽轮,所述第一空腔的内腔靠近顶部处设有第二单槽轮,所述第一单槽轮和第二单槽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空腔内腔的右侧靠近顶部处开设有与皮带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第二单槽轮上圆心处贯穿设有第二蜗杆,且所述第二蜗杆的顶端与第一空腔内腔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空腔的内腔靠近底部处设有矩形座,且所述矩形座的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矩形块,两个所述矩形块相反的一侧均与第一空腔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矩形座上开设有第二空腔,且所述第二空腔内腔的顶部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且所述第二蜗杆的底端贯穿第一轴承的内腔,并与第二空腔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蜗杆的前侧靠近底端处啮合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轮上圆心处贯穿设有传动杆,所述第二空腔内腔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传动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贯穿相邻第二轴承的内腔,并均固定连接有主动锥形齿轮,且所述主动锥形齿轮的底部啮合有从动锥形齿轮,两个所述从动锥形齿轮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的底端与第二空腔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且两个所述转动轴的外侧靠近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活动齿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活动齿轮的后侧均啮合有齿条板,两个所述齿条板的顶部靠近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且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导向孔,两个所述导向孔的内腔均贯穿设有导向杆,两个所述导向杆相反的一端均与第二空腔的内腔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齿条板的底部靠近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第二空腔内腔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矩形口,两个所述连杆的底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矩形口的内腔,并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且两个所述移动板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第一空腔内腔的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开孔,且所述安装槽内腔的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定位槽,两个所述插杆相反的一端分别穿过相邻开孔的内腔,并分别插接在相邻定位槽的内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活动连接在连接筒的内腔靠近顶部处,且所述螺纹杆的外侧靠近左端处活动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移动块,且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连接筒内腔的顶部处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活动连接在滑槽的内腔,且所述移动块的左侧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连接筒的左侧开设有调节孔,且所述调节杆的左端穿过调节孔的内腔,并与固定块的底部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纹杆的外侧靠近右端处活动连接有第一蜗轮,且所述第一蜗轮的后侧啮合有第一蜗杆,所述连接筒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且所述第一蜗杆的顶端贯穿第三轴承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转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卡接机构,通过第二蜗杆、传动杆、主动锥形齿轮、从动锥形齿轮、齿条板、插杆、连杆、移动板、活动齿轮、第二蜗轮、皮带、旋钮和转动杆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对固定座和安装座之间进行卡接固定,从而方便对铝合金模板本体进行安装,便于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杆、移动块、螺纹杆、转盘、第一蜗杆和第一蜗轮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对调节杆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调节铝合金模板本体的受力点,且能够针对不同尺寸的建筑物灵活调节,提高了铝合金模板本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拆分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板和插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座;2、铝合金模板本体;3、固定块;4、导向块;5、平板;6、第一弹簧;7、T形杆;8、调节杆;9、连接筒;10、活动杆;11、滑动块;12、第二弹簧;13、插销;14、矩形板;15、横杆;16、直板;17、移动块;18、螺纹杆;19、转盘;20、第一蜗杆;21、第一蜗轮;22、第二蜗杆;23、传动杆;24、主动锥形齿轮;25、从动锥形齿轮;26、齿条板;27、插杆;28、连杆;29、移动板;30、活动齿轮;31、第二蜗轮;32、皮带;33、旋钮;34、转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一种的单边支模装置,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的顶部靠近左侧处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腔插接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开设有第一空腔,且第一空腔的内腔设有卡接机构,安装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铝合金模板本体2,固定座1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两个直板16,且两个直板16为左右设置,两个直板16相对的一侧靠近顶部处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杆15,且横杆15的外侧靠近右端处活动连接有滑动块11,滑动块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板14,且矩形板14上靠近右侧处开设有卡接孔,卡接孔的内腔贯穿设有插销13,插销13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12,且第二弹簧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插销13和矩形板14固定连接,滑动块11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开设有若干个插槽,且若干个插槽从左至右依次呈线性排列,插销13的底端插接在其中一个插槽的内腔,矩形板14的右侧处开设有第一螺纹孔,且第一螺纹孔的内腔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插销13的右侧靠近底端处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滑动块11的顶部铰接有活动杆10,且活动杆10远离滑动块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筒9,连接筒9的内腔设有调节机构,铝合金模板本体2的右侧靠近顶部与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平板5,且两个平板5相对的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竖杆,竖杆的外侧靠近顶端处活动连接有导向块4,且导向块4的前侧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固定块3上开设有穿孔,且穿孔的内腔贯穿设有T形杆7,T形杆7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6,且第一弹簧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固定块3和T形杆7固定连接,铝合金模板本体2的右侧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且T形杆7的左端插接在其中一个限位孔的内腔,固定块3的顶部靠近左侧处开设有第二螺纹孔,且第二螺纹孔的内腔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T形杆7的顶部靠近左端处开设有第二固定槽;
卡接机构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固定连接在安装座的右侧靠近顶部处,且支撑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转动杆34,转动杆3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钮33,且转动杆34的外侧靠近顶端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单槽轮,第一空腔的内腔靠近顶部处设有第二单槽轮,第一单槽轮和第二单槽轮之间通过皮带32传动连接,且第一空腔内腔的右侧靠近顶部处开设有与皮带32相匹配的通孔,第二单槽轮上圆心处贯穿设有第二蜗杆22,第二蜗杆22的前侧靠近底端处啮合有第二蜗轮31,第二蜗轮31上圆心处贯穿设有传动杆23,第二空腔内腔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传动杆23的左右两端分别贯穿相邻第二轴承的内腔,并均固定连接有主动锥形齿轮24,且主动锥形齿轮24的底部啮合有从动锥形齿轮25,两个从动锥形齿轮25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两个转动轴的底端与第二空腔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且两个转动轴的外侧靠近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活动齿轮30,两个活动齿轮30的后侧均啮合有齿条板26,两个齿条板26的底部靠近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杆28,第二空腔内腔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矩形口,两个连杆28的底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矩形口的内腔,并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29,且两个移动板29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插杆27,第一空腔内腔的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开孔,且安装槽内腔的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定位槽,两个插杆27相反的一端分别穿过相邻开孔的内腔,并分别插接在相邻定位槽的内腔,两个齿条板26的顶部靠近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且导向板上开设有导向孔,两个导向孔的内腔均贯穿设有导向杆,两个导向杆相反的一端均与第二空腔的内腔固定连接,且第二蜗杆22的顶端与第一空腔内腔的顶部活动连接,第一空腔的内腔靠近底部处设有矩形座,且矩形座的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矩形块,两个矩形块相反的一侧均与第一空腔的内腔固定连接,矩形座上开设有第二空腔,且第二空腔内腔的顶部开设有滑动孔,滑动孔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且第二蜗杆22的底端贯穿第一轴承的内腔,并与第二空腔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
先对铝合金模板本体2进行安装,施工人员将安装座插入安装槽的内腔中,放置完成后转动旋钮33,旋钮33转动会带动转动杆34转动,转动杆34转动会带动第一单槽轮转动,而第一单槽轮转动会通过皮带32带动第二单槽轮转动,第二单槽轮转动会带动第二蜗杆22转动,第二蜗杆22转动会带动第二蜗轮31转动,第二蜗轮31转动会带动传动杆23转动,传动杆23转动会带动两个主动锥形齿轮24转动,主动锥形齿轮24转动会带动从动锥形齿轮25转动,从动锥形齿轮25转动会带动转动轴转动,两个转动轴转动会带动相邻的活动齿轮30转动,而两个活动齿轮30转动会带动与之啮合的齿条板26向相反的一侧移动,两个齿条板26向相反的一侧移动会通过相邻的连杆28和移动板29带动两个插杆27向相反对的一侧移动,两个插杆27向相反的一侧会分别插进入相邻定位槽的内腔,此时即可完成对安装座的安装,然后停止转动旋钮33即可,对安装座的安装即是对铝合金模板本体2的安装。
实施例二:
调节机构包括螺纹杆18,螺纹杆18活动连接在连接筒9的内腔靠近顶部处,螺纹杆18的外侧靠近右端处活动连接有第一蜗轮21,且第一蜗轮21的后侧啮合有第一蜗杆20,连接筒9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且第一蜗杆20的顶端贯穿第三轴承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转盘19,且螺纹杆18的外侧靠近左端处活动连接有螺纹套,螺纹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移动块17,且移动块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连接筒9内腔的顶部处开设有滑槽,滑块活动连接在滑槽的内腔,且移动块17的左侧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调节杆8,连接筒9的左侧开设有调节孔,且调节杆8的左端穿过调节孔的内腔,并与固定块3的底部铰接;
当施工人员再转动转盘19带动第一蜗杆20转动时,第一蜗杆20转动会带动第一蜗轮21转动,第一蜗轮21转动会带动螺纹杆18转动,螺纹杆18转动会通过螺纹套带动移动块17左右移动,移动块17左右移动会带动调节杆8伸缩,然后施工人员根据应用建筑确定铝合金模板本体2上的支撑点和固定座1上的固定点,调节完成后停止转动转盘19,可以对调节杆8、连接筒9和活动杆10组成的支撑长度进行调节,然后施工人员转动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从而使其分别远离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的内腔,然后使T形杆7和插销13分别在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12回弹力的作用下分别插进入限位孔和插槽的内腔中,从而对导向块4和滑动块11进行固定,提高了铝合金模板本体2的稳固性。
工作原理:首先,先对铝合金模板本体2进行安装,施工人员将安装座插入安装槽的内腔中,放置完成后转动旋钮33,旋钮33转动会带动转动杆34转动,转动杆34转动会带动第一单槽轮转动,而第一单槽轮转动会通过皮带32带动第二单槽轮转动,第二单槽轮转动会带动第二蜗杆22转动,第二蜗杆22转动会带动第二蜗轮31转动,第二蜗轮31转动会带动传动杆23转动,传动杆23转动会带动两个主动锥形齿轮24转动,主动锥形齿轮24转动会带动从动锥形齿轮25转动,从动锥形齿轮25转动会带动转动轴转动,两个转动轴转动会带动相邻的活动齿轮30转动,而两个活动齿轮30转动会带动与之啮合的齿条板26向相反的一侧移动,两个齿条板26向相反的一侧移动会通过相邻的连杆28和移动板29带动两个插杆27向相反对的一侧移动,两个插杆27向相反的一侧会分别插进入相邻定位槽的内腔,此时即可完成对安装座的安装,然后停止转动旋钮33即可,对安装座的安装即是对铝合金模板本体2的安装,此时施工人员再转动转盘19带动第一蜗杆20转动,第一蜗杆20转动会带动第一蜗轮21转动,第一蜗轮21转动会带动螺纹杆18转动,螺纹杆18转动会通过螺纹套带动移动块17左右移动,移动块17左右移动会带动调节杆8伸缩,然后施工人员根据应用建筑确定铝合金模板本体2上的支撑点和固定座1上的固定点,调节完成后停止转动转盘19,可以对调节杆8、连接筒9和活动杆10组成的支撑长度进行调节,然后施工人员转动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从而使其分别远离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的内腔,然后使T形杆7和插销13分别在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12回弹力的作用下分别插进入限位孔和插槽的内腔中,从而对导向块4和滑动块11进行固定,提高了铝合金模板本体2的稳固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单边支模装置,包括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顶部靠近左侧处开设有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的内腔插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第一空腔,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腔设有卡接机构,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铝合金模板本体,所述固定座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两个直板,且两个所述直板为左右设置,两个所述直板相对的一侧靠近顶部处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杆,且所述横杆的外侧靠近右端处活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板,且所述矩形板上靠近右侧处开设有卡接孔,所述卡接孔的内腔贯穿设有插销,所述插销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插销和矩形板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开设有若干个插槽,且若干个所述插槽从左至右依次呈线性排列,所述插销的底端插接在其中一个插槽的内腔,所述矩形板的右侧处开设有第一螺纹孔,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腔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所述插销的右侧靠近底端处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滑动块的顶部铰接有活动杆,且所述活动杆远离滑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内腔设有调节机构,所述铝合金模板本体的右侧靠近顶部与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平板,且两个所述平板相对的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外侧靠近顶端处活动连接有导向块,且所述导向块的前侧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穿孔,且所述穿孔的内腔贯穿设有T形杆,所述T形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且所述第一弹簧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固定块和T形杆固定连接,所述铝合金模板本体的右侧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且所述T形杆的左端插接在其中一个限位孔的内腔,所述固定块的顶部靠近左侧处开设有第二螺纹孔,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腔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T形杆的顶部靠近左端处开设有第二固定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边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在安装座的右侧靠近顶部处,且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钮,且所述转动杆的外侧靠近顶端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单槽轮,所述第一空腔的内腔靠近顶部处设有第二单槽轮,所述第一单槽轮和第二单槽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空腔内腔的右侧靠近顶部处开设有与皮带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第二单槽轮上圆心处贯穿设有第二蜗杆,且所述第二蜗杆的顶端与第一空腔内腔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空腔的内腔靠近底部处设有矩形座,且所述矩形座的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矩形块,两个所述矩形块相反的一侧均与第一空腔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矩形座上开设有第二空腔,且所述第二空腔内腔的顶部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且所述第二蜗杆的底端贯穿第一轴承的内腔,并与第二空腔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边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蜗杆的前侧靠近底端处啮合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轮上圆心处贯穿设有传动杆,所述第二空腔内腔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传动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贯穿相邻第二轴承的内腔,并均固定连接有主动锥形齿轮,且所述主动锥形齿轮的底部啮合有从动锥形齿轮,两个所述从动锥形齿轮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的底端与第二空腔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且两个所述转动轴的外侧靠近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活动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边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活动齿轮的后侧均啮合有齿条板,两个所述齿条板的顶部靠近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且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导向孔,两个所述导向孔的内腔均贯穿设有导向杆,两个所述导向杆相反的一端均与第二空腔的内腔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边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齿条板的底部靠近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第二空腔内腔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矩形口,两个所述连杆的底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矩形口的内腔,并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且两个所述移动板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第一空腔内腔的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开孔,且所述安装槽内腔的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定位槽,两个所述插杆相反的一端分别穿过相邻开孔的内腔,并分别插接在相邻定位槽的内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边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活动连接在连接筒的内腔靠近顶部处,且所述螺纹杆的外侧靠近左端处活动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移动块,且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连接筒内腔的顶部处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活动连接在滑槽的内腔,且所述移动块的左侧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连接筒的左侧开设有调节孔,且所述调节杆的左端穿过调节孔的内腔,并与固定块的底部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单边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的外侧靠近右端处活动连接有第一蜗轮,且所述第一蜗轮的后侧啮合有第一蜗杆,所述连接筒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且所述第一蜗杆的顶端贯穿第三轴承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转盘。
CN202222714105.6U 2022-10-16 2022-10-16 一种单边支模装置 Active CN218779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4105.6U CN218779958U (zh) 2022-10-16 2022-10-16 一种单边支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4105.6U CN218779958U (zh) 2022-10-16 2022-10-16 一种单边支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79958U true CN218779958U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13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14105.6U Active CN218779958U (zh) 2022-10-16 2022-10-16 一种单边支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799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16054Y (zh) 数控立体雕刻机的工件夹持装置
CN202264582U (zh) 一种4d数控立体雕刻机
CN113385873B (zh) 一种钢结构吊架焊接加工辅助设备
CN115647697A (zh) 一种钢结构对接加强结构焊接加工设备
CN210173786U (zh) 一种钻孔机
CN218779958U (zh) 一种单边支模装置
CN214005040U (zh) 一种可自动进料的作训服生产用高速平缝机
CN217530008U (zh) 一种数控车床的调节机构
CN110977211A (zh) 一种激光雕刻机用固定夹持装置
CN212946718U (zh) 一种机床加工用可对轴类零件进行定位的夹具
CN112548444A (zh) 一种高端装备制造用焊接夹具
CN218532898U (zh) 一种定位结构及钣金件加工用钻床
CN220943136U (zh) 一种具有调节结构的模架
CN115608817B (zh) 一种可调整增压装置
CN218050898U (zh) 一种带有角度调节功能的激光切割机用管材固定装置
CN211565233U (zh) 一种用于加工板材的铣床夹具
CN217943573U (zh) 一种v槽机数显刀头定位调节装置
CN215393913U (zh) 一种机械设备用装夹治具
CN218989717U (zh) 一种布料分切设备
CN215319221U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覆膜木胶合板裁切装置
CN218535398U (zh) 一种五金件加工用具有定位结构的注塑设备
CN220224400U (zh) 一种配件电镀夹具
CN219932882U (zh) 一种胶装机夹面全齿结构
CN114559113B (zh) 一种适用多种螺纹加工的螺纹铣削刀具
CN209812036U (zh) 模具加工中用于固定模具的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31

Address after: Room 0001016, Building 3, Mingming International Garden, Daxiang District, Shao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422000

Patentee after: Shaoyang Fuyua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535, Qiande Road,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1122

Patentee before: Yu Youj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