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70441U - 一种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70441U
CN218770441U CN202223100094.9U CN202223100094U CN218770441U CN 218770441 U CN218770441 U CN 218770441U CN 202223100094 U CN202223100094 U CN 202223100094U CN 218770441 U CN218770441 U CN 218770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jaw
clamping
conductive contact
cavity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0009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祖华
孙成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aox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aox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aox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aox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0009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70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70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70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包括夹爪气缸、导电接触端子和电源线缆;夹爪气缸包括缸体,缸体控制连接有两个可张合的夹爪,夹爪上安装有电源线缆安装座,导电接触端子间距布置于电源线缆安装座上,导电接触端子的内端露于两个夹爪的相对侧,电源线缆连接于导电接触端子的外端;两个夹爪的导电接触端子的内端之间形成用于夹持马达定子接触端子的夹持槽;至少一夹爪上的电源线缆安装座内设置有缓冲弹性件,缓冲弹性件作用于电源线缆安装座与相应导电接触端子之间,使得导电接触端子在夹爪张合方向能产生弹性浮动位移。如此,其具有自动夹紧、夹紧位置准确、夹紧力稳定且极大地减小了人工作业时间与作业强度等诸多优势,适于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定子取电连接装置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
背景技术
定子一般包括硅钢片和定子绕组,定子绕组的电线本身为漆包线,具备绝缘性能,但是定子绕组需要再进行绝缘处理,通过绝缘漆将定子绕组尽可能的粘结成一个绝缘整体,这样可避免定子绕组的电线松动,而电线一旦分离,就容易因为电机的振动而发生电线之间的磨损,最终影响绝缘效果。目前对定子的绝缘处理方式是通过浸漆、滴漆的方式实现,通常需要定子线圈保持一定温度,因此,需要对定子加热。目前,较为理想的是通过将定子线圈接通电源的供电端,利用电子线圈自身通电加热,在通电滴漆过程中,定子温度可保持一定温度范围,实现较高的滴漆渗透率。
现有技术中,对马达定子进行加热时,其取电方式是:供电端设置有三个线夹,每个线夹有两个上下相对设置的夹片,两个夹片之间通过锁紧机构锁紧。操作时,先把马达定子装在滴漆设备上,然后,把端子塞到线夹的两个夹片之间,再锁紧夹片以使得端子被夹紧于两个夹片之间;在接端子操作之前,需要关闭电源按钮,完成接端子操作后,再按压电源按钮以接通供电。在实际操作时,电源按钮按压操作容易出现混乱,一方面影响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存在带电接线操作的安全隐患。还有,采用夹片夹持端子的接端子方式,操作费时费力。而且,由于现有的取电结构对马达定子的端子与硅钢片之间缺乏精确的定位结构,难以保证相对位置的精度。端子被夹设于两个夹片之间,由于端子自身公差较大,每个产品三相端子之间厚度尺寸都不一致,若采用同时快速压紧三个端子,容易出现贴合不好导致接触不良,电阻瞬间增大,进而影响马达定子取电加热时温度的稳定,甚至会引起打火花等现象,导致马达定子产品报废。现有工艺采用人工逐个锁螺丝锁紧固定方式,生产效率低,费时费力,员工需高强度作业,而且,人工操作也容易出现人为误差,导致接触导通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其具有自动夹紧、夹紧位置准确、夹紧力稳定且极大地减小了人工作业时间与作业强度等诸多优势,适于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包括有夹爪气缸、导电接触端子和电源线缆;其中,所述夹爪气缸包括有缸体,所述缸体控制连接有两个可张合的夹爪,所述夹爪上安装有电源线缆安装座,所述导电接触端子间距布置于电源线缆安装座上,所述导电接触端子的内端露于两个夹爪的相对侧,所述电源线缆连接于导电接触端子的外端;两个夹爪的导电接触端子的内端之间形成用于夹持马达定子接触端子的夹持槽;
至少一夹爪上的电源线缆安装座内设置有缓冲弹性件,所述缓冲弹性件作用于电源线缆安装座与相应导电接触端子之间,使得导电接触端子在夹爪张合方向能产生弹性浮动位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个夹爪可上下张合,所述电源线缆安装座内设置有若干个左右并排布置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贯通电源线缆安装座的上、下端,所述导电接触端子设置于相应安装腔内;上方夹爪的电源线缆安装座的上端、下方夹爪的电源线缆安装座的下端均定义为外端,上方夹爪的电源线缆安装座的下端、下方夹爪的电源线缆安装座的上端均定义为内端;所述导电接触端子的外端凸露于电源线缆安装座的外端,所述导电接触端子的内端凸露于电源线缆安装座的内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源线缆安装座包括有内座和外座,所述内座朝向夹持槽设置,所述外座远离夹持槽设置;所述安装腔包括有上下贯通的内腔、外腔;所述内腔设置于内座的内部且贯通内座的内、外端,所述内腔的外端横向延伸贯通有止挡腔;所述外腔设置于外座的内部且贯通外座的内、外端,所述外座的内端还往外凹设有上下延伸的弹簧腔,所述弹簧腔位于外腔的侧旁;
所述导电接触端子具有自内而外依次连接的夹持部、止挡部和接线部,所述夹持部自内腔的内端伸出以凸露于内座的内端,所述止挡部位于止挡腔内,所述接线部自外腔的外端伸出以凸露于外座的外端;所述缓冲弹性件为压力弹簧,其位于弹簧腔内,其内端作用于止挡部上,其外端作用于外座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簧腔与外腔横向贯通成一体式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簧腔设置有两个,其分别位于外腔的前、后侧,每个导电接触端子配置有两个缓冲弹性件,两个缓冲弹性件分别位于两个弹簧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接触端子的内端具有夹持平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缸体安装于机架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持部的横截面大于接线部的横截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座的外端设有接线座,所述接线座上设置有若干左右间距的分隔槽 ,所述接线部的上端分别伸入相应的分隔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还包括有平移驱动装置,所述平移驱动装置驱动夹爪气缸或者马达定子前后平移,以使得马达定子的三相接触端子伸入夹持槽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由夹爪气缸带动导电接触端子实现高效精确地夹紧马达定子接触端子,达成对马达定子稳定取电加热,减少人工作业时间。当马达定子接触端子放入到夹持槽中时,启动夹爪气缸,导电接触端子相向夹紧,其夹持压力大小由缓冲弹性件控制,由于缓冲弹性件的设置,很好地弥补了因为马达定子接触端子厚度差异而产生的接触不良。因此,本实用新型之技术方案,其具有自动夹紧、夹紧位置准确、夹紧力稳定且极大地减小了人工作业时间与作业强度等诸多优势,适于推广应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示图(含马达定子产品);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侧视图(含马达定子产品);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主视图(含马达定子产品);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示图(不含马达定子产品,且外座呈透视状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局部截面示图(展示缓冲弹性件的安装结构);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在打开状态的示意图(外座呈透视状态);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在夹紧状态的示意图(外座呈透视状态)。
附图标识说明:
夹爪气缸1、导电接触端子2、电源线缆3、缸体4、夹爪5、电源线缆安装座6、马达定子接触端子7、夹持槽8、缓冲弹性件9、内座10、外座11、内腔12、外腔13、止挡腔14、弹簧腔15、夹持部16、止挡部17、接线部18、竖向部19、卧式U形夹20、接线座21。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包括有夹爪气缸1、导电接触端子2和电源线缆3。
其中,所述夹爪气缸1包括有缸体4,所述缸体4控制连接有两个可张合的夹爪5,此处,所述缸体4上具有两个可张合动作的活动部,两个活动部上分别相应连接于两个可张合的夹爪5,所述缸体4安装于机架上,所述夹爪5上安装有电源线缆安装座6,所述导电接触端子2间距布置于电源线缆安装座6上,所述导电接触端子2的内端露于两个夹爪5的相对侧,所述电源线缆3连接于导电接触端子2的外端;两个夹爪5的导电接触端子2的内端之间形成用于夹持马达定子接触端子7的夹持槽8;本实施例中,两个夹爪5可上下张合,所述电源线缆安装座6内设置有若干个左右并排布置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贯通电源线缆安装座6的上、下端,所述导电接触端子2设置于相应安装腔内;上方夹爪5的电源线缆安装座6的上端、下方夹爪5的电源线缆安装座6的下端均定义为外端,上方夹爪5的电源线缆安装座6的下端、下方夹爪5的电源线缆安装座6的上端均定义为内端;所述导电接触端子2的外端凸露于电源线缆安装座6的外端,所述导电接触端子2的内端凸露于电源线缆安装座6的内端。
至少一夹爪5上的电源线缆安装座6内设置有缓冲弹性件9,所述缓冲弹性件9作用于电源线缆安装座6与相应导电接触端子2之间,使得导电接触端子2在夹爪5张合方向能产生弹性浮动位移。在实际设计时,可以在上方的电源线缆安装座6内设置有缓冲弹性件9,也可以在下方的电源线缆安装座6内设置有缓冲弹性件9,或者,在上、下方的电源线缆安装座6内均设置有缓冲弹性件9。
所述电源线缆安装座6包括有内座10和外座11,所述内座10朝向夹持槽8设置,所述外座11远离夹持槽8设置;所述安装腔包括有上下贯通的内腔12、外腔13;所述内腔12设置于内座10的内部且贯通内座10的内、外端,所述内腔12的外端横向延伸贯通有止挡腔14;所述外腔13设置于外座11的内部且贯通外座11的内、外端,所述外座11的内端还往外凹设有上下延伸的弹簧腔15,所述弹簧腔15位于外腔13的侧旁;
所述导电接触端子2具有自内而外依次连接的夹持部16、止挡部17和接线部18,所述导电接触端子2的内端具有夹持平面,也指夹持部16是采用夹持平面,其与扁线式的马达定子接触端子相适配,夹持稳固性较好。所述夹持部16自内腔的内端伸出以凸露于内座10的内端,所述止挡部17位于止挡腔14内,所述接线部18自外腔13的外端伸出以凸露于外座11的外端;所述缓冲弹性件9为压力弹簧,其位于弹簧腔15内,其内端作用于止挡部17上,其外端作用于外座11上。所述弹簧腔15与外腔13横向贯通成一体式腔,这样,易于生产加工。本实施例中,采用双缓冲弹性件9设计,即:所述弹簧腔15设置有两个,其分别位于外腔13的前、后侧,每个导电接触端子2配置有两个缓冲弹性件9,两个缓冲弹性件9分别位于两个弹簧腔15内,这样,在导电接触端子2的前、后侧均形成缓冲弹性作用,受力平衡性较好,有利于对扁线定子取电夹持时,夹持接触更加稳定可靠。此处,将所述夹持部16的横截面设计为大于接线部18的横截面,所述外座11的外端设有接线座21,所述接线座21上设置有若干左右间距的分隔槽,所述接线部18的上端分别伸入相应的分隔槽内,如此,较大的夹持面积,有利于夹持效果,而较小的接线部18,便于在接线端形成左右足够间距,便于电源线缆3接线操作。
以及,所述夹爪5包括有竖向部19和安装于竖向部19上的卧式U形夹20,所述外座11被夹持定位于U形夹20内,所述内座10拼接安装于外座11的内端,组装时,先将外座11安装于卧式U形夹20内,然后再将缓冲弹性件9装入弹簧腔15内,然后再将导电接触端子2自内往外插入外腔13,使得止挡部17压于缓冲弹性件9的内端,然后再将内座10安装于外座11的内端,此时,导电接触端子2的夹持部16对应内腔12伸出以凸露于内座10的内端。而接线座21则安装于外座11的外端,接线座21的形状可灵活设计,以满足电源线缆3接线方便操作为主。
通常是对马达定子的三相接触端子进行取电连接,将马达定子的三相接触端子设计为扁线式端子,例如横向延伸的扁夹状,三相接触端子均朝向马达定子的后端伸出且左右并排间距设置,而夹爪气缸1夹爪气缸1安装于后侧,其夹持槽朝前设置,这样,可以利用平移驱动装置控制夹爪气缸1向前移动,使得三相接触端子伸入夹持槽内,然后,启动夹爪气缸1,导电接触端子2相向夹紧三相接触端子,实现马达定子取电。在实际设计时,也可以用平移驱动装置控制马达定子向后移动,使得三相接触端子伸入夹持槽内,然后,启动夹爪气缸1,导电接触端子2相向夹紧三相接触端子,实现马达定子取电。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由夹爪气缸1带动导电接触端子2实现高效精确地夹紧马达定子接触端子,达成对马达定子稳定取电加热,减少人工作业时间。当马达定子接触端子放入到夹持槽中时,启动夹爪气缸1,导电接触端子2相向夹紧,其夹持压力大小由缓冲弹性件9控制,由于缓冲弹性件9的设置,很好地弥补了因为马达定子接触端子厚度差异而产生的接触不良。因此,本实用新型之技术方案,其具有自动夹紧、夹紧位置准确、夹紧力稳定且极大地减小了人工作业时间与作业强度等诸多优势,适于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夹爪气缸、导电接触端子和电源线缆;其中,所述夹爪气缸包括有缸体,所述缸体控制连接有两个可张合的夹爪,所述夹爪上安装有电源线缆安装座,所述导电接触端子间距布置于电源线缆安装座上,所述导电接触端子的内端露于两个夹爪的相对侧,所述电源线缆连接于导电接触端子的外端;两个夹爪的导电接触端子的内端之间形成用于夹持马达定子接触端子的夹持槽;
至少一夹爪上的电源线缆安装座内设置有缓冲弹性件,所述缓冲弹性件作用于电源线缆安装座与相应导电接触端子之间,使得导电接触端子在夹爪张合方向能产生弹性浮动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夹爪可上下张合,所述电源线缆安装座内设置有若干个左右并排布置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贯通电源线缆安装座的上、下端,所述导电接触端子设置于相应安装腔内;上方夹爪的电源线缆安装座的上端、下方夹爪的电源线缆安装座的下端均定义为外端,上方夹爪的电源线缆安装座的下端、下方夹爪的电源线缆安装座的上端均定义为内端;所述导电接触端子的外端凸露于电源线缆安装座的外端,所述导电接触端子的内端凸露于电源线缆安装座的内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缆安装座包括有内座和外座,所述内座朝向夹持槽设置,所述外座远离夹持槽设置;所述安装腔包括有上下贯通的内腔、外腔;所述内腔设置于内座的内部且贯通内座的内、外端,所述内腔的外端横向延伸贯通有止挡腔;所述外腔设置于外座的内部且贯通外座的内、外端,所述外座的内端还往外凹设有上下延伸的弹簧腔,所述弹簧腔位于外腔的侧旁;
所述导电接触端子具有自内而外依次连接的夹持部、止挡部和接线部,所述夹持部自内腔的内端伸出以凸露于内座的内端,所述止挡部位于止挡腔内,所述接线部自外腔的外端伸出以凸露于外座的外端;所述缓冲弹性件为压力弹簧,其位于弹簧腔内,其内端作用于止挡部上,其外端作用于外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腔与外腔横向贯通成一体式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腔设置有两个,其分别位于外腔的前、后侧,每个导电接触端子配置有两个缓冲弹性件,两个缓冲弹性件分别位于两个弹簧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触端子的内端具有夹持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安装于机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的横截面大于接线部的横截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座的外端设有接线座,所述接线座上设置有若干左右间距的分隔槽 ,所述接线部的上端分别伸入相应的分隔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还包括有平移驱动装置,所述平移驱动装置驱动夹爪气缸或者马达定子前后平移,以使得马达定子的三相接触端子伸入夹持槽内。
CN202223100094.9U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 Active CN218770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00094.9U CN218770441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00094.9U CN218770441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70441U true CN218770441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50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00094.9U Active CN218770441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70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99979B1 (en) Battery module
CN218770441U (zh) 一种扁线定子取电夹爪结构
CN201556721U (zh) 接线端子和具有接线端子的电气安装设备
CN210016235U (zh) 一种简易型母线装置
CN21018268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低压线束总成
CN210326701U (zh) 一种全自动电缆线检修安全防护装置
JP3575638B2 (ja) シート用スライドコネクタ
CN110416950B (zh) 一种简易型母线装置
CN211789772U (zh) 一种快速连接端子
CN108539693B (zh) 母线组合式铜排固定安装结构
CN208147679U (zh) 一种电机装夹治具
CN112260190A (zh) 一种母线装置
CN214849225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点火开关的接插组件
CN211500129U (zh) 机柜锁及贴装式门磁
CN214754697U (zh) 一种开关柜电弧故障保护装置
CN111261965A (zh) 一种单机架治具
CN219959558U (zh) 一种导线分支接线端子
CN217403468U (zh) 一种防漏检测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夹具
CN211859052U (zh) 一种电表插接件
CN215771033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接线装置
CN110931991A (zh) 分体式导电夹紧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接线端子
CN213149177U (zh) 保险柜门的分离式导电开关门状态检测结构
JPH08236182A (ja) 端子ねじ集成体
CN219434967U (zh) 一种多结构接头的导通测试治具
CN209561682U (zh) 汽车变速箱系统用无刷直流电机绝缘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