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69984U - 电池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69984U CN218769984U CN202223306511.5U CN202223306511U CN218769984U CN 218769984 U CN218769984 U CN 218769984U CN 202223306511 U CN202223306511 U CN 202223306511U CN 218769984 U CN218769984 U CN 2187699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electrode
- insulating pad
- end cap
- output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5056 cell bod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3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和电子设备,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该电池包括电池本体、第一电极转接片和第二电极转接片,第一电极转接片和第二电极转接片间隔设置于电池本体的同一端;第一电极转接片包括第一输入端和与第一输入端相连的第一输出端;第二电极转接片包括第二输入端和与第二输入端相连的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中,一者与电池本体的正极相连,另一者与电池本体的负极相连;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均向背离电池本体的端面的方向延伸。该电池中第一电极转接片和第二电极转接片位于电池本体的同一端,且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沿远离电池本体端部的方向延伸,有益于减小电池本体侧壁与电池仓装配的紧凑性,减小电池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池是常见的电化学储能装置,广泛用于为电子产品储存并提供电能,例如,纽扣电池常应用于穿戴类电子产品。随着电子产品向小型化和轻薄化的发展,对电池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之间的装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部分电子产品,需要利用转接片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转接,以便于与电子产品中的电路连接。
相关技术中,为了便于设置电池转接片,将用于电池转接片引出的引脚位于电池的侧壁,即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为凸出于电池侧壁的引脚。
但是,上述方案不利于电池以及具有该电池的电子产品小型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和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电池引脚设置于电池侧壁,占用空间大的问题,以有利于实现电池以及具有该电池的电子设备的小型化。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池本体、第一电极转接片和第二电极转接片,第一电极转接片和第二电极转接片间隔设置于电池本体的同一端;第一电极转接片包括第一输入端和与第一输入端相连的第一输出端;第二电极转接片包括第二输入端和与第二输入端相连的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中,一者与电池本体的正极相连,另一者与电池本体的负极相连;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均向背离电池本体的端面的方向延伸。
上述提供的电池中,第一电极转接片和第二电极转接片均位于电池本体的同一端,进而可以避免第一电极转接片和第二电极转接片增加电池侧壁上的尺寸。并且,在电池沿其轴线方向装配如电子设备的电池仓的过程中,电池的侧壁与电池仓之间无需预留容纳电池正极和负极输出端的空间,进而有益于提高电池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装配的紧凑性。因此,上述实施例有益于减小电池占用的空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平行设置。这样,便于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与电子设备的电路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均垂直于电池本体的端面。这样,便于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插入电子设备中的电路板的孔内,进而有益于减小电池本体与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减小电池占用空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输出端的延伸面和第一输入端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0-120°;和/或,第二输出端的延伸面和第二输入端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0-120°。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凸出于电池本体的端面的高度相等。这样,有益于提高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结构的一致性,以便于电池装配于电子设备中的电路板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电池本体包括壳体、电池芯、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壳体具有容纳槽,电池芯设置于容纳槽内,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间隔设置于电池芯背离容纳槽的槽底的一端,第一端盖和壳体中,一者与电池芯的正极相连,另一者与电池芯的负极相连,第二端盖与壳体相连;第一端盖与第一输入端相连,第二端盖与第二输入端相连。
上述提供的电池中,第一端盖可以为第一电极转接片提供安装基础,第二端盖可以为第二电极转接片提供安装基础。并且第二电极转接片通过壳体与电池芯的其中一个电极相连,进而有益于减小电池的体积。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电池还包括第一绝缘垫,第一输出端位于第二端盖背离电池芯的一侧,第一绝缘垫位于第一电极转接片与第二端盖之间。
上述提供的电池中,第一绝缘垫可以用于阻隔第一电极转接片和第二端盖,使得第一输出端可以设置于第二端盖所在的区域,进而有益于提高第一输出端设置位置的灵活性。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输出端位于第一端盖背离电池芯的一侧,第一绝缘垫位于第二电极转接片与第一端盖之间。
上述提供的电池中,第一绝缘垫可以用于阻隔第二电极转接片和第一端盖,使得第二输出端可以设置于第一端盖所在的区域,进而有益于提高第二输出端设置位置的灵活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输出端在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第一绝缘垫上,和/或第二输出端在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第一绝缘垫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均位于第一端盖背离电池芯的一侧,第一电极转接片还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输入端贴合安装于第一端盖,第一连接部贴合于第一绝缘垫背离电池芯的一侧,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与第一输出端相连,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弯折部与第一输入端相连。
上述提供的电池中,第一电极转接片通过设置弯折部和第一连接部,有益于提高第一电极转接片与第一端盖和第一绝缘垫贴合的紧密度,进而有益于提高电池各部件组装的紧凑性。另外,第一电极转接片通过设置第一弯折部还有益于提高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凸出于电池本体断面的高度的一致性。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均位于第二端盖背离电池芯的一侧,第二电极转接片还包括第二弯折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输入端贴合安装于第二端盖,第二连接部贴合于第一绝缘垫背离电池芯的一侧,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与第二输出端相连,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弯折部与第二输入端相连。
上述提供的电池中,第二电极转接片通过设置弯折部和第二连接部,有益于提高第二电极转接片与第一端盖和第一绝缘垫贴合的紧密度,进而有益于提高电池各部件组装的紧凑性。另外,第二电极转接片通过设置第二弯折部还有益于提高第二输出端和第一输出端凸出于电池本体断面的高度的一致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均位于第一端盖背离电池芯的一侧的情况下,第一弯折部抵接于第一绝缘垫。这样,有益于提高电池各部件装配的紧凑性。
在所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均位于第二端盖背离电池芯的一侧的情况下,第二弯折部抵接于所述第一绝缘垫。这样,有益于提高电池各部件装配的紧凑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输出端位于第二端盖背离电池芯的一侧,第一端盖背离电池芯的一侧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二端盖背离电池芯一侧的面,并与第二端盖上的第一绝缘垫背离第二端盖的一侧齐平。
上述提供的电池中,可以利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的高度差,使得第一电极转接片与第二端盖之间可以形成容纳第一绝缘垫的间隙,进而有益于防止第一电极转接片将第一绝缘垫刺破,并且还有益于提高电池内各结构装配的紧凑性。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输出端位于第一端盖背离电池芯的一侧,第二端盖背离电池芯的一侧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一端盖背离电池芯一侧的面,并与第一端盖上的第一绝缘垫背离第一端盖的一侧齐平。
上述提供的电池中,可以利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的高度差,使得第二电极转接片与第一端盖之间可以形成容纳第一绝缘垫的间隙,进而有益于防止第二电极转接片将第一绝缘垫刺破,并且还有益于提高电池内各结构装配的紧凑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端盖具有定位槽,定位槽位于第二端盖靠近电池芯的一侧,壳体的至少部分位于定位槽内并与第二端盖限位配合。
上述提供的电池中,在第二端盖与壳体装配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壳体的至少部分嵌入定位槽内实施限位,进而有益于提高第二端盖与壳体装配的装配精度,防止第二端盖与壳体错位装配,提高电池生产过程中的良品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电池本体还包括第二绝缘垫,第二绝缘垫和第二端盖均设置有避让孔,第二绝缘垫叠置于第二端盖靠近电池芯的一侧,第一端盖包括第一盖体部和与第一盖体部相连的第二盖体部,第一盖体部叠置于第二绝缘垫背离第二端盖的一侧;第二盖体部位于第一盖体部背离电池芯的一侧,且第二盖体部沿第二绝缘垫和第二端盖的避让孔贯穿第二绝缘垫和第二端盖与第一输入端相连。
上述提供的电池中,可以利用第二绝缘垫阻隔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并且,第一盖体部叠置于第二绝缘垫背离第二端盖的一侧,进而可以利用第二端盖阻挡第一端盖脱落,进而有益于提高第一端盖装配的稳固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电池本体还包括封口盖,所述壳体设置有注液孔,注液孔与容纳槽连通。封口盖包括封盖主体部和限位部,封盖主体部盖合于注液孔,且封盖主体部与壳体的密封相连,限位部位于封盖主体部朝向注液孔的一侧,且限位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注液孔内。
上述提供的电池中,封口盖通过设置限位部,利用限位部至少部分嵌入注液孔,实现壳体与封口盖限位配合,进而有益于防止封口盖与壳体密封装配的过程中,封口盖相对壳体滑动,进而有益于提高封口盖与壳体装配的精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电池还包括第三绝缘垫,第三绝缘垫叠置于第一电极转接片和/或第二电极转接片背离电池本体的一侧。这样,有益于防止第一电极转接片和第二电极转接片短路。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池仓和上述的电池。其中,电池仓具有容纳空间和开口,开口与容纳空间连通,电池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并且,电池中背离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的一端与开口相对。
上述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与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相同的技术特征,并能实现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拆卸侧壁上的绝缘垫后的示意;
图4为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极转接片与电池本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绝缘垫设置于第二端盖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设置于电池芯端部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绝缘垫设置于第一端盖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端盖的设置于电池芯的端部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提供的封口盖与壳体的装配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提供的壳体设置注液孔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剖面图;
图12为图10中A处的放大图;
图13为图10中B处的放大图;
图14为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提供的封口盖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端盖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芯的分解图;
图17为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芯的示意图一;
图18为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芯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池本体;110-壳体;111-容纳槽;112-注液孔;120-电池芯;121-第一电极耳;122-第二电极耳;123-第五绝缘垫;124-第六绝缘垫;125-电芯主体;130-第一端盖;131-第一盖体部;132-第二盖体部;140-第二端盖;141-定位槽;142-避让孔;150-第二绝缘垫;160-封口盖;161-封盖主体部;162-限位部;200-第一电极转接片;210-第一输入端;220-第一输出端;230-第一连接部;300-第二电极转接片;310-第二输入端;320-第二输出端;330-第二弯折部;340-第二连接部;400-第一绝缘垫;500-第三绝缘垫;600-第四绝缘垫。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纽扣电池的转接片从纽扣电池的侧壁引出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部分电子设备在装配电池的过程中,需要竖向装配纽扣电池,即沿纽扣电池的轴线装配。为了确保纽扣电池可以顺利装入电子设备的电池仓,进而需要将电子设备的电池仓设计更大的尺寸,以为纽扣电池的正极输处端和负极输出端提供避让空间。因此,导致纽扣电池装配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后,纽扣电池的侧壁与电池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进而不利于电子设备小型化设计。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和电子设备。该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和两个电极转接片。两个电极转接片均设置于电池本体的同一端,并且两个电极转接片的输出端向远离电池本体的端部延伸,进而可以避免电极转接片凸出于电池本体的侧壁,使得电池本体的侧壁可以与电子设备中的电池仓,即电子设备中容纳电池的腔体的内侧贴合。因此,该方案有益于提高电池与电池仓装配的紧凑性。从而解决相关技术中电池引脚设置于电池侧壁,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18,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包括电池本体100、第一电极转接片200和第二电极转接片300,其中,电池本体100为基础性结构件,可以为其他部件提供安装基础,并且可以用于储存电能。
参照图1至图4,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转接片200和第二电极转接片300间隔设置于电池本体100的同一端,有益于防止第一电极转接片200和第二电极转接片300直接导通,进而可有效避免第一电极转接片200和第二电极转接片300短路。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电池本体100为柱状结构,例如圆柱形结构、棱柱形结构。可选的,第一电极转接片200和第二电极转接片300设置于电池本体100的同一端,即第一电极转接片200和第二电极转接片300设置于电池本体100的轴线方向的一端。
参照图4,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转接片200包括第一输入端210和与第一输入端210相连的第一输出端220。其中,第一输入端210用于与电池本体100的电极相连,第一输出端220用于与电子设备中的电路相连,以通过第一电极转接片200实现电池本体100中的其中一个电极与电子设备中的电路连通。
参照图4,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电极转接片300包括第二输入端310和与第二输入端310相连的第二输出端320。其中,第二输入端310用于与电池本体100的电极相连,第二输出端320用于与电子设备中的电路相连,以通过第二电极转接片300实现电池本体100中的其中一个电极与电子设备中的电路连通。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输入端210和第二输入端310中,一者与电池本体100的正极相连,另一者与电池本体100的负极相连。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均向背离电池本体100的端面的方向延伸。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转接片200和第二电极转接片300位于电池本体100的同一端,进而可以避免第一电极转接片200和第二电极转接片300在垂直与电池本体100的端面的方向叠置。与相关技术中电极转接片设置于电池本体100中相背的两端相比,有益于减小电池在垂直与电池本体100的端面的方向上的尺寸。
另外,第一电极转接片200的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电极转接片300的第二输出端320的均沿背离电池本体100的端面的方向延伸,进而无需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设置于电池本体100的侧壁。因此,在电池需要沿垂直于电池本体100的端面的方向装入电子设备的电池仓的情况下,无需在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内预留避让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的空间,以使电池本体100的侧壁可以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的内侧壁贴合。故该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有益于提高电池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装配的紧凑性,进而有益于减小电池占用电子设备内部的空间,提高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在电子设备电池仓的容纳空间一定的情况下,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案有益于增加电池的体积,进而有益于提高电池的储能性能,增加电池的储电量,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本申请所述的电池可以为纽扣电池。
参照图2和图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端210和第二输入端310可以设置为片状结构。示例性的,第一输入端210叠置于电池本体100的第一端;第二输入端310叠置于电池本体100的第一端,且第二输入端310与第一输入端210之间间隔设置,以避免第一输入端210与第二输入端310导通后短路。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转接片200可以与电池本体100的正极相连。第二电极转接片300可以与电池本体100的负极相连。示例性,第一输入端210与电池本体100的正极相连。第二输入端310与电池本体100的负极相连。
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转接片200还可以与电池本体100的负极相连。第二电极转接片300与电池本体100的正极相连。示例性,第二输入端310与电池本体100的正极相连。第一输入端210与电池本体100的负极相连。
参照图1、图3和图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输出端220与第二输出端320平行设置。示例性,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可为柱状的电连接引脚,也可以为片状的电连接引脚。第一输出端220与第二输出端320平行设置,即第一输出端220的延伸方向和第二输出端320的延伸方向平行。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输出端220的延伸面和第二输出端320的延伸面平行设置。其中,第一输出端220的延伸面为垂直与第一输出端220厚度方向的面,第二输出端320的延伸面为垂直于第二输出端320的厚度方向的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输出端220的厚度方向和第二输出端320的厚度方向可以为图1和图3中x轴所示的方向。
该实施例有益于保持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之间的间距,并且有益于防止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之间短路,有益于提高电池的可靠性。另外,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电池在与电子设备中的电路板连接的过程中,需要将电池的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分别穿过电路板上两个不同的通孔,并与电路板中的焊盘焊接。该方案中,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平行设置,进而有益于降低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插入电路板的通孔内的难度,进而有益于降低电池与电路板装配难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输出端220的延伸面和第一输入端210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0-120°;和/或,第二输出端320的延伸面和第二输入端310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0-120°。这样,有益于防止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在装配的过程中相对电池本体100的端面偏折。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输出端220的延伸面和第一输入端210垂直。第二输出端320的延伸面和第二输入端310垂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均垂直于电池本体100的端面。具体的,在实际生产作业过程中,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均垂直于电池本体100的端面应当理解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的延伸方向基本垂直于电池本体100的端面。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输出端220的延伸面和第二输出端320的延伸面均垂直于电池本体100的端面。示例性的,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均位于电池本体100的第一端。进一步可选的,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均垂直于电池本体100的第一端的端面。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垂直于电池本体100的端面,即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的延伸方向与电池装配至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内的装配方向一致,进而有益于防止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在装配的过程中相对电池本体100的端面偏折。另外,在电池运用于一些需要插接于电路板的电子设备的情况下,该实施提供的电池还有益于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插入电子设备中的电路板,并且有益于使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完全插入电路板的安装孔内,即有益于减小电池本体100设置第一电极转接片200和第二电极转接片300的一侧与电子设备的电池仓的底部之间的间距,提高电池与电子设备装配的紧凑性。
参图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凸出于电池本体100的端面的高度相等,即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凸出于其所在的电池本体100的端部端面的高度相等。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的高度一致,进而有益于确保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与电子设备连接导通的可靠性。相关技术中,容纳电池的电池仓的底部或顶部一般设置为平面,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的高度一致,进而有益于提高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与电子设备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电池本体100包括壳体110、电池芯120、第一端盖130和第二端盖140。其中,壳体110为基础性结构件可以为其他部件提供安装基础。
参照图11至图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110具有容纳槽111。电池芯120设置于容纳槽111内,以通过壳体110保护电池芯120,避免电池芯120收到外部挤压。
参照图4和图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端盖130和第二端盖140间隔设置于电池芯120背离容纳槽111的槽底的一端。示例性的,第一端盖130和第二端盖140设置于容纳槽111的槽口,以通过第一端盖130和第二端盖140盖合容纳槽111的槽口。
参照图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端盖130和壳体110中,一者与电池芯120的正极相连,另一者与电池芯120的负极相连。进一步可选的,第二端盖140与壳体110相连,以使第二端盖140可以通过壳体110与电池芯120的电极相连。进一步可选的,第一端盖130可以为第一电极转接片200提供安装基础。第二端盖140可以为第二电极转接片300提供安装基础。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端盖130与第一输入端210相连。第二端盖140与第二输入端310相连。示例性的,第一输入端210贴合于第一端盖130背离电池芯120的一侧,且第一输入端210与第一端盖130电性连接。第二输入端310贴合于第二端盖140背离电池芯120的一侧,且第二输入端310与第二端盖140电性连接。作为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输入端210与第一端盖130焊接相连,第二输入端310与第二端盖140焊接相连。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壳体110连接第二端盖140和电池芯120背离第二端盖140一端的电极,并将第二电极转接片300与第二端盖140连接,进而无需在电池本体100的侧壁设置连接第二电极转接片300与电池芯120背离第二端盖140一侧的电极的连接件,有益于提高电池结构的紧凑性,减小电池占用空间。因此,在电池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有益于电子设备小型化。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110与电池芯120的负极相连,第一端盖130与电池芯120的正极相连。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10与电池芯120的正极相连,第一端盖130与电池芯120的负极相连。
参照图11、图16至图1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电池芯120包括第一电极耳121、第二电极耳122和电芯主体125。可选的,电芯主体125具有相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电极耳121设置于电芯主体125的第一端,第二电极耳122设置于电芯主体125的第二端。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耳121相对电芯主体125的第一端的端面平行设置。进一步可选的,第一电极耳121与电芯主体125之间设置有第五绝缘垫123。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电极耳122相对电芯主体125的第二端的端面平行设置。进一步可选的,第二电极耳122与电芯主体125之间设置有第六绝缘垫124。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耳121与电芯主体125的正极相连,第二电极耳122与电芯主体125的负极相连。
在一些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耳121与第一端盖130贴合相连。进一步可选的,第一电极耳121与第一端盖130焊接相连,且第一电极耳121与第一端盖130之间的焊接区域小于第一电极耳121的宽度。
在一些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电极耳122与壳体110的底部贴合相连。进一步可选的,第二电极耳122与壳体110的底部焊接相连,且第二电极耳122与壳体110的底部之间的焊接区域小于第二电极耳122的宽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电池还包括第一绝缘垫400。第一输出端220位于第二端盖140背离电池芯120的一侧,第一绝缘垫400位于第一电极转接片200与第二端盖140之间。示例性的,第一绝缘垫400的材质为绝缘材料,以通过第一绝缘垫400阻隔第一电极转接片200与第二端盖140,避免第一电极转接片200与第二端盖140短路。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垫400设置于第一电极转接片200与第二端盖140之间,进而使得第一电极转接片200的至少部分可以设置于第一绝缘垫400中背离第二端盖140的一侧。因此,该实施例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一电极转接片200中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一绝缘垫400的位置,提高第一输出端220设置位置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电子设备中电池仓内连接电池的接口的位置。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输出端320位于第一端盖130背离电池芯120的一侧,第一绝缘垫400位于第二电极转接片300与第一端盖130之间。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垫400设置于第二电极转接片300与第一端盖130之间,进而使得第二电极转接片300的至少部分可以设置于第一绝缘垫400中背离第一端盖130的一侧。因此,该实施例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二电极转接片300中第二输出端320和第一绝缘垫400的位置,提高第二输出端320设置位置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电子设备中电池仓内连接电池的接口的位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输出端220在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第一绝缘垫400上,和/或第二输出端320在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第一绝缘垫400上。这样,有益于防止电池内短路,提高电池的可靠性。另外,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输出端220在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和第二输出端320在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均位于第一绝缘垫400上,这样有益于确保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凸出于电池本体100端面高度的一致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4,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均位于第二端盖140背离电池芯120的一侧。第二电极转接片300还包括第二弯折部330和第二连接部340。第二输入端310贴合安装于第二端盖140,第二连接部340贴合于第一绝缘垫400背离电池芯120的一侧,第二连接部340的第一端与第二输出端320相连,第二连接部340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弯折部330与第二输入端310相连。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40为片状结构,且第二连接部340贴合安装于第一绝缘垫400背离第二端盖140的一侧。进一步可选的,第二输入端310为片状结构,且第二输入端310贴合安装于第二端盖140背离电池芯120的一侧。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输入端310和第二连接部340相互平行。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弯折部330相对第二输入端310向背离第二端盖140的一侧弯折。第二弯折部330相对第二连接部340向靠近第二端盖140的一侧弯折。进一步可选的,第二弯折部330在垂直于第二端盖140的方向的尺寸与第一绝缘垫400在垂直于第二端盖140的方向尺寸相等。可选的,垂直于第二端盖140的方向可以为图1、图3和图11中z轴所示的方向。
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电极转接片300为一体结构。示例性的,第二电极转接片300可以为金属片冲压成型。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电极转接片300通过设置第二弯折部330,使得第二电极转接片300可以适应第一绝缘垫400与第二端盖140之间的高度差。因此,在第二输入端310贴合安装于第二端盖140,可以使得第二连接部340贴合于第一绝缘垫400背离电池芯120的一侧,进而有益于提高第二电极转接片300安装的紧凑性。另外,第二连接部340贴合于第一绝缘垫400背离电池芯120的一侧,有益于增加第二连接部340与第一绝缘垫400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有益于防止第一绝缘垫400局部受力集中而破损。
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均位于第二端盖140背离电池芯120的一侧的情况下,第二弯折部330抵接于第一绝缘垫400。这样,有益于提高第二电极转接片300与其他部件之间装配的紧凑性,另外,还有益于确保第二连接部340可以全部支撑于第一绝缘垫400,进而有益于提高第二电极转接片300装配的可靠性。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均位于第一端盖130背离电池芯120的一侧,第一电极转接片200还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一连接部230,第一输入端210贴合安装于第一端盖130,第一连接部230贴合于第一绝缘垫400背离电池芯120的一侧,第一连接部230的第一端与第一输出端220相连,第一连接部230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弯折部与第一输入端210相连。
在一些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30为片状结构,且第一连接部230贴合安装于第一绝缘垫400背离第一端盖130的一侧。进一步可选的,第一输入端210为片状结构,且第一输入端210贴合安装于第一端盖130背离电池芯120的一侧。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端210和第一连接部230相互平行。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相对第一输入端210向背离第一端盖130的一侧弯折。第一弯折部相对第一连接部230向靠近第一端盖130的一侧弯折。进一步可选的,第一弯折部在垂直于第一端盖130的方向的尺寸与第一绝缘垫400在垂直于第一端盖130的方向尺寸相等。可选的,垂直于第一端盖130的方向可以为图1、图3和图11中z轴所示的方向。
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转接片200为一体结构。示例性的,第一电极转接片200可以为金属片冲压成型。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转接片200通过设置第一弯折部,使得第一电极转接片200可以适应第一绝缘垫400与第一端盖130之间的高度差。因此,在第一输入端210贴合安装于第一端盖130,可以使得第一连接部230贴合于第一绝缘垫400背离电池芯120的一侧,进而有益于提高第一电极转接片200安装的紧凑性。另外,第一连接部230贴合于第一绝缘垫400背离电池芯120的一侧,有益于增加第一连接部230与第一绝缘垫400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有益于防止第一绝缘垫400局部受力集中而破损。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均位于第一端盖130背离电池芯120的一侧的情况下,第一弯折部抵接于第一绝缘垫400。这样,有益于提高第一电极转接片200与其他部件之间装配的紧凑性,另外,还有益于确保第二连接部340可以全部支撑于第一绝缘垫400,进而有益于提高第一电极转接片200装配的可靠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输出端220位于第二端盖140背离电池芯120的一侧,第一端盖130背离电池芯120的一侧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二端盖140背离电池芯120一侧的面,并与第二端盖140上的第一绝缘垫400背离第二端盖140的一侧齐平。示例性的,第一电极转接片200与第一端盖130中凸出于第二端盖140背离电池芯120一侧的面的部分连接。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转接片200的第一输入端210的至少部分贴合安装于第一端盖130中凸出于第二端盖140背离电池芯120一侧的面的部分。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端210连接于第一端盖130中与第一绝缘垫400背离第二端盖140的一侧齐平的部分,进而有益于提高第一电极转接片200安装的平稳性和紧凑性。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输出端320位于第一端盖130背离电池芯120的一侧,第二端盖140背离电池芯120的一侧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一端盖130背离电池芯120一侧的面,并与第一端盖130上的第一绝缘垫400背离第一端盖130的一侧齐平。示例性的,第二电极转接片300与第二端盖140中凸出于第一端盖130背离电池芯120一侧的面的部分连接。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电极转接片300的第二输入端310的至少部分贴合安装于第二端盖140中凸出于第一端盖130背离电池芯120一侧的面的部分。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输入端310连接于第二端盖140中与第一绝缘垫400背离第一端盖130的一侧齐平的部分,进而有益于提高第二电极转接片300安装的平稳性和紧凑性。
参照图11、图12和图1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端盖140具有定位槽141,定位槽141位于第二端盖140靠近电池芯120的一侧。壳体110的至少部分位于定位槽141内并与第二端盖140限位配合。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定位槽141为环形定位槽,定位槽141的内环侧的侧壁止抵于壳体110的内侧壁。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定位槽141在径向上的宽度与壳体110与壳体110在径向上的厚度相等。
进一步可选的,第二端盖140与壳体110密封连接。示例性的,第二端盖140的外周边缘与壳体110密封焊接。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端盖140上通过设置定位槽141可以在第二端盖140和壳体110组装过程中对第二端盖140实施定位,以防止第二端盖140相对壳体110偏移,进而有益于提高第二端盖140与壳体110装配的精度,防止第二端盖140与壳体110错位导致第二端盖140和壳体110之间焊接不良的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电池本体100还包括第二绝缘垫150。第二绝缘垫150和第二端盖140均设置有避让孔142,第二绝缘垫150叠置于第二端盖140靠近电池芯120的一侧。第一端盖130包括第一盖体部131和与第一盖体部131相连的第二盖体部132,第一盖体部131叠置于第二绝缘垫150背离第二端盖140的一侧。第二盖体部132位于第一盖体部131背离电池芯120的一侧,且第二盖体部132沿第二绝缘垫150和第二端盖140的避让孔142贯穿第二绝缘垫150和第二端盖140与第一输入端210相连。
上述实施例中,不仅可以防止第一端盖130和第二端盖140短路,还使得第一端盖130和第二端盖140可以在电池本体100的同一端形成用于安装第一电极转接片200和第二电极转接片300的安装基础。
参照图4至图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端盖140为环形结构。进一步可选的,第二电极转接片300可以设置成弧形结构。示例性的,第二输入端310、第二连接部340可以设置成弧形结构,以使第二输入端310、第二连接部340可以叠置设置于第二端盖140上。
参照图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垫400为弧形结构。示例性的,第一绝缘垫400叠置于第二端盖140背离电池芯120的一侧。进一步可选的,第二输入端310贴合安装于第二端盖140中未被第一绝缘垫400覆盖的部分。第二连接部340贴合安装于第一绝缘垫400中背离第二端盖140的一侧,且第二输入端310和第二连接部340通过第二弯折部330连接。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输出端320与第二连接部340垂直。
参照图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端210为圆形金属片,第一连接部230与第一输入端210相连,且第一连接部230沿第一输入端210的径向延伸,以使第一连接部230的至少部分可以贴合于第一绝缘垫400中背离第二端盖140的一侧。进一步可选的,第一输出端220与第一连接部230中远离第一输入端210的一端相连,且第一输出端220与第一连接部230垂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垫150可以分别与第一端盖130和第二端盖140密封配合,以使第一端盖130、第二端盖140和第二绝缘垫150可以用于密封壳体110的容纳槽111的槽口。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垫150靠近第二端盖140的一侧与第二端盖140粘接,第二绝缘垫150背离第二端盖140的一侧与第一端盖130粘接,以使第二端盖140可以为第一端盖130提供支撑,进而有益于减小第二端盖140作用在电池芯120的作用力,达到保护电池芯120的目的。
参照图1、图2和图11所示,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电池还包括第三绝缘垫500。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绝缘垫500叠置于第一电极转接片200和/或第二电极转接片300背离电池本体100的一侧。可选的,第三绝缘垫500覆盖第一输入端210和第二输入端310。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三绝缘垫500设置于第一电极转接片200和第二电极转接片300背离电池本体100的一侧。进一步可选的,第三绝缘垫500上设置避让口,且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通过第三绝缘垫500的避让口贯穿第三绝缘垫500。示例性的,第三绝缘垫500的避让口可以为设置于第三绝缘垫500的通孔,也可以为设置于第三绝缘垫500的缺口。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池还包括第四绝缘垫600。可选的实施例中,第四绝缘垫600设置于电池本体100的外周壁。示例性的,第四绝缘垫600设置于壳体110的外周壁,以避免壳体110与电子设备中的电池仓结构导通,进而有益于防止电池造成电子设备中的其他部件短路。
参照图10,壳体110设置有注液孔112。示例性的,注液孔112设置于壳体110的底部,且注液孔112贯穿壳体110与容纳槽111连通,以通过注液孔112向容纳槽111内注入电解液。
参照图9、图10、图11、图13和图1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电池本体100还包括封口盖160。封口盖160用于封盖并密封注液孔112,以防止容纳槽111内的电解液从注液孔112漏出。
参照图13和图14,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封口盖160包括封盖主体部161和限位部162。封盖主体部161盖合于注液孔112,且封盖主体部161与壳体110的密封相连。限位部162位于封盖主体部161朝向注液孔112的一侧,且限位部162的至少部分位于注液孔112内。示例性的,封盖主体部161与壳体110的底部贴合。进一步可选的,封盖主体部161与壳体110密封相连。示例性的,封盖主体部161与壳体110焊接密封。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利用限位部162对封口盖160实施限位,防止封口盖160与壳体110装配的过程中相对壳体110移动,进而有益于提高封口盖160与壳体110装配的精度,确保封口盖160可以密封注液孔112。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电池仓和本申请任意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示例性的,电池仓具有容纳空间和开口。其中,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安装电池。开口与容纳空间连通,以使电池可以从开口装入电池仓,或者,电池可以从开口卸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电池中背离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的一端与开口相对。
上述实施例中,电池沿垂直于电池本体100的端面的方向装入电池仓内。本申请提供的电池中,第一输出端220和第二输出端320设置于电池本体100的同一端,并向远离电池本体100的端面的方向延伸,进而无需在电池本体100与电池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间隙,有益于提高电池仓与电池装配的紧凑性,进而有益于减小电子设备的体积。或者,在电子设备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该实施例有益于使电子设备的电池仓容纳更大尺寸的电池,进而有益于提高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为但不限于蓝牙耳机、电子阅读器、电子手表。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5)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本体(100)、第一电极转接片(200)和第二电极转接片(300),所述第一电极转接片(200)和所述第二电极转接片(300)间隔设置于所述电池本体(100)的同一端;
所述第一电极转接片(200)包括第一输入端(210)和与所述第一输入端(210)相连的第一输出端(220);所述第二电极转接片(300)包括第二输入端(310)和与所述第二输入端(310)相连的第二输出端(320);
所述第一输入端(210)和所述第二输入端(310)中,一者与所述电池本体(100)的正极相连,另一者与所述电池本体(100)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输出端(220)和所述第二输出端(320)均向背离所述电池本体(100)的端面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端(220)与所述第二输出端(320)的延伸面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端(220)的延伸面和所述第一输入端(210)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0-120°;和/或,所述第二输出端(320)的延伸面和所述第二输入端(310)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0-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端(220)和所述第二输出端(320)凸出于所述电池本体(100)的端面的高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100)包括壳体(110)、电池芯(120)、第一端盖(130)和第二端盖(140),
所述壳体(110)具有容纳槽(111),所述电池芯(120)设置于所述容纳槽(111)内,所述第一端盖(130)和所述第二端盖(140)间隔设置于所述电池芯(120)背离所述容纳槽(111)的槽底的一端,所述第一端盖(130)和所述壳体(110)中,一者与所述电池芯(120)的正极相连,另一者与所述电池芯(120)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端盖(140)与所述壳体(110)相连;
所述第一端盖(130)与所述第一输入端(210)相连,所述第二端盖(140)与所述第二输入端(310)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绝缘垫(400),所述第一输出端(220)位于所述第二端盖(140)背离所述电池芯(120)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垫(400)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转接片(200)与所述第二端盖(140)之间;或者,
所述第二输出端(320)位于所述第一端盖(130)背离所述电池芯(120)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垫(400)位于所述第二输出端(320)与所述第一端盖(13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端(220)在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垫(400)上,和/或所述第二输出端(320)在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垫(400)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端(220)和所述第二输出端(320)均位于所述第一端盖(130)背离所述电池芯(120)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转接片(200)还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一连接部(230),所述第一输入端(210)贴合安装于所述第一端盖(130),所述第一连接部(230)贴合于所述第一绝缘垫(400)背离所述电池芯(120)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23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220)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230)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输入端(210)相连;或者,
所述第一输出端(220)和所述第二输出端(320)均位于所述第二端盖(140)背离所述电池芯(120)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转接片(300)还包括第二弯折部(330)和第二连接部(340),所述第二输入端(310)贴合安装于所述第二端盖(140),所述第二连接部(340)贴合于所述第一绝缘垫(400)背离所述电池芯(120)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34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320)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340)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弯折部(330)与所述第二输入端(310)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输出端(220)和所述第二输出端(320)均位于所述第一端盖(130)背离所述电池芯(120)的一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弯折部抵接于所述第一绝缘垫(400);或者,
在所述第一输出端(220)和所述第二输出端(320)均位于所述第二端盖(140)背离所述电池芯(120)的一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弯折部(330)抵接于所述第一绝缘垫(40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端(220)位于所述第二端盖(140)背离所述电池芯(120)的一侧,所述第一端盖(130)背离所述电池芯(120)的一侧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端盖(140)背离所述电池芯(120)一侧的面,并与所述第一绝缘垫(400)背离所述第二端盖(140)的一侧齐平;或者,
所述第二输出端(320)位于所述第一端盖(130)背离所述电池芯(120)的一侧,所述第二端盖(140)背离所述电池芯(120)的一侧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端盖(130)背离所述电池芯(120)一侧的面,并与所述第一端盖(130)上的所述第一绝缘垫(400)背离所述第一端盖(130)的一侧齐平。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140)具有定位槽(141),所述定位槽(141)位于所述第二端盖(140)靠近所述电池芯(120)的一侧,
所述壳体(11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定位槽(141)内并与所述第二端盖(140)限位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100)还包括第二绝缘垫(150),所述第二绝缘垫(150)和所述第二端盖(140)均设置有避让孔(142),所述第二绝缘垫(150)叠置于所述第二端盖(140)靠近所述电池芯(120)的一侧,
所述第一端盖(130)包括第一盖体部(131)和与所述第一盖体部(131)相连的第二盖体部(132),所述第一盖体部(131)叠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垫(150)背离所述第二端盖(140)的一侧;
所述第二盖体部(132)位于所述第一盖体部(131)背离所述电池芯(120)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盖体部(132)沿所述第二绝缘垫(150)和所述第二端盖(140)的所述避让孔(142)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垫(150)和所述第二端盖(140)与所述第一输入端(210)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100)还包括封口盖(160),所述壳体(110)设置有注液孔(112),所述注液孔(112)与所述容纳槽(111)连通;
所述封口盖(160)包括封盖主体部(161)和限位部(162),所述封盖主体部(161)盖合于所述注液孔(112),且所述封盖主体部(161)与所述壳体(110)的密封相连,所述限位部(162)位于所述封盖主体部(161)朝向所述注液孔(112)的一侧,且所述限位部(16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注液孔(112)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绝缘垫(500),所述第三绝缘垫(500)叠置于所述第一电极转接片(200)和/或所述第二电极转接片(300)背离所述电池本体(100)的一侧。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仓和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仓具有容纳空间和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且,所述电池中背离所述第一输出端(220)和所述第二输出端(320)的一端与所述开口相对。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06511.5U CN218769984U (zh) | 2022-12-09 | 2022-12-09 | 电池和电子设备 |
PCT/CN2023/131644 WO2024120135A1 (zh) | 2022-12-09 | 2023-11-14 | 电池和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06511.5U CN218769984U (zh) | 2022-12-09 | 2022-12-09 | 电池和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69984U true CN218769984U (zh) | 2023-03-28 |
Family
ID=85682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306511.5U Active CN218769984U (zh) | 2022-12-09 | 2022-12-09 | 电池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6998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20135A1 (zh) * | 2022-12-09 | 2024-06-13 |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和电子设备 |
-
2022
- 2022-12-09 CN CN202223306511.5U patent/CN21876998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20135A1 (zh) * | 2022-12-09 | 2024-06-13 |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和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58933B2 (en) | Battery with electrode arrangement in relation to the holder | |
CN100477364C (zh) | 二次电池 | |
EP3817131A1 (en) | Battery | |
EP2207225B1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KR102637937B1 (ko) | 이차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EP1416550A1 (en) | Battery | |
CN106450407B (zh) | 二次电池 | |
CN115458880B (zh) |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 |
KR102637933B1 (ko) | 이차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JP2008311193A (ja) | 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218769984U (zh) | 电池和电子设备 | |
WO2021253358A1 (zh) |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用电装置 | |
CN111834557A (zh) | 电子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 |
EP4415131A1 (en) | Energy-storage apparatus and electricity-consumption device | |
US20240234987A9 (en) | Battery | |
CN218919223U (zh) | 电池和电子设备 | |
CN218919081U (zh) | 扣式电池 | |
US20230045904A1 (en) | Battery cell,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 of same, battery, and electric device | |
CN218182424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17507616U (zh) | 电池 | |
CN216903471U (zh) | 连接器、电池和用电装置 | |
CN215070095U (zh) | 电池 | |
CN212625796U (zh) | 电子器件 | |
WO2024120135A1 (zh) | 电池和电子设备 | |
WO2024164245A1 (zh) |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