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03471U - 连接器、电池和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电池和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03471U
CN216903471U CN202220311132.6U CN202220311132U CN216903471U CN 216903471 U CN216903471 U CN 216903471U CN 202220311132 U CN202220311132 U CN 202220311132U CN 216903471 U CN216903471 U CN 216903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nding wall
connection
connector
deformation preventing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111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佳
康海荣
郑陈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111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03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03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03471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5502 priority patent/WO2023155537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采用了该连接器的电池和用电装置。本申请的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和包围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一立壁;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和包围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第二立壁;所述第一连接端中,在所述第一立壁的外侧形成有至少一个防止变形结构;在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相连接的连接状态,所述防止变形结构限制所述第二立壁向远离所述第一立壁的方向变形。由此,能够确保连接器的连接可靠性,在连接器的连接端之间采用了密封构件的情况下,还能够确保连接器的密封性。

Description

连接器、电池和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例如在电池等中使用的电气连接结构,具体而言涉及连接器、电池和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连接器、特别是插拔式等的快换连接器因其操作简单、连接迅速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部件的电连接结构。例如在以电池为部分或全部动力源的车辆等中,电池与电气部件、电气部件彼此通常通过连接器而电连接。因此,提高连接器的可靠连接性一直是业界研究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确保连接器的连接可靠性,在连接器的连接端之间采用了密封构件的情况下,还能够确保连接器的密封性。
本申请的其他目的还在于提供采用了上述连接器的电池和用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和包围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一立壁;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和包围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第二立壁;所述第一连接端中,在所述第一立壁的外侧形成有至少一个防止变形结构;在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相连接的连接状态,所述防止变形结构限制所述第二立壁向远离所述第一立壁的方向变形。
由于设有防止变形结构,且在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相连接的连接状态下,该防止变形结构限制第二立壁向远离第一立壁的方向变形,因此能够确保第一立壁与第二立壁保持彼此靠近或彼此紧密接触的位置关系,不易出现连接松脱的情况,能够确保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的良好的连接状态。而且,即使连接器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彼此间反复连接与断开,例如反复插拔的情况,也能够确保连接器的连接可靠性。另外,还能够提高连接器、特别是连接器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止变形结构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立壁的外壁面空开间隙的位置;在所述连接状态,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所述第二立壁插入于所述间隙。
由此,在上述的连接状态下,防止变形结构从外侧限制第二连接端的第二立壁向外侧的变形,因此能够确保第二立壁不会远离第一立壁,确保第一立壁与第二立壁保持彼此靠近或彼此紧密接触的位置关系。而且,由于防止变形结构设于第一立壁及第二立壁的外侧,因此不会妨碍插拔等连接动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具有较高的设计自由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止变形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止变形结构隔着所述第一立壁及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位于彼此相对的位置。
由此,通过设置多个防止变形结构,能够从多个位置和/或多个方向限制第二立壁的变形,能够更可靠地确保第一立壁与第二立壁的靠近或紧密接触的位置关系。另外,在隔着第一立壁及其包围的第一连接端子而相对的位置设置防止变形结构,能够从相对的两侧限制第二立壁的变形,而且能够确保连接状态下第二立壁所受限制力整体平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止变形结构为多个,相对于所述第一立壁及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位于同侧的多个防止变形结构彼此空开间隔。
由此,通过设置多个防止变形结构,能够从多个位置和/或多个方向限制第二立壁的变形,能够更可靠地确保第一立壁与第二立壁的靠近或紧密接触的位置关系。另外,由于位于同侧的多个防止变形结构可以彼此空开间隔地设置,因此,能够彼此无干涉地设置多个防止变形结构,即使连接器的连接端整体上是长条形的,也能够确保其第一立壁和第二立壁在整体上均保持靠近或紧密接触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止变形结构为一个,且围绕所述第一立壁的整周设置。
通过设置在整周上限制第二立壁变形的防止变形结构且将该防止变形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来形成,能够更可靠地确保第二立壁相对于第一立壁的靠近或紧密接触状态,而且还能够提高防止变形结构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还包括从所述第一立壁的外壁面向外侧伸出的第一凸缘,所述防止变形结构设于所述凸缘。
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在第一立壁的周围设置防止变形结构,且有助于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止变形结构包括:推压部,面对着所述第一立壁设置且具有在所述连接状态下与所述第二立壁相接触的凸筋;和支撑部,相对于所述推压部相交地设置。
由此,由于设有与第二立壁相接触的凸筋,因此防止变形结构能够有力地抵接于第二立壁的外侧面,能够可靠地抑制第二立壁向外侧的变形。而且,由于与设有凸筋的推压部相交地设有支撑部,相对于推压部而言,该支撑部位于外侧,因此,该支撑部能够从外侧支撑推压部,进一步提高了防止变形结构通过凸筋作用于第二立壁的变形限制力,而且能够确保防止变形结构的强度,避免防止变形结构、特别是推压部的根部发生断裂等的不良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止变形结构一体成型于所述凸缘。
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形成具有特定形状、位于特定位置的防止变形结构,而且,由于是一体成型,因此不会增加零部件数量,也不会增加组装所需时间或工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立壁的外壁面设有加强肋,所述防止变形结构位于在所述连接状态下避开所述加强肋的位置。
由于在第二立壁的外壁面设有加强肋,因此能够增加第二立壁的壁面强度,而且也有助于限制第二立壁的变形。另外,由于防止变形结构位于连接状态下避开加强肋的位置,因此,防止变形结构与加强肋彼此不干涉,可以同时存在,而且能够在交替的位置限制第二立壁的变形,进一步可靠地限制了第二立壁向外侧的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连接状态,在所述第一立壁与所述第二立壁之间夹置有密封构件。
由于第一立壁与第二立壁之间夹置有诸如密封圈、密封填料等的密封构件,因此能够避免雨水、泥水等从连接器的外部进入到连接器内而引起电气连接不良的情况。另一方面,连接状态下,第二立壁因防止变形结构的存在而能够始终紧密地压靠于密封构件,因此,不会出现因第二立壁向外侧变形而导致密封不良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端还包括从所述第二立壁的外壁面向外侧伸出的第二凸缘;在所述连接状态,所述第一立壁抵接于所述第二凸缘,所述第二立壁抵接于所述第一凸缘。
由此,能够形成稳定的连接状态,且能够确保第二立壁始终可靠地插入于防止变形结构与第一立壁的外壁面之间。而且,在进行连接器的连接时,操作者能够容易地掌握是否完成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为电池接头用连接器;在所述连接状态,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电连接。
本申请的连接器特别适合作为电池接头用连接器使用,例如在频繁更换电池等需要反复进行接头插拔的情况下,格外有效果。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其包括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的连接器。
由此,能够提供连接方便且连接可靠性高的、适于频繁更换电池等场景的电池;而且,还能够减少电池因连接器处的电连接不良而无法使用的情况。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其包括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的电池。
由此,能够提供适于频繁更换电池等场景的用电装置;而且还因为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可靠性而提高了该用电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示意性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示意性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连接状态下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4为示意性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连接状态下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5为示意性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连接状态下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为示意性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第一连接端(母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为示意性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第二连接端(公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为示意性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变形防止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车辆;100-电池;200-控制器;500-马达;201-箱体;201a-第一部分;201b-第二部分;202-电池单体;300-连接器;310-第一连接端;311-第一连接端子;311W-第一连接端子的接线端;311N-第一连接端子的连接端;312-第一凸缘;313、313a、313b、313d-防止变形结构;314a、314b-引导柱;315-第一立壁;316-密封构件;317-第一立壁的端缘;318-第一立壁的根部;320-第二连接端;321-第二连接端子;321W-第二连接端子的接线端;321N-第二连接端子的连接端;322-第二凸缘;323、323a、323b-加强肋;324a、324b-引导套;325-第二立壁;327-第二立壁的端缘;328-第二立壁的根部;331-推压部;332-支撑部;333-凸筋;334-倒角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不应被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或要素。
通过阅读下文关于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是示例性的,并不对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构成限定。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实施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对本申请涉及的连接器进行说明。
在车辆等中,电池与电气部件、电气部件彼此通常通过连接器而电连接。连接器中,插拔式连接器被广泛使用。所谓插拔式连接器,通常包括插头(也成为公头或公端)与插座(也成为母头或母端),插头与插座可以彼此插接配合而形成连接结构,也可以通过拉拔动作而彼此脱开,由此能够实现插头侧与插座侧的例如电力的通断。可见,对于插拔式连接器,要求其即使反复插拔也能够确保可靠的电连接。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辆的发展,产生了希望能够快速安装或更换车辆上的电池的迫切需求。插拔式连接器因只需通过简单的插接动作和拉拔动作就能够实现连接与断开,因此适合作为电池用连接器来使用。
对于例如实现电池与车辆侧的电气部件(包括电气连接线)的电连接的连接器,例如包括分别作为母端、公端发挥作用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包括第一连接端子和包围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一立壁;第二连接端包括第二连接端子和包围第二连接端子的第二立壁;通过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的连接而形成连接器的连接状态。具体而言,在连接状态下,第二连接端的第二立壁套在第一连接端的第一立壁的外周侧。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研究后发现,对于上述的连接器,套在第一连接端的第一立壁的外周侧的第二立壁有时会发生变形,例如会向外侧翘曲。特别是在对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实施了密封措施的情况下,具体而言,例如在第一连接端的第一立壁与第二连接端的第二立壁之间夹置了密封圈等密封构件的情况下,第二立壁更容易发生诸如向外侧翘曲这样的变形。一旦发生这样的变形,一方面存在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彼此间的连接力下降的风险,另一方面存在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密封不良的风险,因此有可能发生连接器意外脱开、雨水、泥水、灰尘等进入到连接器内部而引发连接不良等情况。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确保连接可靠性的连接器;在连接器为了提高连接时的密封性而采用了密封构件的情况下,本申请还能够确保连接器的密封性。另外,还提供采用了上述连接器的电池和用电装置。
本申请涉及的电池可以是任何电池,例如电池模组和电池包,或者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例如,二次电池包括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酸(或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聚合物电池等。这种电池适用于各种使用电池的用电设备,例如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动车辆、船舶和航天器等,例如,航天器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电池用于为上述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不仅仅局限适用于上述所描述的电池和用电设备,还可以适用于所有电池以及使用电池的用电设备,但为描述简洁,下述实施例均以电动车辆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很显然,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电池的适用场景以及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用电设备均不限于电动汽车。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车辆10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车辆1000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1000搭载有电池100,电池100可以设置在车辆1000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池100可以用于车辆1000的供电,例如,电池100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车辆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200和马达500,控制器200用来控制电池100为马达500供电,例如可用于车辆1000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等。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0不仅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000提供驱动动力。
图2为示意性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箱的结构示意图。电池100包括箱体201和电池单体202,电池单体202容纳于箱体201内。其中,箱体201用于为电池单体202提供容纳空间,箱体201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201可以包括第一部分201a和第二部分201b,第一部分201a与第二部分201b相互盖合,第一部分201a和第二部分201b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电池单体202的容纳空间。第二部分201b可以为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部分201a可以为板状结构,第一部分201a盖合于第二部分201b的开口侧,以使第一部分201a与第二部分201b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第一部分201a和第二部分201b也可以是均为一侧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部分201a的开口侧盖合于第二部分201b的开口侧。当然,第一部分201a和第二部分201b形成的箱体201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圆柱体、长方体等。另外,电池箱对于本申请解决技术问题并不是必需的,本申请当然也适用于不采用电池箱的电池等场景。
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电力需求,电池100可以包括多个电池单体202,电池单体202是指组成电池模组或电池包的最小单元。多个电池单体202可经由电极端子而被串联和/或并联在一起以应用于各种应用场合。本申请中所涉及的电池可以包括电池模组或电池包。其中,多个电池单体202之间可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串联和并联的混合。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电池可以由多个电池单体202直接组成,也可以先组成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再组成电池。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202可以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电池单体202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电池单体202一般按封装的方式分成三种:柱形电池单体、方体方形电池单体和软包电池单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柱形电池单体按照柱面的截面形状,又可以分为圆柱形电池单体、多边棱柱形电池单体等。
另外,电池单体202通常包括端盖、壳体和电芯组件。端盖是指盖合于壳体的开口处以将电池单体202的内部环境隔绝于外部环境的部件。不限地,端盖的形状可以与壳体的形状相适应以配合壳体。可选地,端盖可以由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的材质(如铝合金)制成,这样,端盖在受挤压碰撞时就不易发生形变,使电池单体202能够具备更高的结构强度,安全性能也可以有所提高。端盖上可以设置有如电极端子等功能性部件。电极端子可以用于与电芯组件电连接,以用于输出或输入电池单体202的电能。端盖的材质也可以是多种的,比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塑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端盖的内侧还可以设置有绝缘件,绝缘件可以用于隔离壳体内的电连接部件与端盖,以降低短路的风险。示例性的,绝缘件可以是塑料、橡胶等。
壳体是用于配合端盖以形成电池单体202的内部环境的组件,其中,形成的内部环境可以用于容纳电芯组件、电解液(在图中未示出)以及其他部件。壳体和端盖可以是独立的部件,可以在壳体上设置开口,通过在开口处使端盖盖合开口以形成电池单体的内部环境。不限地,也可以使端盖和壳体一体化,具体地,端盖和壳体可以在其他部件入壳前先形成一个共同的连接面,当需要封装壳体的内部时,再使端盖盖合壳体。壳体可以是多种形状和多种尺寸的,例如长方体形、圆柱体形、六棱柱形等。具体地,壳体的形状可以根据电芯组件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大小来确定。壳体的材质可以是多种,比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塑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
电芯组件是电池单体202中发生电化学反应的部件。壳体内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电芯组件。电芯组件主要由正极片和负极片卷绕或层叠放置形成,并且通常在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设有隔膜。正极片和负极片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构成电芯组件的主体部,正极片和负极片不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各自构成极耳(在图中未示出)。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可以共同位于主体部的一端或是分别位于主体部的两端。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发生反应,极耳连接电极端子而形成电流回路。
从上述那样的电池引出电力并输出给电气部件(包括电气连接线)可以通过连接器连接。当然,连接器也适用于其他使用场景,例如任意两电气部件之间的连接(此处的电气部件包括电气连接线或线束)。非电气部件之间的连接、电气部件与非电气部件之间的连接等。另外,作为使用连接器的设备,本申请以车辆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显然,本申请对使用连接器的设备没有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连接器。
图3和图4示意性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连接器300的连接状态下的结构,其中将图3作为主视图、将图4作为侧视图来参照。图5示意性示出该连接器300的连接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6和图7分别示意性示出该连接器300的第一连接端(母端)310和第二连接端(公端)320的立体结构。
如图3至图7所示,连接器300包括第一连接310和第二连接端320;第一连接端31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311和包围第一连接端子311的第一立壁315;第二连接端32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321和包围第二连接端子321的第二立壁325;第一连接端310中,在第一立壁315的外侧形成有至少一个防止变形结构313;在第一连接端310与第二连接端320相连接的连接状态,防止变形结构313限制第二立壁325向远离第一立壁315的方向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此处的连接器300为插拔式电连接器。
具体而言,连接器300包括作为母端发挥作用的第一连接端310和作为公端发挥作用的第二连接端320。当然,也可以将公端作为第一连接端,将母端作为第二连接端。所谓公端、母端,是参照连接端子而言的,通常公端的连接端子为凸起状结构,母端的连接端子形成为具有用于容纳该凸起状结构的凹穴,在连接状态下,凸起状结构插入到凹穴中,形成相配合的状态。当公端和母端的连接端子由金属材料形成或是包括彼此间的金属触点的情况下,在连接状态下,公端与母端可实现电连接,由此可传输电能、电信号等。此处,以第一连接端310为母端、第二连接端320为公端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3至图7、特别是图5和图6所示,第一连接端310包括多个第一连接端子(作为示例,为4个)311和包围着这些第一连接端子311而设置的第一立壁315。第二连接端320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端子(作为示例为4个)321和包围这些第二连接端子321的第二立壁321。
在第一连接端310的外侧和第二连接端320的外侧分别设有凸缘(第一凸缘312、第二凸缘322)。此处,所谓内侧、外侧,是相对于第一立壁315或第二立壁325围成的空间而言的,第一立壁315围成的空间相对于第一立壁315而言位于内侧,第一立壁315相对于第一立壁315围成的空间而言位于外侧;同样的,第二立壁325围成的空间相对于第二立壁325而言位于内侧,第二立壁325相对于第二立壁325围成的空间而言位于外侧。
多个第一连接端子311以贯穿第一凸缘312的方式并排设置,各自包括与电池或其他电气部件等电连接的接线端(第一连接端子的接线端311W)和与第二连接端子321相连接的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子的连接端311N)。多个第二连接端子321以贯穿第二凸缘322的方式并排设置,各自包括与电池或其他电气部件等电连接的接线端(第二连接端子的接线端321W)和与第一连接端子311相连接的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子的连接端321N)。
在第一连接端310与第二连接端320相连接的连接状态下,第一连接端子的连接端311N与第二连接端子的连接端321N相连接。具体而言,作为一例,第一连接端子的连接端311N可以构成为在中央形成有凹穴;第二连接端子的连接端321N可以构成为在中央具有柱状凸起,在连接状态下,柱状凸起插入到凹穴中,并形成电导通的状态。关于第一连接端子的连接端311N与第二连接端子的连接端321N的具体连接结构,上述仅为一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合适地设计。
另外,在连接状态下,第一立壁315与第二立壁325以一者位于内侧且另一者位于外侧的方式相嵌套。此处,以第二立壁325嵌套在第一立壁315的外侧的连接状态为例进行说明。关于第一立壁315所围成空间内的结构以及第二立壁325所围成空间内的结构,只要能够实现第一立壁315与第二立壁325的嵌套式连接,可以根据情况具体设计,此处没有限定。
关于第一立壁315、第二立壁325的形状,为了能够进行嵌套式连接,二者具有相仿的形状,但是嵌套于外侧的一者具有比另一者略大的外轮廓尺寸。例如,在连接状态下,若第二立壁325与第一立壁315相比位于外侧,则第二立壁325的内轮廓尺寸比第一立壁315的外轮廓尺寸略大。即,在连接状态下,第二立壁325的内壁面与第一立壁325的外壁面以留有微小间隙的方式相对,或是彼此紧密地面接触。关于第一立壁315、第二立壁325所围成轮廓的形状,可以根据情况具体设计,例如可列举出圆形、椭圆形、长圆形等。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以长圆形的第一立壁315和第二立壁325为例来进行说明。
如图3至图6所示,在第一立壁315的外侧形成有至少一个防止变形结构313。在第一连接端310与第二连接端320相连接的连接状态,防止变形结构313限制第二立壁325向远离第一立壁315的方向变形。具体而言,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例如设有至少两个防止变形结构313,它们从图3中的纸面外侧限制第二立壁325的变形。另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例如设有至少两个防止变形结构313a和313b,其中,防止变形结构313a从第二立壁325的左侧(图中左侧)抑制第二立壁325的变形,防止变形结构313b从第二立壁325的右侧(图中右侧)抑制第二立壁325的变形。
关于防止变形结构313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防止第二立壁325的变形,可以根据情况适宜地设定。
如上所述,由于设有防止变形结构313,且在第一连接端310与第二连接320连接的连接状态下,该防止变形结构313限制第二立壁325向远离第一立壁315的方向变形,因此能够确保第一立壁315与第二立壁325保持彼此靠近或彼此紧密接触的位置关系,不易出现连接松脱的情况,能够确保第一连接端310与第二连接端320的良好的连接状态。而且,即使连接器的第一连接端310与第二连接端320彼此间反复连接与断开,例如反复插拔的情况,也能够确保连接器的连接可靠性。另外,还能够提高连接器、特别是连接器的第一连接端310与第二连接端320的使用寿命。
另外,如图6所示,在第一凸缘312上,例如在第一立壁315的两侧(图3中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引导柱314a、314b。如图7所示,在第二凸缘322上,例如在第二立壁325的两侧(图3中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引导套324a、324b。在连接状态下,引导套324a、324b分别套设于引导柱314a、314b。通过这样的引导柱与引导套的配合,能够提高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的连接容易性和连接状态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止变形结构313位于相对于第一立壁315的外壁面空开间隙的位置;在连接状态,第二连接端320的第二立壁325插入于该间隙。
具体而言,在防止变形结构313与第一立壁315之间留有一可容纳第二立壁325的间隙。该间隙的大小可以是防止变形结构313的靠近第一立壁315侧的外轮廓与第一立壁315的外壁面之间的最小距离。该间隙的大小可以与第二立壁325的壁厚尺寸相同,或者比第二立壁325的壁厚尺寸略大。这样,由于防止变形结构313的存在,第二立壁325无法向远离第一立壁315的方向变形,或者,刚有些许变形就被防止变形结构313限制进一步变形。
由此,在上述的连接状态下,防止变形结构313从外侧限制第二连接端320的第二立壁325向外侧的变形,因此能够确保第二立壁325不会远离第一立壁315,确保第一立壁315与第二立壁325保持彼此靠近或彼此紧密接触的位置关系。而且,由于防止变形结构313设于第一立壁315及第二立壁325的外侧,因此不会妨碍插拔等连接动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具有较高的设计自由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防止变形结构313为多个,多个防止变形结构313隔着第一立壁315及第一连接端子311位于彼此相对的位置。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例如两个防止变形结构分别设于包围着第一连接端子311的第一立壁315的左右两侧(图中的左右两侧),将位于左侧的记作防止变形结构313a,将位于右侧的记作防止变形结构313b。防止变形结构313a与防止变形结构313b位于沿着图4中的左右方向彼此正对的位置,当然,也可以不是位于彼此正对的位置,而是位于彼此错开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止变形结构313可以是4个,在图4中的左右两侧各设有2个,且分别沿着图4中的左右方向彼此正对。在该情况下,图4中只示出了4个防止变形结构中的2个。
由此,通过设置多个防止变形结构313,能够从多个位置和/或多个方向限制第二立壁325的变形,能够更可靠地确保第一立壁315与第二立壁325的靠近或紧密接触的位置关系。另外,在隔着第一立壁315及其包围的第一连接端子311而相对的位置设置防止变形结构313,能够从相对的两侧限制第二立壁325的变形,而且能够确保连接状态下第二立壁325所受限制力整体平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防止变形结构313为多个,相对于第一立壁315及第一连接端子311位于同侧的多个防止变形结构313彼此空开间隔。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例如两个防止变形结构均设于包围着第一连接端子311的第一立壁315的左侧或右侧(图中的左侧或右侧),分别记作防止变形结构313b、防止变形结构313d。防止变形结构313b与防止变形结构313d彼此隔开一定距离地配置。对于该距离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够提供合适的限制变形的力,可以根据情况具体地设定。另外,还可以考虑需要避开的其他结构(例如在后说明的加强肋323)而空开间隔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止变形结构313可以是4个,在图3中的纸面近前侧和纸面背侧各设有2个。在该情况下,图3中只示出了4个防止变形结构中的2个。当然,设于纸面背侧的2个防止变形结构(未图示)与设置纸面近前侧的2个防止变形结构313b、313d可以分别正对地设置,也可以错开地设置。
由此,通过设置多个防止变形结构313,能够从多个位置和/或多个方向限制第二立壁的变形,能够更可靠地确保第一立壁与第二立壁的靠近或紧密接触的位置关系。另外,由于位于同侧的多个防止变形结构可以彼此空开间隔地设置,因此,能够彼此无干涉地设置多个防止变形结构,即使连接器的连接端整体上是长条形的,也能够确保其第一立壁和第二立壁在整体上均保持靠近或紧密接触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虽然未图示,但是防止变形结构313也可以为一个,且围绕第一立壁315的整周设置。
具体而言,在第一立壁315的外侧的隔开一定间隙的位置,围绕着第一立壁315设置一环形的防止变形结构313。在连接状态,第二立壁325整周均插入到防止变形结构313与第一立壁315之间的间隙中。
通过设置这样的在整周上限制第二立壁325变形的防止变形结构313且将该防止变形结构313作为一个整体来形成,能够更可靠地确保第二立壁325相对于第一立壁315的靠近或紧密接触状态,而且还能够提高防止变形结构的强度。
另外,关于第二立壁325插入到第一立壁315与防止变形结构313之间的间隙的深度(第二立壁325与防止变形结构313在插拔方向上的重合长度),只要能够实现防止变形结构313对第二立壁325的变形限制功能,可以适当地设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第一连接端310还包括从第一立壁315的外壁面向外侧伸出的第一凸缘312,防止变形结构313设于该第一凸缘312。
具体而言,第一凸缘312可以是与第一立壁315一体成型而成的。第一凸缘312可以整体上呈平板状,第一立壁315相对于该平板状的第一凸缘312大体垂直地立起设置,并在第一立壁的根部318处与第一凸缘312连为一体。此处,“大体垂直”是指实质上垂直,在不影响构件发挥基本功能的范围内允许一定程度上的误差或偏差。
另外,防止变形结构313设于该第一凸缘312的表面,且位于第一立壁315所在侧的同侧。
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在第一立壁315的周围设置防止变形结构313,且有助于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6及图8所示,防止变形结构313包括:推压部331,面对着第一立壁315设置且具有在连接状态下与第二立壁325相接触的凸筋333;和支撑部332,相对于推压部331相交地设置。
关于防止变形结构313的具体形态,作为一例,可以如图8所示那样,具有推压部331和支撑部332。推压部331在第一立壁315的长度方向(例如图3中的左右方向)上呈板状,该板状的顶部具有倒角部334。
另外,在该板状的推压面侧具有由隆起部形成的凸筋333,该凸筋333朝向第一立壁315侧隆起且沿着第一立壁315的长度方向延伸。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凸筋333形成于推压部331的一端附近的位置,且与倒角部334相连。
此处,仅示出了在推压部331的上半部设置凸筋333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在下半部设置凸筋333,还可以在中央位置设置凸筋333,当然还可以将推压部331的面向第一立壁315侧的整个面设置成凸起状来作为凸筋333。但是,从施加较大力矩的角度考虑,优选如图8所示那样,在推压部331的上半部设置凸筋333。
关于凸筋333的形状,在图4所示的图中,凸筋333的轮廓形状可以是朝向第一立壁315鼓出的圆弧形、朝向第一立壁315突出的三角形、梯形或多边形等。从图4所示的角度观察,在连接状态下,凸筋333与第二立壁315的接触部位可以是圆弧形的顶点,也可以是三角形或多边形的顶点,还可以是梯形或多边形的一条边。另外,由于凸筋333是纵长形状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图4中凸筋333以点接触的方式与第二立壁325接触的情况下,整体上,凸筋333与第二立壁325为线接触;在图4中凸筋333以线接触的方式与第二立壁325接触的情况下,整体上,凸筋333与第二立壁325为面接触。
支撑部332设置在推压部331的推压侧的背侧(即,推压部331的外侧面),且与推压部331连成一体。支撑部332例如相对于推压部331的外侧面垂直的设置。关于支撑部332的形状,当从图4所示的角度观察时,可以呈矩形,也可以大体呈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与推压部331相连)。该支撑部332在图3中的左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厚度,该厚度在图3中的上下方向上是一致的(即,厚度均匀)。
对于形成于第一凸缘312的这样的防止变形结构313,推压部331在支撑部332的有力支撑下,能够对第二立壁325施加足够的变形抑制力。而且,由于防止变形结构313与第一凸缘312的安装连接面呈“T”字形,因此能够提高防止变形结构313与第一凸缘312的连接强度。
由此,由于设有与第二立壁325相接触的凸筋333,因此防止变形结构313能够有力地抵接于第二立壁325的外侧面,能够可靠地抑制第二立壁325向外侧的变形。而且,由于与设有凸筋333的推压部331相交地设有支撑部332,相对于推压部331而言,该支撑部332位于外侧,因此,该支撑部332能够从外侧支撑推压部331,进一步提高了防止变形结构313通过凸筋333作用于第二立壁325的变形限制力,而且能够确保防止变形结构313的强度,避免防止变形结构、特别是推压部331的根部发生断裂等的不良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止变形结构313一体成型于第一凸缘312。
具体而言,可以是整个第一连接端一体成型,例如可以采用树脂等材料一体成型。当然,发挥导电作用的部位由金属形成。另外,第二连接端同样可以整体成型,例如可以采用树脂等材料一体成型。当然,发挥导电作用的部位由金属形成。
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形成具有特定形状、位于特定位置的防止变形结构313乃至整个第一连接端,而且,由于是一体成型,因此不会增加零部件数量,也不会增加组装所需时间或工步。另外,通过树脂一体成型,还有助于确保第一连接端的第一立壁315及其外侧构件的绝缘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图7所示,在第二立壁325的外壁面设有加强肋323,防止变形结构313位于在连接状态下避开加强肋323的位置。
具体而言,加强肋323以沿着第二立壁325的高度方向(在图3至图5中,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设于第二立壁325的外壁面。该加强肋323为板状且整体上大致呈梯形。如图4所示,加强肋323形成为越是接近第一连接端310的第一凸缘312,其朝向外侧立起的高度越小。
另外,关于加强肋323的条数,彼此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在图3中,作为示例,在第二立壁325的同侧设有2条加强肋323。在图4中,在第二立壁32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加强肋323a、323b。
由于在第二立壁325的外壁面设有加强肋323,因此能够增加第二立壁325的壁面强度,而且也有助于限制第二立壁325的变形。即,加强肋也具有变形防止作用,可以作为第二防止变形结构发挥作用。
另外,如图3和图5所示,防止变形结构313设置在不与加强肋323干涉的位置。具体而言,在图3中,作为一例,防止变形结构313b、313d以将2条加强肋323夹在中间的方式设置。
由于防止变形结构313位于连接状态下避开加强肋323的位置,因此,防止变形结构313与加强肋323彼此不干涉,可以同时存在,而且能够在交替的位置限制第二立壁325的变形,进一步可靠地限制了第二立壁325向外侧的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连接状态,在第一立壁315与第二立壁325之间夹置有密封构件。
具体而言,密封构件包括密封圈、密封垫、密封填料等,可以采用诸如橡胶等公知材质的密封构件316。另外,密封构件316可以如图6所示那样套设于第一立壁315的外周,也可以设于第二立壁325的内周(例如内周的凹槽中)。
关于密封构件316在第一立壁315上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如图6所示那样设置在靠近第一立壁的端缘317的位置。
这样,由于第一立壁315与第二立壁325之间夹置有诸如密封圈、密封填料等的密封构件316,因此能够避免雨水、泥水等从连接器的外部进入到连接器内而引起电气连接不良的情况。另一方面,连接状态下,第二立壁325因防止变形结构的存在而能够始终紧密地压靠于密封构件316,因此,不会出现因第二立壁325向外侧变形而导致密封不良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端320还包括从第二立壁325的外壁面向外侧伸出的第二凸缘322;在连接状态,第一立壁315抵接于第二凸缘322,第二立壁325抵接于第一凸缘312。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第二凸缘322可以是与第二立壁325一体成型而成的。第二凸缘322可以整体上呈平板状,第二立壁325相对于该平板状的第二凸缘322大体垂直地立起设置,并在第二立壁的根部328处与第二凸缘322连为一体。
由此,能够形成稳定的连接状态,且能够确保第二立壁325始终可靠地插入于防止变形结构313与第一立壁315的外壁面之间。而且,在进行连接器的连接时,操作者能够容易地掌握是否完成连接。
另外,如图7所示,作为一例,加强肋323从第二立壁的根部328开始朝着第二立壁的端缘327侧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为电池接头用连接器;在连接状态,各第一连接端子311与各第二连接端子321电连接。
本申请的连接器特别适合作为电池接头用连接器使用,例如在频繁更换电池等需要反复进行接头插拔的情况下,格外有效果。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其包括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的连接器。
由此,能够提供连接方便且连接可靠性高的、适于频繁更换电池等场景的电池;而且,还能够减少电池因连接器处的电连接不良而无法使用的情况。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其包括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的电池。
由此,能够提供适于频繁更换电池等场景的用电装置;而且还因为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可靠性而提高了该用电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3至图7所示,连接器包括作为连接器母端的第一连接端310和作为连接器公端的第二连接端320,还包括至少一个防止变形结构313。
在连接状态下,第二连接端320的第二立壁325被设于外侧的防止变形结构313推抵,因此,当作为连接器公端的第二连接端320的框口(第二立壁的端缘327附近)欲发生变形时,防止变形结构313从至少一个位置、或是围绕着第二立壁325的整圈位置提供与变形方向相反的力以限制其变形。
由此,能够确保连接器的连接可靠性和连接密封性,不易出现连接不良等情况。
以上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申请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仅为示例,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范围内具有与技术思想实质相同的构成、发挥相同作用效果的实施方式均包含在本申请的技术范围内。此外,在不脱离本申请主旨的范围内,对实施方式施加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各种变形、将实施方式中的一部分构成要素加以组合而构筑的其它方式也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和包围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一立壁;
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和包围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第二立壁;
所述第一连接端中,在所述第一立壁的外侧形成有至少一个防止变形结构,
在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相连接的连接状态,所述防止变形结构限制所述第二立壁向远离所述第一立壁的方向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止变形结构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立壁的外壁面空开间隙的位置,
在所述连接状态,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所述第二立壁插入于所述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止变形结构为多个,
多个所述防止变形结构隔着所述第一立壁及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位于彼此相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止变形结构为多个,
相对于所述第一立壁及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位于同侧的多个防止变形结构彼此空开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止变形结构为一个,且围绕所述第一立壁的整周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端还包括从所述第一立壁的外壁面向外侧伸出的第一凸缘,所述防止变形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凸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止变形结构包括:
推压部,面对着所述第一立壁设置且具有在所述连接状态下与所述第二立壁相接触的凸筋;和
支撑部,相对于所述推压部相交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止变形结构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凸缘。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立壁的外壁面设有加强肋,所述防止变形结构位于在所述连接状态下避开所述加强肋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状态,在所述第一立壁与所述第二立壁之间夹置有密封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端还包括从所述第二立壁的外壁面向外侧伸出的第二凸缘,
在所述连接状态,所述第一立壁抵接于所述第二凸缘,所述第二立壁抵接于所述第一凸缘。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为电池接头用连接器,
在所述连接状态,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电连接。
13.一种电池,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14.一种用电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3所述电池。
CN202220311132.6U 2022-02-16 2022-02-16 连接器、电池和用电装置 Active CN216903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11132.6U CN216903471U (zh) 2022-02-16 2022-02-16 连接器、电池和用电装置
PCT/CN2022/135502 WO2023155537A1 (zh) 2022-02-16 2022-11-30 连接器、电池和用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11132.6U CN216903471U (zh) 2022-02-16 2022-02-16 连接器、电池和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03471U true CN216903471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85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11132.6U Active CN216903471U (zh) 2022-02-16 2022-02-16 连接器、电池和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03471U (zh)
WO (1) WO202315553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55537A1 (zh) * 2022-02-16 2023-08-2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电池和用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80702A (ja) * 2006-04-05 2007-10-25 Yokowo Co Ltd コネクタ
CN103236608A (zh) * 2013-03-28 2013-08-07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卡座及移动终端
EP3496210B1 (de) * 2017-12-07 2023-03-01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CN214411661U (zh) * 2020-12-28 2021-10-15 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
CN216903471U (zh) * 2022-02-16 2022-07-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电池和用电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55537A1 (zh) * 2022-02-16 2023-08-2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电池和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55537A1 (zh) 2023-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99402B (zh)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216085065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KR20150086925A (ko) 배터리 팩
CN104300171A (zh) 可再充电电池
EP3128571A1 (en) Secondary battery
WO2021233080A1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组、装置及注液方法
CN216213729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KR20130110246A (ko) 신규한 구조의 전지모듈 어셈블리용 베이스 플레이트
US20200168879A1 (en) Electrical assembly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electrical assembly
US20230387558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al apparatus
CN216903471U (zh) 连接器、电池和用电装置
CN114824680B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US9608240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216850249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KR20230167395A (ko) 배터리 셀, 배터리, 전기 장치 및 배터리 셀의 제조 방법과 장치
WO2023160034A1 (zh) 电池箱体上盖、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8182424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US20230118437A1 (en) Battery cell,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a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al device
CN217740741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3092441A1 (zh)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装置、电池、用电装置
CN214505621U (zh) 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使用电池单体作为电源的装置
US20220367954A1 (en) Battery Pack, Electronic Device and Vehicle
KR20160080359A (ko) 배터리 팩
CN216850538U (zh) 连接器和用电设备
CN116249652A (zh) 连接部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