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64593U - 一种具有外循环冷却系统的烧结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外循环冷却系统的烧结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64593U CN218764593U CN202123217171.4U CN202123217171U CN218764593U CN 218764593 U CN218764593 U CN 218764593U CN 202123217171 U CN202123217171 U CN 202123217171U CN 218764593 U CN218764593 U CN 2187645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rnace
- furnace body
- inert gas
- air inlet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烧结炉,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外循环冷却系统的烧结炉,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炉体、炉体反射屏以及炉端反射屏,炉体上开设有供冷却后的惰性气体进入的进风口,以及供升温后的惰性气体排出的出风口;至少一个炉体反射屏上开设有多个沿炉体反射屏的长度方向分布的侧向风口,侧向风口与进风口连通;其中一个炉端反射屏上开设有与出风口连通的排风口;达到了使烧结炉内部的快冷效果更加均匀以优化烧结炉内部的冷却效果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烧结炉,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外循环冷却系统的烧结炉。
背景技术
磁性材料烧结是一种为了进一步提高磁体使用性能、改进粉末间的接触性质、提高强度并使磁体具有高性能显微组织特征的工艺。
相关技术中记载的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烧结炉,参照图1,包括炉壁为双层结构的炉体1、与炉体1内部连通的风机9、设置在炉体1内部且长度方向水平延伸的炉体反射屏2,以及两个设置在炉体1内部且分别靠近炉体1两端设置的炉端反射屏3;炉体1的双层炉壁内部流动有外接的冷却水,炉体1内部充满有能够被冷却水冷却降温的惰性气体,炉体反射屏2与炉体1之间、炉端反射屏3与炉体1之间均存在供惰性气体流通的空间,两个炉端反射屏3以及四个炉体反射屏2共同围成了用于反射热量并制造热场的反射区域7,炉端反射屏3与炉体反射屏2之间存在供惰性气体进入并排出反射区域7的空隙。
在风机9的作用下,经过冷却后的惰性气体从炉体反射屏2一端与炉端反射屏3之间的空隙进入到反射区域7内部,对反射区域7内部进行快冷后,惰性气体温度升高并从炉体反射屏2另一端与炉端反射屏3之间的空隙排至炉体反射屏2与炉体1之间的空间,温度升高后的惰性气体进而接触到炉体1的炉壁并被炉壁内部流通的冷却水冷却,冷却后的惰性气体继续循环往复上述过程,以实现对烧结工艺中的快冷过程。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方案,发明人发现:经过冷却后的惰性气体在反射区域7内部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以对反射区域7内部进行快冷,但由于惰性气体的单向流动,导致反射区域7内部的冷却效果,沿着从初始流入冷却惰性气体的一端到欲排出惰性气体的一端逐渐变差,即炉体1内部的快冷效果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使烧结炉内部的快冷效果更加均匀以优化烧结炉内部的冷却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外循环冷却系统的烧结炉。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有外循环冷却系统的烧结炉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外循环冷却系统的烧结炉,包括炉体、炉体反射屏以及炉端反射屏,炉体上开设有供冷却后的惰性气体进入的进风口,以及供升温后的惰性气体排出的出风口;至少一个炉体反射屏上开设有多个沿炉体反射屏的长度方向分布的侧向风口,侧向风口与进风口连通;其中一个炉端反射屏上开设有与出风口连通的排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冷却后的惰性气体通过进风口进入到炉体内部,由于侧向风口与进风口连通,进而冷却后的惰性气体将从反射区域的侧向即炉体反射屏的宽度方向进入到反射区域内部,反射区域内部延长度方向均有相同条件的冷却后惰性气体进入,进而使得反射区域内充入的冷却后惰性气体更加均匀,优化了烧结炉的快冷效果。
可选的,炉体内部设置有与进风口连通的进风管道,进风管道上连通有多个与相应的侧向风口连通的侧向通风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后的惰性气体通过进风管道、侧向通风管以及侧向风口进入到反射区域内部,进而实现冷却后惰性气体精准地输送至反射区域内,此外能够实现升温后的惰性气体与冷却后的惰性气体有效分隔开来,大大减少升温后的惰性气体对冷却后的惰性气体造成影响。
可选的,与排风口相对的炉端反射屏上开设有与进风口连通的端部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部分经过冷却后的惰性气体还能够通过端部风口从反射区域的端部进入到反射区域内部,使得反射区域内部形成稳定的惰性气体流向,并提高了反射区域内部惰性气体的循环效率。
可选的,炉体内部设置有内部中空的集风罩,集风罩的一端与进风口连通,另一端同时与端部风口和进风管道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进入到炉体内的冷却后惰性气体未进入到反射区域内部而直接从出风口中排出,导致对冷却过程所需的能源造成浪费。
可选的,端部风口在炉端反射屏上开设有多个并在炉端反射屏上间隔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冷却后的惰性气体更加分散地从反射区域的端部进入到其中。
可选的,侧向风口在四个炉体反射屏上均有开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冷却后的惰性气体能够从反射区域的四周进入到反射区域内部,进一步提高了进入到反射区域内部惰性气体的均匀程度,提高了反射区域内部的冷却效果和冷却效率。
可选的,炉体外部设置有用于冷却惰性气体的换热器,换热器的进气端与出风口连通,换热器的出气端与进风口连通,炉体外部还设置有用于将惰性气体从出风口向进风口输送的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温后的惰性气体在风机的作用下进入到换热器内部,换热器吸收惰性气体的热量进而对惰性气体进行降温冷却,冷却后的惰性气体在风机的作用下通过进风口进入到炉体内部。
可选的,出风口开设在炉体的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温后的惰性气体自身存在向上流动的趋势,在风机的作用下,进而使得炉体内部升温后的惰性气体循环更加充分高效。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开设了进风口、出风口、侧向风口以及排风口,冷却后的惰性气体将从反射区域的侧向即炉体反射屏的宽度方向进入到反射区域内部,反射区域内部延长度方向均有相同条件的冷却后惰性气体进入,进而使得反射区域内充入的冷却后惰性气体更加均匀,优化了烧结炉的快冷效果;
2.通过设置了护风罩和进风管道,将升温后的惰性气体与冷却后的惰性气体有效分隔开来,大大减少升温后的惰性气体对冷却后的惰性气体造成影响;
3.通过设置了换热器和风机,以实现对升温后的惰性气体的高效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烧结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实心箭头为惰性气体的流向;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烧结炉即外循环冷却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实心箭头为惰性气体的流向;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烧结炉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2、炉体反射屏;21、侧向风口;3、炉端反射屏;31、排风口;32、端部风口;4、进风管道;5、侧向通风管;6、端部通风管;7、反射区域;8、换热器;9、风机;10、集风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和图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外循环冷却系统的烧结炉,包括内部中空的炉体1、设置在炉体1内部的四个炉体反射屏2和两个炉端反射屏3,四个炉体反射屏2和两个炉端反射屏3共同围成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反射区域7,两个炉端反射屏3分别靠近炉体1的两端设置;炉体1外部设置有用于冷却升温后的惰性气体的冷却机组,炉体1的一端开设有供冷却机组冷却后的惰性气体进入到炉体1内部的进风口11,炉体1的顶部开设有供升温后的惰性气体进入到冷却机组内部的出风口12。
进一步的,炉体1内部设置有多个位于反射区域7外部并与进风口11连通的进风管道4,至少一个炉体反射屏2上开设有与反射区域7内部连通的侧向风口21,侧向风口21连通有侧向通风管5,侧向通风管5设置在进风管道4上并与进风管道4内部连通;靠近进风口11设置的炉端反射屏3上开设有与进风口11连通的端部风口32,另一个炉端反射屏3上则开设有用于将反射区域7内部的升温后的惰性气体排出反射区域7的排风口31,排风口31与出风口12连通。
经过冷却机组冷却后的惰性气体通过进风口11一部分进入到端部风口32中,另一部分则进入到进风管道4中,进而冷却后的惰性气体一部分通过端部风口32进入到反射区域7内部,而另一部分则通过侧向风口21进入到反射区域7内部;冷却后的惰性气体对反射区域7内部实现快冷,升温后的惰性气体在后续冷却后的惰性气体压强所用下,依次经过排风口31以及出风口12流回至冷却机组内部以完成再一次的冷却。
这样,冷却后的惰性气体将存在两个主流向,一个为从反射区域7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另一个为从反射区域7的侧向进入到反射区域7内部,虽然从炉端反射屏3进入的冷却后的惰性气体在逐渐流向排风口31的过程中温度已不断升高,但从侧向流入反射区域7内部的这部分冷却后的惰性气体能够很好地补偿对靠近排风口31这部分空间的冷却效果,进而使得反射区域7内部的冷却效果更佳均匀,大大优化了烧结炉内部的快冷效果和快冷效率。
参照图2和图3,为了进一步使得进入到反射区域7内部的惰性气体分布更加均匀,端部风口32在炉端反射屏3上开设有多个并在炉端反射屏3的表面呈阵列式间隔分布,这样使得冷却后的惰性气体更加分散地从反射区域7的端部进入到其中;此外,侧向风口21在四个炉体反射屏2上均有开设,且每个炉体反射屏2上的多个侧向风口21呈举行阵列式间隔分布,相应地,通风管道4在反射区域7外部的四周均有设置,且每个炉体反射屏2可对应使用多个通风管道4,进而实现对从反射区域7侧向进入的冷却后的惰性气体的均匀扩散。
参照图2,此外,为了防止升温后的惰性气体与冷却后的惰性气体相互接触而导致对冷却后惰性气体造成不良的升温影响,炉体1内部设置有内部中空的集风罩10,集风罩10的一端与进风口11连通,另一端端面与开设有端部风口32的炉体反射屏2之间设置有多个对应连通各个端部风口32的端部通风管6,进而实现冷却后惰性气体通过相应的端部通风管6和端部风口32精准地进入到反射区域7内部,并有效将冷却后的惰性气体与升温后的惰性气体相互分隔开来;进一步的,进风管道4的一端固定在集风罩10背离进风口11的端面上并与集风罩10内部连通,这样同样实现冷却后的惰性气体通过相应的进风管道4、侧向通风管5以及侧向风口21进入到反射区域7内部。
具体的,参照图2,炉体1外部设置有换热器8以及风机9,其中换热器8靠近出风口12设置且风机9靠近进风口11设置,出风口12与换热器8的进气端连通,换热器8的出气端与风机9的进气端连通,风机9的出气端与进风口11连通;升温后的惰性气体在风机9的作用下进入到换热器8内部,换热器8吸收惰性气体的热量进而对惰性气体进行降温冷却,冷却后的惰性气体在风机9的作用下通过进风口11进入到炉体1内部。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实施原理为:冷却后的惰性气体将存在两个主流向,一个为从反射区域7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另一个为从反射区域7的侧向进入到反射区域7内部,虽然从炉端反射屏3进入的冷却后的惰性气体在逐渐流向排风口31的过程中温度已不断升高,但从侧向流入反射区域7内部的这部分冷却后的惰性气体能够很好地补偿对靠近排风口31这部分空间的冷却效果,进而使得反射区域7内部的冷却效果更佳均匀,大大优化了烧结炉内部的快冷效果和快冷效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具有外循环冷却系统的烧结炉,包括炉体(1)、炉体反射屏(2)以及炉端反射屏(3),其特征在于:炉体(1)上开设有供冷却后的惰性气体进入的进风口(11),以及供升温后的惰性气体排出的出风口(12);至少一个炉体反射屏(2)上开设有多个沿炉体反射屏(2)的长度方向分布的侧向风口(21),侧向风口(21)与进风口(11)连通;其中一个炉端反射屏(3)上开设有与出风口(12)连通的排风口(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外循环冷却系统的烧结炉,其特征在于:炉体(1)内部设置有与进风口(11)连通的进风管道(4),进风管道(4)上连通有多个与相应的侧向风口(21)连通的侧向通风管(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外循环冷却系统的烧结炉,其特征在于:与排风口(31)相对的炉端反射屏(3)上开设有与进风口(11)连通的端部风口(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外循环冷却系统的烧结炉,其特征在于:炉体(1)内部设置有内部中空的集风罩(10),集风罩(10)的一端与进风口(11)连通,另一端同时与端部风口(32)和进风管道(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外循环冷却系统的烧结炉,其特征在于:端部风口(32)在炉端反射屏(3)上开设有多个并在炉端反射屏(3)上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外循环冷却系统的烧结炉,其特征在于:侧向风口(21)在四个炉体反射屏(2)上均有开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外循环冷却系统的烧结炉,其特征在于:炉体(1)外部设置有用于冷却惰性气体的换热器(8),换热器(8)的进气端与出风口(12)连通,换热器(8)的出气端与进风口(11)连通,炉体(1)外部还设置有用于将惰性气体从出风口(12)向进风口(11)输送的风机(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外循环冷却系统的烧结炉,其特征在于:出风口(12)开设在炉体(1)的顶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17171.4U CN218764593U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一种具有外循环冷却系统的烧结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17171.4U CN218764593U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一种具有外循环冷却系统的烧结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64593U true CN218764593U (zh) | 2023-03-28 |
Family
ID=85642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217171.4U Active CN218764593U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一种具有外循环冷却系统的烧结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64593U (zh) |
-
2021
- 2021-12-20 CN CN202123217171.4U patent/CN21876459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42188A (zh) | 热交换装置 | |
CN106438017A (zh) | 多流程叉流式水冷中冷器 | |
CN213472810U (zh) | 用于燃料电池的排气冷却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0856215U (zh) | 一种用于铝材退火炉的炉气回风系统 | |
CN117543129B (zh) | 一种智能防护型电池储能装置 | |
CN110173770A (zh) | 电器盒散热结构、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218764593U (zh) | 一种具有外循环冷却系统的烧结炉 | |
CN210856243U (zh) | 一种用于铝材退火炉的炉气回风整流装置 | |
CN212620153U (zh) | 一种炉内快速降温系统 | |
CN213238471U (zh) | 水冷风冷共用的窖炉用冷却装置 | |
CN211019778U (zh) | 一种蒸汽锅炉的控制柜散热装置 | |
CN115013287A (zh) | 一种压缩机散热结构 | |
CN211700202U (zh) | 一种工艺舟隔热装置 | |
CN211876415U (zh) | 制冷装置以及烟机 | |
CN109944678B (zh) | 一种新型汽车散热器的散热组件 | |
CN219829123U (zh) | 强制给排气式热水器的空气分流冷却装置 | |
CN218723177U (zh) | 一种具有内循环冷却系统的烧结炉 | |
CN205912407U (zh) | 管式热交换器及机柜 | |
CN213025733U (zh) | 一种防雨性能好的新型变压器 | |
CN217183697U (zh) | 一种滤波器散热装置 | |
WO2024160022A1 (zh) | 散热装置 | |
CN109980851B (zh) | 电机冷却器 | |
CN220993182U (zh) | 一种激光焊接机的降温结构 | |
CN209747282U (zh) | 一种电抗柜 | |
CN212838432U (zh) |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特种风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