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63013U - 格栅单元、格栅及灯具 - Google Patents
格栅单元、格栅及灯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63013U CN218763013U CN202223094489.2U CN202223094489U CN218763013U CN 218763013 U CN218763013 U CN 218763013U CN 202223094489 U CN202223094489 U CN 202223094489U CN 218763013 U CN218763013 U CN 2187630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distribution
- grid
- inclined plane
- side wall
- fac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格栅单元、格栅及灯具,所述格栅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围成供光线穿过的格栅孔,所述格栅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侧壁朝向所述格栅孔的一面设置有第一配光凸起,所述第一配光凸起自所述格栅孔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呈先凸起再回落;所述第一配光凸起形成朝向所述第一端的第一反射斜面以及朝向所述第二端的第二反射斜面。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格栅单元通过设置有配光凸起从而可以有效增大扩散角。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格栅单元、格栅及灯具,属于照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教室使用的照明灯具对照度平均值、照度均匀性、教室空间UGR(统一眩光值)等参数都有明确且严格的规定。
现有的教室照明灯具一般采用小角度防眩型的配光,这种配光的教室灯具有很好的防眩效果,但灯具正下方照度一般很高,距离灯具较远的地方照度就会很低,按照通常的教室内9盏灯的排布,这种灯具的照度均匀性普遍在0.8-0.9之间。若想提高照度均匀性就要加大灯具的发光角度,这样眩光也会随之变大,现有技术的配光很难做到照度均匀性和防眩同时兼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格栅单元、具有该格栅单元的格栅以及具有该格栅的灯具,所述格栅单元通过设置有配光凸起从而可以有效增大扩散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格栅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围成供光线穿过的格栅孔,所述格栅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侧壁朝向所述格栅孔的一面设置有第一配光凸起,所述第一配光凸起自所述格栅孔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呈先凸起再回落;所述第一配光凸起形成朝向所述第一端的第一反射斜面以及朝向所述第二端的第二反射斜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朝向所述格栅孔的一面设置有第二配光凸起;所述第二配光凸起自所述格栅孔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呈先凸起再回落;所述第二配光凸起形成朝向所述第一端的第三反射斜面以及朝向所述第二端的第四反射斜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格栅孔的长度与高度之比位于1-1.2之间,所述格栅孔的宽度与高度之比位于1.1-1.3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反射斜面、第二反射斜面、第三反射斜面、第四反射斜面为平面或曲面或者平面和曲面的组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反射斜面为平面,其与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位于20-30°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反射斜面为平面,其与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β位于20-30°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反射斜面为平面,其与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γ位于10-20°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反射斜面为平面,其与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θ位于10-20°之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格栅,包括若干如上所述的格栅单元;所述格栅呈长方形,其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若干所述格栅单元分布于所述中心线两侧,并关于所述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格栅单元的第一侧壁靠近所述中心线布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壳体、光源模组以及如上所述的格栅;所述光源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格栅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位于所述光源模组的出光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格栅设置有第一配光区以及沿所述灯具宽度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光区两侧的第二配光区;所述格栅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配光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配光区设置有若干配光槽;所述配光槽包括沿所述灯具长度方向设置的一对第五侧壁以及沿所述灯具宽度方向设置的一对第六侧壁;所述配光槽具有第三端以及第四端;其中,所述第六侧壁朝向所述配光槽的一面设置有第三配光凸起,所述第三配光凸起自所述配光槽的第三端向所述第四端呈先凸起再回落;所述第三配光凸起形成朝向所述第三端的第五反射斜面以及朝向所述第四端的第六反射斜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五反射斜面和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位于10-20°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六反射斜面和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位于10-20°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反射斜面和第二反射斜面之间还设置有第七反射斜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具沿宽度方向的半光强角大于沿长度方向的半光强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具沿宽度方向的半光强角位于80-100°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配光区的宽度与第二配光区的宽度之比位于0.2-0.4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格栅单元通过设置有配光凸起从而可以有效增大扩散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格栅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灯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3图2所示灯具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灯具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3所示灯具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图2所示灯具沿宽度方向的正视图。
图8是图2所示灯具沿长度方向的正视图。
图9是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第一配光凸起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格栅100,其呈长方形状,并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DD。请参阅图7所示,所述格栅100包括第一配光区110以及沿所述格栅100宽度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光区110两侧的第二配光区120。
请参阅图6以及图7所示,所述第一配光区110设置有若干配光槽111。所述配光槽111包括沿所述格栅100长度方向设置的一对第五侧壁1111以及沿所述格栅100宽度方向设置的一对第六侧壁1112。所述配光槽111具有第三端112以及第四端113。所述第五侧壁1111呈平面状。所述第六侧壁1112朝向所述配光槽111的一面设置有第三配光凸起114。所述第三配光凸起114自所述配光槽111的第三端112向所述第四端113呈先凸起再回落。所述第三配光凸起114形成朝向所述第三端112的第五反射斜面1141以及朝向所述第四端113的第六反射斜面1142。所述配光槽111通过设置所述第三配光凸起114来增大扩散角。优选地,所述第五反射斜面1141和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位于10-20°之间,所述第六反射斜面1142和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位于10-20°之间。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反射斜面1141和第六反射斜面114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中间反射斜面。
请参阅图6以及图7所示,所述第二配光区120设置有若干格栅单元130。若干所述格栅单元130分布于所述中心线DD两侧,并关于所述中心线DD对称设置。所述格栅单元13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侧壁131、第二侧壁132、第三侧壁133以及第四侧壁134。所述第一侧壁131、第二侧壁132、第三侧壁133以及第四侧壁134围成供光线穿过的格栅孔135。其中,所述格栅单元130的第一侧壁131靠近所述中心线DD布置。请参阅图7所示,所述格栅孔135具有第一端136以及第二端137。所述第一侧壁131朝向所述格栅孔135的一面设置有第一配光凸起140。所述第一配光凸起140自所述格栅孔135的第一端136向所述第二端137呈先凸起再回落。所述第一配光凸起140形成朝向所述第一端136的第一反射斜面141以及朝向所述第二端137的第二反射斜面142。所述第一反射斜面141、第二反射斜面142可以是平面或者曲面,或者是平面和曲面的组合。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射斜面141、第二反射斜面142为平面,所述第一反射斜面141与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位于20-30°之间。所述第二反射斜面142与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β位于20-30°之间。优选地,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反射斜面141和第二反射斜面142之间还设置有第七反射斜面143。
请参阅图9所示,所述第二侧壁132、第四侧壁134朝向所述格栅孔135的一面设置有第二配光凸起150。所述第二配光凸起150自所述格栅孔135的第一端136向所述第二端137呈先凸起再回落。所述第二配光凸起150形成朝向所述第一端136的第三反射斜面151以及朝向所述第二端137的第四反射斜面152。所述第三反射斜面151、第四反射斜面152可以是平面或者曲面,或者是平面和曲面的组合。优选地,所述第三反射斜面151、第四反射斜面152为平面,所述第三反射斜面151与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γ位于10-20°之间,所述第四反射斜面152与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θ位于10-20°之间。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反射斜面151和第四反射斜面15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中间反射斜面。
本实用新型格栅100通过设置有第一配光凸起140、第二配光凸起150来增大扩散角。
请参阅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灯具200,包括壳体210、光源模组220、基板230以及所述格栅100。
请参阅图4以及图6所示,所述壳体210包括罩体211以及安装在所述罩体211两端的端盖212。所述罩体211、端盖212共同围设形成收容腔213,以收容所述光源模组220。所述罩体211包括基壁2111、自所述基壁2111两侧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的外侧壁2112以及自所述基壁2111中部向所述收容腔213内突伸形成的内侧壁2113。所述外侧壁2112的末端与所述内侧壁2113的末端之间形成卡槽2114。所述卡槽2114用以卡持固定所述基板230,以将所述基板230固定在所述壳体210上,从而将所述光源模组220封装在所述壳体210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230为扩散板。所述光源模组220包括安装在所述基壁2111上的灯板221以及安装在所述灯板221上的发光元件2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元件222为LED灯珠。
请参阅图6、图7以及图8所示,所述格栅100直接或者间接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210上,并位于所述光源模组220的出光方向。所述第二配光区120沿所述灯具200宽度方向AA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光区110的两侧。由于所述格栅100设置有所述第一配光凸起140以及第二配光凸起150,从而可以有效利用所述第一反射斜面141、第二反射斜面142、第三反射斜面151以及第四反射斜面152对光线进行偏折,从而形成配光形状,使得所述灯具200具有较好的照度均匀性,并具有较好的小角度防眩型配光。
优选地,所述灯具200沿宽度方向AA的半光强角大于其沿长度方向BB的半光强角。如此设置,可以兼顾解决沿所述灯具200长度方向BB的眩光问题以及沿所述灯具200宽度方向AA的照度均匀性问题。优选地,所述灯具200沿长度方向BB的半光强角位于70-90°之间,其沿宽度方向AA的半光强角位于80-100°之间。较佳地,所述灯具200沿长度方向BB是80的蝙蝠翼配光,从而可以较好地提高照度均匀性;所述灯具200沿宽度方向AA是70°的小角度防眩型配光,从而可以降低用户视角上的眩光。
优选地,所述格栅孔135的长度与高度之比位于1-1.2之间,所述格栅孔135的宽度与高度之比位于1.1-1.3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配光区110的宽度与所述第二配光区120的宽度之比位于0.2-0.4。如此设置,可以有效确保所述灯具200沿其宽度方向AA的照度均匀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格栅100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配光凸起140、第二配光凸起150可以有效增大扩散角,同时还可以使得配备有所述格栅100的灯具200可以具有较好的照度均匀性以及较好的小角度防眩型配光。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格栅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侧壁(131)、第二侧壁(132)、第三侧壁(133)以及第四侧壁(134),所述第一侧壁(131)、第二侧壁(132)、第三侧壁(133)以及第四侧壁(134)围成供光线穿过的格栅孔(135),所述格栅孔(135)具有第一端(136)和第二端(137);所述第一侧壁(131)朝向所述格栅孔(135)的一面设置有第一配光凸起(140),所述第一配光凸起(140)自所述格栅孔(135)的第一端(136)向第二端(137)呈先凸起再回落;所述第一配光凸起(140)形成朝向所述第一端(136)的第一反射斜面(141)以及朝向所述第二端(137)的第二反射斜面(14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132)和第四侧壁(134)朝向所述格栅孔(135)的一面设置有第二配光凸起(150);所述第二配光凸起(150)自所述格栅孔(135)的第一端(136)向第二端(137)呈先凸起再回落;所述第二配光凸起(150)形成朝向所述第一端(136)的第三反射斜面(151)以及朝向所述第二端(137)的第四反射斜面(15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格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孔(135)的长度与高度之比位于1-1.2之间,所述格栅孔(135)的宽度与高度之比位于1.1-1.3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格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斜面(141)、第二反射斜面(142)、第三反射斜面(151)、第四反射斜面(152)为平面或曲面或者平面和曲面的组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斜面(141)为平面,其与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α位于20-30°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斜面(142)为平面,其与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β位于20-30°之间。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格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反射斜面(151)为平面,其与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γ位于10-20°之间。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格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反射斜面(152)为平面,其与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θ位于10-20°之间。
9.一种格栅,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格栅单元(130);所述格栅(100)呈长方形,其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若干所述格栅单元(130)分布于所述中心线两侧,并关于所述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格栅单元(130)的第一侧壁(131)靠近所述中心线布置。
10.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10)、光源模组(220)以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格栅(100);所述光源模组(220)设置于所述壳体(210)内;所述格栅(100)安装在所述壳体(210)上,并位于所述光源模组(220)的出光方向。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100)设置有第一配光区(110)以及沿所述灯具(200)宽度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光区(110)两侧的第二配光区(120);所述格栅单元(130)设置于所述第二配光区(120)。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光区(110)设置有若干配光槽(111);所述配光槽(111)包括沿所述灯具(200)长度方向设置的一对第五侧壁(1111)以及沿所述灯具(200)宽度方向设置的一对第六侧壁(1112);所述配光槽(111)具有第三端(112)以及第四端(113);其中,所述第六侧壁(1112)朝向所述配光槽(111)的一面设置有第三配光凸起(114),所述第三配光凸起(114)自所述配光槽(111)的第三端(112)向所述第四端(113)呈先凸起再回落;所述第三配光凸起(114)形成朝向所述第三端(112)的第五反射斜面(1141)以及朝向所述第四端(113)的第六反射斜面(1142)。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反射斜面(1141)和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位于10-20°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反射斜面(1142)和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位于10-20°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斜面(141)和第二反射斜面(142)之间还设置有第七反射斜面(143)。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200)沿宽度方向的半光强角大于沿长度方向的半光强角。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200)沿宽度方向的半光强角位于80-100°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光区(110)的宽度与第二配光区(120)的宽度之比位于0.2-0.4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94489.2U CN218763013U (zh) | 2022-11-22 | 2022-11-22 | 格栅单元、格栅及灯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94489.2U CN218763013U (zh) | 2022-11-22 | 2022-11-22 | 格栅单元、格栅及灯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63013U true CN218763013U (zh) | 2023-03-28 |
Family
ID=85650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094489.2U Active CN218763013U (zh) | 2022-11-22 | 2022-11-22 | 格栅单元、格栅及灯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63013U (zh) |
-
2022
- 2022-11-22 CN CN202223094489.2U patent/CN21876301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75554B (zh) | 一种透镜及灯箱 | |
US20220107062A1 (en) | Flexibly deformable hard linear lamp | |
CN210398777U (zh) | 一种柱形灯具 | |
CN210319609U (zh) | 一种简易安装背透光led教室灯 | |
CN218763013U (zh) | 格栅单元、格栅及灯具 | |
CN210835512U (zh) | 显示设备及其背光模组 | |
US4907143A (en) | Reflector system for fluorescent troffer | |
CN210687843U (zh) | 一种灯具 | |
CN213207543U (zh) | 一种照明灯具 | |
CN211424067U (zh) | 一种台灯 | |
CN212156890U (zh) | 一种直下式无边框扣合高光效面板灯 | |
CN209068439U (zh) | 一种灯具 | |
CN116123484A (zh) | 格栅单元、格栅及灯具 | |
CN211694469U (zh) | 一种台灯 | |
CN212986834U (zh) | 光学模组、光电模组及吸顶灯 | |
CN210687896U (zh) | 配光组件及照明灯具 | |
CN211694467U (zh) | 一种台灯 | |
CN217785034U (zh) | 教室灯 | |
CN221463682U (zh) | 一种面板灯 | |
CN218954724U (zh) | 防眩光护眼照明led灯 | |
CN221424716U (zh) | Led灯具 | |
CN111578157B (zh) | 一种防眩光led灯盘 | |
CN209762944U (zh) | 一种连体式平板玻璃透镜 | |
CN215061874U (zh) | 提高光效的灯具 | |
CN210624324U (zh) | 吸顶灯底座及吸顶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