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40179U - 一种剑型拉线陀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剑型拉线陀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40179U
CN218740179U CN202223137939.1U CN202223137939U CN218740179U CN 218740179 U CN218740179 U CN 218740179U CN 202223137939 U CN202223137939 U CN 202223137939U CN 218740179 U CN218740179 U CN 218740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lutch
sword
driving gear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3793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璇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13793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40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40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401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剑型拉线陀螺,通过将拉线缠绕在绕线套上,可以通过增加拉线的长度,通过选择合适比例的传动齿轮,只需拉动一次拉线便可使主动齿轮转动多次,便能够对陀螺进行最大程度的蓄能,蓄能结构十分简单;同时,根据剑格所在的空间的不同,能够调节传动齿轮的设置数量以及传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的啮齿比,甚至可以将传动齿轮降至最低一个,从而最大化地降低整个蓄能机构的零件数量和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剑型拉线陀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剑型拉线陀螺。
背景技术
陀螺是目前比较受欢迎的玩具之一。陀螺在使用时,将陀螺卡接在弹射机构上,不断对陀螺进行旋转蓄能,然后扣下开关将陀螺弹射出去,使陀螺落地后能够做旋转运动。对陀螺进行旋转蓄能时,传统的蓄能机构通常采用齿条与齿轮的啮合配合多级齿轮传动,通过往复推拉齿条驱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再与多级传动齿轮啮合传动,使陀螺不断转动蓄能。如果要使陀螺更大程度地进行蓄能,则需要不断往复推拉齿条,而随着陀螺的整体造型越发多样化,从最传统的陀螺与齿条分离,到目前的陀螺枪(弹射结构为枪类造型)、陀螺剑(弹射结构为剑类造型)、陀螺车等,陀螺的弹射结构越发多样化,上述传统的蓄能机构占用空间大、零件多,而且蓄能力度受到齿条长度影响,需要多次往复推拉齿条才能使陀螺在弹射出去后保持长时间转动,影响游玩体验。比如中国专利文件CN211410972U公开的剑型拉线旋转玩具,其包括拉线在内的蓄能、收绳结构占用了从剑柄到剑体的大部分空间,而且零件繁多,需要在剑柄到剑体之间设置多个换向滑轮进行传动,才能为陀螺蓄能,结构十分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剑型拉线陀螺,这种剑型拉线陀螺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的蓄能机构,通过一次拉动拉线便可对陀螺进行长时间蓄能。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剑型拉线陀螺,包括陀螺以及依次连接的剑柄、剑格和剑体,剑格中设有蓄能机构、弹射机构和触发机构,剑体上沿其延伸方向设有U型弹射导轨,陀螺可活动卡接在U型弹射导轨的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机构包括拉线、固定轴、主动齿轮、转动片、绕线套、拨动杆、齿轮离合器、至少一个传动齿轮、以及使绕线套回转的复位弹性件;固定轴竖直设置在所述剑格中,转动片、绕线套、主动齿轮自下至上可转动地套接在固定轴上,转动片的内边沿与绕线套的下边沿相应固定连接;拨动杆竖直设置在转动片上,拨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转动片的上表面、拨动杆的上端穿过主动齿轮的轮面;拉线缠绕在绕线套上,拉线的内端固定连接在绕线套的表面、拉线的外端延伸至剑格外部;剑格中在主动齿轮与传动齿轮之间开设有离合导向槽,离合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主动齿轮的周向相匹配,齿轮离合器可移动设置在离合导向槽中,齿轮离合器处在离合导向槽的起始端时与主动齿轮啮合配合,齿轮离合器处在离合导向槽的末端时同时与主动齿轮、传动齿轮啮合配合。
上述陀螺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可采用与中国专利CN208059683U中相同的结构,包括陀螺本体、中心轴和定位套筒,陀螺本体固定安装在中心轴上端,定位套筒套接在中心轴外面,中心轴上设有蓄能齿轮,蓄能齿轮与蓄能机构的传动齿轮的末位轮相啮合。
上述弹射机构、触发机构均可采用现有弹射陀螺的弹射机构和触发机构,具体可参考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CN214260644U或CN217246713U。
将转动片、绕线套、主动齿轮自下至上可转动地套接在固定轴上,转动片的内边沿与绕线套的下边沿相应固定连接,当拉动拉线时,拉线带动绕线套转动,进而带动转动片转动;拨动杆竖直设置在转动片上,拨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转动片的上表面、拨动杆的上端穿过主动齿轮的轮面,转动片转动时,拨动杆随转动片转动并带动主动齿轮转动。
齿轮离合器可移动设置在离合导向槽中,齿轮离合器的初始位置处在离合导向槽的起始端,此时齿轮离合器与主动齿轮啮合配合,当主动齿轮转动时,齿轮离合器在主动齿轮的啮合作用下转动,并且在主动齿轮的带动下,齿轮离合器沿离合导向槽移动至离合导向槽的末端;当齿轮离合器处在离合导向槽的末端时,此时齿轮离合器受到离合导向槽的限位作用不再移动,同时与主动齿轮、传动齿轮啮合配合,在齿轮离合器的传动作用下,传动齿轮转动,从而对陀螺进行蓄能。
当拉线拉尽时,绕线套在复位弹性件的复位作用下回转使拉线回收,转动片随绕线套回转,带动齿轮离合器从离合导向槽的末端返回起始端,齿轮离合器与传动齿轮分离,陀螺蓄能完成,扣下触发机构,弹射机构将陀螺弹射出去。
由于拉线缠绕在绕线套上,可以通过增加拉线的长度,通过选择合适比例的传动齿轮,只需拉动一次拉线便可使主动齿轮转动多次,便能够对陀螺进行最大程度的蓄能,蓄能结构十分简单;同时,根据剑格所在的空间的不同,能够调节传动齿轮的设置数量以及传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的啮齿比,甚至可以将传动齿轮降至最低一个,从而最大化地降低整个蓄能机构的零件数量和占用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复位弹性件为条状弹片,所述转动片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剑格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定位柱;条状弹片成卷围绕在所述固定轴上,条状弹片的内端连接在第一定位柱上,条状弹片的外端连接在第二定位柱上。当转动片正向转动时,转动片上的第一定位柱带动条状弹片转动,使条状弹片压缩并紧紧缠绕在固定轴上;当松开拉线时,在条状弹片的弹力作用下,条状弹片进行回转散开,通过第一定位柱带动转动片反向转动,从而带动拨动杆反向转动,使拉线重新缠绕在固定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齿轮离合器包括离合传动轴、第一离合齿轮和第二离合齿轮,第一离合齿轮、第二离合齿轮均固定安装在离合传动轴上,第一离合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第二离合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在齿轮离合器处于所述离合导向槽的末端时相啮合。
为了在拉动一次拉线时尽可能的对陀螺进行蓄能,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离合齿轮、第二离合齿轮的半径均小于所述主动齿轮,并且第一离合齿轮的半径小于第二离合齿轮,使得主动齿轮转动一圈时、第一离合齿轮、第二离合齿轮转动更多的圈数。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主动齿轮的轮面沿其径向设有条形孔,所述拨动杆的上部自下至上穿过条形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传动齿轮的数量为1~3个,各个传动齿轮的半径均小于所述主动齿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剑型拉线陀螺通过将拉线缠绕在绕线套上,可以通过增加拉线的长度,通过选择合适比例的传动齿轮,只需拉动一次拉线便可使主动齿轮转动多次,便能够对陀螺进行最大程度的蓄能,蓄能结构十分简单;同时,根据剑格所在的空间的不同,能够调节传动齿轮的设置数量以及传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的啮齿比,甚至可以将传动齿轮降至最低一个,从而最大化地降低整个蓄能机构的零件数量和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蓄能机构与陀螺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蓄能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蓄能机构的侧视图;
图5为图3的仰视图;
图6为图4中转动片的仰视图;
其中,为更清楚的表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和各个主要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图1中省略了剑柄、剑格的部分外壳体,图3至图5中省略了陀螺和传动齿轮,图4中省略了蓄能机构的壳体,图6省略了齿轮离合器;
各标示为:1-陀螺,101-陀螺本体,102-定位套筒,103-蓄能齿轮,2-剑柄,3-剑格,4-剑体,401-U型弹射导轨,5-蓄能机构,6-弹射机构,7-触发机构;501-拉线,5011-拉环,502-固定轴,503-主动齿轮,531-条形孔,504-转动片,505-绕线套,506-拨动杆,507-齿轮离合器,5071-离合传动轴,5072-第一离合齿轮,5073-第二离合齿轮,5074-离合导向槽,508-复位弹性件(条状弹片),509-第一定位柱,510-第二定位柱,511-第一传动齿轮,512-第二传动齿轮,513-第三传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剑型拉线陀螺,包括陀螺1以及依次连接的剑柄2、剑格3和剑体4,剑格3中设有蓄能机构5、弹射机构6和触发机构7,剑体4上沿其延伸方向设有U型弹射导轨401,陀螺1可活动卡接在U型弹射导轨401的末端。在本实施例中,陀螺1、弹射机构6、触发机构7的具体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述;其中,陀螺1可以采用与中国专利CN208059683U中相同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陀螺本体101、中心轴(图中未标示)和定位套筒102,陀螺本体101固定安装在中心轴上端,定位套筒102套接在中心轴外面,中心轴上设有蓄能齿轮103;弹射机构6和触发机构7具体的结构可参考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CN214260644U或CN217246713U,
如图2至图6所示,蓄能机构5包括拉线501、固定轴502、主动齿轮503、转动片504、绕线套505、拨动杆506、齿轮离合器507、至少一个传动齿轮、以及使拉线501回收的复位弹性件508;固定轴502竖直设置在剑格3中,转动片504、绕线套505、主动齿轮503自下至上可转动地套接在固定轴502上,转动片504的内边沿与绕线套505的下边沿相应固定连接;拨动杆506竖直设置在转动片504上,拨动杆506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转动片504的上表面,主动齿轮503的轮面沿其径向设有条形孔531,拨动杆506的上部自下至上穿过条形孔531使拨动杆506的上端处于主动齿轮503的上方;拉线501缠绕在绕线套505上,拉线50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绕线套505的表面、拉线501的另一端延伸至剑格3外部,拉线501的外端通常连接有用于拉动拉线501的拉环;剑格中在主动齿轮与传动齿轮之间开设有离合导向槽5074,离合导向槽5074的延伸方向与主动齿轮的周向相匹配,齿轮离合器507可移动设置在离合导向槽5074中,齿轮离合器507包括离合传动轴5071、第一离合齿轮5072和第二离合齿轮5074,第一离合齿轮5072、第二离合齿轮5074均固定安装在离合传动轴5071上,第一离合齿轮5072、第二离合齿轮5074的半径均小于主动齿轮503并且第一离合齿轮5072的半径小于第二离合齿轮5074,第一离合齿轮5072与主动齿轮503相啮合,第二离合齿轮5074与传动齿轮在齿轮离合器507处于离合导向槽5074的末端时相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复位弹性件508为条状弹片,转动片504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定位柱509,剑格3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定位柱510;条状弹片508成卷围绕在固定轴502上,条状弹片508的内端连接在第一定位柱509上,条状弹片508的外端连接在第二定位柱510上。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动齿轮的数量为3个,为方面说明,将各个传动齿轮按照传动方向分明命名为第一传动齿轮511,第二传动齿轮512,第三传动齿轮513,各个传动齿轮的半径均小于主动齿轮503,按照传动方向,第一传动齿轮511与第二离合齿轮5074相啮合,第一传动齿轮511、第二传动齿轮512均套设在传动轴(图中省略未画出),第二传动齿轮512与第三传动齿轮513相啮合,第三传动齿轮513与陀螺1的蓄能齿轮103相啮合。
将转动片504、绕线套505、主动齿轮503自下至上可转动地套接在固定轴502上,转动片504的内边沿与绕线套505的下边沿相应固定连接,当拉动拉线501时,拉线501带动绕线套505正向转动,进而带动转动片504正向转动;拨动杆506竖直设置在转动片504上,拨动杆506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转动片504的上表面、拨动杆506的上端穿过主动齿轮503的轮面,转动片504正向转动时,拨动杆506随转动片504转动并带动主动齿轮503转动;当主动齿轮503转动时,齿轮离合器507的第一离合齿轮5072在主动齿轮503的啮合作用下转动,第二离合齿轮5074也在离合传动轴5071的传动作用下转动,并且在主动齿轮503的带动下,整个齿轮离合器507沿离合导向槽5074移动至离合导向槽5074的末端;当齿轮离合器507处在离合导向槽5074的末端时,此时齿轮离合器507受到离合导向槽5074的限位作用不再移动,同时第一离合齿轮5072与主动齿轮啮合配合、第二离合齿轮5074与传动齿轮啮合配合,在第二离合齿轮5074的传动作用下,各个传动齿轮依次转动,从而对陀螺进行蓄能;在转动片转动的时候,转动片504上的第一定位柱509带动条状弹片508转动,使条状弹片508压缩并紧紧缠绕在固定轴502上。当拉线501拉尽时,绕线套在条状弹片508的弹力作用下回转使拉线回收,转动片504随绕线套505回转,带动齿轮离合器507从离合导向槽5074的末端返回起始端,齿轮离合器507的第二离合齿轮5074与传动齿轮分离,陀螺1蓄能完成,扣下触发机构7,弹射机构6将陀螺弹1射出去。
由于拉线501缠绕在绕线套505上,可以通过增加拉线501的长度,通过选择合适比例的传动齿轮,只需拉动一次拉线501便可使主动齿轮503转动多次,便能够对陀螺1进行最大程度的蓄能,蓄能结构十分简单;同时,根据剑格3所在的空间的不同,能够调节传动齿轮的设置数量以及传动齿轮与主动齿轮503的啮齿比,甚至可以将传动齿轮降至最低一个,从而最大化地降低整个蓄能机构5的零件数量和占用空间。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剑型拉线陀螺,包括陀螺以及依次连接的剑柄、剑格和剑体,剑格中设有蓄能机构、弹射机构和触发机构,剑体上沿其延伸方向设有U型弹射导轨,陀螺可活动卡接在U型弹射导轨的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机构包括拉线、固定轴、主动齿轮、转动片、绕线套、拨动杆、齿轮离合器、至少一个传动齿轮、以及使绕线套回转的复位弹性件;固定轴竖直设置在所述剑格中,转动片、绕线套、主动齿轮自下至上可转动地套接在固定轴上,转动片的内边沿与绕线套的下边沿相应固定连接;拨动杆竖直设置在转动片上,拨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转动片的上表面、拨动杆的上端穿过主动齿轮的轮面;拉线缠绕在绕线套上,拉线的内端固定连接在绕线套的表面、拉线的外端延伸至剑格外部;剑格中在主动齿轮与传动齿轮之间开设有离合导向槽,离合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主动齿轮的周向相匹配,齿轮离合器可移动设置在离合导向槽中,齿轮离合器处在离合导向槽的起始端时与主动齿轮啮合配合,齿轮离合器处在离合导向槽的末端时同时与主动齿轮、传动齿轮啮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剑型拉线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性件为条状弹片,所述转动片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剑格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定位柱;条状弹片成卷围绕在所述固定轴上,条状弹片的内端连接在第一定位柱上,条状弹片的外端连接在第二定位柱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剑型拉线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离合器包括离合传动轴、第一离合齿轮和第二离合齿轮,第一离合齿轮、第二离合齿轮均固定安装在离合传动轴上,第一离合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第二离合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在齿轮离合器处于所述离合导向槽的末端时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剑型拉线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齿轮、第二离合齿轮的半径均小于所述主动齿轮,并且第一离合齿轮的半径小于第二离合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剑型拉线陀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齿轮的轮面沿其径向设有条形孔,所述拨动杆的上部自下至上穿过条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剑型拉线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的数量为1~3个,各个传动齿轮的半径均小于所述主动齿轮。
CN202223137939.1U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剑型拉线陀螺 Active CN218740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7939.1U CN218740179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剑型拉线陀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7939.1U CN218740179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剑型拉线陀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40179U true CN218740179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76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37939.1U Active CN218740179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剑型拉线陀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401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59253B (zh) 一种十字弓
CN218740179U (zh) 一种剑型拉线陀螺
CN101837196B (zh) 惯性行走的玩具车及其用于发射玩具车的发射器
CN108066995B (zh) 一种拉绳加速发射的玩具陀螺
US5545068A (en) Propeller launching toy
WO2021073012A1 (zh) 一种回旋玩具
CN204802689U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208193651U (zh) 可反复加速的发射器和具有其的玩具组件
CN210874113U (zh) 一种回旋玩具
CN208660343U (zh) 可自转连锁动作的玩具
CN215310191U (zh) 陀螺玩具车
CN213781884U (zh) 扳机按键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186357A (zh) 一种用于射击的靶盘
CN112590424B (zh) 一种机械齿轮笔
CN218784598U (zh) 一种拉绳陀螺玩具
CN212282882U (zh) 一种弹射结构及弹射玩具
CN109944743B (zh) 一种新能源电力节能装置
CN218306124U (zh) 一种陀螺发射器
CN216259066U (zh) 一种玩具陀螺枪
CN218529759U (zh) 陀螺发射器
CN218529760U (zh) 摩托车型陀螺发射器
CN212974179U (zh) 一种动力转换结构及弹射玩具
CN208493237U (zh) 可触发自转的玩具
CN217593797U (zh) 一种陀螺发射玩具
CN217612881U (zh) 一种动力转换装置及多功能玩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