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9260U - 人工椎体 - Google Patents

人工椎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9260U
CN218739260U CN202222720003.5U CN202222720003U CN218739260U CN 218739260 U CN218739260 U CN 218739260U CN 202222720003 U CN202222720003 U CN 202222720003U CN 218739260 U CN218739260 U CN 2187392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vertebral body
piece
screw
artificial verteb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2000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海源
张雪东
张勋
董亚龙
甄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Zhengtia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Zhengtia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Zhengtia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Zhengtia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2000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92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92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92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椎体,所述人工椎体包括:第一支撑件、转动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内具有腔室,所述腔室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面,所述转动件设于所述腔室内,所述转动件的外周壁与所述腔室的内壁配合,所述转动件仅可绕所述腔室的轴线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支撑件同轴穿设于所述转动件且与所述转动件螺纹配合,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有第二限位面,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限位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相抵,以限制所述第二支撑件相对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所述转动件相对所述腔室可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转动件的轴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椎体的结构稳定,调节时的精准度较高。

Description

人工椎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人工椎体。
背景技术
人工椎体用于治疗椎体爆裂骨折、脊柱后凸畸形、脊柱肿瘤等疾病,在手术中需要将患者受损或病变的椎体进行切除,切除后使用椎体替代物移植以维持正常的脊柱载荷及生理曲度。人工椎体可采用钛笼和可撑开椎体,但是在相关技术中,可撑开锥体在逐渐撑开时的结构不稳定,适应性较差且调节时的精准度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撑开时结构稳定,调节时的精准度较高且适应性更强的人工椎体。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人工椎体包括: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内具有腔室,所述腔室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面;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设于所述腔室内,所述转动件的外周壁与所述腔室的内壁配合,所述转动件仅可绕所述腔室的轴线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同轴穿设于所述转动件且与所述转动件螺纹配合,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有第二限位面,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限位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相抵,以限制所述第二支撑件相对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所述转动件相对所述腔室可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转动件的轴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人工椎体,当需要撑开人工椎体时,可以旋转转动件以带动第二支撑件沿转动件的轴向移动,由于转动件仅可绕腔室的轴线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从而可以对人工椎体进行自锁,以避免人工椎体沉降,使得人工椎体的结构稳定性较好,并且由于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的布置,从而可以限制第二支撑件相对第一支撑件转动,使得第二支撑件的支撑角度恒定,从而可以提高人工椎体调节的精准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椎体的结构稳定,调节时的精准度较高,手术效果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均为平面或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螺柱,所述第二限位面设置于所述螺柱上且沿所述螺柱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面与所述螺柱的外周面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过渡面;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腔室的内周面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过渡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螺柱和止挡件,所述螺柱贯穿于所述转动件且与所述转动件螺纹配合,所述第二限位面设于所述螺柱上,所述止挡件与所述螺柱相连且位于所述转动件的下方,在所述螺柱伸出至所述腔室预设距离后,所述止挡件与所述转动件相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均设置有终板,所述终板为3D打印多孔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板设置有螺钉和防脱件,所述螺钉穿设在所述终板上,所述防脱件与所述终板相连且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防脱件与所述螺钉相抵,以限制所述螺钉脱出所述终板,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防脱件与所述螺钉间隔开,以便所述螺钉与所述终板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脱件与所述终板可枢转地连接,所述防脱件的外周设有凸出部和缺口,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凸出部与所述螺钉相抵,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缺口与所述螺钉相对以避让所述螺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相连的支撑本体和第一配合部,所述腔室设于所述支撑本体内,所述转动件的外周壁具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弹性抵接,以使所述转动件仅可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周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多个棘齿,多个所述棘齿沿所述转动件的外周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内侧具有凸起,所述凸起能够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棘齿之间,所述转动件沿顺时针或逆时针其中一个方向转动时,所述凸起能够从所述棘齿上滑过,且所述凸起能够限制所述转动件沿另一个相反方向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工椎体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连,所述驱动件可带动所述第一配合部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分离;和/或,所述支撑本体和所述第一配合部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多个限位件,多个限位件沿所述腔室的周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限位件沿朝向所述腔室的径向向内延伸,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转动件邻近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相抵,以限制所述转动件脱出所述腔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人工椎体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人工椎体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人工椎体的第二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人工椎体的第一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人工椎体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人工椎体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人工椎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人工椎体的第一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人工椎体的第二支撑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支撑件;11、支撑本体;111、腔室;112、第一限位面;113、操作孔;114、槽口;115、夹持槽;116、骨长入孔;117、圆弧过渡面;12、第一终板;121、第一安装板;13、第一螺钉;14、第一防脱件;141、第一凸出部;142、第一缺口;15、第一配合部;151、凸起;152、通孔;16、限位件;161、卡凸;
2、转动件;21、第二配合部;211、棘齿;22、操作齿;
3、第二支撑件;31、螺柱;311、第二限位面;312、连接孔;32、止挡件;33、第二终板;331、第二安装板;34、第二螺钉;35、第二防脱件;351、第二凸出部;352、第二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1至图9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人工椎体。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人工椎体包括:第一支撑件1、转动件2和第二支撑件3。第一支撑件1内具有腔室111,腔室111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面112,转动件2设于腔室111内,转动件2的外周壁与腔室111的内壁配合,转动件2仅可绕腔室111的轴线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可以理解的是,转动件2仅能够绕腔室111的轴线方向顺时针转动且不能逆时针转动,或者转动件2仅能够绕腔室111的轴线方向逆时针转动且不能顺时针转动。
第二支撑件3同轴穿设于转动件2且与转动件2螺纹配合,第二支撑件3上设有第二限位面311,至少部分第二限位面311与第一限位面112相抵,以限制第二支撑件3相对第一支撑件1转动。转动件2相对腔室111可转动,以带动第二支撑件3沿转动件2的轴向(如图1的上下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人工椎体,当需要撑开人工椎体时,可以旋转转动件2以带动第二支撑件3沿转动件2的轴向移动,由于转动件2仅可绕腔室111的轴线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从而可以对人工椎体进行自锁,以避免人工椎体沉降,使得人工椎体的结构稳定性较好,并且由于第一限位面112和第二限位面311的布置,从而可以限制第二支撑件3相对第一支撑件1转动,使得第二支撑件3的支撑角度恒定,从而可以提高人工椎体调节的精准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椎体在逐渐撑开时的结构稳定,调节时的精准度较高,且适应性更强,手术效果较好。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支撑件3的下端设于腔室111内,第二支撑件3的外周壁设有外螺纹,转动件2的内周壁设有内螺纹。由此通过转动件2沿腔室111的周向单向转动,可以带动第二支撑件3向上移动,当人工椎体撑开后,由于转动件2不可回转,从而实现人工椎体的撑开自锁,避免了人工椎体沉降或回退的风险,使得第二支撑件3的高度稳定保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限位面112和第二限位面311均为平面或弧面,可以理解的是,腔室111(设置有第一限位面112的区域)沿正交于腔室111轴向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D”形,第二支撑件3(设置有第二限位面311的区域)沿正交于腔室111轴向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D”形,从而使得第二支撑件3可以止转地设置在腔室111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面112和第二限位面311也可以为半径比较大的弧面,二者配合也能起到限位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人工椎体通过将第一限位面112和第二限位面311设置为上述结构,可以方便人工椎体的加工制造,且结构简单,使用效果较好。
可选地,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支撑件3包括螺柱31,第二限位面311设置于螺柱31上且沿螺柱3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限位面311与螺柱31的外周面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过渡面117。第一限位面112与腔室111的内周面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过渡面117。其中,第一限位面112位置处的圆弧过渡面与第二限位面311位置处的圆弧过渡面相互贴合。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8和图9所示,为了便于D形轮廓的腔室111的加工,可以在第一限位面112和腔室111的内壁面的连接处设置倒圆弧。换言之,第一限位面112和腔室111的内周面的连接处采用圆弧过渡,进而本实施例中的腔室111内形成的D形轮廓的直线段相较于未设置圆弧过渡面117的D形腔室111的直线段会略短,但不会降低第一支撑件1的结构强度。
又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限位面112和腔室111的内壁面的连接处的圆弧过渡面117设置到第一限位面112的两侧,从而本实施例中的腔室111内形成的D形轮廓的直线段相较于未设置圆弧过渡面117的D形腔室111的直线段不会缩短,且使得螺柱31的防旋效果较好。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面112和第二限位面311可以为曲面或者多个平面和曲面拼接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面112和第二限位面311上的曲面的曲率半径与腔室111(非第一限位面112区域)的圆弧面曲率半径不同,也可以限制第二支撑件3沿转动件2的轴线方向相对第一支撑件1转动。因此,上述第一限位面112和第二限位面311的结构也同样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支撑件3包括螺柱31和止挡件32,螺柱31贯穿于转动件2且与转动件2螺纹配合,第二限位面311设于螺柱31上,止挡件32与螺柱31相连且位于转动件2的下方,在螺柱31伸出至腔室111预设距离后,止挡件32与转动件2相抵。可以理解的是,旋转转动件2,以使螺柱31逐渐向上移动。但是为避免螺柱31向上移动脱出腔室111的风险,需要在螺柱31上设置止挡件32,以限制螺柱31脱出转动件2,从而可以提高人工椎体使用时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远离第二支撑件3的一端和第二支撑件3远离第一支撑件1的一端均设置有终板,终板为3D打印多孔结构。终板可以与人工椎体上下两侧的椎骨进行抵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人工椎体通过将终板设置为3D打印的多孔结构,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椎骨进行个性化定制,且多孔结构的终板可以促进骨长入,使得人工椎体与人体椎骨的骨融合性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终板设置有螺钉和防脱件,螺钉穿设在终板上,防脱件与终板相连且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在第一位置,防脱件与螺钉相抵,以限制螺钉脱出所述终板,在第二位置,防脱件与螺钉间隔开,以便螺钉与终板分离。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将螺钉穿入至终板上时,可以将防脱件移动至第一位置,从而不会对螺钉的安装造成干涉。当螺钉固定完毕之后,可以将防脱件移动至第二位置,从而可以避免螺钉脱出终板,使得人工椎体的安装更加稳定。
以第一支撑件1为例,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一支撑件1包括第一终板12、支撑本体11、第一螺钉13和第一防脱件14,腔室111设于支撑本体11内,第一终板12设于支撑本体11的下端,第一螺钉13穿设在第一终板12上,第一防脱件14与第一终板12相连且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在第一位置,第一防脱件14与第一螺钉13相抵,以限制第一螺钉13脱出第一终板12,在第二位置,第一防脱件14与第一螺钉13间隔开,以便第一螺钉13与第一终板12分离。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一终板12与人工椎体的下侧椎骨相抵,第一螺钉13倾斜的穿设在第一终板12上,且第一螺钉13用于与人工椎体的下侧椎骨相连,以提高人工椎体安装后的牢固性。例如,第一螺钉13为两个,两个第一螺钉13间隔布置在第一终板12上。第一防脱件14设于两个第一螺钉13之间。当需要将第一螺钉13穿入至第一终板12上时,可以将第一防脱件14移动至第一位置,从而不会对第一螺钉13的安装造成干涉。当第一螺钉13固定完毕之后,可以将第一防脱件14移动至第二位置,从而可以避免第一螺钉13脱出第一终板12,使得人工椎体的安装更加稳定。
可选地,防脱件与终板可枢转地连接,防脱件的外周设有凸出部和缺口,在第一位置,凸出部与螺钉相抵,在第二位置,缺口与螺钉相对以避让螺钉。
以第一支撑件1为例,如图5-图7所示,第一防脱件14与第一终板12可枢转地连接,第一防脱件14的外周设有第一凸出部141和第一缺口142,在第一位置,第一凸出部141与第一螺钉13相抵,在第二位置,第一缺口142与第一螺钉13相对以避让第一螺钉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人工椎体通过将第一防脱件14设置为上述结构,可以提高第一螺钉13件的防退效果,提高人工椎体安装的稳定性,并且结构简单,加工和制造方便。
以第二支撑件3为例,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支撑件3包括第二终板33、螺柱31、第二螺钉34和第二防脱件35,螺柱31贯穿于转动件2且与转动件2螺纹配合,第二终板33设于螺柱31的上端,第二螺钉34穿设在第二终板33上,第二防脱件35与第二终板33相连且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移动,在第三位置,第二防脱件35与第二螺钉34相抵,以限制第二螺钉34脱出第二终板33,在第四位置,第二防脱件35与第二螺钉34间隔开,以便第二螺钉34与第二终板33分离。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终板33与人工椎体的上侧椎骨相抵,第二螺钉34倾斜的穿设在第二终板33上,且第二螺钉34用于与人工椎体的上侧椎骨相连,以提高人工椎体安装后的牢固性。例如,第二螺钉34为两个,两个第二螺钉34间隔布置在第二终板33上。第二防脱件35设于两个第二螺钉34之间。当需要将第二螺钉34穿入至第二终板33上时,可以将第二防脱件35移动至第三位置,从而不会对第二螺钉34的安装造成干涉。当第二螺钉34固定完毕之后,可以将第二防脱件35移动至第四位置,从而可以避免第二螺钉34脱出第二终板33,使得人工椎体的安装更加稳定。
可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防脱件35与第二终板33可枢转地连接,第二防脱件35的外周设有第二凸出部351和第二缺口352,在第三位置,第二凸出部351与第二螺钉34相抵,在第四位置,第二缺口352与第二螺钉34相对以避让第二螺钉3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人工椎体通过将第二防脱件35设置为上述结构,可以提高第二螺钉34的防退效果,提高人工椎体安装的稳定性,并且结构简单,加工和制造方便。
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终板12的上端具有凸出的第一安装板121,以用于安装第一螺钉13。第二终板33的下端具有凸出的第二安装板331,以用于安装第二螺钉34。又例如,如图6所示,第一终板12的上端不设置凸出的板状结构,即第一螺钉13直接倾斜的安装到第一终板12的主体上,第二终板33的下端不设置凸出的板状结构,即第二螺钉34直接倾斜的安装到第二终板33的主体上,从而可以不会造成患者前路食管的压迫,使得手术效果较好。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人工椎体可作为颈椎的人工椎体。第一终板12与支撑本体11不可拆卸,第二终板33与螺柱31不可拆卸。换言之,第一终板12和支撑本体11为一体成型件,第二终板33与螺柱31为一体成型件。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人工椎体可作为胸椎的人工椎体,第一终板12与支撑本体11可拆卸地连接,第二终板33与螺柱31可拆卸地连接。因此,医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更换不同形状(矩形或圆形)的第一终板12和第二终板33,从而可以使得人工椎体适应不同的手术入路,提高了人工椎体的使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一支撑件1包括相连的支撑本体11和第一配合部15,腔室111设于支撑本体11内,转动件2的外周壁具有第二配合部21,第一配合部15与第二配合部21弹性抵接,以使转动件2仅可沿第一支撑件的周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转动件2顺时针转动以带动螺柱31向上移动,当人工椎体撑开后,第一配合部15和第二配合部21能够实现撑开机制自锁,防止转动件2逆时针转动,实现第二支撑件3的高度稳定保持。或者转动件2逆时针转动以带动第二支撑件3向上移动,当人工椎体撑开后,第一配合部15和第二配合部21能够实现撑开机制自锁,防止转动件2顺时针转动,实现第二支撑件3的高度稳定保持。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人工椎体,通过设置转动件2、第一配合部15和第二配合部21,通过旋转转动件2以带动螺柱31上下移动,使得人工椎体撑开,且第一配合部15和第二配合部21能够实现人工椎体撑开机制自锁,从而实现人工椎体高度稳定保持,且第一配合部15设在腔室111的内周面上,第二配合部21设在转动件2上,从而对支撑本体11的外壁厚度无特定要求,不会因第一配合部15和第二配合部21的加入影响植骨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转动件2的下端设置有沿转动件2的周向延伸的多个操作齿22,多个操作齿22沿转动件2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支撑本体11上设有贯穿腔室111的操作孔113,操作孔113与操作齿22在内外方向上相对设置,可利用旋转手柄(未示出)穿过操作孔113与转动件2的操作齿22配合,从而通过转动旋转手柄带动转动件2在支撑本体11内转动。可以理解的是,旋转手柄与操作孔113连接的一端设置为齿轮结构,齿轮结构能够与操作齿22啮合,从而能够转动旋转手柄以带动转动件2转动,至于操作手柄以及齿轮结构均已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一配合部15具有弹性变形的能力,第一配合部15位于支撑本体11的上端部且与转动件2在内外方向上相对设置,当需要降低螺柱31的高度时,可拉动第一配合部15沿内外方向向外运动,或拉动第一配合部15向上运动,或拉动第一配合部15向下运动,使得第一配合部15和转动件2上的第二配合部21脱离,从而实现第一配合部15和第二配合部21解锁,进而使得转动件2可以反转以使螺柱31的位置降低,当螺柱31的位置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可松开第一配合部15,由于第一配合部15具有弹性变形的能力,第一配合部15可自动和第二配合部21配合以防止螺柱31下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支撑本体11的上端设有槽口114,第一配合部15设在槽口114内,第一配合部15沿支撑本体11的周向延伸,第一配合部15的延伸方向的一端与支撑本体11相连。具体地支撑本体11为无顶面的套筒,套筒的内周面形成腔室111,转动件2可转动地设在腔室111内,支撑本体11的上端部的侧面上设有沿内外方向贯穿支撑本体11的槽口114,第一配合部15设在槽口114内且第一配合部15的一侧与槽口114相连,第一配合部15的上端面与支撑本体11平齐,第一配合部15的底面和第一配合部15的另一侧均与槽口114的内周面间隔设置,当需要降低螺柱31的高度时,可将第一配合部15从槽口114内拉出,从而方便第一配合部15和第二配合部21脱离。
本实施例中,腔室111的内部设有台阶面(未示出),转动件2设于腔室111内时,且转动件2的操作齿22可抵接于台阶面上,通过设置台阶面能够对转动件2在腔室111内的位置进行限定。同时,第一配合部15和支撑本体11可一体成型,能够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具体地,通过线切割等方式在支撑本体11上进行切割以形成第一配合部15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加工方式进行加工,也可以将第一配合部15和支撑本体11设置为分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二配合部21包括多个棘齿211,多个棘齿211沿转动件2的外周面间隔设置,第一配合部15的内侧具有凸起151,凸起151能够位于相邻两个棘齿211之间,转动件2沿顺时针或逆时针其中一个方向转动时,凸起151能够从棘齿211上滑过,且凸起151能够限制转动件2沿另一个相反方向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多个棘齿211可随转动件2同步转动,凸起151位于第一配合部15的内周面上,凸起151的内周面沿顺时针方向延伸且沿内外方向向内倾斜,且凸起151可以为曲面也可以为直面。当需要升高螺柱31的高度时,多个棘齿211随转动件2顺时针转动,凸起151可穿设在相邻的两个棘齿211的齿槽中,当转动件2带动多个棘齿211转过一个角度时,棘齿211可在凸起151上滑动,从而使得转动件2流畅地转动,当转动件2逆时针转动时,由于凸起151的侧面将与棘齿211卡死,从而防止转动件2逆时针,当需要降低螺柱31的高度时,拉动第一配合部15以带动棘齿211与凸起151脱离,从而可使得转动件2逆时针转动。
或者,当需要升高螺柱31的高度时,多个棘齿211随转动件2逆时针转动,凸起151可穿设在相邻的两个棘齿211的齿槽中,当转动件2带动多个棘齿211转过一个角度时,棘齿211可在凸起151上滑动,从而使得转动件2流畅地转动,当转动件2顺时针转动时,由于凸起151的侧面将与棘齿211卡死,从而防止转动件2顺时针转动,当需要降低螺柱31的高度时,拉动第一配合部15以带动棘齿211与凸起151脱离,从而可使得转动件2顺时针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人工椎体还包括驱动件(未示出),驱动件与第一配合部15相连,驱动件可带动第一配合部15移动,以使第一配合部15与第二配合部21分离。具体地,驱动件可以为销轴且可穿设在第一配合部15上,通过驱动件带动第一配合部15远离转动件2,从而使得第一配合部15和第二配合部21分离。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配合部15上设有贯穿腔室111的通孔152,驱动件通过螺纹配合在通孔152内。例如,驱动件上设有外螺纹,通孔152上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从而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将驱动件固定在第一配合部15上,防止驱动件和第一配合部15脱离,保证了驱动件带动第一配合部15的移动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件和通孔152还可以通过卡接、过盈配合等,且通孔152和操作孔113在上下方向相对设置。具体地,将通孔152和操作孔113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在椎体植入过程中,可使用双通道管植入到人体内,使其两个通道分别对准通孔152和操作孔113,然后在双通道管内伸入操作手柄或驱动件即可,能够简化手术过程。同时,通孔152可设置为全孔或者大于半孔均可。在其他实施例中,通孔152和操作孔113在上下方向上错开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支撑本体11和/或第一配合部15上设有多个限位件16,多个限位件16沿腔室111的周向间隔布置,多个限位件16沿朝向腔室111的径向向内延伸,限位件16与转动件2邻近第二支撑件的一端相抵,以限制转动件2脱出腔室111。例如,限位件16为卡凸161,卡凸161可以设置在支撑本体11的上边沿处,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配合部15的上边沿处。当需要将转动件2放置在腔室111内时,通过驱动件拉开第一配合部15,使卡凸161不产生干涉即可,转动件2放置完成后,松开第一配合部15,此时卡凸161能够对转动件2起到限位的作用,且操作简单方便。并且由于限位件16为多个,从而可以提高转动件2轴向定位的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本体11的外周壁上设有夹持槽115,夹持槽115为两个且沿支撑本体11的周向间隔布置在支撑本体11上。当需要将人工椎体植入人体时,医生可以利用夹持工具夹持住支撑本体11的夹持槽115,以便于医生对人工椎体的位置进行调整。
可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螺柱31为中空结构,支撑本体11和螺柱31的外周壁均开设有多个骨长入孔116,从而可以使得人工椎体与人体椎体骨组织之间能实现紧密结合,提高了人工椎体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内具有腔室,所述腔室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面;
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设于所述腔室内,所述转动件的外周壁与所述腔室的内壁配合,所述转动件仅可绕所述腔室的轴线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同轴穿设于所述转动件且与所述转动件螺纹配合,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有第二限位面,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限位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相抵,以限制所述第二支撑件相对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所述转动件相对所述腔室可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转动件的轴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均为平面或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螺柱,所述第二限位面设置于所述螺柱上且沿所述螺柱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面与所述螺柱的外周面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过渡面;
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腔室的内周面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过渡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螺柱和止挡件,所述螺柱贯穿于所述转动件且与所述转动件螺纹配合,所述第二限位面设于所述螺柱上,所述止挡件与所述螺柱相连且位于所述转动件的下方,在所述螺柱伸出至所述腔室预设距离后,所述止挡件与所述转动件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均设置有终板,所述终板为3D打印多孔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终板设置有螺钉和防脱件,所述螺钉穿设在所述终板上,所述防脱件与所述终板相连且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防脱件与所述螺钉相抵,以限制所述螺钉脱出所述终板,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防脱件与所述螺钉间隔开,以便所述螺钉与所述终板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件与所述终板可枢转地连接,所述防脱件的外周设有凸出部和缺口,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凸出部与所述螺钉相抵,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缺口与所述螺钉相对以避让所述螺钉。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相连的支撑本体和第一配合部,所述腔室设于所述支撑本体内,所述转动件的外周壁具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弹性抵接,以使所述转动件仅可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周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多个棘齿,多个所述棘齿沿所述转动件的外周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内侧具有凸起,所述凸起能够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棘齿之间,所述转动件沿顺时针或逆时针其中一个方向转动时,所述凸起能够从所述棘齿上滑过,且所述凸起能够限制所述转动件沿另一个相反方向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连,所述驱动件可带动所述第一配合部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分离;
和/或,所述支撑本体和所述第一配合部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多个限位件,多个限位件沿所述腔室的周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限位件沿朝向所述腔室的径向向内延伸,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转动件邻近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相抵,以限制所述转动件脱出所述腔室。
CN202222720003.5U 2022-10-14 2022-10-14 人工椎体 Active CN2187392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20003.5U CN218739260U (zh) 2022-10-14 2022-10-14 人工椎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20003.5U CN218739260U (zh) 2022-10-14 2022-10-14 人工椎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9260U true CN218739260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98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20003.5U Active CN218739260U (zh) 2022-10-14 2022-10-14 人工椎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92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34311B2 (en) Adjustable interbody fus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US11793653B2 (en) Multiple spindle adjustable interbody fusion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US11452613B2 (en) Vertebral implants and methods for installation thereof
US8197546B2 (en) Corpectomy implant
US11717417B2 (en) Low profile plate
CN114392016A (zh) 人工椎体
CN218739260U (zh) 人工椎体
CN115778646B (zh) 椎体固定系统
AU2017363425B2 (en) Expandable vertebral body replacement device and method
CN114041906A (zh) 椎体假体
CN218589199U (zh) 人工椎体
CN219070810U (zh) 人工椎体
CN220442781U (zh) 人工椎体和人工椎体系统
CN219250560U (zh) 人工椎体
CN219763653U (zh) 人工椎体
CN219070811U (zh) 人工椎体
JP2023057051A (ja) 拡張可能な椎体切除スペーサ移植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