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8725U - 滚刷清扫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滚刷清扫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8725U
CN218738725U CN202222295531.0U CN202222295531U CN218738725U CN 218738725 U CN218738725 U CN 218738725U CN 202222295531 U CN202222295531 U CN 202222295531U CN 218738725 U CN218738725 U CN 218738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ush
rolling brush
round brush
cleaning devic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9553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候金
张海南
李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dra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ndela Shenzhen Technology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dela Shenzhen Technology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ndela Shenzhen Technology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9553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8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8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8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扫地机器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滚刷清扫装置及清洁机器人,滚刷清扫装置包括安装支架、边刷组件、前滚刷组件、后滚刷组件以及垃圾盒,通过两侧的两个边刷将墙边或者角落处的垃圾聚拢到前滚刷组件的前面,当滚刷清扫装置前进时,前滚刷组件中的前滚刷通过第一驱动件带动向后转动以将垃圾向后清扫,后滚刷组件中的后滚刷通过第二驱动件带动向前转动以将垃圾往前抛,前滚刷和后滚刷共同配合将垃圾抛入到垃圾盒内,本申请的滚刷清扫装置通过设置上述两个转向不同的滚刷,有效结合了单滚刷的前抛和后抛的清洁方式,能够克服单滚刷清洁不干净的问题,有效提高清洁效果。

Description

滚刷清扫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扫地机器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滚刷清扫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在清洁机器人中,通常设置一个滚刷用来清扫垃圾,根据滚刷转动的方向,可将清洁机器人的清洁方式分为前抛式(滚刷逆时针转动)和后抛式(滚刷顺时针转动),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又可以将垃圾盒的位置设置在滚刷前方或者设置在滚刷后方。当前采用后抛式的清洁方式通常需要在滚刷后方设置胶皮并使得胶皮完全触地从而协助滚刷将垃圾清扫进入垃圾盒中,而随着机器人长期工作会造成胶皮的严重磨损,导致灰尘和细碎的垃圾无法清扫干净。当前采用前抛式的清洁方式通常是将垃圾盒设置在滚刷后方,为保证垃圾进入到垃圾盒,垃圾盒进口必须保持一定高度,在垃圾进入垃圾盒的过程中,一些密度较大的垃圾会直接被滚刷弹射出去,清扫不干净。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刷清扫装置及清洁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清洁机器人采用单独的前抛式或后抛式的清洁方式容易出现清洁不干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滚刷清扫装置,包括:
安装支架;
边刷组件,所述边刷组件包括成对分布的边刷,所述边刷对应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前端两侧;
前滚刷组件,所述前滚刷组件包括前滚刷和与所述前滚刷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前滚刷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部且位于所述边刷的后侧,所述前滚刷被配置为在所述滚刷清扫装置前进时向后转动;
后滚刷组件,所述后滚刷组件包括后滚刷和与所述后滚刷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件,所述后滚刷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前滚刷的后侧,所述后滚刷的转轴与所述前滚刷的转轴平行,所述后滚刷被配置为在所述滚刷清扫装置前进时向前转动;
垃圾盒,所述垃圾盒的开口离地设置,所述前滚刷与所述后滚刷配合以将垃圾抛入所述垃圾盒内。
可选地,所述前滚刷组件还包括刮板,所述刮板设置于所述前滚刷和所述后滚刷之间且所述刮板与所述前滚刷相接触。
可选地,所述前滚刷的直径与所述后滚刷的直径相匹配,所述前滚刷的刷面与所述后滚刷的刷面相接触。
可选地,所述前滚刷的刷毛密度大于所述后滚刷的刷毛密度以防止垃圾被所述前滚刷携带而向前运动。
可选地,所述滚刷清扫装置还包括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垃圾盒的上方,所述滤芯组件包括滤芯以及用于容纳所述滤芯的滤芯腔,所述滤芯腔与所述垃圾盒的内腔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后滚刷组件还包括后挡件,所述垃圾盒设置于所述后滚刷的后侧上方,所述后挡件离地设置于所述后滚刷的后侧且与所述垃圾盒的所述开口的下侧相抵接,所述后挡件用于与所述后滚刷的滚刷面共同限定出相对密闭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能够使所述垃圾盒的内腔中的灰尘进入到所述滤芯腔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左右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前滚刷、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后滚刷均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分别安装于可移动的安装板上,每个所述安装板均连接有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括张紧板和连接于所述张紧板上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张紧板移动的张紧件,所述张紧件的其中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板上,调节所述张紧件能够带动所述安装板移动。
可选地,所述边刷组件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能够使所述边刷沿上下、左右方向移动,所述调节件包括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竖腰孔,所述第二调节板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横腰孔,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通过穿设于所述竖腰孔内的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通过穿设于所述横腰孔内的连接件与所述安装支架的前板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安装底板以及如上所述的滚刷清扫装置,所述滚刷清扫装置通过升降组件与所述安装底板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滚刷清扫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滚刷清扫装置包括安装支架、边刷组件、前滚刷组件、后滚刷组件以及垃圾盒,通过两侧的两个边刷将墙边或者角落处的垃圾聚拢到前滚刷组件的前面,当滚刷清扫装置前进时,前滚刷组件中的前滚刷通过第一驱动件带动向后转动以将垃圾向后清扫,后滚刷组件中的后滚刷通过第二驱动件带动向前转动以将垃圾往前抛,前滚刷和后滚刷共同配合将垃圾抛入到垃圾盒内,本申请的滚刷清扫装置通过设置上述两个转向不同的滚刷,有效结合了单滚刷的前抛和后抛的清洁方式,能够克服单滚刷清洁不干净的问题,有效提高清洁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清洁机器人的有益效果与本申请提供的滚刷清扫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滚刷清扫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滚刷清扫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图3沿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滚刷清扫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滚刷与后滚刷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安装支架;11、前板;12、侧板;20、边刷组件;21、边刷;22、调节件;221、第一调节板;2211、竖腰孔;222、第二调节板;2221、横腰孔; 30、前滚刷组件;31、前滚刷;311、前滚刷的刷毛;32、第一驱动件;321、同步带;322、安装板;3221、腰孔;3222、连接件;323、张紧组件;3231、张紧板;3232、张紧件;324、防护罩;33、刮板;40、后滚刷组件;41、后滚刷;411、后滚刷的刷毛;42、第二驱动件;43、后挡件;50、垃圾盒;51、开口;60、滤芯组件;61、滤芯;62、滤芯腔;70、升降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滚刷清扫装置进行说明,目前大多数清洁机器人都是采用一个单独的滚刷用来实现清扫功能,在滚刷清扫装置的前进方向上,单独的滚刷通常采用前抛式(滚刷与地面接触的位置向前转动)或后抛式(滚刷与地面接触的位置向后转动)中的其中一种方式进行清扫,而前抛式和后抛式都因各自的局限性而导致清扫不干净,影响最终的清洁效果,基于此问题,本申请设计双滚刷清扫装置,通过设置两个转向不同的滚刷,有效结合了单滚刷的前抛和后抛的清洁方式,能够克服单滚刷清洁不干净的问题,有效提高清洁效果。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申请的滚刷清扫装置,在结合附图进行说明时,以滚刷清扫装置的前进方向为前侧,对应地,与前侧相背的一侧为后侧。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的滚刷清扫装置包括安装支架10、边刷组件20、前滚刷组件30、后滚刷组件40以及垃圾盒50。
其中,结合图3,边刷组件20包括成对分布的边刷21,两个边刷21对应设置于安装支架10的前端两侧。设置边刷组件20主要作用是通过两侧的两个边刷21将墙边或者角落处的垃圾聚拢到前滚刷组件30的前面,以方便前滚刷组件30清扫。
结合图5,前滚刷组件30包括前滚刷31和与前滚刷31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件32,前滚刷31设置于安装支架10的底部且位于边刷21的后侧,前滚刷 31被配置为在滚刷清扫装置前进时向后转动。即当滚刷清扫装置前进时,前滚刷31与地面接触的位置向后转动,具体地,结合图4中的箭头所示,前滚刷 31的清扫方式为后抛式清扫,即前滚刷31将前方的垃圾向后清扫。结合图5,前滚刷31由第一驱动件32带动进行转动,第一驱动件32可以是驱动电机,可根据需要选择各种形式的电机。前滚刷31与第一驱动件32之间通过传动组件实现传动连接,传动组件可以是传动同步带的形式,也可以是其它形式,如齿轮传动的方式等。
结合图4和图5,后滚刷组件40包括后滚刷41和与后滚刷41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件42,后滚刷41设置于安装支架10的底部且位于前滚刷31的后侧,后滚刷41的转轴与前滚刷31的转轴平行,后滚刷41被配置为在滚刷清扫装置前进时向前转动,即当滚刷清扫装置前进时,后滚刷41与地面接触的位置向前转动。具体地,结合图4中的箭头所示,后滚刷41的清扫方式为前抛式清扫,即后滚刷41通过转动将前方的垃圾向前抛。后滚刷41与前滚刷31并排设置,二者的转动方向相对,使得垃圾能够在前滚刷31和后滚刷41的配合下被抛入垃圾盒50。后滚刷41由第二驱动件42带动进行转动,第二驱动件42与第一驱动件32类似,可根据需要选择各种形式的电机。后滚刷41与第二驱动件42 之间的传动连接也与第一驱动件32类似,通过传动组件实现传动连接,传动组件可以是传动同步带的形式,也可以是其它形式,如齿轮传动的方式等。
前滚刷31和后滚刷41通过各自的驱动件进行独立驱动,根据实际清扫的需要,可分别对第一驱动件32和第二驱动件42的速度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最佳的清扫效果。
结合图4,垃圾盒50的开口51离地设置,前滚刷31与后滚刷41配合以将垃圾抛入垃圾盒50内。垃圾盒50用于收集清扫的垃圾和灰尘,前滚刷31 和后滚刷41合力可将一些密度较大的垃圾夹起并抛入垃圾盒50内,垃圾盒50 的开口51离地设置,可以更好地承接后滚刷41在转动过程中抛过来的垃圾且能够确保滚刷清扫装置的正常移动。
本申请提供的滚刷清扫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包括安装支架10、边刷组件20、前滚刷组件30、后滚刷组件40以及垃圾盒50,通过两侧的两个边刷21 将墙边或者角落处的垃圾聚拢到前滚刷组件30的前面,当滚刷清扫装置前进时,前滚刷组件30中的前滚刷31通过第一驱动件32带动向后转动以将垃圾向后清扫,后滚刷组件40中的后滚刷41通过第二驱动件42带动向前转动以将垃圾往前抛,前滚刷31与后滚刷41相互配合将垃圾抛入到垃圾盒50内,本申请的滚刷清扫装置通过设置上述两个转向不同的滚刷,有效结合了单滚刷的前抛和后抛的清洁方式,能够克服单滚刷清洁不干净的问题,有效提高清洁效果。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前滚刷组件30还包括刮板 33,刮板33设置于前滚刷31和后滚刷41之间且刮板33与前滚刷31相接触。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以清扫装置的前进方向为前侧,安装支架10包括前板11、后板(图中未示出)以及两侧板12,前滚刷31和后滚刷41前后并排安装于安装支架10的两块侧板12之间。刮板33也设置于安装支架10的两块侧板12之间,且刮板33位于前滚刷31和后滚刷41之间。
刮板33主要用于与前滚刷31相接触,从而刮掉粘在前滚刷31上的垃圾。
可选地,刮板33选择硬质的板件,也可以选择硬质的毛刷。
可选地,刮板33与前滚刷31对应位置处的切线相平行或重合,刮板33 与前滚刷31对应位置处的切线相平行的情况,结合图4,即刮板33与前滚刷 31的刷面相接触且对刷面施加一定的挤压力,通过一定的挤压可确保刮板33 能够有效地将前滚刷31上的垃圾刮掉;刮板33与前滚刷31对应位置处的切线相重合的情况,即刮板33与前滚刷31的刷面刚好相接触。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设置刮板33与前滚刷31之间的相对距离,确保刮板33能够有效地将前滚刷31上的垃圾刮落至地上。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刮板33的端部具有朝向前滚刷31的倾斜面,倾斜面延伸至前滚刷的刷毛311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与前滚刷31的径向保持一致。随着前滚刷31的转动,刮板33上的倾斜面将前滚刷31上吸附的垃圾刮落至地上。
可选地,在另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也可以设置刮板33与前滚刷31和后滚刷41都接触,刮板33采用硬质毛刷结构,可用于刮去前滚刷31和后滚刷 41上缠绕的毛发等。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7,前滚刷31的直径与后滚刷 41的直径相匹配,前滚刷31的刷面与后滚刷41的刷面相接触。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设置前滚刷31与后滚刷41的直径相匹配(相同) 以实现二者的良好配合,在清扫过程中,通过前滚刷31与后滚刷41的前后夹持可将轻质垃圾以及密度较大的垃圾都清扫干净。根据实际设计需要,可设置前滚刷31和后滚刷41的刷面相接触,二者的刷面可以是刚好相接触,也可以是二者的刷面之间有一定的重叠,以防止较小的垃圾或者密度较大的垃圾无法被后滚刷41抛起。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7,前滚刷31和后滚刷41均设置有刷毛,前滚刷的刷毛311密度大于后滚刷的刷毛411密度以防止垃圾被前滚刷31携带而向前运动。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一些密度较大的垃圾通常会随着后滚刷41 的前抛而被弹射出去,设置前滚刷31,且设置前滚刷的刷毛311密度大于后滚刷的刷毛411密度,前滚刷31可起到挡板的作用,避免密度较大的垃圾被弹射出去。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前滚刷的刷毛311彼此之间相互贴靠无间隙,后滚刷的刷毛411稀疏且彼此之间具有均匀的间隙。在前滚刷31后抛式清扫过程中,前滚刷31密集的刷毛无法提供垃圾的携带空间,因此,可有效避免在前滚刷31转动的过程中,垃圾随着前滚刷31往前运动。
具体地,设置后滚刷的刷毛411稀疏,后滚刷的刷毛411之间具有均匀的间隙,刷毛之间的间隙可提供垃圾的携带空间,在后滚刷41转动过程中,可将垃圾抛起使垃圾存储于刷毛之间的间隙之中从而被后滚刷41扫入垃圾盒50之中。
可选地,结合图7,后滚刷的刷毛411设置为沿后滚刷41的圆周方向呈间隔排状均布式分布,相邻的两排刷毛之间有间隔,刷毛的排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可设置六排刷毛,相邻两排刷毛之间具有相同的间距,即六排刷毛沿后滚刷4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可设置每排刷毛呈螺旋状,通过设置螺旋状的刷毛可提高后滚刷41的垃圾携带能力,避免在后滚刷41转动的过程中,垃圾从刷毛的间隙中掉落。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滚刷清扫装置还包括滤芯组件60,滤芯组件60设置于垃圾盒50的上方,滤芯组件60包括滤芯61以及用于容纳滤芯61的滤芯腔62,滤芯腔62与垃圾盒50的内腔相连通。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设置滤芯组件60主要用于收集垃圾盒50中的灰尘。通过滤芯组件60中的滤芯61将灰尘进行吸附。结合图4,滤芯61设置于滤芯腔62内,滤芯腔62可提供较为密闭的空间以避免灰尘飞扬,同时可用于收集灰尘。结合图4,滤芯腔62设置于垃圾盒50的上方且与垃圾盒50的内腔相连通。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可在垃圾盒50的顶部开设缺口,通过缺口将垃圾盒50的内腔与滤芯腔62相连通。
可选地,为了加快灰尘进入滤芯腔62的速度,可在滤芯组件60的相应位置设置风机。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后滚刷组件40还包括后挡件43,垃圾盒50设置于后滚刷41的后侧上方,后挡件43离地设置于后滚刷41的后侧且与垃圾盒50的开口51的下侧相抵接,后挡件43用于与后滚刷41的滚刷面共同限定出相对密闭的导流通道,导流通道能够使垃圾盒50的内腔中的灰尘进入到滤芯腔62内。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后挡件43离地设置,即后挡件43与地面无接触。可选地,后挡件43可采用挡板,或者胶皮等形式,后挡件43沿后滚刷41的轴向设置于安装支架10的两块侧板12之间。结合图5,垃圾盒50沿后滚刷41 的轴向布置,垃圾盒50的开口51长度能够与后滚刷41的轴向长度相匹配,从而确保后滚刷41抛投的垃圾能够全部进入到垃圾盒50内。后挡件43的一边抵接于垃圾盒50的开口51下侧,后挡件43的另一边抵接于后滚刷41的刷面上,通过后挡件43可封堵后滚刷41与垃圾盒50开口51之间的缝隙,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密闭的导流通道,使得垃圾盒50内的灰尘只能通过垃圾盒50顶部的缺口进入到滤芯腔62内,避免了出现灰尘飞扬的情况。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第一驱动件32与第二驱动件42 分别设置于安装支架10的左右两侧。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32与第二驱动件42可采用相同规格型号的电机,第一驱动件32与第二驱动件42在安装支架10的左右两侧分布可有利于整个滚刷清扫装置的重心的左右平衡。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第一驱动件32与前滚刷31、第二驱动件42与后滚刷41均通过同步带321传动连接,第一驱动件32和第二驱动件42分别对应安装于可移动的安装板322上,每个安装板322均连接有张紧组件323,张紧组件323包括张紧板3231和连接于张紧板3231上且能够相对于张紧板3231移动的张紧件3232,张紧件3232的其中一端抵接于安装板322 上,调节张紧件3232能够带动安装板322移动。
具体地,结合图6,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32和第二驱动件42采用相同的安装方式,都通过可移动的安装板322进行固定安装。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板322上开设有长条状的腰孔3221,安装板322通过穿设于腰孔3221 内的连接件3222与安装支架10的侧板12连接。锁紧连接件3222,即可将安装板322固定于对应的侧板12上,松卸连接件3222,即可使安装板322沿腰孔3221移动。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腰孔3221的开设方向与滚刷清扫装置的前后移动方向一致。
具体地,张紧组件323主要用于带动安装板322移动从而改变对应的驱动件输出轴与滚刷转轴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同步带321张紧的效果。张紧组件323中的张紧件3232,可以是穿设于张紧板3231上的调节螺栓,通过拧动调节螺栓,即可调整张紧件3232相对于张紧板3231的位置,由于张紧件3232的端部抵接于安装板322上,因此,当调节张紧件3232时,张紧件3232可推动安装板322移动,安装板322移动可带动固定安装于安装板322上的相应的驱动件一起移动,从而改变对对应的驱动件输出轴与滚刷转轴的轴心距离,从而实现同步带321的快速张紧,使同步带321处于合适的张紧状态以降低噪音、延长使用寿命。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在清扫前通过调整张紧组件323来调整同步带321 的张紧程度,在清扫一定阶段后,也可通过调整张紧组件323来调整同步带321 的张紧程度,以使得同步带321始终处于合适的张紧状态。
可选地,结合图6,在一实施例中,传动组件设置防护罩324,防护罩324 罩设于传动组件的外部,以避免人员在清扫装置工作过程中接触到相关的旋转部件而导致机械伤害。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边刷组件20还包括调节件 22,调节件22能够使边刷21沿上下、左右方向移动,调节件22包括第一调节板221和第二调节板222,第一调节板221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竖腰孔2211,第二调节板222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横腰孔2221,第一调节板221和第二调节板222通过穿设于竖腰孔2211内的连接件连接,第二调节板222通过穿设于横腰孔2221内的连接件与安装支架10的前板11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边刷21能够进行左右调整,也能够进行上下调整。由于边刷21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清扫工作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因此,设置边刷21能够上下调节,可确保边刷21能够始终接触到地面且以一定的压力作用于地面进行清扫工作,确保良好的清洁效果。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通过边刷21的左右调节功能调节边刷21的伸出距离和缩进距离,以达到墙边或者角落处良好的清洁效果。
具体地,第一调节板221和第二调节板222都通过开设腰孔的方式实现可移动调节,腰孔与穿设于腰孔内的连接件配合,无需增加其它的驱动机构即可实现快速可靠的位置调节。
具体地,两个边刷21各自通过对应的驱动件驱动。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安装底板以及如上述实施例的滚刷清扫装置,滚刷清扫装置通过升降组件70与安装底板连接。
具体地,升降组件70可以选择各种形式的升降机构,如可以是升降气缸或者升降铰链等。在不需要清扫作业时,可将滚刷清扫装置升起而离地,在需要清扫作业时,再将整个滚刷清扫装置下降到合适的高度使得各滚刷能够触地从而进行清扫作业。
本申请提供的清洁机器人,采用了前滚刷31和后滚刷41相配合的双滚刷清扫装置,前滚刷31充当挡板避免密度较大的垃圾被弹射出去,后滚刷41充当胶皮避免后胶皮磨损,密度较大的垃圾会被前后滚刷41同时夹起进而抛入到垃圾盒50内,通过设置两个转向不同的滚刷,有效结合了单滚刷的前抛和后抛的清洁方式,能够克服单滚刷清洁不干净的问题,有效提高清洁效果。
在清扫过程中,首先通过升降组件70,如铰链升降装置将整个滚刷清扫装置下降到合适高度,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使前滚刷31和后滚刷41都触地 5mm,即前滚刷31和后滚刷41都以一定的压力触地,同时使得垃圾盒50的进口高度离地30mm,如此保证垃圾能够被彻底地清扫,且能够全部清扫进入垃圾盒50内。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滚刷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支架;
边刷组件,所述边刷组件包括成对分布的边刷,所述边刷对应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前端两侧;
前滚刷组件,所述前滚刷组件包括前滚刷和与所述前滚刷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前滚刷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部且位于所述边刷的后侧,所述前滚刷被配置为在所述滚刷清扫装置前进时向后转动;
后滚刷组件,所述后滚刷组件包括后滚刷和与所述后滚刷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件,所述后滚刷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前滚刷的后侧,所述后滚刷的转轴与所述前滚刷的转轴平行,所述后滚刷被配置为在所述滚刷清扫装置前进时向前转动;
垃圾盒,所述垃圾盒的开口离地设置,所述前滚刷与所述后滚刷配合以将垃圾抛入所述垃圾盒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刷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滚刷组件还包括刮板,所述刮板设置于所述前滚刷和所述后滚刷之间且所述刮板与所述前滚刷相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刷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滚刷的直径与所述后滚刷的直径相匹配,所述前滚刷的刷面与所述后滚刷的刷面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刷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滚刷的刷毛密度大于所述后滚刷的刷毛密度以防止垃圾被所述前滚刷携带而向前运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刷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刷清扫装置还包括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垃圾盒的上方,所述滤芯组件包括滤芯以及用于容纳所述滤芯的滤芯腔,所述滤芯腔与所述垃圾盒的内腔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滚刷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滚刷组件还包括后挡件,所述垃圾盒设置于所述后滚刷的后侧上方,所述后挡件离地设置于所述后滚刷的后侧且与所述垃圾盒的所述开口的下侧相抵接,所述后挡件用于与所述后滚刷的滚刷面共同限定出相对密闭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能够使所述垃圾盒的内腔中的灰尘进入到所述滤芯腔内。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滚刷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左右两侧。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滚刷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前滚刷、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后滚刷均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分别安装于可移动的安装板上,每个所述安装板均连接有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括张紧板和连接于所述张紧板上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张紧板移动的张紧件,所述张紧件的其中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板上,调节所述张紧件能够带动所述安装板移动。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滚刷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刷组件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能够使所述边刷沿上下、左右方向移动,所述调节件包括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竖腰孔,所述第二调节板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横腰孔,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通过穿设于所述竖腰孔内的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通过穿设于所述横腰孔内的连接件与所述安装支架的前板连接。
10.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滚刷清扫装置,所述滚刷清扫装置通过升降组件与所述安装底板连接。
CN202222295531.0U 2022-08-29 2022-08-29 滚刷清扫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Active CN218738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5531.0U CN218738725U (zh) 2022-08-29 2022-08-29 滚刷清扫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5531.0U CN218738725U (zh) 2022-08-29 2022-08-29 滚刷清扫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8725U true CN218738725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91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95531.0U Active CN218738725U (zh) 2022-08-29 2022-08-29 滚刷清扫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87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56311B (zh) 一种化学材料颗粒的研磨装置
CN110665869A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的清洁系统
CN211003345U (zh) 一种传送带清扫器
CN201384462Y (zh) 扫地机
CN218738725U (zh) 滚刷清扫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CN109078950B (zh) 一种环保药剂瓶自动清洗机器人
CN110074726A (zh) 清洁装置
CN211704447U (zh) 吸尘器的地刷组件和吸尘器
CN114668348A (zh) 一种毛刷滚筒及配置该毛刷滚筒的洗地机
CN213706881U (zh) 一种自清洁流水线皮带刷
CN220264204U (zh) 一种具有清扫结构的输送设备
CN110101342A (zh) 具有刷洗组件的清洁装置
CN220735302U (zh) 中扫装置和清洁设备
CN218247129U (zh) 一种拖布清洁装置及清洁机器人基站
CN221060579U (zh) 滚刷机构和清洁设备
CN101518430B (zh) 扫地机
CN220363958U (zh) 一种热电厂燃煤排渣装置
CN216167191U (zh) 一种便于清洁的地刷
CN210405208U (zh) 一种具有自洁功能的单晶光伏组件
CN217090565U (zh) 一种具备顽固污渍清洁能力的扫地机器人
CN215844428U (zh) 一种印刷辊清洗装置
CN116511196B (zh) 垃圾桶智能清洗设备
CN213474565U (zh) 一种具有自动分拣功能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装置
CN210841512U (zh) 一种生姜清洗设备
CN214976016U (zh) 一种垂直于滚筒转动方向的滑动式自清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07

Address after: 518000 Wanke Yuncheng Phase 4, Dashi 1st Road, Xili Community, Xi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entralized Commercial Project) A08 (12-08)

Patentee after: Kandra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2701, block B, building 7, Shenzhen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Valley, Dashi 1st Road, Xili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CANDELA (SHENZH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