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3389U - 基站供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站供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3389U
CN218733389U CN202222809730.9U CN202222809730U CN218733389U CN 218733389 U CN218733389 U CN 218733389U CN 202222809730 U CN202222809730 U CN 202222809730U CN 218733389 U CN218733389 U CN 218733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mos pipe
base station
photovoltaic panel
storag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0973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炜
李登炜
胡明涛
李昌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PROVINCIAL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PROVINCIAL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PROVINCIAL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PROVINCIAL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0973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3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3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33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站供电装置,包括:光伏发电单元、蓄电池组、市电端、基站供电端、并网逆变器、控制器和自动除尘单元。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通过并网逆变器将市电、光伏发电和蓄电池组结合成一个整体;当光照充足时光伏发电单元将光能转换为直流电,一旦光照强度下降,光伏发电单元产生的电能无法满足基站供电需求时切换为蓄电池组供电。当光伏发电单元光照不足且蓄电池组的电量低时可以通过市电供电,市电既可以单独供电也可以通过并网逆变器与光伏发电单元并联运行给基站供电。并且市电还可通过并网逆变器对蓄电池组进行反向充电,确保在光照不足和电网断电的极端孤岛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蓄电池组给基站提供一段时间的应急电源。

Description

基站供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站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节能环保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目前大部分基站都连接电网采用市电供电,其缺点在于市电属于传统能源,传统能源的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还有其不可再生性使其面临资源枯竭,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并且一旦停电基站也无法工作;部分基站采用光伏发电来给基站供能,光电属于清洁能源,符合环保的要求,但是现有的光伏供电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1、发电的连续性不佳,一旦光照强度不足时会影响基站供电的稳定。
2、长期工作在室外的光伏板表面容易积灰,灰尘沉积会对光伏组件产生遮挡、腐蚀及热斑效应等一系列负面影响,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费时费力且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站供电装置,能够优先通过清洁能源给基站供电同时还能够保持基站供电的稳定性,此外还能够避免积灰对光伏板造成的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基站供电装置,包括:光伏发电单元,所述光伏发电单元包括光伏板和DC-DC转换器,所述光伏板的输出端连接所述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蓄电池组,所述蓄电池组连接所述DC-DC转换器的输出端;市电端,所述市电端用于连接市电;基站供电端,所述基站供电端用于给基站设备供电;并网逆变器,所述并网逆变器的直流端并联所述蓄电池组和光伏发电单元的输出端,所述并网逆变器的交流端并联所述基站供电端和市电端,所述并网逆变器用于将光伏发电单元、蓄电池组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输入给基站供电端或将市电端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入给蓄电池组充电;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端;自动除尘单元,所述自动除尘单元安装在所述光伏板上以用于去除所述光伏板上的灰尘,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自动除尘单元的控制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站供电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通过并网逆变器将市电、光伏发电和蓄电池组结合成一个整体;当光照充足时光伏发电单元将光能转换为直流电,一方面给蓄电池组充电,另一方面通过并网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输入基站的供电端给基站设备供电,一旦光照强度下降,光伏发电单元产生的电能无法满足基站供电需求时切换为蓄电池组供电。当光伏发电单元光照不足且蓄电池组的电量低时可以通过市电供电,市电既可以单独供电也可以通过并网逆变器与光伏发电单元并联运行给基站供电。并且市电还可通过并网逆变器对蓄电池组进行反向充电,确保在光照不足和电网断电的极端孤岛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蓄电池组给基站提供一段时间的应急电源。
此外自动除尘单元可以自动去除光伏板上的灰尘,避免光伏板表面灰尘积累过多影响光电转换的效率,能够保持光伏板的最佳工作状态,减少人力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市电、光电和蓄电池组融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市电、光电和蓄电池组的配合供电以及自动切换,既能够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又可以确保基站供电的稳定。通过自动除尘单元还可以保持光伏板的最佳工作状态,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并网逆变器包括电感L1、电感L2、电感L3、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MOS管Q5、MOS管Q6和直流电源Vdc,所述MOS管Q1的源极与所述MOS管Q2的漏极相连,所述MOS管Q3的源极与所述MOS管Q4的漏极相连,所述MOS管Q5的源极与所述MOS管Q6的漏极相连,所述MOS管Q1、MOS管Q3、MOS管Q5的漏极皆与所述直流电源Vdc的正极相连,所述MOS管Q2、MOS管Q4、MOS管Q6的源极皆与所述直流电源Vdc的负极相连,所述MOS管Q1和MOS管Q2的公共端通过电感L3连接所述DC-DC转换器和蓄电池组的正极,所述蓄电池组和所述DC-DC转换器的负极皆连接所述MOS管Q2的源极,所述MOS管Q3和MOS管Q4的公共端通过电感L1连接所述基站供电端的正极,所述基站供电端的负极和所述市电端的负极皆连接所述MOS管Q5和MOS管Q6的公共端,所述市电端的正极通过电感L2连接所述基站供电端的正极,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MOS管Q5、MOS管Q6的栅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市电端的正极与所述电感L2之间设置有继电器K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蓄电池组采用4-10块铅酸电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自动除尘单元包括灰尘检测组件和除尘组件,所述灰尘检测组件安装在所述光伏板上以用于检测光伏板表面的灰尘厚度,所述灰尘检测组件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除尘组件活动安装在所述光伏板的表面以用于通过往复运动去除光伏板表面的灰尘,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除尘组件的控制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灰尘检测组件包括至少一对漫反射光电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两个所述漫反射光电传感器呈反射角相对设置在光伏板的两侧以用于通过光线反射获取光伏板表面的灰尘积累状态,所述漫反射光电传感器通过信号处理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基准信号源、触发器和放大电路,所述漫反射光电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触发器的一个输入端,所述基准信号源连接所述触发器的另一个输入端,所述触发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除尘组件包括一支撑杆、运动模组和清扫模组,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所述光伏板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光伏板的中轴线上,所述清扫模组固定在所述运动模组的底部,所述运动模组活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杆上以用于带动清扫模组从光伏板的一端运动至另一端从而扫除表面灰尘,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运动模组的控制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杆的两端还设置有限位模组以用于限制运动模组的位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模组包括转向架和停机架,所述转向架设置在所述光伏板的一端,所述停机架设置在所述光伏板的另一端,所述转向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开关,所述停机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开关和自锁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站供电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网逆变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漫反射光电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图;
图4为灰尘检测组件中信号处理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光伏发电单元100、光伏板110、DC-DC转换器120、蓄电池组200、市电端300、基站供电端400、并网逆变器500、控制器600、灰尘检测组件710、漫反射光电传感器711、信号处理电路712、除尘组件720、支撑杆721、运动模组722、清扫模组723、转向架724、停机架725、第一限位开关726、第二限位开关727、自锁机构72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所示,一种基站供电装置,包括:光伏发电单元100、蓄电池组200、市电端300、基站供电端400、并网逆变器500、控制器600和自动除尘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伏发电单元100包括光伏板110和DC-DC转换器120,太阳能光伏板的作用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本实施例中光伏板110采用六块单晶硅太阳能光伏板,单晶硅太阳能光伏板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5%-24%,高于其它类型的太阳能光伏板,当然,用户也可以采用多晶硅太阳能光伏板或者其他材料的太阳能光伏板。光伏板110的输出端连接DC-DC转换器120的输入端,DC-DC转换器120的输出端并联蓄电池组200和并网逆变器500的交流端,其作用是将光伏板110产生的不稳定的直流电压转换为稳定的48V左右的电压输出。
应能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蓄电池组200与DC-DC转换器的输出端相连,可以通过DC-DC转换器120输出的电压充电,本实施例中蓄电池组200采用4-10块180ah的铅酸电池构成,安全稳定,当然也可以采用锂电池或其他电池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站供电端400作为基站的主电源给基站内的所有设备进行供电。市电端300是基站供电端400与外网电网的接入点,其作用是引入市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网逆变器500的直流端并联蓄电池组200和DC-DC转换器120的输出端,并网逆变器500的交流端并联基站供电端400和市电端400,并网逆变器500用于将光伏发电单元100、蓄电池组200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输入给基站供电端300或将市电端400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入给蓄电池组200充电。
参考图2,应能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网逆变器500包括电感L1、电感L2、电感L3、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MOS管Q5、MOS管Q6和直流电源Vdc,MOS管Q1的源极与MOS管Q2的漏极相连,MOS管Q3的源极与MOS管Q4的漏极相连,MOS管Q5的源极与MOS管Q6的漏极相连,MOS管Q1、MOS管Q3、MOS管Q5的漏极皆与直流电源Vdc的正极相连,MOS管Q2、MOS管Q4、MOS管Q6的源极皆与直流电源Vdc的负极相连,MOS管Q1和MOS管Q2的公共端通过电感L3连接DC-DC转换器120和蓄电池组200的正极,蓄电池组200和DC-DC转换器120的负极皆连接MOS管Q2的源极,MOS管Q3和MOS管Q4的公共端通过电感L1连接基站供电端400的正极,基站供电端400的负极和市电端300的负极皆连接MOS管Q5和MOS管Q6的公共端,市电端300的正极通过电感L2连接基站供电端400的正极,控制器600分别连接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MOS管Q5、MOS管Q6的栅极。基站供电端400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1,市电端300的正极与电感L2之间设置有继电器K1。
控制器600通过控制MOS管Q1和MOS管Q2实现光伏发电单元100对蓄电池组200的充电输出和对负载的供电控制,其中MOS管Q1和MOS管Q2设计为导通时序互补的结构,也就是说当MOS管Q1导通时MOS管Q2关断,MOS管Q1关断时MOS管Q2导通。当并网逆变器500向基站供电端400输出功率时,MOS管Q2为主开关管,此时MOS管Q1的旁路二极管起MOS管Q2关断后电感L3的续流作用,此时前级电路变为BOOST电路;反之,并网逆变器500与市电并联时,MOS管Q1为主开关管,此时MOS管Q2的旁路二极管起MOS管Q1关断后电感L3的续流作用,前级变为BUCK电路,此时基站供电端400主要由市电端300供能。当太阳能光伏板受到的光照强度不足且蓄电池组200的电量较低时,市电端300还可通过后级全桥电路对蓄电池组200进行反向充电,供给蓄电池组200有足够的电能应对光照强度不足且电网停电时整个基站的电能需求。当市电V。正常时,控制器600控制继电器K1闭合,此时光伏发电单元100也可以通过电感L2与市电并联共同给负载提供电能。
应能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并网逆变器500将市电、光伏发电和蓄电池组200结合成一个整体;当光照充足时光伏发电单元100将光能转换为直流电,一方面给蓄电池组200充电,另一方面通过并网逆变器500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输入基站供电端300给基站设备供电,一旦光照强度下降,光伏发电单元100产生的电能无法满足基站供电需求时切换为蓄电池组200供电。市电既可以单独供电也可以通过并网逆变器500与光伏发电单元100并联运行给基站供电。并且市电还可通过并网逆变器500对蓄电池组200进行反向充电,确保在光照不足和电网断电的极端孤岛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蓄电池组200给基站提供一段时间的应急电源。
本实用新型将市电、光电和蓄电池组200融合在一起,通过控制器600可以实现市电、光电和蓄电池组200的配合供电以及自动切换,既能够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又可以确保基站供电的稳定。
参考图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除尘单元可以自动监测光伏板表面灰尘覆盖状态并根据覆盖状态进行自动除尘,其包括灰尘检测组件710和除尘组件720,灰尘检测组件710连接控制器600的信号输入端,灰尘检测组件710用于检测光伏板110表面的灰尘厚度;除尘组件720活动安装在光伏板110的表面通过往复运动去除光伏板110表面的灰尘,控制器600连接除尘组件720的控制端。
需要说明的是,检测光伏板表面灰尘覆盖状态的方式有多种,灰尘检测组件710可以采用检测光伏板表面压力的方式来检测灰尘覆盖状态,也可以通过光反射的方式来检测灰尘覆盖状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灰尘检测组件710采用光反射的方式。其包括一对漫反射光电传感器711和信号处理电路712。参考图3所示,两个漫反射光电传感器711分别安装在光伏板的两个侧边框的顶部且呈反射角相对设置,两个漫反射光电传感器711一个作为发射端,另一个作为接收端,通过光线反射获取光伏板110表面的灰尘积累状态,控制器600连接发射端的漫反射光电传感器711的控制端,接收端的漫反射光电传感器711通过信号处理电路712连接控制器600的信号输入端。漫反射光电传感器711检测的工作原理为:当光伏板110表面灰尘较少时反射率高,发射端的漫反射光电传感器711发出的光线经过光伏板的反射绝大部分能够进入接收端的漫反射光电传感器711,此时接收端的漫反射光电传感器711处输出的电压较高,当光伏板110上的灰尘比较多时反射率较低,此时发射端发出的光线大部分被吸收不能发生反射,接收端的漫反射光电传感器711收到的反射光线较少,此时接收端的漫反射光电传感器711处输出的电压较低,接收端的漫反射光电传感器711输出的电压信号通过信号处理电路712的比较后输入控制器600,控制器600根据信号处理电路712的输出状态信号判断灰尘是否需要进行清扫。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处理电路712包括基准信号源Vref、触发器U1和放大电路,漫反射光电传感器71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触发器的输入引脚IN1,基准信号源Vref连接触发器U1的输入引脚IN2,触发器U1的输出引脚OUT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本实施例中放大电路采用三极管Q1,触发器U1的输出引脚OUT通过二极管D1连接三极管Q1,通过三极管Q1连接控制器600的一个信号输入引脚,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本实施例中触发器U1的型号为74LS74,漫反射光电传感器711的型号为KR3920。基准信号源Vref的作用是提供基准电压,当漫反射光电传感器711输出的电压小于基准电压时,触发器U1输出高电平,当漫反射光电传感器711输出的电压小于基准电压时,触发器U1输出低电平,控制器600根据高低电平来判断是否启动除尘组件720。不同环境的光伏板110对于灰尘厚度的忍受度不同,通过改变基准信号源Vref的基准电压可以调节灰尘厚度的清扫触发条件。
需要理解的是,参考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尘组件720包括一支撑杆721、运动模组722、清扫模组723和限位模组,支撑杆721设置在光伏板110的上方且位于光伏板110的中轴线上,支撑杆721上开设有滑道,清扫模组723采用刷头,运动模组722包括支架、电机和带滑轮的滑块,滑块与滑道滑动连接,刷头固定在支架的底部,电机驱动滑轮运动,从而带动刷头在光伏板110的表面水平移动,从光伏板110的一端运动至另一端,从而扫除表面灰尘,限位模组包括转向架724和停机架725,转向架724设置在光伏板110的一端,停机架725设置在光伏板110的另一端,转向架724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开关726,停机架725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开关727和自锁机构728。第一限位开关726、第二限位开关727和自锁机构728都接入控制器600,当运动模组722移动至转向架724触发第一限位开关726时,控制器600连接控制电机反转,运动模组722转向朝另一端移动,当运动模组722运动至第二限位开关727时,根据程序设定可以继续转向或通过自锁机构728锁定,例如可以定义一次往复运动后清扫结束,也可以定义两次往复运动或更多次往复运动后清扫结束。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开关726、第二限位开关727皆采用型号为YBLX-JW2的限位开关,自锁机构728采用型号为SH-P0620的电磁式自锁机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并网逆变器500将市电、光伏发电和蓄电池组200结合成一个整体;当光照充足时光伏发电单元100将光能转换为直流电,一方面给蓄电池组200充电,另一方面通过并网逆变器500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输入基站的供电端给基站设备供电,一旦光照强度下降,光伏发电单元100产生的电能无法满足基站供电需求时切换为蓄电池组200供电。当光伏发电单元100光照不足且蓄电池组200的电量低时可以通过市电供电,市电既可以单独供电也可以通过并网逆变器500与光伏发电单元100并联运行给基站供电。并且市电还可通过并网逆变器500对蓄电池组200进行反向充电,确保在光照不足和电网断电的极端孤岛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蓄电池组200给基站提供一段时间的应急电源。
此外自动除尘单元可以自动去除光伏板110上的灰尘,避免光伏板110表面灰尘积累过多影响光电转换的效率,能够保持光伏板110的最佳工作状态,减少人力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市电、光电和蓄电池组200融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市电、光电和蓄电池组200的配合供电以及自动切换,既能够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又可以确保基站供电的稳定。通过自动除尘单元还可以保持光伏板110的最佳工作状态,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基站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伏发电单元(100),所述光伏发电单元(100)包括光伏板(110)和DC-DC转换器(120),所述光伏板(1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DC-DC转换器(120)的输入端;
蓄电池组(200),所述蓄电池组(200)连接所述DC-DC转换器(120)的输出端;
市电端(300),所述市电端(300)用于连接市电;
基站供电端(400),所述基站供电端(400)用于给基站设备供电;
并网逆变器(500),所述并网逆变器(500)的直流端并联所述蓄电池组(200)和光伏发电单元的输出端,所述并网逆变器(500)的交流端并联所述基站供电端(400)和市电端(300),所述并网逆变器(500)用于将光伏发电单元、蓄电池组(200)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输入给基站供电端(400)或将市电端(300)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入给蓄电池组(200)充电;
控制器(600),所述控制器(600)连接所述并网逆变器(500)的控制端;
自动除尘单元,所述自动除尘单元安装在所述光伏板(110)上以用于去除所述光伏板(110)上的灰尘,所述控制器(600)连接所述自动除尘单元的控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网逆变器(500)包括电感L1、电感L2、电感L3、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MOS管Q5、MOS管Q6和直流电源Vdc,所述MOS管Q1的源极与所述MOS管Q2的漏极相连,所述MOS管Q3的源极与所述MOS管Q4的漏极相连,所述MOS管Q5的源极与所述MOS管Q6的漏极相连,所述MOS管Q1、MOS管Q3、MOS管Q5的漏极皆与所述直流电源Vdc的正极相连,所述MOS管Q2、MOS管Q4、MOS管Q6的源极皆与所述直流电源Vdc的负极相连,所述MOS管Q1和MOS管Q2的公共端通过电感L3连接所述DC-DC转换器(120)和蓄电池组(200)的正极,所述蓄电池组(200)和所述DC-DC转换器(120)的负极皆连接所述MOS管Q2的源极,所述MOS管Q3和MOS管Q4的公共端通过电感L1连接所述基站供电端(400)的正极,所述基站供电端(400)的负极和所述市电端(300)的负极皆连接所述MOS管Q5和MOS管Q6的公共端,所述市电端(300)的正极通过电感L2连接所述基站供电端(400)的正极,所述控制器(600)分别连接所述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MOS管Q5、MOS管Q6的栅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市电端(300)的正极与所述电感L2之间设置有继电器K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组(200)采用4-10块铅酸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除尘单元包括灰尘检测组件(710)和除尘组件(720),所述灰尘检测组件(710)安装在所述光伏板(110)上以用于检测光伏板(110)表面的灰尘厚度,所述灰尘检测组件(710)连接所述控制器(600)的信号输入端;所述除尘组件(720)活动安装在所述光伏板(110)的表面以用于通过往复运动去除光伏板(110)表面的灰尘,所述控制器(600)连接所述除尘组件(720)的控制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尘检测组件(710)包括至少一对漫反射光电传感器(711)和信号处理电路(712),两个所述漫反射光电传感器(711)呈反射角相对设置在光伏板(110)的两侧以用于通过光线反射获取光伏板(110)表面的灰尘积累状态,所述漫反射光电传感器(711)通过信号处理电路(712)连接所述控制器(600)的信号输入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712)包括基准信号源、触发器和放大电路,所述漫反射光电传感器(71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触发器的一个输入端,所述基准信号源连接所述触发器的另一个输入端,所述触发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600)的信号输入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组件(720)包括一支撑杆(721)、运动模组(722)和清扫模组(723),所述支撑杆(721)设置在所述光伏板(110)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光伏板(110)的中轴线上,所述清扫模组(723)固定在所述运动模组(722)的底部,所述运动模组(722)活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杆(721)上以用于带动清扫模组(723)从光伏板(110)的一端运动至另一端从而扫除表面灰尘,所述控制器(600)连接所述运动模组(722)的控制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721)的两端还设置有限位模组以用于限制运动模组(722)的位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模组包括转向架(724)和停机架(725),所述转向架(724)设置在所述光伏板(110)的一端,所述停机架(725)设置在所述光伏板(110)的另一端,所述转向架(724)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开关(726),所述停机架(725)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开关(727)和自锁机构(728)。
CN202222809730.9U 2022-10-24 2022-10-24 基站供电装置 Active CN218733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09730.9U CN218733389U (zh) 2022-10-24 2022-10-24 基站供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09730.9U CN218733389U (zh) 2022-10-24 2022-10-24 基站供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3389U true CN218733389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89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09730.9U Active CN218733389U (zh) 2022-10-24 2022-10-24 基站供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33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72810A1 (zh) 一种应用于光伏组件故障检测中的热红外检测系统
CN103441566A (zh) 一种市电、光伏电池和储能电池协同供电系统及方法
CN104320048A (zh) 一种具有储能功能的光伏发电系统及其协调供电方法
CN103762621A (zh) 一种交直流互通控制电路、微电网及控制方法
CN110912514A (zh) 电致发光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12104314A (zh) 一种提高发电效率的光伏发电设备
CN2792014Y (zh) 功率单元以及包括多个功率单元的高压变频器
CN209948693U (zh) 一种光伏离并网一体化逆变器
CN218733389U (zh) 基站供电装置
CN102548102B (zh) 一种太阳能led路灯及其供电电路
WO2020010771A1 (zh) 一种光电装置、空调器、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81366A (zh) 光雨互补双节能路灯
CN203466613U (zh) 一种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户用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
WO2019080149A1 (zh) 能量回馈充电节能运行与应急运行控制系统
CN215186036U (zh) 基站多功能供电装置
KR101020751B1 (ko) 태양광 발전 시스템의 제설장치
CN112865669A (zh) 基于光伏发电、电池储能与电网的直流供电方法及系统
CN203761058U (zh) 通讯基站太阳能直流并网发电dc-dc专用控制设备
CN208890396U (zh) 用于基站的光伏离并网一体逆变器供电控制系统
CN203747444U (zh) 太阳能充电控制装置
CN208986832U (zh) 一种逆变电源柜
CN203690945U (zh) 一种交直流互通控制电路及微电网
CN219499210U (zh) 变频控制器
CN210517888U (zh) 空调的混合供电装置及空调器
CN109936213B (zh) 一种来电自启动系统和来电自启动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