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66613U - 一种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户用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户用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66613U
CN203466613U CN201320511198.0U CN201320511198U CN203466613U CN 203466613 U CN203466613 U CN 203466613U CN 201320511198 U CN201320511198 U CN 201320511198U CN 203466613 U CN203466613 U CN 2034666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ode
diode
emitter
unit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111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宝象
资小林
李晟
林光钟
李霖
王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ANXIANG SOLAR CO Ltd
Wanxiang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ANXIANG SOLAR CO Ltd
Wanxiang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ANXIANG SOLAR CO Ltd, Wanxiang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ANXIANG 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111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666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66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6661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发电系统的储能部分只有铅酸电池方案或者锂离子电池方案,不能进行兼容和互补的技术问题。系统包括供电端、负载端和储能电池端,供电端连接在公共直流母线上,储能电池端通过双向直流变换模块连接在公共直流母线上,公共直流母线与负载端连接,双向直流变换模块包括双向直流变换电路和DSP单元,在储能电池端上连接有切换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系统能够切换根据不同储能电池切换对应的储能控制系统,使得系统能够广泛适用于多种储能电池,弥补了采用单种类型电池存在的缺点,使得电池形成互补进行发电,提高了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户用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控制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着光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升温,光伏发电系统在家庭住宅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很多家庭(尤其是欧洲)都在屋顶上安装了光伏板用于并网发电或者给家庭负载供电。其中离网型光伏发电是目前光伏发电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在偏远山区等无公共电网的地方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电网发生大规模故障时,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也可作为不间断电源为家庭负载供电。现有的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的储能部分通常采用铅酸电池方案或者锂离子电池方案,通过充放电控制设备与光伏逆变器连接,起到能量储存、备用的作用。
现有的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的储能部分只有铅酸电池方案或者锂离子电池方案。而锂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存在以下缺点:
铅酸电池的储能系统可靠性差、寿命短、维护较复杂,对环境温度影响较高,而且在整个使用周期中铅会造成污染,但是由于价格便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锂离子电池比能量高、质量轻、循环寿命长、使用简单无需维护,但是成本较高。
现在缺少一种可将多种储能系统相兼容,多种储能电池之间互补的发电系统。
如专利号为201120482735.4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离并网、市网及储能混合供电系统,其包括市网、光伏供电源、光伏双模逆变器、储能电池、储能双向变流器和用户负载。其中,市网用于对所述用户负载供电,以及承载光伏馈网电能;光伏供电源和光伏双模逆变器连接之后,用于对用户负载供电,以及向市网馈电;储能电池和储能双向变流器连接之后,与光伏供电源以及所述光伏双模逆变器连接,用于通过光伏供电源对所述储能电池充电,以及通过光伏双模逆变器对用户负载供电。该专利中的对于储能电池的类型并没有描述,也没有公开多种储能系统兼容的机构,一般这样的储能电池都只是采用一种类型的电池,如常用的锂离子电池或铅酸电池,这就存在上述的缺点,单个类型的电池都存在一些缺点,因此需要一种能兼容多种储能系统,储能电池互补发电的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发电系统的储能部分只有铅酸电池方案或者锂离子电池方案,不能进行兼容和互补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户用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包括供电端、负载端和储能电池端,供电端连接在公共直流母线上,储能电池端通过双向直流变换模块连接在公共直流母线上,公共直流母线与负载端连接,双向直流变换模块包括双向直流变换电路和控制其工作的DSP单元,在储能电池端上连接有对多种储能系统进行切换控制的切换控制系统,所述切换控制系统包括分别检测供电端、负载端电压电流信号的供电端检测单元、负载端检测单元,切换信号输入单元,电池管理模块,控制电池管理模块及双向直流变换模块工作的控制处理单元,蓄电池异常检测单元,所述电池管理器包括采集电池信息的LECU单元和对电池信息进行判断处理的BMU单元,所述切换信号输入单元连接到控制处理单元上,控制处理单元分别与电池管理模块和双向直流变换模块相连,所述LECU单元连接至储能电池端,且LECU单元与BMU单元连接,BMU单元与DSP单元连接,所述供电端检测单元、负载端检测单元连接到BMU单元上,且供电端检测单元、负载端检测单元还连接到DSP单元上,所述蓄电池异常检测单元连接在储能电池端的输出端上,且蓄电池异常检测单元还连接到DSP单元上。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发电系统,能在较宽电压范围内接驳多种储能电池,包括广泛应用的锂离子电池和铅酸蓄电池,用户可以根据接驳的储能类型,并能随时通过系统进行储能系统切换,解决了现有发电系统储能部分只有锂离子电池或是只有铅酸电池的方案,无法兼容的问题。切换信号输入单元用于操作员输入储能电池类型,切换信号输入单元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处理单元上,控制处理单元根据信号切换与输入信号对应的储能电池控制系统,即锂电池控制系统和铅酸电池控制系统,该锂电池控制系统包括电池管理模块、供电端检测单元、负载端检测单元和DSP单元,该电池管理模块为锂离子电池管理模块,在切换至锂离子电池控制系统后工作。当切换至锂电池控制系统时,控制处理单元控制它们工作,控制供电端检测单元、负载端检测单元将采集数据发送至电池管理模块的BMU单元内,同时LECU单元采集锂电池的数据信息并传送至BMU单元内,BMU单元根据锂离子电池所有数据信息,并结合供电端、负载端的信息进行工况判断,决定锂离子电池处于充电状态还是放电状态,BMU单元将决定的指令发送给DSP单元,由DSP单元控制双向变流模块切换到对应的工作状态,实现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同时BMU单元决定充电方式,并发送命令给DSP单元,由DSP单元控制充电方式。铅酸电池控制系统包括供电端检测单元、负载端检测单元、蓄电池异常检测单元和DSP单元,蓄电池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储能电池端的电压电流,当切换至铅酸蓄电池控制系统时,控制处理单元控制它们工作,控制供电端检测单元、负载端检测单元将采集数据发送至DSP单元,由DSP单元根据电端、负载端的信息进行工况判断,决定铅酸电池处于充电状态还是放电状态,DSP单元控制双向变流模块切换到对应的工作状态,实现对铅酸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同时也由DSP单元控制充电方式。另外,蓄电池异常检测单元还能随时监控电池充放电时的电流电压状态是否异常,若出现过充、过放、过压、过流等异常状态时,DSP单元能够迅速发出指令断开储能电池端与双向直流变换模块之间的连接,确保系统安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双向直流变换电路包括电感L1、三极管Q1、三极管Q2、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电感L1一端连接在储能电池端正极,电感L1另一端连接在三极管Q2集电极,三极管Q2发射极连接在储能电池端负极,该储能电池端负极连接在公共直流母线的负极,二极管D2正端连接在三极管Q2发射极,二极管D2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2集电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在三极管Q2集电极上,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在公共直流母线正极上,二极管D1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1发射极,二极管D2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1发射极上,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在DSP单元上。该双向直流变换电路为Buck-Boost电路,可以实现功率双向流动,DSP单元通过控制三极管Q1、Q2的通断,使得电路既可以工作在Boost工况,也可以工作在Buck工况。当电路工作在Boost工况时,其是维持直流母线电压恒定,DSP单元控制三极管Q1截止,三极管Q2导通,此时采用直流母线电压外环,储能电池电感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当电路工作在Buck工况时,其是为平稳的给储能电池端供电,DSP单元控制三极管Q1导通,Q2截止,采用储能电池电压外环,储能电池电感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公共直流母线上连接有检测其电压值的第一检测单元,在电感L1与三极管Q1发射极连接点伤连接有检测电压值的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分别连接在一数模转换单元上,数模转换单元与DSP单元相连接。在双向直流变换电路采用直流母线电压外环,储能电池电感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时,公共直流母线电压给定值与第一检测单元实际采样得到的直流母线电压值相比较,误差值经过PI调节器后得到的数值作为储能电池电感电流的给定值,然后与实际采样得到的电感电流值做比较,误差经过PI调节器后得到调制信号,调制信号经过PWM调制后变成具体的占空比d(t),占空比信号经过驱动电路后驱动三极管Q1截止和三极管Q2导通。在双向直流变换电路采用储能电池电压外环,储能电池电感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时,电池电压给定值与实际采样得到的储能电池电压值相比较,误差值经过PI调节器后得到的数值作为储能电池电感电流的给定值,然后与第二检测单元实际采样得到的电感电流值做比较,误差经过PI调节器后得到调制信号,调制信号经过PWM调制后变成具体的占空比d(t),占空比信号经过驱动电路后三极管Q2截止和三极管Q1导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供电端通过单向直流变换电路连接到公共直流母线上,所述单向直流变换电路包括电感L2、二极管D3、二极管D9、三极管Q3,电感L2一端连接在供电端正极,电感L2另一端连接到二极管D9正极,二极管D9负极连接至公共直流母线正极,三极管Q3集电极连接在二极管D9正极,三极管Q3发射极连接在供电端负极上,供电端负极连接到公共直流母线负极上,二极管D3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3发射极,二极管D3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3集电极。供电端通过单向直流变换电路后供电给负载端或储能电池端。系统具有控制该单向直流变换电路工作的单元,该单元与三极管Q3基极连接,控制三极管Q3工作状态进而控制单向直流变换电路工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公共直流母线通过全桥逆变电路与负载端连接,该全桥逆变电路包括电感L3、电感L4、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电容C3,电容C3连接在负载端的正负极之间,三极管Q4集电极连接在公共直流母线正极上,三极管Q4发射极连接到三极管Q6集电极,三极管Q6发射极连接到公共直流母线负极,三极管Q4发射极还通过串联电感L3后连接在负载端正极,三极管Q5集电极连接在三极管Q4集电极上,三极管Q5发射极连接连接三极管Q7集电极,三极管Q7发射极连接到三极管Q6发射极,三极管Q5发射极还通过串联电感L4后连接在负载端负极上,二极管D4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4发射极,二极管D4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4集电极,二极管D5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5发射极,二极管D5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5集电极,二极管D6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6发射极,二极管D6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6集电极,二极管D7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7发射极,二极管D7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7集电极。供电端或储能电池端通过该全桥逆变电路后给负载端供电。系统具有控制该全桥逆变电路工作的单元,该单元与三极管Q4、Q5、Q6、Q7基极连接,控制三极管Q4、Q5、Q6、Q7工作状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公共直流母线通过全桥逆变电路与负载端连接,该全桥逆变电路包括电感L3、电感L4、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电容C3,电容C3连接在负载端的正负极之间,三极管Q4集电极连接在公共直流母线正极上,三极管Q4发射极连接到三极管Q6集电极,三极管Q6发射极连接到公共直流母线负极,三极管Q4发射极还通过串联电感L3后连接在负载端正极,三极管Q5集电极连接在三极管Q4集电极上,三极管Q5发射极连接连接三极管Q7集电极,三极管Q7发射极连接到三极管Q6发射极,三极管Q5发射极还通过串联电感L4后连接在负载端负极上,二极管D4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4发射极,二极管D4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4集电极,二极管D5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5发射极,二极管D5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5集电极,二极管D6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6发射极,二极管D6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6集电极,二极管D7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7发射极,二极管D7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7集电极。
一种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控制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中的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电池接入系统后,操作者在切换信号输入单元内切换对应该电池类型的系统;
步骤二:控制处理单元接收到切换信号输入单元的信号后将电池控制系统切换至对应电池类型的控制系统,若为锂离子电池控制系统,则系统发送控制命令给电池管理模块和DSP单元,由电池管理模块中的BMU单元接收供电端检测单元、负载端检测单元采集的电压电流值,LECU单元采集锂离子电池的信息并发送给BMU单元,进入下一步骤;若为铅酸电池控制系统,则进入步骤四;
步骤三:BMU单元根据供电端检测单元、负载端检测单元的信息判断供电端、负载端的工况,然后结合锂离子电池所有数据信息,决定锂离子电池处于充电状态还是放电状态,BMU单元将决定的指令发送给DSP单元,由DSP单元控制双向变流模块切换到对应的工作状态,实现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
步骤四:系统发送控制命令给供电端检测单元、负载端检测单元、蓄电池异常检测单元和DSP单元,由DSP单元接收供电端检测单元、负载端检测单元采集的电压电流值,蓄电池异常检测单元将铅酸电池电压电流信息传送给DSP单元,DSP单元根据供电端检测单元、负载端检测单元的信息判断供电端、负载端的工况,并结合铅酸电池电压电流信息决定铅酸电池处于充电状态还是放电状态,DSP单元控制双向变流模块切换到对应的工作状态,实现对铅酸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系统能够切换根据不同储能电池切换对应的储能控制系统,使得系统能够广泛适用于包括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在内的多种储能电池,弥补了采用单种类型电池存在的缺点,使得电池形成互补进行发电,提高了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切换控制系统的的一种结构框示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发电系统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形成控制双向直流变换电路工作的脉冲的各单元之间的结构框示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控制方法的一种步骤示意图。
1-光伏供电端  2-负载端  3-储能电池端  4-单向直流变换电路  5-全桥逆变电路  6-双向直流变换电路  7-切换信号输入单元  8-控制处理单元  9-电池管理模块  10-BMU单元  11-LECU单元  12-蓄电池异常检测单元  13-双向直流变换模块  14-DSP单元  15-负载端检测单元  16-供电端检测单元  17-数模转换单元  18-第一检测单元  19-第二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一种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户用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如图2所示,该发电系统包括有光伏供电端1、负载端2和储能电池端3,该光伏供电端为太阳能发电装置中的光伏电池,该光伏供电端通过连接单向直流变换电路4后形成公共直流母线,储能电池端通过双向直流变换模块13与公共直流母线连接,公共直流母线通过全桥逆变电路5连接到负载端2上。该双向直流变换模块包括双向直流变换电路6和控制其工作的DSP单元14,该储能电池端是连接双向直流变换电路后连接到公共直流母线。
在储能电池端上连接有对多种储能系统进行切换控制的切换控制系统,本实施例中例举了锂离子电池系统和铅酸电池系统,该切换控制系统用于对这两种电池系统进行切换控制。切换控制系统包括有检测供电端电压电流信号的供电端检测单元16、检测负载端电压电流信号的负载端检测单元15、切换信号输入单元7,电池管理模块9,控制电池管理模块及双向直流变换模块工作的控制处理单元8,蓄电池异常检测单元12,该电池管理模块由包括采集电池信息的LECU单元11和对电池信息进行判断处理的BMU单元10,该切换信号输入单元7具体的为触摸屏,操作人员根据接驳的电池类型在触摸屏上切换对应的电池控制系统,产生信号输送给控制处理单元,由控制处理单元控制对应的元件以实现选择电池控制系统工作。如图1所示,切换信号输入单元7连接到控制处理单元8上,控制处理单元8分别与电池管理模块9和双向直流变换模块13相连,分别控制这两个模块进行工作,LECU单元11连接在储能电池端3上,且LECU单元与BMU单元10连接,BMU单元与DSP单元14连接,供电端检测单元16、负载端检测单元15连接到BMU单元上,且供电端检测单元、负载端检测单元还连接到DSP单元上,蓄电池异常检测单元连接在储能电池端与双向直流变换电路连接的线路上,且蓄电池异常检测单元还连接到DSP单元上。
如图3所示,该DSP单元控制双向直流变换电路的脉冲由第一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和数模转换单元构成的电路形成,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分别连接到数模转换单元上,数模转换单元连接在DSP单元上。
如图2所示,该单向直流变换电路包括电感L2、二极管D3、二极管D9、三极管Q3,电感L2一端连接在供电端正极,电感L2另一端连接到二极管D9正极,二极管D9负极连接至公共直流母线正极,三极管Q3集电极连接在二极管D9正极,三极管Q3发射极连接在供电端负极上,供电端负极连接到公共直流母线负极上,二极管D3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3发射极,二极管D3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3集电极。在该光伏供电端正负极之间连接有电容C1,且在光伏供电端正极上正向连接有二极管D8。
双向直流变换电路包括电感L1、三极管Q1、三极管Q2、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电感L1一端连接在储能电池端正极,电感L1另一端连接在三极管Q2集电极,三极管Q2发射极连接在储能电池端负极,该储能电池端负极连接在公共直流母线的负极,二极管D2正端连接在三极管Q2发射极,二极管D2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2集电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在三极管Q2集电极上,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在公共直流母线正极上,二极管D1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1发射极,二极管D2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1发射极上,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在DSP单元上。
全桥逆变电路包括电感L3、电感L4、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电容C3,电容C3连接在负载端的正负极之间,三极管Q4集电极连接在公共直流母线正极上,三极管Q4发射极连接到三极管Q6集电极,三极管Q6发射极连接到公共直流母线负极,三极管Q4发射极还通过串联电感L3后连接在负载端正极,三极管Q5集电极连接在三极管Q4集电极上,三极管Q5发射极连接连接三极管Q7集电极,三极管Q7发射极连接到三极管Q6发射极,三极管Q5发射极还通过串联电感L4后连接在负载端负极上,二极管D4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4发射极,二极管D4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4集电极,二极管D5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5发射极,二极管D5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5集电极,二极管D6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6发射极,二极管D6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6集电极,二极管D7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7发射极,二极管D7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7集电极。
该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户用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控制方法,如图4所示,其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电池接入系统后,操作者在切换信号输入单元内切换对应该电池类型的系统;
步骤二:控制处理单元接收到切换信号输入单元的信号后将电池控制系统切换至对应电池类型的控制系统;
若为锂离子电池控制系统,则系统发送控制命令给电池管理模块和DSP单元,由电池管理模块中的BMU单元接收供电端检测单元、负载端检测单元采集的电压电流值,LECU单元采集锂离子电池的信息并发送给BMU单元,进入下一步骤;若为铅酸电池控制系统,则进入步骤四;
步骤三:BMU单元根据供电端检测单元、负载端检测单元的信息判断供电端、负载端的工况,然后结合锂离子电池所有数据信息,决定锂离子电池处于充电状态还是放电状态。
BMU单元将决定的指令发送给DSP单元,由DSP单元控制双向变流模块切换到对应的工作状态,实现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
步骤四:系统发送控制命令给供电端检测单元、负载端检测单元、蓄电池异常检测单元和DSP单元,由DSP单元接收供电端检测单元、负载端检测单元采集的电压电流值,蓄电池异常检测单元将铅酸电池电压电流信息传送给DSP单元;
DSP单元根据供电端检测单元、负载端检测单元的信息判断供电端、负载端的工况,并结合铅酸电池电压电流信息决定铅酸电池处于充电状态还是放电状态,DSP单元控制双向变流模块切换到对应的工作状态,实现对铅酸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光伏供电端、负载端、储能电池端、单向直流变换电路、全桥逆变电路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6)

1.一种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户用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包括供电端、负载端和储能电池端,供电端连接在公共直流母线上,储能电池端通过双向直流变换模块连接在公共直流母线上,公共直流母线与负载端连接,双向直流变换模块包括双向直流变换电路和控制其工作的DSP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储能电池端(3)上连接有对多种储能系统进行切换控制的切换控制系统,所述切换控制系统包括分别检测供电端、负载端电压电流信号的供电端检测单元(16)、负载端检测单元(15),切换信号输入单元(7),电池管理模块(9),控制电池管理模块及双向直流变换模块工作的控制处理单元(8),蓄电池异常检测单元(12),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包括采集电池信息的LECU单元(11)和对电池信息进行判断处理的BMU单元(10),所述切换信号输入单元连接到控制处理单元上,控制处理单元分别与电池管理模块和双向直流变换模块相连,所述LECU单元连接至储能电池端,且LECU单元与BMU单元连接,BMU单元与DSP单元(14)连接,所述供电端检测单元(16)、负载端检测单元(15)连接到BMU单元上,且供电端检测单元(16)、负载端检测单元(15)还连接到DSP单元(14)上,所述蓄电池异常检测单元连接在储能电池端与双向直流变换电路连接的线路上,且蓄电池异常检测单元还连接到DSP单元(1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户用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双向直流变换电路(6)包括电感L1、三极管Q1、三极管Q2、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电感L1一端连接在储能电池端正极,电感L1另一端连接在三极管Q2集电极,三极管Q2发射极连接在储能电池端负极,该储能电池端负极连接在公共直流母线的负极,二极管D2正端连接在三极管Q2发射极,二极管D2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2集电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在三极管Q2集电极上,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在公共直流母线正极上,二极管D1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1发射极,二极管D2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1发射极上,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在DSP单元(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户用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是在公共直流母线上连接有检测其电压值的第一检测单元(18),在电感L1与三极管Q1发射极连接点伤连接有检测电压值的第二检测单元(19),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分别连接在一数模转换单元(17)上,数模转换单元与DSP单元(14)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户用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光伏供电端(1)通过单向直流变换电路连接到公共直流母线上,所述单向直流变换电路包括电感L2、二极管D3、二极管D9、三极管Q3,电感L2一端连接在供电端正极,电感L2另一端连接到二极管D9正极,二极管D9负极连接至公共直流母线正极,三极管Q3集电极连接在二极管D9正极,三极管Q3发射极连接在供电端负极上,供电端负极连接到公共直流母线负极上,二极管D3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3发射极,二极管D3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3集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户用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公共直流母线通过全桥逆变电路与负载端(2)连接,该全桥逆变电路包括电感L3、电感L4、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电容C3,电容C3连接在负载端的正负极之间,三极管Q4集电极连接在公共直流母线正极上,三极管Q4发射极连接到三极管Q6集电极,三极管Q6发射极连接到公共直流母线负极,三极管Q4发射极还通过串联电感L3后连接在负载端正极,三极管Q5集电极连接在三极管Q4集电极上,三极管Q5发射极连接连接三极管Q7集电极,三极管Q7发射极连接到三极管Q6发射极,三极管Q5发射极还通过串联电感L4后连接在负载端负极上,二极管D4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4发射极,二极管D4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4集电极,二极管D5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5发射极,二极管D5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5集电极,二极管D6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6发射极,二极管D6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6集电极,二极管D7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7发射极,二极管D7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7集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户用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公共直流母线通过全桥逆变电路与负载端(2)连接,该全桥逆变电路包括电感L3、电感L4、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电容C3,电容C3连接在负载端的正负极之间,三极管Q4集电极连接在公共直流母线正极上,三极管Q4发射极连接到三极管Q6集电极,三极管Q6发射极连接到公共直流母线负极,三极管Q4发射极还通过串联电感L3后连接在负载端正极,三极管Q5集电极连接在三极管Q4集电极上,三极管Q5发射极连接连接三极管Q7集电极,三极管Q7发射极连接到三极管Q6发射极,三极管Q5发射极还通过串联电感L4后连接在负载端负极上,二极管D4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4发射极,二极管D4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4集电极,二极管D5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5发射极,二极管D5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5集电极,二极管D6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6发射极,二极管D6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6集电极,二极管D7正极连接在三极管Q7发射极,二极管D7负极连接在三极管Q7集电极。
CN201320511198.0U 2013-08-21 2013-08-21 一种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户用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66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11198.0U CN203466613U (zh) 2013-08-21 2013-08-21 一种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户用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11198.0U CN203466613U (zh) 2013-08-21 2013-08-21 一种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户用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66613U true CN203466613U (zh) 2014-03-05

Family

ID=50178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1119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66613U (zh) 2013-08-21 2013-08-21 一种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户用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6661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4671A (zh) * 2014-03-13 2014-07-02 西安理工大学 基于v2g的单相微网电压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426227A (zh) * 2013-08-21 2015-03-18 浙江万向太阳能有限公司 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936148A (zh) * 2017-02-16 2017-07-07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光伏‑储能变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95361A (zh) * 2019-03-28 2020-02-14 江西恒动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分配地址的储能系统及其运行方式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6227A (zh) * 2013-08-21 2015-03-18 浙江万向太阳能有限公司 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3904671A (zh) * 2014-03-13 2014-07-02 西安理工大学 基于v2g的单相微网电压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04671B (zh) * 2014-03-13 2016-02-24 西安理工大学 基于v2g的单相微网电压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36148A (zh) * 2017-02-16 2017-07-07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光伏‑储能变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95361A (zh) * 2019-03-28 2020-02-14 江西恒动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分配地址的储能系统及其运行方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4868B (zh) 基于电流互感器的超级电容储能不间断电源及其供电方法
CN101552479B (zh) 一种直流降压电路
CN103441566A (zh) 一种市电、光伏电池和储能电池协同供电系统及方法
CN104092278A (zh) 应用于光伏储能系统的能量管理方法
CN104320048A (zh) 一种具有储能功能的光伏发电系统及其协调供电方法
CN201985605U (zh) 一种光伏电源系统
JP3183815U (ja) 多重バックアップを備えた太陽エネルギー給電システム
CN103138355A (zh) 一种充放电控制系统
CN103248097B (zh)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光伏充电系统及方法
CN203466613U (zh) 一种兼容多种储能系统的户用离网光储互补发电系统
CN103633727A (zh) 混合电力光伏储能系统逆控一体机
CN102082462B (zh) 一种光伏ups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7824288U (zh) 一种具有储能装置的光伏离并网系统
CN103259059A (zh) 一种液流电池初始充电方法及电路
CN203840049U (zh) 蓄电系统、充放电电路、以及并网装置
CN109599935A (zh) 光氢储能供电装置及其供电方法
CN103762630B (zh) 一种整流电路及其ups系统
CN102957169A (zh) 提高电源转换效率的不断电供电系统
CN202374022U (zh) 一种充放电控制系统
CN102437634A (zh) 一种混合储能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CN104716680A (zh) 具有可再生能源的离线式不间断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CN203859575U (zh) 混合电力光伏储能系统逆控一体机
CN202712956U (zh) 一种蓄电池储能和光伏发电混合系统
CN101951018A (zh) 具有光伏并网馈电功能的应急电源
CN105281401A (zh) 一种新型蓄电池化成充放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05

Termination date: 2017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