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0605U - 一种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及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及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30605U CN218730605U CN202222446287.3U CN202222446287U CN218730605U CN 218730605 U CN218730605 U CN 218730605U CN 202222446287 U CN202222446287 U CN 202222446287U CN 218730605 U CN218730605 U CN 2187306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 current
- shaft
- contact finger
-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及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包括第一提流组件、第二提流组件,第一提流组件与第二提流组件可开合地设置,第一提流组件包括第一导电结构、用于连接外部电缆的第一接线机构以及第一提流元件,第一提流元件与第一接线机构相互并联地连接在第一导电结构上,第二提流组件包括第二导电结构、用于连接外部电缆的第二接线机构以及第二提流元件,第二提流元件与第二接线机构相互并联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上。如此设置可较大地提高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的电流通流能力,其通流能力范围较大地增加,从而足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开关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及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高压输电设备技术中,高压隔离开关是电力系统中用来分合有电压而无负荷电路的重要开关设备,而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是高压隔离开关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一般在城镇中,适用于12kV的电网系统,而12kV的户外双柱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而受制于尺寸型号的限制,12kV的双柱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的额定电流一般在100A-1600A,其电流通流的能力范围一般,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增大触片与触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电阻以达到提高电流传输效率的目的,但其提流效果有限,依然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及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的电流通流提升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增大触片与触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电阻以达到提高电流传输效率的目的,但其提流效果有限,依然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的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包括第一提流组件、第二提流组件,所述第一提流组件与所述第二提流组件可开合地设置;其中,
所述第一提流组件包括第一导电结构、用于连接外部电缆的第一接线机构以及第一提流元件,所述第一提流元件与所述第一接线机构相互并联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上;
所述第二提流组件包括第二导电结构、用于连接外部电缆的第二接线机构以及第二提流元件,所述第二提流元件与所述第二接线机构相互并联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第一导电座、第一导电通轴及触指体,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包括第二导电座、第二导电通轴及与所述触指体相匹配的触头体;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座内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导电轴安装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导电通轴沿竖向延伸设置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接线机构和所述第一提流元件相并联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通轴上,所述第二导电座内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导电轴安装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导电通轴沿竖向延伸设置且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接线机构和所述第二提流元件相并联地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电通轴上,所述触指体包括触指固定端和自所述触指固定端朝向所述第二导电座延伸的触指连接端,所述触头体包括触头固定端和自所述触头固定端朝向所述第一导电座延伸的触头连接端;其中,所述触指固定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座的靠近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侧壁上,所述触头固定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电座的靠近所述第一导电座的侧壁上,所述触指连接端和所述触头连接端之间可分合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提流元件及所述第二提流元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提流元件相对设于所述第一接线机构的两侧,两个第二提流元件相对设于所述第二接线机构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提流元件为第一导电带,所述第二提流元件为第二导电带,所述第一导电通轴及所述第二导电通轴上均开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导电带及所述第二导电带上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导电带通过螺栓贯穿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导电通轴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带通过螺栓贯穿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导电通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座包括第一竖板及相对设于所述第一竖板两端的第一横板,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一横板共同合围形成背向所述第二提流组件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导电通轴、所述第一导电带、所述第一接线机构均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一导电带、所述第一接线机构以及所述第一横板互为并联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电通轴上,所述第一导电通轴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横板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导电座包括第二竖板及相对设于所述第二竖板两端的第二横板,所述第二竖板和所述第二横板共同合围形成背向所述第一提流组件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导电通轴、所述第二导电带、所述第二接线机构均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二导电带、所述第二接线机构以及所述第二横板互为并联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导电通轴上,所述第二导电通轴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横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触指体包括多个触指,且多个所述触指沿竖向依次堆叠的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导电座靠近所述第二导电座一侧的侧壁上,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每个所述触指靠近所述第一导电座的一端都开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孔对应设置的第四连接孔,多个所述触指通过螺栓贯穿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线机构及所述第二接线机构均呈矩形状,且所述第一接线机构及所述第二接线机构上均开设有多个用于供外部电缆连接的接线孔。
优选地,所述触头体与所述触指体的表面涂有镀银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包括隔离开关本体,所述隔离开关本体包括支柱绝缘子、轴承座、连杆、操动机构、安装底座,所述轴承座固定于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操动机构与所述连杆传动连接,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的电流通流提升结构,所述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固定于所述支柱绝缘子的顶部,所述支柱绝缘子固定于所述轴承座的顶部,所述连杆与所述轴承座传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的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包括第一提流组件、第二提流组件,所述第一提流组件包括第一导电结构、第一接线机构以及第一提流元件,所述第二提流组件包括第二导电结构、第二接线机构以及第二提流元件,通过将所述第一提流元件与所述第一接线机构相互并联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上,所述第二提流元件与所述第二接线机构相互并联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上。如此设置可较大地提高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的电流通流能力,其通流电流能力范围可从原来的100A-1600A增加到2500A-4000A,足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合闸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整体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4位图3中整体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说明:
10、第一提流组件;110、第一导电结构;111、第一导电座;112、第一导电通轴;113、触指体;120、第一接线机构;130、第一导电带;20、第二提流组件;210、第二导电结构;211、第二导电座;212、第二导电通轴;213、触头体;220、第二接线机构;230、第二导电带;30、隔离开关;310、支柱绝缘子;320、轴承座;330、连杆;340、操动机构;350、安装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附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30的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包括第一提流组件10、第二提流组件20,所述第一提流组件10与所述第二提流组件20可开合地设置。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区别于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增大触片与触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电阻以达到提高电流传输效率的目的,但其提流效果有限,依然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本申请通过设置一种用于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30的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可有效地解决现有手段存在的上述缺陷。具体如下:
所述第一提流组件10包括第一导电结构110、用于连接外部电缆的第一接线机构120以及第一提流元件,所述第一提流元件与所述第一接线机构120相互并联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电结构110上;
具体的,所述第一提流组件10用于提高结构的电流通流能力,其包括第一导电结构110、用于连接外部电缆的第一接线机构120以及第一提流元件,所述第一接线机构120用于与外部电缆进行连通,所述第一提流元件与所述第一接线机构120相互并联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电结构110上,其是利用并联增加电流的原理,根据电学公式U=IR,并联电路结构的恒定电压不变,其电阻越小,电流越大,而由于本申请采用多个提流元件形成并联的结构,其利用了并联电路增加了支路电阻,则总电阻减小的原理,故总电流增大,则实现了提高结构电流通流能力的目的。
所述第二提流组件20包括第二导电结构210、用于连接外部电缆的第二接线机构220以及第二提流元件,所述第二提流元件与所述第二接线机构220相互并联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导电结构210上。
详细地,所述第二提流组件20同样用于提高结构的电流通流能力,由于所述第一提流组件10的结构电流通流能力增加,因此在隔离开关30进行合闸后,为了提高同样足够的电流通流能力,所述第二提流组件20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提流组件10类似,其并联结构与所述第一提流组件10的并联结构相同,如此保证整个隔离开关30的电流通流能力整体提升,两端的电流通流能力和承受通流能力均足以满足用户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本申请一较优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提流元件及所述第二提流元件的数量均为两个,其应用于12kV的隔离开关30中,所达到的增流范围已经足够满足用户需求,所述第一提流元件及所述第二提流元件的数量也可以是均采用三个,此时则需配合采用两个所述第一接线机构120及所述第二接线机构220,否则会有导电不均匀的风险,考虑到数量为两个时,其电流通流能力范围已经足以满足用户需求,较优地,所述第一提流元件及所述第二提流元件的数量均为两个即可,且所述第一接线机构120及所述第二接线机构220的数量均为一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电结构110包括第一导电座111、第一导电通轴112及触指体113,所述第二导电结构210包括第二导电座211、第二导电通轴212及与所述触指体113相匹配的触头体213;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座111内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导电轴安装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导电通轴112沿竖向延伸设置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接线机构120和所述第一提流元件相并联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通轴112上,所述第二导电座211内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导电轴安装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导电通轴212沿竖向延伸设置且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接线机构220和所述第二提流元件相并联地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电通轴212上,所述触指体113包括触指固定端和自所述触指固定端朝向所述第二导电座211延伸的触指连接端,所述触头体213包括触头固定端和自所述触头固定端朝向所述第一导电座111延伸的触头连接端;其中,所述触指固定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座111的靠近所述第二导电结构210的侧壁上,所述触头固定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电座211的靠近所述第一导电座111的侧壁上,所述触指连接端和所述触头连接端之间可分合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导电结构110包括第一导电座111、第一导电通轴112及触指体113,所述第一导电座111用于供所述触指体113安装且同时能满足结构的导电通流,所述第一导电座111内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用于供所述第一导电通轴112安装,所述第一导电通轴112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也可以是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所述第一接线机构120固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通轴112的中部,如此设置可使两侧的电流走向较均匀,为使整个结构两端的通流能力一致,故较优地,所述第二导电结构210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110相对地设置,因此所述第二导电结构210包括第二导电座211、第二导电通轴212及触头体213,其具体连接关系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110类似。
其中,所述触指体113用于传输电流,所述触头体213用于接收电流,所述触指固定端用于将所述触指体113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座111的靠近所述第二导电座211的一侧,所述触头固定端用于将所述触头体213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电座211的靠近所述第二导电座211的侧壁上,当整个隔离开关30进行合闸后,所述触指体113的触指连接端与所述触头体213的触头连接端进行接触,此时形成通流结构,当整个隔离开关30进行分闸后,所述触指体113的触指连接端与所述触头体213的触头连接端分开,此时形成断流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提流元件为第一导电带130,所述第二提流元件为第二导电带230,所述第一导电通轴112及所述第二导电通轴212上均开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导电带130及所述第二导电带230上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导电带130通过螺栓贯穿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导电通轴112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带230通过螺栓贯穿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导电通轴212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导电带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且其内部采用铝片结构,如此可在所述第一导电通轴112及所述第二导电通轴212在合闸或分闸时减小其旋转时产生的摩擦阻力,更有利于旋转,也可以是采用其他导电性能较佳的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需要选择。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供所述导电带通过螺栓固定于导电通轴上,通过螺栓安装可方便后续进行拆卸或更换导电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线机构120、所述第一导电带130、所述第二接线机构220与所述第二导电带230均采用铝质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铝质材料的质量更轻,其可大幅降低所述隔离开关30的自重,且成本相对较低,也可以是采用铜质材料等其他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电座111包括第一竖板及相对设于所述第一竖板两端的第一横板,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一横板共同合围形成背向所述第二提流组件20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导电通轴112、所述第一导电带130、所述第一接线机构120均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一导电带130、所述第一接线机构120以及所述第一横板互为并联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电通轴112上,所述第一导电通轴11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横板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导电座211包括第二竖板及相对设于所述第二竖板两端的第二横板,所述第二竖板和所述第二横板共同合围形成背向所述第一提流组件10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导电通轴212、所述第二导电带230、所述第二接线机构220均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二导电带230、所述第二接线机构220以及所述第二横板互为并联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导电通轴212上,所述第二导电通轴21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横板固定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一导电座111包括第一竖板及相对设于所述第一竖板两端的第一横板,所述第一竖板用于供所述触指体113安装固定,所述第一横板使得所述第一导电结构110形成一个闭合的并联结构,且底部的第一横板还可用于与支部绝缘子固定连接,如此使得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一横板共同合围形成背向所述第二提流组件20的第一导电座111,由于所述触指体113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座111的外壁,所述触头体213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电座211的外壁,考虑到合闸时的连接需要,故所述第一导电座111及所述第二导电座211背对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触指体113包括多个触指,且多个所述触指沿竖向依次堆叠的设置。值得说明的是,所述触指体113包括多个触指,由于结构的电流通流能力增大,故所述触指的数量也需随之增加,作为本申请中一较优的实施例,当所述第一导电带130及所述第二导电带230的数量均为两个时,所述触指的数量采用六个,此时能达到较好的电流通流效果,且所述触头体213的尺寸需与所述触指体113对应设置,此数据仅作为辅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参考,其具体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跟具体情况设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电结构110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导电座111靠近所述第二导电座211一侧的侧壁上,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每个所述触指靠近所述第一导电座111的一端都开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孔对应设置的第四连接孔,多个所述触指通过螺栓贯穿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连接块用于供所述触指安装,所述第三连接孔及所述第四连接孔用于供所述触指通过螺栓贯穿连接于所述连接块上,通过螺栓连接可方便更换触指,且可根据需要调整触指的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线机构120及所述第二接线机构220均呈矩形状,且所述第一接线机构120及所述第二接线机构220上均开设有多个用于供外部电缆连接的接线孔。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隔离开关30的电流通流能力增大,故所述接线板的尺寸也需随着增大,根据电阻公式R=ρL/S,以及U=IR,由于电流提高,所需电阻需减小,故可提高其横截面积,即将所述第一接线机构120及所述第二接线机构220加厚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触头体213与所述触指体113的表面涂有镀银层。可以理解的是,采用镀银工艺可极大地增加隔离开关30的通流能力,且可使表面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30,包括隔离开关30本体,所述隔离开关30本体包括支柱绝缘子310、轴承座320、连杆330、操动机构340、安装底座350,所述轴承座320固定于所述安装底座350上,所述操动机构340与所述连杆330传动连接,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30的电流通流提升结构,所述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固定于所述支柱绝缘子310的顶部,所述支柱绝缘子310固定于所述轴承座320的顶部,所述连杆330与所述轴承座320传动连接。值得一提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操作操动机构340,通过操动机构340联动连杆330带动轴承座320旋转,固定于轴承座320上的支柱绝缘子310也随着轴承座320转动,同时其余的支柱绝缘子310也通过其他的水平连杆330联动旋转,以完成隔离开关30的分闸、合闸操作,当需进行电流通流时,隔离开关30呈合闸状态,当需断开电流时,隔离开关30呈分闸状态,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30的具体操作与过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内容,此处不作详细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的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提流组件、第二提流组件,所述第一提流组件与所述第二提流组件可开合地设置;其中,
所述第一提流组件包括第一导电结构、用于连接外部电缆的第一接线机构以及第一提流元件,所述第一提流元件与所述第一接线机构相互并联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上;
所述第二提流组件包括第二导电结构、用于连接外部电缆的第二接线机构以及第二提流元件,所述第二提流元件与所述第二接线机构相互并联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的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第一导电座、第一导电通轴及触指体,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包括第二导电座、第二导电通轴及与所述触指体相匹配的触头体;其中,
所述第一导电座内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导电轴安装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导电通轴沿竖向延伸设置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接线机构和所述第一提流元件相并联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通轴上,
所述第二导电座内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导电轴安装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导电通轴沿竖向延伸设置且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接线机构和所述第二提流元件相并联地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电通轴上,所述触指体包括触指固定端和自所述触指固定端朝向所述第二导电座延伸的触指连接端,所述触头体包括触头固定端和自所述触头固定端朝向所述第一导电座延伸的触头连接端;其中,所述触指固定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座的靠近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侧壁上,所述触头固定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电座的靠近所述第一导电座的侧壁上,所述触指连接端和所述触头连接端之间可分合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的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流元件及所述第二提流元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提流元件相对设于所述第一接线机构的两侧,两个第二提流元件相对设于所述第二接线机构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的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流元件为第一导电带,所述第二提流元件为第二导电带,所述第一导电通轴及所述第二导电通轴上均开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导电带及所述第二导电带上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导电带通过螺栓贯穿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导电通轴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带通过螺栓贯穿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导电通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的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座包括第一竖板及相对设于所述第一竖板两端的第一横板,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一横板共同合围形成背向所述第二提流组件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导电通轴、所述第一导电带、所述第一接线机构均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一导电带、所述第一接线机构以及所述第一横板互为并联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电通轴上,所述第一导电通轴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横板固定连接;
和/或,
所述第二导电座包括第二竖板及相对设于所述第二竖板两端的第二横板,所述第二竖板和所述第二横板共同合围形成背向所述第一提流组件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导电通轴、所述第二导电带、所述第二接线机构均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二导电带、所述第二接线机构以及所述第二横板互为并联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导电通轴上,所述第二导电通轴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横板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的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指体包括多个触指,且多个所述触指沿竖向依次堆叠的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的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导电座靠近所述第二导电座一侧的侧壁上,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每个所述触指靠近所述第一导电座的一端都开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孔对应设置的第四连接孔,多个所述触指通过螺栓贯穿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的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机构及所述第二接线机构均呈矩形状,且所述第一接线机构及所述第二接线机构上均开设有多个用于供外部电缆连接的接线孔。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的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体与所述触指体的表面涂有镀银层。
10.一种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包括隔离开关本体,所述隔离开关本体包括支柱绝缘子、轴承座、连杆、操动机构、安装底座,所述轴承座固定于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操动机构与所述连杆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的电流通流提升结构,所述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固定于所述支柱绝缘子的顶部,所述支柱绝缘子固定于所述轴承座的顶部,所述连杆与所述轴承座传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46287.3U CN218730605U (zh) | 2022-09-15 | 2022-09-15 | 一种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及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46287.3U CN218730605U (zh) | 2022-09-15 | 2022-09-15 | 一种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及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30605U true CN218730605U (zh) | 2023-03-24 |
Family
ID=85633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446287.3U Active CN218730605U (zh) | 2022-09-15 | 2022-09-15 | 一种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及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30605U (zh) |
-
2022
- 2022-09-15 CN CN202222446287.3U patent/CN21873060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90381B (zh) | 旋转式连接单元、连接通道选择装置和充电设备 | |
CN109411685A (zh) | 一种动力电池的高压电连接结构及动力电池 | |
CN204966367U (zh) | 一种新型gn10户内高压隔离开关 | |
CN218730605U (zh) | 一种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及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 | |
AU2018310524B2 (en) | Circuit breaker for gas insulated switchgear | |
CN214479430U (zh) | 一种对称式综合散热密集型母线槽 | |
CN203491172U (zh) | 高压隔离开关的导电臂结构 | |
CN201274252Y (zh) | 直流超高压隔离开关 | |
TWM650290U (zh) | 電感總成 | |
CN115346822A (zh) | 一种电流通流提升结构及12kV水平旋转型隔离开关 | |
CN215680266U (zh) | 一种三相一体穿墙空心绝缘套管 | |
CN110504562A (zh) | 电缆线路接线板 | |
CN214953662U (zh) | 一种配电变压器的短接设备 | |
CN201717185U (zh) | 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动触头装置 | |
CN218887050U (zh) | 一种通流结构及水平开启式直流隔离开关 | |
CN210669113U (zh) | 一种高压开关柜 | |
CN107275082A (zh) | 一种树脂外壳的干式电力电子电容器 | |
CN114388293A (zh) | 一种一体化柱上断路器 | |
CN207264967U (zh) | 软连接触指大电流旋转式隔离开关 | |
CN108682999A (zh) | 一种新型母线连接器 | |
CN213211918U (zh) | 一种电流互感器一次导电板与电网母线连接结构 | |
CN205336130U (zh) | 电动汽车逆变器igbt模块并联的浪涌抑制结构 | |
CN115910663A (zh) | 一种通流结构及水平开启式直流隔离开关 | |
CN214626382U (zh) | 海上柔性直流换流站直流场布置结构 | |
CN206992331U (zh) | 接线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