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28273U - 一种镜头组件、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镜头组件、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28273U
CN218728273U CN202222702997.8U CN202222702997U CN218728273U CN 218728273 U CN218728273 U CN 218728273U CN 202222702997 U CN202222702997 U CN 202222702997U CN 218728273 U CN218728273 U CN 218728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mounting hole
hole
wall
g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0299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明
李巍
张升云
马忠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0299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28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28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282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镜头组件、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该镜头组件包括外承载体,外承载体包括本体部以及沿远离本体部的方向延伸设置于本体部的端部的凸起部,凸起部上设置有与光轴同轴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远离本体部的一侧孔壁上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一镜头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内,且第一斜面与第一镜头的周壁之间形成第一容胶槽,沿第一镜头的安装于第一安装孔的反方向,第一容胶槽的宽度递增。本申请能够降低安装孔的孔壁与镜头的周壁之间的点胶难度,提高镜头安装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镜头组件、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组件、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摄像装置包括载体和镜头,载体上设置安装孔,镜头通过安装孔安装与载体上,为了保证镜头固定安装于安装孔内的效果,相关技术中,在安装孔与镜头之间点胶,以使镜头与载体固定连接,但是,考虑到镜头的安装精度,通常使得安装孔的孔壁与镜头的周壁之间的安装精度较高,从而导致安装孔的孔壁与镜头的周壁之间的点胶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降低安装孔的孔壁与镜头的周壁之间的点胶难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应用于摄像装置,所述镜头组件包括:
外承载体,所述外承载体包括本体部以及沿远离所述本体部的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本体部的端部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置有与光轴同轴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远离所述本体部的一侧孔壁上设置有第一斜面;
第一镜头,所述第一镜头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镜头的周壁之间形成第一容胶槽,沿所述第一镜头的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反方向,所述第一容胶槽的宽度递增。
由于第一安装孔的孔壁边缘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一镜头的周壁之间形成第一容胶槽,且沿第一镜头的安装于第一安装孔的反方向,第一容胶槽的宽度递增,因此,第一容胶槽形成“喇叭状”开口,由此,一方面,第一容胶槽能够保证点胶的厚度,从而避免点胶的胶层因热胀冷缩导致胶层出现断裂的风险,由此,既能避免第一镜头外的灰尘等小颗粒物通过断裂的胶层进入第一镜头内,又能保证第一镜头安装于第一安装孔上的可靠性,降低了第一镜头脱离第一安装孔的风险,从而保证了第一镜头安装于外承载体上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沿第一镜头的安装于第一安装孔的反方向,第一容胶槽的宽度递增,因此,第一容胶槽的大端开口朝向点胶头,也即是说,点胶头通过第一容胶槽的大端开口向第一容胶槽内点胶,降低了向第一容胶槽的点胶难度,同时,由于第一容胶槽的大端开口能够容纳较多的点胶,从而降低了点胶外溢的风险。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斜面上设置有环绕光轴的环形凹槽。
由此,通过设置环绕光轴的环形凹槽,能够增加胶水的容纳量,同时增加外承载体与第一镜头之间的粘接面积,进一步保证了第一镜头安装于外承载体上的可靠性和结构稳固性。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本体部的一端延伸设置有连接凸部,在所述第一镜头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上时使所述连接凸部与所述第一镜头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二容胶槽,所述第二容胶槽与所述第一容胶槽连通。
由此,通过在凸起部远离本体部的一端设置连接凸部,一方面,连接凸部与第一镜头的外壁之间形成的第二容胶槽能够增大外承载体与第一镜头之间的粘接面积,从而提高第一镜头设置的可靠性,提高第一镜头安装结构的耐冲击性,另一方面,第二容胶槽能够增加点胶量,从而减少了点胶溢流的风险。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凸部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凸部以所述光轴为中心呈环状等间隔分布。
通过设置多个连接凸部,一方面能够提高第一镜头与外承载体连接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第一镜头的受力均匀性。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接位,所述第一镜头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接位,通过所述第一卡接位与所述第二卡接位配合以使所述第一镜头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上。
通过设置第一卡接位和第二卡接位能够使第一镜头卡设于第一安装孔内,简化了第一镜头的安装工艺。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孔为台阶孔,所述台阶孔的大端孔的孔底面和所述小端孔的孔壁共同形成第一卡接位,所述第二卡接位为开设于所述第一镜头的外壁上的凹槽。
如此,在第一镜头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内时,凹槽能够与台阶面配合,以使第一镜头与第一安装孔的孔壁卡接,另外,台阶孔还能对第一镜头安装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从而保证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安装的一致性和同心度。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本体部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容置腔;
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
内承载体,所述内承载体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内承载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心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边缘设置有第二斜面;
第二镜头,所述第二镜头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镜头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三容胶槽,沿所述凸起部指向所述本体部的方向,所述第三容胶槽的宽度递增。
通过外承载体环套于主体部的外侧,使得内承载体和外承载体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缩小了镜头组件的整体尺寸。另外,通过在第二安装孔的边缘上设置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与第二镜头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三容胶槽,沿凸起部指向本体部的方向,第三容胶槽的宽度递增,一方面,第三容胶槽能够保证点胶胶层的厚度,从而避免了因热胀冷缩导致胶层出现断裂的风险,由此,保证了第二镜头安装于第二安装孔上的可靠性,从而降低第二镜头脱离第二安装孔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沿凸起部指向本体部的方向,第三容胶槽的宽度递增,也即是说,第三容胶槽的开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因此,能够便于向第三容胶槽内点胶,降低了点胶难度,同时还能降低点胶外溢的风险。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承载体沿光轴的方向与所述外承载体滑动连接。
由此,当镜头组件应用于摄像装置时,对焦驱动组件能够带动安装有第二镜头的内承载体沿光轴的方向相对于外承载体滑动,从而实现摄像装置的对焦功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光轴同轴的过光孔;
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为第一方面所述的镜头组件,所述本体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凸起部和所述第一镜头穿过所述过光孔伸出所述壳体;
防抖驱动组件,所述防抖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本体部之间,且与所述壳体和/或所述本体部连接,所述防抖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外承载体和所述第一镜头。
由于摄像装置包括第一方面的镜头组件,且镜头组件能够提高第一镜头安装的可靠性,因此,提升了摄像装置的使用寿命。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摄像装置。
由于电子设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摄像装置,且摄像装置的使用寿命较长,因此,提升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由于第一安装孔的孔壁边缘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一镜头的周壁之间形成第一容胶槽,且第一镜头的安装于第一安装孔的反方向,第一容胶槽的宽度递增,因此,第一容胶槽形成“喇叭状”开口,由此,一方面,第一容胶槽能够保证点胶的厚度,从而避免点胶的胶层因热胀冷缩导致胶层出现断裂的风险,由此,既能避免第一镜头外的灰尘等小颗粒物通过断裂的胶层进入第一镜头内,又能保证第一镜头安装于第一安装孔上的可靠性,降低了第一镜头脱离第一安装孔的风险,从而保证了第一镜头安装于外承载体上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沿第一镜头的安装于第一安装孔的反方向,第一容胶槽的宽度递增递增,因此,第一容胶槽的大端开口朝向点胶头,也即是说,点胶头通过第一容胶槽的大端开口向第一容胶槽内点胶,降低了向第一容胶槽的点胶难度,同时,由于第一容胶槽的大端开口能够容纳较多的点胶,从而降低了点胶外溢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承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的三维图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承载体相对于外承载体滑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摄像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抖驱动组件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镜头组件;110-壳体;111-过光孔;120-防抖驱动组件;121-固定板;122-活动板;123-记忆合金组件;1231-形状记忆合金丝;130-外承载体;130a-本体部;130b-凸起部;130b1-连接凸部;130b2-容置腔;131-第一安装孔;131a-大端孔;131b-小端孔;131c-孔底面;1311-第一斜面;1311a-环形凹槽;1312-第一容胶槽;1313-第二容胶槽;132-滑动凸起;140-内承载体;141-第二安装孔;1411-第二斜面;1412-第三容胶槽;142-卡接结构;143-滑动凹槽;150-对焦驱动组件;151-对焦线圈;152-对焦磁石;
200-摄像装置;211-第一镜头;212-第二镜头;220-成像芯片;230-电路板;241-第一卡接位;242-第二卡接位;
10-电子设备;
A1-第一运动间隙;A2-第二运动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摄像装置包括载体和镜头,载体上设置安装孔,镜头通过安装孔安装于载体上,为了保证镜头固定安装于安装孔内的效果,相关技术中,在安装孔与镜头之间点胶,以使镜头与载体固定连接,但是,考虑到镜头的安装精度,通常使得安装孔的孔壁与镜头的周壁之间的安装精度较高,从而导致安装孔的孔壁与镜头的周壁之间的点胶难度较大。
鉴于此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降低安装孔的孔壁与镜头的周壁之间的点胶难度。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100,镜头组件100包括外承载体130和第一镜头211,外承载体130包括本体部130a以及沿远离本体部130a的方向延伸设置于本体部130a的端部的凸起部130b,凸起部130b上设置有与光轴同轴的第一安装孔131,第一安装孔131远离本体部130a的一侧孔壁上设置有第一斜面1311;第一镜头211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31内,且第一斜面1311与第一镜头211的周壁之间形成第一容胶槽1312,沿第一镜头211的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31的反方向(图2中X1箭头所示的方向),第一容胶槽1312的宽度递增。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外承载体130包括本体部130a以及沿远离本体部130a的方向延伸设置于本体部130a的端部的凸起部130b中凸起部130b的延伸方向包括:沿像侧至物侧的方向,或者,沿物侧至像侧的方向。凸起部130b的延伸方向不同,第一安装头211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31上的安装方向也不同,具体地,当凸起部130b沿像侧至物侧的方向延伸时,第一镜头211的安装是正向安装,换句话说,第一镜头211是沿物侧至像侧的方向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31上,如图1所示。又例如,当凸起部130b沿物侧至像侧的方向延伸时,第一镜头211的安装是反向安装,换句话说,第一镜头211是沿像侧至物侧的方向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31上,类同于图6中第二镜头212安装于第二安装孔141的方向。
由于第一安装孔131的孔壁边缘设置有第一斜面1311,第一斜面1311与第一镜头211的周壁之间形成第一容胶槽1312,且沿第一镜头211的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31的反方向,第一容胶槽1312的宽度递增,因此,第一容胶槽1312形成“喇叭状”开口,由此,一方面,第一容胶槽1312能够保证点胶的厚度,从而避免点胶的胶层因热胀冷缩导致胶层出现断裂的风险,由此,既能避免第一镜头211外的灰尘等小颗粒物通过断裂的胶层进入第一镜头211内,又能保证第一镜头211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31上的可靠性,降低了第一镜头211脱离第一安装孔131的风险,从而保证了第一镜头211安装于外承载体130上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沿第一镜头211的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31的反方向,第一容胶槽1312的宽度递增,因此,第一容胶槽1312的大端开口朝向点胶头,也即是说,点胶头通过第一容胶槽1312的大端开口向第一容胶槽1312内点胶,降低了向第一容胶槽1312的点胶难度,同时,由于第一容胶槽1312的大端开口能够容纳较多的点胶,从而降低了点胶外溢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光轴方向是指图1中X箭头所示的方向,以下提到的光轴方向均为图1中X箭头所示的方向。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所述第一斜面上设置有环绕光轴的环形凹槽1311a。
需要说明的是,环形凹槽1311a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安装孔131同轴。环形凹槽1311a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由多段式结构形成,如,多段点状凹槽形成。
由此,通过设置环绕光轴的环形凹槽1311a,能够增加胶水的容纳量,同时增加外承载体130与第一镜头211之间的粘接面积,进一步保证了第一镜头211安装于外承载体130上的可靠性和结构稳固性。
可选的,环形凹槽1311a包括多个,多个环形凹槽1311a沿光轴方向等间隔分布于第一斜面1311上。
由此,通过设置多个等间隔分布的环形凹槽1311a,进一步增大了外承载体130与第一镜头211之间的粘接面积,同时还保证了第一镜头211受力的均匀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凸起部130b远离本体部130a的一端延伸设置有连接凸部130b1,在第一镜头211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31上时使连接凸部130b1与第一镜头211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二容胶槽1313,第二容胶槽1313与第一容胶槽1312连通。
由此,通过在凸起部130b远离本体部130a的一端设置连接凸部130b1,一方面,连接凸部130b1与第一镜头211的外壁之间形成的第二容胶槽1313能够增大外承载体130与第一镜头211之间的粘接面积,从而提高第一镜头211设置的可靠性,提高第一镜头211安装结构的耐冲击性,另一方面,第二容胶槽1313能够增加点胶量,从而减少了点胶溢流的风险。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接凸部130b1包括多个,多个连接凸部130b1以光轴为中心呈环状等间隔分布。
上述多个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例如,四个连接凸部130b1、六个连接凸部130b1等。
通过设置多个连接凸部130b1,一方面能够提高第一镜头211与外承载体130连接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第一镜头211的受力均匀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第一安装孔13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接位241,第一镜头21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接位242,通过第一卡接位241与第二卡接位242配合以使第一镜头211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31上。
通过设置第一卡接位241和第二卡接位242能够使第一镜头211卡设于第一安装孔131内,简化了第一镜头211的安装工艺。
其中,第一卡接位241和第二卡接位242的结构有多种,其中一种可能的结构中,第一安装孔131为台阶孔,台阶孔的大端孔131a的孔底面131c与小端孔131b的孔壁共同形成第一卡接位241,第二卡接位242为开设于第一镜头211的外壁上的凹槽,第一斜面1311设置于大端孔131a远离小端孔131b的一端。
具体地,大端孔131a位于凸起部130b远离本体部130a的一端,大端孔131a的孔底面131c即为台阶面,该台阶面用于承载第一镜头211,凹槽与孔底面131c和小端孔131b的孔壁相配合。
如此,在第一镜头211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31内时,大端孔131a的孔底面131c和小端孔131b的孔壁形成的第一卡接位241能够与第一镜头211的外壁上的凹槽配合,以使第一镜头211与第一安装孔131的孔壁卡接,另外,台阶孔还能对第一镜头211安装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从而保证第一镜头211和第二镜头212安装的一致性和同心度。
当然,第一卡接位241和第二卡接位242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第一卡接位241为台阶孔的台阶面,第二卡接位242为设置于第一镜头211的外壁上的环状凸起,并且该环状凸起可以在第一镜头211的外壁的端部,也可以在第一镜头211的外壁的中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本体部130a上设置有连通第一安装孔131的容置腔130b2;镜头组件100还包括内承载体140和第二镜头212,内承载体140容置于容置腔130b2内,内承载体140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131同心的第二安装孔141,第二安装孔141的孔壁边缘设置有第二斜面1411,第二镜头212安装于第二安装孔141内,第二斜面1411与第二镜头212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三容胶槽1412,沿凸起部130b指向本体部130a的方向(即为图6中X2箭头所示的方向),第三容胶槽1412的宽度递增。
具体地,外承载体130的本体部130a环套于内承载体140的外侧,第二镜头212安装于内承载体140上的第二安装孔141上,可见,第二镜头212位于壳体110内,由此,当镜头组件100应用摄像装置时,能够通过调节第二镜头212沿光轴方向的运动以使实现摄像装置实现对焦的功能,另外,通过外承载体130环套于内承载体140的外侧,使得内承载体140和外承载体130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缩小了镜头组件100的整体尺寸。
另外,通过在第二安装孔141的边缘上设置第二斜面1411,第二斜面1411与第二镜头212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三容胶槽1412,沿凸起部130b指向本体部130a的方向,第三容胶槽1412的宽度递增,一方面,第三容胶槽1412能够保证点胶胶层的厚度,从而避免了因热胀冷缩导致胶层出现断裂的风险,由此,保证了第二镜头212安装于第二安装孔141上的可靠性,从而降低第二镜头212脱离第二安装孔141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沿凸起部130b指向本体部130a的方向,第三容胶槽1412的宽度递增,也即是说,第三容胶槽1412的开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因此,能够便于向第三容胶槽1412内点胶,降低了点胶难度,同时还能降低点胶外溢的风险。
此外,通过使第一安装孔131和第二安装孔141同心,一方面能够使得第一镜头211和第二镜头212均沿光轴的方向安装,相较于第一镜头211和第二镜头212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安装(也即是说,第一镜头211和第二镜头212侧向安装),能够提高第一镜头211和第二镜头212安装的同心度,另一方面,能够保证第一镜头211和第二镜头212安装的一致性,从而保证了摄像装置的拍摄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二镜头212安装的可靠性,可选的,第二安装孔141的孔壁和第二镜头212的外壁通过卡接结构142连接,其中,卡接结构142包括卡接凹槽和卡接凸起,具体地,卡接凹槽和卡接凸起中的一者设置于第二安装孔141的孔壁上、另一者设置于第二镜头212的外壁上。
或者,可选的,第二安装孔141的孔壁和第二镜头212的外壁通过螺纹结构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内承载体140沿光轴的方向与外承载体130滑动连接。
具体地,内承载体140和外承载体130通过滑动结构以实现滑动连接,其中,滑动结构包括滑动凹槽143和与滑动凹槽143配合的滑动凸起132,且滑动凹槽143的凹进方向与光轴方向平行,如此,当驱动装置100应用于摄像装置,且实现摄像装置的对焦功能时,对焦驱动组件150能够带动安装有第二镜头212的内承载体140沿光轴的方向相对于外承载体130滑动,从而实现摄像装置的对焦功能。
另外,对焦驱动组件150包括对焦线圈151和对焦磁石152,对焦线圈151和对焦磁石152中的一者设置于外承载体130上、另一者设置于内承载体140上,对焦线圈151能够在通电状态下与对焦磁石152产生使内承载体140光轴方向运动的安培力。
由此,对焦线圈151在通电后产生磁场并与对焦磁石152形成能够驱动内承载体140相对于外承载体130沿光轴方向运动的安培力,且在对焦线圈151上通入不同大小的电流时,对焦线圈151会与对焦磁石152形成不同大小的安培力,从而能够控制内承载体140运动不同的距离;在对焦线圈151上通入不同方向的电流时,对焦线圈151会与对焦磁石152形成不同方向的安培力,从而能够驱动内承载体140沿不同方向的运动。
参见图8,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200,该摄像装置200包括壳体110、镜头组件100及防抖驱动组件120,壳体110上设置有与光轴同轴的过光孔111;镜头组件100为上述实施例中的镜头组件100,本体部130a设置于壳体110内,凸起部130b和第一镜头211穿过过光孔111伸出壳体110;防抖驱动组件120设置于壳体110与本体部130a之间,且与壳体110和/或本体部130a连接,防抖驱动组件120用于驱动外承载体130和第一镜头211共同运动。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摄像装置200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摄像装置200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摄像装置2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镜头组件100,且镜头组件100能够提高第一镜头211安装的可靠性,因此,提升了摄像装置200的使用寿命。
另外,该实施例中,通过防抖驱动组件120设置于壳体110与本体部130a之间,且与壳体110和/或本体部130a连接,防抖驱动组件120用于驱动外承载体130和第一镜头211共同运动,从而能够对第一镜头211的入射光进行补偿,以使第一镜头211的入射光能够对焦于成像芯片220上,以提高摄像装置200的成像质量。
参见图9,具体地,防抖驱动组件120包括固定板121、活动板122及记忆合金组件123,固定板121设置于壳体110上;活动板122设置于外承载体130上,且活动板122与固定板121间隔相对;记忆合金组件123包括多根形状记忆合金丝1231,每根形状记忆合金丝1231的一端与固定板121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板122连接,形状记忆合金丝1231能够在通电状态下形变以带动活动板122沿垂直光轴方向运动。
其中,固定板121与活动板122的形状、尺寸基本相同,例如,固定板121和活动板122均为方形板,对应的,形状记忆合金丝1231包括八根,且两两分组,且每组中的两根形状记忆合金丝1231交叉连接,每组形状记忆合金丝1231设置于固定板121和活动板122的一侧边缘,即每组形状记忆合金丝1231中的一根形状记忆合金丝1231的一端与固定板121的一侧边缘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和活动板122与固定板121的边缘对应的一侧边缘的端部连接,且形状记忆合金丝1231连接的固定板121的端部与活动板122的端部为一侧边缘的两端。
由此,通过选择对不同的形状记忆合金丝1231通电,能够使活动板122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平面内运动(如图9所示,活动板122向左、向右、向前或向后等方向运动),由于活动板122设置于外承载体130上,因此,活动板122能够带动外承载体130沿垂直光轴的方向运动,从而使摄像装置200实现防抖功能。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防抖驱动组件120能够带动外承载体130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运动,因此,为了保证摄像装置200的防抖功能,可选的,本体部130a与壳体110之间具有第一运动间隙A1,凸起部130b与过光孔111的孔壁之间具有与第一运动间隙A1对应的第二运动间隙A2。
另外,可选的,参见图8,摄像装置200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10上的电路板230以及与电路板230电连接的成像芯片220,成像芯片220设置于壳体110内,对焦驱动组件150和防抖驱动组件120均与电路板230连接,防抖驱动组件120用于驱动外承载体130及内承载体140共同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运动,以带动第一镜头211及第二镜头212共同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运动,使入射光落在成像芯片220上,对焦驱动组件150用于驱动内承载体140相对外承载体130沿光轴的方向运动,以带动第二镜头212沿光轴的方向运动,使入射光对焦至成像芯片220上。
由于成像芯片220能够感知或检测入射光是否对焦于成像芯片220上,因此,通过对焦驱动组件150带动第二镜头212沿光轴方向运动或防抖驱动组件120带动第一镜头211和第二镜头212沿垂直光轴的方向运动,以使入射光对焦于成像芯片220上,进而保证了摄像装置200的成像品质。
参见图1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该电子设备1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摄像装置200。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摄像装置200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摄像装置200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电子设备10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摄像装置200,且摄像装置200的使用寿命较长,因此,提升了电子设备10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话手表、安装摄像头、车载摄像头等能够实现图像信息采集的设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包括:
外承载体,所述外承载体包括本体部以及沿远离所述本体部的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本体部的端部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置有与光轴同轴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远离所述本体部的一侧孔壁上设置有第一斜面;
第一镜头,所述第一镜头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镜头的周壁之间形成第一容胶槽,沿所述第一镜头的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反方向,所述第一容胶槽的宽度递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上设置有环绕光轴的环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本体部的一端的端部延伸设置有连接凸部,所述连接凸部与所述第一镜头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二容胶槽,所述第二容胶槽与所述第一容胶槽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部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凸部以所述光轴为中心呈环状等间隔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接位,所述第一镜头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接位,所述第一卡接位与所述第二卡接位配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为台阶孔,所述台阶孔的大端孔的孔底面与小端孔的孔壁共同形成第一卡接位,所述第二卡接位为开设于所述第一镜头的外壁上的凹槽,所述第一斜面设置于所述大端孔远离所述小端孔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部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容置腔;
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
内承载体,所述内承载体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内承载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心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边缘设置有第二斜面;
第二镜头,所述第二镜头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镜头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三容胶槽,沿所述凸起部指向所述本体部的方向,所述第三容胶槽的宽度递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承载体沿光轴的方向与所述外承载体滑动连接。
9.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光轴同轴的过光孔;
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镜头组件,所述本体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凸起部和所述第一镜头穿过所述过光孔伸出所述壳体;
防抖驱动组件,所述防抖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本体部之间,且与所述壳体和/或所述本体部连接,所述防抖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外承载体和所述第一镜头共同运动。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装置。
CN202222702997.8U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镜头组件、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8728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02997.8U CN218728273U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镜头组件、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02997.8U CN218728273U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镜头组件、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28273U true CN218728273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85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02997.8U Active CN218728273U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镜头组件、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282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61946B2 (en) Device for driving camera lens module in portable terminal
EP2136549B1 (en) Camera module
KR20060092069A (ko) 렌즈 유닛 및 촬상 장치
CN113132631B (zh) 摄像装置模块以及移动设备
US20180164539A1 (en) Camera module
CN109154709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211206922U (zh)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
KR20170120112A (ko)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KR20160136710A (ko) 카메라 모듈
US20200041875A1 (en)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liquid lens
CN218728273U (zh) 一种镜头组件、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JP7183166B2 (ja) 液体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これを含む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これを含む光学機器、及び液体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10291444B (zh) 包括液体透镜的相机模块以及光学装置
CN107683429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219181611U (zh) 一种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6291602U (zh) 电路板组件、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KR20180088270A (ko) 액체 렌즈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114390161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302905A (zh) 传感器驱动装置和相机模块
CN114726970B (zh) 摄像模组、制造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218446310U (zh)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
CN216531447U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9643995U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7112850U (zh) 镜头驱动装置的底座
CN213693907U (zh)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