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18509U - 自锁钩及锁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锁钩及锁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18509U CN218718509U CN202220629583.4U CN202220629583U CN218718509U CN 218718509 U CN218718509 U CN 218718509U CN 202220629583 U CN202220629583 U CN 202220629583U CN 218718509 U CN218718509 U CN 2187185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ing
- self
- hook
- seat
-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自锁钩及锁定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自锁钩包括钩体,具有弯折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锁定座,具有呈钝角设置的座体和锁定杆,所述锁定杆相对所述座体的偏离方向与所述第二端相对所述第一端的弯折方向同向;铰接部,设置于所述座体与所述锁定杆之间,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锁定座通过所述铰接部铰接,以使所述锁定杆与钩体围成锁定环。本申请的自锁钩没有设置弹性卡扣,通过铰接的钩体和锁定座来形成自锁的锁定环,能够减少自锁失效而减少安全事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船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锁钩及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船舶中,通常使用吊钩连接钢索来捆绑锁定物体,以方便对物体进行运输和保存。也可以充当可拆卸的临时护栏,阻挡船员或乘客进出。
然而,目前的吊钩一般是在钩体上设置弹簧卡扣来进行自锁,当弹簧卡扣产生弹性疲劳时容易自锁失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锁钩及锁定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吊钩容易自锁失效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自锁钩,包括:
钩体,具有弯折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锁定座,具有呈钝角设置的座体和锁定杆,所述锁定杆相对所述座体的偏离方向与所述第二端相对所述第一端的弯折方向同向;
铰接部,设置于所述座体与所述锁定杆之间,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锁定座通过所述铰接部铰接,以使所述锁定杆与钩体围成锁定环。
作为自锁钩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定杆和所述座体凹设有安装槽,所述铰接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两相对槽壁上,所述钩体通过所述铰接部铰接于所述安装槽内。
作为自锁钩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铰接部为铰接杆,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铰接杆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孔中。
作为自锁钩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座体的表面设置有封闭层,所述封闭层用于覆盖所述座体表面外侧的所述安装孔。
作为自锁钩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定座还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软连接体。
作为自锁钩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座体凹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
作为自锁钩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为销钉和螺栓中的任一种。
作为自锁钩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槽的槽底和/或所述安装槽的槽底设置有圆滑过渡结构。
作为自锁钩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定杆具有远离所述座体的锁定端,所述锁定端的截面宽度小于所述座体的截面宽度。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锁定装置,包括软连接体及所述自锁钩,所述软连接体连接于所述自锁钩的锁定座。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具有呈钝角设置的座体和锁定杆,在座体和锁定杆之间设置铰接部,通过铰接部来与钩体进行铰接,使得钩体能够相对锁定杆转动。由于钩体具有弯折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又锁定杆相对座体的偏离方向与第二端相对第一端的弯折方向同向,使得钩体通过铰接部相对锁定杆转动的时能够围成锁定环。当钩体与锁定杆围成锁定环后,在锁定环内存在被锁定物体且锁定座和钩体两端承受拉力时,钩体与锁定杆能够始终保持形成锁定环而实现自锁。
由于本申请的自锁钩没有设置弹性卡扣,通过铰接的钩体和锁定座来形成自锁的锁定环,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锁钩在使用过程中能随着物体的自重及反向拉扯力度的加强,进而自动调节钩体相对锁定座的位置并保持锁住物体,能够减少自锁失效而减少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自锁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自锁钩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自锁钩;11、钩体;111、第一端;112、第二端;
12、锁定座;121、座体;122、锁定杆;123、安装槽;124、安装孔;125、连接部;126、连接槽;
13、铰接部;2、软连接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锁钩1,包括:
钩体11,具有弯折设置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
锁定座12,具有呈钝角设置的座体121和锁定杆122,锁定杆122相对座体121的偏离方向与第二端112相对第一端111的弯折方向同向;
铰接部13,设置于座体121与锁定杆122之间,第一端111与锁定座12通过铰接部13铰接,以使锁定杆122与钩体11围成锁定环。
通过设置具有呈钝角设置的座体121和锁定杆122,在座体121和锁定杆122之间设置铰接部13,通过铰接部13来与钩体11进行铰接,使得钩体11能够相对锁定杆122转动。由于钩体11具有弯折设置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又锁定杆122相对座体121的偏离方向与第二端112相对第一端111的弯折方向同向,使得钩体11通过铰接部13相对锁定杆122转动的时能够围成锁定环。当钩体11与锁定杆122围成锁定环后,在锁定环内存在被锁定物体且锁定座12和钩体11两端承受拉力时,钩体11与锁定杆122能够始终保持形成锁定环而实现自锁。
由于本申请的自锁钩1没有设置弹性卡扣,通过铰接的钩体11和锁定座12来形成自锁的锁定环,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锁钩1在使用过程中能随着物体的自重及反向拉扯力度的加强,进而自动调节钩体11相对锁定座12的位置并保持锁住物体,能够减少自锁失效而减少安全事故。
特别地,锁定杆12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端111的侧壁到第二端112的侧壁的距离,使得钩体11相对锁定座12转动时,锁定杆122在一定转动角度范围内保持锁定环的完整,能够提高本申请自锁钩1的自锁程度。
优选地,参考图1和图2,锁定杆122和座体121凹设有安装槽123,铰接部13设置于安装槽123的两相对槽壁上,钩体11通过铰接部13铰接于安装槽123内,使得钩体11能够在安装槽123内转动。而且,钩体11与锁定杆122形成锁定环时,第二端112能够与安装槽123两侧的锁定杆122分别形成锁定环,还能够对锁定杆122进行限位,减少钩体11转动时的偏离。
具体地,参考图1和图2,铰接部13为铰接杆,安装槽123的槽壁开设有安装孔124,铰接杆可转动连接于安装孔124中。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钩体11的第一端111设置有通孔,铰接杆与通孔可转动设置,而铰接杆与安装孔124固定设置,使得钩体11能够在安装槽123内平稳转动。
更优选地,座体121的表面设置有封闭层,封闭层用于覆盖座体121表面外侧的安装孔124,能够避免铰接杆脱离安装孔124,也避免铰接孔内设置有异物而影响钩体11的转动,还提高美感。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锁定座12还具有连接部125,连接部125用于连接软连接体2,通过设置连接部125来连接软连接体2,增加本申请自锁钩1的应用场景。如,可以通过软连接体2来捆绑物体并将自锁钩1锁定在软连接体2上,便于运输物态;也可以在出入口的位置设置软连接体2并将自锁钩1所在出入口的边缘,以充当临时围栏。
具体地,软连接体2为链条或绳索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座体121凹设有连接槽126,连接部125设置于连接槽126内,能够精简自锁钩1的体积。
具体地,连接部125为销钉和螺栓中的任一种。
优选地,参考图1,连接槽126的槽底设置有圆滑过渡结构,或,安装槽123的槽底设置有圆滑过渡结构,或,连接槽126的槽底和安装槽123的槽底设置有圆滑过渡结构。圆滑过渡结构能够降低锁定座12的应力集中。
可选地,钩体11的表面之间设置有圆角或倒角,可以降低钩体11的锐利度。
特别地,锁定杆122具有远离座体121的锁定端,锁定端的截面宽度小于座体121的截面宽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锁定杆122的长度方向与锁定杆122的长度方向所成角度为100°至160°。优选的角度为151°。
参考图3和图4,本身还提供一种锁定装置,包括软连接体2及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自锁钩1,软连接体2连接于自锁钩1的锁定座12。本实施例中的自锁钩1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的自锁钩1拥有同样的结构及达到同样的效果,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申请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锁钩(1),其特征在于,包括:
钩体(11),具有弯折设置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
锁定座(12),具有呈钝角设置的座体(121)和锁定杆(122),所述锁定杆(122)相对所述座体(121)的偏离方向与所述第二端(112)相对所述第一端(111)的弯折方向同向;
铰接部(13),设置于所述座体(121)与所述锁定杆(122)之间,所述第一端(111)与所述锁定座(12)通过所述铰接部(13)铰接,以使所述锁定杆(122)与钩体(11)围成锁定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钩(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杆(122)和所述座体(121)凹设有安装槽(123),所述铰接部(13)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23)的两相对槽壁上,所述钩体(11)通过所述铰接部(13)铰接于所述安装槽(12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锁钩(1),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部(13)为铰接杆,所述安装槽(123)的槽壁开设有安装孔(124),所述铰接杆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孔(124)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锁钩(1),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21)的表面设置有封闭层,所述封闭层用于覆盖所述座体(121)表面外侧的所述安装孔(12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锁钩(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座(12)还具有连接部(125),所述连接部(125)用于连接软连接体(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锁钩(1),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21)凹设有连接槽(126),所述连接部(125)设置于所述连接槽(126)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锁钩(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5)为销钉和螺栓中的任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锁钩(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126)的槽底和/或所述安装槽(123)的槽底设置有圆滑过渡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钩(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杆(122)具有远离所述座体(121)的锁定端,所述锁定端的截面宽度小于所述座体(121)的截面宽度。
10.一种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软连接体(2)及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锁钩(1),所述软连接体(2)连接于所述自锁钩(1)的锁定座(1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29583.4U CN218718509U (zh) | 2022-03-21 | 2022-03-21 | 自锁钩及锁定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29583.4U CN218718509U (zh) | 2022-03-21 | 2022-03-21 | 自锁钩及锁定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18509U true CN218718509U (zh) | 2023-03-24 |
Family
ID=85580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629583.4U Active CN218718509U (zh) | 2022-03-21 | 2022-03-21 | 自锁钩及锁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18509U (zh) |
-
2022
- 2022-03-21 CN CN202220629583.4U patent/CN2187185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127299B1 (ko) | 일체형 체인 스토퍼를 갖는 페어리드 | |
US8161723B2 (en) | Chain link | |
US10202260B2 (en) | Rigging connector having combination hook and shackle mounting | |
EP0696687B1 (fr) | Mousqueton à verrouillage dynamique | |
US9346615B2 (en) | Coupling member for interconnecting two containers stacked one above the other | |
WO2005105563A1 (en) | Underwater chain stopper and fairlead apparatus for anchoring offshore structures | |
US20110278871A1 (en) | Detachable ears rope thimble | |
CN218718509U (zh) | 自锁钩及锁定装置 | |
KR100768357B1 (ko) | 선적 컨테이너의 고박 방법 | |
US5878684A (en) | Cleating device | |
CN113859449A (zh) | 一种楼梯防海盗装置及船舶 | |
CN216740665U (zh) | 一种固定钢管的搭扣 | |
CN107747442A (zh) | 一种用于船舶的门锁装置 | |
US20210395048A1 (en) | Safety Latch for a Hook | |
US3620562A (en) | Connector-hook assembly | |
CN220221066U (zh) | 救生筏固定装置 | |
CN217129414U (zh) | 安全梯 | |
JP2007196839A (ja) | 船上コンテナ固縛方法 | |
CN213323549U (zh) | 一种船用护舷折叠索栓 | |
CN212173278U (zh) | 一种单侧开门箱 | |
CN110316323A (zh) | 一种舰船防海盗安全防护梯道 | |
JPS6311495A (ja) | 風雨密式舶用倉口蓋装置 | |
CN118770469A (zh) | 一种用于舷梯中转平台的固定机构 | |
CN112937760A (zh) | 一种系泊大缆摩擦链防脱装置和方法 | |
JP2024524144A (ja) | コンテナをラッシングするためのラッシング要素及びラッシング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