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17403U - 套叠式稠油反馈泵 - Google Patents

套叠式稠油反馈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17403U
CN218717403U CN202222860060.3U CN202222860060U CN218717403U CN 218717403 U CN218717403 U CN 218717403U CN 202222860060 U CN202222860060 U CN 202222860060U CN 218717403 U CN218717403 U CN 218717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ump
oil inlet
telescopic
connec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600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军
吴法祥
李洪坤
张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houguang Kunlong Petroleum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houguang Kunlong Petroleum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houguang Kunlong Petroleum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houguang Kunlong Petroleum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600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17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17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17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套叠式稠油反馈泵,涉及抽油泵技术领域,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套装的泵筒、柱塞以及连接管,柱塞沿竖向往复运动,泵筒与连接管的下端部共同连接有进油筒,进油筒上开设有与泵筒与连接管之间的区域相连通的呼吸孔,连接管的上端部固接有进油阀,柱塞的上端部固接有与进油阀相对应的出油阀。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的抽油泵在使用过程中,现有的抽油泵,竖向长度大,占用空间大,不便于安装及运输;以及现有的柱塞在上下往复移动过程中,易产生压力差,无法保证柱塞上下运行过程中稳定性的问题。

Description

套叠式稠油反馈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抽油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套叠式稠油反馈泵。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斜井、稠油井开发逐渐成为油田增储上产的主力阵地,由于有杆泵采油方式技术成熟、经济可靠、维护管理方便,是这类油井最主要的举升方式。但是常规有杆抽油泵在斜井、稠油井中应用过程中,存在杆柱下行阻力大、下行困难,进油阀关闭不严、滞后、泵效低,进油阀流道窄、流程长、进油阻力大,检泵周期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这类油井的经济高效开采。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个公开号为CN2737987的专利,该方案包括柱塞与固定接头连接,泵筒连接在固定接头处,固定接头与双通接头连接,沉砂外管下端与双通接头连接,上端与上接头连接,柱塞泵筒一端与拉杆连接,上接头安装在拉杆一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有益效果是不仅具有反馈式抽稠油的能力,还具有很好的环空沉砂防砂卡泵的功能。
现有装置随着使用,也逐渐的暴露出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抽油泵的两个阀体竖向间距过大,使得两个阀体之间的柱塞内易存留砂石,造成堵塞的现象。
第二,现有的抽油泵,竖向长度大,占用空间大,不便于安装及运输。
第三,现有的柱塞在上下往复移动过程中,易产生压力差,无法保证柱塞上下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的抽油泵在使用过程中,现有的抽油泵,竖向长度大,占用空间大,不便于安装及运输;以及现有的柱塞在上下往复移动过程中,易产生压力差,无法保证柱塞上下运行过程中稳定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套叠式稠油反馈泵,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套装的泵筒、柱塞以及连接管,所述柱塞沿竖向往复运动,所述泵筒与所述连接管的下端部共同连接有进油筒,所述进油筒上开设有与所述泵筒与所述连接管之间的区域相连通的呼吸孔,所述连接管的上端部固接有进油阀,所述柱塞的上端部固接有与所述进油阀相对应的出油阀。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进油阀的上端部转动连接有旋流叶片。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进油阀的阀体上竖直固接有柱体,所述旋流叶片转动连接于所述柱体上。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进油筒的周壁上围设有进油孔。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进油筒处于所述进油孔下方的区域向下延伸有沉砂延伸段,所述沉砂延伸段的下端部螺纹连接有堵板。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沉砂延伸段内还固接有锥形导罩,所述锥形导罩的大口径端向下设置,且位于所述进油孔的下方。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锥形导罩的内顶面通过立柱固接于所述堵板上。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进油筒的上端部固接有截面呈V形设置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处于外圈的部分与所述泵筒的下端部相固接,所述连接段处于内圈的部分与所述连接管的下端部相固接。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呼吸孔开设于所述连接段的处于外圈的部分上。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出油阀的上端部连接有抽油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结构紧凑、长度短,便于使用和运输,同时也适合下至井眼曲率较大的井段;
柱塞不入泵筒时,可实现正反洗井,减少冲砂作业工序,可实现注汽采油一次管柱;
具有一定的携砂功能,适用于出砂稠油井生产;
产生的反馈力,克服了抽油杆下行困难问题,提高抽油泵的有效冲程,延长抽油杆的使用寿命;
具有自动卸油功能,方便稠油井作业,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泵筒;2-柱塞;3-连接管;4-进油筒;5-连接段;6-呼吸孔;7-进油孔;8-沉砂延伸段;9-锥形导罩;10-立柱;11-堵板;12-进油阀;13-出油阀;14-抽油杆;15-旋流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套叠式稠油反馈泵,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套装的泵筒1、柱塞2以及连接管3,柱塞2沿竖向往复运动,泵筒1与连接管3的下端部共同连接有进油筒4,进油筒4上开设有与泵筒1与连接管3之间的区域相连通的呼吸孔6,连接管3的上端部固接有进油阀12,柱塞2的上端部固接有与进油阀12相对应的出油阀13。
在下冲程过程中,出油阀13随着柱塞2下移,会逐渐靠近进油阀12,缩小两者之间的间距,提高砂石携带效率;
进油阀12的上端部转动连接有旋流叶片15,叶片安装在进油阀12的上部,在油液进入泵筒1腔的过程中,液流会冲击旋流叶片15,使其发生自动旋转、
当叶片在旋转过程中,会同时将泵筒1腔室内的液流搅动起来,使其液流产生旋流效果,会使抽油泵产生旋流挟砂能力。
进油阀12的阀体上竖直固接有柱体,旋流叶片15转动连接于柱体上。
进油筒4的周壁上围设有进油孔7。
进油筒4处于进油孔7下方的区域向下延伸有沉砂延伸段8,沉砂延伸段8的下端部螺纹连接有堵板11。
沉砂延伸段8内还固接有锥形导罩9,锥形导罩9的大口径端向下设置,且位于进油孔7的下方。
利用锥形导流罩防止将沉淀于沉砂延伸段8内的砂石在带起。
锥形导罩9的内顶面通过立柱10固接于堵板11上。
进油筒4的上端部固接有截面呈V形设置的连接段5,连接段5的处于外圈的部分与泵筒1的下端部相固接,连接段5处于内圈的部分与连接管3的下端部相固接。
呼吸孔6开设于连接段5的处于外圈的部分上。
出油阀13的上端部连接有抽油杆14。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1)上冲程时,抽油杆14带着柱塞2总成部分上行,出油阀13关闭,储油腔压力降低,此时进油阀12开启,井筒内原油通过小柱塞2内腔进入储油腔,实现储油腔进油;
(2)下冲程时,抽油杆14带着柱塞2总成部分下行,进油阀12关闭,储油腔压力升高,此时出油阀13开启,储油腔内原油排入到泵上油管内;
(3)进油和排油过程循环交替进行,便将井内原油连续举升至地面,在泵进油和排油过程中,泵呼吸腔也通过连通孔吸入或呼出原油,但是,它并不向油管内排出原油;
结构紧凑、长度短,便于使用和运输,同时也适合下至井眼曲率较大的井段;
柱塞2不入泵筒1时,可实现正反洗井,减少冲砂作业工序,可实现注汽采油一次管柱;
具有一定的携砂功能,适用于出砂稠油井生产;
产生的反馈力,克服了抽油杆14下行困难问题,提高抽油泵的有效冲程,延长抽油杆14的使用寿命;
具有自动卸油功能,方便稠油井作业,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套叠式稠油反馈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套装的泵筒(1)、柱塞(2)以及连接管(3),所述柱塞(2)沿竖向往复运动,所述泵筒(1)与所述连接管(3)的下端部共同连接有进油筒(4),所述进油筒(4)上开设有与所述泵筒(1)与所述连接管(3)之间的区域相连通的呼吸孔(6),所述连接管(3)的上端部固接有进油阀(12),所述柱塞(2)的上端部固接有与所述进油阀(12)相对应的出油阀(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叠式稠油反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阀(12)的上端部转动连接有旋流叶片(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叠式稠油反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阀(12)的阀体上竖直固接有柱体,所述旋流叶片(15)转动连接于所述柱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叠式稠油反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筒(4)的周壁上围设有进油孔(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叠式稠油反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筒(4)处于所述进油孔(7)下方的区域向下延伸有沉砂延伸段(8),所述沉砂延伸段(8)的下端部螺纹连接有堵板(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套叠式稠油反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延伸段(8)内还固接有锥形导罩(9),所述锥形导罩(9)的大口径端向下设置,且位于所述进油孔(7)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叠式稠油反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导罩(9)的内顶面通过立柱(10)固接于所述堵板(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套叠式稠油反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筒(4)的上端部固接有截面呈V形设置的连接段(5),所述连接段(5)的处于外圈的部分与所述泵筒(1)的下端部相固接,所述连接段(5)处于内圈的部分与所述连接管(3)的下端部相固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套叠式稠油反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孔(6)开设于所述连接段(5)的处于外圈的部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套叠式稠油反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阀(13)的上端部连接有抽油杆(14)。
CN202222860060.3U 2022-10-28 2022-10-28 套叠式稠油反馈泵 Active CN218717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0060.3U CN218717403U (zh) 2022-10-28 2022-10-28 套叠式稠油反馈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0060.3U CN218717403U (zh) 2022-10-28 2022-10-28 套叠式稠油反馈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17403U true CN218717403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93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60060.3U Active CN218717403U (zh) 2022-10-28 2022-10-28 套叠式稠油反馈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174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92452A (en) Ball and seat valve assembly and downhole pump utilizing the valve assembly
CN110939426B (zh) 一种离心分离机构及应用其的同井注采装置
CN218717403U (zh) 套叠式稠油反馈泵
CN201041141Y (zh) 电潜双向抽油防砂泵
CN108916010B (zh) 一种自转旋流抽油泵
CN2903473Y (zh) 往复式双作用潜油电泵
CN2849229Y (zh) 偏置阀式抽油泵
CN210949094U (zh) 一种活塞式抽液泵防磨止漏装置
CN209725328U (zh) 一种水泵止回阀
CN218717404U (zh) 负压强回程双液力高效反馈泵
CN2782986Y (zh) 液压抽油泵
CN218991846U (zh) 带置换腔室强制机械阀式防气泵
CN210290092U (zh) 侧回流防砂抽油泵
CN206158937U (zh) 一种管式抽稠泵
CN116146153B (zh) 一种同轴双筒减阻举升装置
CN211397844U (zh) 一种浅层水平井用液力反馈抽油泵
CN2818845Y (zh) 螺旋喷射防砂大流道抽油泵
CN218780474U (zh) 一种强制阀式洗井排采抽油泵
CN206860151U (zh) 一种注水排煤粉的无杆抽油泵
CN218953535U (zh) 一种强制启闭杆式防腐抽油泵
CN2398442Y (zh) 负压脉冲深井采油泵装置
CN116658126B (zh) 一种超高扬程井下水力举升泵组及使用方法
CN220015471U (zh) 一种外排液单作用泵
CN201635978U (zh) 强启闭多级活塞多功能组合泵
CN108223331B (zh) 一种有杆抽油泵与地面驱动螺杆泵组合式抽油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