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14368U - 一种接驳器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驳器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14368U
CN218714368U CN202222668484.XU CN202222668484U CN218714368U CN 218714368 U CN218714368 U CN 218714368U CN 202222668484 U CN202222668484 U CN 202222668484U CN 218714368 U CN218714368 U CN 218714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arm
connection structure
connector connection
slee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6848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桑冲
徐永浩
张聪聪
何兴祥
杨善统
黄飞龙
李俊昱
唐垠斐
董晓朋
曾培勇
贺敏杰
陈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Southwest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Southwest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Southwest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6848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143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14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143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接驳器连接结构,所述接驳器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两个连接套、连接臂和安装部,两个所述连接套间隔设置,各所述连接套套设于对应的接驳器上;所述连接臂两端与两个所述连接套连接;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连接臂,所述安装部用以供连接件安装,以使得所述连接臂能够相对接驳器在轴向上的位置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驳器连接结构,通过所述连接臂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套连接,以使得两个所述连接套相对固定,如此,可保证套设在两个所述连接套内的两个接驳器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安装于两个接驳器的钢筋间距满足施工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接驳器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预埋件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驳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结构中,往往涉及到分期和分序施工,先期施工结构要为后期结构预留接入条件,对于需为后期施工预留钢筋的情况,为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常在先期浇筑混凝土结构内预埋钢筋接驳器。目前,施工现场对于钢筋接驳器的预留和固定常采用钢筋扎丝固定,接驳器的定位精度受施工条件和工人的操作水平影响较大,后期连接钢筋出现间距不一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接驳器连接结构,旨在解决相邻设置的接驳器内的钢筋间距不一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接驳器连接结构,用以供预埋钢筋的接驳器连接,所述接驳器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
两个连接套,间隔设置,各所述连接套套设于对应的接驳器上;
连接臂,两端与两个所述连接套连接;以及,
安装部,设于所述连接臂,所述安装部用以供连接件安装,以使得所述连接臂能够相对接驳器在轴向上的位置固定。
可选地,所述连接单元设置多个。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单元沿所述连接套的轴向上部分相互叠设。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单元中的两个连接臂之间的夹角可调整。
可选地,所述连接臂设有穿设孔,所述穿设孔用以供扎丝穿设,以固定所述连接臂;
所述安装部包括所述穿设孔。
可选地,所述穿设孔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穿设孔沿所述连接臂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共同形成有安装组,所述安装组设置两个,且沿所述连接臂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臂设置多个,多个所述连接臂包括长度不同的至少两个第一连接臂,各所述第一连接臂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套组合,以形成不同规格的连接单元。
可选地,所述连接臂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套焊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臂的长度可调节设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臂包括:
第一连接段,设有多个定位凹槽,多个所述定位凹槽沿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及,
第二连接段,设有卡合凸起,所述卡合凸起能够选择与其中之一所述定位凹槽卡合,以调节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搭接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接驳器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两个连接套、连接臂和安装部,两个所述连接套间隔设置,各所述连接套套设于对应的接驳器上;所述连接臂两端与两个所述连接套连接;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连接臂,所述安装部用以供连接件安装,以使得所述连接臂能够相对接驳器在轴向上的位置固定。通过所述连接臂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套连接,以使得两个所述连接套相对固定,如此,可保证套设在两个所述连接套内的两个接驳器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安装于两个接驳器的钢筋间距满足施工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驳器连接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接驳器连接结构正视图;
图3为两个接驳器连接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驳器连接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第二连接段与连接套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接驳器连接结构 124 第一连接段
1 连接单元 1241 定位凹槽
11 连接套 125 第二连接段
12 连接臂 1251 卡合凸起
121 穿设孔 13 安装部
122 连接板 200 接驳器
123 安装组 300 钢筋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混凝土结构中,往往涉及到分期和分序施工,先期施工结构要为后期结构预留接入条件,对于需为后期施工预留钢筋的情况,为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常在先期浇筑混凝土结构内预埋钢筋接驳器。目前,施工现场对于钢筋接驳器的预留和固定常采用钢筋扎丝固定,相邻两个接驳器之间的定位精度受施工条件和工人的操作水平影响较大,后期连接钢筋出现间距不一致、钢筋不顺直现象的问题。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接驳器连接结构,通过所述连接臂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套连接,以使得两个所述连接套相对固定,如此,可保证套设在两个所述连接套内的两个接驳器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安装于两个接驳器的钢筋间距满足施工要求。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驳器连接结构的一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驳器连接结构的另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接驳器200连接结构100,用以供预埋钢筋300的接驳器200连接,所述接驳器200连接结构100包括连接单元1,所述连接单元1包括两个连接套11、连接臂12和安装部13,两个所述连接套11间隔设置,各所述连接套11套设于对应的接驳器200上;所述连接臂12两端与两个所述连接套11连接;所述安装部13设于所述连接臂12,所述安装部13用以供连接件安装,以使得所述连接臂12能够相对接驳器200在轴向上的位置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接驳器200连接结构100包括连接单元1,所述连接单元1包括两个连接套11、连接臂12和安装部13,两个所述连接套11间隔设置,各所述连接套11套设于对应的接驳器200上;所述连接臂12两端与两个所述连接套11连接;所述安装部13设于所述连接臂12,所述安装部13用以供连接件安装,以使得所述连接臂12能够相对接驳器200在轴向上的位置固定。通过所述连接臂12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套11连接,以使得两个所述连接套11相对固定,如此,可保证套设在两个所述连接套11内的两个接驳器200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安装于两个接驳器200的钢筋300间距满足施工要求。
所述连接单元1的具体设置数量不做限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1设置多个。通过设置多个所述连接单元1,可实现多个接驳器200的安装,如此,便于预埋设多个钢筋300,并保证钢筋300之间的距离,以在满足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要求下,减小钢筋300的埋设数量,节约成本。
在本实施中,如图3所示,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单元1沿所述连接套11的轴向上部分相互叠设。两个所述连接单元1相互叠设的所述连接套11,通过同一接驳器200连接,如此,使得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单元1相对固定,进而保证安装于所述连接单元1的接驳器200之间的间距,使预埋钢筋300按预设间距布设。
在本实施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单元1中的两个连接臂12之间的夹角可调整。安装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单元1的相对位置,以使得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单元1中的两个连接臂12之间的夹角可调整,如此,安装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单元1的接驳器200之间的角度可调节,进而可满足预埋设钢筋300之间不同角度布设需求。
为使所述连接臂12能够相对接驳器200在轴向上的位置固定,所述连接臂12上设有供连接件穿设的所述安装部1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连接臂12设有穿设孔121,所述穿设孔121用以供扎丝穿设,以固定所述连接臂12;所述安装部13包括所述穿设孔121。根据工程需要将多个所述连接单元1两两组合成连接体后,通过扎丝穿过预留的所述穿设孔121,可将多个所述连接单元1的组合体稳定得固定在钢筋300笼内部,保证所述连接单元1在先期构件浇筑混凝土时不会发生移位,以使得钢筋300可顺利装入接驳器200内,并保证钢筋300的顺直。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穿设孔12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穿设孔121沿所述连接臂1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共同形成有安装组123,所述安装组123设置两个,且沿所述连接臂1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扎丝穿设于两个所述安装组123后与钢筋300笼固定,如此,可将所述连接单元1固定在钢筋300笼内部,提高连接的可靠性,防止所述连接单元1在先期构件浇筑混凝土时发生移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12设置多个,多个所述连接臂12包括长度不同的至少两个第一连接臂12,各所述第一连接臂12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套11组合,以形成不同规格的连接单元1。根据实际施工需要,选择相应长度的所述第一连接臂12,如此,所述第一连接臂12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套11组合后,可形成不同规格的连接单元1,根据施工需要,选择相应规格的连接单元1,以满足预埋设钢筋300的不同间隔距离的设置要求,进而在满足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要求下,减小钢筋300的埋设数量,节约成本。
所述连接臂12与所述连接套11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制,可以是焊接连接,也可以是螺纹连接结构,还可以是卡扣结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12包括连接板122,所述连接板1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套11焊接连接。通过焊接的方式,使得所述连接臂12与所述连接套11固定,简单方便,减少连接结构的加工,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12的长度可调节设置。通过调整所述连接臂12的长度,可使得各所述连接单中的两个所述连接套11之间的距离可调整,如此,满足不同施工情况下钢筋300的间距设置需求。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连接臂12包括第一连接段124和第二连接段125,所述第一连接段124设有多个定位凹槽1241,多个所述定位凹槽1241沿所述第一连接段12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段125,设有卡合凸起1251,所述卡合凸起1251能够选择与其中之一所述定位凹槽1241卡合,以调节所述第一连接段124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25的搭接长度。由于所述卡合凸起1251能够选择与其中之一所述定位凹槽1241卡合,如此,通过所述定位凹槽1241的选择,可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段124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25具有不同的搭接长度,进而实现所述连接臂12的长度调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接驳器连接结构,用以供预埋钢筋的接驳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器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
两个连接套,间隔设置,各所述连接套套设于对应的接驳器上;
连接臂,两端与两个所述连接套连接;以及,
安装部,设于所述连接臂,所述安装部用以供连接件安装,以使得所述连接臂能够相对接驳器在轴向上的位置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驳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设置多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驳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单元沿所述连接套的轴向上部分相互叠设。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驳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单元中的两个连接臂之间的夹角可调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驳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设有穿设孔,所述穿设孔用以供扎丝穿设,以固定所述连接臂;
所述安装部包括所述穿设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驳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设孔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穿设孔沿所述连接臂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共同形成有安装组,所述安装组设置两个,且沿所述连接臂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驳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设置多个,多个所述连接臂包括长度不同的至少两个第一连接臂,各所述第一连接臂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套组合,以形成不同规格的连接单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驳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套焊接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驳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的长度可调节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驳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包括:
第一连接段,设有多个定位凹槽,多个所述定位凹槽沿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及,
第二连接段,设有卡合凸起,所述卡合凸起能够选择与其中之一所述定位凹槽卡合,以调节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搭接长度。
CN202222668484.XU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接驳器连接结构 Active CN218714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68484.XU CN218714368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接驳器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68484.XU CN218714368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接驳器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14368U true CN218714368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83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68484.XU Active CN218714368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接驳器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143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48012A (en) Method for installing electrical conduit and system therefor
CN218714368U (zh) 一种接驳器连接结构
WO2016129800A1 (ko) 원터치 고정형 격자철선을 이용한 철근 일체형 합성구조
CN113971310A (zh) 一种建模方法及装置
CN212926550U (zh) 预制墙体及预制墙体连接节点
US6763642B2 (en) Grid for a suspended ceiling
GB2591736A (en) Securing device for fence
CN208997463U (zh) 一种管道连接系统
DE19963046B4 (de) Bausatz zum Herstellen von mindestens einem Versorgungsleitungssystem in einem Bauwerk
CN212751172U (zh) 一种接地端子板安装固定装置
CN100507157C (zh) 地下连续墙接驳器安装结构
CN216218310U (zh) 连接支架及机柜
CN215452436U (zh) 一种吊顶内镀锌钢管结构
RU169091U1 (ru) Лоток кабельный с углублением в основании
CN211456544U (zh) 一种组合式槽式电缆桥架
CN212866914U (zh) 梁出筋限位装置
CN216194088U (zh) 一种用于挂篮悬臂箱梁中波纹管的定位支架、单元及箱梁
CN219247424U (zh) 一种线管固定器
CN218205144U (zh) 一种钢筋桁架模板
CN218728248U (zh) 一种光纤槽道的90度弯角槽道
CN218845415U (zh) 一种便于多支管位置对接安装的油管
CN215452447U (zh) 一种镀锌钢管明配线结构
CN216518032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管片
CN218405994U (zh) 一种吊顶与吊顶下管线联合共用的支吊架系统
CN219394345U (zh) 清水混凝土线盒定位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