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02608U - 车门气帘装置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门气帘装置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02608U
CN218702608U CN202223000879.9U CN202223000879U CN218702608U CN 218702608 U CN218702608 U CN 218702608U CN 202223000879 U CN202223000879 U CN 202223000879U CN 218702608 U CN218702608 U CN 218702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oor
static pressure
outlet
guid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0087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卓莹
周谷岚
高明
朱焱林
余亚
苌超
任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ton Ouhui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ton Ouhui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ton Ouhui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ton Ouhui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0087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02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02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026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门气帘装置以及车辆,车门气帘装置包括静压箱和风机,静压箱用于安装在车门上方的风道门板靠近地面的一侧上,并能够与风道门板共同围成风腔,风腔用于与风道门板上的至少一个进风口连通,静压箱远离风道门板一侧形成有与风腔连通的出风口,风机的出口用于与进风口连通;其中,静压箱构造为能够使得进风口沿其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与静压箱的箱壁重合,出风口沿车门在关闭状态下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出风口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平行。从出风口内吹出的风从风道门板上的进风口进入到风腔内,在与静压箱的箱壁发生碰撞下由动压转化为静压,从而达到稳定、均匀的静压送风效果,形成更加稳定、有效的气帘,以提升隔热效果。

Description

车门气帘装置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门气帘装置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整车乘坐的舒适性,以及车辆运行的节能降耗要求越来越高。在夏季车辆开空调运行,停车上下乘客时,大量的热空气会进入车厢,增加车厢内热负荷,使得空调的功耗加大;同时空调运行环境下,涌入的大量热空气,降低人体舒适感。为此,各客车企业效仿大型商场门口的风幕机,提了在乘客门上方增加风幕机,向地板面吹风,形成一道气帘,从而达到阻隔车外热空气向车内流通的目的。然而,风幕机的风压和风量非常有限,无法形成有效的帘幕,隔热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气帘装置以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车门气帘装置,包括静压箱和风机,所述静压箱用于安装在车门上方的风道门板靠近地面的一侧上,并能够与所述风道门板共同围成风腔,所述风腔用于与所述风道门板上的至少一个进风口连通,所述静压箱远离所述风道门板一侧形成有与所述风腔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风机的出口用于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其中,所述静压箱构造为能够使得所述进风口沿其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与所述静压箱的箱壁重合,所述出风口沿车门在关闭状态下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出风口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平行。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沿其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个边缘均朝向所述风腔内部延伸并形成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垂直于所述水平面,且所述导风板靠近所述风道门板的一端设置为与所述风道门板之间具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车门气帘装置还包括阻拦网,所述阻拦网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且所述阻拦网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出风口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
可选地,所述静压箱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朝向所述风腔内部翻折并形成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用于与所述风道门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车门气帘装置还包括引风管,所述引风管的入口与所述风机的出口连接,所述引风管的出口与所述进风口连接,所述引风管靠近所述进风口的部分与所述进风口同轴,且所述引风管靠近所述进风口的部分的中心轴线与竖直面呈角度设置。
可选地,所述引风管包括引风管本体和接头,所述引风管本体为软管,且所述引风管本体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法兰,所述接头用于安装在所述风道门板的内侧,所述接头包括套接部和形成在所述套接部上的第二法兰,所述引风管本体套接在所述套接部上,所述第二法兰层叠在所述第一法兰上,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均用于供紧固件穿过,以能够连接所述风道门板,所述套接部与所述进风口同轴,且所述套接部的中心轴线与竖直面呈角度设置。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的宽度为30mm~35mm。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的长度与所述车门的宽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风机为用于安装在车顶骨架上的离心风机。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门、风道门板以及如上所述的车门气帘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车门开关过程中,从出风口内吹出的风从风道门板上的进风口进入到风腔内,而由于静压箱构造为能够使得进风口沿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与静压箱的箱壁重合,这样,风在进入到风腔内后,在与静压箱的箱壁发生碰撞下由动压转化为静压,从而达到稳定、均匀的静压送风效果,并能减小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的振动、噪音,减少动压损失,从而能够将风吹得更远,形成更加稳定、有效的气帘,以提升隔热效果。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门气帘装置以及风道门板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静压箱安装在风道门板上;
图2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门气帘装置以及风道门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静压箱安装在风道门板上,且风道门板处于关闭状态;
图4是图3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静压箱安装在风道门板上,且风道门板处于打开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0-静压箱;11-出风口;12-导风板;13-风腔;20-风道门板;21-进风口;30-阻拦网;40-连接翻边;50-引风管;51-引风管本体;52接头;520-套接部;521-第二法兰;60-车顶骨架;70-车门;80-风机;90-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内、外”是指相应结构轮廓的内外,“远、近”是指距离相应结构的远近。上述方位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参考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车门气帘装置,包括静压箱10和风机80,静压箱10用于安装在车门70上方的风道门板20靠近地面的一侧上,并能够与风道门板20共同围成风腔13,风腔13用于与风道门板20上的至少一个进风口21连通,静压箱10远离风道门板20一侧形成有与风腔13连通的出风口11,风机80的出口用于与进风口21连通;其中,静压箱10构造为能够使得进风口21沿其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与静压箱10的箱壁重合,出风口11沿车门70在关闭状态下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出风口11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平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车门70开关过程中,从出风口11内吹出的风从风道门板20上的进风口21进入到风腔13内,而由于静压箱10构造为能够使得进风口21沿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与静压箱10的箱壁重合,这样,风在进入到风腔13内后,在与静压箱10的箱壁发生碰撞下由动压转化为静压,从而达到稳定、均匀的静压送风效果,并能减小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的振动、噪音,减少动压损失,从而能够将风吹得更远,形成更加稳定、有效的气帘,以提升隔热效果。
上述所提到的静压箱10构造为能够使得进风口21沿其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与静压箱10的箱壁重合指的是,进风口21的中心轴线与竖直面呈角度设置,与出风口11不正对;或者,进风口21所在的平面也可以与出风口11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但是两者是错开布置的,这样,都能避免从进风口21进入的风直接从出风口11流出风腔13。
为了进一步提升风从出风口11内吹出的距离,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可选地,出风口11沿其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个边缘均朝向风腔13内部延伸并形成导风板12,导风板12垂直于水平面,且导风板12靠近风道门板20的一端设置为与风道门板20之间具有间隙。通过在出风口11的两侧设置导风板12,这样,在风从出风口11流至静压箱10的外部之前,导风板12可以对风的流动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所有从出风口11流出的风均是沿与水平面相垂直的方向流动(即,风是沿竖直向下吹向地面)的,从而提升风的流动距离,进而提升气帘的隔热效果。
在本公开中,上述导风板12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为35mm~45mm,在该长度范围内,既不影响该导风板12在静压箱10内的布置,又能够对风起到较佳的导向效果。
或者,在本公开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也可以通过对风机80的改进增大送风距离,例如,如图3、图5所示,风机80可以为用于安装在车顶骨架60上的离心风机80。相比现有技术中的贯流式风机80,离心风机80的风机80效率更高,能够产生更大的压力,送风效果更好。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述离心风机80是设置在车顶骨架60上的,与现有技术中直接将风机80安装在风道门板20上相比,能够减轻风道门板20的承重,并且更加便于对风道门板20的开合操作。
可选地,如图2、图4所示,车门气帘装置还可以包括阻拦网30,阻拦网30设置在出风口11处,且阻拦网3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覆盖出风口1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通过设置阻拦网30,且阻拦网3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覆盖出风口1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车门70的乘客上下车过程中,阻拦网30可以对外物(如乘客的手、头发等)起到阻隔作用,可以避免外物通过出风口11插入至静压箱10的内部,降低乘客乘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此外,在出风口11处还可以设置过滤网,从而避免外界脏污、灰尘等进入到静压箱10内对正常的出风造成影响或干涉。
可选地,如图2、图4所示,静压箱10远离出风口11的一端朝向风腔13内部翻折并形成连接翻边40,连接翻边40用于与风道门板20连接。连接翻边40朝向风腔13的内部弯折,在与风道门板20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对于静压箱10与风道门板20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而言,螺栓连接在风腔13的内部不会外露,在外观上更加简洁美观。
为了便于风机80向风腔13内送风,可选地,如图3、图5所示,车门气帘装置还包括引风管50,引风管50的入口与风机80的出口连接,引风管50的出口与进风口21连接,引风管50靠近进风口21的部分的中心轴线与竖直面呈角度设置。在车辆开门过程中,风机80启动,从风机80的出口吹出的风经过引风管50进入到进风口21内,从而实现对风腔13的送风,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引风管50靠近进风口21的部分与进风口21同轴,且引风管50靠近进风口21的部分的中心轴线与竖直面呈角度设置,这样,能够保证从进风口21内进入到风腔13的风与出风口11之间是具有一定夹角的,从而避免风未与静压箱10的箱壁碰撞便直接由出风口11内流出的情况,从而风机80吹出的风由动压变为负压,使风吹得更远。
另外,为了便于风道门板20的打开及关闭,上述引风管50可以为软管,如橡胶管或者波纹管,以使风门道板在开合过程中,引风管50能随发生形变以适应风道门板20的移动。
为了便于对该车门气帘装置的检修及维护,引风管50可以与风道门板20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所示,可选地,引风管50可以包括引风管本体51和接头52,引风管本体51为软管,且引风管本体5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法兰(未示出),接头52用于安装在风道门板20的内侧,接头52包括套接部520和形成在套接部520上的第二法兰521,引风管本体51套接在套接部520上,第二法兰521层叠在第一法兰上,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521均用于供紧固件90穿过,以能够连接风道门板20,套接部520与进风口21同轴,且套接部520的中心轴线与竖直面呈角度设置。在对引风管50进行安装时,可以先将引风管本体51套设在套接不上,已是形成在引风管本体51上的第一法兰和形成在接头52上的第二法兰521相对设置,此时,在通过紧固件90对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521进行紧固,实现对引风管50与风道门板20之间的固定。
此外,为了避免由于引风管50发生变形而导致从引风管50流入到风腔13内的风的方向发生改变,上述提到的套接部520应当是由刚性材料制造而成,这样,不管引风管50如何变化,该套接部520不会随引风管50一同运动,从而保证风进入到风腔13内的方向。
这里,本公开对引风管50与风道门板2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不作限制,例如,风道门板20与引风管50之间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具体的,在风道门板20上形成有螺纹孔,在引风管50的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引风管50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
由于风机80所能吹的风的风压和风速有限,车门气帘装置吹出的风帘越厚,则该风帘所能达到的长度也就越短,车门气帘装置吹出的风帘较薄时,又无法达到对热空气的阻隔效果,可选地,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出风口11的宽度为30mm~35mm。出风口11的宽度在30mm~35mm的范围内,既能保证该车门气帘装置能够产生足够阻隔热空气的厚度的气帘,又能够保证该气帘所能达到的长度,实现较佳的隔热效果。
可选地,出风口11的长度与车门70的宽度相同。这样,从出风口11流出的风所形成的气帘也与该车门70的宽度相同,当车门70开启时,风帘能够完全覆盖该区域,避免外界热空气进入到车厢内部。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门70、风道门板20以及如上的车门气帘装置。其中,车门气帘装置安装在风道门板20上,风机80安装在车顶骨架60上,该车辆具有上述车门气帘装置的全部技术效果,本公开对此不作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车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静压箱和风机,所述静压箱用于安装在车门上方的风道门板靠近地面的一侧上,并能够与所述风道门板共同围成风腔,所述风腔用于与所述风道门板上的至少一个进风口连通,所述静压箱远离所述风道门板一侧形成有与所述风腔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风机的出口用于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其中,所述静压箱构造为能够使得所述进风口沿其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地与所述静压箱的箱壁重合,所述出风口沿车门在关闭状态下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出风口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沿其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个边缘均朝向所述风腔内部延伸并形成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垂直于所述水平面,且所述导风板靠近所述风道门板的一端设置为与所述风道门板之间具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气帘装置还包括阻拦网,所述阻拦网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且所述阻拦网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出风口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箱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朝向所述风腔内部翻折并形成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用于与所述风道门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气帘装置还包括引风管,所述引风管的入口与所述风机的出口连接,所述引风管的出口与所述进风口连接,所述引风管靠近所述进风口的部分与所述进风口同轴,且所述引风管靠近所述进风口的部分的中心轴线与竖直面呈角度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管包括引风管本体和接头,所述引风管本体为软管,且所述引风管本体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法兰,所述接头用于安装在所述风道门板的内侧,所述接头包括套接部和形成在所述套接部上的第二法兰,所述引风管本体套接在所述套接部上,所述第二法兰层叠在所述第一法兰上,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均用于供紧固件穿过,以能够连接所述风道门板,所述套接部与所述进风口同轴,且所述套接部的中心轴线与竖直面呈角度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2、4-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的宽度为30mm~35mm。
8.根据权利要求1-2、4-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的长度与所述车门的宽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用于安装在车顶骨架上的离心风机。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风道门板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气帘装置。
CN202223000879.9U 2022-11-10 2022-11-10 车门气帘装置以及车辆 Active CN218702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0879.9U CN218702608U (zh) 2022-11-10 2022-11-10 车门气帘装置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0879.9U CN218702608U (zh) 2022-11-10 2022-11-10 车门气帘装置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02608U true CN218702608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15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00879.9U Active CN218702608U (zh) 2022-11-10 2022-11-10 车门气帘装置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026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96343A (zh) 挡风件、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室内机
WO2019148870A1 (zh) 空调室内机的壳体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100455937C (zh) 送风格栅和使用该送风格栅的空调换气系统
CN106225064A (zh) 双贯流空调室内机以及双贯流空调
JP2011207459A (ja) 軌条車両
CN106225063A (zh) 送风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双贯流空调室内机
CN218702608U (zh) 车门气帘装置以及车辆
CN109927535A (zh) 导风罩
US20140234092A1 (en) Dual fan coaxial flow blower housing assembly
CN211417258U (zh) 送风结构及空调机组
CN110143210B (zh) 轨道车辆及其进风装置
CN211892783U (zh) 一种商用车空调器进风装置
CN215904489U (zh) 一种轨道车辆送风单元及轨道车辆
CN213089102U (zh) 汽车空调风管
KR102554256B1 (ko) 차량 루프장착형 에어써큘레이터 구조
CN109556180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H0224704Y2 (zh)
JPS58218414A (ja) 自動車の換気構造
CN221023183U (zh) 一种中置式双层流汽车空调
CN212618757U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220996382U (zh) 新风系统及铁路车辆
CN218021140U (zh) 一种出风结构、车门及车辆
WO2019148868A1 (zh) 空调室内机的壳体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18589658U (zh) 一种遥控模型车的散热结构
CN211715423U (zh) 无叶风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