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94675U - 一种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94675U
CN218694675U CN202222297533.3U CN202222297533U CN218694675U CN 218694675 U CN218694675 U CN 218694675U CN 202222297533 U CN202222297533 U CN 202222297533U CN 218694675 U CN218694675 U CN 218694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assembly
state
wir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975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继鹏
侯磊
梁洪燕
迟明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gfang Nuowet Intelligen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gfang Nuowet Intelligen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gfang Nuowet Intelligen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gfang Nuowet Intelligen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975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94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94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94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包括具有第一出口的上穿丝机构和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的下穿丝机构。上穿丝机构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夹持组件、转动件以及第一驱动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转动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夹持组件相互分离,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夹持组件相互靠近并可夹紧电极丝;第一驱动组件用于当第一夹持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驱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沿相反方向同步转动,带动电极丝移动并由第一出口伸出。下穿丝机构包括第二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用于将伸入第二进口内的电极丝传送至第二出口,则完成了自动穿丝过程,减少了生产过程中人力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线切割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制造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很多行业的传统的加工方式。而线切割行业,在最近的很多年,技术上没有很大的突破和发展,线切割的加工方法还没有别的更先进的加工方式可以取代。所以在现有的线切割设备上进行技术的革新和升级是非常有必要和有价值的。线切割加工过程中,需要在加工工件上预先打好通孔,然后人工将电极丝穿丝通过设备的丝孔,再穿过工件上预先打好的通孔;当加工过程中发生断丝现象后,也需要人工进行穿丝操作,加工孔位较多时,浪费人力,降低工作效率,为了保证加工的效果,设备穿丝孔非常小,人工穿丝难度大,从而直接降低线切割机的切割效率。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包括:
上穿丝机构,所述上穿丝机构具有第一出口,所述上穿丝机构包括:
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
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中部与所述第一转轴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板中部与所述第一转轴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交叉设置。所述第一夹持板的顶部设有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板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件端设有第二夹持件;远离所述第一夹持件端,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设有第一空间;
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设于所述第一空间,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转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分离;当所述转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靠近并可夹紧电极丝;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当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沿相反方向同步转动,带动所述电极丝沿第二方向移动并由所述第一出口伸出,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下穿丝机构,所述下穿丝机构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且所述下穿丝机构包括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用于将伸入所述第二进口内的所述电极丝传送至所述第二出口。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基板上设置有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
摆臂主体,所述摆臂主体一端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基板;
第一导向组件,设于所述摆臂主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内部具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为所述电极丝穿过提供空间;
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摆臂主体转动直至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出口同心。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排列的两个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当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时,两个所述导向件相互分离;当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处于所述第四状态时,两个所述导向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拉力件,所述拉力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夹持板,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夹持板,所述拉力件用于当所述转动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避免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的间距过大,当所述转动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靠近夹紧电极丝。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摆臂主体靠近所述第一导向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远离所述摆臂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导向组件在所述第三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切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沿第三转轴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三转轴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固定连接;
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沿第四转轴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第二夹持板,当所述转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
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三转轴远离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主动齿轮转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沿第三方向分布排列的第三夹持件和第四夹持件,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具有第五状态和第六状态,当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处于所述第五状态时,所述第三夹持件和所述第四夹持件相互分离,当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处于所述第六状态时,所述第三夹持件和所述第四夹持件相互靠近并可夹紧伸入所述第二进口的所述电极丝;所述下穿丝机构还包括第四驱动组件,所述第四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在所述第五状态和所述第六状态进行切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下穿丝机构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四驱动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分布设置的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以第六转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六转轴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以第七转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七转轴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相互远离侧分别设有第三夹持板和第四夹持板,所述第三夹持板远离所述第四夹持板的一端设有第五驱动组件,所述第五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夹持板以所述第六转轴转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驱动组件用于当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处于所述第六状态时,驱动所述第三夹持件和所述第四夹持件沿相反方向同步转动,带动所述电极丝向所述第二出口方向移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一出口同心设置,所述第二出口的轴线方向为所述第三方向;所述下穿丝机构还包括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二导向组件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二进口的所述电极丝引导至所述第二出口。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一种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通过设置具有第一出口的上穿丝机构和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的下穿丝机构。上穿丝机构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夹持组件、转动件以及第一驱动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转动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夹持组件相互分离,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夹持组件相互靠近并可夹紧电极丝;第一驱动组件用于当第一夹持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驱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沿相反方向同步转动,带动电极丝移动并由第一出口伸出。下穿丝机构包括第二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用于将伸入第二进口内的电极丝传送至第二出口,则完成了自动穿丝过程,减少了生产过程中人力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包括上穿丝结构和下穿丝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的上穿丝结构设置第一导向组件之前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的上穿丝结构设置第一导向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的上穿丝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的下穿丝结构设置第二固定板之前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的下穿丝结构设置第二导向组件之前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的下穿丝结构设置第二固定板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的上穿丝结构转动件处于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的下穿丝结构第二夹持组件处于第五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
1、第一基板;2、第一转轴;3、第一夹持板;4、第二夹持板;5、转动件;6、第五转轴;7、第一驱动组件;71、第一主动齿轮;72、第一从动齿轮;8、第一导向管;9、第一出口;10、第一通道;11、上导丝嘴;12、第三驱动组件;13、第二进口;14、第二出口;15、第二主动齿轮;16、第二从动齿轮;17、第六转轴;18、第七转轴;19、第四夹持板;191、第四夹持件;20、第三夹持板;201、第三夹持件;21、摆臂主体;22、第一导向组件;23、第二驱动组件;24、第三驱动组件;25、第三转轴;26、第四转轴;27、第四驱动组件;28、第二基板;29、第五驱动组件;30、第二导向组件;31、第一固定板;32、第一回转气缸;33、下导丝嘴;34、第三从动齿轮;35、第三主动齿轮;36、第八转轴;37、第九转轴;38、第二固定板;39、第四通道;40、第三通道;41、第二通道;42、第五通道;43、上穿丝机构;44、下穿丝机构;45、电极丝;46、第一夹持件;47、第二夹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诚如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如图1-图9所示,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包括:
上穿丝机构43,所述上穿丝机构43具有第一出口,所述上穿丝机构43包括:
第一基板1,所述第一基板1上设有第一转轴2,所述第一转轴2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1的方向,可选地,所述第一基板1为矩形板,所述第一基板1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板31,所述第一固定板31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一固定板31的底面设有上导丝嘴11,所述上导丝嘴11的内部具有第二通道41,所述第二通道41与所述第一通孔同心设置,所述上导丝嘴11的底部开口为所述第一出口9;所述上导丝嘴11上方设有第一导向管8,所述第一导向管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第一夹持板3和第二夹持板4;所述第一夹持板3中部与所述第一转轴2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板4中部与所述第一转轴2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3与所述第二夹持板4交叉设置。所述第一夹持板3的顶部设有第一夹持件46,所述第二夹持板4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件46端设有第二夹持件47;远离所述第一夹持件46端,所述第一夹持板3和所述第二夹持板4之间设有第一空间;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件46和所述第二夹持件47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夹持件46和所述第二夹持件47的轴线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其中,所述第一夹持板3与所述第二夹持板4与所述第一基板1平行设置,二者呈剪刀状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3中部为第一横向部,所述第二夹持板4中部为第二横向部,所述第一横向部与所述第二横向部交叉重叠处设有所述第一转轴2;所述第一导向管8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31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下方;
转动件5,所述转动件5设于所述第一空间,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转动件5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件46和所述第二夹持件47相互分离;当所述转动件5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件46和所述第二夹持件47相互靠近并可夹紧电极丝45;可选地,所述转动件5选用形状为椭圆形的椭轮,所述椭轮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的一端设有第五转轴6,所述第一基板1背面固定有第一回转气缸32,所述第五转轴6穿过所述第一基板1与所述第一回转气缸32连接;所述第一回转气缸32可驱动所述椭轮转动;
如图2所示,当所述椭轮的长轴为竖直方向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如图8所示,当所述椭轮的长轴为水平方向时,所述椭轮的两端顶住所述第一夹持板3和所述第二夹持板4沿所述第一转轴2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故设于所述第一夹持板3上的所述第一夹持件46和设于第二夹持板4上的所述第二夹持件47相互分离;
第一驱动组件7,所述第一驱动组件7用于当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46和所述第二夹持件47沿相反方向同步转动,带动所述电极丝45沿第二方向移动并由所述第一出口9伸出,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7可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46沿逆时针转动,驱动所述第二夹持件47沿顺时针转动,所述电极丝45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夹持件46和所述第二夹持件47上方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夹持件46和所述第二夹持件47转动,将其之间的所述电极丝45夹紧并向下传送至所述第一导向管8内,并从所述第一出口9伸出;
下穿丝机构44,所述下穿丝机构44具有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且所述下穿丝机构44包括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用于将伸入所述第二进口13内的所述电极丝45传送至所述第二出口14;其中,所述下穿丝机构44设于所述上穿丝机构43的正下方,且所述第二进口13与所述第一出口9同心设置,当所述电极丝45由所述第一出口9伸出后,可伸入所述第二进口13,并在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作用下由所述第二出口14伸出,当所述电极丝45从所述第二出口14伸出后,则完成了所述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的过程,减少了人工的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1上设置有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
摆臂主体21,所述摆臂主体21一端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
第一导向组件22,设于所述摆臂主体2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导向组件22内部具有第一通道10,所述第一通道10为所述电极丝45穿过提供空间;
第二驱动组件23,用于驱动所述摆臂主体21转动直至所述第一通道10与所述第一出口9同心;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道10为上宽下窄的漏斗形结构,故所述第一通道10靠近所述上导丝嘴11的一侧直径较大,避免电极丝45碰到所述第一导向组件22靠近所述上导丝嘴11的端面导致其受损,且所述第一导向组件22可保障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输送的所述电极丝45始终沿所述第二方向输送;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3为第二回转气缸,所述第二回转气缸的输出端设有圆盘,所述第二回转气缸可驱动所述圆盘转动,所述摆臂主体21通过螺接与所述圆盘固定连接,故所述摆臂主体21可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3的驱动下转动。
所述第一导向组件22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排列的两个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22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当所述第一导向组件22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时,两个所述导向件相互分离;当所述第一导向组件22处于所述第四状态时,两个所述导向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道10;自动穿丝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向组件22处于所述第四状态,所述第一导向组件22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3的驱动下处于所述上导丝嘴11的正下方,所述电极丝45通过所述第一出口9至所述第一通道10内;所述自动穿丝完成后,两个所述导向件相互分离,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3带动所述摆臂主体21回到水平位置;
所述摆臂主体21靠近所述第一导向组件22的一端设有第三驱动组件24,所述第三驱动组件24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向组件22在所述第三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切换;可选地,所述第三驱动组件24选用手指气缸,所述手指气缸模拟手指的张开动作控制两个所述导向件相互分离,所述手指气缸模拟手指的捏合动作控制两个所述导向件相互靠近形成所述第一通道10,为所述电极丝45穿过提供空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拉力件,所述拉力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夹持板3,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夹持板4,所述拉力件用于当所述转动件5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避免所述第一夹持件46和所述第二夹持件47之间的间距过大,当所述转动件5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件46和所述第二夹持件47相互靠近夹紧电极丝45。可选地,所述拉力件选用拉力弹簧,当所述转动件5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拉力弹簧用于避免所述第一夹持件46和所述第二夹持件47与所述第一基板1顶端发生碰撞,造成部件的损坏;当所述转动件5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拉力弹簧用于保证所述第一夹持件46和所述第二夹持件47之间的拉力,可保证所述转动件5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第一夹持件46和所述第二夹持件47相互靠近时夹紧电极丝4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7包括:
第一主动齿轮71,所述第一主动齿轮71沿第三转轴25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夹持板3,所述第三转轴25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板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46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25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第一从动齿轮72,所述第一从动齿轮72沿第四转轴26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第二夹持板4,所述第四转轴26远离所述第二夹持板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件47固定连接;当所述转动件5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从动齿轮72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71啮合;
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三转轴25远离所述第一主动齿轮71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主动齿轮71转动。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于所述第一夹持板3的背面,所述第三转轴25远离所述第一主动齿轮71侧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转轴25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板3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夹持件46的中心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转轴26远离所述第二夹持板4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夹持件47的中心并与其固定连接;当所述椭轮的长轴为水平方向时,所述第一夹持板3带动所述第一夹持件46以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以所述第一转轴2为圆心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二夹持板4带动所述第二夹持件47以所述第一转轴2为圆心逆时针转动;当所述椭轮的长轴为竖直方向时,所述第一主动齿轮71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72相啮合,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主动齿轮71带动所述第一夹持件46以所述第三转轴25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一主动齿轮71带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72以所述第四转轴26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72带动所述第二夹持件47顺时针运动,从而实现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输送所述电极丝45。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沿第三方向分布排列的第三夹持件201和第四夹持件191,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具有第五状态和第六状态,当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处于所述第五状态时,所述第三夹持件201和所述第四夹持件191相互分离,当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处于所述第六状态时,所述第三夹持件201和所述第四夹持件191相互靠近并可夹紧伸入所述第二进口13的所述电极丝45;所述下穿丝机构44还包括第四驱动组件27,所述第四驱动组件27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在所述第五状态和所述第六状态进行切换。
如图9所示,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当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处于所述第五状态,此时所述第三夹持件201和所述第四夹持件191相互分离,分离距离为2mm,可选地,所述电极丝45为0.18mm;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处于所述第六状态时,所述第四驱动组件27可驱动所述第三夹持件201沿顺时针转动,驱动所述第四夹持件191沿逆时针转动,所述电极丝45伸入所述第三夹持件201和所述第四夹持件191上方之间,通过所述第三夹持件201和所述第四夹持件191转动产生的摩擦力将其之间的所述电极丝45夹紧并向下传送,并从所述第二出口14伸出。另外,所述下穿丝机构44顶端设有下导丝嘴33,所述下导丝嘴33处于所述上导丝嘴11正下方,所述下导丝嘴33的内部具有第三通道40,所述第三通道40与所述第一通道10同心设置,所述下导丝嘴33顶部开口为所述第二进口13。
所述下穿丝机构44包括第二基板28,所述第四驱动组件27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分布设置的第二主动齿轮15和第二从动齿轮16;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5以第六转轴17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基板28,所述第六转轴17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6以第七转轴18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基板28,所述第七转轴18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6可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5啮合;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5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6相互远离侧分别设有第三夹持板20和第四夹持板19,所述第三夹持板20远离所述第四夹持板19的一端设有第五驱动组件29,所述第五驱动组件29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夹持板20以所述第六转轴17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5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6选用半圆形齿轮,所述第三夹持板20通过螺接固定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5远离啮合面的端面,所述第三夹持板20靠近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5侧设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5靠近所述第三夹持板20的端面设有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和所述第二弧形凹槽之间形成所述第六转轴17的安装空间;所述第四夹持板19通过螺接固定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6远离啮合面的端面,所述第四夹持板19靠近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6侧设有第三弧形凹槽,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6靠近所述第四夹持板19的端面设有第四弧形凹槽,所述第三弧形凹槽和所述第四弧形凹槽之间形成所述第七转轴18安装的空间;可选地,所述第五驱动组件29选用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包括推杆,当所述推杆伸出时,在推力作用下,所述第三夹持板20带动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5以所述第六转轴17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5带动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6和所述第四夹持板19以所述第七转轴18逆时针转动,此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处于所述第六状态;当所述推杆收缩时,所述第五驱动组件29带动所述第三夹持板20和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5回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5带动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6和所述第四夹持板19回到所述初始位置,所述初始位置为所述第三夹持板20与所述第四夹持板19均处于竖直方向。
所述第四驱动组件27用于当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处于所述第六状态时,驱动所述第三夹持件201和所述第四夹持件191沿相反方向同步转动,带动所述电极丝45向所述第二出口14方向移动。具体地,所述第四驱动组件27包括第三主动齿轮35,所述第三主动齿轮35沿第八转轴36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第三夹持板20,所述第八转轴36远离所述第三夹持板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夹持件201固定连接,所述第八转轴36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四驱动组件27还包括第三从动齿轮34,所述第三从动齿轮34沿第九转轴37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第四夹持板19,所述第九转轴37远离所述第四夹持板19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夹持件191固定连接;当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处于所述第六状态时,所述第三从动齿轮34与所述第三主动齿轮35啮合;所述第四驱动组件27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八转轴36远离所述第三主动齿轮35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于所述第三夹持板20的背面,第八转轴36远离所述第三主动齿轮35侧穿过所述第三夹持板20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三主动齿轮35带动所述第三夹持件201沿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三从动齿轮34带动所述第四夹持件191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电极丝45向所述第二出口14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进口13与所述第一出口9同心设置,所述第二出口14的轴线方向为所述第三方向;所述下穿丝机构44还包括第二导向组件30,所述第二导向组件30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二进口13的所述电极丝45引导至所述第二出口14。其中,所述第二进口13和所述第二出口14的轴线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导向组件30包括导轮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基板28上的第二固定板38,所述第二固定板38设于所述下导丝嘴33的底部,所述第二固定板38内具有第四通道39,所述第四通道39与所述下导丝嘴33的第三通道40同心设置,所述第四通道39为所述电极丝45提供了输送空间;所述第二固定板38中部具有第二空间,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四通道39远离所述下导丝嘴33端连通;所述导轮设于所述第二空间,其轴线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导轮远离所述第二基板28端通过螺接固定与所述第二固定板38的端面,所述导轮靠近所述第二基板28端设有转动轮,其转轴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转动轮周向设有一圈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四通道39连通,所述第二固定板38与所述第四通道39相对侧设有第五通道42,所述第五通道42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且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第五通道42远离所述凹槽端与所述第二出口14连通;故当所述电极丝45通过所述第三通道40及所述第四通道39至所述凹槽内时,通过与凹槽壁的摩擦力带动所述转动轮转动,直至所述第五通道42并由第二出口14伸出;从而改变了所述电极丝传输的方向,提高了结构的紧凑性。
另外,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切换状态的方式可互换,也可选用其中的相同的一种切换方式。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穿丝机构(43),所述上穿丝机构(43)具有第一出口(9),所述上穿丝机构(43)包括:
第一基板(1),所述第一基板(1)上设有第一转轴(2),所述第一转轴(2)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
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第一夹持板(3)和第二夹持板(4);所述第一夹持板(3)中部与所述第一转轴(2)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板(4)中部与所述第一转轴(2)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3)与所述第二夹持板(4)交叉设置;所述第一夹持板(3)的顶部设有第一夹持件(46),所述第二夹持板(4)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件(46)端设有第二夹持件(47);远离所述第一夹持件(46)端,所述第一夹持板(3)和所述第二夹持板(4)之间设有第一空间;
转动件(5),所述转动件(5)设于所述第一空间,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转动件(5)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件(46)和所述第二夹持件(47)相互分离;当所述转动件(5)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件(46)和所述第二夹持件(47)相互靠近并可夹紧电极丝(45);
第一驱动组件(7),所述第一驱动组件(7)用于当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46)和所述第二夹持件(47)沿相反方向同步转动,带动所述电极丝(45)沿第二方向移动并由所述第一出口(9)伸出,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下穿丝机构(44),所述下穿丝机构(44)具有第二进口(13)和第二出口(14),且所述下穿丝机构(44)包括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用于将伸入所述第二进口(13)内的所述电极丝(45)传送至所述第二出口(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1)上设置有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
摆臂主体(21),所述摆臂主体(21)一端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
第一导向组件(22),设于所述摆臂主体(2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导向组件(22)内部具有第一通道(10),所述第一通道(10)为所述电极丝(45)穿过提供空间;
第二驱动组件(23),用于驱动所述摆臂主体(21)转动直至所述第一通道(10)与所述第一出口(9)同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22)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排列的两个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22)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当所述第一导向组件(22)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时,两个所述导向件相互分离;当所述第一导向组件(22)处于所述第四状态时,两个所述导向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道(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主体(21)靠近所述第一导向组件(22)的一端设有第三驱动组件(24),所述第三驱动组件(24)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向组件(22)在所述第三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力件,所述拉力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夹持板(3),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夹持板(4),所述拉力件用于当所述转动件(5)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避免所述第一夹持件(46)和所述第二夹持件(47)之间的间距过大,当所述转动件(5)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件(46)和所述第二夹持件(47)相互靠近夹紧电极丝(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7)包括:
第一主动齿轮(71),所述第一主动齿轮(71)沿第三转轴(25)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夹持板(3),所述第三转轴(25)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板(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46)固定连接;
第一从动齿轮(72),所述第一从动齿轮(72)沿第四转轴(26)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第二夹持板(4),当所述转动件(5)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从动齿轮(72)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71)啮合;
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三转轴(25)远离所述第一主动齿轮(71)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主动齿轮(71)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沿第三方向分布排列的第三夹持件(201)和第四夹持件(191),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具有第五状态和第六状态,当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处于所述第五状态时,所述第三夹持件(201)和所述第四夹持件(191)相互分离,当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处于所述第六状态时,所述第三夹持件(201)和所述第四夹持件(191)相互靠近并可夹紧伸入所述第二进口(13)的所述电极丝(45);所述下穿丝机构(44)还包括第四驱动组件(27),所述第四驱动组件(27)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在所述第五状态和所述第六状态进行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穿丝机构(44)包括第二基板(28),所述第四驱动组件(27)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分布设置的第二主动齿轮(15)和第二从动齿轮(16);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5)以第六转轴(17)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基板(28),所述第六转轴(17)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6)以第七转轴(18)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基板(28),所述第七转轴(18)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5)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6)相互远离侧分别设有第三夹持板(20)和第四夹持板(19),所述第三夹持板(20)远离所述第四夹持板(19)的一端设有第五驱动组件(29),所述第五驱动组件(29)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夹持板(20)以所述第六转轴(17)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驱动组件(27)用于当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处于所述第六状态时,驱动所述第三夹持件(201)和所述第四夹持件(191)沿相反方向同步转动,带动所述电极丝(45)向所述第二出口(14)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口(13)与所述第一出口(9)同心设置,所述第二出口(14)的轴线方向为所述第三方向;所述下穿丝机构(44)还包括第二导向组件(30),所述第二导向组件(30)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二进口(13)的所述电极丝(45)引导至所述第二出口(14)。
CN202222297533.3U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 Active CN218694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7533.3U CN218694675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7533.3U CN218694675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94675U true CN218694675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31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97533.3U Active CN218694675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946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3698A (zh) 一种绕线装置及绕线机
CN103107048B (zh) 一种微孔穿丝定位机构
CN202079287U (zh) 球阀阀芯自动加工机床
US347841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ducting machining operations
CN218694675U (zh) 一种线切割机床自动穿丝装置
CN112405117A (zh) —种多功能数控机床
CN101444862A (zh) 数控电火花微孔加工机床旋转送丝机构
CN103639536B (zh) 一种用于加工自动变速器传动轴的滚齿工装
CN112276196B (zh) 铁片插针剪切组装设备
CN101982268B (zh) 左右旋转式打孔机
CN211388307U (zh) 油石弧度磨削用夹持装置
CN111203567B (zh) 一种轴类零件螺旋钻孔装置
CN210615328U (zh) 一种钢管快速切割装置
CN208644648U (zh) 组合式伞中棒自动加工机
CN207629330U (zh) 螺纹回丝机
CN201316853Y (zh) 数控电火花微孔加工机床旋转送丝机构
CN106694989B (zh) 一种导爆管自动送管和切断装置
CN105215409A (zh) 立式双头台钻
CN209267390U (zh) 一种电机转子拉槽工装气动头装置
CN105171509A (zh) 一种用于双头台钻的自动进料机构
CN214956424U (zh) T型磁芯用绕线机构
CN205414621U (zh) 一种全自动通孔螺纹攻丝机
CN1544190A (zh) 可进行镗削加工的摇臂钻床
CN221019025U (zh) 一种电极丝导向装置
CN219706257U (zh) 一种瓦楞纸箱钉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