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92727U - 一种卧式摩托车架尾部自动校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卧式摩托车架尾部自动校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92727U
CN218692727U CN202123367000.XU CN202123367000U CN218692727U CN 218692727 U CN218692727 U CN 218692727U CN 202123367000 U CN202123367000 U CN 202123367000U CN 218692727 U CN218692727 U CN 2186927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rection
tail
afterbody
correct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670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辉
刘仕福
詹东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Haojue Suzuki Motorcy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Haojue Suzuki Motorcy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Haojue Suzuki Motorcy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Haojue Suzuki Motorcy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670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927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927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927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式摩托车架尾部自动校正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工作台,以及设在工作台上用来对尾部进行整体和高低偏整形的尾部校正总成,所述尾部校正总成与工作台转动配合,所述尾部校正总成包括尾部校正基架、尾部上下校正机构、尾部前后校正机构、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和尾部前后校正检测机构,所述尾部校正基架设在工作台上,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机构和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均设在尾部校正基架上,且尾部前后校正机构与尾部上下校正机构装配连接,所述尾部前后校正检测机构设在尾部前后校正机构上。本实用新型不仅简化了校正结构、操作非常方便,而且能减小占用空间,以及结构简化后能适用多种不同车型的摩托车架尾部校正。

Description

一种卧式摩托车架尾部自动校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校正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卧式摩托车架尾部自动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摩托车车架为焊接件,且车架的前立管和尾部在焊接后容易变形,为了确保车架能够符合安全性要求,即车架尾部整体高低精度要求控制在± 1.0mm以内,尾部左右高低差要求控制在±0.5mm以内,因此,需要对焊接后的车架尾部进行校正。
传统的摩托车架的校正机构中,是通过采用油缸作为校正动力,利用静态机械式线性量规测量,这种校正方式不仅相应的灵敏度低、动作具有一定的迟缓性,而且校正后不能形成连续闭环反馈,容易出现校正不到位的情况,使得校正精度查,且依然存有一定的误差。
为了克服传统摩托车架校正机构的缺点,已有技术中的摩托车架校正装置是一种立式摩托车架尾部校正装置,虽然能克服传统技术中摩托车架校正的缺陷,但是占用空间大、结构又非常复杂,使得操控非常不方便,而且整体装置是固定在工作台上无法调整的,这就不能适用多种不同车型的摩托车架尾部校正,使得通用型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简化了校正结构、操作非常方便,而且能减小占用空间,以及结构简化后能适用多种不同车型的摩托车架尾部校正的卧式摩托车架尾部自动校正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式摩托车架尾部自动校正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带有车架基准定位的工作台,以及设在工作台上用来对尾部进行整体和高低偏整形的尾部校正总成,所述尾部校正总成与工作台转动配合,并通过紧固件连为一体,
所述尾部校正总成包括尾部校正基架、尾部上下校正机构、尾部前后校正机构、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和尾部前后校正检测机构,所述尾部校正基架设在工作台上,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机构和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均设在尾部校正基架上,且尾部前后校正机构与尾部上下校正机构装配连接,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位于尾部前后校正机构的上方,所述尾部前后校正检测机构设在尾部前后校正机构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滚珠丝杆和尾部上下校正基座,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尾部校正基架的顶部,且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减速机与滚珠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尾部上下校正基座设在尾部校正基架的内部,所述滚珠丝杆的另一端与尾部上下校正基座传动连接,且尾部上下校正基座的两端分别通过导轨与尾部校正基架滑动配合,所述尾部校正基架与工作台转动连接,并通过紧固件将尾部校正基架与工作台连为一体,
所述尾部前后校正机构包括伺服电缸、前后校正机械臂、前后校正机械爪手和前后校正支架,所述前后校正支架安装在尾部上下校正基座上,所述前后校正支架上设有两个且呈上下布置的前后校正机械臂,且前后校正机械臂与前后校正支架滑动配合,每一个前后校正机械臂的一端均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前后校正机械爪手,所述前后校正支架的尾部设有两个伺服电缸,每个伺服电缸的动力输出部分别与对应的前后校正机械臂传动连接,所述尾部前后校正检测机构设在尾部上下校正基座上,且尾部前后校正检测机构位于两个前后校正机械臂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包括第一位移传感器和安装臂,所述安装臂的一端固定在尾部校正基架上,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设在安装臂的另一端并位于尾部前后校正机构的上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尾部前后校正检测机构包括支座、位移传感器安装板、导向轴、第二位移传感器和防护板,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机构的两端分别设有支座,所述位移传感器安装板通过导向轴与两个支座连为一体,所述位移传感器安装板上装有两个且呈上下布置的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防护板设在两个第二位移传感器的外侧面并与位移传感器安装板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尾部校正总成一侧还设有尾部两管校正手动检测机构,所述尾部两管校正手动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底座、第一导向柱、锁块、校正板和第一手柄,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一端设在第一检测底座上,且第一检测底座设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一导向柱上套装有两个呈上下布置的锁块,且校正板同时与两个锁块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柱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手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尾部校正总成一侧还设有尾部螺孔校正手动检测机构,所述尾部螺孔校正手动检测机构包括第二检测底座、第二导向柱、校正头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二导向柱的一端设在第二检测底座上,且第二检测底座设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一导向柱上套装有两个呈上下布置的校正头,所述第二导向柱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手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尾部前后校正机构上设有与其装配连接的尾部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卧式摩托车架尾部自动校正装置后,本实用新型包括带有车架基准定位的工作台,以及设在工作台上用来对尾部进行整体和高低偏整形的尾部校正总成,所述尾部校正总成与工作台转动配合,并通过紧固件连为一体,
所述尾部校正总成包括尾部校正基架、尾部上下校正机构、尾部前后校正机构、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和尾部前后校正检测机构,所述尾部校正基架设在工作台上,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机构和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均设在尾部校正基架上,且尾部前后校正机构与尾部上下校正机构装配连接,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位于尾部前后校正机构的上方,所述尾部前后校正检测机构设在尾部前后校正机构上,
使用前,先在工作台上装配车架基准定位机构,将摩托车架卧式放置在车架基准定位机构上进行基准定位,然后在实施摩托车架尾部的校正,具体过程为:
先对摩托车架尾部前后校正(两管高低方向):所述尾部前后校正检测机构检测尾部两管,根据落差较大的尾部一侧,驱动尾部前后校正机构实施车架尾部两管高低方向校正,直至尾部两管高低差符合尾部两管高低方向精度要求,
然后对摩托车架尾部上下校正(尾部左右整体偏):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检测摩托车架尾部整体偏的实际检测值与设定理论值对比,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机构对摩托车架尾部实施校正,所述尾部前后校正检测机构和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会反复获取摩托车架尾部两管高低方向和左右整体偏的数值,并与设定理论值对比再次校正,直至摩托车架尾部符合两管高低方向和左右整体偏至公差范围内,符合偏差精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摩托车架尾部校正结构取代了已有技术中的立式尾部校正结构,不仅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快速连续闭环校正,而且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简化后的尾部校正结构不再是固定在工作台上,而是可以在工作台上旋转,通过旋转校正结构使其能适用多种不同车型的摩托车架尾部校正,而且校正精度比以往高,以及校正效率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尾部校正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尾部两管校正手动检测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尾部螺孔校正手动检测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与车架基准定位装配为一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2、3、4、5、6所示,一种卧式摩托车架尾部自动校正装置,包括带有车架基准定位的工作台1,以及设在工作台1上用来对尾部进行整体和高低偏整形的尾部校正总成2,所述尾部校正总成2与工作台1转动配合,并通过紧固件连为一体,
所述尾部校正总成2包括尾部校正基架21、尾部上下校正机构22、尾部前后校正机构23、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24和尾部前后校正检测机构25,所述尾部校正基架21设在工作台1上,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机构22和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24均设在尾部校正基架21上,且尾部前后校正机构23与尾部上下校正机构22装配连接,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24位于尾部前后校正机构23的上方,所述尾部前后校正检测机构25设在尾部前后校正机构23上。
如图2、3所示,为了实现对摩托车架尾部进行精准的上下校正以及前后校正,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机构22包括伺服电机220、滚珠丝杆221和尾部上下校正基座222,所述伺服电机220安装在尾部校正基架21的顶部,且伺服电机220 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减速机与滚珠丝杆221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尾部上下校正基座222设在尾部校正基架21的内部,所述滚珠丝杆221的另一端与尾部上下校正基座222传动连接,且尾部上下校正基座222的两端分别通过导轨与尾部校正基架21滑动配合,所述尾部校正基架21与工作台1转动连接,并通过紧固件将尾部校正基架21与工作台1连为一体,
所述尾部前后校正机构23包括伺服电缸230、前后校正机械臂231、前后校正机械爪手232和前后校正支架233,所述前后校正支架233安装在尾部上下校正基座222上,所述前后校正支架233上设有两个且呈上下布置的前后校正机械臂231,且前后校正机械臂231与前后校正支架233滑动配合,每一个前后校正机械臂231的一端均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前后校正机械爪手232,所述前后校正支架233的尾部设有两个伺服电缸230,每个伺服电缸230的动力输出部分别与对应的前后校正机械臂231传动连接,所述尾部前后校正检测机构25设在尾部上下校正基座222上,且尾部前后校正检测机构25位于两个前后校正机械臂231之间。
如图1、2、3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性,以及对尾部上下校正时实施闭环检测,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24包括第一位移传感器240 和安装臂241,所述安装臂241的一端固定在尾部校正基架21上,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240设在安装臂241的另一端并位于尾部前后校正机构23的上方。
如图2、3所示,为了使得结构更加合理,以及对尾部前后校正时进行闭环检测,所述尾部前后校正检测机构25包括支座250、位移传感器安装板251、导向轴252、第二位移传感器253和防护板254,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机构22的两端分别设有支座250,所述位移传感器安装板251通过导向轴252与两个支座 250连为一体,所述位移传感器安装板251上装有两个且呈上下布置的第二位移传感器253,所述防护板254设在两个第二位移传感器253的外侧面并与位移传感器安装板251可拆卸连接。
如图4所示,为了能够实现对校正后的摩托车架尾部两管进行手工检测,所述工作台1上且位于所述尾部校正总成2一侧还设有尾部两管校正手动检测机构4,所述尾部两管校正手动检测机构4包括第一检测底座41、第一导向柱 42、锁块43、校正板44和第一手柄45,所述第一导向柱42的一端设在第一检测底座41上,且第一检测底座41设在工作台1上,所述第一导向柱42上套装有两个呈上下布置的锁块43,且校正板44同时与两个锁块43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柱42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手柄45。具体的工作过程是:若针对尾部带有两管的摩托车架进行校正,可以选用尾部两管校正手动检测机构4对其手动复核,即将其移动到摩托车架尾部,所述校正板44靠近车架尾部两管,若尾部两管均能与校正板44贴合或者相差的距离在公差范围内,均认定摩托车架尾部两管校正合格。
如图5所示,为了能够实现对校正后的摩托车架尾部进行手工检测,所述工作台1上且位于所述尾部校正总成2一侧还设有尾部螺孔校正手动检测机构 5,所述尾部螺孔校正手动检测机构5包括第二检测底座51、第二导向柱52、校正头53和第二手柄54,所述第二导向柱52的一端设在第二检测底座51上,且第二检测底座51设在工作台1上,所述第一导向柱42上套装有两个呈上下布置的校正头53,所述第二导向柱5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手柄54。具体的工作过程是:不论是哪种摩托车架的车型,车架尾部均有两管螺孔,检验时,只需能将两个所述校正头53插进车架尾部螺孔内,即可认定为尾部上下校正符合精度要求。
如图1所示,为了确保摩托车架尾部在校正过程中不会出现变形,所述尾部前后校正机构23上设有与其装配连接的尾部支撑架6。校正过程中,所述尾部支撑架6支撑在车架尾部两管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使用前,需在工作台1上安置基准定位总成7,摩托车车架通过基准定位总成7进行基准定位,然后对车架尾部进行校正,具体为:
a、车架尾部前后校正(两管高低方向):预先翻转上一个前后校正机械爪手232,使其相对与其连接的前后校正机械臂231转动,将所述车架尾部卡装在两个前后校正机械爪手232之间,再次翻转该前后校正机械爪手232并通过销轴对车架尾部进行定位,所述车架尾部通过撑开架撑开定位,在尾部前后校正检测机构25的检测下,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253检测到尾部前后偏移量,若车架尾部上部发生偏移,由设在前后校正支架233且位于上方伺服电缸230带动与其连接的前后校正机械臂231相对前后校正支架233滑动,该前后校正机械臂231上的前后校正机械爪手232带动车架尾部的上部进行校正,反之,对车架尾部的下部进行校正,直至车架尾部前后公差符合精度要求;
b、车架尾部上下校正(尾部左右整体偏):
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24的第一位移传感器240检测车架尾部左右整体偏移量,所述伺服电机220通过滚珠丝杆221带动尾部上下校正基座222相对尾部校正基架21滑动,直至车架尾部左右整体偏的公差符合精度要求,实现车架尾部上下校正。
本实用新型根据实际校正的摩托车架的车型以及外观尺寸,调整车架尾部校正总成,即所述尾部校正总成3可相对工作台1整体转动。
本实用新型在摩托车架整体呈卧式状态时,对其实施尾部校正,确保摩托车架尾部的精度符合公差要求,本实用新型在对尾部进行校正过程中,每校正一次,就通过测量仪检测一次,并反馈给伺服电缸或者是伺服电机,动态实时测出每次校正后的实际测量值与设定的理论值进行对比,直至实际测量值符合公差要求,才能完成该部位的校正,真正做到了闭环校正,校正响应反馈时间短,校正的精度以及效率都得到了优化,本实用新型与已有的立式校正结构相比,不仅能减小占用空间、结构简化后能适用多种不同车型的摩托车架的校正,而且校正精度比以往高,以及校正效率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7)

1.一种卧式摩托车架尾部自动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车架基准定位的工作台(1),以及设在工作台(1)上用来对尾部进行整体和高低偏整形的尾部校正总成(2),所述尾部校正总成(2)与工作台(1)转动配合,并通过紧固件连为一体,
所述尾部校正总成(2)包括尾部校正基架(21)、尾部上下校正机构(22)、尾部前后校正机构(23)、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24)和尾部前后校正检测机构(25),所述尾部校正基架(21)设在工作台(1)上,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机构(22)和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24)均设在尾部校正基架(21)上,且尾部前后校正机构(23)与尾部上下校正机构(22)装配连接,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24)位于尾部前后校正机构(23)的上方,所述尾部前后校正检测机构(25)设在尾部前后校正机构(2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摩托车架尾部自动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机构(22)包括伺服电机(220)、滚珠丝杆(221)和尾部上下校正基座(222),所述伺服电机(220)安装在尾部校正基架(21)的顶部,且伺服电机(220)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减速机与滚珠丝杆(221)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尾部上下校正基座(222)设在尾部校正基架(21)的内部,所述滚珠丝杆(221)的另一端与尾部上下校正基座(222)传动连接,且尾部上下校正基座(222)的两端分别通过导轨与尾部校正基架(21)滑动配合,所述尾部校正基架(21)与工作台(1)转动连接,并通过紧固件将尾部校正基架(21)与工作台(1)连为一体,
所述尾部前后校正机构(23)包括伺服电缸(230)、前后校正机械臂(231)、前后校正机械爪手(232)和前后校正支架(233),所述前后校正支架(233)安装在尾部上下校正基座(222)上,所述前后校正支架(233)上设有两个且呈上下布置的前后校正机械臂(231),且前后校正机械臂(231)与前后校正支架(233)滑动配合,每一个前后校正机械臂(231)的一端均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前后校正机械爪手(232),所述前后校正支架(233)的尾部设有两个伺服电缸(230),每个伺服电缸(230)的动力输出部分别与对应的前后校正机械臂(231)传动连接,所述尾部前后校正检测机构(25)设在尾部上下校正基座(222)上,且尾部前后校正检测机构(25)位于两个前后校正机械臂(23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摩托车架尾部自动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检测仪(24)包括第一位移传感器(240)和安装臂(241),所述安装臂(241)的一端固定在尾部校正基架(21)上,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240)设在安装臂(241)的另一端并位于尾部前后校正机构(23)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摩托车架尾部自动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前后校正检测机构(25)包括支座(250)、位移传感器安装板(251)、导向轴(252)、第二位移传感器(253)和防护板(254),所述尾部上下校正机构(22)的两端分别设有支座(250),所述位移传感器安装板(251)通过导向轴(252)与两个支座(250)连为一体,所述位移传感器安装板(251)上装有两个且呈上下布置的第二位移传感器(253),所述防护板(254)设在两个第二位移传感器(253)的外侧面并与位移传感器安装板(251)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摩托车架尾部自动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且位于所述尾部校正总成(2)一侧还设有尾部两管校正手动检测机构(4),所述尾部两管校正手动检测机构(4)包括第一检测底座(41)、第一导向柱(42)、锁块(43)、校正板(44)和第一手柄(45),所述第一导向柱(42)的一端设在第一检测底座(41)上,且第一检测底座(41)设在工作台(1)上,所述第一导向柱(42)上套装有两个呈上下布置的锁块(43),且校正板(44)同时与两个锁块(43)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柱(42)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手柄(4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摩托车架尾部自动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且位于所述尾部校正总成(2)一侧还设有尾部螺孔校正手动检测机构(5),所述尾部螺孔校正手动检测机构(5)包括第二检测底座(51)、第二导向柱(52)、校正头(53)和第二手柄(54),所述第二导向柱(52)的一端设在第二检测底座(51)上,且第二检测底座(51)设在工作台(1)上,所述第一导向柱(42)上套装有两个呈上下布置的校正头(53),所述第二导向柱(5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手柄(5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摩托车架尾部自动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前后校正机构(23)上设有与其装配连接的尾部支撑架(6)。
CN202123367000.XU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卧式摩托车架尾部自动校正装置 Active CN2186927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67000.XU CN218692727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卧式摩托车架尾部自动校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67000.XU CN218692727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卧式摩托车架尾部自动校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92727U true CN218692727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80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67000.XU Active CN218692727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卧式摩托车架尾部自动校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927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46364U (zh) 任意工作角度的高度可调的焊接台
CN110231009B (zh) 一种车轮螺栓孔位置度自动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08514455U (zh) 多方位检测平台
CN105043791B (zh) 一种气动夹钳试验台
CN207289893U (zh) 轴类零件角向定位机构
CN218692727U (zh) 一种卧式摩托车架尾部自动校正装置
CN202692959U (zh) 一种水平臂式三坐标测量划线机
CN209821132U (zh) 一种精密零部件生产用检测装置
CN218079727U (zh) 一种卧式摩托车架自动校正设备
CN215356367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机械加工用铣刀
CN214686494U (zh) 简易万向划线测距装置
CN212903028U (zh) 一种快速检验同心度的偏摆检查仪
CN213560779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总成焊接工装结构
CN114308487A (zh) 一种多功能喷漆机器人轨道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9062210U (zh) 一种自动铣床工作站
CN109188032B (zh) 电机快速装夹测试装置
CN218424922U (zh) 一种卧式摩托车架前立管自动校正装置
CN114199131A (zh) 一种精确位置调整的圆筒件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14130858A (zh) 卧式摩托车架自动校正设备
CN207113824U (zh) 一种双品种缸孔全自动测量机
CN208147307U (zh) 一种水表拧紧设备
CN218238624U (zh) 一种针管检测校正治具
CN214333687U (zh) 一种一键闪测设备
CN212274825U (zh) 支架上横梁体检测装置
CN218270622U (zh) 一种检测零件轮廓度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