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87970U - 一种治理中小风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理中小风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87970U
CN218687970U CN202222720766.XU CN202222720766U CN218687970U CN 218687970 U CN218687970 U CN 218687970U CN 202222720766 U CN202222720766 U CN 202222720766U CN 218687970 U CN218687970 U CN 218687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volatile organic
organic compounds
gas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2076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新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anb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anb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anb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anb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2076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87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87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879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治理中小风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合装置,包括膜分离组件和吸附组件,所述膜分离组件和来气管道连接,所述吸附组件和所述膜分离组件连接,所述膜分离组件包括膜分离器,所述膜分离器内部设置有机气体渗透膜。膜分离组件作为前端治理装置,有针对性的对工况中浓度较高、风量较小的单一挥发性有机物进行降浓回收,回收率95%以上,未回收的部分和其他浓度较低的多组份挥发性有机物一起进入后端吸附组件进行综合治理,从而实现回收套用和达标排放。

Description

一种治理中小风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挥发有机物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治理中小风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治理已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方向,国家和地方也规定了各类VOC在空气中严格的排放标准。进一步摸清VOCs排放来源、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制定完善的系统解决方案是生产企业和环保行业的当务之急。
当前,VOCs的治理主要有两类基本技术。一类是回收技术,治理的基本思路是对排放的VOCs进行吸收、过滤或冷凝等,然后进行分离、提纯、循环利用等处理;第二类是销毁技术,处理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氧化等化学反应,把排放的VOCs进行分解转化为其他无毒无害的物质。这两类技术都得到了研究和应用。
在各类VOCs治理技术中,光催化、低温等离子因不具备较高的治理效果,已处于明文淘汰的工艺。吸附回收法和氧化法是目前的主流方法,更高效成熟及可靠。吸附回收法主要用来吸附回收单一排放且排放量较高的VOC,也用于中小风量中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达标排放,而氧化法主要用来治理多组份、回收价值不高、大风量、低浓度的VOCs。
对于中小风量(风量为50~5000m3/h)的高浓度(排气浓度大于5g/m3)挥发性气体治理,最常用的工艺为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纤维吸附法及深冷法,其中,柱状活性炭或活性炭纤维吸附工艺是最常见的治理工艺,但两种工艺都存在吸附容量低、易吸湿、表面有催化作用、易着火、寿命短、蒸汽消耗大等缺点,不推荐单独使用。尤其是柱状活性炭,其缺点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使用寿命较短、更换不及时造成排放浓度过高、回收纯度低、脱附工艺且消耗能量大、安全隐患大等缺点。如工艺尾气中含有丙酮,则难以采用活性炭进行吸附,因为酮类物质中的酰基炭在炭表面容易发生放热聚合,导致活性炭在连续吸附酮类有机气体时,放出大量的热而引起吸附效率下降及安全隐患,同时,聚合的酮类物质会堵塞活性炭孔道,导致其脱附再生愈加困难。
对于采用快吸快脱型的活性炭纤维吸附装置来说,其适应多组分尾气的工况较差,吸附一段时间后容易存在难以解析、压降增大、吸附率下降等问题,而且单独实现挥发性有机物达标排放较为困难,常和活性炭吸附装置搭配使用。其次,深冷法用于中小风量(50~5000m3/h)的高浓度(排气浓度大于5g/m3) 挥发性气体治理时,处理的风量有限,且很难实现达标排放,深冷装置要在零下60℃甚至零下90℃下运行,能耗极高、设备占地面积大、投资和运行费用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理中小风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合装置,有针对性的对工况中浓度较高、风量较小的单一挥发性有机物进行降浓回收,回收率95%以上,未回收的部分和其他浓度较低的多组份挥发性有机物一起进入末端非极性树脂吸附装置进行综合治理,从而实现回收套用和达标排放。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理中小风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合装置,包括膜分离组件和吸附组件,所述膜分离组件和来气管道连接,所述吸附组件和所述膜分离组件连接,所述膜分离组件包括膜分离器,所述膜分离器内部设置有机气体渗透膜。膜分离组件作为前端治理装置,有针对性的对工况中浓度较高、风量较小的单一挥发性有机物进行降浓回收,回收率95%以上,未回收的部分和其他浓度较低的多组份挥发性有机物一起进入后端吸附组件进行综合治理,从而实现回收套用和达标排放。
通过有机气体渗透膜的设置,利用有机挥发物(VOC)分子和空气分子(或惰性气体)对高分子膜材料的不同选择透过性实现两者的物理分离,有机挥发物气体与空气混合物在膜两侧压差推动下,遵循溶解扩散机理,使得混合气中的有机挥发物气体优先透过膜并得以富集回收,而空气则被选择性地截留,使在膜的截留侧得到脱除有机气体的洁净空气,达到有机气体与空气分离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膜分离器包括进气口、富集气口和贫气口,所述富集气口和进气口位于所述有机气体渗透膜的两侧,所述贫气口和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有机气体渗透膜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降温除湿组件,所述降温除湿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除雾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来气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膜分离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膜分离组件还包括真空泵和第三换热器,所述真空泵和所述富集气口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真空泵连接,并且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除雾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缓冲罐和第四换热器,所述缓冲罐和所述贫气口连接,所述第四换热器和所述缓冲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吸附器,所述吸附器内设置有非极性树脂层。非极性树脂吸作为一种“绿色技术”在与传统吸附技术如活性炭吸附、活性炭纤维吸附的竞争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日益广泛地用于石油、天然气、纺织、冶炼、医药等领域。非极性树脂相比传统的吸附材料具有的优势如下所示:(1)吸附效率高,容易脱附再生;(2)适用范围宽,吸附放热量低于活性炭和碳纤维;(3)树脂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7年以上);(4)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无需高温高压。还具备其他优点,如:物理与化学稳定性高(工作PH范围1~14)、机械强度高 (很难粉化)、能耗低(1方树脂只需要200Kg以内蒸汽,和其孔道有关系)、动态吸附量及饱和吸附量大(保证低排放基础上动态吸附量高于10%,饱和吸附量超过25%)、孔径分布可控(可针对不同VOC选择最为合适的树脂)、回收浓度高、工况适应性强(不怕高沸点和大分子物质、耐酸碱)等。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器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所述吸附器并联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脱附组件,所述脱附组件包括蒸汽调节阀和蒸汽管道,所述蒸汽调节阀设置在蒸汽管道上,所述蒸汽管道和所述吸附器的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和所述吸附器连接,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上设置有进气换热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回收组件,所述回收组件包括回收换热器和回收罐,所述回收换热器和所述吸附器的底部连接,所述回收罐和所述回收换热器连接,所述回收换热器和缓冲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膜分离组件作为前端治理装置,有针对性的对工况中浓度较高、风量较小的单一挥发性有机物进行降浓回收,回收率95%以上,未回收的部分和其他浓度较低的多组份挥发性有机物一起进入后端吸附组件进行综合治理,从而实现回收套用和达标排放。
2)通过非极性树脂层的设置,非极性树脂对有机气体进行吸附,吸附效率高,容易脱附再生,适用范围宽,吸附放热量低于活性炭和碳纤维;树脂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
3)通过有机气体渗透膜的设置,有机挥发物气体与空气混合物在膜两侧压差推动下,遵循溶解扩散机理,使得混合气中的有机挥发物气体优先透过有机气体渗透膜并得以富集回收,而空气则被选择性地截留,达到有机气体与空气分离的目的。
4)将有机气体渗透膜分离及非极性树脂吸附两种工艺结合,可以具备更好的工况适应性,即使面对多组份的挥发性有机物工况,也可以实现超低浓度排放。相比普通吸附装置,该工艺下的吸附装置具有更高的吸附效率和更少的吸附材料使用量,并且运行能耗低且使用寿命较长,完全可以实现超低浓排放及高效回收。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组合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中:1、降温除湿组件;11、第一换热器;12、除雾器;13、第二换热器; 2、膜分离组件;21、膜分离器;211、进气口;212、富集气口;213、贫气口; 22、真空泵;23、第三换热器;24、离心风机;3、吸附组件;31、缓冲罐;32、 33、第四换热器;34、吸附器;35、排气管;4、脱附组件;41、蒸汽管道;42、蒸汽调节阀;5、冷却组件;51、冷却管道;52、进气换热器;6、回收组件; 61、回收换热器;62、回收罐;7、来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治理中小风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合装置,包括膜分离组件2和吸附组件3,所述膜分离组件2和所述吸附组件 3连接,膜分离组件2作为前端治理装置,有针对性的对工况中浓度较高、风量较小的单一挥发性有机物进行降浓回收,回收率95%以上,未回收的部分和其他浓度较低的多组份挥发性有机物一起进入末端吸附组件3进行综合治理,从而实现回收套用和达标排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降温除湿组件1,在中小风量(100~5000m3/h)的高浓度(排气浓度大于5g/m3以上)挥发性气体排气工况中,将排气浓度高、风量较小(低于1000m3/h)且具备回收价值的单一挥发性有机物进行膜分离回收,根据排气压力可分为常压膜分离工艺或者高压膜分离工艺,无论采用哪种工艺,进入膜分离组件21前必须进行降温和除湿预处理,通过降温除湿组件1的设置,对挥发性有机气体进行降温除湿。降温采用二级换降温工艺,并结合除湿装置进行降温除湿。
具体地,降温除湿组件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11、除雾器12和第二换热器13,有机尾气先经过第一换热器11进行降温,第一换热器11的冷媒采用3~8℃浅冷水,经过第一换热器11将进气温度降到15℃以内后进入除雾器12,第一换热器11冷凝下来的有机物及水份进入除雾器12底部进行存储,排气经过具备离心、沉降、聚结等多种除雾功能的除雾器12除雾后进入第二换热器13 进行再次降温,将气体温度降到10℃以内,第二换热器13的冷媒也采用3~8℃浅冷水,经过冷凝下来的有机物及水份继续存在除雾器12底部。除雾器12内设置有翅片缠绕冷凝管,可确保冷却下来以及膜分离回收下来的有机物处于低温状态,减少有机物挥发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膜分离组件2包括膜分离器21,所述膜分离器21包括一个进气口211和两个出气口,所述进气口21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3连接,经过第二换热器13降温冷凝的有机尾气经过进气口211进入膜分离器21。膜分离器 21包括有机气体渗透膜,有机气体渗透膜设置在所述膜分离器21内部。在两个出气口中,其中一个出气口为富集气口212,也叫透过气口,为挥发性有机物透过测排气口,所述富集气口212和进气口211处于有机气体渗透膜的两侧;另外一个出口为贫气口213,也叫透余侧口,主要为空气或惰性气体的贫气口213,含有少量挥发性有机物,所述贫气口213和进气口211处于有机气体渗透膜的同一侧。
高浓气体的风量小,针对这部分高浓工艺尾气,我们选择高性能橡胶态高分子复合膜作为有机气体渗透膜,膜分离器的外壳及中心管为不锈钢材质,膜芯为PVDF、PMMA及其他高分子材质。膜分离组件2的处理气量为50m3/h,渗透膜为具有3只膜芯的大通量8寸膜,有效膜面积为120~160m2,通量为 100~250L/m2h,分离因子为11~19。针对氯代烃和非氯代烃、高沸点和低沸点、低压和高压等差异化的介质或工况,可选择不同基材的膜分离器。每套常压膜分离器能处理的最大气量为50m3/h,如果处理的工况排气量大于50m3/h,则可以利用多套膜分离器进行处理,如300m3/h的常压排气工况,可利用6套膜分离器进行处理(分离和回收)。若设置多个膜分离器,则多个膜分离器可并联设置,具体膜分离器的数量根据实际的风速和浓度而定。
在聚砜、聚醚砜、聚酰亚胺等玻璃态高分子材料中,气体在渗透膜内的传递主要是由扩散系数控制的,所以分子尺寸越小的其渗透系数P越大,所以VOC 在膜内的渗透系数小于N2和O2的渗透系数。而在橡胶态高分子中,如硅橡胶,气体在膜内的传递主要是由溶解系数控制的,所以在这类高分子VOC在膜内的渗透系数大于N2和O2的渗透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挥发性气体排气量为50~300m3/h的高浓挥发性有机物,如果排气有压力,且压力达到1500Pa以上,譬如氮气吹扫或者真空泵22 排气工艺,那么则可以进行预冷及除雾后,直接进入膜分离组件进行分离和回收;如排气压力较低,则需要接入离心风机24进行抽气和送风,离心风机24 的进气口前端设置负压传感器,通过变频来实现抽气量维持在一定的负压值,即离心风机24和负压传感器进行变频调节。针对排气量为300~1000m3/h且排气压力高于0.01MPa的尾气,则可直接使用多组高压膜分离器进行并联治理,每套膜分离器对应的处理气量为100m3/h;针对排气量为300~1000m3/h且排气压力低于0.01MPa的尾气,则可只用压缩处理工艺,即通过螺杆压缩机引气并将挥发性气体压缩到0.2~0.7MPa,然后进入多套高压膜分离器进行并联治理,每套高压膜分离器对应的处理气量为100~150m3/h。不管是采用多组膜分离器并联、常压膜分离器分离工艺还是高压膜分离器分离工艺,预冷和除雾都是最基本的工艺,进气温度保持在0~30℃内,进膜分离组件2的气体无明显的水汽和水滴,湿度越低越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气体膜分离器的排气为正压,如为负压则严重影响膜分离效率,因此,需要考虑膜分离器和其他挥发性气体混合收集后的压力调节,如是高压膜分离工艺,则不用担心排气为负压的情况产生,如果是常压膜分离工艺,那么至少需要保证膜分离器的排气有600Pa以上的压力。常压膜排气管道处设置压力变送器以及气动比例调节阀,压力变送器、比例调节阀和后端离心风机(变频)进行连锁,通过离心风机24变频及比列调节阀的开启比例来实现常压膜排气管道处的压力位置在一个固定值或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需要根据进入吸附组件3前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成份和特性来选择树脂类型。首先,从使用寿命、工况适应能力及孔结构类型等角度,选择超高级交联类的苯乙烯骨架结构非极性吸附树脂作为吸附治理挥发性有机物的核心吸附材料,该树脂为后交联型高分子树脂,不含离子交换基团,内部呈交联网络结构,具有发达孔结构,理化性质稳定,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剂,可以浓缩、分离有机物,且不受无机盐类及强离子、低分子化合物的干扰。其次,从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子动力学直径来选择一种或多种非极性树脂,如挥发性有机物中主要物质的分子动力学直径较小,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4003414610000091
那么就需要选择平均孔径较小(3.0nm左右)的非极性树脂作为主要吸附材料,然后和其他常规类吸附树脂共同发挥吸附作用,常规类吸附树脂的孔径一般为35~4.0nm。如挥发性有机物中主要物质的分子动力学直径大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4003414610000092
那么直接选择常规类吸附树脂作为单一吸附材料便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前端利用膜分离组件2分离和回收了较高浓度的挥发性气体,那么进入末端吸附组件3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降低较为明显,因此,可将末端吸附组件3设计成一级吸附模式进行达标或超低排放。混合工艺尾气经过压力控制、混合、预冷、除湿后进入吸附组件3,为确保吸附组件3的高效吸附效率,进气温度需要控制在0~12℃,湿度易低于40%RH且不含有明显的雾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真空泵22和第三换热器23,所述真空泵22和所述富集气口212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23和所述真空泵22连接,并且所述第三换热器23和所述除雾器12连接。富集气口212设置真空泵22来提供压差(也叫驱动力),让挥发性有机气体更快速的溶解扩散至该侧,由于基本全是富集的挥发性有机物,因此富集气口212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较高,可有效利用第三换热器23对富集气进行液化冷凝,第三换热器23采用-30~-5℃冷媒。冷凝下来有机物进入除雾器12进行回收套用,冷凝时产生不凝汽在除雾器12内和来气进行耦合,继续进行分离和回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膜分离组件2的前端进气口211处设置有压力变送器,可通过PID调节及连锁来实现离心风机或压缩机的恒压调节,前端进气量和抽气量恒定,即进多少挥发性气体,抽取多少挥发性气体。此外,整套膜分离组件2还设置了多个温度变送器以及旁通管路,可让整套设备自动全自动监测与运行,实现无人值守,只需定期巡检便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缓冲罐31和第四换热器33,所述缓冲罐31和膜分离组件2的贫气口213连接,所述第四换热器33和所述缓冲罐31连接,膜分离组件2的贫气口213排气和其他工况挥发性有机物气体经过换到各自单独的管道收集后进入缓冲罐31,缓冲罐31设置压力传感器和泄压阀,以便排气存在憋压或者串气现象时自动应急处理。如膜分离组件2是常压膜工艺,则需要在其排气管道处设置压力变送器以及气动比例调节阀,压力变送器、比例调节阀和后端离心风机(变频)进行连锁,通过离心风机变频及比列调节阀的开启比例来实现常压膜排气管道处的压力位置在一个固定值或范围。混合尾气经过缓冲罐31后进入第四换热器33进行冷凝,冷凝后的温度控制在12℃以内,以便后端树脂吸附装置具有更高的吸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器34和第四换热器33连接,经过第四换热器33预冷后的混合工艺尾气进入吸附器34,通过吸附器34进行吸附治理,所述吸附器 34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吸附器34用于吸附有机尾气,另一个吸附器34处于备用状态,此时该吸附器34可用于脱附、散热、冷却等,最后净化过的废气通过排气管35进入烟囱排入大气中。吸附采用一吸附模式,以达到极高的净化效率,实现达标排放。吸附模式示意图如下所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4003414610000111
备注:2个阶段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脱附组件4,所述脱附组件4包括蒸汽调节阀42 和蒸汽管道41,所述蒸汽调节阀42设置在蒸汽管道41上,所述蒸汽管道41和所述吸附器34的连接。吸附到一定程度后的吸附器34,采用蒸汽调节阀42组调节后的蒸汽(100~110℃)进行脱附,非极性介孔树脂的脱附时间较短,所消耗蒸汽较少,脱附出的有机物和水蒸汽进入回收换热器61进行冷凝液化,冷媒采用3~8℃浅冷水,确保液化后的液体温度在15℃以内,液化不凝汽则回到系统前端和混合工艺尾气进行耦合,液化下来有机物和水进入回收罐62,根据有机物的组份和特性进行治理或者回收套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冷却组件5,所述冷却组件5和所述吸附器34连接,所述冷却组件5包括冷却管道51,所述冷却管道51上设置有进气换热器52,再生后的吸附器34需引入空气对其以及其所载的非极性介孔树脂进行冷却,和其他吸附材料不同,非极性介孔树脂的冷却时间较短,冷却时产生的挥发性气体可再次回到吸附装置前端进行吸附,以防止冷却时超标排放。另外,考虑到室不同季节温度时对空气温度的影响,通过进气换热器52(冷媒采用3~8℃浅冷水)的设置,以便对冷却风进行降温,确保可以让吸附器34内的吸附材料降到有利于吸附的温度(15℃以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回收组件6,所述回收组件6包括回收换热器和回收罐62,所述回收换热器和所述吸附罐的底部连接,所述回收罐62和所述回收换热器连接,回收换热器61的出气口和缓冲罐31连接,对吸附罐进行脱附的蒸汽经过回收冷凝器冷凝后液体进入回收罐62回收,气体进入缓冲罐31后再进入吸附组件3进行吸附。
高沸点挥发性有机物一直是传统吸附材料活性炭和碳纤维的治理难点,尤其是沸点超过150℃的有机物,活性炭和碳纤维再生困难,从而导致吸附性能大幅下降。而对于非极性树脂而言,即使吸附了高沸点挥发性有机物也可以通过丙酮洗脱或者醇洗进行再生,本装置中的高浓回收设置了洗脱再生管道,可通过自动连锁程序定期(1年以上)对树脂进行洗脱再生,可利用甲醇、乙醇或丙酮进行洗脱。此外,本装置中的洗脱再生管道和防高温喷淋管路共用,节省了不必要的管道铺设。
以上过程均由PLC程序控制,自动切换,交替进行。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PLC程序控制,对设备进行全自动监测与控制。根据工艺要求,自动运行时的吸附时间、脱附时间、冷却时间和间歇时间可通过程序来设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整套设备结构采用一体机式撬装设备,和常规的现场焊接-拼装型设备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设计灵活、工艺布局合理及使用寿命长等优势。此外,撬装设备可以整体迁移,设备再利用率高,同时对工厂的设备搬迁、改造节省了大量施工工作。整套设备设置若干监视压力、温度、液位、压差及风速等远传变送器,并配套若干气动阀门以及电机,可通过PLC程序实现全自动监测与控制,可根据工艺要求,来设定自动运行时的吸附时间、脱附时间、冷却时间和间歇时间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治理中小风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膜分离组件(2)和吸附组件(3),所述膜分离组件(2)和来气管道(7)连接,所述吸附组件(3)和所述膜分离组件(2)连接,所述膜分离组件(2)包括膜分离器(21),所述膜分离器(21)内部设置有机气体渗透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理中小风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分离器(21)包括进气口(211)、富集气口(212)和贫气口(213),所述富集气口(212)和进气口(211)位于所述有机气体渗透膜的两侧,所述贫气口(213)和所述进气口(211)位于所述有机气体渗透膜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理中小风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降温除湿组件(1),所述降温除湿组件(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11)、除雾器(12)和第二换热器(13),所述第一换热器(11)和来气管道(7)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13)和所述膜分离组件(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理中小风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分离组件(2)还包括真空泵(22)和第三换热器(23),所述真空泵(22)和所述富集气口(212)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23)和所述真空泵(22)连接,并且所述第三换热器(23)和所述除雾器(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理中小风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罐(31)和第四换热器(33),所述缓冲罐(31)和所述贫气口(213)连接,所述第四换热器(33)和所述缓冲罐(3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理中小风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3)包括吸附器(34),所述吸附器(34)内设置有非极性树脂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治理中小风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器(34)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所述吸附器(34)并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治理中小风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附组件(4),所述脱附组件(4)包括蒸汽调节阀(42)和蒸汽管道(41),所述蒸汽调节阀(42)设置在蒸汽管道(41)上,所述蒸汽管道(41)和所述吸附器(3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治理中小风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组件(5),所述冷却组件(5)和所述吸附器(34)连接,所述冷却组件(5)包括冷却管道(51),所述冷却管道(51)上设置有进气换热器(52)。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治理中小风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收组件(6),所述回收组件(6)包括回收换热器(61)和回收罐(62),所述回收换热器(61)和所述吸附器(34)的底部连接,所述回收罐(62)和所述回收换热器(61)连接,所述回收换热器(61)和缓冲罐(31)连接。
CN202222720766.XU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治理中小风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合装置 Active CN218687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20766.XU CN218687970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治理中小风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20766.XU CN218687970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治理中小风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87970U true CN218687970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85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20766.XU Active CN218687970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治理中小风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879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60434B2 (en) Methane recovery from a landfill gas
FI88880C (fi) Anordning och foerfarande foer aotervinning av oljeloesliga aongor
CN111348623B (zh) 一种“甲醇氧化制甲醛”驰放尾气中氢气回收纯化系统
KR20180007519A (ko) 바이오 가스로부터 메탄 회수율을 향상시킬 수 있는 다단 분리막 시스템
CN108144404A (zh) 一种车间尾气净化处理装置及其工艺
CN111359363A (zh) 一种净化含氯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系统
US6375716B1 (en) Device for separating CO2 from fossil-fueled power plant emissions
CN112657310A (zh) 一种高浓四氢呋喃有机废气处理工艺及装置
CN218687970U (zh) 一种治理中小风量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合装置
JP2012011343A (ja) 低露点空気発生装置
CN211537120U (zh) 一种采用热氮脱附的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及系统
US7132008B2 (en) Natural gas dehydration apparatus
CN112938899A (zh) 一种高纯电子级溴化氢的提纯方法
CN214486326U (zh) 一种从含湿空气中分离水蒸气的装置
JP2011092871A (ja) 有機溶剤回収システム
CN216935397U (zh) 一种用于治理有机尾气的膜法回收及活性炭吸附组合装置
JP5510110B2 (ja) 有機溶剤回収システム
JP2013158666A (ja) 有機溶剤回収システム
CN218281201U (zh) 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尾气回收利用的树脂吸附装置
CN112627287B (zh) 一种直接从空气中制取液态水的装置及方法
CN218686472U (zh) 一种二氯甲烷尾气处理装置
CN215233145U (zh) 一种化工厂立罐区voc废气治理及油气回收设备
CN220443490U (zh) 一种废气深冷吸附回收装置
CN104436980A (zh) 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方法和设备
KR102324814B1 (ko) 휘발성 유기화합물 회수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