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85441U - 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微动力负压引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微动力负压引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85441U
CN218685441U CN202221393224.XU CN202221393224U CN218685441U CN 218685441 U CN218685441 U CN 218685441U CN 202221393224 U CN202221393224 U CN 202221393224U CN 218685441 U CN218685441 U CN 218685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layer
drainage device
pressure drainage
mi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9322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武
周建大
张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Brain Hospital Huna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First Hospital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hir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Brain Hospital Huna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First Hospital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hir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Brain Hospital Huna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First Hospital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hir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nan Brain Hospital Huna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139322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85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85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85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微动力负压引流装置,包括相互叠加而成的吸水层和泡沫层,吸水层的底部和泡沫层的中央分别安装有引流管和冲洗管,引流管和冲洗管上间隔均匀开设有侧孔,吸水层顶部设有若干个朝底部开口且倒立嵌合在泡沫层通孔中的胶囊袋。该装置通过位于胶囊袋及吸水层内的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的特种聚乙烯醇医用生物材料或胖大海基质产生“虹吸效应”形成微动力负压将创面渗液充分吸收,进而利用泡沫层中的引流管通过外接负压源可将吸水层内吸附的液体及时排出,从而增强整个装置的负压吸附效果。另可将药水通过冲洗管注入创面,一方面对创面起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可疏通装置内管道,避免堵塞。本装置操作简单,临床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微动力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创面修复医用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微动力负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负压引流技术已在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引流出创口/创面渗液,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抗菌药物的使用和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目前临床上所用的负压引流装置直接作用于创面,刚装上后吸附效果颇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用泡沫敷料逐渐变硬,吸附效果变差,以致于创面局部渗液堆积而影响创口生长。再者创面液化坏死组织直接被吸入医用泡沫敷料中形成污物,容易导致引流管堵塞,不能产生持续负压,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故研制一种即可产生持续负压,又可延长负压使用时间且能充分引流的负压引流装置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负压引流装置中医用泡沫长时间吸附后变硬导致创面渗液引流不充分,且创面液化坏死组织直接被吸附进入医用泡沫中形成污物导致引流管堵塞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微动力负压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微动力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引流装置本体,负压引流装置本体覆盖有医用贴膜,负压引流装置本体由相互叠加的下层吸水层和上层泡沫层构成,吸水层顶部设有若干个朝底部开口的胶囊袋,泡沫层设有若干个适配胶囊袋的通孔胶囊袋嵌于通孔内,且泡沫层与吸水层紧密贴合,吸水层内靠近底部的位置以及泡沫层中央位置分别设有带侧孔的冲洗管和引流管。
进一步的,胶囊袋和吸水层内均含有中药泥炭藓基质或胖大海基质。
进一步的,吸水层和泡沫层分别在胶囊袋和通孔的间隔处覆有沿剪线。
进一步的,泡沫层为医用材质泡沫敷料。
进一步的,吸水层和胶囊袋由孔径在0.5~5μm的医用无纺布材质构造而成。
进一步的,引流管接入中心负压源,冲洗管接口可插入密封整个装置的活塞。
进一步的,冲洗管和引流管并排且朝向一致。
进一步的,引流管和冲洗管为硅胶材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用于创面修复的微动力负压引流装置,通过位于胶囊袋以及吸水层内的中药胖大海基质或特种聚乙烯醇医用生物材料产生“虹吸效应”或近似注射筒的“唧筒效应”促使创面的渗液充分吸收,因特种聚乙烯醇医用生物材料或胖大海基质具有强大吸水膨胀作用形成的微动力负压,从而能够极大地增强负压引流装置的吸水效果,进而利用引流管可将吸水层内吸附的液体进行引导排出,解决了单用医用泡沫敷料作用于创面时,随着时间推移吸附作用逐渐减弱导致创面渗液聚集,以及吸附作用减弱时造成引流管堵塞等问题。该负压引流装置的引流管可外接负压源,一方面创面进行持续负压引流,改善创面供血,避免炎性积液;另一方面吸水基质可以保持创面“湿润微环境”从而达到促进创面生长的作用。再者利用接近创面的吸水层底部的冲洗管可将药水冲入创面及负压引流装置内,可对创面进行清洗和治疗,同时带走吸入负压引流装置内的污物,避免引流管堵塞,从而延长负压引流装置的有效使用时间。即使在外接中心负压减弱,甚至丧失时,负压引流装置在胖大海基质或特种聚乙烯醇医用生物材料强大吸水膨胀形成的微动力负压作用下,依旧可对创面进行有效引流,避免创面积液。
2.该用于创面修复的微动力负压引流装置,通过上述1中的效果,便无需像一般敷料垫层一样在创面渗液增多时需要频繁更换的问题,按时定期更换即可,降低了医疗资源的消耗,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水层和泡沫层展开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水层和泡沫层合并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水层和泡沫层仰视结构图;
图中:1、负压引流装置本体;2、医用贴膜;3、吸水层;301、胶囊袋;302、冲洗管;4、泡沫层;401、通孔;402、引流管;5、侧孔;6、沿剪线;7、活塞;8、医用吸水基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微动力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引流装置本体1,所述负压引流装置本体1覆盖有医用贴膜2,所述负压引流装置本体1由相互叠加的下层吸水层3和上层泡沫层4构成,所述吸水层3顶部设有若干个朝底部开口的胶囊袋301,所述泡沫层4设有若干个适配胶囊袋301的通孔401,所述胶囊袋301嵌于所述通孔401内,且泡沫层4与吸水层3紧密贴合,所述吸水层3内靠近底部的位置以及泡沫层4中央位置分别设有带侧孔的冲洗管302和引流管402。
根据上述技术特征,负压引流装置本体1由吸水层3和泡沫层4叠加而成的,吸水层3作为底层覆盖在患者患处创面上,其顶部设有若干个朝底部开口且倒立的胶囊袋301,吸水层3以及胶囊袋301为孔径在0.5~5μm的医用优质无纺布材质构成,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能允许水分子、液化坏死组织和微生物进入微动力负压引流装置,以维持创面的清洁。吸水层3和胶囊袋301内含有吸水性较强的医用吸水基质8,例如胖大海基质或聚乙烯醇医用生物材料,其中胖大海为中药,具有消炎镇痛的效果,而设置与此处的目的便是其独特强大的吸水性质,因胖大海具有同聚乙烯醇医用生物材料一样的构造,均是呈三层复合架构以及开孔结构,配合胶囊袋故而将胖大海制成基质装入下层无纺布中,吸水膨胀产生“虹吸效应”或近似注射筒的“唧筒效应”形成的微动力负压能够极大增强负压引流装置的吸水效果,避免创面炎性积液。在该吸水层3底面和泡沫层4中央分别设有朝向一致的冲洗管302和引流管402,引流管402和冲洗管302上间隔均匀设有侧孔5,该侧孔5是在吸水层3泡沫层4中引流和冲洗的必要途径,且侧孔5间隔设置使得引流或冲洗更均匀,冲洗管302的接口处可插入活塞7进行堵塞,保持负压引流装置本体的气密性。冲洗管302塞入活塞7,引流管402接入负压源,由于吸水层3和泡沫层4上覆盖有医用贴膜2贴合创面进行密封,创面的渗出液先被下层吸水层3的亲水的胖大海基质或聚乙烯醇医用生物材料产生的“虹吸效应”吸附,当吸水层3的亲水基质吸水膨胀时,一部分液体会及时通过上层泡沫层4及时被外接的负压吸走,达到持续负压吸引的效果。另外冲洗管302从外部注入一些药水对创面进行冲洗,一方面可对创面进行治疗和对本装置本体进行杀菌;另一方面在引流管402外接负压源的作用下,可及时带走负压引流装置本体1内滞留的污物,避负压引流装置本体堵管,维持负压的稳定性。同时该泡沫层2的通孔401套设在胶囊袋301上,具有稳固胶囊袋301的作用同时使得下层的吸水层3为展开状态;另外泡沫层4的通孔401,与下层的胶囊袋301相嵌合,一方面是增加上下层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是下层的胖大海基质吸水膨胀后有更多的释放空间,以致于形成更强的微动力负压吸附作用,若在外接负压减弱,甚至丧失时,负压引流装置本体1在胖大海基质或聚乙烯醇医用生物材料强大吸水膨胀形成的微动力负压作用下,依旧可对创面进行有效引流,避免创面积液。
其中,引流管402和冲洗管302为硅胶材质的,在负压引流装置本体1的表面覆盖有用于包裹患处的医用贴膜2,吸水层3和泡沫层4的表面具有沿剪线6,可根据患者创面大小进行剪裁,剪裁出适合创面大小的的负压引流装置本体,继而避免医用资源的浪费,适合的大小使得贴合患处更加紧密。为了在裁剪时不影响引流管402和冲洗管302,该沿剪线避开了胶囊袋301,在剪裁时可以横向以及纵向剪裁,使之剪裁便捷。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微动力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引流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引流装置本体(1)覆盖有医用贴膜(2),所述负压引流装置本体(1)由相互叠加的下层吸水层(3)和上层泡沫层(4)构成,所述吸水层(3)顶部设有若干个朝底部开口的胶囊袋(301),所述泡沫层(4)设有若干个适配胶囊袋(301)的通孔(401),所述胶囊袋(301)嵌于所述通孔(401)内,且泡沫层(4)与吸水层(3)紧密贴合,所述吸水层(3)内靠近底部的位置以及泡沫层(4)中央位置分别设有带侧孔(5)的冲洗管(302)和引流管(4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微动力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层(3)和泡沫层(4)分别在胶囊袋(301)和通孔(401)的间隔处覆有沿剪线(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微动力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层(4)为医用材质泡沫敷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微动力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层(3)和胶囊袋(301)由孔径在0.5~5μm的医用无纺布材质构造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微动力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402)外接负压源,冲洗管(302)接口可插入密封整个装置的活塞(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微动力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302)和引流管(402)并排且朝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微动力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402)和冲洗管(302)为硅胶材质。
CN202221393224.XU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微动力负压引流装置 Active CN218685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93224.XU CN218685441U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微动力负压引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93224.XU CN218685441U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微动力负压引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85441U true CN218685441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07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93224.XU Active CN218685441U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微动力负压引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85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7765B (zh) 用于覆盖伤口的薄膜
ES2241050T3 (es) Aposito para heridas con junta estanca para la prevencion de fugas.
CN102046120B (zh) 具有阀门的医用敷料以及包含此类敷料的套件
CN211326142U (zh) 一种封闭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系统
JPH04506760A (ja) 灌注包帯
CN215425516U (zh) 一种多种用途的伤口敷料贴
CN218685441U (zh) 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微动力负压引流装置
CN103876890B (zh) 一种湿性敷料
CN213048547U (zh) 一种用于腹腔渗液的负压吸引装置
CN203749692U (zh) 一种湿性敷料
CN211300663U (zh) 一种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
CN210697998U (zh) 一种产妇用护理垫
CN210131242U (zh) 一种新型材质的t型管
CN213490934U (zh) 一种带医用聚酯膜包边的负压引流敷料
CN101190353A (zh) 创面封闭负压引流包
CN111671988A (zh) 一种创面换药引流装置
CN206566263U (zh) 负压引流装置
CN110584881A (zh) 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
CN220109926U (zh) 一种防漏基板及人工肛袋
CN218792847U (zh) 一种方便固定的医用护理垫
CN219557743U (zh) 一种单向导湿的尿路造口袋
CN219763750U (zh) 一种用于创伤的敷料
CN216319401U (zh) 一种新型的引流管结构
CN219896074U (zh) 具冲洗吸附功能的造口袋
CN210697997U (zh) 一种医用护理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