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77607U - 一种智能电容器及其上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电容器及其上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77607U
CN218677607U CN202223320963.9U CN202223320963U CN218677607U CN 218677607 U CN218677607 U CN 218677607U CN 202223320963 U CN202223320963 U CN 202223320963U CN 218677607 U CN218677607 U CN 2186776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imiting
upper case
pole wiring
limi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2096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雄捷
陶显升
金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ix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lix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ix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lix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2096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776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776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776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容器及其上壳,上壳包括:上壳本体,设置在上壳本体上的N极接线结构,并且N极接线结构设置有限位槽和装配口,装配口开设在上壳本体上并与上壳本体内侧连通,限位槽限位安装N极接线端子,并对N极接线端子沿上壳本体的外侧到内侧的方向的移动限位;装配口与限位槽连通,且N极接线端子的导线能够由装配口进入限位槽。当N极接线端子卡入限位槽后,由限位槽的限位可使N极接线端子沿上壳本体的外侧向上壳本体的内侧的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因此不会存在N极接线端子向上壳本体的内侧脱落,即不会掉落于智能电容器内部,进而不存在脱落后重新拆装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电容器及其上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电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电容器及其上壳。
背景技术
智能电容器集成了现代测控、电力电子、网络通讯、自动化控制以及电力电容器等先进技术。改变了传统无功补偿装置落后的控制器技术和落后的机械式接触器或机电一体化开关作为投切电容器的投切技术,改变了传统无功补偿装置体积庞大和笨重的结构模式,从而使新一代低压无功补偿设备具有补偿效果更好,体积更小,功耗更低,价格更廉,节约成本更多,使用更加灵活,维护更加方便,使用寿命更长,可靠性更高的特点,适应了现代电网对无功补偿的更高要求。
智能电容器设置有A、B、C、N四相的接线端子,由于N相接线端子可以直通连接,为降低成本,故在现有的智能电容器中,通常将A、B、C三相的接线端子采用3p空气开关,而另外设置N相接线端子的独立结构。
目前,在智能电容器上方的壳体上设有供N极接线端子安装的N极接线结构,但是,N极接线片有可能会掉到智能电容器内部,此时则无法安装,需要拆开智能电容将N极接线片拿出,并重新进行安装,严重影响安装效率。
因此,如何防止智能电容器的N极接线端子在安装时掉入智能电容器内部,以提高安装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电容器的上壳,防止智能电容器的N极接线端子在安装时掉入智能电容器内部,以提高安装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壳体的智能电容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电容器的上壳,其包括:
上壳本体,
设置在所述上壳本体上的N极接线结构,并且所述N极接线结构设置有限位槽和装配口,所述装配口开设在所述上壳本体上并与所述上壳本体内侧连通,所述限位槽限位安装N极接线端子,并对所述N极接线端子沿所述上壳本体外侧到内侧的方向的移动限位;
所述装配口与所述限位槽连通,且所述N极接线端子的导线能够由所述装配口进入所述限位槽。
优选的,上述的智能电容器的上壳中,所述限位槽还对所述N极接线端子沿上壳本体的高度方向的移动限位。
优选的,上述的智能电容器的上壳中,所述装配口包括与所述限位槽平行的水平开口或与所述限位槽垂直的竖直开口。
优选的,上述的智能电容器的上壳中,所述限位槽与所述上壳本体的内侧连通。
优选的,上述的智能电容器的上壳中,所述N极接线结构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上壳本体连接;
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均为L型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向所述第二限位板方向弯折,所述第二限位板向所述第一限位板方向弯折;
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以及所述支撑板之间所围设的空间形成所述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矩形槽,且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限位槽的开口。
优选的,上述的智能电容器的上壳中,所述第一限位板的末端和所述第二限位板的末端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装配口与所述间隙连通。
优选的,上述的智能电容器的上壳中,所述N极接线结构还包括:
限位挡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限位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均设置有所述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用于与所述N极接线端子相抵,限制所述N极接线端子向所述上壳本体内侧移动的位置。
优选的,上述的智能电容器的上壳中,所述限位挡板一端位于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上壳本体的一端。
优选的,上述的智能电容器的上壳中,所述N极接线结构还包括:
加强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上方均设置有所述加强板,且所述第一限位板上的所述加强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上的所述加强板之间形成所述装配口。
优选的,上述的智能电容器的上壳中,所述第一限位板上的所述加强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上的所述加强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限位板末端和所述第二限位板末端之间的距离。
一种智能电容器,包括上壳,其中,所述上壳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上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电容器的上壳,将N极接线端子通过装配口从上壳本体的内侧伸出,并通过装配口进入限位槽内。当N极接线端子卡入限位槽后,由限位槽的限位可使N极接线端子沿上壳本体的外侧向上壳本体的内侧的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因此不会存在N极接线端子向上壳本体的内侧脱落,即不会掉落于智能电容器内部,进而不存在脱落后重新拆装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装配效率。
此外,限位槽还可对N极接线端子沿上壳本体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限位,防止N极接线端子沿上下方向晃动,方便对N极接线端子进行后续的固定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智能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E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智能电容器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F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智能电容器的上壳的主视图;
图6为图5中G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智能电容器的上壳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100为上壳、200为电容器主体;
1为上壳主体、2为N极接线结构、3为限位槽、4为装配口、5为螺纹孔;
21为支撑板、22为第一限位板、23为第二限位板、24为限位挡板、25为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容器的上壳,防止智能电容器的N极接线端子在安装时掉入智能电容器内部,以提高安装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壳体的智能电容器。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图1展示了智能电容器的具体结构,包括上壳100和电容器主体200,其中,在上壳100上设置有A、B、C、N四相的接线端子。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壳100上设置的接线端子可根据不同需要设置,本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上述。
由于本方案主要对N极接线结构进行改进,因此,对于电容器主体200的结构和A、B、C三相的接线结构均不做具体限定,参照现有技术即可。
图2展示了智能电容器的E部局部放大图,N极接线结构2上限位安装有N极接线端子7,并通过螺纹杆6连接N极接线端子7和N极接线结构2。
一些实施例中,在N极接线端子安装时,N极接线片有可能会掉到智能电容器的电容器本体200的内部,此时则无法继续安装,需要拆开智能电容将N极接线片拿出,并重新进行安装,严重影响安装效率。
鉴于上述问题,结合图3至图7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容器的上壳100,包括上壳本体1和设置在上壳本体1上的用于安装N极接线端子7的N极接线结构2。
具体的,N极接线结构2处设置有:限位槽3和装配口4。其中,限位槽3能够对N极接线端子7沿上壳本体1的高度方向以及由上壳本体1外侧向上壳本体1内侧的方向进行限位;而装配口4与限位槽3连通,能够使N极接线端子7由装配口4进入限位槽3。
装配口4为开设在上壳本体1上的通孔,其尺寸能够保证N极接线端子和与N极接线端子7相连的导线穿过;由上壳本体1的外侧向上壳本体1的内侧的方向,限位槽3为贯穿上壳本体1的通孔。
需要说明的是,上壳本体1为盒体结构,用于围设内部空间的一侧为上壳本体的内侧,而与外界环境接触的一侧为上壳本体1的外侧。上壳本体1的高度方向为由电容器主体200向上壳100的方向。
在此说明,规定本文中:N极接线结构2所在上壳本体1的安装面,由上壳本体1的外侧向上壳本体1的内侧的方向为y轴;沿上壳本体1的高度方向为z轴;与z轴和y轴均垂直的为x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公开了限位槽3的具体形成,参照图4和图6所示。其中,N极接线结构2包括:支撑板21、第一限位板22和第二限位板23。其中,支撑板21与上壳本体1固定连接,而第一限位板22和第二限位板23分别安装在支撑板21的两侧。第一限位板22和第二限位板23均为L型板,并且第一限位板22向第二限位板23方向弯折,第二限位板23向第一限位板22方向弯折。在第一限位板22与支撑板21之间形成的空间,同时在第二限位板23与支撑板21之间形成的空间,并且形成的这些空间则为上述的限位槽3,第一限位板22和第二限位板23之间的间隙形成限位槽3的开口,即本文中的限位槽3为靠近装配口4的一侧具有开口的矩形槽。
在对N极接线端子7进行安装时,将N极接线端子7一侧插入第一限位板22与支撑板21之间,另一侧插入第二限位板23与支撑板21之间,从而实现N极接线端子与限位槽3的限位连接。通过第一限位板22和第二限位22可限制N极接线端子7向上移动;而通过支撑板21的支撑可限制N极接线端子7向下移动,从而实现了对N极接线端子7沿z轴上的限位。
结合上述说明可知,上壳本体1上开设有与限位槽3尺寸和形状配合的通孔,以使限位槽3贯穿上壳本体1。为了增加强度,第一限位板22和第二限位22均固定在上壳本体1上。
通过上述结构,当N极接线端子7卡入限位槽3后,N极接线端子7上下的位置受到限制,更加方便N极接线端子7的后续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支撑板21可为由靠近上壳本体1的一端向远离上壳本体1的一端渐缩的楔形结构,以提高支撑板21装配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对N极接线端子7由上壳本体1的外侧向上壳本体1的内侧的方向的移动进行限位,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限位板22和第二限位板23下方均设置了限位挡板24。位于第一限位板22下方的限位挡板24一端与第一限位板22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支撑板21上;相同的,位于第二限位板23下方的限位挡板24一端与第二限位挡板23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支撑板21上。
当然,上述的支撑板21、第一限位板22、第二限位板23和限位挡板24可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为了减小N极接线结构2凸出的尺寸,可将限位挡板24设置在靠近上壳本体1处,当然,可将限位挡板24直接设置在上壳本体1的开口处,并与上壳本体1一体成型。
对于限位挡板24沿x轴方向的尺寸可根据不同需要设置,只要两个限位挡板24之间的距离小于N极接线端子7沿x轴方向的尺寸即可。
通过上述结构,当N极接线端子7卡入限位槽3后,并与限位挡板24相抵时,N极接线端子7沿上壳本体1的外侧向上壳本体1的内侧的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因此不会存在N极接线端子7向上壳本体1的内侧脱落,进而不存在脱落后重新拆装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装配效率。
由于上述的N极接线结构2具有对N极接线端子7由上壳本体1的外侧向上壳本体1的内侧的方向限位的功能,因此,上述的N极接线结构2无法实现N极接线端子7由上壳本体1的内侧向外侧方向安装。
鉴于此,一些实施例中,在上壳本体1上开设了装配口4,并且该装配口4与限位槽3连通。当需要将N极接线端子7由上壳本体1的内侧向外侧方向安装时,可先将上壳本体1内侧的N极接线端子7通过装配口4穿出上壳本体1,并将与N极接线端子7相连的导线也拉出装配口4。由于导线有一定的韧性,能够随意变形,因此,可通过扭动导线可使导线从装配口4掉落至限位槽3内,然后,调节好N极接线端子7的位置,则通过向回拉动导线,而使N极接线端子7插入限位槽3内,并卡接在支撑板21和第一限位板22、第二限位板23和限位挡板24之间。
对于装配口4的形状可为沿x轴方向的水平开孔,也可为沿z轴方向的竖直开口,当然,还可为倾斜的开口,只要能够使N极接线端子7穿过,并且与限位槽3连通即可。
请参照图4和图6所示,公开了一种装配口4形成的具体结构,具体的,在上壳本体1上开设有通孔,并在第一限位板22和第二限位板23上方均设置有加强板25,加强板25均与上壳本体1固定连接,且两个加强板25之间形成装配口4。
由于加强板25分别安装在第一限位板22和第二限位板23上,而第一限位板22的末端和第二限位板23的末端之间具有间隙,因此,装配口4通过第一限位板22和第二限位板23之间的间隙与限位槽3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板22的末端和第二限位板23的末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加强板25之间的距离。
通过设置加强板25一方面形成装配口4,另一方面可对第一限位板22和第二限位板23的顶端进行固定,以使第一限位板22和第二限位板23的顶端均与上壳本体1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了第一限位板22和第二限位板23的安装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加强板25为沿智能电容器内侧向外侧方向渐缩的楔形块。
从图7可以看出,本申请中的上壳本体1上开设的是T型孔,具体的,T型孔中位于上方较宽的部分为上述的装配口4,而下方宽度较窄的部分与限位槽3连通。
当然,由于与N极接线端子7相连的导线具有一定的柔性,在实际中,也可将限位槽直接限位置与上壳本体1内侧不连通的结构,导线通过装配口4伸入于上壳本体1内侧。
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N极接线端子7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安装,因此,可使得N极接线端子7的安装方式更加简单方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并参照现有N极接线端子7的安装,在支撑板21上还具有螺纹孔5,相应的,在N极接线端子7上具有定位孔。当N极接线端子7安装于限位槽3内后,则通过螺纹杆6穿过螺纹孔5和定位孔,实现对N极接线端子7的周向限位。
结合螺纹孔5的作用可知,上述实施例中的限位挡板24的作用不仅在于对N极接线端子7由智能电容器外侧向内侧方向限位,并且还要保证N极接线端子7与限位挡板24相抵时,N极接线端子7上的定位孔刚好与螺纹孔5相对,且两者轴线重合。
本申请中公开的智能电容器中包括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上壳,因此,具有该上壳的智能电容器也具有上述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本实用新型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智能电容器的上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壳本体(1),
设置在所述上壳本体(1)上的N极接线结构(2),并且所述N极接线结构(2)设置有限位槽(3)和装配口(4),所述装配口(4)开设在所述上壳本体(1)上并与所述上壳本体(1)内侧连通,所述限位槽(3)限位安装N极接线端子,并对所述N极接线端子沿所述上壳本体(1)的外侧到内侧的方向的移动限位;
所述装配口(4)与所述限位槽(3)连通,且所述N极接线端子的导线能够由所述装配口(4)进入所述限位槽(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容器的上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3)还对所述N极接线端子沿所述上壳本体(1)的高度方向的移动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容器的上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口(4)包括与所述限位槽(3)平行的水平开口或与所述限位槽(3)垂直的竖直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容器的上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3)与所述上壳本体(1)的内侧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容器的上壳,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接线结构(2)包括:
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与所述上壳本体(1)连接;
第一限位板(22),所述第一限位板(2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2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第二限位板(23),所述第二限位板(23)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2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板(22)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3)均为L型板,所述第一限位板(22)向所述第二限位板(23)方向弯折,所述第二限位板(23)向所述第一限位板(22)方向弯折;
所述第一限位板(22)、所述第二限位板(23)、以及所述支撑板之间所围设的空间形成所述限位槽(3),所述限位槽(3)为矩形槽,且所述第一限位板(22)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3)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限位槽(3)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电容器的上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22)的末端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3)的末端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装配口(4)与所述间隙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电容器的上壳,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接线结构(2)还包括:
限位挡板(24),所述第一限位板(22)和所述支撑板(2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限位板(23)和所述支撑板(21)之间均设置有所述限位挡板(24),所述限位挡板(24)用于与所述N极接线端子相抵,限制所述N极接线端子向所述上壳本体(1)的内侧移动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电容器的上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板(24)一端位于所述支撑板(21)靠近所述上壳本体(1)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电容器的上壳,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接线结构(2)还包括:
加强板(25),所述第一限位板(22)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3)上方均设置有所述加强板(25),且所述第一限位板(22)上的所述加强板(25)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3)上的所述加强板(25)之间形成所述装配口(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电容器的上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22)上的所述加强板(25)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3)上的所述加强板(25)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限位板(22)末端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3)末端之间的距离。
11.一种智能电容器,包括上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为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上壳。
CN202223320963.9U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智能电容器及其上壳 Active CN2186776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0963.9U CN218677607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智能电容器及其上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0963.9U CN218677607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智能电容器及其上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77607U true CN218677607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48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20963.9U Active CN218677607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智能电容器及其上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776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602661U (zh)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8677607U (zh) 一种智能电容器及其上壳
CN205792184U (zh) 实用便捷的变频器
CN209328993U (zh) 压条及电池标准箱
CN212257144U (zh) 一种高压变压器引出线结构
CN213243728U (zh) 采用铝制短路环的罩极电机
CN211377823U (zh) 一种用于优化电机对旋变信号干扰的屏蔽结构
CN208950844U (zh) 一种水泵支架结构及天花机
CN220638915U (zh) 一种3d打印机用通信线缆收纳安装架
CN218300489U (zh) 一种固定连接插头的电机接线板及车用电机
CN219018186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电流柜
CN211563915U (zh) 一种磁力棒安装调节装置
CN220673327U (zh) 一种高压穿墙套管
CN207995591U (zh) 一种可安装于印制电路板上的磁环托架
CN218997381U (zh) 一种分层式密封的配电柜
CN215834413U (zh) 一种麻将机的电容安装结构及麻将机
CN214428559U (zh) 一种组合式继电器
CN214100206U (zh) 一种工具类电机控制器卡线装置
CN215360977U (zh) 一种充电桩
CN216957915U (zh) 一种智能断路器
CN221177029U (zh) 一种组合式电表箱
CN219959241U (zh) 一种壁挂式储能装置
CN217281540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及电动汽车
CN212124877U (zh) 一种充电机及充换电站
CN219915744U (zh) 一种具有数据采集功能的电表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