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75375U - 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接触件及转换器 - Google Patents

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接触件及转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75375U
CN218675375U CN202120678106.2U CN202120678106U CN218675375U CN 218675375 U CN218675375 U CN 218675375U CN 202120678106 U CN202120678106 U CN 202120678106U CN 218675375 U CN218675375 U CN 218675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optical fiber
shell
transmission mode
contact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781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姬向乐
姚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Nagu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Nagu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Nagu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Nagu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781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75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75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75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接触件及转换器,该光纤接触件包括用于与接触式光纤接触件接触连接的第一插接端和用于与非接触式光纤接触件非接触连接的第二插接端。所述转换器包括尾部相接的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该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内固定装配有上述接触件,该接触件的第一插接端位于第一壳体部件内,第二插接端位于第二壳体部件内,该转换器通过该接触件第一插接端与接触式光纤接触件的接触连接和第二插接端与非接触式光纤接触件的非接触连接实现接触式和非接触式光传输模式的转换。

Description

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接触件及转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实现非接触式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转换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两光纤连接器插头在需要连接时一般都通过转接器来实现,但现有的转接器仅能实现光传输方式一致的两插头之间的转接,无法实现满足具有不同光传输方式的插头的转接,也就无法实现不同光传输方式之间的转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非接触式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接触件及转换器,使其通过一端对接非接触式光纤连接器,另一端对接接触式光纤连接器,实现非接触式到接触式光传输的转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接触件,包括用于与接触式光纤接触件接触连接的第一插接端和用于与非接触式光纤接触件非接触连接的第二插接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接触件,其中所述的第一插接端为插针,第二插接端包括插针和通过套筒固定在该插针前端的透镜,两插接端的插针之间通过光纤连接。
前述的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接触件,其中所述的第一插接端固定装配在第二法兰盘前端,第二插接端固定装配在第一法兰盘前端,且第二法兰盘后端装配在第一法兰盘后端的腔体内,且通过螺帽与第一法兰盘固接,连接两插针的光纤穿设在两法兰盘内的空腔中。
前述的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接触件,其中所述的第二法兰盘前端外周设有凸台,套在该第二法兰盘外周的螺母与第一法兰盘外周的螺纹锁紧连接,且通过其内翻沿将第二法兰盘外周凸台压紧在第一法兰盘端面上。
前述的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接触件,其中所述的第二法兰盘侧壁上还设有用于供灌胶时液体进入其腔体内实现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以及连接两插针的光纤之间的灌胶密封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转换器,包括尾部相接的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该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内固定装配有接触件,该接触件为上述的接触件,该接触件的第一插接端位于第一壳体部件内,第二插接端位于第二壳体部件内,该转换器通过该接触件第一插接端与接触式光纤接触件的接触连接和第二插接端与非接触式光纤接触件的非接触连接实现接触式和非接触式光传输模式的转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转换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包括壳体、固定在壳体后端腔体内用于固定第二壳体部件的卡爪、装配在壳体外周的用于与适配的连接器锁紧的螺帽以及用于保证该螺帽锁紧可靠性的防松结构。
前述的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转换器,所述螺帽与壳体的转动接触面为能够减小转动摩擦的斜面。
前述的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转换器,所述壳体内还可拆卸固定有用于将套管固定在壳体内供插针插入位置的封装壳体部件。
前述的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转换器,封装壳体部件包括通过导销连接的第一封装壳体和第二封装壳体,所述导销具有穿过第二封装壳体且与第二封装壳体轴向限位的后端导向部和穿过第一封装壳体且与第一封装壳体固接的前端导向部,该封装壳体部件通过导销的后端导向部与壳体上销孔的配合实现装配导向,通过导销前端导销部与适配连接器的配合实现插合导向;所述套管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封装壳体和第二封装壳体内的安装孔中且分别被两安装孔前端限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转换器通过一端对接非接触式光纤自由端端连接器,另一端对接接触式光纤固定端连接器,实现非接触式到接触式光传输的转换;产品有多种大小,芯数有多种数量可供选择,可实现不同数量的光路传输;通过改变安装法兰结构,可以实现不同的安装形式,以达到气密封的要求;插针端面易清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非接触式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转换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封装壳体部件的取卸示意图;
图4是封装壳体部件的剖视图;
图5是第一壳体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部分分解图;
图7是接触件部件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第一壳体部件
2:封装壳体部件
3:第二壳体部件
4:胶圈
5:压板
6:螺钉
7:接触件部件
8:透镜
9:壳体
10:螺帽
11:波纹弹簧
12:第一卡圈
13第二卡圈
14:挡圈
15:卡爪
16:导销
17:第一封装壳体
18:第二封装壳体
19:螺钉
20:垫圈
21:套管
22:插针
23:螺母
24:第二法兰盘
25:O型圈
26:第一法兰盘
27:插针
28:套筒部件
29:大凸台
30:小凸台
31:保险丝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能够实现非接触式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转换器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7,其为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非接触式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转换器的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光纤转换器包括用于与采用接触传输模式进行光传输的连接器壳体插合适配的第一壳体部件1、用于与采用非接触式传输模式进行光传输的连接器壳体插合适配的第二壳体部件3、用于将套管21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内的封装壳体部件2以及具有用于实现接触式光传输的第一插针22的第一插接端和具有用于实现非接触式光传输的第二插针27和透镜8的第二插接端的接触件部件7。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3后端插接配合,并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部件3后端插合装配在第一壳体部件1后端的腔体内并通过固定在该腔体内的卡爪15实现与第一封装壳体1的固定。
所述接触件7穿设在第一壳体部件1的接触件安装孔中且第一插接端所在端被第一壳体部件轴向限位,第二插接端所在端穿过第二壳体部件3内的接触件安装孔且被第二壳体部件内的压板5轴向限位。所述第二壳体部件3内还设有用于实现其与适配连接器之间插合密封的胶圈4。
所述封装壳体部件2由螺钉固定在壳体部件1内,所述套管21被封装壳体部件2封装在供插针22插入的位置。封装壳体部件2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取出,使接触件端面易于清洁。
所述第一壳体部件1包含壳体9、固定装配在壳体9内的卡爪15、装配在该壳体9外周的用于与对插连接器锁紧的螺帽10以及用于防止螺帽在震动环境下松动的防松结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防松结构包括波纹弹簧11、第一卡圈12、第二卡圈13以及挡圈14;所述挡圈14、第二卡圈13及第一卡圈12将波纹弹簧11轴向固定在螺帽10中。
所述卡爪15固定装配在所述壳体9后端的腔体内,所述第二壳体部件3后端外周设有与该卡爪15上的弹爪适配卡紧的凹槽,通过专用工装将该卡爪15的弹爪卡在该凹槽后侧壁体上,实现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的轴向向后限位,所述壳体9内还设有用于与第二壳体部件后端面挡止限位的阶梯面,由此实现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的装配。
具体的,所述波纹弹簧11一端与螺帽10内凸台轴向限位,另一端与第一卡圈12轴向限位,所述第二卡圈13和装配在壳体9外周的挡圈14挡在所述第一卡圈12外侧,对其进行轴向限位,该挡圈14则被壳体9外周的凸台30轴向限位。所述螺帽10的内凸台通过内周斜面与壳体9外周凸台外周的斜面适配接触,使得壳体9与螺帽10之间的接触面为斜面,该斜面接触能够有效的降低螺帽旋转带来的摩擦力。
所述第一卡圈12与壳体9之间径向止转,所述第二卡圈13与螺帽10之间径向止转,且所述第一卡圈和第二卡圈之间的接触面为互相啮合的齿面,且该齿面具有倾斜角度不同的大齿面和小齿面,该大齿面和小齿面作为两卡圈啮合时的传动面使螺帽正转锁紧的力矩小于反转解锁的力矩。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壳体9通过其外周大凸台29与第一卡圈12内周的槽配合实现二者的径向止转,所述螺帽10通过其内周间隔分布的凹槽与第二卡圈13外周凸台的配合实现二者的径向止转。所述壳体9上还设有用于限制挡圈14轴向位置的小凸台30,通过小凸台30和挡圈14的配合实现该挡圈14的后端限位。而第一卡圈12和第二卡圈13结合面有特定的齿,使得卡圈13往螺帽锁紧方向旋转时阻力小,往相反方向旋转时阻力大。所述螺帽10上还设有保险丝孔31,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打保险丝,以满足更高要求的环境性能。
所述封装壳体部件2包含导销16、第一封装壳体17、第二封装壳体18、螺钉19、垫圈20以及套管21;所述第一封装壳体17和第二封装壳体18通过导销16固定连接,所述导销16穿过第二封装壳体18且通过其外周凸台与第二封装壳体内阶梯面挡止配合实现轴向向前的限位,该导销16前端穿过第一封装壳体17且通过其外螺纹与第一封装壳体17上的内螺纹适配锁紧。所述导销16尾部伸出第二封装壳体的部分与壳体9内的销孔插合适配,在封装壳体部件与壳体9连接时起导向作用。该导销16前端伸出第一封装壳体17的部分在该转换器与连接器插合时起导向作用。
所述套管21一端位于第一封装壳体17内的安装孔内,另一端位于第二封装壳体18中的安装孔内且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封装壳体17安装孔端部的内翻沿和第二封装壳体安装孔端部的内翻边轴向限位。导销16将第一封装壳体和第二封装壳体固定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壳体部件2在装配时,先将导销16装配在第二封装壳体18上,然后将套管21、螺钉19装配在第二封装壳体18上,再通过导销16将第一封装壳体固定在第二封装壳体上,最后通过螺钉19将封装壳体部件固定在壳体9上。
所述第一封装壳体17上还设有用于供调节螺钉19的工具穿过的通孔,且该通孔后端具有用于对该螺钉19外周凸台挡止限位的阶梯。较佳的,所述第二封装壳体18与螺钉19外周凸台轴向限位的台阶面之间还设有垫圈20。
所述接触件7包括法兰盘,该法兰盘一端固定有第一插针22,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插针27,其中所述法兰盘内还设有用于穿设连接第一插针22和第二插针27的光纤的通道,且所述第二插针27前端连接有透镜8,该透镜8通过与法兰盘固接且套在第二插针27前端外周的套筒28固定在第二插针27前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法兰盘包括第一法兰盘26,该第一法兰盘26内设有阶梯孔,第二法兰盘24装配在该第一法兰盘26的大孔端内且通过其前端外凸起与第一法兰盘26的端面挡止限位,螺母23套在该第二法兰盘24前端并与第一法兰盘26螺纹锁紧,该螺母23通过其前端内翻沿与第二法兰盘24前端外凸起的配合将该第二法兰盘24压紧固定在第一法兰盘16上。所述第一插针22通过专用工装压装到第二法兰盘24前端,第二插针27通过专用工装压装在第一法兰盘26的小孔端。所述第一法兰盘26的小孔端还设有用于供套筒28插入的尺寸较大的孔,该套筒28后端装配在该孔内且通过专用工装粘接在法兰盘26上。所述透镜8粘接固定在套筒28内,且其后端与第二插针27前端端面接触。本实用新型接触件部件一端可实现接触式光传输,另一端可实现非接触式光传输,通过其两端分别与接触式光传输接触件和非接触式光传输接触件的连接实现接触式和非接触式光传输模式的转换。
所述第一法兰盘26通过其外周多个环槽内装配的O型圈25实现与壳体9之间的固定密封。
所述第二法兰盘24侧壁上还设有用于供灌胶时液体进入其腔体内实现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以及穿设在第二法兰盘内的线缆之间的灌胶密封的开口。灌胶密封时,先在第一法兰盘孔内注胶,然后将另外注胶的第二法兰盘插入第一法兰盘的孔内,所述第二法兰盘侧壁上的开口可以实现在注胶不足时的补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接触式光纤接触件接触连接的第一插接端和用于与非接触式光纤接触件非接触连接的第二插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插接端为插针,第二插接端包括插针和通过套筒装配在该插针前端的透镜,两插接端的插针之间通过光纤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插接端固定装配在第二法兰盘前端,第二插接端固定装配在第一法兰盘前端,且第二法兰盘后端装配在第一法兰盘后端的腔体内,且通过螺帽与第一法兰盘固接,连接两插针的光纤穿设在两法兰盘内的空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法兰盘前端外周设有凸台,套在该第二法兰盘外周的螺母与第一法兰盘外周的螺纹锁紧连接,且通过其内翻沿将第二法兰盘外周凸台压紧在第一法兰盘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法兰盘侧壁上还设有用于供灌胶时液体进入其腔体内实现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以及连接两插针的光纤之间的灌胶密封的开口。
6.一种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尾部相接的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该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内固定装配有接触件,该接触件为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接触件,该接触件的第一插接端位于第一壳体部件内,第二插接端位于第二壳体部件内,该转换器通过该接触件第一插接端与接触式光纤接触件的接触连接和第二插接端与非接触式光纤接触件的非接触连接实现接触式和非接触式光传输模式的转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包括壳体和固定在壳体后端腔体内用于固定第二壳体部件的卡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可拆卸固定有用于将套管固定在壳体内供插针插入位置的封装壳体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封装壳体部件包括通过导销连接的第一封装壳体和第二封装壳体,所述导销具有穿过第二封装壳体且与第二封装壳体轴向限位的后端导向部和穿过第一封装壳体且与第一封装壳体固接的前端导向部,该封装壳体部件通过导销的后端导向部与壳体上销孔的配合实现装配导向,通过导销前端导销部与适配连接器的配合实现插合导向;所述套管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封装壳体和第二封装壳体内的安装孔中且分别被两安装孔前端限位。
CN202120678106.2U 2021-04-01 2021-04-01 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接触件及转换器 Active CN218675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8106.2U CN218675375U (zh) 2021-04-01 2021-04-01 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接触件及转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8106.2U CN218675375U (zh) 2021-04-01 2021-04-01 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接触件及转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75375U true CN218675375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34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78106.2U Active CN218675375U (zh) 2021-04-01 2021-04-01 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接触件及转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753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50087A1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on site
JP5669135B2 (ja) コネクタ用エンクロージャ組立体、ストレインリリーフ部材、及び封止方法
US9312676B2 (en) Cable sealing and retaining device
JP2011070191A (ja) 封止エンクロージャ及び封止方法
CA3171567A1 (en) Connector and optical fiber connection assembly
WO2016184014A1 (zh) 插头防护帽、光纤连接头组件、光纤插头及网络设备
CN108761657B (zh) 一种防水连接器、适配器以及防水连接器组件
CN108459378B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
US3969015A (en) Cable connector for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CN218675375U (zh) 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光纤接触件及转换器
CN218917717U (zh) 扩束水密光纤连接器组件及插头
CN109119818B (zh) 一种圆形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A2888239C (en) Terminus assembly for terminating an optical cable
JPH0328406Y2 (zh)
CN113075769A (zh) 实现非接触与接触式传输模式转换的防松光纤转换器
CN109149280B (zh) 一种电缆组件、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器附件
CN210742556U (zh) 一种适配中性光接触件的脱落光纤连接器及插座
CN111384702B (zh) 线缆固定装置、线缆连接器和电器设备
US11249259B2 (en) Outdoor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CN212181086U (zh) 适配器、连接器模块和连接器组件
CN110618495B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其插芯部件
CN112630898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壳体
CN110632710A (zh) 一种小型化光纤转接器
CN111338031A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
CN220138813U (zh) 一种连接器及其外壳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