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72443U - 一种全空气风道模块及全空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空气风道模块及全空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72443U
CN218672443U CN202222902382.XU CN202222902382U CN218672443U CN 218672443 U CN218672443 U CN 218672443U CN 202222902382 U CN202222902382 U CN 202222902382U CN 218672443 U CN218672443 U CN 2186724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air duct
concave
air
insula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0238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yang Liang Home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yang Liang Home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yang Liang Home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yang Liang Home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0238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724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724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724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空气风道模块及全空气系统,涉及全空气户式中央空调技术领域。该风道模块包括上部均热层和下部绝热层,上部均热层朝向下部绝热层的底侧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布置的支撑柱,支撑柱的底部连接至下部绝热层的表面,并在上部均热层和下部绝热层相对面之间形成密封的风道结构。本申请的全空气风道模块可直接安装至地面上,安装方便,无需考虑过梁和影响层高等问题,避免了吊顶安装模式影响层高,过梁难,施工难度大,作业时间长的问题,同时本申请的全空气风道模块所形成的风道结构允许空气在模块内部流动,并通过上部均热层由地面产生辐射效果,使得全空气系统具有对流和辐射的双重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全空气风道模块及全空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空气户式中央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空气风道模块及全空气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舒适要求越发苛刻,对空调设备的要求从传统的“三度”即:温度、湿度和洁净度上升到了“五恒”即恒温、恒湿、恒氧、恒静、恒洁。目前市场流行的空调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高品质客户的需求,功能单一、噪音大、安装影响装修作业的传统空调设备及系统逐步下沉至低端市场。
全空气系统是通过空气流通调节室内环境,以达到五恒环境的一套系统。全空气系统是完全由空气来承担房间冷热湿负荷的系统,其工作方式是通过向房间内输送冷热空气,来提供显热,替热冷量和热量,具有温度调节、加湿除湿、空气过滤、新风置换等功能。全空气空调系统主要分为设备部分和风道部分,设备部分是由一台室外机组、室内机组和控温器组成。室内机组通常安装于地下室,室外机组安装在阳台上。风道部分由送风管、回风管和风口组成。送风管主要是将主机处理好的空气输送到每个房间,回风管主要是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室外。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全空气送风风管管路通常是吊顶模式安装,该种安装方式会影响到屋内的层高,而层高过低会让人感到压抑。而且安装时,需要在梁上打孔或者选择用过梁器,过梁难,施工难度大,导致装修作业时间较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空气风道模块及全空气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全空气送风风管管路安装模式安装难度大,导致作业时间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空气风道模块,包括上部均热层和下部绝热层,其中,所述上部均热层朝向所述下部绝热层的底侧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布置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连接至所述下部绝热层的表面,并在所述上部均热层和所述下部绝热层相对面之间形成密封的风道结构。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部均热层和所述下部绝热层均呈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且所述上部均热层和所述下部绝热层的长度和宽度的尺寸相一致。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上部均热层的两个相邻侧边上设有第一凹凸接口,在所述上部均热层的剩余两个相邻侧边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凸接口相配合的第二凹凸接口,以使相邻两个所述上部均热层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凹凸接口和所述第二凹凸接口形成拼接,且所述第一凹凸接口和所述第二凹凸接口的拼接处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下部绝热层的两个相邻侧边上设有第三凹凸接口,在所述下部绝热层的剩余两个相邻侧边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凹凸接口相配合的第四凹凸接口,以使相邻两个所述下部绝热层能够通过所述第三凹凸接口和所述第四凹凸接口形成拼接,且所述第三凹凸接口和所述第四凹凸接口的拼接处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下部绝热层朝向所述上部均热层的表面涂覆有绝热涂料层。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绝热涂料层的厚度为3mm。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形成有定位柱,在所述下部绝热层的所述绝热涂料层上设置与所述定位柱位置相对应的定位凹槽,所述上部均热层通过所述定位柱定位于所述下部绝热层的定位凹槽内与所述下部绝热层形成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柱在所述上部均热层的底侧呈矩形阵列排布,相邻两个支撑柱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为100mm。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部均热层的厚度为12mm,所述下部绝热层的总厚度为13mm,所述风道结构的高度为45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全空气系统,包括前述的全空气风道模块。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全空气风道模块及全空气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全空气风道模块包括上部均热层和下部绝热层,其中,上部均热层朝向下部绝热层的底侧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布置的支撑柱,支撑柱的底部连接至下部绝热层的表面,并在上部均热层和下部绝热层相对面之间形成密封的风道结构。本申请的全空气风道模块可直接安装至地面上,安装方便,无需考虑过梁和影响层高等问题,避免了吊顶安装模式影响层高,过梁难,施工难度大,作业时间长的问题,同时本申请的全空气风道模块所形成的风道结构允许空气在模块内部流动,并通过上部均热层由地面产生辐射效果,使得全空气系统具有对流和辐射的双重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全空气风道模块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空气风道模块中上部均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空气风道模块中下部绝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部绝热层;2-绝热涂料层;3-上部均热层;4-风道结构;5-定位凹槽;6-定位柱;7-支撑柱;8-第一凹凸接口;9-第二凹凸接口;10-第三凹凸接口;11-第四凹凸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空气风道模块,包括上部均热层3和下部绝热层1,其中,上部均热层3朝向下部绝热层1的底侧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布置的支撑柱7,支撑柱7的底部连接至下部绝热层1的表面,并在上部均热层3和下部绝热层1相对面之间形成密封的风道结构4。本申请的全空气风道模块可直接安装在地面上,安装方便,无需考虑过梁和影响层高等问题,避免了吊顶安装模式影响层高,过梁难,施工难度大,作业时间长的问题,同时本申请的全空气风道模块所形成的风道结构允许空气在模块内部流动,并通过上部均热层由地面产生辐射效果,使得全空气系统具有对流和辐射的双重效果,也解决了部分空调系统需要增加负荷来形成对流和辐射双重效果的问题。本申请的全空气风道模块能够实现全空气户式空气输送系统的高度集成化,将静压、地面辐射和风量分配组合为一体,解决了小型全空气系统的安装难题。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上部均热层3和下部绝热层1均呈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且上部均热层3和下部绝热层1的长度和宽度的尺寸相一致。以便将上部均热层3和下部绝热层1进行固定安装。优选地,在上部均热层3的两个相邻侧边上设有第一凹凸接口8,在上部均热层3的剩余两个相邻侧边上设有与第一凹凸接口8相配合的第二凹凸接口9,以使相邻两个上部均热层3能够通过第一凹凸接口8和第二凹凸接口9形成拼接,且第一凹凸接口8和第二凹凸接口9的拼接处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连接。在下部绝热层1的两个相邻侧边上设有第三凹凸接口10,在下部绝热层1的剩余两个相邻侧边上设有与第三凹凸接口10相配合的第四凹凸接口11,以使相邻两个下部绝热层1能够通过第三凹凸接口10和第四凹凸接口11形成拼接,且第三凹凸接口10和第四凹凸接口11的拼接处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连接。优选地,第一凹凸接口8和第二凹凸接口9可以相互卡合,第三凹凸接口10和第四凹凸接口11可以相互卡合,因此,在施工时,可以直接将多个空气风道模块进行拼接,并在拼接处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安装方便,大大减少了施工时间。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下部绝热层1朝向上部均热层3的表面涂覆有绝热涂料层2。优选地,绝热涂料层2的厚度为3mm。该绝热涂料层为高效绝热涂料,以通过下部绝热层和绝热涂料层与地面进行隔热,防止风道结构内的空气与下部绝热层下方地面的热交换。本申请的下部绝热层是由A级基层绝热材料涂刷高效绝热涂料制成。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在支撑柱7的底部形成有定位柱6,在下部绝热层1的绝热涂料层2上设置与定位柱6位置相对应的定位凹槽5,上部均热层3通过定位柱6定位于下部绝热层1的定位凹槽5内并与下部绝热层1形成连接。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凹槽的配合,可以使得装配安装更加方便快捷。优选地,定位凹槽5为与定位柱6的直径相一致的圆孔凹槽,且由于定位凹槽5形成在下部绝热层1的绝热涂料层上,因此,定位柱6可以基于绝热涂料粘接在定位凹槽5中。
进一步优选地,本申请的上部均热层3是采用高效传热材料、纤维和高强度水泥制成。
进一步优选地,本申请的上部均热层3的厚度为12mm。下部绝热层1的总厚度为13mm,其中,绝热涂料层2的厚度为3mm。风道结构4的高度为45mm。支撑柱7的直径为30mm。优选地,本申请的支撑柱7呈矩形矩阵排列,如图2所示,相邻两个支撑柱7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为100mm。定位柱6的长度为1.5mm,定位柱6的直径为15mm,定位凹槽5的深度为1.5mm,定位凹槽的内径与定位柱的直径相一致。
本申请的全空气风道模块可以通过多个模块相互拼接的方式进行安装和施工,并且可直接安装至地面,避免了吊顶安装模式影响层高,以及过梁难、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大大减少了施工时间,同时能够增加地面辐射的功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全空气系统,包括前述实施例1所述的全空气风道模块。还包括末端VAV,且全空气风道模块与末端VAV风口相连接。本申请的全空气风道模块可以与自适应空气处理柜、末端VAV风口或温控器进行结合使用,实现对流辐射复合冷暖、新风、恒湿、净化、空气消毒灭菌等功能,核心区域无噪音,无维修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全空气风道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均热层(3)和下部绝热层(1),其中,所述上部均热层(3)朝向所述下部绝热层(1)的底侧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布置的支撑柱(7),所述支撑柱(7)的底部连接至所述下部绝热层(1)的表面,并在所述上部均热层(3)和所述下部绝热层(1)相对面之间形成密封的风道结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空气风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均热层(3)和所述下部绝热层(1)均呈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且所述上部均热层(3)和所述下部绝热层(1)的长度和宽度的尺寸相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空气风道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均热层(3)的两个相邻侧边上设有第一凹凸接口(8),在所述上部均热层(3)的剩余两个相邻侧边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凸接口(8)相配合的第二凹凸接口(9),以使相邻两个所述上部均热层(3)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凹凸接口(8)和所述第二凹凸接口(9)形成拼接,且所述第一凹凸接口(8)和所述第二凹凸接口(9)的拼接处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空气风道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部绝热层(1)的两个相邻侧边上设有第三凹凸接口(10),在所述下部绝热层(1)的剩余两个相邻侧边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凹凸接口(10)相配合的第四凹凸接口(11),以使相邻两个所述下部绝热层(1)能够通过所述第三凹凸接口(10)和所述第四凹凸接口(11)形成拼接,且所述第三凹凸接口(10)和所述第四凹凸接口(11)的拼接处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空气风道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部绝热层(1)朝向所述上部均热层(3)的表面涂覆有绝热涂料层(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空气风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涂料层(2)的厚度为3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空气风道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柱(7)的底部形成有定位柱(6),在所述下部绝热层(1)的所述绝热涂料层(2)上设置与所述定位柱(6)位置相对应的定位凹槽(5),所述上部均热层(3)通过所述定位柱(6)定位于所述下部绝热层(1)的定位凹槽(5)内与所述下部绝热层(1)形成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空气风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7)在所述上部均热层(3)的底侧呈矩形阵列排布,相邻两个支撑柱(7)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为1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空气风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均热层(3)的厚度为12mm,所述下部绝热层(1)的总厚度为13mm,所述风道结构(4)的高度为45mm。
10.一种全空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全空气风道模块。
CN202222902382.XU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全空气风道模块及全空气系统 Active CN2186724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2382.XU CN218672443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全空气风道模块及全空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2382.XU CN218672443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全空气风道模块及全空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72443U true CN218672443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67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02382.XU Active CN218672443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全空气风道模块及全空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724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5582B2 (en) Thermal shell, in particular for a building
US10196810B2 (en) Building with modules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such a building
CN205604558U (zh) 一种造型天花吊顶的毛细管网安装结构
CN103968700A (zh) 一种高效换热水管以及热管辐射采暖/制冷系统
CN218672443U (zh) 一种全空气风道模块及全空气系统
CN109875309B (zh) 一种昼夜两用太阳能热水暖床散热装置
Trepci et al. Passive design strategies for zero energy houses in desert environments: the case of solar decathlon middle east 2021
CN216076891U (zh) 七恒被动式中置式断热外窗附框
CN215563534U (zh) 一种模块化光伏集成砌块结构
CN114482434A (zh) 一种具有贯通腔的中通墙板、节能方法及其应用
CN111677132A (zh) 装配式建筑保温结构装置
CN210773002U (zh) 一种风幕装置及其冷库
CN114482626A (zh) 一种新能源房
CN209882349U (zh) 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
CN213014737U (zh) 装配式建筑保温结构装置
CN206055893U (zh) 一种换热辐射板
CN205776943U (zh) 一种装配式光伏玻璃保温幕墙单元板块
CN216195977U (zh) 一种装配式结构的冷热辐射集成墙板或集成吊顶板
CN105091158A (zh) 一种储能模块和空调储能模块以及储能空调末端
CN204593666U (zh) 一种储能模块和空调储能模块以及储能空调末端
CN205259679U (zh) 隔音隔热室
CN216196193U (zh) 冷热辐射集成板的室内安装结构
CN219931327U (zh) 一种阳台隔热装饰墙体结构
RU2431084C1 (ru)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й пластиковой панели с целью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ее для обогрева и охлаждения помещений
CN217004632U (zh) 一种集成墙板室内气温调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