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82349U - 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82349U CN209882349U CN201920493020.5U CN201920493020U CN209882349U CN 209882349 U CN209882349 U CN 209882349U CN 201920493020 U CN201920493020 U CN 201920493020U CN 209882349 U CN209882349 U CN 2098823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 temperature
- top plate
- keel
- j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包括承载基座、承载龙骨、防护侧板、隔板、承载顶板、射流口、回流口、送风管、回风管、分流管、汇流管、调温调压装置、温度传感器、风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柜门及控制系统,承载基座和承载顶板间通过承载龙骨相互连接,防护侧板包覆在承载龙骨内表面和外表面,射流口若干并嵌于承载底板下端面,回流口嵌于承载基座上端面。本实用新型一方面规范了柜体内部调温调压循环系统管路布局,在满足调温调压需要的同时,另有效得防止了调温调压管路对柜体内部的电气设备造成的干扰和影响,另一方面在满可防止因柜门打开、柜体结构受损等情况下而导致柜体内热量及气压流失严重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结构,属输变电及电气控制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为了满足配电柜等电控设备在高海拔的低压环境下及低温环境下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为电控柜配备诸如空调、增压机等调压调温设备的同时,往往均需要对柜体通过增加密封衬层、隔离气腔、保温防护层的结构,以提高柜体的保温保压性能,虽然可以一定程度满足使用的需要,并达到提高柜体整体保温保压能力,但同时也导致恶劣固体结构复杂,体积及自重相对较大,严重影响了柜体安装、使用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导致柜体生产及日常管理维护成本相对较高,此外在实际使用中还发现,由于对电控装置柜体操作、检修、维护等作业时,往往需要频繁进行柜门,从而导致当前柜体的保温保压性能受到极大的影响,或因外力撞击等导致柜体结构局部受损后,也会导致柜体的保温保压性能受到严重影响,而针对这一问题,当前尚无有效的解决手段。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电控装置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该实用新型较传统同类高原环境及低温环境下使用的电控装置,一方面极大的简化了柜体结构,规范了柜体内部调温调压循环系统管路布局,在满足调温调压需要的同时,另有效得防止了调温调压管路对柜体内部的电气设备造成的干扰和影响,另一方面在满足对柜体内部进行调温调压作业的同时,另可有效的实现对柜体内环境与外部环境的隔离,防止因柜门打开、柜体结构受损等情况下而导致柜体内热量及气压流失严重现象发生,从而极大的提高调温调压作业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可极大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包括承载基座、承载龙骨、防护侧板、隔板、承载顶板、增压风机、回流风机、射流口、回流口、送风管、回风管、分流管、汇流管、调温调压装置、温度传感器、风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柜门及控制系统,承载基座和承载顶板均为横断面呈矩形的密闭腔体结构,且承载顶板位于承载基座正上方并与承载基座间同轴分布,承载基座和承载顶板间通过承载龙骨相互连接,承载龙骨为与承载基座同轴分布的框架结构,防护侧板包覆在承载龙骨内表面和外表面并与承载基座、承载顶板及承载龙骨共同构成密闭腔体结构承载腔,防护侧板中,其中至少一个防护侧板上设柜门,柜门与防护侧板铰接,隔板若干,嵌于承载腔内并与位于承载龙骨内表面的防护侧板间相互连接,且隔板将承载腔分割为至少两个相互连通的腔室,射流口若干并嵌于承载底板下端面,且各射流口轴线与承载顶板下端面相互垂直分布,射流口中,其中一部分环绕承载腔轴线均布并与承载龙骨内表面的防护侧板间间距为0—20 厘米,另一部分射流口沿隔板与承载底板接触面轴线方向均布并与隔板侧表面间间距为0—20 厘米,射流口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送风管相互连通,回流口若干,嵌于承载基座上端面并与承载基座上端面垂直分布,且每个射流口正下方均设一个回流口并相互同轴分布,射流口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回风管相互连通,送风管若干,嵌于承载顶板内并通过分流管与调温调压装置相互连通,回风管若干,嵌于承载基座内并通过汇流管与调温调压装置相互连通,调温调压装置至少一个,与承载腔对应的防护侧板相互连接,且调温调压装置与分流管间通过增压风机相互连通,与汇流管间通过回流风机相互连通,温度传感器、风压传感器若干,风压传感器数量与射流口数量一致,且每个射流口内均设一个风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风压传感器若干,环绕承载腔的轴线均布在承载腔对应得承载基座和承载顶板上,控制系统嵌于防护侧板外表面,并分别与增压风机、回流风机、调温调压装置、温度传感器、风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基座和承载顶板均设保温垫层,承载龙骨内表面和外表面的防护侧板间另设保温垫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隔板与防护侧板间通过滑槽相互滑动连接,且所述隔板分别与承载基座和承载顶板垂直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护侧板、隔板与承载基座和承载顶板接触面处均设承载槽,所述防护侧板与隔板间通过定位槽与承载基座和承载顶板相互连接,所述定位槽深度不小于10毫米,且定位槽内另设弹性密封垫。
进一步的,所述的射流口中,相邻两个射流口之间间距为射流口内径的1.1—5倍,且所述射流口内径为回流口内径的1/4—3/4。
进一步的,所述的调温调压装置为空调机组、热风机、冷风机、空气泵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共同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调温调压装置位于承载龙骨内或承载龙骨外侧,其中当调温调压装置位于承载龙骨内时,调温调压装置通过隔板与承载腔相互隔离,当 调温调压装置位于承载龙骨外时,调温调压装置与承载基座上端面连接,且调温调压装置外另设防护罩。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系统为基于工业单片机及可编程控制器任意一种为核心处理的电路系统,且所述控制系统中另设数据通讯总线电路、驱动电路、I/O通讯端口电路、串口通讯电路及无线数据通讯电路,且所述数据通讯总线电路分别与核心处理器、驱动电路、I/O通讯端口电路、串口通讯电路及无线数据通讯电路间电气连接。
本实用新型较传统同类高原环境及低温环境下使用的电控装置,一方面极大的简化了柜体结构,规范了柜体内部调温调压循环系统管路布局,在满足调温调压需要的同时,另有效得防止了调温调压管路对柜体内部的电气设备造成的干扰和影响,另一方面在满足对柜体内部进行调温调压作业的同时,另可有效的实现对柜体内环境与外部环境的隔离,防止因柜门打开、柜体结构受损等情况下而导致柜体内热量及气压流失严重现象发生,从而极大的提高调温调压作业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可极大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调温调压装置在承载龙骨外侧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调温调压装置在承载龙骨内侧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控制系统电气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述的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包括承载基座1、承载龙骨2、防护侧板3、隔板4、承载顶板5、增压风机6、回流风机7、射流口8、回流口9、送风管10、回风管11、分流管12、汇流管13、调温调压装置14、温度传感器15、风压传感器16、气压传感器17、柜门18及控制系统19,承载基座1和承载顶板5均为横断面呈矩形的密闭腔体结构,且承载顶板5位于承载基座1正上方并与承载基座1间同轴分布,承载基座1和承载顶板5间通过承载龙骨2相互连接,承载龙骨2为与承载基座1同轴分布的框架结构,防护侧板3包覆在承载龙骨2内表面和外表面并与承载基座1、承载顶板5及承载龙骨2共同构成密闭腔体结构承载腔20,防护侧板3中,其中至少一个防护侧板3上设柜门18,柜门18与防护侧板3铰接,隔板4若干,嵌于承载腔20内并与位于承载龙骨2内表面的防护侧板3间相互连接,且隔板4将承载腔20分割为至少两个相互连通的腔室,射流口8若干并嵌于承载底板1下端面,且各射流口8轴线与承载顶板5下端面相互垂直分布,射流口8中,其中一部分环绕承载腔20轴线均布并与承载龙骨2内表面的防护侧板3间间距为0—20 厘米,另一部分射流口8沿隔板4与承载底板1接触面轴线方向均布并与隔板4侧表面间间距为0—20 厘米,射流口8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送风管10相互连通,回流口9若干,嵌于承载基座1上端面并与承载基座1上端面垂直分布,且每个射流口8正下方均设一个回流口9并相互同轴分布,射流口8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回风管11相互连通,送风管10若干,嵌于承载顶板5内并通过分流管12与调温调压装置14相互连通,回风管11若干,嵌于承载基座1内并通过汇流管13与调温调压装置14相互连通,调温调压装置14至少一个,与承载腔20对应的防护侧板3相互连接,且调温调压装置14与分流管12间通过增压风机6相互连通,与汇流管13间通过回流风机7相互连通,温度传感器15、风压传感器16若干,风压传感器17数量与射流口8数量一致,且每个射流口8内均设一个风压传感器16,温度传感器15、风压传感器16若干,环绕承载腔20的轴线均布在承载腔20对应得承载基座1和承载顶板5上,控制系统19嵌于防护侧板3外表面,并分别与增压风机6、回流风机7、调温调压装置14、温度传感器15、风压传感器16、气压传感器17电气连接。
其中,所述的承载基座1和承载顶板5均设保温垫层21,承载龙骨2内表面和外表面的防护侧板3间另设保温垫层21。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隔板4与防护侧板3间通过滑槽22相互滑动连接,且所述隔板4分别与承载基座1和承载顶板5垂直分布,且所述的防护侧板3、隔板4与承载基座1和承载顶板5接触面处均设承载槽23,所述防护侧板3与隔板4间通过定位槽23与承载基座1和承载顶板5相互连接,所述定位槽23深度不小于10毫米,且定位槽23内另设弹性密封垫24。
注重说明的,所述的射流口8中,相邻两个射流口8之间间距为射流口8内径的1.1—5倍,且所述射流口8内径为回流口9内径的1/4—3/4。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调温调压装置14为空调机组、热风机、冷风机、空气泵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共同使用。
需要特备说明的,所述的调温调压装置14位于承载龙骨2内或承载龙骨2外侧,其中当调温调压装置14位于承载龙骨2内时,调温调压装置14通过隔板4与承载腔20相互隔离,当 调温调压装置14位于承载龙骨2外时,调温调压装置14与承载基座1上端面连接,且调温调压装置14外另设防护罩25。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系统19为基于工业单片机及可编程控制器任意一种为核心处理的电路系统,且所述控制系统中另设数据通讯总线电路、驱动电路、I/O通讯端口电路、串口通讯电路及无线数据通讯电路,且所述数据通讯总线电路分别与核心处理器、驱动电路、I/O通讯端口电路、串口通讯电路及无线数据通讯电路间电气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对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基座、承载龙骨、防护侧板、隔板、承载顶板、增压风机、回流风机、射流口、回流口、送风管、回风管、分流管、汇流管、调温调压装置、温度传感器、风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柜门及控制系统进行组装,完成本实用新型装配,然后将相应的电路设备安装到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腔体内,并通过隔板及防护侧板对本相应电路设备安装定位,最后将本实用新型与外部电路系统电气连接,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装配备用。
在运行过程中,首先由调温调压装置对外部空气进行调温调压作业,然后将经过调温调压后的气流通过增压风机进行二次增压后直接通过各射流口喷射到承载基座、承载龙骨、防护侧板、承载顶板构成的承载腔内,从而实现对承载腔内环境进行调温调压作业的目的,同时,有控制系统驱动回流风机运行,通过回流口将射流口中喷射的气流直接回收至调温调压装置中,同时另可将承载腔内因设备运行产生的余热通过气流一同返回至调温调压装置中,从而有效实现对气流中动能和余热的综合利用率,降低调温调压装置运行能耗。
同时通过射流口喷射气流直接通过汇流口进行回收,在对承载腔进行调温调压目的的同时另可在承载腔边缘位置处形成稳定的气墙,从而实现在利用承载基座、承载龙骨、防护侧板、隔板将承载腔内环境与外部环境进行隔离的同时,另通过气墙实现在柜门打开等导致承载腔结构受损时对承载腔内外环境的隔离,从而极大的提高设备的保温保压性能。
此外另可通过本实用新型配备的温度传感器、风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一方面有效对形成气墙的气流压力进行检测,提高气墙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对承载腔内的温度环境和气压环境进行精确检测,从而极大的提高对电控设备调控作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较传统同类高原环境及低温环境下使用的电控装置,一方面极大的简化了柜体结构,规范了柜体内部调温调压循环系统管路布局,在满足调温调压需要的同时,另有效得防止了调温调压管路对柜体内部的电气设备造成的干扰和影响,另一方面在满足对柜体内部进行调温调压作业的同时,另可有效的实现对柜体内环境与外部环境的隔离,防止因柜门打开、柜体结构受损等情况下而导致柜体内热量及气压流失严重现象发生,从而极大的提高调温调压作业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可极大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包括承载基座、承载龙骨、防护侧板、隔板、承载顶板、增压风机、回流风机、射流口、回流口、送风管、回风管、分流管、汇流管、调温调压装置、温度传感器、风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柜门及控制系统,所述承载基座和承载顶板均为横断面呈矩形的密闭腔体结构,且承载顶板位于承载基座正上方并与承载基座间同轴分布,所述承载基座和承载顶板间通过承载龙骨相互连接,所述承载龙骨为与承载基座同轴分布的框架结构,所述防护侧板包覆在承载龙骨内表面和外表面并与承载基座、承载顶板及承载龙骨共同构成密闭腔体结构承载腔,所述防护侧板中,其中至少一个防护侧板上设柜门,所述柜门与防护侧板铰接,所述隔板若干,嵌于承载腔内并与位于承载龙骨内表面的防护侧板间相互连接,且所述隔板将承载腔分割为至少两个相互连通的腔室,所述射流口若干并嵌于承载底板下端面,且各射流口轴线与承载顶板下端面相互垂直分布,所述射流口中,其中一部分环绕承载腔轴线均布并与承载龙骨内表面的防护侧板间间距为0—20 厘米,另一部分射流口沿隔板与承载底板接触面轴线方向均布并与隔板侧表面间间距为0—20 厘米,所述射流口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送风管相互连通,所述回流口若干,嵌于承载基座上端面并与承载基座上端面垂直分布,且每个射流口正下方均设一个回流口并相互同轴分布,所述射流口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回风管相互连通,所述送风管若干,嵌于承载顶板内并通过分流管与调温调压装置相互连通,所述回风管若干,嵌于承载基座内并通过汇流管与调温调压装置相互连通,所述调温调压装置至少一个,与承载腔对应的防护侧板相互连接,且调温调压装置与分流管间通过增压风机相互连通,与汇流管间通过回流风机相互连通,所述温度传感器、风压传感器若干,所述风压传感器数量与射流口数量一致,且每个射流口内均设一个风压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风压传感器若干,环绕承载腔的轴线均布在承载腔对应得承载基座和承载顶板上,所述控制系统嵌于防护侧板外表面,并分别与增压风机、回流风机、调温调压装置、温度传感器、风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基座和承载顶板均设保温垫层,承载龙骨内表面和外表面的防护侧板间另设保温垫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与防护侧板间通过滑槽相互滑动连接,且所述隔板分别与承载基座和承载顶板垂直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侧板、隔板与承载基座和承载顶板接触面处均设承载槽,所述防护侧板与隔板间通过定位槽与承载基座和承载顶板相互连接,所述定位槽深度不小于10毫米,且定位槽内另设弹性密封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射流口中,相邻两个射流口之间间距为射流口内径的1.1—5倍,且所述射流口内径为回流口内径的1/4—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温调压装置为空调机组、热风机、冷风机、空气泵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共同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温调压装置位于承载龙骨内或承载龙骨外侧,其中当调温调压装置位于承载龙骨内时,调温调压装置通过隔板与承载腔相互隔离,当 调温调压装置位于承载龙骨外时,调温调压装置与承载基座上端面连接,且调温调压装置外另设防护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系统为基于工业单片机及可编程控制器任意一种为核心处理的电路系统,且所述控制系统中另设数据通讯总线电路、驱动电路、I/O通讯端口电路、串口通讯电路及无线数据通讯电路,且所述数据通讯总线电路分别与核心处理器、驱动电路、I/O通讯端口电路、串口通讯电路及无线数据通讯电路间电气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93020.5U CN209882349U (zh) | 2019-04-12 | 2019-04-12 | 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93020.5U CN209882349U (zh) | 2019-04-12 | 2019-04-12 | 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82349U true CN209882349U (zh) | 2019-12-31 |
Family
ID=68959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493020.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882349U (zh) | 2019-04-12 | 2019-04-12 | 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8234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96411A (zh) * | 2019-04-12 | 2019-07-09 | 焦作华飞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 |
-
2019
- 2019-04-12 CN CN201920493020.5U patent/CN209882349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96411A (zh) * | 2019-04-12 | 2019-07-09 | 焦作华飞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 |
CN109996411B (zh) * | 2019-04-12 | 2024-04-16 | 焦作华飞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68348B (zh) | 高寒地区储能集装箱热管理系统 | |
CN104092131A (zh) | 一种恒温恒湿变电柜 | |
CN211476220U (zh) | 光伏新风一体化建筑墙体结构 | |
CN107623273A (zh) | 一种热交换式户外电源机柜系统 | |
CN108565730A (zh) | 一种变电站二次设备预制舱的智能通风降温除湿方法 | |
CN209882349U (zh) | 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 | |
CN203615586U (zh) | 一种高寒地区井筒防冻加热器 | |
CN108448183B (zh) | 一种高防护的新能源电池 | |
CN206879301U (zh) | 一种新型的光伏电站监控装置柜散热系统 | |
CN206099112U (zh) | 一种预制舱空调制冷或制热系统 | |
CN205622106U (zh) | 一种绿色节能的双重冷却变电箱 | |
CN104411148A (zh) | 一种热辐射防护机柜 | |
CN109996411B (zh) | 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 | |
CN204335254U (zh) | 一种热辐射防护机柜 | |
CN113708260A (zh) | 一种自动储能预装箱式变电站 | |
CN202248999U (zh) | 一种具有风光互补功能的一体化基站 | |
CN102995931B (zh) | 一种风光互补一体化基站 | |
CN207778661U (zh) | 一种变电站主变室降温装置 | |
CN201495809U (zh) | 智能保温节能型通信机房 | |
CN202160354U (zh) | 一种双层门led箱体 | |
CN209030508U (zh) | 用于变频室的降温冷却系统 | |
CN109933112B (zh) | 多腔室气密隔离高海拔、低温环境智能恒温恒压电控装置 | |
CN219834782U (zh) | 一种节能调节型一体化机柜 | |
CN205065890U (zh) |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砌块蓄热空气采暖系统 | |
CN215490262U (zh) | 一种节能环保型暖通管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16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