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72390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72390U
CN218672390U CN202223151717.5U CN202223151717U CN218672390U CN 218672390 U CN218672390 U CN 218672390U CN 202223151717 U CN202223151717 U CN 202223151717U CN 218672390 U CN218672390 U CN 2186723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heat exchange
fresh
m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517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滕
张忠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517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723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723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723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设置有第一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换热器;换热蜗壳,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换热风机,驱动换热气流从所述换热出风口向外输出;新风蜗壳,其一端设置新风进风口,另一端设置新风混风出风口;新风风机,将室外气流由所述新风进风口引入,并由所述新风混风出风口向外输出新风气流;风道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一端和所述新风混风出风口连通,另一端设置有混风出风口,还设置有和所述换热蜗壳连通的主风道出风口。其中,风道件使得新风气流包裹着换热气流,新风气流和换热气流在距离换热出风口一定距离进行混风,混风均匀,实现新风气流远距离送风,调节温度的同时可以快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用户不仅期望空调具有更快的制冷和制热速度,还越来越关注空调的舒适性能。传统室内空调器的冷热风直吹用户,虽然较快的改变室内温度,但部分用户存在易感冒或者关节不舒服等不佳的体验。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制冷时出风口出风温度较低,送风吹到用户身上,容易影响用户健康,严重时会有空调病的危险。但混风风量小、混风均匀性差,出风温差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风道件使得新风气流包裹着换热气流,新风气流和换热气流在距离换热出风口一定距离进行混风,混风均匀,实现新风气流远距离送风,调节温度的同时可以快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设置有第一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换热蜗壳,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换热风机,设置在所述换热蜗壳的内部,由所述换热器换热形成的换热气流在所述换热风机的运转驱动下由所述换热出风口向外输出;新风蜗壳,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一端设置新风进风口,另一端设置新风混风出风口;新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新风蜗壳的内部,将室外气流由所述新风进风口引入至所述新风蜗壳内部,并由所述新风混风出风口向外输出新风气流;还包括:风道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一端和所述新风混风出风口连通,另一端设置有混风出风口,且所述风道件上设置有和所述换热蜗壳连通的主风道出风口,所述混风出风口设置于所述主风道出风口的外侧,所述混风出风口和所述主风道主风口均与所述换热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混风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风道件在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风道件使得新风气流包裹着换热气流,新风气流和换热气流在距离换热出风口一定距离进行混风,混风均匀,实现新风气流远距离送风,调节温度的同时可以快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件包括: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夹设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换热蜗壳之间且位于所述换热出风口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一风道和新风混风出风口连通,所述所述第一风道上设置有所述混风出风口或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换热蜗壳之间形成有所述混风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件还包括: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夹设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换热蜗壳之间且位于所述换热出风口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所述第二风道和新风混风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上设置有所述混风出风口或所述第为风道和所述换热蜗壳之间形成有所述混风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道或所述第二风道在所述换热出风口的高度方向上还设置有所述混风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导风件,所述第一导风件转动连接于所述主风道出风口,由所述第一导风件的转动实现对换热气流从所述主风道出风口流出的方向控制;和/或,还包括: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二导风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混风出风口,由所述第二导风件的转动实现对所述新风气流从所述混风出风口流出的方向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件为环形风道件,所述环形风道件朝向壳体的前侧设置有多个混风出风口,多个所述混风出风口在高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还包括:多个第三导风件,多个所述第三导风件分别转动连接于多个所述混风出风口,由所述第三导风件的转动实现对所述新风气流从所述混风出风口流出的方向控制及通断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件内设置有多个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和所述混风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导流结构在朝向背离所述混风出风口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弯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朝向所述换热出风口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蜗壳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换热进风口,所述第二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新风进风口间隔设置,所述新风风机被配置为将室内气流由所述第二换热进风口引入至所述新风蜗壳内部,并由所述新风混风出风口向外输出室内气流。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正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正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又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又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件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件的又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件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
10、壳体;11、第一换热进风口;12、换热出风口;
20、新风蜗壳;21、第二新风进风口;22、新风进风口;23、新风混风出风口;24、新风风机;
30、风道件;31、混风出风口;32、主风道出风口;33、第一风道;34、第二风道;35、第一导风件;36、第二导风件;37、导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
结合图1-图5所示,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0、换热器、换热蜗壳、换热风机、新风蜗壳20、新风风机24和风道件30。壳体10上设置有第一换热进风口11和换热出风口12,第一换热进风口11和换热出风口12相互间隔设置。
其中,换热器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换热蜗壳设置在壳体10内,换热风机设置在换热蜗壳的内部,由换热器换热形成的换热气流在换热风机的运转驱动下由换热出风口12向外输出。具体地,换热器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换热蜗壳也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换热风机设置在换热蜗壳的内部,由换热器换热形成的换热气流在换热风机的运转驱动下由换热出风口12向外输出。也就是说,壳体10内部设置有换热器和换热蜗壳,换热蜗壳内设置有换热风机,换热风机运行,使得壳体10外部的气流从第一换热进风口11进入壳体10内部,在壳体10内与换热器换热后形成换热气流从换热出风口12排出,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保证空调器100的换热模式的正常运行。
根据图4所示,新风蜗壳20设置在壳体10内,其一端设置新风进风口22,另一端设置新风混风出风口23;新风风机24设置在新风蜗壳20的内部,将室外气流由新风进风口22引入至新风蜗壳20内部,并由新风混风出风口23向外输出新风气流。具体地,新风蜗壳20设置在壳体10内部,新风蜗壳20的一端设置有新风进风口22,新风蜗壳20的另一端设置有新风混风出风口23,新风进风口22和新风混风出风口23相互间隔设置,新风风机24可以将室外气流从新风进风口22吸入,在新风蜗壳20内部流通,新风气流从新风混风出风口23排出,最后进入室内,实现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保证立式空调器100的新风模式的正常运行。
如图4和图5所示,空调器100还包括:风道件30,风道件30设置在壳体10内,其一端和新风混风出风口23连通,另一端设置有混风出风口31,且风道件30上设置有和换热蜗壳连通的主风道出风口32,混风出风口31设置于主风道出风口32的外侧,混风出风口31和主风道主风口均与换热出风口12相对设置,混风出风口31设置于风道件30在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具体地,风道件30位于壳体10内部,风道件30的一端与新风混风出风口23连通,风道件30的另一端设置有混风出风口31,并且风道件30上设置有主风道出风口32,主风道出风口32与换热蜗壳相连通,由此壳体10外部的气流在壳体10内与换热器换热后形成换热气流,流经主风道出风口32,最后进入室内,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
如图6和图7所示,混风出风口31位于主风道出风口32的外侧,混风出风口31和主风道主风口相互间隔设置,并且混风出风口31和主风道出风口32均与换热出风口12相对设置,使得换热气流经由主风道出风口32从换热出风口12进入室内,同时,新风气流经由混风出风口31从换热出风口12进入室内,新风气流包裹着换热气流,将新风气流与换热气流在距离换热出风口12一定距离进行包裹混风,混风均匀,还可以实现新风气流远距离送风,快速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由此,风道件30使得新风气流包裹着换热气流,新风气流和换热气流在距离换热出风口12一定距离进行混风,混风均匀,实现新风气流远距离送风,调节温度的同时可以快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如图5和图9所示,风道件30包括:第一风道33,第一风道33夹设在壳体10和换热蜗壳之间,并且第一风道33位于换热出风口12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第一风道33和新风混风出风口23连通,第一风道33上设置有混风出风口31或第一风道33和换热蜗壳之间形成有混风出风口31。具体地,风道件30还包括有第一风道33,第一风道33设置在壳体10和换热蜗壳之间,并且第一风道33位于换热出风口12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室外气流从新风进风口22进入新风蜗壳20,第一风道33与新风混风出风口23连通,由此从新风混风出风口23排出的新风气流进入第一风道33,混风出风口31可以设置在第一风道33上,最后新风气流从混风出风口31排出,或者,第一风道33与换热蜗壳之间形成有混风出风口31,新风气流经过第一风道33后,再从第一风道33和换热蜗壳形成的混风出风口31排出。之后,新风气流与主风道出风口32排出的换热气流从换热出风口12进入室内,新风气流和换热气流在距离换热出风口12一定距离包裹混风,混风均匀,还可以实现新风气流远距离送风,调节温度的同时可以快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进一步地,风道件30还包括:第二风道34,第二风道34夹设在壳体10和换热蜗壳之间且位于换热出风口12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第二风道34和新风混风出风口23连通,第二风道34上设置有混风出风口31或第为风道和换热蜗壳之间形成有混风出风口31。具体地,风道件30还包括第二风道34,第二风道34夹设在壳体10与换热蜗壳之间,并且第二风道34位于换热出风口12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即,第二风道34与第一风道33分别位于换热出风口12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第一风道33和第二风道34相互连通,室外气流从新风进风口22进入新风蜗壳20,第一风道33和第二风道34均与新风混风出风口23连通,由此从新风混风出风口23排出的新风气流进入第一风道33、第二风道34,在第二风道34上也设置有混风出风口31,最后新风气流从第一风道33上的混风出风口31和第二风道34上的混风出风口31排出,或者,第二风道34与换热蜗壳之间形成有混风出风口31,部分新风气流经过第二风道34后,再从第二风道34和换热蜗壳形成的混风出风口31排出。之后,新风气流与主风道出风口32排出的换热气流从换热出风口12进入室内,新风气流和换热气流在距离换热出风口12一定距离包裹混风,混风均匀,还可以实现新风气流远距离送风,调节温度的同时可以快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如图7所示,第一风道33或第二风道34在换热出风口12的高度方向上还设置有混风出风口31。具体地,在换热出风口12的高度方向上,第一风道33还设置有混风出风口31,或者第二风道34上还设置有混风出风口31,即,风道件30上的混风出风口31绕主风道出风口32的周侧设置,由此实现新风气流包裹换热气流,混风均匀,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室外气流从新风进风口22进入新风蜗壳20,第一风道33与新风混风出风口23连通,由此从新风混风出风口23排出的新风气流进入第一风道33,新风气流从第一风道33的多个混风出风口31排出,由此新风气流可以从换热出风口12长度方向上的两侧以及高度方向上的两侧进入室内,主风道出风口32排出的换热气流也从换热出风口12进入室内,新风气流包裹着换热气流,新风气流和换热气流在距离换热出风口12一定距离进行混风,混风均匀,还可以实现新风气流远距离送风,调节温度的同时可以快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根据图5和图10所示,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一导风件35,第一导风件35转动连接于主风道出风口32,由第一导风件35的转动实现对换热气流从主风道出风口32流出的方向控制。具体地,空调器100包括第一导风件35,第一导风件35设置在主风道出风口32内,第一导风件35转动连接在主风道出风口32,第一导风件35可以相对于主风道出风口32转动,第一导风件35转动,由此控制换热气流从主风道出风口32流出的方向。具体来说,第一导风件35转动,此时第一导风件35与主风道出风口32形成一定角度,换热气流与主风道出风口32呈一定角度流出,再从换热出风口12进入室内。由此,实现换热气流的流出方向控制,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又或者,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二导风件36,第二导风件36转动连接于混风出风口31,由第二导风件36的转动实现对新风气流从混风出风口31流出的方向控制。具体地,空调器100还设置有第二导风件36,第二导风件36设置在混风出风口31内,第二导风件36转动连接在混风出风口31,第二导风件36可以相对于混风出风口31转动,第二导风件36转动,由此控制新风气流从混风出风口31流出的方向。具体来说,第二导风件36转动,此时第二导风件36与混风出风口31形成一定角度,新风气流与混风出风口31呈一定角度流出,再从换热出风口12进入室内,由此,实现新风气流的流出风向控制,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风道件30为环形风道件,环形风道件朝向壳体10的前侧设置有多个混风出风口31,多个混风出风口31在高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结合图6和图7所示,风道件30整体呈现环形,环形风道件上设置有多个混风出风口31,多个混风出风口31位于环形风道件朝向壳体10的前侧,部分混风出风口31在风道件30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部分混风出风口31在风道件3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实现新风气流包裹换热气流,将新风气流与换热气流相混合。
进一步地,空调器100还包括:多个第三导风件,多个第三导风件分别转动连接于多个混风出风口31,由第三导风件的转动实现对新风气流从混风出风口31流出的方向控制及通断控制。具体地,空调器100还包括多个第三导风件,多个第三导风件分别设置在多个混风出风口31,多个第三导风件分别与多个混风出风口31转动连接,多个第三导风件可以相对于多个混风出风口31转动。第三导风件转动,控制混风出风口31的开闭,开通或阻断新风气流从混风出风口31流出,同时可以控制新风气流从混风出风口31流出的方向,具体来说,当第三导风件转动至关闭混风出风口31时,则对新风气流造成阻断,使得新风气流无法从混风出风口31流出,并无法进入室内;当第三导风件转动至开启混风出风口31时,则此时新风气流可以从混风出风口31流出,并且第三导风件转动至某个角度,此时第三导风件与混风出风口31形成一定角度,新风气流与混风出风口31呈一定角度并流出,再从换热出风口12进入室内,由此,实现新风气流的流出风向控制,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更进一步地,多个第三导风件可以联动控制,也可以分开控制,即,多个第三导风件可以一起动作,多个混风出风口31同时开闭,并且新风气流可以以相同的角度流向室内;多个第三导风件可以分别动作,部分混风出风口31开启,另一部分混风出风口31关闭,开启的每个混风出风口31所排出的新风气流的流出方向也可以不同。
结合图7和图8所示,风道件30内设置有多个导流结构37,导流结构37和混风出风口31相对设置,导流结构37在朝向背离混风出风口31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弯折。具体地,风道件30内设置有多个导流结构37,导流结构37位于风道件30内部,导流结构37与混风出风口31相对设置,新风气流经过导流结构37,再从混风出风口31流出,最后从换热出风口12进入室内,导流结构37可以使得新风气流在上下方向上的分布均匀,以至新风气流与换热气流混风均匀。导流结构37在背离混风出风口31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弯折,对新风气流起到导向作用,从混风出风口31流出的新风气流均匀分布。
如图9所示,风道件3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朝向换热出风口1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具体地,风道件3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沿着新风气流的流向方向逐渐减小,保证新风气流流出的风速,达到快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目的。
如图4所示,新风蜗壳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换热进风口,第二换热进风口和新风进风口22间隔设置,新风风机24被配置为将室内气流由第二换热进风口引入至新风蜗壳20内部,并由新风混风出风口23向外输出室内气流。具体地,新风蜗壳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换热进风口,第二换热进风口与新风进风口22相互间隔,新风风机24可以将室内气流从第二换热进风口进入新风蜗壳20内,不经过hepa(空气过滤器)和管路,低风阻大风量,再从新风混风出风口23进入风道件30,再从混风出风口31流出,最后从换热出风口12进入室内,室内气流包裹着换热气流,将室内气流与换热气流在距离换热出风口12一定距离进行包裹混风,混风均匀,混风均匀,出风温度提升效果好且不影响整机制冷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置有第一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
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换热蜗壳,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换热风机,设置在所述换热蜗壳的内部,由所述换热器换热形成的换热气流在所述换热风机的运转驱动下由所述换热出风口向外输出;
新风蜗壳,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一端设置新风进风口,另一端设置新风混风出风口;
新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新风蜗壳的内部,将室外气流由所述新风进风口引入至所述新风蜗壳内部,并由所述新风混风出风口向外输出新风气流;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道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一端和所述新风混风出风口连通,另一端设置有混风出风口,且所述风道件上设置有和所述换热蜗壳连通的主风道出风口,所述混风出风口设置于所述主风道出风口的外侧,所述混风出风口和所述主风道出风口均与所述换热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混风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风道件在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包括: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夹设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换热蜗壳之间且位于所述换热出风口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一风道和新风混风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上设置有所述混风出风口或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换热蜗壳之间形成有所述混风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还包括: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夹设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换热蜗壳之间且位于所述换热出风口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所述第二风道和新风混风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上设置有所述混风出风口或所述第为风道和所述换热蜗壳之间形成有所述混风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或所述第二风道在所述换热出风口的高度方向上还设置有所述混风出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风件,所述第一导风件转动连接于所述主风道出风口,由所述第一导风件的转动实现对换热气流从所述主风道出风口流出的方向控制;和/或,
还包括: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二导风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混风出风口,由所述第二导风件的转动实现对所述新风气流从所述混风出风口流出的方向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为环形风道件,所述环形风道件朝向壳体的前侧设置有多个混风出风口,多个所述混风出风口在高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三导风件,多个所述第三导风件分别转动连接于多个所述混风出风口,由所述第三导风件的转动实现对所述新风气流从所述混风出风口流出的方向控制及通断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内设置有多个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和所述混风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导流结构在朝向背离所述混风出风口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弯折。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朝向所述换热出风口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蜗壳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换热进风口,所述第二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新风进风口间隔设置,所述新风风机被配置为将室内气流由所述第二换热进风口引入至所述新风蜗壳内部,并由所述新风混风出风口向外输出室内气流。
CN202223151717.5U 2022-11-25 2022-11-25 空调器 Active CN2186723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51717.5U CN218672390U (zh) 2022-11-25 2022-11-25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51717.5U CN218672390U (zh) 2022-11-25 2022-11-25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72390U true CN218672390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40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51717.5U Active CN218672390U (zh) 2022-11-25 2022-11-25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723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88465A (zh)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5143527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494940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WO2023246548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WO2023246547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672390U (zh) 空调器
CN21872186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119935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295968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672389U (zh) 空调器
CN21723577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7235785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2319904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375108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851102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68543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620378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876157U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220506930U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及壁挂式空调器
CN21620374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44253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235838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851102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295967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49511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