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1739U - 用于雨量光线传感器的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 - Google Patents

用于雨量光线传感器的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1739U
CN218661739U CN202223260375.0U CN202223260375U CN218661739U CN 218661739 U CN218661739 U CN 218661739U CN 202223260375 U CN202223260375 U CN 202223260375U CN 218661739 U CN218661739 U CN 218661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elements
sides
light sensor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6037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彦鹏
封瑞党
封腾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i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i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i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i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6037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61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1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1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雨量光线传感器的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安装支架包括底座单元、限位单元和第一卡扣单元,限位单元设置于底座单元的内部,第一卡扣单元对称地设置于底座单元的两侧。其优点在于,底座单元安装在汽车前挡风玻璃内侧,紧靠或者跟车载内后视镜的位置一起固定安装,安装角度随前挡风玻璃的角度改变而变动;限位单元对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限位,减少雨量光线传感器出现左右位移;第一卡扣单元与安装卡片进行卡扣连接,用于对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有效固定。

Description

用于雨量光线传感器的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雨量光线传感器的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
背景技术
雨量光线传感器是一种电子传感器,具体地,是一种光电传感器,一般暗藏于前挡风玻璃后面,或者安装于前挡风玻璃内部的后视镜位置。雨量光线传感器可以根据落在前挡风玻璃上额雨水量的大小调整雨刮器的动作频率,从而无须驾驶员手动调控雨刮器,大大减少驾驶员的烦恼。此外,雨量光线传感器可以根据透过前挡风玻璃的进光量判断当前光线环境,从而控制大灯自动开关,无须驾驶员手动开启/关闭大灯,减少驾驶员的操作,使驾驶员可以专心进行汽车驾驶。
在汽车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一般是通过安装支架将雨量光线传感器安装于前挡风玻璃的后侧,或者是利用卡接盖板将雨量光线传感器卡接于前挡风玻璃的后侧。
然而,上述安装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安装支架而言,其无法对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较好的位置限定,导致雨量光线传感器容易出现位移。对于卡接盖板而言,其虽然可以与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有效固定,但是卡接盖板无法与其他装置进行有效固定,导致卡接盖板容易出现脱落。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安装支架无法对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限定、雨量光线传感器容易出现位移、安装支架单独使用无法对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有效固定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雨量光线传感器的安装支架及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安装支架无法对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限定、雨量光线传感器容易出现位移、安装支架单独使用无法对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有效固定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雨量光线传感器的安装支架,包括:
底座单元,所述底座单元用于安装雨量光线传感器;
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的内部,用于对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限位;
第一卡扣单元,所述第一卡扣单元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的两侧,并凸出于所述底座单元设置,用于与安装卡片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单元包括:
底座元件;
容纳元件,所述容纳元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元件的中部,所述容纳元件的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卡扣单元,用于安装雨量光线传感器;
若干第一凹槽元件,若干所述第一凹槽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底座元件的两侧,并位于所述第一卡扣单元的下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单元包括:
若干限位元件,若干所述限位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的内部,用于对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限位。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单元包括:
若干第一卡扣元件,若干所述第一卡扣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的两侧,并凸出于所述底座单元设置,用于与安装卡片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的两侧,并位于所述第一卡扣单元的两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单元还包括:
若干第二凹槽元件,若干所述第二凹槽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的两侧,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下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
若干第一连接元件,若干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的两侧,并位于所述第一卡扣单元的两侧。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雨量光线传感器的安装总成,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安装支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安装卡片,所述安装卡片分别与所述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一卡扣单元、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卡片包括:
盖板单元;
第二卡扣单元,所述第二卡扣单元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盖板单元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一卡扣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
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盖板单元的两侧,并与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单元包括:
盖板元件;
若干第一延长元件,若干所述第一延长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盖板元件的两侧,所述第一延长元件的端部设置所述第二卡扣单元;
若干第二延长元件,若干所述第二延长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盖板元件的两侧,所述第二延长元件的端部设置所述第二卡扣单元。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扣单元包括:
若干第二卡扣元件,若干所述第二卡扣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盖板单元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一卡扣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连接元包括:
若干第二连接元件,若干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盖板单元的两侧,并与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雨量光线传感器的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底座单元安装在汽车前挡风玻璃内侧,紧靠或者跟车载内后视镜的位置一起固定安装,安装角度随前挡风玻璃的角度改变而变动;限位单元对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限位,减少雨量光线传感器出现左右位移;第一卡扣单元与安装卡片进行卡扣连接,用于对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有效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示意图;
图2a~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单元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位单元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卡扣单元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单元的示意图;
图6a~6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总成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卡片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板单元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卡扣单元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单元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00、安装支架;110、底座单元;111、底座元件;112、容纳元件;113、第一凹槽元件;114、第二凹槽元件;120、限位单元;121、限位元件;130、第一卡扣单元;131、第一卡扣元件;140、第一连接单元;141、第一连接元件;
200、安装卡片;210、盖板单元;211、盖板元件;212、第一延长元件;213、第二延长元件;220、第二卡扣单元;221、第二卡扣元件;230、第二连接单元;231、第二连接元件;
300、雨量光线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雨量光线传感器的安装支架100,包括底座单元110、限位单元120和第一卡扣单元130。其中,底座单元110用于安装雨量光线传感器;限位单元120设置于底座单元110的内部,用于对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限位;第一卡扣单元130对称地设置于底座单元110的两侧,并凸出于底座单元110设置,用于与安装卡片进行可拆卸连接。
其中,底座单元110、限位单元120和第一卡扣单元130一体成型。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单元130与限位单元120集成设置,即第一卡扣单元130设置于限位单元120的外侧。
如图2a~2b所示,底座单元110包括底座元件111、容纳元件112和若干第一凹槽元件113。其中,容纳元件112设置于底座元件111的中部,容纳元件11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卡扣单元130,用于安装雨量光线传感器;若干第一凹槽元件113对称地设置于底座元件111的两侧,并位于第一卡扣单元130的下侧。
底座元件111的横截面呈圆角矩形或圆角梯形。
底座元件111由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制备而成。其中,金属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铝合金等。
容纳元件112贯穿底座元件1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
容纳元件112为左右对称结构。
容纳元件112的宽度小于底座元件111的宽度,容纳元件112的长度小于底座元件111的长度。
容纳元件112的高度大于等于底座元件111的高度。
优选地,容纳元件112的高度等于底座元件111的高度。
容纳元件112包括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其中,第一容纳腔设置于底座元件111的中部的前端;第二容纳腔设置于底座元件111的中部,其前端与第一容纳腔的后端连通;第三容纳腔设置于底座元件111的中部的后端,其前端与第二容纳腔的后端连通。
第一容纳腔贯穿底座元件1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第一容纳腔的横截面呈矩形。
第一容纳腔的宽度小于底座元件111的宽度。
第二容纳腔贯穿底座元件1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第二容纳腔的横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
其中,第二容纳腔的直径小于底座元件111的宽度,且大于第一容纳腔的宽度。
第二容纳腔的直径大于第一容纳腔的长度。
第三容纳腔贯穿底座元件1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第三容纳腔的横截面呈矩形。
第三容纳腔的宽度小于第二容纳腔的宽度。
第三容纳腔的宽度与第一容纳腔的宽度相等或不等。
第三容纳腔的长度小于第二容纳腔的长度。
第三容纳腔的长度与第一容纳腔的长度相等或不等。
由上可知,容纳元件112的截面呈十字形。
若干第一凹槽元件113位于底座元件111的左右两侧。更具体地,若干第一凹槽元件113位于容纳元件112的左右两侧。
其中,第一凹槽元件113与容纳元件112不连通。
第一凹槽元件113贯穿底座元件1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元件113贯穿底座元件111的左侧或右侧设置。具体地,第一凹槽元件113包括纵向凹槽和横向凹槽。其中,纵向凹槽沿底座元件111的长度方向设置;横向凹槽沿底座元件111的宽度方向设置,横向凹槽的一端与纵向凹槽连通,横向凹槽的另一端贯穿底座元件111的左侧或右侧设置。
在底座元件111的左侧和右侧,各自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凹槽元件113。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元件113设置于底座元件111的左侧的中部以及右侧的中部。
一般地,第一凹槽元件113为两个,两个第一凹槽元件113对称地设置于第一容纳腔的左侧的中部和右侧的中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元件113为四个,四个第一凹槽元件113对称地设置于第一容纳腔的左侧和右侧,或者,分别设置于第二容纳腔的左侧和右侧以及第三容纳腔的左侧和右侧,即四个第一凹槽元件113呈X形分布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元件113与第一卡扣单元130连通。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元件113的横截面呈凸形。
如图3所示,限位单元120包括若干限位元件121。其中,若干限位元件121对称地设置于底座单元110的内部,用于对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限位。
具体地,若干限位元件121对称地设置于底座元件111的内部,并位于容纳元件112的外侧。
其中,限位元件121与底座元件111一体成型。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元件121设置于第一卡扣单元130的内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元件121设置于第一卡扣单元130的两侧。
限位元件121的顶端凸出于底座元件111的顶端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元件121的顶端与底座元件111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5cm。
限位元件121的内侧面与容纳元件112的内侧面共面。
限位元件121至少为两个,并至少对称地设置于第二容纳腔的两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元件121为两个,两个限位元件121对称地设置于第二容纳腔的两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元件121为四个,四个限位元件121对称地设置于第二容纳腔的两侧,并呈X形对称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元件121为四个,两个限位元件121对称地设置于第一容纳腔的两侧,两个限位元件121对称地设置于第三容纳腔的两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元件121为六个,两个限位元件121对称地设置于第一容纳腔的两侧,两个限位元件121对称地设置于第二容纳腔的两侧,两个限位元件121对称地设置于第三容纳腔的两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元件121为两个,一个限位元件121设置于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第三容纳腔的左侧,另一个限位元件121设置于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第三容纳腔的右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元件121为限位挡板。
如图4所示,第一卡扣单元130包括若干第一卡扣元件131。其中,若干第一卡扣元件131对称地设置于底座单元110的两侧,并凸出于底座单元110设置,用于与安装卡片200进行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若干第一卡扣元件131对称地设置于底座元件111的两侧,并凸出于底座元件111设置。
更具体地,若干第一卡扣元件131对称地设置于容纳元件112的两侧。
其中,第一卡扣元件131与底座元件111一体成型。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元件131与对应的第一凹槽元件113连通。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元件131设置于限位单元120的外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元件131设置于对应的限位元件121的外侧。
第一卡扣元件13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即在底座元件111/容纳元件112的左侧和右侧,各自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卡扣元件131。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元件131的数量与第一凹槽元件113的数量相等。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元件131为两个,两个第一卡扣元件131对称地设置于第二容纳腔的两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元件131为四个,四个第一卡扣元件131对称地设置于第二容纳腔的两侧,并呈X形对称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元件131为四个,两个第一卡扣元件131对称地设置于第一容纳腔的两侧,两个第一卡扣元件131对称地设置于第三容纳腔的两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元件131为六个,两个第一卡扣元件131对称地设置于第一容纳腔的两侧,两个第一卡扣元件131对称地设置于第二容纳腔的两侧,两个第一卡扣元件131对称地设置于第三容纳腔的两侧。
第一卡扣元件131的数量与限位元件121的数量关系如下:
1)第一卡扣元件131的数量等于限位元件121的数量;
2)第一卡扣元件131的数量大于限位元件121的数量;
3)第一卡扣元件131的数量小于限位元件121的数量。
对于1),在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限位元件121为两个,第一卡扣元件131为两个,第一卡扣元件131与限位元件121相对应。
对于2),在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限位元件121为两个,第一卡扣元件131为四个,每一限位元件121对应设置两第一卡扣元件131。
对于3),在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限位元件121为四个,第一卡扣元件131为两个,每一第一卡扣元件131对应设置两限位元件121。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元件131设置于限位元件121的外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元件131设置于限位元件121的两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元件121设置于第一卡扣元件131的两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元件131与限位元件121一体成型。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元件131与限位元件121互不接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元件131的顶端与限位元件121的顶端共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元件131的顶端与限位元件121的顶端不共面,即两者之间具有一定距离。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元件131的顶端高于限位元件121的顶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元件131的顶端低于限位元件121的顶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元件131为卡扣槽。
进一步地,安装支架100还包括第一连接单元140。其中,第一连接单元140对称地设置于底座单元110的两侧,并位于第一卡扣单元130的两侧。
底座单元110还包括若干第二凹槽元件114。其中,若干第二凹槽元件114对称地设置于底座单元110的两侧,并位于第一连接单元140的下侧。
具体地,若干第二凹槽元件114对称地设置于底座元件111的两侧。
更具体地,若干第二凹槽元件114对称地设置于容纳元件112的两侧。
第二凹槽元件114与容纳元件112不连通。
第二凹槽元件114贯穿底座元件1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槽元件114贯穿底座元件111的左侧或右侧设置。
第二凹槽元件114至少为两个,并至少设置于第一容纳腔的一侧、第三容纳腔的一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槽元件114为两个,一个第二凹槽元件114设置于第一容纳腔的左侧,一个第二凹槽元件114设置于第三容纳腔的右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槽元件114为四个,两个第二凹槽元件114对称地设置于第一容纳腔的两侧,两个第二凹槽元件114对称地设置于第三容纳腔的两侧。
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单元140包括若干第一连接元件141。其中,若干第一连接元件141对称地设置于底座单元110的两侧,并位于第一卡扣单元130的两侧。
具体地,若干第一连接元件141对称地设置于底座元件111的两侧,位于对应的第二凹槽元件114的上侧,并位于第一卡扣元件131的两侧。
更具体地,若干第一连接元件141对称地设置于容纳元件112的两侧。
第一连接元件141的数量与第二凹槽元件114的数量相等。
第一连接元件141至少为两个,并至少设置于第一容纳腔的一侧、第三容纳腔的一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元件141为两个,一个第一连接元件141设置于第一容纳腔的左侧,一个第一连接元件141设置于第三容纳腔的右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元件141为四个,两个第一连接元件141对称地设置于第一容纳腔的两侧,两个第一连接元件141对称地设置于第三容纳腔的两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元件141为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底座单元安装在汽车前挡风玻璃内侧,紧靠或者跟车载内后视镜的位置一起固定安装,安装角度随前挡风玻璃的角度改变而变动;限位单元对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限位,减少雨量光线传感器出现左右位移;第一卡扣单元与安装卡片进行卡扣连接,用于对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有效固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涉及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总成。
如图6a~6c所示,一种用于雨量光线传感器的安装总成,包括如实施例1所述的安装支架100。
进一步地,安装总成还包括安装卡片200。其中,安装卡片200分别与安装支架100的第一卡扣单元130、雨量光线传感器300进行可拆卸连接。
如图7所示,安装卡片200包括盖板单元210、第二卡扣单元220和第二连接单元230。其中,第二卡扣单元220对称地设置于盖板单元210的两侧,并与第一卡扣单元130进行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单元230对称地设置于盖板单元210的两侧,并与雨量光线传感器300进行可拆卸连接。
其中,盖板单元210、第二卡扣单元220和第二连接单元230一体成型。
如图8所示,盖板单元210包括盖板元件211、若干第一延长元件212和若干第二延长元件213。其中,若干第一延长元件212对称地设置于盖板元件211的两侧,第一延长元件212的端部设置第二卡扣单元220;若干第二延长元件213对称地设置于盖板元件211的两侧,第二延长元件213的端部设置第二连接单元230。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盖板元件211的横截面呈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
第一延长元件212的纵截面呈L形。具体地,第一延长元件212包括第一延长板和第二延长板。其中,第一延长板的第一端与盖板元件211连接;第二延长板的第一端与第一延长板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延长板的第二端与第二卡扣单元220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长板与盖板元件211共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长板倾斜于盖板元件211设置。具体地,第一延长板的第二端高于第一延长板的第一端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延长板垂直于第一延长板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延长板与第一延长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第一延长元件212至少为两个,并对称地设置于盖板元件211的两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长元件212为两个,两个第一延长元件212对称地设置于盖板元件211的两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长元件212为四个,四个第一延长元件212对称地设置于盖板元件211的两侧,并呈X形对称设置。
第二延长元件213的纵截面呈矩形。具体地,第二延长元件213包括第三延长板。其中,第三延长板的第一端与盖板元件211连接,第三延长板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单元230连接。
第二延长元件213与盖板元件211共面。
第二延长元件213的长度小于第一延长元件212的长度。具体地,从俯视视角观察,相比与第一延长元件212的第二端,第二延长元件213的第二端更靠近盖板元件211。
第二延长元件213至少为两个,并对称地设置于盖板元件211的两侧,包括左右两侧、前后两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延长元件213为两个,一个第二延长元件213设置于盖板元件211的前侧,一个第二延长元件213设置于盖板元件211的后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延长元件213为四个,两个第二延长元件213设置于盖板元件211的左侧,两个第二延长元件213设置于盖板元件211的右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延长元件213为四个,四个第二延长元件213相互平行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延长元件213为四个,四个第二延长元件213呈X形或十字形设置。
在相邻两第一延长元件212之间设置至少一第二延长元件213。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长元件212为两个,第二延长元件213为两个。两个第一延长元件212和两个第二延长元件213呈十字形设置,即两个第一延长元件212设置于盖板元件211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二延长元件213设置于盖板元件211的前后两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长元件212为两个,第二延长元件213为四个。其中,两个第一延长元件212设置于盖板元件211的左右两侧,四个第二延长元件213设置于盖板元件211的左右两侧,且每一第一延长元件212的两侧各自设置一第二延长元件213。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长元件212为四个,第二延长元件213为两个。其中,四个第一延长元件212呈X形设置于盖板元件211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二延长元件213设置于盖板元件211的前后两侧或左右两侧,且每一第二延长元件213的两侧各自设置一第二延长元件213。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长元件212为四个,第二延长元件213为四个。其中,四个第一延长元件212呈X形设置于盖板元件211的左右两侧,四个第二延长元件213分别设置于盖板元件211的前后两侧、左右两侧,第一延长元件212和第二延长元件213交叉设置。
如图9所示,第二卡扣单元220包括若干第二卡扣元件221。其中,若干第二卡扣元件221对称地设置于盖板单元210的两侧,并与第一卡扣单元130进行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第二卡扣元件221设置于对应的第一延长元件212的第二端,并与对应的第一卡扣元件131进行可拆卸连接。
更具体地,第二卡扣元件221设置于对应的第二延长板的第二端。
第二卡扣元件221的数量与第一延长元件212的数量、第一卡扣元件131的数量相等,即为一一对应关系。
对于第二卡扣元件221的分布设置,与第一延长元件212的分布设置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卡扣元件221与第一卡扣元件131连接的情况下,第二卡扣元件221伸入第一凹槽元件113,并位于横向凹槽。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扣元件221为卡扣。
如图10所示,第二连接单元230包括若干第二连接元件231。其中,若干第二连接元件231对称地设置于盖板单元210的两侧,并与雨量光线传感器300进行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第二连接元件231设置于对应的第二延长元件213。
第二连接元件231至少为两个,其数量与第二延长元件213相对应。
具体地,每一第二延长元件213设置至少一第二连接元件231,即第二连接元件231的数量为第二延长元件213的数量的整数倍。
此外,第二连接元件231至少设置于第二延长元件213的第二端。
在每一第二延长元件213设置若干第二连接元件231的情况下,若干第二连接元件231沿第二延长元件21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元件231为连接孔,包括但不限于光滑孔、螺纹孔。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盖板元件211放置于雨量光线传感器300的上表面;
通过螺栓将第二连接元件231与雨量光线传感器300连接;
将雨量光线传感器300放置于容纳元件112;
将第二卡扣元件221与第一卡扣元件131进行连接,以完成安装卡片200与安装支架100的连接。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利用安装卡片与安装支架的结合对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有效固定,避免出现脱落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雨量光线传感器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单元,所述底座单元用于安装雨量光线传感器;
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的内部,用于对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限位;
第一卡扣单元,所述第一卡扣单元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的两侧,并凸出于所述底座单元设置,用于与安装卡片进行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单元包括:
底座元件;
容纳元件,所述容纳元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元件的中部,所述容纳元件的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卡扣单元,用于安装雨量光线传感器;
若干第一凹槽元件,若干所述第一凹槽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底座元件的两侧,并位于所述第一卡扣单元的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包括:
若干限位元件,若干所述限位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的内部,用于对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单元包括:
若干第一卡扣元件,若干所述第一卡扣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的两侧,并凸出于所述底座单元设置,用于与安装卡片进行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的两侧,并位于所述第一卡扣单元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单元还包括:
若干第二凹槽元件,若干所述第二凹槽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的两侧,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下侧;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
若干第一连接元件,若干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底座单元的两侧,并位于所述第一卡扣单元的两侧。
7.一种用于雨量光线传感器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安装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卡片,所述安装卡片分别与所述安装支架的所述第一卡扣单元、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卡片包括:
盖板单元;
第二卡扣单元,所述第二卡扣单元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盖板单元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一卡扣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
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盖板单元的两侧,并与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单元包括:
盖板元件;
若干第一延长元件,若干所述第一延长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盖板元件的两侧,所述第一延长元件的端部设置所述第二卡扣单元;
若干第二延长元件,若干所述第二延长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盖板元件的两侧,所述第二延长元件的端部设置所述第二卡扣单元;和/或
所述第二卡扣单元包括:
若干第二卡扣元件,若干所述第二卡扣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盖板单元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一卡扣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
若干第二连接元件,若干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盖板单元的两侧,并与雨量光线传感器进行可拆卸连接。
CN202223260375.0U 2022-12-06 2022-12-06 用于雨量光线传感器的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 Active CN218661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60375.0U CN218661739U (zh) 2022-12-06 2022-12-06 用于雨量光线传感器的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60375.0U CN218661739U (zh) 2022-12-06 2022-12-06 用于雨量光线传感器的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1739U true CN218661739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49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60375.0U Active CN218661739U (zh) 2022-12-06 2022-12-06 用于雨量光线传感器的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17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79223B1 (en) Connecting piece for connecting a wiper blade with a wiper arm
EP3190013B1 (en) An adapter, nozzle structure, assembly consisting of the adapter and the nozzle structure and the assemblihng method thereof
US20010038213A1 (en) Motor vehicle front end
CN106364458B (zh) 安装在刮雨片的柔性支架上的端部接头
CN218661739U (zh) 用于雨量光线传感器的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
CN110370904A (zh) 一种车门外水切与车身钣金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US7253778B1 (en) Cowl with embedded antenna
CN108583694B (zh) 电动汽车门槛梁及电动汽车框架结构
CN217477252U (zh) 用于雨量光线传感器的后罩装置及固定系统
CN218645144U (zh) 用于雨量光线传感器的安装卡片及安装总成
CN217477253U (zh) 用于雨量光线传感器的固定装置及系统
CN110816438B (zh) 车载电脑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20518164U (zh) 支架结构、后罩结构、安装总成及车载温湿度传感系统
CN210591683U (zh) 集成式安装支架和设有该支架的车载元件集成装置
CN217874514U (zh) 一种雨刮臂固定管夹
CN220374429U (zh) 车载摄像头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20826532U (zh) 一种喷水雨刮臂
CN220826534U (zh) 一种配设有喷水单元的刮臂勾板
CN219989130U (zh) 一种用于光线传感器的安装总成
CN212737982U (zh) 车辆牌照架和车辆
CN215114633U (zh) 传感器结构
CN217778535U (zh) 一种商用车摄像头控制器和阳光雨量传感器的集成结构
CN220483251U (zh) 一种汽车隐藏式喷嘴
CN218463543U (zh) 前风挡玻璃支架及车辆
CN214737648U (zh) 绿化种植容器的卡接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