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32301U - 储能框体及储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储能框体及储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32301U
CN218632301U CN202222964296.1U CN202222964296U CN218632301U CN 218632301 U CN218632301 U CN 218632301U CN 202222964296 U CN202222964296 U CN 202222964296U CN 218632301 U CN218632301 U CN 218632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upright
hole
stand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642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庆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642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32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32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323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框体及储能装置。一种储能框体,储能框体包括:多个立柱,多个立柱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每个立柱沿自身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孔,每个插接孔的插入端设置有倒角,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多个横梁,每个横梁插接在沿同一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立柱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插接孔中,横梁与立柱在插接孔处焊接连接,多个立柱与多个横梁围合形成容置空间。本申请提供的储能框体,一方面,可以提高横梁与立柱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精准程度,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横梁与立柱焊接的牢靠程度,可以避免长时间使用之后立柱与横梁之间的焊接处脱落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储能框体及储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框体及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储能框体是一种用于储存电池模组的柜子。储能框体通常包括立柱以及横梁。立柱与横梁彼此连接形成框架,框架具有用于储存电池模组的容置空间。
目前,立柱与横梁通过表面贴合在一起焊接的方式实现彼此连接,然而,采用此种方式,由于立柱与横梁之间的连接仅仅靠焊接实现,长时间使用之后立柱与横梁之间的焊接处容易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能框体及储能装置,其能够解决立柱与横梁之间的焊接处容易脱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储能框体,包括:
多个立柱,多个所述立柱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立柱沿自身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孔,每个所述插接孔的插入端设置有倒角,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多个横梁,每个所述横梁插接在沿同一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立柱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所述插接孔中,所述横梁与所述立柱在所述插接孔处焊接连接,所述多个立柱与所述多个横梁围合形成容置空间。
由于多个立柱分别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横梁与同一方向设置的立柱焊接,因此,多个立柱与多个横梁可以彼此焊接形成框架,并共同围合形成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以用于放置电池模组等,使得储能框体实现储存电池模组的功能。
其中,由于横梁插接在沿同一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立柱的插接孔中,且横梁与立柱在插接孔处焊接连接,也即是,横梁与立柱之间的彼此连接是先使得横梁插接在插接孔中,然后再使得横梁与立柱在插接孔处焊接实现连接的,如此设置,一方面,插接孔可以起到对横梁与立柱之间的位置关系预定位的作用,使得横梁与立柱之间的位置关系更加的精准,另一方面,插接孔还可以起到固定横梁的作用,因此,相比于立柱与横梁通过表面贴合在一起焊接的方式实现彼此连接来说,一方面,可以提高横梁与立柱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精准程度,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横梁与立柱焊接的牢靠程度,可以避免长时间使用之后立柱与横梁之间的焊接处脱落的情况发生。
另外,由于插接孔的插入端设置有倒角,倒角可以起到引导横梁插入插接孔的作用,因此,可以使得横梁更方便的插入至插接孔中,进而使得储能框体的安装更加方便。
可选地,所述多个立柱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立柱、自所述连接立柱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立柱和自所述连接立柱沿第二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立柱;
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上的所述插接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柱上的所述插接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设置于所述连接立柱上的所述插接孔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剩余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多个横梁中的一部分横梁插接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连接立柱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所述插接孔中,另一部分横梁插接在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连接立柱的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所述插接孔中。
过使得多个横梁中的一部分横梁插接在第一立柱和连接立柱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插接孔中,另一部分横梁插接在第二立柱和连接立柱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插接孔中,连接立柱可以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个方向连接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使得储能框体更加的结实。
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均位于预设平面内且互相垂直,每个所述立柱均沿垂直于所述预设平面的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立柱的高度均相等。
通过使得多个立柱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阵列排布,每个立柱均沿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延伸,多个立柱的高度均相等,可以使得多个立柱大致围合形成立方体结构,这样,可以使得整个储能框体的形状比较规整,便于装配。
可选地,所述多个立柱包括多个连接立柱,沿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连接立柱上的所述插接孔包括第一盲孔,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立柱上的所述第一盲孔的开口端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盲孔的开口端为所述插入端;
所述第一立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立柱之间,所述第一立柱上的所述插接孔为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两端均为所述插入端,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所述第一立柱,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盲孔对应设置;
所述多个横梁中的第一横梁穿设于所述第一立柱的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横梁的中部与所述第一立柱焊接,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连接立柱的所述第一盲孔中且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立柱焊接。
由于连接立柱上的插接孔包括第一盲孔,且第一盲孔的开口端沿第一方向相对,因此,当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穿设于连接立柱的第一盲孔中时,一方面,第一盲孔的孔底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对第一横梁进行限位,进而可以避免第一横梁沿第一方向凸出立柱的情况发生。
其中,由于第一盲孔的开口端为插入端,第一通孔的两端均为插入端,又由于插入端设置有倒角,因此,可以非常方便的将第一横梁的两端穿设于第一盲孔中,将第一横梁的中部穿设于第一通孔中。
可选地,沿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连接立柱上的所述插接孔还包括第二盲孔,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立柱上的所述第二盲孔的开口端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盲孔的开口端为所述插入端;
所述第二立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立柱之间,所述第二立柱上的所述插接孔为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两端均为所述插入端,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贯通所述第二立柱,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盲孔对应设置;
所述多个横梁中的第二横梁穿设于所述第二立柱中的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横梁的中部与所述第二立柱焊接,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连接立柱的所述第二盲孔中且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立柱焊接。
由于连接立柱上的插接孔包括第二盲孔,且第二盲孔的开口端沿第二方向相对,因此,当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穿设于连接立柱的第二盲孔中时,一方面,第二盲孔的孔底可以在第二方向上对第二横梁进行限位,进而可以避免第二横梁沿第二方向凸出立柱的情况发生。
其中,由于第二盲孔的开口端为插入端,第二通孔的两端均为插入端,又由于插入端设置有倒角,因此,可以非常方便的将第二横梁的两端穿设于第二盲孔中,将第二横梁的中部穿设于第二通孔中。
可选地,沿所述立柱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盲孔与所述第一盲孔彼此错位设置。
通过使得第二盲孔与第一盲孔彼此错位设置,可以避免当第二横梁的两端插接于第二盲孔中、第一横梁的两端插接于第一盲孔中时,第二横梁与第一横梁互相干涉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所述立柱为中空结构,具有减重腔。
通过使得立柱为中空结构,具有减重腔,可以减小立柱的重量,进而使得整个储能框体比较轻盈。
可选地,所述立柱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围合形成所述减重腔,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减重腔连通的观察口。
通过在侧壁上设置与减重腔连通的观察口,通过观察口可以直接观察到插接孔,这样,可以非常方便的将横梁插接于插接孔中,减小了将横梁插接于插接孔中时的操作难度。
可选地,所述观察口沿所述立柱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侧壁且与所述插接孔对应或者贯穿所述侧壁。
通过使得观察口沿立柱的延伸方向贯穿侧壁,一方面,便于观察口的制作加工,另一方面,也便于更清楚的观察沿立柱的延伸方向布置于侧壁的各个位置处的插接孔。
可选地,所述观察口朝向背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
通过使得观察口朝向背离容置空间的一侧,便于更方便的通过观察口观察插接孔。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权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中所述的储能框体。
由于储能框体可以提高横梁与立柱焊接的牢靠程度,进而可以避免长时间使用之后立柱与横梁之间的焊接处脱落的情况发生,基于此,当储能框体应用在储能装置中时,可以使得储能装置更加的结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多个立柱分别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横梁与同一方向设置的立柱焊接,因此,多个立柱与多个横梁可以彼此焊接形成框架,并共同围合形成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以用于放置电池模组等,使得储能框体实现储存电池模组的功能。
其中,由于横梁插接在沿同一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立柱的插接孔中,且横梁与立柱在插接孔处焊接连接,也即是,横梁与立柱之间的彼此连接是先使得横梁插接在插接孔中,然后再使得横梁与立柱在插接孔处焊接实现连接的,如此设置,一方面,插接孔可以起到对横梁与立柱之间的位置关系预定位的作用,使得横梁与立柱之间的位置关系更加的精准,另一方面,插接孔还可以起到固定横梁的作用,因此,相比于立柱与横梁通过表面贴合在一起焊接的方式实现彼此连接来说,一方面,可以提高横梁与立柱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精准程度,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横梁与立柱焊接的牢靠程度,可以避免长时间使用之后立柱与横梁之间的焊接处脱落的情况发生。
另外,由于插接孔的插入端设置有倒角,倒角可以起到引导横梁插入插接孔的作用,因此,可以使得横梁更方便的插入至插接孔中,进而使得储能框体的安装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储能框体在A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储能框体在B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立柱;10-容置空间;11-插接孔;12-连接立柱;13-第一立柱;111-倒角;112-第一盲孔;113-第一通孔;114-第二通孔;115-第二盲孔;14-第二立柱;15-侧壁;151-观察口;
2-横梁;20-减重腔;21-第一横梁;22-第二横梁;
100-储能框体;
F-预设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框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储能框体在A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参见图1及图2,储能框体100包括:多个立柱1及多个横梁2。其中,多个立柱1分别沿第一方向(图1中X轴方向)及第二方向(图1中Y轴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立柱1上均沿自身的延伸方向(图1中Z轴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孔11,每个插接孔11的插入端均设置有倒角111,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相交。每个横梁2均插接在沿同一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立柱1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插接孔11中,横梁2与立柱1在插接孔11处焊接连接,多个立柱1与多个横梁2围合形成容置空间10。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多个立柱1分别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横梁2与同一方向设置的立柱1焊接,因此,多个立柱1与多个横梁2可以彼此焊接形成框架,并共同围合形成容置空间10,该容置空间10可以用于放置电池模组等,使得储能框体100实现储存电池模组的功能。
其中,由于横梁2插接在沿同一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立柱1的插接孔11中,且横梁2与立柱1在插接孔11处焊接连接,也即是,横梁2与立柱1之间的彼此连接是先使得横梁2插接在插接孔11中,然后再使得横梁2与立柱1在插接孔11处焊接实现连接的,如此设置,一方面,插接孔11可以起到对横梁2与立柱1之间的位置关系预定位的作用,使得横梁2与立柱1之间的位置关系更加的精准,另一方面,插接孔11还可以起到固定横梁2的作用,因此,相比于立柱与横梁通过表面贴合在一起焊接的方式实现彼此连接来说,一方面,可以提高横梁2与立柱1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精准程度,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横梁2与立柱1焊接的牢靠程度,可以避免长时间使用之后立柱与横梁之间的焊接处脱落的情况发生。
另外,由于插接孔11的插入端设置有倒角111,一方面,倒角111可以起到引导横梁2插入插接孔11的作用,因此,可以使得横梁2更方便的插入至插接孔11中,进而使得储能框体100的安装更加方便。另一方面,通过在插接孔11的插入端设置倒角11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插接孔11处的毛刺,如此一来,可以避免后续在容置空间10中放置电池模组或者走线时毛刺对其造成损伤的情况发生。
其中,上述倒角111可以为圆角,也可以斜角,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上述插接孔1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横梁2与插接孔11相匹配。当插接孔11的形状为圆形时,横梁2可以为圆柱形,这样,在将横梁2插入插接孔11中时,无需考虑横梁2与插接孔11之间的相对角度即可实现将横梁2插入插接孔11中,非常的方便。
当然,插接孔11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可能的形状,比如,插接孔11的形状也可以为多边形,当插接孔11的形状为多边形时,横梁2可以为与插接孔11相匹配的多边形棱柱,由于多边形的相邻边之间具有夹角,如此设置,当横梁2插接于插接孔11中时,多边形的夹角可以起到避免横梁2相对于立柱1转动的情况发生,使得横梁2与立柱1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的牢靠。
当插接孔11的形状多边形时,参见图2,插接孔11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当插接孔11的形状为矩形时,由于矩形方便加工,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插接孔11的加工成本。
当然,插接孔11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可能的多边形,比如,插接孔11的形状也可以为五边形、六边形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均位于预设平面F内且互相垂直,每个立柱1均沿垂直于预设平面F的方向(图1中Z轴方向)延伸,多个立柱1的高度均相等。
通过使得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均位于预设平面F内且互相垂直,每个立柱1均沿垂直于预设平面F的方向(图1中Z轴方向)延伸,可以使得多个立柱1大致围合形成立方体结构,这样,可以使得整个储能框体的形状比较规整,便于装配。
当然,上述立柱1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均位于预设平面F内且互相垂直,只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能的立柱1的排布方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立柱1也可以沿圆周方向阵列排布,每个立柱1沿垂直于圆周方向的方向延伸。当多个立柱1沿圆周方向阵列排布,且每个立柱1沿垂直于圆周方向的方向延伸时,可以使得多个立柱1大致围合形成圆柱体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及图3,多个立柱1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立柱12、自连接立柱12沿第一方向(图1中X轴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立柱13和自连接立柱12沿第二方向(图1中Y轴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立柱14。设置于第一立柱13上的插接孔11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于第二立柱14上的插接孔11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于连接立柱12上的插接孔11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剩余部分沿第二方向延伸。多个横梁2中的一部分横梁2插接在第一立柱13和连接立柱12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插接孔11中,另一部分横梁2插接在第二立柱14和连接立柱12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插接孔11中。
通过使得多个横梁2中的一部分横梁2插接在第一立柱13和连接立柱12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插接孔11中,另一部分横梁2插接在第二立柱14和连接立柱12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插接孔11中,可以使得连接立柱12通过横梁2分别与第一立柱13和第二立柱14连接起来,进而使得连接立柱12、第一立柱13、第二立柱14及横梁2围合形成上述容置空间。
另外,通过使得多个横梁2中的一部分横梁2插接在第一立柱13和连接立柱12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插接孔11中,另一部分横梁2插接在第二立柱14和连接立柱12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插接孔11中,连接立柱12可以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个方向连接第一立柱13和第二立柱14,使得储能框体更加的结实。
其中,上述第一立柱13和第二立柱14的数量均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其他的数量,比如,也可以为2个或者3个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及图3,立柱1包括多个连接立柱12,沿第一方向(图1中X轴方向),连接立柱12上的插接孔11包括第一盲孔112,相邻两个连接立柱12的第一盲孔112的开口端沿第一方向(图1中X轴方向)相对设置,第一盲孔112的开口端为插入端。第一立柱13位于相邻两个连接立柱12之间,第一立柱13上的插接孔11为第一通孔113,第一通孔113的两端均为插入端,第一通孔113沿第一方向贯通第一立柱13,且第一通孔113与第一盲孔112对应设置。多个横梁2中的第一横梁21穿设于第一立柱13的第一通孔113中,且第一横梁21的中部与第一立柱13焊接,第一横梁21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连接立柱12的第一盲孔112中且分别与两个连接立柱12焊接。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连接立柱12上的插接孔11包括第一盲孔112,且第一盲孔112的开口端沿第一方向(图1中X轴方向)相对设置,因此,当第一横梁21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连接立柱12的第一盲孔112中时,一方面,第一盲孔112的孔底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对第一横梁21进行限位,进而可以避免第一横梁21沿第一方向凸出连接立柱12的情况发生。
其中,由于第一盲孔112的开口端为插入端,第一通孔113的两端均为插入端,又由于插入端设置有倒角111,因此,可以非常方便的将第一横梁21的两端穿设于第一盲孔112中,将第一横梁21的中部穿设于第一通孔113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横梁21的中部可以做广义上的理解,也即是,第一横梁21的中部可以理解为沿第一横梁21的延伸方向上,第一横梁21的正中心,也可以理解为大致的中心,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狭义上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连接立柱12上的插接孔11还包括第二盲孔115,相邻两个连接立柱12上的第二盲孔115的开口端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二盲孔115的开口端为插入端,且第二通孔114与第二盲孔115对正设置。第二立柱14位于相邻两个连接立柱12之间,第二立柱14上的插接孔为第二通孔114,第二通孔114的两端均为插入端,第二通孔114沿第二方向贯通第二立柱14,且第二通孔114与第二盲孔115对应设置。多个横梁2中的第二横梁22穿设于第二通孔114,且第二横梁22的中部与第二立柱14焊接,第二横梁22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连接立柱12的第二盲孔115中且分别与两个连接立柱12焊接。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连接立柱12上的插接孔11包括第二盲孔115,且第二盲孔115的开口端沿第二方向(图1中Y轴方向)相对,因此,当第二横梁22的两端分别穿设于连接立柱12的第二盲孔115中时,一方面,第二盲孔115的孔底可以在第二方向上对第二横梁22进行限位,进而可以避免第二横梁22沿第二方向凸出连接立柱12的情况发生。
其中,由于第二盲孔115的开口端为插入端,第二通孔114的两端均为插入端,又由于插入端设置有倒角111,因此,可以非常方便的将第二横梁22的两端穿设于第二盲孔115中,将第二横梁22的中部穿设于第二通孔114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横梁22的中部也可以做广义上的理解,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对第一横梁21的中部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3,沿立柱1的延伸方向(图1中Z轴方向),第二盲孔115与第一盲孔112彼此错位设置。
通过使得沿立柱1的延伸方向(图1中Z轴方向),第二盲孔115与第一盲孔112彼此错位设置,可以避免当第二横梁22的两端插接于第二盲孔115中、第一横梁21的两端插接于第一盲孔112中时,第二横梁22与第一横梁21互相干涉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立柱1为中空结构,具有减重腔20。通过使得立柱1为中空结构,具有减重腔20,可以减小立柱1的重量,进而使得整个储能框体比较轻盈。
为了在将横梁2插接于插接孔11中时,便于观察插接孔11,以便边观察边将横梁2插接于插接孔11中,减小将横梁2插接于插接孔11中时的操作难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立柱1包括侧壁15,侧壁15围合形成减重腔20,侧壁15上设置有与减重腔20连通的观察口151。通过在侧壁15上设置与减重腔20连通的观察口151,通过观察口151可以直接观察到插接孔11,这样,可以非常方便的将横梁2插接于插接孔11中,减小了将横梁2插接于插接孔11中时的操作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观察口151沿立柱1的延伸方向(图5中Z轴方向)间隔设置于侧壁15且与插接孔11对应,这样,可以通过观察口151直接观察对应的插接孔11与横梁2插接的情况,同时,侧壁15上未设置观察口151的位置可以保证立柱1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观察口151沿立柱1的延伸方向(图5中Z轴方向)贯穿侧壁15。
通过使得观察口151沿立柱1的延伸方向(图5中Z轴方向)贯穿侧壁15,一方面,便于观察口151的制作加工,另一方面,也便于更清楚的观察沿立柱1的延伸方向布置于侧壁15的各个位置处的插接孔11。
其中,当立柱1为方形立柱时,上述观察口151沿立柱1的延伸方向(图5中Z轴方向)贯穿侧壁15,可以理解为:观察口151沿立柱1的延伸方向贯穿立柱的四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当观察口151沿立柱1的延伸方向贯穿立柱的四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时,可以使得立柱1的横截面大致为U形,当立柱1的横截面大致为U形时,更加便于对立柱1进行弯折等操作,使得立柱1的二次加工性能更好。
进一步地,为了更清楚的观察插接孔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5,观察口151朝向背离容置空间10的一侧。通过使得观察口151朝向背离容置空间10的一侧,便于更方便的通过观察口151观察插接孔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插接孔11沿靠近观察口151的方向(图6中Y轴方向)贯穿至观察口151。通过使得插接孔11沿靠近观察口151的方向贯穿至观察口151,在将横梁2插接于插接孔11中时,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口151沿插接孔11贯穿至观察口151的反方向(图6中Y轴负方向)将横梁2插接于插接孔11中,使得将横梁2插接于插接孔11中变得更加的方便。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包括储能框体100。
其中,储能框体100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任一种储能框体100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一中对储能框体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储能框体可以提高横梁2与立柱1焊接的牢靠程度,进而可以避免长时间使用之后立柱与横梁之间的焊接处脱落的情况发生,基于此,当储能框体100应用在储能装置中时,可以使得储能装置更加的结实。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装置还包括电池模组,电池模组设置在储能框体100的容置空间10中。通过使得电池模组设置在储能框体100的容置空间10中,储能框体100可以对电池模组以保护,避免电池模组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储能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框体包括:
多个立柱,多个所述立柱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立柱沿自身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孔,每个所述插接孔的插入端设置有倒角,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多个横梁,每个所述横梁插接在沿同一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立柱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所述插接孔中,所述横梁与所述立柱在所述插接孔处焊接连接,所述多个立柱与所述多个横梁围合形成容置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框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立柱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立柱、自所述连接立柱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立柱和自所述连接立柱沿第二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立柱;
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上的所述插接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柱上的所述插接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设置于所述连接立柱上的所述插接孔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剩余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多个横梁中的一部分横梁插接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连接立柱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所述插接孔中,另一部分横梁插接在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连接立柱的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所述插接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框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均位于预设平面内且互相垂直,每个所述立柱均沿垂直于所述预设平面的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立柱的高度均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立柱包括多个连接立柱,沿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连接立柱上的所述插接孔包括第一盲孔,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立柱上的所述第一盲孔的开口端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盲孔的开口端为所述插入端;
所述第一立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立柱之间,所述第一立柱上的所述插接孔为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两端均为所述插入端,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所述第一立柱,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盲孔对应设置;
所述多个横梁中的第一横梁穿设于所述第一立柱的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横梁的中部与所述第一立柱焊接,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连接立柱的所述第一盲孔中且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立柱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框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连接立柱上的所述插接孔还包括第二盲孔,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立柱上的所述第二盲孔的开口端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盲孔的开口端为所述插入端;
所述第二立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立柱之间,所述第二立柱上的所述插接孔为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两端均为所述插入端,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贯通所述第二立柱,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盲孔对应设置;
所述多个横梁中的第二横梁穿设于所述第二立柱中的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横梁的中部与所述第二立柱焊接,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连接立柱的所述第二盲孔中且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立柱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框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立柱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盲孔与所述第一盲孔彼此错位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中空结构,具有减重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围合形成所述减重腔,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减重腔连通的观察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口沿所述立柱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侧壁且与所述插接孔对应或者贯穿所述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口朝向背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
1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框体。
CN202222964296.1U 2022-11-03 2022-11-03 储能框体及储能装置 Active CN218632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64296.1U CN218632301U (zh) 2022-11-03 2022-11-03 储能框体及储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64296.1U CN218632301U (zh) 2022-11-03 2022-11-03 储能框体及储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32301U true CN218632301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23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64296.1U Active CN218632301U (zh) 2022-11-03 2022-11-03 储能框体及储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323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53297B2 (en) Battery pack
CN218632301U (zh) 储能框体及储能装置
JP2006210206A (ja) コネクタ及び携帯端末
JP2016009646A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US11611134B2 (en) Battery and battery apparatus
KR101298849B1 (ko) 배터리모듈의 하우징 구조
KR101298872B1 (ko) 배터리모듈의 하우징 구조
CN102427694B (zh) 一种机柜框架的结构
CN212742885U (zh)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立柱系统
CN115513591A (zh) 一种储能柜体及储能装置
JP6565585B2 (ja) 電池パック
JP7060453B2 (ja) 蓄電装置及び組電池
CN215070359U (zh) 隔离器的装配工装及应用该装配工装的自动化装配系统
CN216602170U (zh) 自助式榫卯拼板组件
KR102660398B1 (ko) 다양한 크기의 배터리를 수납할 수 있는 부품 수납용 케이스 및 그에 사용될 수 있는 이동식 칸막이
JP5636893B2 (ja) 電池
CN212141487U (zh) 一种“x”型拼字模块
CN210421412U (zh) 一种方便施工的箱型截面梁柱
CN218731376U (zh) 储能机架及电池簇
CN215343491U (zh) 一种高低压控制柜用骨架
CN211714636U (zh) 一种组合式设备保护盒
CN216903402U (zh) 一种高密度高扩展性的连接适配器
CN214478326U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多面插座
CN218385369U (zh) 一种电动设备防震锂电池保护板
CN220291203U (zh) 一种排针连接器及排针排母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