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22851U - 一种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22851U
CN218622851U CN202223041173.7U CN202223041173U CN218622851U CN 218622851 U CN218622851 U CN 218622851U CN 202223041173 U CN202223041173 U CN 202223041173U CN 218622851 U CN218622851 U CN 2186228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bars
steel
prefabricated
prefabricated bottom
steel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411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强
李阳
张守峰
刘克
马云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antong Precast Concrete Co ltd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antong Precast Concrete Co ltd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antong Precast Concrete Co ltd,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antong Precast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411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228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228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228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叠合板生产效率及安装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至少两个预制底板、连接钢筋以及多根第一钢筋和多根第二钢筋,两个相邻所述预制底板通过所述连接钢筋无间隙连接,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第二钢筋垂直交叉构成钢筋网,所述预制底板朝向所述钢筋网的投影能够完全覆盖所述钢筋网;位于所述预制底板的双向受力侧设有钢筋槽,两个相邻所述预制底板的钢筋槽对接形成具有一个开口的方形槽,所述连接钢筋的中部位于所述方形槽内,所述连接钢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钢筋的中部成135°角向上翘起。本实用新型预制底板不伸出钢筋,无需留出拼接缝,提高了生产和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
背景技术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广泛应用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从结构受力模式可分为单向受力叠合板和双向受力叠合板,根据叠合板的两个方向支座间距离的比值来确定,长宽比大于2时为单向受力叠合板,不大于2时为双向受力叠合板。当采用叠合板时,为实现双向受力,预制底板的一个侧面需要伸出较长的钢筋,用于与相邻预制底板钢筋搭接,预制底板的其他三个侧面也需要伸出钢筋,用于伸入支座,满足结构受力要求。且双向受力叠合板拼缝构造需要有不小于300mm的现浇带,才能让两个相邻叠合板成为整体,并实现双向受力。
这种钢筋桁架叠合板由于预制底板钢筋伸出混凝土,侧模板需要开设孔槽实现钢筋伸出,生产效率低;现场安装时也常常因为伸出的钢筋造成安装困难,不小于300mm的现浇带还需要支设模板,导致工序较多,安装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用以解决现有叠合板生产效率及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包括至少两个预制底板、连接钢筋以及多根第一钢筋和多根第二钢筋,两个相邻所述预制底板通过所述连接钢筋无间隙连接,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第二钢筋垂直交叉构成钢筋网,所述预制底板朝向所述钢筋网的投影能够完全覆盖所述钢筋网;
位于所述预制底板的双向受力侧设有钢筋槽,两个相邻所述预制底板的钢筋槽对接形成具有一个开口的方形槽,所述连接钢筋的中部位于所述方形槽内,所述连接钢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钢筋的中部成135°角向上翘起。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槽与所述预制底板的顶面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槽与所述预制底板的顶面设有过渡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槽沿所述预制底板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钢筋槽等间距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槽的长度为300mm,宽度为40~50mm,深度为20~25mm。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钢筋的两端与所述连接钢筋的中部圆弧过渡。
进一步地,还包括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的底端与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第二钢筋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桁架与所述第一钢筋平行,且所述钢筋桁架设有多个。
进一步地,还包括现浇叠合层,所述现浇叠合层位于所述预制底板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本实用新型的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至少两个预制底板密拼并通过连接钢筋连接,预制底板朝向钢筋网的投影能够完全覆盖钢筋网,即预制底板内部相互垂直布设的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此处指第二钢筋的中部直线段)两端均不伸出预制底板的主体,使得相邻两个预制底板拼接时无需留出拼接缝,即无需现浇带,也无需在侧模板上开设孔槽,减少了生产工序,同时避免了预制底板伸出钢筋带来的不便,生产效率和安装效率均得到有效提升。
(2)本实用新型的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位于预制底板的双向受力侧设有钢筋槽,钢筋槽与预制底板的顶面连通,便于相邻两个预制底板的密拼。
(3)本实用新型的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连接钢筋采用带135°弯钩的形式,减小了连接钢筋与预制底板内的第二钢筋的搭接长度,同时,连接钢筋通过向上弯起,使其向上锚入板受压区的混凝土内,避免了叠合板在受力状态下预制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之间产生撕裂的问题,能够更好的实现双向受力性能。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内容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文字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具体实施例的叠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例的预制底板钢筋及钢筋桁架分布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的预制底板的沿宽度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例的预制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例的预制底板的沿长度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例的图5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预制底板;11-钢筋槽;2-连接钢筋;3-第一钢筋;4-第二钢筋;5-钢筋桁架;6-现浇叠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公开了一种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包括至少两个预制底板1、连接钢筋2以及多根第一钢筋3和多根第二钢筋4,两个相邻预制底板1通过连接钢筋2密拼(无间隙)连接,多根第一钢筋3和多根第二钢筋4均等间距设于预制底板1内,并垂直构成钢筋网,预制底板1朝向钢筋网的投影能够完全覆盖钢筋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至少两个预制底板密拼并通过连接钢筋连接,预制底板朝向钢筋网的投影能够完全覆盖钢筋网,即预制底板内部相互垂直布设的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此处指第二钢筋的中部直线段)的两端均不伸出预制底板的主体,使得相邻两个预制底板拼接时无需留出拼接缝,即无需现浇带,也无需在侧模板上开设孔槽,减少了生产工序,同时避免了预制底板伸出钢筋带来的不便,生产效率和安装效率均得到有效提升。
优选地,预制底板1为长方体结构,其长度为300~900mm,宽度为150~240mm,厚度为60mm。
具体地,如图2所示,预制底板1包括顶面、底面以及四个侧面,第一钢筋3沿预制底板1的长度方向布设,且其长度不大于预制底板1的长度,优选等于预制底板1的长度,第二钢筋4沿预制底板1的宽度方向布设,且其中部直段的长度不大于预制底板1的宽度。
为了便于相邻两个预制底板1的密拼,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位于预制底板1的双向受力侧设有钢筋槽11,钢筋槽11与预制底板1的顶面连通。
如图1所示,两个相邻预制底板1的钢筋槽11对接形成具有一个开口的方形槽,连接钢筋2的中部位于方形槽内,连接钢筋2的两端分别与中部成135°角向上翘起。连接钢筋2的两端与中部圆弧过渡。
连接钢筋2与预制底板1内第二钢筋4非接触搭接。优选地,连接钢筋2的长度为590mm,平均分布在两个相邻预制底板1的钢筋槽11内,与单侧预制底板1内的第二钢筋4的搭接长度为280mm。
本实施例中,连接钢筋2采用带135°弯钩的形式,减小了连接钢筋2与预制底板1内的第二钢筋4的搭接长度,同时,连接钢筋2通过向上弯起,使其向上锚入板受压区的混凝土内,避免了叠合板在受力状态下预制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之间产生撕裂的问题,能够更好的实现双向受力性能。
为了便于形成钢筋槽11的模具脱模,钢筋槽11与预制底板1的顶面设有过渡斜面。
进一步地,钢筋槽11沿预制底板1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多个钢筋槽11等间距设置。钢筋槽11的长度为300mm,宽度为40~50mm,深度为20~25mm。需要说明的是,钢筋槽11的长度是指钢筋槽11在预制底板1的顶面与底面方向的距离,宽度是指钢筋槽11在预制底板1的长度方向的距离,深度是指钢筋槽11在预制底板1的宽度方向的距离。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钢筋3为直钢筋,第二钢筋4为端部向预制底板1的顶面回弯的非直钢筋,位于钢筋槽11的一侧,且回弯段与预制底板1的顶面平行。
为了增加预制底板的强度,结合图4、图5和图6所示,预制底板还包括钢筋桁架5,钢筋桁架5的底端延伸至预制底板1的内部,并与第一钢筋3和第二钢筋4形成的钢筋网连接。钢筋桁架5与第一钢筋3平行,且设有多个。优选地,钢筋桁架5设有3个。
进一步地,位于两边的钢筋桁架5距离设有钢筋槽11的侧面为350mm,相邻的两个钢筋桁架5的距离不小于600mm。
如图1所示,当多个预制底板1密拼后,进行现浇,形成现浇叠合层6,使多个预制底板1连接成整体成型为叠合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预制底板(1)、连接钢筋(2)以及多根第一钢筋(3)和多根第二钢筋(4),两个相邻所述预制底板(1)通过所述连接钢筋(2)无间隙连接,所述第一钢筋(3)和所述第二钢筋(4)垂直交叉构成钢筋网,所述预制底板(1)朝向所述钢筋网的投影能够完全覆盖所述钢筋网;
位于所述预制底板(1)的双向受力侧设有钢筋槽(11),两个相邻所述预制底板(1)的钢筋槽(11)对接形成具有一个开口的方形槽,所述连接钢筋(2)的中部位于所述方形槽内,所述连接钢筋(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钢筋(2)的中部成135°角向上翘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槽(11)与所述预制底板(1)的顶面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槽(11)与所述预制底板(1)的顶面设有过渡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槽(11)沿所述预制底板(1)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钢筋槽(11)等间距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3、5任一项所述的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槽(11)的长度为300mm,宽度为40~50mm,深度为20~25mm。
7.根据权利要求1-3、5任一项所述的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2)的两端与所述连接钢筋(2)的中部圆弧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1-3、5任一项所述的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筋桁架(5),所述钢筋桁架(5)的底端与所述第一钢筋(3)和所述第二钢筋(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5)与所述第一钢筋(3)平行,且所述钢筋桁架(5)设有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3、5、9任一项所述的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现浇叠合层(6),所述现浇叠合层(6)位于所述预制底板(1)的上方。
CN202223041173.7U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 Active CN2186228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1173.7U CN218622851U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1173.7U CN218622851U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22851U true CN218622851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24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41173.7U Active CN218622851U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228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13580U (zh) 一种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
CN207878747U (zh) 一种叠合楼板预制板
CN113202219B (zh) 一种全预制装配式钢-混组合楼盖体系及设计计算方法
CN106639094A (zh) 集块建筑拼装式后张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双向叠合板
CN201087489Y (zh) 预制楼板
CN218622851U (zh) 一种双向受力的密拼叠合板
CN206722216U (zh) 一种叠合楼板的预制小梁
CN111139944A (zh) 预制保温板及其制作方法和作为楼板的施工方法
CN208039577U (zh) “8”字形钢筋桁架半预制式预应力混凝土楼板
CN217557871U (zh) 叠合板式混凝土预制池壁构件
CN111733697A (zh) 预制拼装叠合板构造
CN216641055U (zh) 钢壳复合水泥板免拆模剪力墙
CN215978589U (zh) 砌体结构的预制墙板加固结构
CN212358789U (zh) 一种基于企口形式的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连接结构
CN218714210U (zh) 一种密拼叠合板
CN2214466Y (zh) 钢筋混凝土齿面预制板
CN111535489A (zh) 一种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多用途附加钢筋的设置方法
CN112411366A (zh) 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湿接缝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343229A (zh) 一种可拼接的混凝土双向装配板及其装配方法
CN211143439U (zh) 双向叠合楼板、板缝构造以及与梁或墙的连接构造
CN220434015U (zh) 一种预制底板不出筋的双向受力密拼叠合板
CN219548121U (zh) 装配式预制叠合板互锚式整体接缝钢筋加强节点
CN211948959U (zh) 预制保温板
CN212533705U (zh) 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湿接缝连接结构
CN217461113U (zh) 一种板端凹凸型且不出筋的叠合板底板及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