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17651U - 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17651U
CN218617651U CN202222583019.6U CN202222583019U CN218617651U CN 218617651 U CN218617651 U CN 218617651U CN 202222583019 U CN202222583019 U CN 202222583019U CN 218617651 U CN218617651 U CN 218617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bottom plate
side panel
cutou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830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5830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17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17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17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包装盒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其包括包装盒本体,所述包装盒本体由一张纸板裁切后折叠拼接得到,所述包装盒本体包括承重底板结构、侧板结构以及提手结构,其中,所述侧板结构围设形成两端开口的腔体,所述承重底板结构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其中一端的开口处并可密封该端的开口,所述提手结构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另一端的开口处,本申请包装盒本体的承重底板结构、侧板结构以及提手结构均由预先裁切好的纸板折叠拼接得到,整体结构简单结实,并且使用时不需要通过胶带或者胶水等粘接剂进行固定,方便对包装盒本体进行拆装实现循环利用,设置的提手结构也方便消费者提拿,有利于保证包装盒的使用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包装盒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
背景技术
现有的罐装饮料在组合销售时通常是通过纸盒或者纸箱等容器进行包装的,一方面不方便提拿,另一方面纸盒或纸箱完全密封,不能看到内装物品,并且纸盒或者纸箱等容器需要通过胶带或者胶水等粘接剂进行粘接固定,整体结构较为复杂,也不利于实现纸盒或者纸箱等的循环利用。对此,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在保证包装盒整体结构的稳固性以及使用便捷性的基础上简化包装盒的结构,本申请提供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包括包装盒本体,所述包装盒本体由一张纸板裁切后折叠拼接得到,所述包装盒本体包括承重底板结构、侧板结构以及提手结构,其中,所述侧板结构围设形成两端开口的腔体,所述承重底板结构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其中一端的开口处并可密封该端的开口,所述提手结构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另一端的开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装盒本体的承重底板结构、侧板结构以及提手结构均由预先裁切好的纸板折叠拼接得到,整体结构简单结实,并且使用时不需要通过胶带或者胶水等粘接剂进行固定,方便对包装盒本体进行拆装实现循环利用,设置的提手结构也方便消费者提拿,有利于保证包装盒的使用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侧板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四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适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围设得到一两端开口的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式连接。
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实现第一侧板与第四侧板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非使用状态时,侧板结构为一平面纸板,方便对其进行运输或者储存,需要使用时,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进行连接即可,而不需要通过胶带或者胶水等粘接剂进行固定,不使用时也方便拆开,有利于实现包装盒本体的循环利用。
可选的,所述底板承重结构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以及第四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由所述第一侧板的下端延伸折叠得到,所述第二底板由所述第二侧板的下端延伸折叠得到,所述第三底板由所述第三侧板的下端延伸折叠得到,第四底板由所述第四侧板的下端延伸折叠得到,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三底板以及所述第四底板相互扣接密封所述长方体的一端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以及第四底板分别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一体成型,整体结构简单结实,不需要通过胶带或者胶水等粘接剂进行固定,当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以及第四底板相互扣接时,第一底板与第三底板分别部分搭在第二底板的两侧,第二底板则部分搭在第四底板中间,第四底板的两侧分别搭在第一底板与第三底板上,从而放置于包装盒本体内的罐装饮料的重力同时作用在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以及第四底板上,使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以及第四底板相互作用相互牵制,有利于保证承重底板结构的承重能力。并且,由于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以及第四底板均是向包装盒本体内侧扣接的,保证了承重底板结构外部的平整性,从而有利于保证包装盒本体的放置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为分别沿所述第一侧板的边缘以及所述第四侧板的边缘间隔设置的若干斜切口,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每一所述斜切口为由上向下倾斜裁切得到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每一所述斜切口为由下向上倾斜裁切得到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斜切口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对应的所述斜切口相扣合。
可选的,所述提手结构包括第一提手与第二提手,所述第一提手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提手由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共同延伸得到,所述第二提手设置在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之间,所述第二提手由所述第三侧板的上端与所述第四侧板的上端共同延伸得到。
可选的,所述第一提手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以及第二提手与第四侧板之间均设置有分隔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开设有第一切口,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第二切口与第三切口,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之间开设有第四切口,所述第四侧板上开设有第五切口与第六切口,所述第一切口、所述第二切口、所述第三切口、所述第四切口、所述第五切口以及所述第六切口均为倾斜设置且两两相互平行的长条切口,所述第一提手与所述第二提手相贴合时,所述第一提手沿所述第一切口、所述第二切口以及所述第三切口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分开,并在所述第一提手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形成两个所述分隔板,第二提手沿所述第四切口、所述第五切口以及所述第六切口分别与所述第三侧板以及所述第四侧板分开,并在所述第二提手与所述第四侧板之间形成两个所述分隔板。
可选的,所述包装盒本体上设置有挡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提手与所述第二提手上均开设有手提孔。
可选的,所述第一提手的所述手提孔内设置有防护片。
由上可知,本申请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包装盒本体的承重底板结构、侧板结构以及提手结构均由预先裁切好的纸板折叠拼接得到,整体结构简单结实,并且使用时不需要通过胶带或者胶水等粘接剂进行固定,方便对包装盒本体进行拆装实现循环利用,设置的提手结构也方便消费者提拿,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满意度。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的整体结构的展开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承重底板结构朝内一侧的俯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承重底板结构朝外一侧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包装盒本体;110、提手结构;111、第一提手;112、第二提手;121、第一切口;122、第二切口;123、第三切口;124、第四切口;125、第五切口;126、第六切口;130、承重底板结构;131、第一底板;132、第二底板;133、第三底板;134、第四底板;140、侧板结构;141、第一侧板;1411、第一连接部;142、第二侧板;143、第三侧板;144、第四侧板;1441、第二连接部;20、手提孔;2、防护片;3、分隔板;4、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参照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该罐装饮料包装盒包括包装盒本体100,包装盒本体100由一张纸板裁切后折叠拼接得到,具体的,包装盒本体100包括承重底板结构130、侧板结构140以及提手结构110,其中,侧板结构140围设形成两端开口的腔体,承重底板结构130设置在该腔体的其中一端的开口处并可密封该端的开口,提手结构110设置在该腔体的另一端的开口处。
具体的,参照图1和图2,侧板结构1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141、第二侧板142、第三侧板143以及第四侧板144,承重底板结构130包括第一底板131、第二底板132、第三底板133以及第四底板134,提手结构110包括第一提手111与第二提手112,其中,第一底板131由第一侧板141的下端延伸折叠得到,第二底板132由第二侧板142的下端延伸折叠得到,第三底板133由第三侧板143的下端延伸折叠得到,第四底板134由第四侧板144的下端延伸折叠得到,第一提手111设置在第一侧板141与第二侧板142之间,第一提手111由第一侧板141的上端与第二侧板142的上端共同延伸得到,第二提手112设置在第三侧板143与第四侧板144之间,第二提手112由第三侧板143的上端与第四侧板144的上端共同延伸得到,第一侧板141与第二侧板142之间开设有第一切口121,第二侧板142上开设有第二切口122与第三切口123,第三侧板143与第四侧板144之间开设有第四切口124,第四侧板144上开设有第五切口125与第六切口126,其中,第一切口121、第二切口122、第三切口123、第四切口124、第五切口125以及第六切口126均为倾斜设置且两两相互平行的长条切口,第一侧板14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411,第四侧板144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1411相适配的第二连接部1441。
具体的,参照图1至图4,首先沿图2中的竖直方向的虚线折叠该纸板使第一侧板141、第二侧板142、第三侧板143以及第四侧板144围设得到一两端开口的长方体,并且通过第一侧板141上的第一连接部1411与第四侧板144上的第二连接部1441进行固定,然后沿图2中的水平方向的虚线折叠该纸板使第一底板131、第二底板132、第三底板133以及第四底板134相互扣接形成密封上述长方体的一端开口的承重底板结构130。接着,将第一提手111往中间推使第一提手111沿第一切口121、第二切口122以及第三切口123分别与第一侧板141以及第二侧板142分开,并在第一提手111与第二侧板142之间形成两个分隔板3,同时将第二提手112往中间推使第二提手112沿第四切口124、第五切口125以及第六切口126分别与第三侧板143以及第四侧板144分开,且使第一提手与第二提手112相贴合,并在第二提手112与第四侧板144之间形成两个分隔板3。
其中,如图2所示,上述的第一连接部1411与第二连接部1441可设置为分别沿第一侧板141的边缘以及第四侧板144的边缘间隔设置的若干斜切口,具体的,第一连接部1411的每一斜切口为由上向下倾斜裁切得到,第二连接部1441的每一斜切口为由下向上倾斜裁切得到,连接时,分别使第一连接部1411的斜切口分别与第二连接部1441的对应的斜切口相扣合即可。
其中,如图3所示,为从包装盒本体100内侧俯视承重底板结构130时承重底板结构130的示意图即承重底板结构130朝内一侧的俯视图,此时,第一底板131与第三底板133分别部分搭在第二底板132的两侧,第二底板132则部分搭在第四底板134中间,第四底板134的两侧分别搭在第一底板131与第三底板133上,具体而言,当在包装盒本体100内放置罐装饮料时,罐装饮料的重力同时作用在第一底板131、第二底板132、第三底板133以及第四底板134上,使第一底板131、第二底板132、第三底板133以及第四底板134相互作用相互牵制,有利于保证承重底板结构130的承重能力。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为从包装盒本体100外侧仰视承重底板结构130时承重底板结构130的示意图即承重底板结构130朝外一侧的仰视图,由于第一底板131、第二底板132、第三底板133以及第四底板134均是向包装盒本体100内侧扣接的,保证了承重底板结构130外部的平整性,从而有利于保证包装盒本体100的放置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该罐装饮料包装盒可以容纳六瓶罐装饮料,且通过分隔板3分别将各瓶罐装饮料限制在预定的位置,在保证消费者可以看到包装盒本体100内的物品的同时,可以很好地防止物品从包装盒本体100内落出的情况发生。同时,还在包装盒本体100的两侧分别形成挡板4,可以对放置在包装盒本体100内的物品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尤其是,对于瓶身较高的物品来说,设置的挡板4可以有效防止物品往一侧倾倒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提手结构110的握持舒适度,在第一提手111以及第二提手112上均开设有大小与人体手部大小相适应的手提孔20,当第一提手111与第二提手112相贴合时,第一提手111以及第二提手112上的手提孔20形成供人体手部握持的握持部,进一步的,为了减少握持部刮手的情况发生,在第一提手111上设置有防护片2,具体的,防护片2的大小与第一提手111上的手提孔20的大小一致,防护片2的一侧与第一提手111上的手提孔20的上侧固定连接,当第一提手111与第二提手112相贴合时,将防护片2往第二提手112的方向折起,使防护片2从第二提手112上的手提孔20穿出并与第二提手112远离第一提手111的一侧相贴合,如此,提拿包装盒本体100时,手部主要是握持在防护片2上,从而可以很好防止握持部刮手的情况发生,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固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创造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包括包装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本体由一张纸板裁切后折叠拼接得到,所述包装盒本体包括承重底板结构、侧板结构以及提手结构,其中,所述侧板结构围设形成两端开口的腔体,所述承重底板结构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其中一端的开口处并可密封该端的开口,所述提手结构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另一端的开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四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适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围设得到一两端开口的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底板结构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以及第四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由所述第一侧板的下端延伸折叠得到,所述第二底板由所述第二侧板的下端延伸折叠得到,所述第三底板由所述第三侧板的下端延伸折叠得到,第四底板由所述第四侧板的下端延伸折叠得到,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三底板以及所述第四底板相互扣接密封所述长方体的一端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为分别沿所述第一侧板的边缘以及所述第四侧板的边缘间隔设置的若干斜切口,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每一所述斜切口为由上向下倾斜裁切得到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每一所述斜切口为由下向上倾斜裁切得到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斜切口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对应的所述斜切口相扣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结构包括第一提手与第二提手,所述第一提手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提手由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共同延伸得到,所述第二提手设置在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之间,所述第二提手由所述第三侧板的上端与所述第四侧板的上端共同延伸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手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以及第二提手与第四侧板之间均设置有分隔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开设有第一切口,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第二切口与第三切口,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之间开设有第四切口,所述第四侧板上开设有第五切口与第六切口,所述第一切口、所述第二切口、所述第三切口、所述第四切口、所述第五切口以及所述第六切口均为倾斜设置且两两相互平行的长条切口,所述第一提手与所述第二提手相贴合时,所述第一提手沿所述第一切口、所述第二切口以及所述第三切口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分开,并在所述第一提手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形成两个所述分隔板,第二提手沿所述第四切口、所述第五切口以及所述第六切口分别与所述第三侧板以及所述第四侧板分开,并在所述第二提手与所述第四侧板之间形成两个所述分隔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本体上设置有挡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手与所述第二提手上均开设有手提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手的所述手提孔内设置有防护片。
CN202222583019.6U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 Active CN218617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3019.6U CN218617651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3019.6U CN218617651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17651U true CN218617651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68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83019.6U Active CN218617651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176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898031B2 (ja) 撓み性包装体
US8220701B2 (en) Cartons, packages, blanks, and containers having dispensing and opening features
CN218617651U (zh) 一种罐装饮料包装盒
JP3722930B2 (ja) 容器
JP5390329B2 (ja) 流体の包装容器
CN211520224U (zh) 一种手提式包装盒
JP2004136951A (ja) 複合容器
CA3070680C (en) Convertible beverage container package having an integrated cooler compartment
CN213036219U (zh) 一种跨境电商物流包装盒
CN218807223U (zh) 新型餐盒结构
JP3168957U (ja) 包装用紙箱
CN215362314U (zh) 一种防破损梯形门镜包装盒
CN211686016U (zh) 一种运输需保温物品的纸箱
CN217576492U (zh) 包装盒
KR200470977Y1 (ko) 포장용 박스
CN216581755U (zh) 包装盒内衬结构及包装盒
CN215623489U (zh) 一种可支撑包装物的包装盒
CN219326017U (zh) 一种液体食品包装盒及其坯料
JP2001315750A (ja) 起立可能な紙製湾曲包装容器
CN221091654U (zh) 一种方便收纳的包装礼盒
CN219487964U (zh) 一种具有缓冲固定功能的高脚杯包装
CN219989883U (zh) 包装盒
CN213075307U (zh) 纸质餐具、餐具包装品以及方便食品包装盒
CN218172916U (zh) 一种可以反复开启的包装盒
CN212938485U (zh) 一种餐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