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17114U - 避震型无人船 - Google Patents

避震型无人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17114U
CN218617114U CN202222997946.2U CN202222997946U CN218617114U CN 218617114 U CN218617114 U CN 218617114U CN 202222997946 U CN202222997946 U CN 202222997946U CN 218617114 U CN218617114 U CN 2186171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k
shock
hole
damping plate
unmanned s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9794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恭差
邓皓云
曹春龙
胡献臣
赵红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Chanyan Bomaid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Chanyan Bomai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Chanyan Bomaid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Chanyan Bomai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9794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171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171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171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震型无人船,船主体为可浮于水面的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浮筒和第二侧浮筒;在第一侧浮筒上的第一侧甲板和安装在第二侧浮筒上的第二侧甲板;工作台经前连接机构和后连接机构与甲板结构连接;前连接机构包括前支杆;第一侧减震板与第一侧甲板铰接,并与前支杆第一倾斜段铰接;第二侧减震板与第二侧甲板铰接,并与前支杆第二倾斜段铰接;第一侧减震体设置在第一侧减震板和第一侧甲板之间;第二侧减震体设置在第二侧减震板和第二侧甲板之间。提供了一种避震型无人船,能够降低海浪冲击对船体工作的影响,使工作台可以保持平稳。

Description

避震型无人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航行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避震型无人船。
背景技术
无人船在海上航行工作,会受到风浪的影响,发生颠簸,使无人船发生剧烈的摆动,严重的甚至会发生侧翻,将影响无人船的正常行驶和工作。无人船多为一体式结构,船体笨重。现有技术中,无人船不具有避震结构,避震效果不佳或无避震效果。由于无人船没有人操作,运动受到干扰后不具有人工干预调整的条件,因此需要改进无人船自身结构,以适应起伏的海洋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改进无人船的结构,提供一种具有避震效果的无人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避震型无人船,包括:
船主体:包括可浮于水面的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浮筒和第二侧浮筒;
甲板结构:包括安装在第一侧浮筒上的第一侧甲板和安装在第二侧浮筒上的第二侧甲板;
工作台:经前连接机构和后连接机构与甲板结构连接;
所述前连接机构包括:
前支杆:包括水平段和双侧对称向下侧延伸的倾斜段,水平段与工作台前端连接;
第一侧减震板:与第一侧甲板铰接,并与前支杆第一倾斜段铰接,其与第一侧甲板的铰接处的水平高度高于与前支杆第一倾斜段铰接处的水平高度;
第二侧减震板:与第二侧甲板铰接,并与前支杆第二倾斜段铰接,其与第二侧甲板的铰接处的水平高度高于与前支杆第二倾斜段铰接处的水平高度;
第一侧减震体:设置在第一侧减震板和第一侧甲板之间;
第二侧减震体:设置在第二侧减震板和第二侧甲板之间;
所述后连接机构包括:
后支杆:包括水平段和双侧对称向下侧延伸的倾斜段;其水平段与工作台后端连接,双侧对称的向下延伸段分别连接至第一侧浮筒和第二侧浮筒。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侧减震板上设置有轴孔,第一鱼眼球轴承的杆部由轴孔上端穿过轴孔并在轴孔下端被固定,头部与前支杆第一倾斜段铰接;
所述第二侧减震板上设置有轴孔,第二鱼眼球轴承的杆部由轴孔上端穿过轴孔并在轴孔下端被固定,头部与前支杆第二倾斜段铰接。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鱼眼球轴承第二鱼眼球轴承的下方均设置有保护罩。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侧甲板上设置有第一侧减震板支座,第一侧减震板与第一侧减震板支座轴接;
所述第二侧甲板上设置有第二侧减震板支座,第二侧减震板与第二侧减震板支座轴接。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前支杆水平段经第三鱼眼球轴承与工作台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朝向船头一侧的端面设置有凸出轴;
所述前支杆水平段上设置有轴孔;
所述第三鱼眼球轴承底部由轴孔上方穿过,并在轴孔下方被固定;
所述凸出轴穿过鱼眼球轴承的轴承孔,穿出端设置由固定件。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第一钢珠快卸销,凸出轴经鱼眼球轴承的穿出端设置有销孔,所述快卸销经销孔穿出。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
工作台朝向船尾一侧的底面设置有卡座,所述卡座包括朝向海面方向的槽口,后支杆水平段插装在槽口内,并经固定件与卡座固定;
两侧倾斜段分别连接至对应侧的甲板。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
第一侧甲板和第二侧甲板上均设置有后支杆支座,所述后杆支座包括朝向水面上方的槽口,槽口两相对的侧壁均设置由通孔;
后支杆进一步包括由两倾斜段向外侧延伸的平直段;
进一步包括辅助轴块,所述辅助轴块安装在每个平直段的下方;
沿辅助轴块长度方向设置有贯通孔,所述辅助轴块安装在后杆支座的槽口后,与后杆支座槽口侧壁的通孔对齐;固定螺栓穿过贯通孔和通孔,固定辅助轴块与后杆支座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第二钢珠快卸销,在固定螺栓上设置有径向通孔,在后杆支座一侧的竖直壁上设置槽孔,槽孔的位置与径向通孔的位置对齐,第二钢珠快卸销插入槽孔及径向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提供了一种避震型无人船,能够降低海浪冲击对船体工作的影响,使工作台可以保持平稳。
2、该无人船通过前支架和后支架结构的设计,能够耗散低频震动波;通过减震体、减震板的作用,能够降低波浪起伏的振动;通过鱼眼球轴承、支座铰接连接结构的设计,使船体运动灵活,分散波浪振动作用。
3、组装拆卸方便,提高运输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无人船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无人船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无人船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浮筒结构示意图。
图5为甲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前支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后支杆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一侧减震板结构示意图。
图9为卡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辅助轴块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后支杆支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无人船第四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圈出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14为辅助轴块与后杆支座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15为辅助轴块与后杆支座安装状态剖视示意图。
图16为图15圈出部分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
101-第一侧浮筒,102-第二侧浮筒;
201-第一侧甲板,2011-弯折部,202-第二侧甲板,203-甲板安装板;
3-工作台,301-凸出轴,302-卡座;
4-前支杆,401-水平段,4021-第一倾斜段,4022-第二倾斜段,403-卡槽;
501-第一侧减震板,5011-轴孔,502-第二侧减震板,503-延伸板;
601-第一侧减震体,602-第二侧减震体;
7-后支杆,701-水平段,7021-第一倾斜段,7022-第二倾斜段,7031-第一平直段,7032-第二平直段;
801-第一鱼眼球轴承,802-第二鱼眼球轴承,803-第三鱼眼球轴承;
9-保护罩;
1001-第一侧减震板支座,1002-第二侧减震板支座;
11-第一钢珠快卸销,1101-销杆,1102-销头,1103-弹性钢珠;
12-后支杆支座,1201-槽孔,1202-侧壁,1203-通孔;
13-辅助轴块,1301-贯通孔;
14-第二钢珠快卸销;
15-固定螺栓,1501-径向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暗指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震型无人船,该船可行驶在水面,无人工控制,受水面波动影响小。
避震型无人船包括以下具体结构,参考图1至图3。
船主体:包括可浮于水面的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浮筒101和第二侧浮筒102;两个浮筒间隔设置,可采用充气结构或者采用可浮于水面的材料制作。为了将第船舶航行阻力,浮筒迎向水面的一端可设计为前翘结构。
甲板结构:包括安装在第一侧浮筒101上的第一侧甲板201和安装在第二侧浮筒102上的第二侧甲板202。甲板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覆盖第一侧浮筒101和第二侧浮筒102的平直部。参考图4和图5,甲板主体为平直板,包括长度方向两侧向下的弯折部2011,为了解决甲板和浮筒之间安装的问题,在浮筒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甲板安装支板203,甲板弯折部2011与对应测的支板203固定安装。
工作台3:经前连接机构和后连接机构与甲板结构连接。工作台3整体的长度小于第一侧浮筒101和第二侧浮筒102的长度,可用于置放无人船搭载的各类船载设备。前连接机构位于靠近船头的一侧,后连接机构位于靠近船尾的一侧。
前连接机构包括:
前支杆4:结构参考图6,包括水平段401和双侧对称向下侧延伸的倾斜段,包括分别位于两侧的第一倾斜段4021和第二倾斜段4022,水平段401与工作台3前端连接。
第一侧减震板501:结构参考图8,与第一侧甲板201铰接,并与前支杆第一倾斜段4021铰接,其与第一侧甲板201的铰接处的水平高度高于与前支杆第一倾斜段4021铰接处的水平高度。
第二侧减震板502:与第二侧甲板202铰接,并与前支杆第二倾斜段4022铰接,其与第二侧甲板202的铰接处的水平高度高于与前支杆第二倾斜段4022铰接处的水平高度。
两侧的减震板作为前支杆4和甲板之间的转接结构,由于其与甲板端和前支杆4端均采用铰接结构,形成可相对转动的结构,提高了船体的灵活性。
第一侧减震体601:设置在第一侧减震板501和第一侧甲板201之间;
第二侧减震体602:设置在第二侧减震板502和第二侧甲板202之间;
两个减震体均采用弹性材料制作,本实施例中,采用的为橡胶块,两个减震体填充减震板和甲板之间的间隙,通过螺栓与对应侧的减震体和甲板连接。减震体可以缓冲压力,抑制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以及来自水面的冲击,在船体遇波浪晃动的过程中,起减震作用,避免船体过分晃动,影响船体工作,改善无人船航行的平顺性。
后连接机构包括:
后支杆7:结构参考图7,包括水平段701和双侧对称向下侧延伸的倾斜段,分别为第一倾斜段7021和第二倾斜段7022;其水平段701与工作台5后端连接,双侧对称的向下延伸段分别连接至第一侧浮筒101和第二侧浮筒102。
经过前连接机构和后连接机构,可实现双体无人船两侧浮筒船体的固定。由于增加了减震体,可提高船体的避震性。
为解决减震板与前支杆4之间安装的问题,并同时考虑提高船体灵活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
第一侧减震板501上设置有轴孔5011,第一鱼眼球轴承801的杆部穿过轴孔并被固定,头部与前支杆第一倾斜段4021铰接;
第二侧减震板502上设置有轴孔,第二鱼眼球轴承802的杆部穿过轴孔并被固定,头部与前支杆第二倾斜段4022铰接。
具体的,鱼眼球轴承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其包括杆部和头部,杆部具有外螺纹,头部具有轴孔,轴孔内设置有具有通孔的万向轴承块,万向轴块的通孔与轴承头部的轴孔对齐。本实施例中,第一鱼眼球轴承801和第二鱼眼球轴承802的杆部从相应的轴孔顶部穿入,底部穿出后,经螺栓固定。前支杆的两个倾斜段的端部形成卡槽403,卡槽403的两侧相对设置有卡槽孔,第一鱼眼球轴承801和第二鱼眼球轴承802从对应测的卡槽穿入,轴承头部的轴孔与卡槽孔对齐,经螺栓固定。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鱼眼球轴801承和第二鱼眼球轴承802的下方均设置有保护罩9,用于保护第一鱼眼球轴801承和第二鱼眼球轴承802,避免在风浪情况下,船体晃动过程中,鱼眼球轴承的轴承杆冲击浮筒。保护罩9为球形罩,通过螺栓安装在减震板的下端面。
为了解决减震板和甲板之间安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甲板201上设置有第一侧减震板支座1001,第一侧减震板501与第一侧减震板支座1001轴接;第二侧甲板202上设置有第二侧减震板支座1002,第二侧减震板502与第二侧减震板支座1002轴接。支座作为甲板和减震板之间的转接机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甲板上,通过轴肩螺栓与减震板连接,使减震板固定在支座后可以上下摆动。
为了保证安装的稳定性,在每一侧的甲板上设置两个减震板支座,以第一侧减震板501的结构为例,在减震板的侧边向减震板的后侧延伸设置有延伸板503,与对应的减震板支座安装。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前支杆水平段401经第三鱼眼球轴承803与工作台5连接。
为了解决前支杆4与工作台3之间安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工作台朝向船头一侧的端面设置有凸出轴301;为了保证对称型,凸出轴301设置在工作台台面横向中心位置;
前支杆水平段401上设置有轴孔,轴孔有位于前支杆水平段401的中心位置;
第三鱼眼球轴承803底部由轴孔上方穿过,并在轴孔下方被固定;这种安装结构与第一鱼眼球轴承801和第二鱼眼球轴承802的安装结构相似,在第三鱼眼球轴承803的杆部也设置有外螺纹,经轴孔穿出后,经螺栓固定;
凸出轴301穿过第三鱼眼球轴承的轴承孔,穿出端设置由固定件。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为第一钢珠快卸销11,凸出轴301经第三鱼眼球轴承的穿出端设置有销孔,第一钢珠快卸销11经销孔穿出。
参考图12和图13,第一钢珠快卸销11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包括销杆1101,销杆1101的一端为销头1102,销头1102的径向宽度大于销杆1101的径向宽度,穿过凸出轴301的轴孔后,销头1102部分限制在轴孔的一端。销杆1101的第二端具有弹性钢珠1103,弹性钢珠1103初始状态下相对销杆1101呈凸出状,受到挤压后,钢珠1103向销杆1101径向方向收缩,挤压力消失后,钢珠1103恢复原状。
第一钢珠快卸销11插入轴孔的过程中,弹性钢珠1103收缩到销杆1101内部,弹性钢珠1103经轴孔穿出后,弹性钢珠1103伸出,销头1102和弹性钢珠1103在两个方向限制第一钢珠快卸销11从轴孔脱出。当需要拆卸第一钢珠快卸销11时,用力,弹性钢珠1103收缩到销杆1101内部,直至第一钢珠快卸销11脱出。这种结构拆装方便。
鱼眼球轴承是球面滑动轴承,具有万向转动的特点,且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荷。由于鱼眼的外球面上镶有负荷材料,故在工作时能产生自润滑。以上所述的减震板和鱼眼球轴承之间的连接结构,以及,前支杆4与鱼眼球轴承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提高部件之间连接结构的灵活性,在遇到大风浪时,可通过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缓解波浪冲击力。其中,第三鱼眼球轴承803的尺寸大于第一鱼眼球轴承802和第二鱼眼球轴承801。
由于采用了鱼眼球轴承的连接结构,当一侧的浮筒受到波浪的冲击时,前支架4的悬挂结构能够将震动传递到另一个浮筒,减少对工作台3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
工作台3朝向船尾一侧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卡座302,参考图9,卡座302包括朝向海面方向的槽口,槽口呈方形,后支杆水平段也呈方形,插装在槽口内,并经固定件与卡座302固定连接。
后支杆7两侧倾斜段分别连接至对应侧的甲板。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后支杆的倾斜段是直接和两侧的甲板连接,前支杆的倾斜段是和减震板连接,减震板与前支杆的连接段被抬高,为了保证工作台3呈水平状,后支杆倾斜段和前支杆倾斜段的倾斜度不同。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
第一侧甲板201和第二侧甲板202上均设置有后支杆支座12,参考图11,后杆支座12包括两个相对间隔的竖直壁,两个竖直壁之间形成朝向水面上方的槽口,两个竖直壁上相对设置由通孔1203;
后支杆7进一步包括由两倾斜段向外侧延伸的平直段,分别为对应第一倾斜段的第一平直段7031,和对应第二倾斜段的第二平直段7032;
进一步包括辅助轴块13,参考图10,辅助轴块13有两个,分别安装在第一平直段7031和第二平直段7032的下方。辅助轴块13用于辅助后支杆7和后杆支座12之间的连接。
每个辅助轴块13的结构相同,沿辅助轴块13长度方向设置有贯通孔1301,所述辅助轴块安装在后杆支座的槽口后,与后杆支座13槽口侧壁的通孔对齐;固定螺栓15穿过贯通孔1301和通孔,固定辅助轴块13与后杆支座12之间的连接。
基于以上结构,后支杆7和船主体之间形成一种活动连接结构,适应海上风浪环境。
参考图14至图16,为了进一步固定辅助轴块13和支杆支座12之间的连接,进一步设置第二钢珠快卸销14。在固定螺栓15上设置有径向通孔1501,在后杆支座一侧的竖直壁上设置槽孔1201,槽孔的位置与径向通孔1501的位置对齐,第二钢珠快卸销插入槽孔及径向通孔1501,
本发明提供的避震型无人船,可以降低船体浮筒受波浪冲击震动所带来的对工作台3的影响,通过三个鱼眼球轴承、减震板、减震体的作用,以及各铰接连接结构的调整,使工作台3有条件保持稳定,提高了无人船行驶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避震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包括:
船主体:包括可浮于水面的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浮筒和第二侧浮筒;
甲板结构:包括安装在第一侧浮筒上的第一侧甲板和安装在第二侧浮筒上的第二侧甲板;
工作台:经前连接机构和后连接机构与甲板结构连接;
所述前连接机构包括:
前支杆:包括水平段和双侧对称向下侧延伸的倾斜段,水平段与工作台前端连接;
第一侧减震板:与第一侧甲板铰接,并与前支杆第一倾斜段铰接,其与第一侧甲板的铰接处的水平高度高于与前支杆第一倾斜段铰接处的水平高度;
第二侧减震板:与第二侧甲板铰接,并与前支杆第二倾斜段铰接,其与第二侧甲板的铰接处的水平高度高于与前支杆第二倾斜段铰接处的水平高度;
第一侧减震体:设置在第一侧减震板和第一侧甲板之间;
第二侧减震体:设置在第二侧减震板和第二侧甲板之间;
所述后连接机构包括:
后支杆:包括水平段和双侧对称向下侧延伸的倾斜段;其水平段与工作台后端连接,双侧对称的向下延伸段分别连接至第一侧浮筒和第二侧浮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减震板上设置有轴孔,第一鱼眼球轴承的杆部由轴孔上端穿过轴孔并在轴孔下端被固定,头部与前支杆第一倾斜段铰接;
所述第二侧减震板上设置有轴孔,第二鱼眼球轴承的杆部由轴孔上端穿过轴孔并在轴孔下端被固定,头部与前支杆第二倾斜段铰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第一鱼眼球轴承第二鱼眼球轴承的下方均设置有保护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甲板上设置有第一侧减震板支座,第一侧减震板与第一侧减震板支座轴接;
所述第二侧甲板上设置有第二侧减震板支座,第二侧减震板与第二侧减震板支座轴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前支杆水平段经第三鱼眼球轴承与工作台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避震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朝向船头一侧的端面设置有凸出轴;
所述前支杆水平段上设置有轴孔;
所述第三鱼眼球轴承底部由轴孔上方穿过,并在轴孔下方被固定;
所述凸出轴穿过鱼眼球轴承的轴承孔,穿出端设置由固定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避震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第一钢珠快卸销,凸出轴经鱼眼球轴承的穿出端设置有销孔,所述快卸销经销孔穿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
工作台朝向船尾一侧的底面设置有卡座,所述卡座包括朝向海面方向的槽口,后支杆水平段插装在槽口内,并经固定件与卡座固定;
两侧倾斜段分别连接至对应侧的甲板。
9.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避震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
第一侧甲板和第二侧甲板上均设置有后支杆支座,所述后支杆支座朝向水面上方的槽口,槽口两相对的侧壁均设置由通孔;
后支杆进一步包括由两倾斜段向外侧延伸的平直段;
进一步包括辅助轴块,所述辅助轴块安装在每个平直段的下方;
沿辅助轴块长度方向设置有贯通孔,所述辅助轴块安装在后杆支座的槽口后,与后杆支座槽口侧壁的通孔对齐;固定螺栓穿过贯通孔和通孔,固定辅助轴块与后杆支座之间的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避震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钢珠快卸销,在固定螺栓上设置有径向通孔,在后杆支座一侧的竖直壁上设置槽孔,槽孔的位置与径向通孔的位置对齐,第二钢珠快卸销插入槽孔及径向通孔。
CN202222997946.2U 2022-11-10 2022-11-10 避震型无人船 Active CN2186171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97946.2U CN218617114U (zh) 2022-11-10 2022-11-10 避震型无人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97946.2U CN218617114U (zh) 2022-11-10 2022-11-10 避震型无人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17114U true CN218617114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46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97946.2U Active CN218617114U (zh) 2022-11-10 2022-11-10 避震型无人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171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12002U (zh) 船舶减摇装置
CN101370707B (zh) 适用于剧烈颠簸的水面条件的高速水运工具
CN110667771A (zh) 一种新型结构双体船
CN104691701A (zh) 弹性框体结构防撞船舰
CN105365998A (zh) 一种带水下附体的船体结构
CN105644705A (zh) 一种小水线面双体平台
CN218617114U (zh) 避震型无人船
CN208470084U (zh) 一种智能可调节式船舶防撞设施
CN214985956U (zh) 一种船舶缓冲稳定装置
CN210971422U (zh) 一种新型结构双体船
CN218751240U (zh) 避震型无人船
CN115593551A (zh) 一种滑行艇局部柔性底结构
CN216515372U (zh) 一种利用内置液体进行阻尼消波的防波箱
CN112550580B (zh) 一种小型船舶平稳装置
CN114735136A (zh) 一种浅水条件下漂浮式新能源发电装置用系泊系统
CN101306719A (zh) 后收式减摇鳍装置收放机构
US3987743A (en) Boat with skis
US9751593B2 (en) Wave piercing ship hull
CN207510651U (zh) 一种高速交通艇
KR101936379B1 (ko) 선박의 전복방지장치
KR20210125341A (ko) 교체 가능한 선박용 펜더
CN111794915A (zh) 漂浮式基础及海上风力发电设备
CN113148044B (zh) 一种船舶减摇装置
JP5619333B2 (ja) 防舷材
JP7194466B1 (ja) 船底への衝撃を低減させる船底構造を有する船首バルブ付き船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