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16636U - 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16636U
CN218616636U CN202222794885.XU CN202222794885U CN218616636U CN 218616636 U CN218616636 U CN 218616636U CN 202222794885 U CN202222794885 U CN 202222794885U CN 218616636 U CN218616636 U CN 218616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earing
flatbed
limiting
bearing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9488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亚川
石金石
陈勇
徐振东
李炜
罗李
卢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f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lectrification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f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lectrification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f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lectrification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f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lectrification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9488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16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16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166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包括:两个承载板,两个所述承载板平行设置;多个加强连杆,多个所述加强连杆设置在两个所述承载板之间;多个滑轮;多个限位组;防护组。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通过将承载板和加强连杆进行组成承载平台,最大程度上增强了承载平台的承载能力;而后通过防护组对将设备限位固定在承载平台上,避免在整体移动时出现意外。限位组在平板车进行承载设备时,将平板车与移动轨道进行限位固定,避免所述平板车在初期承载大型设备时发生移动,在平板车作业施工移动前,先将平板车与移动轨道进行松开,实现随停随开的效果,保证了平板车和设备的安全和使用便捷。满足了在轨道上进行施工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载重运输平板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地铁轨道平板车是小型的平板车,主要功能是进行少量物品转运的轨道车系列。因其规格小,承载能力有限,导致的使用场景有限,无法满足在轨道上进行大型、重量级、规模作业使用,从而无法满足施工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平板车无法满足对轨道上施工要求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包括:
两个承载板,两个所述承载板平行设置;
多个加强连杆,多个所述加强连杆设置在两个所述承载板之间,多个所述加强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承载板相连接,以构建承载平台;
多个滑轮,多个所述滑轮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承载板的底端;
多个限位组,所述限位组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底部一侧,所述限位组的限位方向垂直于所述滑轮的移动方向,所述限位组用于对承载板的移动进行限位;
防护组,所述防护组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的顶端,且所述防护组位用于将所述承载平台的顶端三面进行防护。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底端,且位于所述滑轮的一侧;
调节板,所述调节板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一侧,且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固定板相对贴合设置;
调节杆,述调节杆贯穿设置于所述调节板上,所述调节杆与所述调节板螺纹相连,且所述调节杆的调节方向垂直与所述滑轮移动方向。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调节板可拆卸调节相连。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板上贯穿设置有条形通孔,所述限位件还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条形通孔与所述固定板相连。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组包括:
两组防护栏杆,两组所述防护栏杆相对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的顶端两侧;
防护板,所述防护板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的顶端上,且所述防护板的垂直设置于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
其中,所述防护板、两组所述防护栏杆形成对所述承载平台顶端的三面进行防护。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组还包括:
两个限位器,两个所述限位器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的开口一面处,所述限位器与所述防护板相对设置,两个所述限位器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承载板远离所述防护板的一端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器呈倒U型,且所述限位器与所述承载平台可拆卸相连。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多个辅助挂钩,所述辅助挂钩呈倒U型,每两个所述辅助挂钩平行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两侧,形成一组挂钩组,多组所述挂钩组沿防护组的开口方向平行设置;
辅助绳索,所述辅助绳索贯穿两两对称设置的辅助挂钩。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承载板上均设置有两个连接耳片,两个所述连接耳片位于远离所述防护组处,两个所述连接耳片相对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平板车还包括:
两个辅助登乘板,所述辅助登乘板上贯穿设置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位于两个所述通孔之间,且两个所述通孔、所述铰接孔同轴贯穿设置;
其中,所述两个所述通孔、所述铰接孔铰接相连。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登乘板与所述连接耳片可拆卸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通过将承载板和加强连杆进行组成承载平台,最大程度上增强了承载平台的承载能力;而后通过防护组对将设备限位固定在承载平台上,避免在整体移动时出现意外。限位组在平板车进行承载设备时,将平板车与移动轨道进行限位固定,避免所述平板车在初期承载大型设备时发生移动,在平板车作业施工移动前,先将平板车与移动轨道进行松开,实现随停随开的效果,保证了平板车和设备的安全和使用便捷。满足了在轨道上进行施工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结构平面俯视图(辅助登乘板未与连接耳片相连);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结构平面正视图(辅助登乘板未与连接耳片相连);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结构平面侧视图。
图中标记如下所示:
1、承载板;11、防护栏杆;12、辅助挂钩;13、加强连杆;14、滑轮;15、限位组;151、调节板;152、调节杆;153、固定板;154、连接件;16、防护板;
2、辅助登乘板;21、连接翘板;22、连接耳片;221、铰接孔; 23、限位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参照图1-3,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所述平板车在需要进行设备轨道作业时,预先将所述平板车进行移动至轨道上,而后将平板车与移动轨道进行限位固定,避免所述平板车在初期承载大型设备时发生移动,在平板车作业施工移动前,先将平板车与移动轨道进行松开,实现随停随开的效果,保证了平板车和设备的安全和使用便捷。满足了在轨道上进行施工的要求。
具体的,所述平板车包括:两个承载板1、多个加强连杆13、多个滑轮14、限位组15和防护组。两个所述承载板1平行设置,所述承载板1用于装载设备。多个所述加强连杆13设置在两个所述承载板1之间,多个所述加强连杆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承载板1相连接,所述加强连杆13用于加强所述两个承载板1的连接承载能力,以构建承载平台。即两个承载板1、多个加强连杆13共同构成一个承载平台,利用承载平台用于对设备进行承载。多个所述滑轮14分别设置在两个承载板1的底端,所述滑轮14用于移动承载板1。所述限位组15设置在承载板1的底部一侧,所述限位组15的限位方向垂直于所述滑轮14的移动方向,所述限位组15用于对承载板1的移动进行限位。所述防护组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的顶端,且所述防护组位将所述承载平台的顶端三面进行防护,以防止设备从承载平台上掉落。剩下一面开口用于设备进入承载平台上。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承载板1和加强连杆13进行组成承载平台,最大程度上增强了承载平台的承载能力;而后通过防护组对将设备限位固定在承载平台上,避免在整体移动时出现意外。限位组15在平板车进行承载设备时,将平板车与移动轨道进行限位固定,避免所述平板车在初期承载大型设备时发生移动,在平板车作业施工移动前,先将平板车与移动轨道进行松开,实现随停随开的效果,保证了平板车和设备的安全和使用便捷。满足了在轨道上进行施工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15包括:固定板153、调节板151 和调节杆152。所述固定板153设置在所述承载板1的底端,且位于所述滑轮14的一侧。所述调节板151连接于所述固定板153一侧,且所述调节板151与所述固定板153相对贴合设置。所述调节杆152 贯穿设置于所述调节板151上,所述调节杆152与所述调节板151螺纹相连,且所述调节杆152的调节方向垂直与所述滑轮14移动方向,所述调节杆152位于滑轮14前方与轨道抵接。在本实施例中,在需要将承载平台进行限位固定时,通过旋转调节杆152的一端,让调节杆152的另一端与轨道进行抵接,将滑轮14进行限位住;在需要移动承载平台时,将调节杆152进行复位,即可让滑轮14可以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针对于不同高度的轨道和避免造成损伤,所述固定板153与所述调节板151可拆卸调节相连。所述调节板151上贯穿设置有条形通孔,所述限位件15还包括:连接件154,连接件 154贯穿所述条形通孔与所述固定板153相连。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移动条形通孔与连接件154的连接位置,实现所述调节板151与所述固定板153的相对位置上次交错平替设置。即在本实施例中,滑动调节所述调节板151在固定板153上的安装位置,实现对调节杆152 的工作高度进行调节工作,以适应对不同高度的轨道进行固定限位工作。优选的,所述连接件154为螺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组包括:两组防护栏杆11和防护板16。两组所述防护栏杆11相对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的顶端两侧,所述防护板16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的顶端上,且所述防护板16的垂直设置于两个所述防护板16之间。即所述防护板16、两组所述防护栏杆11 形成对所述承载平台顶端的三面进行防护,以确保设备在承载平台上的限位固定效果,避免出现设备从承载平台三面处滑落的意外情况。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平板车用材,所述防护板 16为两个不相互连接的板状,分别设置有两个承载板1的一端处,即在设置有防护板16的一面处,两个板状的防护板16并排设置,两个片状的防护板16不相连,但可以将两个承载板1的一端上进行防护隔挡,避免设备从承载平台滑出。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最大程度上降低防护板16的用材。
在本实施例中,设备从承载平台一面开口处进入承载平台后,可以选择将开口一面也进行临时封闭。即所述防护组还包括:两个限位器23,两个所述限位器23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的开口一面处,所述限位器23与所述防护板16相对设置,两个所述限位器23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承载板1远离所述防护板16的一端上,以用于对承载板 1远离所述防护板16的一端进行封闭。优选的,所述限位器23呈倒U型,且所述限位器23与所述承载平台可拆卸相连。即所述限位器 23可与承载平台插拔式安装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将设备更好的限位固定在所述承载平台上,所述承载平台上还设置有多个辅助挂钩12和辅助绳索(图中未视出),所述辅助挂钩12呈倒U型,每两个所述辅助挂钩12平行设置在所述承载板1的两侧,形成一组挂钩组,多组所述挂钩组沿防护组的开口方向平行设置。所述辅助绳索贯穿两两对称设置的辅助挂钩 12,以实现将设备和承载平台进行限位固定,防止设备从承载平台进行滑落。即承载平台在位于开口处的两侧设置有多组挂钩组,通过辅助伸缩穿过辅助挂钩12,将承载平台上的设备进行固定限位,以确保设备不会出现意外。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设备进入承载平台内,所述平板车还包括:两个辅助登乘板2,两个所述辅助登乘板2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开口处,所述辅助登乘板2与所述承载板1可拆卸相连。具体的,所述承载平台在所述承载板1上设置有多组连接耳片22,所述连接耳片22位于远离所述防护板16的一端处。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每一个承载板1上均设置两个连接耳片22,两个所述连接耳片22相对设置在一个承载板1上。所述连接耳片22上设置有通孔(图中未标出),所述辅助登乘板2上贯穿设置有铰接孔221,所述铰接孔221位于两个所述通孔之间,且两个所述通孔、所述铰接孔221同轴贯穿设置,所述两个所述通孔、所述铰接孔221可通过螺杆或连接杆铰接相连。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设备能够在辅助登乘板2上平稳过渡至承载平台上,所述辅助登乘板2在靠近连接耳片 22处设置有连接翘板21,所述连接翘板21搭接于所述承载平台上,以保证设置能够从所述辅助登乘板2上进行平稳过渡,同时所述连接翘板21也不干扰所述辅助登乘板2的安装铰接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所述辅助登乘板2不干扰后续承载平台移动,所述辅助登乘板2与所述承载板1可拆卸相连。即所述铰接孔221可以脱离连接耳片22的通孔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平板车上的承载板1、限位栏杆、辅助登乘板2、加强连杆13均可为轻量化钢材制作而成。即所述平板车使用了金属材质的,均可采用轻量化钢材制作而成。从而有效的减轻所述平板车的自重。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对适应不同宽度的轨道进行使用,所述加强连杆13可为可伸缩式加强连杆13,可根据轨道的实际宽度进行设置。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承载板,两个所述承载板平行设置;
多个加强连杆,多个所述加强连杆设置在两个所述承载板之间,多个所述加强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承载板相连接,以构建承载平台;
多个滑轮,多个所述滑轮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承载板的底端;
多个限位组,所述限位组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底部一侧,所述限位组的限位方向垂直于所述滑轮的移动方向,所述限位组用于对承载板的移动进行限位;
防护组,所述防护组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的顶端,且所述防护组位用于将所述承载平台的顶端三面进行防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底端,且位于所述滑轮的一侧;
调节板,所述调节板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一侧,且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固定板相对贴合设置;
调节杆,述调节杆贯穿设置于所述调节板上,所述调节杆与所述调节板螺纹相连,且所述调节杆的调节方向垂直与所述滑轮移动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调节板可拆卸调节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上贯穿设置有条形通孔,所述限位组还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条形通孔与所述固定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包括:
两组防护栏杆,两组所述防护栏杆相对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的顶端两侧;
防护板,所述防护板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的顶端上,且所述防护板的垂直设置于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
其中,所述防护板、两组所述防护栏杆形成对所述承载平台顶端的三面进行防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还包括:
两个限位器,两个所述限位器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的开口一面处,所述限位器与所述防护板相对设置,两个所述限位器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承载板远离所述防护板的一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器呈倒U型,且所述限位器与所述承载平台可拆卸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辅助挂钩,所述辅助挂钩呈倒U型,每两个所述辅助挂钩平行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两侧,形成一组挂钩组,多组所述挂钩组沿防护组的开口方向平行设置;
辅助绳索,所述辅助绳索贯穿两两对称设置的辅助挂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承载板上均设置有两个连接耳片,两个所述连接耳片位于远离所述防护组处,两个所述连接耳片相对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平板车还包括:
两个辅助登乘板,所述辅助登乘板上贯穿设置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位于两个所述通孔之间,且两个所述通孔、所述铰接孔同轴贯穿设置;
其中,所述两个所述通孔、所述铰接孔铰接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登乘板与所述连接耳片可拆卸相连。
CN202222794885.XU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 Active CN218616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4885.XU CN218616636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4885.XU CN218616636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16636U true CN218616636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72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94885.XU Active CN218616636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166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63305U1 (ru) Кузов грузового вагона
CN208814562U (zh) 一种可视化单元式玻璃幕墙板块垂直运输系统
CN113443081A (zh) 一种船舶用运输导轨架
CN218616636U (zh) 一种地铁轨道用多功能载重平板车
CN211770148U (zh) 一种用于铁路腕臂安装机器人的升降操作平台
CN209585651U (zh) 基于外脚手架免拆除的楼层材料外运系统
CN208964330U (zh) 塔筒升降机框架结构
CN211761507U (zh) 一种铁路腕臂安装机器人
CN216740891U (zh) 一种防坠落装置
CN2455679Y (zh) 井架物料提升机
CN216971794U (zh) 一种电动葫芦防坠落保护装置
CN111605569A (zh) 一种用于乏燃料货包运输装载加固的辅助模块
CN112299283A (zh) 一种应用于门式起重机的液压升降平台
CN211685514U (zh) 一种船舱货架横梁板限位导向结构
CN216512496U (zh) 一种单臂架桥式起重机
CN219010950U (zh) 一种地铁高架桥梁外侧检修用单轨滑动作业平台
CN214610995U (zh) 平台式施工升降机
CN214733740U (zh) 一种建筑提升设备安全装置
CN217286941U (zh) 一种双轨道安全吊索系统
CN110668290B (zh) 弓字型电梯承重结构
CN212053716U (zh) 一种用于升降脚手架的张拉架
CN215364381U (zh) 一种电梯补偿绳张紧装置
CN214989530U (zh) 一种升降装置
CN208948792U (zh) 一种防止货物掉落的叉车货叉
CN209835485U (zh) 一种四吊点同步起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