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06361U - 吸尘风机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吸尘风机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606361U CN218606361U CN202222466029.1U CN202222466029U CN218606361U CN 218606361 U CN218606361 U CN 218606361U CN 202222466029 U CN202222466029 U CN 202222466029U CN 218606361 U CN218606361 U CN 2186063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air
- outlet
- air outlet
- du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风机及吸尘器,其中,吸尘风机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部的防水罩、设于防水罩内部的电机组件,以及设于防水罩和外壳之间并且与电机组件的动力输出轴连接的叶轮,防水罩和壳体之间形成有收容叶轮的第一容置腔,防水罩内部形成有收容电机组件的第二容置腔,吸尘风机的内部形成有吸尘风道和冷却风道,壳体上设有吸尘口、出尘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吸尘风道连通吸尘口、第一容置腔和出尘口,冷却风道连通进风口、第二容置腔和出风口;其中,出尘口环绕出风口设置,或者,出风口环绕出尘口设置。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吸尘风机的散热功耗,同时减小了吸尘风机的体积,有利于提高电机组件的功率密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吸尘风机,以及具有该吸尘风机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风机主要包括外壳、电机以及叶轮,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在外壳的风道内产生负压,从而将灰尘等杂物从外壳的风道口吸入。
在吸尘风机工作时,电机会产生大量热量,由于电机设置在较为封闭的外壳内,空气流通不便,因此需要在外壳内增加其他结构来促进空气流通以方便电机散热。
目前相关技术一般是在外壳内增加冷却风扇,形成冷却风道来给电机及其他零部件进行散热。这种散热结构有以下两个缺点:其一,冷却风扇做功消耗能量,会增加了吸尘风机的功耗;其二,冷却风扇以及冷却风道会占据一定空间,会增大吸尘风机的体积,不利于吸尘器的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风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冷却风扇进行散热所导致的吸尘风机的功耗增加以及体积增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吸尘风机,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防水罩、设于所述防水罩内部的电机组件,以及设于所述防水罩和所述壳体之间并且与所述电机组件的动力输出轴连接的叶轮;
所述防水罩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收容所述叶轮的第一容置腔,所述防水罩内部形成有收容所述电机组件的第二容置腔;所述吸尘风机的内部形成有吸尘风道和冷却风道,所述壳体上设有吸尘口、出尘口、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吸尘风道连通所述吸尘口、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出尘口,所述冷却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容置腔和所述出风口;其中,所述出尘口环绕所述出风口设置,或者,所述出风口环绕所述出尘口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于相关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风机不需要冷却风扇作功来实现对电机组件的散热,降低了吸尘风机的功耗;同时,不需要提供用于安装冷却风扇的空间,减小了吸尘风机的体积。通过本实用新型实现对电机组件的散热,可以解决电机组件的温升问题,有利于提高电机组件的功率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风道由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防水罩的内壁合围形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风道可以直接由壳体与防水罩合围形成,并不需要单独设置管道后与壳体组装形成。可以减少生产流程,节约生产成本。同时,冷却风道中流动的气体可以将防水罩内部的热量带走,以实现对设于防水罩内的电机组件进行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尘风道由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防水罩的外壁合围形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尘风道可以直接由壳体与防水罩合围形成,并不需要单独设置管道后与壳体组装形成。可以减少生产流程,节约生产成本。同时,吸尘风道中流动的气体可以将壳体与防水罩之间的热量带走,以实现对防水罩的外壁进行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吸尘口异位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风口与吸尘口异位设置,当吸尘风机在潮湿环境中工作时,可以减少吸尘口处的潮湿空气进入至进风口内的可能,降低电机组件被潮湿空气锈蚀的可能性,以此实现吸尘风机干湿分离的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气流加速槽;
当所述出尘口环绕所述出风口设置时,所述出尘口靠近所述气流加速槽的槽底,所述出风口靠近所述气流加速槽的槽口;
或者,当所述出风口环绕所述出尘口设置时,所述出风口靠近所述气流加速槽的槽底处,所述出尘口靠近所述气流加速槽背离所述槽底的槽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加速槽可以加速从出尘口处排出的气体的流速,进而加大出尘口处排出的气体与出风口处排出的气体的压强差,以提高冷却风道内空气的流动速度和流动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风道包括设于所述防水罩上且与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的排风口,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防水罩的顶端,所述排风口设于所述防水罩的底端,所述电机组件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排风口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进风口设于防水罩的顶端,排风口设于防水罩的底端,电机组件设于进风口与排风口之间,以增加电机组件表面与从进风口处进入至第二容置腔内的常温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热传导的效率,进而实现最优效果的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罩包括第一防水罩组件,以及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水罩组上的第二防水罩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防水罩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罩设计为第一防水罩组件与第二防水罩组件密封连接,两者之间可拆卸,以便于实现将电机组件安装至防水罩内,或便于后续拆卸防水罩对电机组件进行维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周壁上的定子部、与所述定子部配合的转子部,以及与所述定子部电性连接的控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子部与转子部配合可以实现电机的旋转功能,进而带动叶轮进行高速旋转。控制器与定子部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器可以调节电机组件的开启、关闭或转速高低。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子部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周壁之间设有供气体流通的散热风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子部与容置腔的内周壁之间设有供气体流通的散热风道,以便于第二容置腔内气体的流动,也增大了第二容置腔内气体与定子部表面的接触面积,进而加快散热的效率。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与所述吸尘口连接的吸尘管道、与所述出尘口连接的集尘袋以及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尘风机,所述吸尘风机用于将灰尘从所述吸尘管道吸入至所述集尘袋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对吸尘器内电机组件的散热,同时相对于相关技术,可以减小吸尘器的体积,有利于吸尘器的小型化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尘风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尘风机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尘风机的结构爆炸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壳体;2、防水罩;3、电机组件;4、叶轮;5、吸尘风道;6、冷却风道;7、扩压器;
11、第二容置腔;12、气流加速槽;13、风罩;21、第一容置腔;22、第一防水罩组件;23、第二防水罩组件;31、定子部;32、转子部;33、控制器;51、出尘口;52、吸尘口;61、进风口;62、出风口;63、排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指示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尘风机,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内部的防水罩2、设于防水罩2内部的电机组件3,以及设于防水罩2和壳体1之间并且与电机组件3的动力输出轴连接的叶轮4。
可以理解地,防水罩2和壳体1之间形成有收容叶轮4的第一容置腔21,防水罩2内部形成有收容电机组件3的第二容置腔11;吸尘风机的内部形成有吸尘风道5和冷却风道6,壳体1上设有吸尘口52、出尘口51、进风口61和出风口62,本实施例对吸尘口52、出尘口51、进风口61和出风口62设置在壳体1上的位置不做限定,吸尘风道5连通吸尘口52、第一容置腔21和出尘口51,冷却风道6连通进风口61、第二容置腔11和出风口62;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出尘口51环绕出风口62设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出风口62环绕出尘口51设置。
具体地,吸尘口52设于壳体1上正对叶轮4的位置处,电机组件3带动叶轮4高速旋转形成负压,使得空气往吸尘口52内流动进而将灰尘等杂物吸入至吸尘口52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地,吸尘风道5和冷却风道6可以为单独的管道构件设于壳体1内,吸尘风道5和冷却风道6也可以是直接成型于壳体1上,其与壳体1为一体式结构。
更具体地,本申请对吸尘口52、出尘口51、进风口61和出风口62的结构形式不做限定,其包括但不限于:喇叭状口、网状口、圆柱形口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风机的工作原理如下:请参阅图2,图示连续箭头分别为吸尘风道5和冷却风道6内的气体的流动方向。吸尘风机设有吸尘风道5,电机组件3带动叶轮4高速旋转产生负压,从而将灰尘等杂物从吸尘口52吸入。经由吸尘风道5形成较大流速的气流后,最后从出尘口51处排出。吸尘风机还设有冷却风道6,进风口61与外部空间连通,其压强为大气压,由于出风口62与进风口61连通,因此出风口62的压强也为大气压,冷却风道6的出风口62环绕所述出尘口51设置或者出尘口51环绕所述出风口62设置。根据伯努利原理(即在水流或气流里,如果速度小,压强就大,如果速度大,压强就小)可知,出尘口51处的高速气流会形成负压,其与出风口62处压强为大气压的气体之间形成压强差,使得出风口62处的气体在该压强差的作用下朝出尘口51处进行流动,出风口62处的气体流动会带动整个冷却风道6内的气体流动。又由于冷却风道6包括第一容置腔21,第一容置腔21内设有电机组件3,冷却风道6内流动的气体可以将电机组件3所产生的热量带走并从出风口62处排出,进而实现对电机组件的散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风机不需要冷却风扇作功来实现对电机组件3的散热,降低了吸尘风机的功耗;同时,不需要提供用于安装冷却风扇的空间,减小了吸尘风机的体积。通过本实施例实现对电机组件3的散热,可以解决电机组件3的温升问题,有利于提高电机组件3的功率密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冷却风道6由壳体1的内壁与防水罩2的内壁合围形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风道6可以直接由壳体1与防水罩2合围形成,并不需要单独设置管道后与壳体1组装形成。可以减少生产流程,节约生产成本。同时,冷却风道6中流动的气体可以将防水罩2内部的热量带走,以实现对设于防水罩2内的电机组件3进行散热。
作为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吸尘风道5由壳体1的内壁与防水罩2的外壁合围形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尘风道5可以直接由壳体1与防水罩2合围形成,并不需要单独设置管道后与壳体1组装形成。可以减少生产流程,节约生产成本。同时,吸尘风道5中流动的气体可以将壳体1与防水罩2之间的热量带走,以实现对防水罩2的外壁进行散热。
作为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进风口61与吸尘口52异位设置,使得吸尘口52处吸入的气体不会进入至进风口61内。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风机适用于在潮湿环境中进行工作,当其在潮湿环境中工作时,吸尘口52用于吸入带有灰尘等杂物的潮湿空气,为减少该潮湿空气进入至进风口61内的可能,进风口61与吸尘口52异位设置。以递降该潮湿空气会锈蚀电机组件3的可能。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吸尘口52设于壳体1的底部,进风口61设于壳体1上背离吸尘口52的顶部。吸尘口52与进风口61背向设置以最大化降低吸尘口52处的潮湿空气进入至进风口61内的可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风口61与吸尘口52异位设置,当吸尘风机在潮湿环境中工作时,可以减少吸尘口52处的潮湿空气进入至进风口61内的可能,降低电机组件3被潮湿空气锈蚀的可能性,以此实现吸尘风机干湿分离的功能。
作为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壳体1上还设有气流加速槽12;气流加速槽12具有预设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出尘口51环绕出风口62设置,出尘口51靠近气流加速槽12的槽底,出风口62靠近气流加速槽12的槽口。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出风口62环绕出尘口51设置,出风口62靠近气流加速槽12的槽底处,出尘口51靠近气流加速槽12背离槽底的槽口处。
上述实施例中吸尘风机的工作原理如下:由于出尘口51与第一容置腔21连通,从出尘口51处的高速气体被吸入至第一容置腔21内,该气体在第一容置腔21内具有一定的流速。壳体1上设有比第一容置腔21的空间小的气流加速槽12,该气体经过气流加速槽12可以加快流速,以加快出尘口51处流出的气体经过出风口62处的流速,进而加大出尘口51处排出的气体与出风口62处排出的气体的压强差,以提高冷却风道6内空气的流动速度和流动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加速槽12可以加速从出尘口51处排出的气体的流速,进而加大出尘口51处排出的气体与出风口62处排出的气体的压强差,以提高冷却风道6内空气的流动速度和流动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冷却风道6包括设于防水罩2上且与第二容置腔11连通的排风口63,进风口61设于防水罩2的顶端,排风口63设于防水罩2的底端,电机组件3位于进风口61与排风口63之间。常温空气从进风口61进入至第二容置腔11,第二容置腔11内的电机组件3所产生的热量会被常温空气吸收并其流动至排风口63排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进风口61设于防水罩2的顶端,排风口63设于防水罩2的底端,电机组件3设于进风口61与排风口63之间,以增加电机组件3表面与从进风口61处进入至第二容置腔11内的常温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热传导的效率,进而实现最优效果的散热。
作为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防水罩2包括第一防水罩组件件22,以及密封连接于第一防水罩组件22上的第二防水罩组件23,其中第一防水罩组件22固定连接于壳体1内。优选地,第一防水罩组件22可拆卸连接于第二防水罩组件23上;具体地,该密封连接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加设密封圈卡接、卡接后使用不透气、不透水的材料填充接口处缝隙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罩2设计为第一防水罩组件22与第二防水罩组件23密封连接,两者之间可拆卸,以便于实现将电机组件3安装至防水罩2内,或便于后续拆卸防水罩2对电机组件3进行维修。
作为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电机组件3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二容置腔11内周壁上的定子部31、与定子部31配合的转子部32,以及与定子部31电性连接的控制器33。转子部32具有用于与叶轮4连接的动力输出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地,定子部31即电机的定子,转子部32即电机的转子,定子与转子配合实现电机输出轴旋转的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识,本申请对此不再进行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33通过电信号控制定子部31的工作状态,进而实现对电机组件的工作状态的控制也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识,本申请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子部31与转子部32配合可以实现电机的旋转功能,进而带动叶轮4进行高速旋转。控制器33与定子部31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器33可以调节电机组件的开启、关闭或转速高低。
作为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定子部31与第一容置腔21的内周壁之间设有供气体流通的散热风道。具体地,定子部31包括多个铁芯,以及分别缠绕于铁芯上的定子绕组,各个铁芯之间留有安装间隙,该安装间隙即为散热风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子部31与第一容置腔21的内周壁之间设有供气体流通的散热风道,以便于第二容置腔11内气体的流动,也增大了第二容置腔11内气体与定子部31表面的接触面积,进而加快散热的效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吸尘风机还包括扩压器7,扩压器7设于壳体1与防水罩2之间且固定连接于防水罩2上,并且位于叶轮4背离吸尘口52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扩压器7通过流道截面的扩大,可以将吸尘口52处高速低压的气流转换为低速高压的气流,实现流体降速增压的效果,从而提高吸尘风机输出的吸力。
作为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壳体1还包括风罩13,风罩13设于吸尘口52处,风罩13用于保护叶轮4。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与吸尘口52连接的吸尘管道、与出尘口51连接的集尘袋以及上述实施例中任一种吸尘风机,吸尘风机用于将灰尘从吸尘管道吸入至集尘袋内。该吸尘风机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对吸尘器内电机组件的散热,同时相对于相关技术,可以减小吸尘器的体积,有利于吸尘器的小型化发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吸尘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防水罩、设于所述防水罩内部的电机组件,以及设于所述防水罩和所述壳体之间并且与所述电机组件的动力输出轴连接的叶轮;
所述防水罩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收容所述叶轮的第一容置腔,所述防水罩内部形成有收容所述电机组件的第二容置腔;所述吸尘风机的内部形成有吸尘风道和冷却风道,所述壳体上设有吸尘口、出尘口、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吸尘风道连通所述吸尘口、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出尘口,所述冷却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容置腔和所述出风口;
其中,所述出尘口环绕所述出风口设置,或者,所述出风口环绕所述出尘口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道由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防水罩的内壁合围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风道由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防水罩的外壁合围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吸尘口异位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气流加速槽;
当所述出尘口环绕所述出风口设置时,所述出尘口靠近所述气流加速槽的槽底,所述出风口靠近所述气流加速槽的槽口;
或者,当所述出风口环绕所述出尘口设置时,所述出风口靠近所述气流加速槽的槽底处,所述出尘口靠近所述气流加速槽背离所述槽底的槽口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道包括设于所述防水罩上且与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的排风口,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防水罩的顶端,所述排风口设于所述防水罩的底端,所述电机组件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排风口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罩包括第一防水罩组件,以及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水罩组件上的第二防水罩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防水罩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周壁上的定子部、与所述定子部配合的转子部,以及与所述定子部电性连接的控制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尘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部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周壁之间设有供气体流通的散热风道。
10.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吸尘口连接的吸尘管道、与所述出尘口连接的集尘袋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吸尘风机,所述吸尘风机用于将灰尘从所述吸尘管道吸入至所述集尘袋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66029.1U CN218606361U (zh) | 2022-09-16 | 2022-09-16 | 吸尘风机及吸尘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66029.1U CN218606361U (zh) | 2022-09-16 | 2022-09-16 | 吸尘风机及吸尘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606361U true CN218606361U (zh) | 2023-03-14 |
Family
ID=85466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466029.1U Active CN218606361U (zh) | 2022-09-16 | 2022-09-16 | 吸尘风机及吸尘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606361U (zh) |
-
2022
- 2022-09-16 CN CN202222466029.1U patent/CN21860636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000851B2 (ja) | ファン構造及び電池パック | |
JP4706092B2 (ja) |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 |
CN201106479Y (zh) | 永磁逆变轻便式发电机组 | |
CN115714506A (zh) | 一种风冷电机的气道式冷却装置 | |
CN215521344U (zh) |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 |
CN218606361U (zh) | 吸尘风机及吸尘器 | |
CN211715363U (zh) | 一种便于散热的降噪型风机 | |
CN210579876U (zh) | 变频一体机风冷装置 | |
CN209944579U (zh) | 电器盒及空调器 | |
CN218102809U (zh) | 一种干湿两用的吸尘器无刷电机 | |
CN218772789U (zh) | 电器盒散热结构及热泵机组 | |
CN208442047U (zh) | 一种小型干湿两用吸尘器电风机 | |
CN217233911U (zh) | 一种磁悬浮鼓风机风冷结构 | |
CN216950561U (zh) | 一种汽车及其电动增压器 | |
CN113775569B (zh) | 风机机壳及风机 | |
CN213360481U (zh) | 一种吸尘器用无刷电风机 | |
CN213574748U (zh) | 一种可风冷却散热的空气悬浮鼓风机 | |
CN211550049U (zh) | 一种电动气泵 | |
CN213655204U (zh) | 干湿两用电风机 | |
CN212360024U (zh) | 一种智能风力发电机组 | |
CN211429123U (zh) | 一种用于高速永磁电机的通风冷却结构 | |
CN218953648U (zh) | 一种风机外壳及风机 | |
CN215956221U (zh) | 一种用于吸尘器的散热电机 | |
CN118257736A (zh) | 一种电风机和清洁设备 | |
CN218760523U (zh) | 风机模块及清洁机器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