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05119U - 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05119U
CN218605119U CN202222315974.1U CN202222315974U CN218605119U CN 218605119 U CN218605119 U CN 218605119U CN 202222315974 U CN202222315974 U CN 202222315974U CN 218605119 U CN218605119 U CN 218605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liquid
piece
porous ceramic
stock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1597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伟华
蓝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etech Shenzhe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etech Shenzhe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etech Shenzhe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etech Shenzhe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1597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05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05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05119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0885 priority patent/WO2024045777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雾化装置结构中,在储液件内部设置可储存雾化液的储液腔,在与储液件相连的雾化座上设置雾化腔,仅需将雾化件安装于雾化座上对应雾化腔的位置,并在储液件上设置可将储液腔中的雾化液直接传输至雾化件的出液口。则在使用时,由于雾化液通过出液口直接传输至雾化件,可缩短粘稠状雾化液传输至雾化件的距离,加上出液口的流通截面积足够大,可有效避免粘稠状雾化液对出液口造成堵塞而出现供液不畅的故障,从而能够保证储液腔内的雾化液可顺畅、及时、稳定地传输至雾化件,直至储液腔内的雾化液被完全消耗,如此既可防止雾化件干烧,又可提高雾化液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雾化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发生装置通常包括雾化器以及与雾化器电性连接的电源装置,雾化器的雾化芯能够在电源装置的电驱动作用下,加热并雾化存储于雾化器内的雾化液,雾化液被雾化成气溶胶后可供用户抽吸食用。
当前的雾化器结构中,一般是在雾化器内部设置可储存雾化液的储液腔,并在雾化芯上设置有与储液腔连通的微孔,储液腔便可经由微孔向雾化芯持续传输雾化液。然而,随着储液腔内雾化液的不断消耗,流动动性差的粘稠状雾化液在流经微孔时,容易出现雾化液堵塞微孔的现象,导致储液腔不能顺畅地向雾化芯提供雾化液,不仅造成储液腔内剩余的雾化液浪费而降低雾化液的利用率,还会致使雾化芯因供液不足而发生干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雾化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流动动性差的粘稠状雾化液容易堵塞微孔,导致储液腔不能顺畅地向雾化芯传输雾化液,不仅造成储液腔内剩余的雾化液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还会致使雾化芯因供液不足而发生干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
储液件,内部设有用于储存雾化液的储液腔;以及
雾化座,与所述储液件相连;以及
雾化件,用于将雾化液雾化形成气溶胶,所述雾化件安装于所述雾化座上;
其中,所述储液件上设有用于向所述雾化件传输雾化液的出液口,所述雾化件具有用于吸附雾化液的吸液面和用于释放气溶胶的雾化面,所述雾化件上设置有用于供雾化液和/或气溶胶传输至所述雾化面的微孔;所述吸液面朝向所述出液口,以使所述储液腔中的雾化液可经由所述出液口传输至所述吸液面;所述雾化座上设有雾化腔,所述雾化面朝向所述雾化腔,以使所述雾化件雾化形成的气溶胶可经由所述雾化面释放至所述雾化腔。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件的顶端为封闭端,所述储液件的底端为开口端,所述雾化座装配于所述储液件的底端以使所述储液件的内部腔体构成所述储液腔,所述储液件的底端开口构成所述出液口。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座包括设有所述雾化腔的座体和与所述座体相连的安装套,所述安装套与所述座体的连接处形成有台阶,所述雾化件位于所述安装套中,且所述雾化件支撑于所述台阶上,以在所述安装套套装于所述储液件上时,所述安装套可将所述雾化件固定于所述出液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件上设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回气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件包括多孔陶瓷发热体和套设于所述多孔陶瓷发热体上的密封件,所述多孔陶瓷发热体与所述密封件之间形成有回气间隙,所述回气间隙构成所述回气通道;
或者,所述雾化件包括多孔陶瓷发热体和套设于所述多孔陶瓷发热体上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内侧壁上设有回气槽,以在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多孔陶瓷发热体上时,所述多孔陶瓷发热体的相应侧壁与所述回气槽围合形成所述回气通道;
或者,所述雾化件包括多孔陶瓷吸液件、套设于所述多孔陶瓷吸液件上的密封件和设于所述多孔陶瓷吸液件上的发热体,所述多孔陶瓷吸液件与所述密封件之间形成有回气间隙,所述回气间隙构成所述回气通道;
亦或者,所述雾化件包括多孔陶瓷吸液件、套设于所述多孔陶瓷吸液件上的密封件和设于所述多孔陶瓷吸液件上的发热体,所述密封件的内侧壁上设有回气槽,以在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多孔陶瓷吸液件上时,所述多孔陶瓷吸液件的相应侧壁与所述回气槽围合形成所述回气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腔储存雾化液的质量为0.05~0.2g。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任一方案中的雾化装置的雾化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提供的所述雾化装置和用于装配所述雾化装置的雾化弹主体,所述雾化弹主体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外壳和安装于所述外壳上的封闭件,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雾化装置的出气孔连通的出气口和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容置口,所述封闭件可封闭或打开所述容置口,以在所述封闭件打开所述容置口时,所述雾化装置可经由所述容置口置入或移出所述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封闭件上设有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入所述雾化装置的雾化腔的进气通道,在所述雾化装置置入所述空腔中时,所述雾化装置与所述外壳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构成连通所述雾化装置的出气孔与所述出气口的导气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封闭件为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壳底端的底座;或者,所述封闭件为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滑座;亦或者,所述封闭件为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旋转座。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任一方案中的雾化装置或雾化器的气溶胶发生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提供的所述雾化装置或所述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雾化装置结构中,在储液件内部设置可储存雾化液的储液腔,在与储液件相连的雾化座上设置雾化腔,仅需将雾化件安装于雾化座上对应雾化腔的位置,并在储液件上设置可将储液腔中的雾化液直接传输至雾化件的出液口。则在使用时,由于雾化液通过出液口直接传输至雾化件,可缩短粘稠状雾化液传输至雾化件的距离,加上出液口的流通截面积足够大,可有效避免粘稠状雾化液对出液口造成堵塞而出现供液不畅的故障,从而能够保证储液腔内的雾化液可顺畅、及时、稳定地传输至雾化件,直至储液腔内的雾化液被完全消耗,如此既可防止雾化件因供液不足而发生干烧,又可使得储液腔内的雾化液可被充分有效利用,提高雾化液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雾化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雾化装置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雾化装置的雾化件的分解视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雾化装置的雾化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所示的雾化装置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分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装配图;
图9为图8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所示的雾化器的外壳与封闭件的分解视图;
图11为图8中所示的雾化器的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所示的雾化装置加注雾化液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中所示的雾化装置启用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中所示的雾化装置解除出气孔密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中所示的雾化装置解除密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雾化装置;20-雾化弹主体;30-锁定结构;40-电源装置;50-密封套;
1-储液件;11-储液腔;12-出液口;
2-雾化座;21-座体;22-安装套;23-雾化腔;24-台阶;25-出气孔;
3-雾化件;31-多孔陶瓷吸液件;32-密封件;33-发热体;34-吸液面;35-雾化面;36-储液槽;37-回气通道;38-回气槽;
4-外壳;41-空腔;42-出气口;43-间隙;44-容置口;
5-封闭件;51-进气通道;52-进气口;
6-第一扣位;61-锁扣部;62-避让槽;
7-第二扣位;71-锁扣槽;72-导引槽;73-定位槽;
8-吸嘴;9-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连接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多个”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专用的方位、以专用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整个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专用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或“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的短语出现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并非所有的指代都是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专用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装置10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装置10适用于雾化器或气溶胶发生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及的气溶胶发生装置一般包括雾化器以及与雾化器电性连接的电源装置40。在使用气溶胶发生装置时,电源装置40可向雾化器提供电能,雾化装置10的雾化芯在电驱动作用下加热雾化存储在雾化器内的雾化液,雾化形成的气溶胶可供用户吸食。
当前,雾化器一般使用的是黏度较低且流动性较好的雾化液,而在雾化器使用的雾化液为粘稠状的液体时,由于粘稠状的雾化液流动性差,尤其是在粘稠状的雾化液遇冷时,雾化液通常会冷凝形成呈膏状物附着在雾化器的雾化芯侧壁上,容易对雾化芯的微孔造成堵塞而导致供液不畅,从而导致储液腔11不能顺畅地向雾化芯传输雾化液,不仅造成储液腔11内剩余的雾化液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还会致使雾化芯因供液不足而发生干烧。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为了解决上述雾化芯的微孔容易被粘稠状雾化液堵塞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装置10,该雾化装置10包括储液件1、雾化座2和雾化件3,储液件1的外廓呈柱状,储液件1的内部设有用于储存粘稠状雾化液的储液腔11,雾化座2与储液件1相连,雾化件3安装于雾化座2上,储液件1上设有用于向雾化件3传输雾化液的出液口12,雾化件3具有用于吸附雾化液的吸液面34,雾化件3的吸液面34朝向出液口12,使得储液腔11内的粘稠状雾化液可直接通过出液口12传输至雾化件3的吸液面34,这样可缩短粘稠状雾化液传输至雾化件3的距离,加上出液口12的流通截面积足够大,可有效避免粘稠状雾化液对出液口12造成堵塞而出现供液不畅的故障。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雾化件3还具有用于释放气溶胶的雾化面35,雾化件3上设置有用于供雾化液传输至雾化面35的微孔,雾化座2上设有雾化腔23,雾化件3的雾化面35朝向雾化腔23,以使雾化件3雾化形成的气溶胶可经由雾化面35释放至雾化腔23。需要注意的是,当雾化液仅在雾化件3的雾化面35上被加热雾化成气溶胶时,雾化件3上的微孔可允许雾化液传输至雾化面35;当雾化液在雾化件3的内部可以被加热雾化成气溶胶时,雾化件3上的微孔可允许雾化件3内部的气溶胶传输至雾化面35。也就是说,雾化件3上的微孔可以仅向雾化面35传输雾化液,雾化件3上的微孔也可以仅向雾化面35传输气溶胶,雾化件3上的微孔还可以同时向雾化面35传输雾化液与气溶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装置10,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储液件1内部设置可储存雾化液的储液腔11,在与储液件1相连的雾化座2上设置雾化腔23,仅需将雾化件3安装于雾化座2上对应雾化腔23的位置,并在储液件1上设置可将储液腔11中的雾化液直接传输至雾化件3的出液口12。则在使用时,由于雾化液通过出液口12直接传输至雾化件3,可缩短粘稠状雾化液传输至雾化件3的距离,加上出液口12的流通截面积足够大,可有效避免粘稠状雾化液对出液口12造成堵塞而出现供液不畅的故障,从而能够保证储液腔11内的雾化液可顺畅、及时、稳定地传输至雾化件3,直至储液腔11内的雾化液被完全消耗,如此既可防止雾化件3因供液不足而发生干烧,又可使得储液腔11内的雾化液可被充分有效利用,提高雾化液的利用率。
请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储液件1的顶端为封闭端,储液件1的底端为开口端,雾化座2装配于储液件1的底端开口处,可通过雾化座2封闭储液件1的底端开口,使得储液件1的内部腔体构成封闭的储液腔11,储液腔11储存雾化液的质量为0.05~0.2g。雾化件3安装于底座上临近储液件1底端开口的位置,储液件1的底端开口与储液腔11连通,使得储液件1的底端开口构成出液口12,则储液腔11中的雾化液可直接通过储液件1的底端开口传输至雾化件3。一方面,由于出液口12是由储液件1的底端开口构成,雾化液可直接通过底端开口传输至雾化件3,可消除储液腔11中流动性差的粘稠状雾化液传输至雾化件3的阻滞作用,进一步有效避免粘稠状雾化液对出液口12造成堵塞而出现供液不畅的故障。另一方面,由于出液口12是由储液件1的底端开口构成,可使得储液腔11中流动性差的粘稠状雾化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至雾化件3,直至储液腔11内的雾化液被完全消耗,使得储液腔11内的雾化液可被充分有效利用,有利于提高雾化液利用率。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雾化件3包括具有微孔的多孔陶瓷吸液件31、套设于多孔陶瓷吸液件31上的密封件32和设于多孔陶瓷吸液件31上的发热体33,多孔陶瓷吸液件31具有朝向出液口12的吸液面34和朝向雾化腔23的雾化面35,发热体33设置于雾化面35上。可以理解地,发热体33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发热丝、金属发热片或金属发热膜,密封件32包括但不限于硅胶件或橡胶件。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雾化件3可以是在通电后产生热量的多孔陶瓷发热体33,多孔陶瓷发热体33构成集吸附雾化液和加热雾化液功能为一体的陶瓷雾化芯。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雾化件3也可以包括多孔陶瓷发热体33和套设于多孔陶瓷发热体33上的密封件32。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雾化件3还可以包括多孔陶瓷吸液件31和设于多孔陶瓷吸液件31上的发热体33。
请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雾化件3的吸液面34上开设有用于储存雾化液的储液槽36,储液槽36的槽口朝向出液口12,使得储液腔11中的雾化液可直接通过出液口12传输至储液槽36,储液槽36可对雾化液进行暂时储存,在雾化装置10工作时,可进一步缩短雾化液传输至雾化面35的距离,有利于提高雾化效率与气溶胶产生的量。可以理解地,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雾化件3包括具有微孔的多孔陶瓷吸液件31、套设于多孔陶瓷吸液件31上的密封件32和设于多孔陶瓷吸液件31上的发热体33,吸液面34和雾化面35均设于多孔陶瓷吸液件31上,储液槽36设于多孔陶瓷吸液件31具有吸液面34的一面上。
请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座2包括设有雾化腔23的座体21和与座体21相连的安装套22,安装套22与座体21的连接处形成有用于抵持雾化件3的台阶24。雾化件3位于安装套22中,且雾化件3支撑于台阶24上,则在将安装套22套装于储液件1上时,安装套22可将雾化件3抵持并固定于出液口12处,方便雾化件3的安装与拆卸。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雾化件3上设有与储液腔11连通的回气通道37,则在储液腔11内的雾化液被消耗后,可通过回气通道37向储液腔11中补入外部空气,达到平衡储液腔11内外气压差的目的,以保证储液腔11内的雾化液可顺畅、及时、稳定地传输至雾化件3,直至储液腔11内的雾化液被完全消耗,有利于提高雾化液的利用率。请结合参阅图4,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雾化件3包括多孔陶瓷发热体33和套设于多孔陶瓷发热体33上的密封件32,密封件32的内侧壁上设有回气槽38,以在密封件32套设于多孔陶瓷发热体33上时,多孔陶瓷发热体33的相应侧壁与回气槽38围合形成回气通道37。可以理解地,下文中几种实施例可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替换方式。在其中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雾化件3包括多孔陶瓷吸液件31、套设于多孔陶瓷吸液件31上的密封件32和设于多孔陶瓷吸液件31上的发热体33,密封件32的内侧壁上设有回气槽38,以在密封件32套设于多孔陶瓷吸液件31上时,多孔陶瓷吸液件31的相应侧壁与回气槽38围合形成回气通道37。在其中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雾化件3也可包括多孔陶瓷发热体33和套设于多孔陶瓷发热体33上的密封件32,多孔陶瓷发热体33与密封件32之间形成有回气间隙43,回气间隙43构成回气通道37。在其中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雾化件3还可包括多孔陶瓷吸液件31、套设于多孔陶瓷吸液件31上的密封件32和设于多孔陶瓷吸液件31上的发热体33,多孔陶瓷吸液件31与密封件32之间形成有回气间隙43,回气间隙43构成回气通道37。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储液腔11储存雾化液的质量为0.05~0.2g。当储液腔11储存雾化液的质量小于0.05g,会增加向储液腔11注入雾化液的频次,降低用户体验;而对于储液腔11预先储存雾化液且雾化液耗尽后整体抛弃的雾化装置10,当储液腔11储存雾化液的质量小于0.05g,会增加抛弃雾化装置10的频次,提高用户的使用成本。当储液腔11储存雾化液的质量大于0.2g,一方面会导致用户过量吸入气溶胶,另一方面随着雾化装置10的使用时间增长,不可避免地雾化件3上的微孔逐渐被粘稠状雾化液堵塞,引起用户每一口抽吸时雾化形成的气溶胶量逐渐减少,直至每一口抽吸的气溶胶量低于用户期望度,用户潜意识判断雾化装置10有问题,从而抛弃雾化装置10,造成被抛弃雾化装置10中的雾化液浪费,降低雾化液的利用率,提高用户的使用成本。因此,将储液腔11储存雾化液的质量设置为0.05~0.2g,可以提高用户体验,防止用户过量吸入气溶胶,提高雾化液的利用率。
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装置10。由于雾化器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雾化装置10的全部技术特征,故其具有与上述雾化装置10相同的技术效果。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11,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适用于气溶胶发生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及的气溶胶发生装置一般包括雾化器以及与雾化器电性连接的电源装置40。在使用气溶胶发生装置时,电源装置40可向雾化器提供电能,雾化器在电驱动作用下加热雾化存储在雾化器内的雾化液,雾化形成的气溶胶可供用户吸食。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7、图8和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包括雾化装置10、雾化弹主体20和锁定结构30,雾化装置10用于将雾化液雾化形成气溶胶,雾化弹主体20用于装配并收容雾化装置10。雾化弹主体20包括内部具有空腔41的外壳4和安装于外壳4上的封闭件5,外壳4上设有供气溶胶流出的出气口42和与空腔41连通的容置口44,出气口42可与雾化装置10的出气孔25连通,雾化装置10可经由容置口44置入或移出空腔41,封闭件5可盖设于容置口44上以封闭容置口44。为了增强容置口44的密封性,雾化装置10与外壳4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9。当用户将雾化装置10通过容置口44置入空腔41中后,可将封闭件5安装于外壳4上以对容置口44进行封闭,接着通过锁定结构30将封闭件5锁定于外壳4上,从而实现将雾化装置10安装于外壳4的空腔41中。当需要更换雾化装置10时,仅需解除锁定结构30对封闭件5的锁定,接着操作封闭件5以打开容置口44,此时便可通过容置口44将雾化装置10从空腔41中移出。需要注意的是,当封闭件5封闭容置口44时,锁定结构30可将封闭件5锁定于外壳4上,锁定结构30可以是设于外壳4上,锁定结构30也可以是设于封闭件5上,锁定结构30还可以是既设于外壳4上又设于封闭件5上,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与现有技术相比,雾化弹主体20包括内部具有空腔41的外壳4和安装于外壳4上的封闭件5,并在外壳4上设置与空腔41连通的容置口44。则在需要安装雾化装置10时,仅需将雾化装置10经由容置口44置入空腔41,接着通过锁定结构30将封闭件5锁定于外壳4上以封闭容置口44,便可实现将雾化装置10安装于外壳4中。而在需要更换雾化装置10时,仅需解除锁定结构30对封闭件5的锁定,接着操作封闭件5以打开容置口44,便可通过容置口44将雾化装置10从外壳4中移出,从而方便用户对雾化装置10的更换。这样,在雾化器发生雾化液耗尽、供液不畅或雾化件3干烧等故障时,用户仅需更换雾化弹主体20中的雾化装置10,而无需丢弃或更换整个雾化器,节约用户的使用成本,且符合经济环保的要求。
请结合参阅图7、图8和图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锁定结构30包括设置于封闭件5上的第一扣位6和配合第一扣位6将封闭件5锁定于外壳4上的第二扣位7,第二扣位7设于外壳4上。当第一扣位6与第二扣位7扣合时,锁定结构30可将封闭件5锁定于外壳4上。当第一扣位6脱离第二扣位7时,封闭件5可与外壳4分离以打开容置口44。可以理解地,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扣位6和第二扣位7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置为多个,第一扣位6和第二扣位7的设置数量保持一致,且多个第一扣位6与多个第二扣位7一一对应设置。
请结合参阅图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扣位6包括设于封闭件5外侧壁上的锁扣部61和设于封闭件5上并临近锁扣部61的避让槽62,第二扣位7包括设于外壳4内侧壁上以供锁扣部61置入并配合锁扣部61卡扣连接的锁扣槽71,以及用于引导锁扣部61滑动至锁扣槽71的导引槽72,导引槽72设于外壳4内侧壁上,导引槽72与锁扣槽71连通。当需要将封闭件5锁定于外壳4上时,仅需将锁扣部61与导引槽72进行对位,直至锁扣部61沿着导引槽72滑动至锁扣槽71,接着相对外壳4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封闭件5,使得锁扣部61于锁扣槽71卡扣连接,以将封闭件5锁定于外壳4上。若需将封闭件5从外壳4上拆卸下来,仅需相对外壳4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封闭件5,直至锁扣部61旋转至导引槽72,接着使得锁扣部61沿着导引槽72朝向远离锁扣槽71的方向滑出即可。
可以理解地,下文中几种实施例可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替换方式。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扣位6包括设于封闭件5内侧壁上的锁扣部61,第二扣位7包括设于外壳4外侧壁上以供锁扣部61置入并配合锁扣部61卡扣连接的锁扣槽71,以及用于引导锁扣部61滑动至锁扣槽71的导引槽72,导引槽72设于外壳4外侧壁上,导引槽72与锁扣槽71连通。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扣位6包括设于外壳4内侧壁上的锁扣部61,第二扣位7包括设于封闭件5外侧壁上以供锁扣部61置入并配合锁扣部61卡扣连接的锁扣槽71,以及用于引导锁扣部61滑动至锁扣槽71的导引槽72,导引槽72设于封闭件5外侧壁上,导引槽72与锁扣槽71连通。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扣位6为凸设于封闭件5上的锁扣部61,第二扣位7为凹设于外壳4上以供锁扣部61置入并配合锁扣部61卡扣连接的锁扣槽71。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扣位7为凸设于封闭件5上的锁扣部61,第一扣位6为凹设于外壳4上以供锁扣部61置入并配合锁扣部61卡扣连接的锁扣槽71。
请结合参阅图9和图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锁扣槽71中设有用于定位锁扣部61的定位槽73,当锁扣部61置入定位槽73中时,可通过定位槽73对锁扣部61的锁定位置起到定位作用,增强锁定结构30对封闭件5锁定的稳固性,有利于防止封闭件5在外力的碰触作用下容易与外壳4发生脱离。可以理解地,锁扣部61可以但不限于锁杆或锁柱,对应地,定位槽73设置成与锁杆或锁柱匹配的弧形槽。
请结合参阅图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扣位6包括设于封闭件5外侧壁上的锁扣部61,第二扣位7包括设于外壳4内侧壁上并沿外壳4的周向延伸的锁扣槽71,以及设于外壳4内侧壁上并沿外壳4的轴向延伸的导引槽72,导引槽72与锁扣槽71连通并构成相互连通的L型槽。导引槽72可引导锁扣部61滑动至锁扣槽71,锁扣槽71可供锁扣部61置入并配合锁扣部61卡扣连接,由于导引槽72与锁扣槽71连通并构成相互连通的L型槽,可使得锁扣部61快捷顺畅地与锁扣槽71卡扣连接,并增强锁扣部61与锁扣槽71卡扣连接的稳固性,从而有利于提高锁定结构30将封闭件5锁定于外壳4上的稳固可靠性。为了进一步提高锁定结构30将封闭件5锁定于外壳4上的稳固可靠性,封闭件5上设有至少两个锁扣部61,至少两个锁扣部61沿封闭件5的周向间隔设置,外壳4上对应设有至少两个L型槽,至少两个L型槽与至少两个锁扣部61一一对应设置。
可以理解地,下文中几种实施例可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替换方式。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锁定结构30包括设置于外壳4上的第一螺纹和设于封闭件5上的第二螺纹,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旋合后可将封闭件5锁定于外壳4上。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锁定结构30包括设置于外壳4上的第一磁吸件和设于封闭件5上的第二磁吸件,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磁吸连接后可将封闭件5锁定于外壳4上。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锁定结构30包括设置于外壳4上的第一螺纹孔、设于封闭件5上的第二螺纹孔,以及用于配合插设于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中的螺栓,螺栓分别旋合于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中后可将封闭件5锁定于外壳4上。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锁定结构30包括凸设于封闭件5上第一卡持件和凸设于外壳4上的第二卡持件,以在相对旋转外壳4与封闭件5时,可使第一卡持件与第二卡持件在相互扣合的位置状态与相互错开的位置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当封闭件5上的第一卡持件与外壳4上第二卡持件在相互扣合的位置状态,第二卡持件在第一卡持件的止挡作用下将外壳4限定于封闭件5上,可防止外壳4与封闭件5分离。当封闭件5上的第一卡持件与外壳4上第二卡持件在相互错开的位置状态,第二卡持件解除对第一卡持件的止挡作用,外壳4与封闭件5可实现分离。
请结合参阅图7、图8和图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封闭件5为可拆卸地安装于外壳4上的底座,底座上设有连通雾化腔23的进气通道51,外界空气可通过进气通道51引入雾化腔23。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封闭件5也可以为可滑动地设置于外壳4上的滑座,封闭件5还可以为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4上的旋转座。请结合参阅图7、图8和图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弹主体20还包括装配于外壳4上的吸嘴8,吸嘴8与出气口42连通。在雾化器工作时,雾化件3在通电后产生的热量可将雾化液雾化形成气溶胶,雾化件3雾化的气溶胶可释放至雾化腔23,雾化腔23中的气溶胶可经由吸嘴8吸入用户口中。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封闭件5上设有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入雾化装置10的雾化腔23的进气通道51,出气口42与空腔41连通,在雾化装置10置入空腔41中时,雾化装置10与外壳4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43,雾化装置10的雾化座2上设有连通雾化腔23的出气孔25,间隙43构成连通出气孔25与空腔41的导气通道。则在雾化器工作时,储液腔11中的雾化液经由出液口12直接传输至雾化件3,雾化件3在通电后产生的热量可将雾化液雾化形成气溶胶,雾化件3雾化的气溶胶可释放至雾化腔23。在用户抽吸形成的负压作用下,外部空气经由封闭件5上的进气通道51引入雾化腔23,雾化腔23中的气溶胶与空气混合后,再经由雾化装置10的出气孔25、导气通道、空腔41、出气口42、吸嘴8进入用户口腔中,使得用户吸食到气溶胶。
当前,一般雾化腔23中的气溶胶与空气混合后,穿过雾化件3后经至少部分容纳在储液腔11的通气管流向出气口42、吸嘴8进入用户口腔中。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封闭件5上设有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入雾化装置10的雾化腔23的进气通道51,出气口42与空腔41连通,在雾化装置10置入空腔41中时,雾化装置10与外壳4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43,雾化装置10的雾化座2上设有连通雾化腔23的出气孔25,间隙43构成连通出气孔25与空腔41的导气通道,实现在用户抽吸形成的负压作用下,外部空气经由封闭件5上的进气通道51引入雾化腔23,雾化腔23中的气溶胶与空气混合后,再经由雾化装置10的出气孔25、导气通道、空腔41、出气口42、吸嘴8进入用户口腔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取消了穿过雾化件3和通气管的设置,一方面,出液口12的流通截面积足够大,可有效避免粘稠状雾化液对出液口12造成堵塞而出现供液不畅的故障,从而提高雾化液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消除了粘稠状雾化液粘附在通气管上的不利影响,提高雾化液的利用率;再一方面,避免气溶胶形成的冷凝物堵塞穿过雾化件3的孔口,保证气路始终通畅,如此,雾化装置10始终可以正常工作,特别是雾化装置间隔较长时间后初次使用时,呈膏状物的粘稠状雾化液可以在雾化装置10正常工作状态下被加热从而降低其粘度,逐渐恢复至正常供液状态。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的储液腔11中预先储存雾化液,雾化液耗尽后可整体抛弃雾化装置10,而雾化弹主体20可以重复使用,如此,更换新的一次性雾化装置10后,解决了旧的一次性雾化装置10随使用时间增长而产生的气溶胶量逐渐减少的问题,保证用户抽吸气溶胶的一致性;同时,重复使用的雾化弹主体20可以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且外壳4与封闭件5拆卸后,可通过容置口44对空腔41内壁上由气溶胶形成的冷凝物进行清理,提高用户的抽吸体验。
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的储液腔11中预先储存雾化液,雾化液耗尽后可整体抛弃雾化装置10。雾化装置10预先封装雾化液的过程为:将储液件1倒置,向储液腔11中注入雾化液,之后将装入雾化件3的雾化座2与储液件1相连,完成雾化液的预先封装。请结合参阅图14和图16,雾化装置10上设置有进气口52,进气口52与雾化腔23或进气通道51连通,雾化装置10在启用前由密封套50封闭雾化装置10的出气孔25和/或进气口52。请结合参阅图15和图16,在需要启用雾化装置10时,需要从雾化装置10上取下密封套50,雾化装置10解封的过程为:取下密封套50,解除密封套50对雾化装置10的出气孔25和/或进气口52的封闭。可以理解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进气口52可以设置于封闭件5上。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7、图10和图11,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包括雾化装置10和雾化弹主体20,雾化装置10用于将雾化液雾化形成气溶胶,雾化装置10包括储液件1、雾化座2以及雾化件3,储液件1内部设有用于储存雾化液的储液腔11,雾化座2与储液件1相连,雾化座2上设有雾化腔23,雾化件3安装于雾化座2上;雾化弹主体20内部具有可收容雾化装置10的空腔41,雾化弹主体20上设有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入雾化腔23的进气通道51以及供气溶胶流出的出气口42,出气口42与空腔41连通。在雾化装置10置入空腔41中时,雾化装置10与雾化弹主体20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43,间隙43构成连通雾化腔23与空腔41的导气通道,雾化件3上设有与储液腔11连通的回气通道37;储液腔11中预先储存有0.05~0.2g雾化液,在雾化液耗尽后,可将雾化装置10由空腔41中取出,以对雾化装置10进行更换。这样,仅需可将预先储存有雾化液的雾化装置10置入雾化弹主体20的空腔41中,可使雾化装置10与雾化弹主体20内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隙43构成连通雾化腔23与空腔41的导气通道,则雾化器可将雾化液雾化形成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而在雾化装置10中的雾化液耗尽后,仅需将雾化装置10从雾化弹主体20的空腔41中取出,便可对雾化装置10进行自行更换。这样,用户在雾化装置10中的雾化液耗尽后,可直接将雾化液耗尽的雾化装置10抛弃,而不需要抛弃并更换整个雾化器,不仅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还可重复利用雾化弹主体20,有利于满足环保的要求。此外,上述雾化器结构中,雾化件3上设有与储液腔11连通的回气通道37,可通过回气通道37向储液腔11中补入外部空气,保证储液腔11内的雾化液可顺畅、及时、稳定地传输至雾化件3,直至储液腔11内的雾化液被完全消耗,有利于提高雾化液的利用率。储液腔11储存雾化液的质量为0.05~0.2g,可以提高用户体验,防止用户过量吸入气溶胶,提高雾化液的利用率。雾化弹主体20内部具有空腔41,雾化装置10可移出地收容所述空腔41中,雾化装置10可更换,解决了旧的一次性雾化装置10随使用时间增长而产生的气溶胶量逐渐减少的问题,保证用户抽吸气溶胶的一致性,同时,重复使用的雾化弹主体20可以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
请结合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该溶胶发生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和向雾化器提供电能的电源装置40。由于气溶胶发生装置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雾化器的全部技术特征,故其具有与上述雾化器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件,内部设有用于储存雾化液的储液腔;以及
雾化座,与所述储液件相连;以及
雾化件,用于将雾化液雾化形成气溶胶,所述雾化件安装于所述雾化座上;
其中,所述储液件上设有用于向所述雾化件传输雾化液的出液口,所述雾化件具有用于吸附雾化液的吸液面和用于释放气溶胶的雾化面,所述雾化件上设置有用于供雾化液和/或气溶胶传输至所述雾化面的微孔;所述吸液面朝向所述出液口,以使所述储液腔中的雾化液可经由所述出液口传输至所述吸液面;所述雾化座上设有雾化腔,所述雾化面朝向所述雾化腔,以使所述雾化件雾化形成的气溶胶可经由所述雾化面释放至所述雾化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件的顶端为封闭端,所述储液件的底端为开口端,所述雾化座装配于所述储液件的底端以使所述储液件的内部腔体构成所述储液腔,所述储液件的底端开口构成所述出液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座包括设有所述雾化腔的座体和与所述座体相连的安装套,所述安装套与所述座体的连接处形成有台阶,所述雾化件位于所述安装套中,且所述雾化件支撑于所述台阶上,以在所述安装套套装于所述储液件上时,所述安装套可将所述雾化件固定于所述出液口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件上设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回气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件包括多孔陶瓷发热体和套设于所述多孔陶瓷发热体上的密封件,所述多孔陶瓷发热体与所述密封件之间形成有回气间隙,所述回气间隙构成所述回气通道;
或者,所述雾化件包括多孔陶瓷发热体和套设于所述多孔陶瓷发热体上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内侧壁上设有回气槽,以在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多孔陶瓷发热体上时,所述多孔陶瓷发热体的相应侧壁与所述回气槽围合形成所述回气通道;
或者,所述雾化件包括多孔陶瓷吸液件、套设于所述多孔陶瓷吸液件上的密封件和设于所述多孔陶瓷吸液件上的发热体,所述多孔陶瓷吸液件与所述密封件之间形成有回气间隙,所述回气间隙构成所述回气通道;
亦或者,所述雾化件包括多孔陶瓷吸液件、套设于所述多孔陶瓷吸液件上的密封件和设于所述多孔陶瓷吸液件上的发热体,所述密封件的内侧壁上设有回气槽,以在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多孔陶瓷吸液件上时,所述多孔陶瓷吸液件的相应侧壁与所述回气槽围合形成所述回气通道。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储存雾化液的质量为0.05~0.2g。
7.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和用于装配所述雾化装置的雾化弹主体,所述雾化弹主体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外壳和安装于所述外壳上的封闭件,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雾化装置的出气孔连通的出气口和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容置口,所述封闭件可封闭或打开所述容置口,以在所述封闭件打开所述容置口时,所述雾化装置可经由所述容置口置入或移出所述空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件上设有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入所述雾化装置的雾化腔的进气通道,在所述雾化装置置入所述空腔中时,所述雾化装置与所述外壳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构成连通所述雾化装置的出气孔与所述出气口的导气通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件为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壳底端的底座;或者,所述封闭件为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滑座;亦或者,所述封闭件为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旋转座。
10.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或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CN202222315974.1U 2022-08-31 2022-08-31 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Active CN218605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15974.1U CN218605119U (zh) 2022-08-31 2022-08-31 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PCT/CN2023/100885 WO2024045777A1 (zh) 2022-08-31 2023-06-16 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15974.1U CN218605119U (zh) 2022-08-31 2022-08-31 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05119U true CN218605119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64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15974.1U Active CN218605119U (zh) 2022-08-31 2022-08-31 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051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5777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5777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1101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1746948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2911671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8605119U (zh) 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1011932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2222798A1 (zh)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8605120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WO2021190394A1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US8322334B2 (en) Nebulizer
CN21670165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860511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WO2023065470A1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1281426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2956745B (zh) 雾化器和电子烟
WO2021143860A1 (zh) 注液结构、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0382615U (zh) 雾化器及应用该种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设备
CN218245693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1832828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4001546A1 (zh) 雾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子烟
WO2023142835A1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0275906U (zh) 注液结构及雾化器、电子烟
CN210017886U (zh) 雾化装置及设有其的电子烟
CN218354682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5270622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WO2024045777A1 (zh) 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