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02561U - 冷却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冷却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02561U
CN218602561U CN202222777105.0U CN202222777105U CN218602561U CN 218602561 U CN218602561 U CN 218602561U CN 202222777105 U CN202222777105 U CN 202222777105U CN 218602561 U CN218602561 U CN 2186025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harmonica
cooling
sec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7710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波
钟帅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7710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025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025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025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冷却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属于电池技术领域,该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口琴管,第一口琴管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进液端和第一转接端,进液端和第一转接端相互连通;第二口琴管,第二口琴管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出液端和第二转接端,出液端和第二转接端相互连通;第二口琴管与第一口琴管沿第二方向排列,进液端和出液端同侧设置,第一转接端和第二转接端同侧设置且相互连通;其中,第一口琴管和/或第二口琴管设有向第三方向折弯的折弯结构,以使进液端和出液端沿第三方向具有预设距离,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口琴管冷却板方案中冷却液进出口在空间上相互局限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冷却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运用较广的液冷板设计有冲压钎焊板、口琴管以及吹胀平板。其中,口琴管方案采用铝挤工艺制作,冷却液进出口一般设计为两端,该设计方案空间要求更大,然而许多pack结构空间不足,故无法采用该设计。
而现有的将口琴管冷却液进出口设置在同一端的设计,冷却液进出口在空间上往往相互局限,使得无法设置独立的集液管,通常是在同一集液管内设置隔断结构,以对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进行隔离,结构复杂且容易出现内漏,适用性和冷却效果均无法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口琴管冷却板方案中冷却液进出口在空间上相互局限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冷却装置,包括:
第一口琴管,所述第一口琴管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进液端和第一转接端,所述进液端和所述第一转接端相互连通;
第二口琴管,所述第二口琴管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出液端和第二转接端,所述出液端和所述第二转接端相互连通;
所述第二口琴管与所述第一口琴管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进液端和所述出液端同侧设置,所述第一转接端和所述第二转接端同侧设置且相互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口琴管和/或所述第二口琴管设有向第三方向折弯的折弯结构,所述进液端和/或所述出液端设于所述折弯结构上且与所述折弯结构连通,以使所述进液端和所述出液端沿第三方向具有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口琴管包括向第三方向折弯的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为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口琴管包括与所述第一折弯部连通的第一本体;
其中,所述进液端设于所述第一折弯部远离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口琴管包括向第三方向折弯的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为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口琴管包括与所述第二折弯部连通的第二本体;
其中,所述出液端设于所述第二折弯部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口琴管和所述第二口琴管均包括第一液冷段;
所述第一口琴管和/或所述第二口琴管包括第二液冷段,所述第一液冷段与所述第二液冷段垂直且相互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液冷段沿着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液冷段沿着第二方向延伸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口琴管和/或所述第二口琴管还包括第一折弯段,所述第一折弯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冷段和所述第二液冷段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口琴管和所述第二口琴管均包括所述第二液冷段;
所述第二液冷段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或者,所述第二液冷段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错位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连接在所述第一转接端和所述第二转接端之间,以连通所述第一口琴管和所述第二口琴管;
所述第一口琴管和所述第二口琴管均包括第一液冷段;
所述连通管包括第三液冷段,所述第三液冷段与所述第一液冷段垂直且相互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口琴管和所述第二口琴管均包括第二折弯段,所述第二折弯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冷段和所述第三液冷段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通管为折弯的口琴管结构,所述第一口琴管、所述第二口琴管以及所述连通管为一体式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多个所述第一口琴管和多个所述第二口琴管交替设置,所述进液端并排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出液端并排设置且相互连通。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以及,
多个电芯,所述多个电芯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电芯相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包括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为所述电芯中表面积最大的壁,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一壁相连;
所述冷却装置的第一液冷段与所述第二壁相接触;
所述冷却装置的第二液冷段与所述第一壁相接触。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口琴管,第一口琴管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进液端和第一转接端,进液端和第一转接端相互连通;第二口琴管,第二口琴管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出液端和第二转接端,出液端和第二转接端相互连通;第二口琴管与第一口琴管沿第二方向排列,进液端和出液端同侧设置,第一转接端和第二转接端同侧设置且相互连通;其中,第一口琴管和/或第二口琴管包括向第三方向折弯的折弯结构,进液端和/或出液端设于折弯结构上且与折弯结构连通,以使进液端和出液端沿第三方向具有预设距离,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一方面,该冷却装置通过将进液端和出液端设置在同侧,并将第一转接端和第二转接端连通,使第一口琴管和第二口琴管连通形成冷却管路,该冷却管路的冷却液进出口位于同一侧,因而可以仅在冷却装置的同侧设置用于冷却液进出的集液管路,从而减少对空间的占用,提升口琴管冷却方案的适用性。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弯折结构,使进液端和出液端沿第三方向具有预设距离,可以实现冷却液进出端在空间上互不干涉,可以分别设置独立的集液管路,无需再设置隔断结构对进出口集液管路进行隔离,使冷却结构更简单,也有效避免了因隔断结构内漏影响冷却效果。第三方面,该冷却装置的进液端和出液端位于同一侧,冷却液自第一口琴管流向另一侧后,又从第二口琴管返回,冷却液在这一往返过程中会对同一电芯产生两次冷却效果,有利于缓解冷却不均匀的问题,加强均温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包括以上述的冷却装置以及多个电芯,多个电芯沿第一方向排列,冷却装置与电芯相接触。可以理解的是,该电池模组可以具有上述冷却装置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用电设备包括以上述的电池模组。可以理解的是,该用电设备可以具有上述电池模组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右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电池模组中冷却装置和电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第一口琴管;11-进液端;12-第一转接端;13-第一本体;14-第一折弯部;20-第二口琴管;21-第二转接端;22-出液端;23-第二本体;24-第二折弯部;30-连通管;100-第一液冷段;110-第二液冷段;120-第一折弯段;130-第二折弯段;140-第三液冷段;200-第一集液管;300-第二集液管;400-电芯;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H-预设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一个指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可以实现在同一侧进出冷却液,并且能够避免冷却液进出管路空间相互干涉。
请一并参阅图1~图5,图1示意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主视结构;图2示意了图1中冷却装置的仰视结构;图3示意了图2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图4示意了图1的右视局部放大结构;图5示意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可见,该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口琴管10和第二口琴管20。
具体的,第一口琴管10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液端11和第一转接端12,进液端11和第一转接端12分别为第一口琴管10的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的两端,冷却液可从进液端11流入第一口琴管10,从第一转接端12流出第一口琴管10,在此过程中,冷却液能够带走传导至第一口琴管10管壁的热量。
第二口琴管2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转接端21和出液端22,第二转接端21和出液端22分别为第二口琴管20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的两端,冷却液可从第二转接端21流入第二口琴管20,从出液端22流出第二口琴管20。在此过程中,冷却液能够带走传导至第二口琴管20管壁的热量。
第二口琴管20与第一口琴管10沿第二方向Y并排设置,第二转接端21和第一转接端12同侧设置且相互连通,即第二转接端21和第一转接端12在第一方向X上设于冷却装置的同侧,两者是相互连通的,即第一口琴管10和第二口琴管20是相互连通的。例如,可以采用连通管30连接第一转接端12和第二转接端21以实现两者的连通。出液端22和进液端11同侧设置,即出液端22和进液端11在第一方向X上设于冷却装置的同侧。从而,冷却液可从进液端11流入第一口琴管10,从第一转接端12流出第一口琴管10,然后经由第二转接端21流入第二口琴管20,从出液端22流出第二口琴管2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口琴管10和/或第二口琴管20设有向第三方向Z折弯的折弯结构,以使进液端11和出液端22沿第三方向Z具有预设距离H,其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相互垂直。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在第一口琴管10上设置折弯结构,使第一口琴管10沿着第三方向Z向一侧折弯,以改变第一口琴管10的延伸方向;或者通过在第二口琴管20上设置折弯结构,使第二口琴管20沿着第三方向Z向一侧折弯,改变第二口琴管20的延伸方向;亦或者通过在第一口琴管10和第二口琴管20上均设置折弯结构,使第一口琴管10和第二口琴管20的延伸方向均发生改变,使进液端11和出液端22在第二方向Y上产生错位,两者之间在第三方向Z上产生间隙,即预设距离H,该预设距离H使得进液端集液管路(在一些实施例中为第一集液管200)和出液端集液管路(在一些实施例中为第二集液管200)具有相对独立互不影响的安装空间,从而使各自的集液管路有足够的延伸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方面,该冷却装置通过将进液端11和出液端22设置在同侧,并将第一转接端12和第二转接端21连通,使第一口琴管10和第二口琴管20连通形成一条冷却管路,该冷却管路的冷却液进出口位于冷却装置的同一侧,因而可以仅在冷却装置的同侧设置用于冷却液进出的集液管路,从而避免两侧均设置集液管路占用较大的电池空间,可有效减少对电池空间的占用,提升口琴管冷却方案的适用性。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弯折结构,使进液端11和出液端22沿第三方向Z形成预设距离H,从而可以冷却液进出端在空间上能够互不干涉,可以分别设置独立的集液管路,无需再设置隔断结构对进出口的集液管路进行隔离,使冷却结构更简单,也有效避免了因隔断结构内漏影响冷却效果。
此外,该冷却装置形成的冷却管路的冷却液进出口位于同一侧,冷却液自第一口琴管10流向另一侧后,又从第二口琴管20返回,冷却液在这一往返过程中会对同一电芯400产生两次冷却效果,有利于缓解冷却不均匀的问题,加强均温性能。
具体的,请再次参阅图1~图4,在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口琴管10设有折弯结构,第一口琴管10的折弯结构为第一折弯部14,第一口琴管10包括与第一折弯部14连通的第一本体13,其中,第一转接端12设于第一本体13远离第一折弯部14的一端,进液端11设于第一折弯部14远离第一本体13的一端。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3为第一口琴管10的主要冷却部分,其大致为一矩形的板状冷却结构,第二方向Y为第一本体13的宽度所在的方向,第三方向Z为第一本体13的厚度所在的方向;第一折弯部14为第一口琴管10的冷却液进口部分,其一端即为进液端11,第一折弯部14相对第一本体13向其厚度方向(第三方向Z)折弯,形成一折弯结构,该折弯结构使得进液端11沿第三方向Z向一侧偏移,从而能够与出液端22形成一预设距离H。
该冷却装置在电池中可以有多种布置方式,例如,对于第一实施例的冷却装置,可以将第一口琴管10和第二口琴管20的冷却板面贴设于电芯400的底部、顶部、大面或者侧面,在电芯400通常放置的方式中,底面朝下顶面朝上,则第三方向Z实际可能为电芯400的高度方向、宽度方向亦或者厚度方向,因而折弯的绝对方向可能因电池的摆放方式、冷却装置与电芯400的配合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折弯部14的折弯的绝对方向并不做特别限定。
特别地,考虑到冷却液自下向上流动时,冷却液在口琴管内停留的时间更长,能够避免口琴管内出现空腔,提升冷却效果,因此可以在实际应用时,将进液端11设置的较出液端22的位置更低,提升冷却效果。
请再次参阅图5,在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口琴管20设置折弯结构,第二口琴管20的折弯结构为第二折弯部24,第二口琴管20包括与第二折弯部24连通的第二本体23;其中,第二转接端21设于第二本体23远离第二折弯部24的一端,出液端22设于第二折弯部24远离第二本体23的一端。
与前一种实施方式类似,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本体23为第二口琴管20的主要冷却部分,其大致为一矩形的板状冷却结构,第二方向Y为第二本体23的宽度所在的方向,第三方向Z为第二本体23的厚度所在的方向;第二折弯部24为第二口琴管20的冷却液进口部分,其一端即为出液端22,第二折弯部24相对第二本体23向其厚度方向(第三方向Z)折弯,形成一折弯结构,该折弯结构使得出液端22沿第三方向Z向一侧偏移,从而能够与进液端11形成一预设距离H。
同样的,可以根据需要将该冷却装置贴设于电芯400的不同表面,在电池的不同的摆放状态下,冷却装置中折弯结构的折弯的绝对方向也会不同,因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折弯部14的折弯的具体绝对方向并不做特别限定。相应的,也可以在实际应用时,将进液端11设置的较出液端22的位置更低,提高冷却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口琴管10和第二口琴管20均设置向第三方向Z折弯的折弯结构,可以通过控制折弯的方向,使两者的折弯结构向着相反方向折弯,实现进液端11和出液端22在第三方向Z上形成预设距离H。或者,两者的折弯结构向着相同方向折弯,通过控制不同的折弯角度和折弯的尺寸,也能实现进液端11和出液端22在第三方向Z上形成预设距离H。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却装置包括连通管30,连通管30连接在第一转接端12和第二转接端21之间,以连通第一口琴管10和第二口琴管20。
请一并参阅图6~图9,图6示意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立体结构;图7示意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侧视结构;图8示意了图7的左视结构;图9示意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
在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口琴管10和第二口琴管20均包括第一液冷段100;连通管30包括第三液冷段140,第三液冷段140与第一液冷段100垂直。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描述中,液冷段可以指口琴管的长度上的一段,也可以特指口琴管贴设于电芯400的冷却面。
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接端12和第二转接端21位于同侧,则连通管30也设于该侧,通常在电池模组中,该侧即为模组的边缘。通过将连通管30的第三液冷段140设置成与第一液冷段100垂直,可以即对位于边缘的电芯400的相互垂直的至少两个面进行冷却,增大对电芯400的冷却面积。例如,当电芯400的底面贴设于第一液冷段100时,电芯400的大面或者侧面可贴设于第三液冷段140;或者,当电芯400的大面贴设于第一液冷段100时,电芯400的侧面或者底面可以贴设于第三液冷段140;或者,当电芯400的侧面贴设于第一液冷段100时,电芯400的大面或者底面可以贴设于第三液冷段140。具体,可以根据电芯400的排列方式、冷却装置和电芯400的连接方式选择性的设置。
进一步的,第一口琴管10和第二口琴管20均包括第二折弯段130,第二折弯段130连接于第一液冷段100和第三液冷段140之间。通过第二折弯段130的折弯过渡,使口琴管和连通管30形成的流道更加平滑,使冷却液的流动更顺畅,也使得加工制造更为简单。
进一步的,连通管30为口琴管折弯形成的结构,第一口琴管10、第二口琴管20以及连通管30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一体式结构使加工制造更为简单,可通过将一整个口琴管板进行图6和图8所示的大致呈180°的折弯,形成连通管30,再以第一液冷段100为基准,进行大致呈90°的折弯,即可构造出第三液冷段140,加工简便。另一方面,采用口琴管制造形成的连通管30,在折弯后,第三液冷段140具有可观的冷却面积,与位于边缘的电芯400的接触面积更大,优化该电芯400的热管理问题。
请再次参阅图6和图9,在图6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口琴管10设置折弯结构,而与图6的实施方式不同,在图9所示的冷却装置中,在第二口琴管20设置折弯结构,其起到的作用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在重复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10~图11,图10示意了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立体结构;图11示意了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冷却装置和电芯的连接结构;在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口琴管10和第二口琴管20均包括第一液冷段100;然而,与第二实施例有所不同,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口琴管10和/或第二口琴管20包括第二液冷段110,第一液冷段100与第二液冷段110垂直。
也就是说,第三实施例还在第一口琴管10、第二口琴管20的至少一者上构造了相互垂直的第一液冷段100和第二液冷段110,从而可以通过第二液冷段110实现对电池模组中任意位置的电芯400进行强化冷却(具体请参阅图11),第二液冷段110可以设置在靠进液端11的一侧或者靠第一转接端12的一侧,从而可以加强对边缘电芯400的冷却,也可以设置在中部的任意位置,强化对非边缘位置的电芯400的冷却。
进一步的,第一口琴管10和/或第二口琴管20还包括第一折弯段120,第一折弯段120连接于第一液冷段100和第二液冷段110之间。通过第一折弯段120的折弯过渡,可以使口琴管形成的流道更加平滑,使冷却液的流动更顺畅,也使得加工制造更为简单。
进一步的,第一口琴管10和第二口琴管20均包括第二液冷段110;可以将第一口琴管10和第二口琴管20的第二液冷段110沿着第一方向并排设置,从而能够对同一电芯400的同一大面的不同位置进行冷却,提升对同一大面的冷却效果和冷却均匀性。或者,可以将第一口琴管10和第二口琴管20的第二液冷段110沿着第一方向错位设置,从而一方面可以对电芯400的不同大面冷却,并且还能夹着电芯400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
请再次参阅图10,在图10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液冷段110采用口琴管直接折弯成型的方式制造,加工制造更为简单,且所有冷却液均会流经第二液冷段110,提升对电芯400大面的冷却效果。
请再次参阅图1、图2和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着第二方向Y,多个第一口琴管10和多个第二口琴管20交替设置,进液端11并排设置且相互连通,出液端22并排设置且相互连通。由于进液端11和出液端22在第三方向Z上形成有预设距离H,各进液端11可以通过第一集液管200相连通,各出液端22可以通过第二集液管300相连通,第一集液管200和第二集液管300均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作为优选,第三方向Z垂直于第二方向Y,形成如图3所示,第一集液管200和第二集液管300上下错位互不干涉的效果。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请再次参阅图11,该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的冷却装置以及多个电芯400,多个电芯400沿着第一方向X排列,电芯400与冷却装置相接触。
具体的,电芯400的至少一个壁与冷却装置相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400包括第一壁和第二壁,其中,第一壁为电芯400中表面积最大的壁,第一壁和第二壁相连。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壁为电芯400的大面,第二壁可以为电芯400的底面、顶面或者侧面,在图11所示意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壁为电芯400的底面。该冷却装置的第一液冷段100与第二壁相接触,第二液冷段110则与第一壁相接触。在该实施方式中,冷却装置通过其第一液冷段100对电芯400的第二壁进行冷却,同时可以通过其第二液冷段110对其第一壁进行冷却,增大了冷却的面积,提升冷却的效果,且第二液冷段110贴设于第一壁上,也能够对电芯400其支撑固定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该电池模组还可以具有上述冷却装置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例如可以为新能源交通工具,比如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平衡车等。可以理解的是,该用电设备可以具有上述电池模组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口琴管(10),所述第一口琴管(10)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进液端(11)和第一转接端(12),所述进液端(11)和所述第一转接端(12)相互连通;
第二口琴管(20),所述第二口琴管(20)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出液端(22)和第二转接端(21),所述出液端(22)和所述第二转接端(21)相互连通;
所述第二口琴管(20)与所述第一口琴管(10)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进液端(11)和所述出液端(22)同侧设置,所述第一转接端(12)和所述第二转接端(21)同侧设置且相互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口琴管(10)和/或所述第二口琴管(20)包括向第三方向折弯的折弯结构,所述进液端(11)和/或所述出液端(22)设于所述折弯结构上且与所述折弯结构连通,以使所述进液端(11)和所述出液端(22)沿第三方向具有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口琴管(10)包括向第三方向折弯的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为第一折弯部(14),所述第一口琴管(10)包括与所述第一折弯部(14)连通的第一本体(13);
其中,所述进液端(11)设于所述第一折弯部(14)远离所述第一本体(13)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口琴管(20)包括向第三方向折弯的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为第二折弯部(24),所述第二口琴管(20)包括与所述第二折弯部(24)连通的第二本体(23);
其中,所述出液端(22)设于所述第二折弯部(24)远离所述第二本体(23)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口琴管(10)和所述第二口琴管(20)均包括第一液冷段(100);
所述第一口琴管(10)和/或所述第二口琴管(20)包括第二液冷段(110),所述第一液冷段(100)与所述第二液冷段(110)垂直且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口琴管(10)和/或所述第二口琴管(20)还包括第一折弯段(120),所述第一折弯段(120)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冷段(100)和所述第二液冷段(11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口琴管(10)和所述第二口琴管(20)均包括所述第二液冷段(110);
所述第二液冷段(110)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或者,所述第二液冷段(110)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错位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连通管(30),所述连通管(30)连接在所述第一转接端(12)和所述第二转接端(21)之间,以连通所述第一口琴管(10)和所述第二口琴管(20);
所述第一口琴管(10)和所述第二口琴管(20)均包括第一液冷段(100);
所述连通管(30)包括第三液冷段(140),所述第三液冷段(140)与所述第一液冷段(100)垂直且相互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口琴管(10)和所述第二口琴管(20)均包括第二折弯段(130),所述第二折弯段(130)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冷段(100)和所述第三液冷段(14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口琴管(10)、所述第二口琴管(20)以及所述连通管(30)为一体式结构。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以及,
多个电芯(400),多个所述电芯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电芯(400)相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400)包括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为所述电芯(400)中表面积最大的壁,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一壁相连;
所述冷却装置的第一液冷段(100)与所述第二壁相接触;
所述冷却装置的第二液冷段(110)与所述第一壁相接触。
12.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池模组。
CN202222777105.0U 2022-10-20 2022-10-20 冷却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2186025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77105.0U CN218602561U (zh) 2022-10-20 2022-10-20 冷却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77105.0U CN218602561U (zh) 2022-10-20 2022-10-20 冷却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02561U true CN218602561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403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77105.0U Active CN218602561U (zh) 2022-10-20 2022-10-20 冷却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025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45392B2 (en)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CN220604775U (zh)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CN218602561U (zh) 冷却装置、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210136918U (zh) 冷却装置及电池模组
WO2024113519A1 (zh) 一种冷却板组件
CN218827450U (zh) 电池装置、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8410849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18241977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其电池包、车辆
CN116169415A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113363617B (zh) 一种电池液冷板组件、动力电池总成及电动车辆
CN213366661U (zh) 电池模组结构和电池包
CN111834690B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11045666U (zh) 一种换热结构、电池装置及电动汽车
CN221080142U (zh) 液冷装置及具有该液冷装置的储能系统
CN112524986B (zh)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模组和车辆
CN219892239U (zh) 一种换热板、热管理组件及电池
CN219937170U (zh) 电池包冷却组件、动力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6085030U (zh) 一种液冷结构、电池包及车辆
WO2024152302A1 (zh) 换热组件、电池、车辆及用电装置
CN218123532U (zh) 一种电池模组液冷板
CN219959162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9163591U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220065893U (zh) 电池安装板和电池模组
CN218160571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液冷板
CN219371138U (zh) 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7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