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02357U - 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02357U
CN218602357U CN202222644583.4U CN202222644583U CN218602357U CN 218602357 U CN218602357 U CN 218602357U CN 202222644583 U CN202222644583 U CN 202222644583U CN 218602357 U CN218602357 U CN 2186023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electrode
control
conductive end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4458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连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dou Intelligent Electric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idou Intelligent Electric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dou Intelligent Electric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idou Intelligent Electric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4458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023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023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023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继电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包括壳体、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电极装置、隔离片、电极控制组件、隔离控制装置以及三组电力信号源,三组信号共同控制重合闸的动作信号,既可以进行人工控制手动模式、自动模式和检测模式,也可以智能控制三种模式之间的切换,此外,通过隔离片在电极装置中的位置移动,以及电极控制组件的控制进行电极装置的导通或切断控制,实现了重合闸的自动模式、手动模式和检测模式的控制,并且在手动模式或是检测模式下,即使电子模块发送错误信号或是他人的误操作,也不会使重合闸接收到合闸控制的命令,不会自动进行控制合闸操作,具有安全性好,寿命长,不易损坏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继电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
背景技术
重合闸时电力系统运行中常采用的自恢复供电方法之一,一般与断路器联合使用,当电路发生故障、或者是人为控制造成的断路器分闸后,利用机械装置或继电自动装置使重合闸自动动作推动断路器进行合闸,如电力系统中发生的瞬时性故障,则可以通过重合闸进行自动控制合闸操作。当断路器分闸是由于人为控制时,或者是进行检修时,是不希望重合闸发生自动控制合闸操作的,若此时重合闸控制断路器合闸会造成线路故障、甚至造成人员安全事故,因此重合闸在进行手动控制或者检修时,需要进行限制重合闸进行合闸控制的限制。
重合闸一般需要具有三种模式来供实际情况使用,手动模式、自动模式、检修模式。手动模式,即重合闸的控制手柄被限制,无论是否有电力信号传输给重合闸的控制手柄,其都无法自动动作,这时人为选择是否对分闸的断路器进行合闸动作;自动模式,即重合闸的控制手柄被电力信号控制,根据信号进行控制手柄的保持断路器分闸或是合闸动作;检测模式,重合闸的控制手柄如手动模式一般,但是此时线路中有检修人员在进行检修工作。
现有技术中,重合闸三种模式的选择往往利用机械结构进行人工控制重合闸的模式选择,或是利用感应装置和控制装置结合进行智能控制重合闸的模式选择,而没有两种控制方法同时存在的重合闸。在使用者在现场进行线路操作时,若智能模块失效或故障,会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安全隐患,因此设计一种同时具有人工控制模式和智能控制模式的重合闸至关重要。
此外,在人工控制重合闸的模式选择时,人们往往通过设置阻挡结构对重合闸联动杆限位配合来限制重合闸的自动合闸动作,当重合闸进行限位时,即使有信号传送给重合闸进行合闸动作时,或者是人为进行重合闸的合闸动作时,传动件也因为限位配合的限制而无法发生动作,阻止了重合闸发生合闸动作造成安全事故。但是这种阻挡结构仅仅是限制了重合闸的传动过程,但是有信号传送给重合闸进行合闸动作时,传动件(蜗轮蜗杆、齿轮等)还是会有动作趋势的,而传动件之间必然存在细微的间隙,这时传动件会轻微动作,相互之间产生摩擦损耗,甚至会发生相互卡住的问题,影响了重合闸的正常使用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包括:
壳体,壳体第一内壁和壳体第二内壁为所述壳体内壁中的两个相邻内壁;
第一电机,固定在壳体内壁上;
第一电力信号源,通过第一电回路发送信号给所述第一电机;
第二电机,固定在壳体第二内壁上;
第二电力信号源,通过第二电回路发送信号给所述第二电机;
电极装置,具有上导电端和下导电端,其中下导电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第一内壁上,上导电端可移动的连接在所述下导电端的上方,所述电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电回路中间,当所述上导电端和所述下导电端接触时,所述第一电回路为导通状态,当所述上导电端和所述下导电端不接触时,所述第一电回路为切断状态,当无外力施加在所述上导电端上时,所述上导电端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导电端的上表面的距离为h。
隔离片,具有主体部分和延伸部,位于所述电极装置的所述上导电端和所述下导电端的中间,所述主体部分为一厚度均匀的片状结构,厚度为d,具有导电部分和绝缘部分,当导电部分位于所述电极装置中间时,所述第一电回路导通,当绝缘部分位于所述电极装置中间时,所述第一电回路切断;
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一端与所述下导电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隔离片可旋转连接,使得所述隔离片能够绕所述支撑块旋转。
电极控制组件,具有凸轮和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连接所述凸轮的旋转轴,带动所述凸轮进行旋转,所述凸轮与所述上导电端的上表面滑动接触连接,通过控制所述凸轮的旋转控制所述上导电端与所述下导电端之间是否接触。
隔离控制装置,底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第一内壁上,具有第三电机和传动盘,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传动盘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输出轴的旋转带动所述传动盘旋转运动;
第三电力信号源,通过第三电回路发送信号给所述第三电机,并控制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的旋转动作。
所述电极装置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下导电端包括:绝缘材料制成的下基板,下表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第一内壁上,导电材料制成的下电极,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基板上表面;
所述上导电端包括:绝缘材料制成的上基板,位于所述下电极的正上方,导电材料制成的上电极,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基板下表面。
进一步的可选的,所述电极装置还包括:
弹力支撑件,位于所述上电极和所述下电极的外部,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电力信号源的正极端与所述上电极相连通,所述下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机的正极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电机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一电力信号源的负极端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隔离片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主体部分,位于所述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与所述下电极的上表面滑动接触连接,所述主体部分的绝缘部分具有第一主体区和第二主体区,所述主体部分的导电部分包括导电通孔和导电块;
所述导电通孔,位于所述主体部分上,为上下贯通的通孔位于所述第一主体区和所述第二主体区的中间;
所述导电块,与所述导电通孔的厚度一致,固定安装在所述导电通孔内,所述导电块与所述主体部分连接为一平板结构。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隔离片的延伸部固定连接有外延部,所述外延部的自由端向外延伸至所述壳体并贯穿至所述壳体的外侧。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壳体的在所述外延部向外延伸贯穿的部位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外延部进行三种模式切换时的旋转弧线尺寸。
可选的,所述支撑块的一端与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隔离片可旋转连接,使得所述隔离片能够绕所述支撑块旋转。
可选的,所述电极控制组件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凸轮,半径R随转角θ变化而变化,即R=f(θ),最大回转半径为 R1,最小回转半径为R2,远休止角范围为-α→0°→+α之间,凸轮回转半径为常数R1,在转角范围为α<θ<2π-α时R<R1;
所述传动件,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凸轮中间,用来将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旋转传递给所述凸轮进行旋转。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凸轮与所述上基板的上表面滑动接触连接, R1-R2=h-d。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机为减速电机,所述凸轮的α角以及角速度 vα的大小需要依据重合闸完成一个重合闸动作所需的时间t0进行限制,及2 α/vα≥t0
可选的,所述隔离控制装置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传动盘的中心通孔与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盘的边缘设有豁口,所述豁口具有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为所述隔离片处于手动状态时所述延伸部所临近的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为所述隔离片处于检测状态时所述延伸部所临近的抵接面,所述延伸部伸入所述豁口中。
可选的,所述第三电机为步进电机,具有初始状态、动作状态、停止状态、恢复初始状态四个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三电力信号源具有智能手动模式、智能检测模式和智能自动模式三种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将传统的重合闸的电力控制信号分为了三部分,一是第一电力信号源,二是第二电力信号源,三是第三电力信号源,三部分共同控制重合闸的动作信号,既可以进行人工控制手动模式、自动模式和检测模式,也可以智能控制三种模式之间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极装置的上下导电端中间加一隔离片,以及电极控制组件的结构设计,通过移动隔离片的位置,可以实现自动模式、手动模式和检测模式的控制,并且在手动模式或是检测模式下,即使电子模块发送错误信号或是他人的误操作,也不会使重合闸接收到合闸控制的命令,传动模块不会发生动作,不会自动进行控制合闸操作,避免了重合闸的传动件之间的不必要的摩擦损耗,甚至是由于轻微动作而引起的相互卡住问题,具有安全性好,寿命长,不易损坏的优点。
自动模式时,隔离片的导电部分位于上下导电端中间,当外部电力信号有控制凸轮旋转,进一步带动上导电端移动,通过隔离片的导电部分与下导电端接触,电路导通,且凸轮的远休止角设计能够使得重合闸完成一个完整的合闸控制动作。
手动模式和检测模式时,隔离片的绝缘部分位于上下导电端中间,即使由于误操作、或者电子模块发生故障,而使得外部电力信号源有信号产生,控制凸轮产生旋转运动,但是由于绝缘部分使得电机装置处于切断状态,而无法使得电路导通,控制重合闸的电机至控制手柄之间的传动结构不会发生动作,不会引起重合闸发生控制合闸的操作,避免了在不希望自动合闸的情况下自动合闸引起的故障或安全事故,安全性好,且避免了传动件之间的不必要的摩擦损耗,增加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的部分元件与其对应的电力信号源的连接关系图;
图3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的电极装置和隔离控制装置的正视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A范围内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所示的B向剖面图。
图中标记说明:1、壳体,11、第一内壁,12、第二内壁,13、延伸通孔,2、第一电机,3、第一电力信号源,4、第二电机,5、第二电力信号源,6、电极装置,61、下导电端,62、上导电端,621、上基板,611、下基板,622、上电极,612、下电极,63、弹力支撑件,7、隔离片,70、主体部分,71、导电通孔,72、导电块,73、延伸部,701、第一主体区,702、第二主体区, 74、外延部,8、支撑块,9、电极控制组件,91、凸轮,92、传动件,10、隔离控制装置,101、第三电机,1010、输出轴,102、传动盘,1021、中心通孔,1011、第一抵接面,1012、第二抵接面,103、第三电力信号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包括:
壳体1,壳体第一内壁11和壳体第二内壁12为所述壳体1内壁中的两个相邻内壁;
第一电机2,固定在壳体1内壁上,为控制重合闸的手柄动作的动力来源,控制传动结构为现有技术,再此不做赘述;
第一电力信号源3,通过第一电回路发送信号给所述第一电机2,并控制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的旋转动作;
第二电机4,固定在壳体第二内壁12上;
第二电力信号源5,通过第二电回路发送信号给所述第二电机4,并控制所述第二电机4的输出轴的旋转动作;
电极装置6,具有上导电端62和下导电端61,其中下导电端61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第一内壁11上,上导电端62可移动的连接在所述下导电端61 的上方,所述电极装置6位于所述第一电回路中间,用来传输该电回路信号,当所述上导电端62和所述下导电端61接触时,所述第一电回路为导通状态,当所述上导电端62和所述下导电端61不接触时,所述第一电回路为切断状态,当无外力施加在所述上导电端62上时,所述上导电端62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导电端61的上表面的距离为h。
隔离片7,具有主体部分70和延伸部73,位于所述电极装置6的所述上导电端62和所述下导电端61的中间,所述主体部分70为一厚度均匀的片状结构,具有导电部分和绝缘部分,当导电部分位于所述电极装置6中间时,所述第一电回路导通,当绝缘部分位于所述电极装置6中间时,所述第一电回路切断;
支撑块8,所述支撑块8的一端与所述下导电端6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隔离片7可旋转连接,使得所述隔离片7能够绕所述支撑块8旋转。
电极控制组件9,具有凸轮91和传动件92,所述传动件92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4的输出轴,另一端连接所述凸轮的旋转轴,带动所述凸轮91 进行旋转,所述凸轮91与所述上导电端62的上表面滑动接触连接,通过控制所述凸轮91的旋转控制所述上导电端62与所述下导电端61之间的导通或切断。
隔离控制装置10,底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第一内壁11上,具有第三电机101和传动盘102,所述延伸部73与所述传动盘102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件9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机101的输出轴1010,通过输出轴的旋转带动所述传动盘102旋转运动;
第三电力信号源103,通过第三电回路发送信号给所述第三电机101,并控制所述第三电机101的输出轴1010的旋转动作。
具体的,所述电极装置6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下导电端61包括:下基板611,为绝缘材料,下表面固定连接在重合闸壳体第一内壁11上,下电极612,为导电材料,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基板 611上表面;
所述上导电端62包括:上基板621,为绝缘材料,位于所述下电极612 的正上方,上电极622,为导电材料,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基板621下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装置6还包括:
弹力支撑件63,位于所述上电极622和所述下电极612的外部,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基板621和下基板611固定连接,当无外力施加时,由于弹力支撑件63的弹性作用,所述上基板621被所述弹力支撑件63顶上去,所述上电极622和所述下电极612分离,这时上下电极不接触,当有外力施加到所述上基板621向下压时,可以将所述上电极622压向所述下电极612接触,这时上下电极接触,优选以电极装置6的中心线对称设置,至少为两个中心对称的弹力支撑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力信号源3的正极端与所述上电极622相连通,所述下电极612与所述第一电机2的正极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电机2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一电力信号源3的负极端相连通。
具体的,所述隔离片7包括:
主体部分70,位于所述上电极622和下电极612之间,与所述下电极612 的上表面滑动接触连接,重合闸一般具有三种模式,手动模式、检测模式和自动模式,因此所述主体部分70的绝缘部分划分为了两个部分,分别为第一主体区701和第二主体区702;所述主体部分70的导电部分包括导电通孔71 和导电块72,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主体区701所对应的相应模式设为手动模式,所述导电块72所对应的模式为自动模式,所述第二主体区702所对应的模式为检测模式,所述第一主体区701和所述第二主体区702所对应的模式可以互换。
所述导电通孔71,位于所述主体部分70上,为上下贯通的通孔,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通孔71位于所述第一主体区701和所述第二主体区702 的中间;
导电块72,与所述导电通孔71的厚度一致,固定安装在所述导电通孔内,所述导电块72与所述主体部分70连接为一平板结构,厚度为d。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片7的延伸部73固定连接有外延部74,所述外延部74的自由端向外延伸至所述壳体1并贯穿至所述壳体1的外侧,并且所述壳体1的贯穿部位开设有延伸通孔13,所述隔离片7能够在所述延伸通孔13 中左右拨动,比如如本实施例中所示拨动至左右两侧时为手动模式或检测模式,拨动至中间时为自动模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更进一步的,为了使使用者方便观察重合闸处于何种状态,所述延伸通孔13外侧设有文字或符号以进行提示。
具体的,所述支撑块8的一端与所述下基板6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隔离片7可旋转连接,使得所述隔离片7能够绕所述支撑块8旋转。
具体的,所述电极控制组件9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凸轮91为带有远休止角的凸轮,所述远休止角设置在凸轮转角0°至0°±α的范围内,凸轮半径为R1,且R1是常数(凸轮半径相等),所述远休止角以外的变速区转角范围内的凸轮半径R随转角θ变化而变化,即 R=f(θ),α<θ<2π-α,且R<R1,凸轮最小半径为R2=min(R),本实施例中当θ=π时的凸轮半径R2为最小值,即R2=min(R)=f(π);
所述传动件92,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4和所述凸轮91中间,用来将所述第二电机4的输出轴的旋转传递给所述凸轮91进行旋转,本实施例中选用的是蜗轮蜗杆传动件,所述蜗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4的输出轴上,所述凸轮91的回转中心与所述蜗轮的轴心共轴线,随齿轮的旋转而旋转。所述传动件92也可以选择其它的传动形式,比如齿轮和齿条传动组件;
所述第二电力信号源5为所述第二电机4提供电力控制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凸轮91与所述上基板621的上表面滑动接触连接, R1-R2=h-d。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机4为减速电机,所述凸轮91的α角以及角速度 vα的大小需要依据重合闸完成一个重合闸动作所需的时间t0进行限制,及2 α/vα≥t0,以保证在所述凸轮91控制上下电极通过所述导电块72导通时,所述第一电机2控制重合闸的时间足够完成重合闸的动作。
具体的,所述隔离控制装置10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第三电机101的底面固定在所述壳体第一内壁11上,所述传动盘 102的中心通孔1021与所述第三电机101的输出轴1010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盘102的边缘设有豁口922,所述豁口具有两个抵接面,所述延伸部73伸入所述豁口922中。当传动盘102转动时一个抵接面与所述隔离片7的延伸部73接触,可以推动所述隔离片7进行旋转,相反的,当传动盘102反向转动时另一抵接面与所述隔离片7的延伸部73接触,可以推动所述隔离片7 进行反向旋转,进而带动所述隔离片7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片7处于手动状态时,所述延伸部73所临近的抵接面为第一抵接面1022,所述隔离片7处于检测状态时,所述延伸部73所临近的抵接面为第二抵接面102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电机101为步进电机,具有初始状态、动作状态、停止状态、恢复初始状态四个状态。所述初始状态为无旋转角时的状态,此时,所述隔离片7可以可以在人工推力的作用下自由的向两侧旋转;所述动作状态为所述第三电机101接收到所述第三电力信号源103的控制信号后进行旋转动作时的状态,此时,所述隔离片7的延伸部73收到所述传动盘102 其中一个抵接面的推动而发生旋转动作;所述停止状态为所述第三电机101 的上一步动作结束后,所述第三电力信号源103的控制信号为停止动作时,所述第三电机101停止在上一步动作结束时的状态,不恢复初始状态;所述恢复初始状态为所述第三电机101的上一步动作结束后,所述第三电力信号源103的控制信号为恢复初始状态动作时,所述第三电机101恢复初始状态。
具体的,所述第三电力信号源103具有智能手动模式、智能检测模式和智能自动模式三种状态,可以控制所述第三电力信号源103所处的模式。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的运行方式,为了使语言更为简洁,本实施例中进行了两个角度的定义:所述第三电机101 为初始状态且所述隔离片7位于自动模式时,所述传动盘102的一个抵接面向其临近的所述隔离片7的延伸部73旋转至刚刚接触的位置时,所转过的角度定义为β角;所述第三电机101为初始状态且隔离片7位于手动模式时,所述传动盘102的所述第二抵接面1023与所述延伸部73远离所述第一抵接面1022方向的边缘的角度定义为γ角。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片7所对应的手动模式和检测模式与自动模式在结构上相对称,所述传动盘102的两个抵接面相对于所述延伸部73也是对称设计的,因此仅定义两个角度即可,若为非对称设计时,正反方向的旋转需要对应不同的旋转角,再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具有以下几种状态:
零状态:当所述第二电力信号源5无信号输出时,所述凸轮91的最小半径(R2)与所述上电极622上表面接触;
第一种状态:当所述第二电机4接收到所述第二电力信号源5的控制信号进行旋转时,所述凸轮91随之发生旋转时,当凸轮的旋转角为α→π→- α之间时,所述上电极622与所述隔离片7之间不接触,所述第一电机2无动作;
第二种状态:当所述第二电机4接收到所述第二电力信号源5的控制信号进行旋转时,所述凸轮91随之发生旋转时,当凸轮的旋转角为-α→0°→α之间时,所述上电极622与所述隔离片7之间接触,这时,若接触部位为隔离片上的所述导电块72,则上下电极之间导通,由所述第一电力信号源3 输出的信号可以传输给所述第一电机2,控制所述第一电机2的动作;
第三种状态:当所述第二电机4接收到所述第二电力信号源5的控制信号进行旋转时,所述凸轮91随之发生旋转时,当凸轮的旋转角为-α→0°→α之间时,所述上电极622与所述隔离片7之间接触,这时,若接触部位为隔离片上的所述主体部分70,则上下电极之间切断,由所述第一电力信号源 3输出的信号无法传输给所述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不发生动作。
结合前面几种状态,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的手动模式、自动模式和检测模式的运行方式:
当重合闸需要设定为手动模式时,则在零状态或者在第一种状态时,将所述隔离片7的第一主体区701置于所述上电极622和所述下电极612之间,即使由于误操作引起所述第一电力信号源3或所述第二电力信号源5有信号输出时,重合闸处于前述第三种状态,所述第一电机2不发生动作,由所述第一电机2所传动连接控制的重合闸手柄不会发生动作,避免了触电风险;
当重合闸需要设定为检测模式时,则在零状态或者在第一种状态时,将所述隔离片7的第二主体区702置于所述上电极622和所述下电极612之间,即使由于线路故障或误操作引起所述第一电力信号源3或所述第二电力信号源5有信号输出时,重合闸处于前述第三种状态,所述第一电机2不发生动作,由所述第一电机2所传动连接控制的重合闸手柄不会发生动作,避免了触电风险;
当重合闸需要设定为自动模式时,则在零状态或者在第一种状态时,将所述隔离片7的导电块72置于所述上电极622和所述下电极612之间,当无重合闸动作信号时,重合闸处于零状态,当有重合闸动作信号时,重合闸依次动作至第二状态,当动作结束后,动作至第一状态直至恢复零状态。
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将传统的重合闸的电力控制信号分为了三部分,一是第一电力信号源3,二是第二电力信号源5,三是第三电力信号源103,三部分共同控制重合闸的动作信号,既可以进行人工控制手动模式、自动模式和检测模式,也可以智能控制三种模式。
人工控制:当所述第三电力信号源103控制所述第三电机101处于初始状态,并保持在初始状态,此时,所述隔离片7可以通过拨动所述外延部74 的而进行人为控制重合闸为手动模式、自动模式或是检测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智能重合闸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尺寸与所述隔离片7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外延部74伸出所述延伸通孔 13时,所述外延部74至所述延伸通孔13的两侧的空间尺寸有关。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横断面为梯形的块结构,为弹性材料制成。当人为旋转控制所述隔离片7的位置时,比如手动模式,所述隔离片7位于所述隔离片7的初始位置时,将两块限位块的小头分别塞入所述外延部74与所述延伸通孔13的两侧空间中,进行所述隔离片7的限位移动;比如自动模式或是检测模式时,所述外延部74位于所述延伸通孔13的其中一侧,这时需要一个或多个限位块塞入所述外延部74至所述延伸通孔13的空间内,进行所述隔离片7的限位移动。
智能控制:智能控制重合闸为手动模式、自动模式或是检测模式,具体如下:
智能手动模式时,首先,所述第三电力信号源103控制所述第三电机101 恢复初始状态;然后所述第三电力信号源103控制所述第三电机101进入动作状态,逆时针旋转γ角,将所述隔离片7的延伸部73推动旋转至一侧,使所述第一主体区701旋转至所述上电极622和所述下电极612的中间;最后,所述第三电力信号源103控制所述第三电机101处于停止状态,所述第三电机101保持在上述动作停止时的位置,而不恢复初始状态。此时,即使所述第一电力信号源3和/或所述第二电力信号源5有控制信号传输给相应的电机时,重合闸也不会发生自动控制断路器合闸的动作。
智能自动模式时,第一、所述第三电力信号源103控制所述第三电机101 恢复初始状态,第二、所述第三电力信号源103控制所述第三电机101处于动作状态,首先逆时针旋转β角,恢复初始状态,然后顺时针旋转β角,恢复初始状态。此时,将所述隔离片7的所述导电块72置于所述上电极622 和所述下电极612的中间,当所述第一电力信号源3和/或所述第二电力信号源5有控制信号传输给相应的电机时,重合闸可以发生自动控制断路器合闸的动作;
智能检测模式时,首先,所述第三电力信号源103控制所述第三电机101 恢复初始状态;然后,所述第三电力信号源103控制所述第三电机101处于动作状态,顺时针旋转γ角,将所述隔离片7的延伸部73推动旋转至一侧,使所述第二主体区702旋转至所述上电极622和所述下电极612的中间,最后,所述第三电力信号源103控制所述第三电机101处于停止状态,所述第三电机101保持在上述动作停止时的位置,而不恢复初始状态。此时,即使所述第一电力信号源3和/或所述第二电力信号源5有控制信号传输给相应的电机时,重合闸也不会发生自动控制断路器合闸的动作。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壳体(1)第一内壁(11)和壳体(1)第二内壁(12)为所述壳体(1)内壁中的两个相邻内壁;
第一电机(2),固定在壳体(1)内壁上;
第一电力信号源(3),通过第一电回路发送信号给所述第一电机(2);
第二电机(4),固定在壳体(1)第二内壁(12)上;
第二电力信号源(5),通过第二电回路发送信号给所述第二电机(4);
电极装置(6),具有上导电端(62)和下导电端(61),其中下导电端(61)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1)第一内壁(11)上,上导电端(62)可移动的连接在所述下导电端(61)的上方,所述电极装置(6)位于所述第一电回路中间,当所述上导电端(62)和所述下导电端(61)接触时,所述第一电回路为导通状态,当所述上导电端(62)和所述下导电端(61)不接触时,所述第一电回路为切断状态,当无外力施加在所述上导电端(62)上时,所述上导电端(62)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导电端(61)的上表面的距离为h;
隔离片(7),具有主体部分(70)和延伸部(73),位于所述电极装置(6)的所述上导电端(62)和所述下导电端(61)的中间,所述主体部分(70)为一厚度均匀的片状结构,厚度为d,具有导电部分和绝缘部分,当导电部分位于所述电极装置(6)中间时,所述第一电回路导通,当绝缘部分位于所述电极装置(6)中间时,所述第一电回路切断;
支撑块(8),所述支撑块(8)的一端与所述下导电端(6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隔离片(7)可旋转连接,使得所述隔离片(7)能够绕所述支撑块(8)旋转;
电极控制组件(9),具有凸轮(91)和传动件(92),所述传动件(92)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4)的输出轴(1010),另一端连接所述凸轮(91)的旋转轴,带动所述凸轮(91)进行旋转,所述凸轮(91)与所述上导电端(62)的上表面滑动接触连接,通过控制所述凸轮(91)的旋转控制所述上导电端(62)与所述下导电端(61)之间是否接触;
隔离控制装置(10),底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1)第一内壁(11)上,具有第三电机(101)和传动盘(102),所述延伸部(73)与所述传动盘(102)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件(9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机(101)的输出轴(1010),通过输出轴(1010)的旋转带动所述传动盘(102)旋转运动;
第三电力信号源(103),通过第三电回路发送信号给所述第三电机(101),并控制所述第三电机(101)的输出轴(1010)的旋转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导电端(61)包括绝缘材料制成的下基板(611),下表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1)第一内壁(11)上,导电材料制成的下电极(612),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基板(611)上表面;
所述上导电端(62)包括绝缘材料制成的上基板(621),位于所述下电极(612)的正上方,导电材料制成的上电极(622),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基板(621)下表面;
所述第一电力信号源(3)的正极端与所述上电极(622)相连通,所述下电极(612)与所述第一电机(2)的正极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电机(2)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一电力信号源(3)的负极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装置(6)还包括:
弹力支撑件(63),位于所述上电极(622)和所述下电极(612)的外部,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基板(621)和下基板(61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分(70),位于所述上电极(622)和下电极(612)之间,与所述下电极(612)的上表面滑动接触连接,所述主体部分(70)的绝缘部分具有第一主体区(701)和第二主体区(702),所述主体部分(70)的导电部分包括导电通孔(71)和导电块(72);
所述导电通孔(71),位于所述主体部分(70)上,为上下贯通的通孔位于所述第一主体区(701)和所述第二主体区(702)的中间;
所述导电块(72),与所述导电通孔(71)的厚度一致,固定安装在所述导电通孔(71)内,所述导电块(72)与所述主体部分(70)连接为一平板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块(8)的一端与所述下基板(6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隔离片(7)可旋转连接,使得所述隔离片(7)能够绕所述支撑块(8)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件(92),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4)和所述凸轮(91)中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盘(102)的中心通孔(1021)与所述第三电机(101)的输出轴(1010)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盘(102)的边缘设有豁口,所述豁口具有第一抵接面(1011)和第二抵接面(1012),所述延伸部(73)伸入所述豁口中。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机(101)为步进电机,具有初始状态、动作状态、停止状态、恢复初始状态四个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力信号源(103)具有智能手动模式、智能检测模式和智能自动模式三种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片(7)的延伸部(73)固定连接有外延部(74),所述外延部(74)的自由端向外延伸至所述壳体(1)并贯穿至所述壳体(1)的外侧;
所述壳体(1)在所述外延部(74)向外延伸贯穿的部位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外延部(74)进行拨动时的旋转弧线尺寸。
CN202222644583.4U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 Active CN2186023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44583.4U CN218602357U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44583.4U CN218602357U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02357U true CN218602357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400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44583.4U Active CN218602357U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023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72627B1 (en) Vacuum circuit breaker
CN103681031B (zh) 转换开关的联锁装置
JPH0327290Y2 (zh)
CN218602357U (zh) 一种智能防误操作的重合闸
JP2951229B2 (ja) 電動車両の動力開閉装置
CN218385076U (zh) 一种智能重合闸系统
CN210123696U (zh) 一种三工位电动机构止位装置
CN220796513U (zh)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操作结构
JP2008235223A (ja) 断路器、誤操作防止部材
CN106653456A (zh) 一种电梯用超薄型电源锁
CN110137003B (zh)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
CN212277082U (zh) 一种隔离开关的新型联锁机构
CN217641045U (zh) 一种断路器与三工位隔离开关的联锁装置及开关设备
CN109585197B (zh) 一种开关电器操作装置
CN216793547U (zh) 一种具有电磁锁的手动隔离开关
CN216054349U (zh) 电动操作机构的一键顺控装置
CN219534315U (zh) 转换机构及隔离开关
CN214476998U (zh) 一种开关防误接线保护装置
CN219303550U (zh) 一种断路器防止合闸进出车装置
CN214254234U (zh) 隔离开关三工位操作机构
CN217983183U (zh) 一种多重保险的隔离开关箱
CN112701013B (zh) 一种开关装置
CN217485382U (zh) 操作机构和断路器
CN217158024U (zh) 一种隔离开关的搭接和脱离机构、操作机构及隔离开关
CN215527636U (zh) 一种断路器通断指示装置及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