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3473U - 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83473U
CN218583473U CN202222414865.5U CN202222414865U CN218583473U CN 218583473 U CN218583473 U CN 218583473U CN 202222414865 U CN202222414865 U CN 202222414865U CN 218583473 U CN218583473 U CN 218583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eat exchanger
collecting pipe
collecting
b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1486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晓蝶
丁二刚
夏纯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1486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83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83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83473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7125 priority patent/WO2024051712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及分配管,分配管具有用以导入制冷剂的弯管部,弯管部伸出第一集流管设置,且沿着垂直于第一集流管的轴线方向,弯管部的投影设置在第一集流管上;其中,第一集流管具有定位部,定位部与弯管部配合,以将分配管锁定至第一集流管上。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集流管的端部设置于分配管的外侧,这样该换热器在运输及安装的过程中,第一集流管能够对分配管起到保护的作用,以免分配管受到损伤;同时,用第一集流管上定位部与分配管上弯管部之间的配合,将分配管锁定至第一集流管上,这样能够提高分配管与第一集流管之间相互配合的稳定性,并提高了结构的整体强度。

Description

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相关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主要由换热管、散热翅片和集流管组成,在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设置集流管,用于分配和汇流制冷剂。为了保证换热器中的制冷剂在各换热管内分配均匀,一般会在集流管内插设一根分配管,并用分配管将制冷剂均匀地分配至每根换热内。
目前,现有的换热器中分配管通常是从集流管的端部向外伸出,使得分配管的弯折管部裸露在集流管的外侧。这样使得换热器在运输及安装的过程中,因分配管的弯折管部裸露在集流管的外侧,容易对分配管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换热器。
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及分配管,沿着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线方向,所述分配管部分插入至所述第一集流管内;
所述分配管具有用以导入制冷剂的弯管部,所述弯管部伸出所述第一集流管设置,且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线方向,所述弯管部的投影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管上;其中,所述第一集流管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弯管部配合,以将所述分配管锁定至所述第一集流管上。
在本申请中,通过上述第一集流管与分配管的结构设置,使得该第一集流管的端部设置于分配管的外侧,这样该换热器在运输及安装的过程中,第一集流管能够对分配管起到保护的作用,以免分配管受到损伤;同时,用第一集流管上定位部与分配管上弯管部之间的配合,将分配管锁定至第一集流管上,这样能够提高分配管与第一集流管之间相互配合的稳定性,并提高了结构的整体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设置为所述第一集流管上开设有的定位槽,通过所述弯管部与所述定位槽之间的卡接配合,以将所述分配管锁定至所述第一集流管上。
可以理解的是,将定位部设置为第一集流管上开设有的定位槽,以此具体实现该定位部在第一集流管上的结构设置,避免使用外置工装对分配管在第一集流管上装配的朝向进行定位,具有简化结构,降低成本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包括第一槽部及第二槽部,所述第二槽部连通于所述第一槽部;所述分配管能够带动所述弯管部沿所述第一槽部的方向卡入至所述第一集流管内,并通过所述第二槽部与所述弯管部之间的卡接配合锁定至所述第一集流管上。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第一槽部与第二槽部之间的结构设置,以此具体实现该定位槽的一个实施例,使得分配管在第一集流管上装配时,分配管的弯管部能够沿第一槽部插入,然后转向至第二槽部进行定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槽部的深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槽部的深度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以此具体实现该定位槽的结构设置,具有简化结构,便于将分配管卡装至定位槽的第二槽部内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设置为V型结构,所述分配管能够带动所述弯管部卡入至所述定位槽的槽底。
可以理解的是,将定位槽设置为V型结构,以此具体实现该定位槽的另一实施例,利用V型结构上开口口径大的特点,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分配管装配至定位槽的过程中,定位槽的内壁对分配管的外壁造成磕碰、损伤等问题,且便于将该分配管卡装至定位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的槽底设置为弧形面,用以匹配所述弯管部的管壁。
可以理解的是,将定位槽的槽底设置为匹配于弯管部管壁的弧形面,这样能够提高定位槽的槽底卡持弯管部时两者之间的贴合度,进一步提高弯管部在定位槽的槽底上装配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内安装有封盖板,所述分配管穿过所述封盖板并伸入至所述第一集流管内;
其中,所述分配管与所述封盖板之间装配密封,以使所述封盖板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合围形成有独立腔室。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封盖板的结构设置,并在第一集流管内合围成一个独立腔室,以满足该换热器工作时制冷剂循环流通的使用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分配管之间填充有缓冲件,其中,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独立腔室的外侧。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缓冲件的结构设置,利用缓冲件的结构特点,能够对分配管在第一集流管之间的装配起到减震的效果,以此确保分配管与封盖板之间装配的稳定性,这样能够起到防止独立腔室内制冷剂发生泄漏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设置为珍珠棉。
可以理解的是,将缓冲件设置为珍珠棉,以此具体实现该缓冲件的一实施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集流管及多根换热管,多根所述换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分配管及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第二集流管及多根换热管的结构设置,以满足该换热器的使用需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换热器,通过上述第一集流管与分配管的结构设置,使得该第一集流管的端部设置于分配管的外侧,这样该换热器在运输及安装的过程中,第一集流管能够对分配管起到保护的作用,以免分配管受到损伤;同时,用第一集流管上定位部与分配管上弯管部之间的配合,将分配管锁定至第一集流管上,这样能够提高分配管与第一集流管之间相互配合的稳定性,并提高了结构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P部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Q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R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0、第一集流管;11、定位部;111、定位槽;1111、第一槽部;1112、第二槽部;1110、槽底;12、封盖板;20、第二集流管;30、换热管;40、分配管;41、弯管部;50、散热翅片;60、缓冲件;61、珍珠棉;101、独立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10、第二集流管20、多根换热管30及分配管40。
分配管40安装于第一集流管10上,多根换热管30设置于第一集流管10与第二集流管20之间,并分别与分配管40及第二集流管20连通,使得该换热器工作时,制冷剂在分配管40的分配下均匀地导入至换热管30内,然后再由换热管30流向第二集流管20,利用制冷剂途径换热管30的过程中与外界环境实现热交换。需要说明的是,分配管40的具体结构以及如何实现对制冷剂进行分配的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换热器中的常规技术,在此就不展开阐述,当然了,为了提高该换热器工作时的换热效果,也可在换热管30上安装散热翅片50,在就不展开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分配管40具有导入制冷剂的弯管部41,弯管部41伸出第一集流管10;沿着垂直于第一集流管10的轴线方向,弯管部41的投影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管10上。也就是说,该实施例的第一集流管10上邻近弯管部41的端部设置于分配管40的外侧,使得该换热器在运输及安装的过程中,第一集流管10能够对分配管40起到保护的作用,以免分配管40受到损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集流管10伸出分配管40上弯管部41的部分的轴向长度具体可根据使用的需求具体设置,在此就不展开阐述。
其中,第一集流管10上设有定位部11,定位部11能够作用于分配管40,以将分配管40锁定至第一集流管10上。也就是说,分配管40在第一集流管10上装配时的朝向,具体可用定位部11与分配管40之间的配合进行定位,亦即对分配管40在第一集流管10上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以便于该分配管40与多根换热管30之间装配连通的使用需求。
本实施例的定位部11设置为第一集流管10上开设有的定位槽111,分配管40能够通过弯管部41与定位槽111之间的卡接锁定至第一集流管10上,以此具体实现该定位部11在第一集流管10上的结构设置,避免使用外置定位工装对分配管40在第一集流管10上装配的朝向进行定位,具有简化结构,降低成本的作用。
具体地,定位槽111包括第一槽部1111及第二槽部1112,第一槽部1111连通于第二槽部1112,分配管40能够带动弯管部41沿第一槽部1111的方向卡入至第一集流管10内,并通过第二槽部1112与弯管部41之间的卡接配合锁定至第一集流管10上。也就是说,分配管40安装至第一集流管10上时,分配管40的弯管部41能够沿第一槽部1111插入,然后转向至第二槽部1112,利用第二槽部1112与弯管部41之间的卡接配合进行定位。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槽部1111及第二槽部1112的槽宽具体适配于分配管40的外管径设置。
本实施例的定位槽111设置为L型结构,也就是说,该定位槽111上第一槽部1111与第二槽部1112之间形成的夹角为90°,以此具体实现该定位槽111的结构设置,具有简化结构,便于将分配管40卡装至定位槽111的第二槽部1112内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定位槽111上第一槽部1111沿分配管40的轴向方向设置,这样可便于将分配管40的弯管部41插入至第一槽部1111,并提高第二槽部1112与弯管部41卡接配合时对分配管40锁定的稳定性。当然了,第一槽部1111与第二槽部1112之间的夹角不局限为90°,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使用的需求具体设置第一槽部1111与第二槽部1112之间的夹角,在此就不展开阐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第一集流管10内安装有封盖板12,分配管40穿过封盖板12并伸入至第一集流管10内;其中,分配管40与封盖板12之间装配密封,以使封盖板12与第一集流管10合围形成有独立腔室101,以满足该换热器工作时制冷剂循环流通的使用需求。
如图3、图4所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与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基本相同,两者的区别在于:将定位槽111设置为V型结构,分配管40能够带动弯管部41卡入至定位槽111的槽底1110,使得该实施例的换热器将分配管40装配至第一集流管10上时,利用V型结构上开口口径大的特点,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分配管40装配至定位槽111的过程中,定位槽111的内壁对分配管40的外壁造成磕碰、损伤等问题,且便于将该分配管40卡装至定位槽111内。
其中,定位槽111的槽底1110设置为弧形面,用以匹配弯管部41的管壁,这样能够提高定位槽111的槽底1110卡持弯管部41时两者之间的贴合度,进一步提高弯管部41在定位槽111的槽底1110上装配的稳定性。
如图5、图6所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器与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两者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的第一集流管10与分配管40之间填充有缓冲件60,其中,缓冲件60设置在独立腔室101的外侧,使得该实施例的换热器工作时,利用缓冲件60的结构特点,能够对分配管40在第一集流管10之间的装配起到减震的效果,以此确保分配管40与封盖板12之间装配的稳定性,这样能够起到防止独立腔室101内制冷剂发生泄漏的作用。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缓冲件60设置为珍珠棉61,以此具体实现该缓冲件60的一实施例,使得该分配管40与第一集流管10进行装配时,可先将珍珠棉61套装至分配管40上,然后再将分配管40插入至第一集流管10内。
综上,本申请的换热器,通过将第一集流管10的端部设置于分配管40的外侧,使得该换热器在运输及安装的过程中,第一集流管10能够对分配管40起到保护的作用,以免分配管40受到损伤;同时,该换热器利用第一集流管10上开设有的定位槽111对分配管40在第一集流管10上的装配进行锁定,具有简化结构,降低成本的作用;而缓冲件60的结构设置,能够对分配管40在第一集流管10之间的装配起到减震的效果。
以上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10)及分配管(40),沿着所述第一集流管(10)的轴线方向,所述分配管(40)部分插入至所述第一集流管(10)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管(40)具有用以导入制冷剂的弯管部(41),所述弯管部(41)伸出所述第一集流管(10)设置,且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0)的轴线方向,所述弯管部(41)的投影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管(10)上;其中,所述第一集流管(10)具有定位部(11),所述定位部(11)与所述弯管部(41)配合,以将所述分配管(40)锁定至所述第一集流管(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11)设置为所述第一集流管(10)上开设有的定位槽(111),通过所述弯管部(41)与所述定位槽(111)之间的卡接配合,以将所述分配管(40)锁定至所述第一集流管(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111)包括第一槽部(1111)及第二槽部(1112),所述第二槽部(1112)连通于所述第一槽部(1111);所述分配管(40)能够带动所述弯管部(41)沿着所述第一槽部(1111)的方向卡入至所述第一集流管(10)内,并通过所述第二槽部(1112)与所述弯管部(41)之间的卡接配合锁定至所述第一集流管(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部(1112)的深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槽部(1111)的深度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111)设置为V型结构,所述分配管(40)能够带动所述弯管部(41)卡入至所述定位槽(111)的槽底(11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111)的槽底(1110)设置为弧形面,用以匹配所述弯管部(41)的管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0)内安装有封盖板(12),所述分配管(40)穿过所述封盖板(12)并伸入至所述第一集流管(10)内;
其中,所述分配管(40)与所述封盖板(12)之间装配密封,以使所述封盖板(12)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0)合围并形成有独立腔室(1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0)与所述分配管(40)之间填充有缓冲件(60),其中,所述缓冲件(60)设置在所述独立腔室(101)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60)设置为珍珠棉(6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集流管(20)及多根换热管(30),多根所述换热管(30)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0)与所述第二集流管(20)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分配管(40)及所述第二集流管(20)连通。
CN202222414865.5U 2022-09-09 2022-09-09 换热器 Active CN218583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14865.5U CN218583473U (zh) 2022-09-09 2022-09-09 换热器
PCT/CN2023/117125 WO2024051712A1 (zh) 2022-09-09 2023-09-06 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14865.5U CN218583473U (zh) 2022-09-09 2022-09-09 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83473U true CN218583473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64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14865.5U Active CN218583473U (zh) 2022-09-09 2022-09-09 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83473U (zh)
WO (1) WO202405171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1712A1 (zh) * 2022-09-09 2024-03-14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73873B1 (ko) * 2012-10-09 2014-12-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CN204346209U (zh) * 2014-11-13 2015-05-20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换热器
CN110966804B (zh) * 2018-09-30 2021-09-24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
CN212431901U (zh) * 2020-06-23 2021-01-29 丹佛斯有限公司 集流管组件以及换热器
CN218583473U (zh) * 2022-09-09 2023-03-07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换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1712A1 (zh) * 2022-09-09 2024-03-14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51712A1 (zh) 2024-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583473U (zh) 换热器
US10401095B2 (en) Heat exchanger
US6675883B1 (en) Manifold for heat exchanger
CN105793663A (zh) 热交换器
EP3644004B1 (en) Heat exchanger
CN214307798U (zh) 风管接头结构和冰箱
CN210425280U (zh) 高效换热v型热交换器及其风管机
CN112033184A (zh) 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0154388U (zh) 一种换热器
CN211177543U (zh) 冷媒充注件及空调器
CN207501778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密封装置
JP2018151075A (ja) 熱交換器
CN214946922U (zh) 一种水管连接管夹
CN210952485U (zh) 一种可调节内部流量的集流管
CN215674074U (zh) 一种锅炉蒸汽管道的连接结构
CN214198945U (zh) 空调用连接管和空调器
CN213873960U (zh) 快接结构及散热器组件
CN213519421U (zh) 一种磁轭组件
CN220959774U (zh) 水室装置及换热器
CN214582616U (zh) 一种主板结构及采用该主板结构的散热器
US20220333877A1 (en) Heat Exchanger
CN218097372U (zh) 换热翅片、换热器及制冷装置
CN211343833U (zh) 减振器及车辆
CN215723718U (zh) 固定支架、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8326353U (zh) 一种高密封性阀体铸钢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