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2060U - 铰链 - Google Patents

铰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82060U
CN218582060U CN202223164118.7U CN202223164118U CN218582060U CN 218582060 U CN218582060 U CN 218582060U CN 202223164118 U CN202223164118 U CN 202223164118U CN 218582060 U CN218582060 U CN 218582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guide
central
fixed sea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6411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安赐
钟安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Dom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Dom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Dome Corp filed Critical First Dome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316411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82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82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820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铰链,包含固定座、至少两个转动单元、两个侧支撑板,以及中央支撑板。固定座具有位于中心线两侧且呈弧形的两个第一槽道。所述转动单元位于中心线两侧地设置于固定座,并分别供两个壳体设置,所述转动单元能相对在展开状态及收合状态转换。每一转动单元包括连杆件,连杆件可滑动地设于对应的第一槽道。两个侧支撑板设置于所述转动单元的连杆件并与其连动,每一侧支撑板具有第一板体及形成于第一板体的内侧缘的避让凹部。中央支撑板可移动地设置于固定座并与所述转动单元连动。在展开状态下,中央支撑板位于填补两个侧支撑板的避让凹部的填补位置;在收合状态下,两个侧支撑板彼此相对且中央支撑板位于相对地朝固定座偏靠的偏靠位置。

Description

铰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链,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侧支撑板且适用于支撑柔性屏的铰链。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铰链,适用于连接两个壳体以使所述两个壳体可相对开合。所述铰链包含一固定座、两个转动单元,以及两个侧支撑板。所述两个转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且能相对在一展开状态及一收合状态转换,每一所述转动单元包括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固定座的一连杆件。所述两个侧支撑板设置于所述两个转动单元的连杆件并与所述两个转动单元连动。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两个侧支撑板的内侧缘彼此相邻;在所述收合状态下,所述两个侧支撑板彼此相对且所述两个侧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在各所述内侧缘处较宽。
然而,所述两个壳体之间通常有设置柔性电路板的需求,且所述柔性电路板是被所述两个侧支撑板所遮盖。在所述收合状态下,间距较宽的所述两个侧支撑板的内侧缘会使所述柔性电路板被撑开且受到拉扯,进而使所述柔性电路板容易有破裂或损坏的情形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改善先前技术中至少一缺点的铰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铰链,适用于连接两个壳体以使所述两个壳体可相对开合,所述铰链包含固定座、至少两个转动单元、两个侧支撑板,以及中央支撑板。所述固定座具有相对的两个长边、位于所述两个长边的中心线两侧且呈弧形的两个第一槽道。所述至少两个转动单元位于所述中心线两侧且分别对应所述两个第一槽道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并分别供所述两个壳体设置,所述至少两个转动单元能相对在展开状态及收合状态转换,每一转动单元包括连杆件,所述连杆件具有本体,以及连接所述本体且可滑动地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槽道的第一弧形滑轨,所述本体具有承载面。所述两个侧支撑板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转动单元的连杆件的承载面并与所述两个连杆件连动,每一所述侧支撑板具有第一板体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内侧缘的避让凹部。所述中央支撑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并与所述至少两个转动单元连动。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两个侧支撑板的内侧缘彼此相邻,所述中央支撑板位于填补所述两个侧支撑板的避让凹部的填补位置,所述两个侧支撑板与所述中央支撑板共同遮盖所述固定座;在所述收合状态下,所述两个侧支撑板彼此相对,且所述两个侧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在各所述内侧缘处较宽,所述两个侧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在远离各所述内侧缘处较窄,所述中央支撑板位于相对地朝所述固定座偏靠的偏靠位置。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固定座具有沿所述中心线排列的两个导引结构,每一所述导引结构具有导孔,所述中央支撑板具有第二板体、连接于所述第二板体且分别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两个导引结构的导孔的两个导柱,以及分别套设于所述两个导柱的两个弹簧件,每一所述导柱具有位于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的头部,各所述弹簧件夹置于各所述导柱的头部与各所述导引结构之间,并驱使所述中央支撑板朝所述偏靠位置移动。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所述侧支撑板还具有自所述第一板体朝所述避让凹部延伸的多个抬升柱,自所述收合状态转换至所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两个侧支撑板的抬升柱将所述中央支撑板自所述偏靠位置抬升至所述填补位置。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所述侧支撑板还具有自所述第一板体朝所述避让凹部凸出的多个撑顶凸块,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两个侧支撑板的抬升柱及撑顶凸块共同撑顶所述中央支撑板于所述填补位置。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所述导引结构具有界定所述导孔的上壁,及自所述上壁的周缘朝下延伸的环绕壁,所述上壁与所述环绕壁共同界定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连通于所述导孔且用于至少局部地容置对应的所述导柱及对应的所述弹簧件,各所述弹簧件夹置于各所述导柱的头部与各所述导引结构的上壁之间。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所述导柱包括自所述第二板体延伸形成的柱体,以及插设于所述柱体且具有所述头部的固定件。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固定座包括具有所述两个长边与所述两个导引结构的固定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并形成有所述两个第一槽道的轨道支架。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连杆件还具有连接所述本体且朝远离所述固定座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弧形滑轨;每一转动单元还包括轨道滑块及旋转支架;所述轨道滑块具有块体、形成于所述块体并与所述第二弧形滑轨相配合呈弧形的第二槽道,及形成于所述块体的斜向滑动部,所述块体具有供对应的所述壳体设置的支撑面;所述旋转支架可枢转地设于所述固定座,并具有架体,以及形成于所述架体并与所述斜向滑动部相配合的斜向导引部,所述轨道滑块自所述展开状态转换至所述收合状态的过程中相对所述第二弧形滑轨及所述斜向导引部滑动并相对所述固定座转动。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两个轨道滑块的支撑面平行于所述两个连杆件的承载面,在所述收合状态下,所述两个轨道滑块的支撑面平行相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铰链通过所述两个侧支撑板的避让凹部能在所述收合状态下避让设置于所述两个壳体之间的柔性电路板或其他元件,避免所述柔性电路板或其他元件受到拉扯而损坏。并且,所述中央支撑板能在所述展开状态下填补所述两个侧支撑板的避让凹部以共同支撑所述柔性屏,且能在所述收合状态下朝所述固定座偏靠,以增加容置所述柔性屏的弯折处的空间。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铰链的一实施例在一展开状态的一立体图;
图2是所述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中的所述实施例以另一视角观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4是所述实施例的更进一步的一立体分解图,其中两个侧支撑板及一中央支撑板未示出;
图5是沿图1中V-V剖切线所取的一剖视图;
图6是沿图1中VI-VI剖切线所取的一剖视图;
图7是沿图1中VII-VII剖切线所取的一剖视图;
图8是所述实施例在一收合状态的一立体图;
图9是沿图8中IX-IX剖切线所取的一剖视图;
图10是沿图8中X-X剖切线所取的一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铰链100的一实施例,适用于连接两个壳体200以使所述两个壳体200可相对开合,并用于支撑一柔性屏300(参图5)。所述铰链100包含一固定座1、四个转动单元2、两个侧支撑板3、一中央支撑板4,以及两个扭力同步机构5。
所述固定座1包括一固定支架11,自下方设于所述固定支架11的一外壳(图未示),以及自上方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11的两个轨道支架12。所述固定支架11具有相对的两个长边111,以及两个导引结构112。定义介于所述两个长边111之间的一中心线C,所述中心线C平行所述两个长边111。所述两个导引结构112沿所述中心线C排列,每一所述导引结构112具有界定有一导孔112b的一上壁112a,及自所述上壁112a的周缘朝下延伸的一环绕壁112c,所述上壁112a与所述环绕壁112c共同界定连通于所述导孔112b的一容置空间112d。所述两个轨道支架12沿着所述两个长边11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每一所述轨道支架12形成有位于所述中心线C两侧且呈弧形的两个第一槽道121。
参阅图1至图2及图4至图5,所述四个转动单元2两两成对,且所述两对转动单元2分别设于所述固定座1的两个轨道支架12上。以下以其中一对转动单元2与对应的其中一轨道支架12来说明,所述两个转动单元2位于所述中心线C两侧地且分别对应所述两个第一槽道121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的轨道支架12,并分别供所述两个壳体200设置,所述两个转动单元2能相对在一展开状态(如图1所示)及一收合状态(如图8所示)转换。每一所述转动单元2包括一连杆件21、一轨道滑块22、一旋转支架23以及一辅助杆件24。
所述连杆件21具有一本体211、连接所述本体211且可滑动地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槽道121的一第一弧形滑轨212,及连接所述本体211且朝远离所述固定座1的方向延伸的一第二弧形滑轨213。所述本体211具有一承载面211a。
所述轨道滑块22具有一块体221、形成于所述块体221并与所述第二弧形滑轨213相配合呈弧形的一第二槽道222,以及形成于所述块体221的一斜向滑动部223。所述块体221具有供对应的所述壳体200设置的一支撑面221a。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斜向滑动部223呈凹入的槽道状且相对于所述支撑面221a呈倾斜。
参阅图2至图5,所述旋转支架23可枢转地设于所述固定座1。所述旋转支架23具有一架体231、形成于所述架体231并与所述斜向滑动部223相配合的一斜向导引部232,以及设置于所述架体231的一铆钉件233。所述架体231具有可枢转地设于所述固定座1的轨道支架12的一枢轴231a。所述轨道滑块22自所述展开状态转换至所述收合状态的过程中相对所述第二弧形滑轨213及所述斜向导引部232滑动并相对所述固定座1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斜向导引部232呈滑块状,所述枢轴231a枢设于所述固定座1,使所述旋转支架23能以所述枢轴231a为轴心转动。
所述辅助杆件24沿所述斜向滑动部223的延伸方向倾斜地枢设于所述轨道滑块22,所述辅助杆件24具有供所述旋转支架23的铆钉件233可滑动地穿设的一滑轨241,所述辅助杆件24用于增加所述轨道滑块22相对于所述斜向导引部232滑动时的稳定性。
所述两个侧支撑板3设置于所述两个转动单元2的连杆件21的承载面211a并与所述两个连杆件21连动,每一所述侧支撑板3具有一第一板体31、形成于所述第一板体31的一内侧缘311的一避让凹部32、自所述第一板体31朝所述避让凹部32延伸的多个抬升柱33,以及自所述第一板体31朝所述避让凹部32凸出的多个撑顶凸块34。
参阅图1至图3及图6,所述中央支撑板4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并与所述两个转动单元2连动。所述中央支撑板4具有一第二板体41、连接于所述第二板体41且分别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两个导引结构112的导孔112b的两个导柱42,以及分别套设于所述两个导柱42的两个弹簧件43。每一所述导柱42包括自所述第二板体41延伸形成的一柱体421,以及以例如螺锁的方式插设于所述柱体421且具有一头部422a的一固定件422,所述头部422a位于所述导柱42上远离所述第二板体41的一端。各所述弹簧件43夹置于各所述导柱42的头部422a与各所述导引结构112的上壁112a之间,所述两个弹簧件43用于朝下推顶所述两个固定件422的头部422a,以驱使所述中央支撑板4相对于所述固定支架11朝下移动。另外,各所述导柱42的至少局部部分及各所述弹簧件43容置于对应的各所述容置空间112d。
参阅图2、图5至图7,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两个侧支撑板3的内侧缘311彼此相邻,所述中央支撑板4位于填补所述两个侧支撑板3的避让凹部32的一填补位置,所述两个侧支撑板3与所述中央支撑板4共同遮盖所述固定座1。另外,在此状态下所述轨道滑块22的支撑面221a平行于所述连杆件21的承载面211a,设于所述轨道滑块22的支撑面221a的所述两个壳体200与设于所述连杆件21的承载面211a的所述两个侧支撑板3也在相同高度支撑所述柔性屏300。并且,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两个侧支撑板3的抬升柱33及撑顶凸块34一同朝上撑顶所述中央支撑板4以将所述中央支撑板4的高度维持与所述两个侧支撑板3等高以协同支撑所述柔性屏300。
参阅图8至图10,在所述收合状态下,所述侧支撑板3彼此相对且所述两个侧支撑板3之间的距离在靠近所述内侧缘311处较宽,而所述两个侧支撑板3之间的距离在远离所述内侧缘311处较窄,所述中央支撑板4位于相对地朝所述固定座1偏靠的一偏靠位置,通过所述两个侧支撑板3的内侧缘311处的避让凹部32能在此状态下避让设置于所述两个壳体200之间的柔性电路板(图未示)或其他元件(图未示),避免所述柔性电路板或其他元件受到拉扯而损坏。所述轨道滑块22的支撑面221a平行相对,详细而言,所述侧支撑板3与所述连杆件21同动,且所述侧支撑板3的板面各自与相连接的所述连杆件21的承载面211a平行。所述连杆件21自所述展开状态转换至所述收合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弧形滑轨212分别沿对应的第一槽道121滑动,在所述收合状态时,所述承载面211a在远离所述固定座1的一侧较靠近所述固定座1的一侧相对靠近(即所述承载面211a的远离所述固定座1的一侧相较于靠近所述固定座1的一侧彼此更靠近),使所述承载面211a之间的距离呈上窄下宽,同时所述两个侧支撑板3之间的距离亦呈上窄下宽,因此所述两个侧支撑板3之间的距离在各所述内侧缘311处较宽,而所述两个侧支撑板3之间的距离在各远离所述内侧缘311处较窄。另外,失去所述两个侧支撑板3的抬升柱33及撑顶凸块34撑顶的所述中央支撑板4受所述两个弹簧件43驱使,而朝下移动至朝所述固定座1偏靠的所述偏靠位置。通过所述两个侧支撑板3及所述中央支撑板4之间的空间可容纳概呈水滴状的所述柔性屏300的弯折处。需要说明的是,自所述收合状态转换至所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中央支撑板4则是自所述偏靠位置被所述两个侧支撑板3的抬升柱33(见图5)朝上抬升至所述填补位置,在此之后,所述中央支撑板4是由所述抬升柱33及所述撑顶凸块34(见图5)共同撑顶以维持在所述填补位置。另外,在其他实施态样中,所述撑顶凸块34可以被省略,在此种实施态样所述中央支撑板4是由所述抬升柱33所抬升及撑顶。
参阅图3及图8至图10,各所述转动单元2自所述展开状态转换至所述收合状态的过程中,所述轨道滑块22相对所述第二弧形滑轨213及所述斜向导引部232滑动并相对所述固定座1转动,通过所述轨道滑块22弧形滑动及斜向滑动相配合,使所述轨道滑块22在所述收合状态时,所述支撑面221a能与另一所述轨道滑块22的支撑面221a平行相对,借此能使所述壳体200平行相叠置。
再参阅图2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扭力同步机构5设于所述固定座1的固定支架11并连接所述旋转支架23,以使所述转动单元2能够同步转动并提供扭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铰链100通过所述两个侧支撑板3的避让凹部32能在所述收合状态下避让设置于所述两个壳体200之间的柔性电路板或其他元件,避免所述柔性电路板或其他元件受到拉扯而损坏。并且,所述中央支撑板4能在所述展开状态下填补所述两个侧支撑板3的避让凹部32以共同支撑所述柔性屏300,且能在所述收合状态下朝所述固定座1偏靠,以增加容置所述柔性屏300的弯折处的空间。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铰链,适用于连接两个壳体以使所述两个壳体可相对开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包含:
固定座,具有相对的两个长边、位于所述两个长边的中心线两侧且呈弧形的两个第一槽道;
至少两个转动单元,位于所述中心线两侧且分别对应所述两个第一槽道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并分别供所述两个壳体设置,所述至少两个转动单元能相对在展开状态及收合状态转换,每一转动单元包括连杆件,所述连杆件具有本体,以及连接所述本体且可滑动地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槽道的第一弧形滑轨,所述本体具有承载面;
两个侧支撑板,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转动单元的连杆件的承载面并与所述两个连杆件连动,每一所述侧支撑板具有第一板体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内侧缘的避让凹部;以及
中央支撑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并与所述至少两个转动单元连动;
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两个侧支撑板的内侧缘彼此相邻,所述中央支撑板位于填补所述两个侧支撑板的避让凹部的填补位置,所述两个侧支撑板与所述中央支撑板共同遮盖所述固定座;在所述收合状态下,所述两个侧支撑板彼此相对,且所述两个侧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在各所述内侧缘处较宽,所述两个侧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在远离各所述内侧缘处较窄,所述中央支撑板位于相对地朝所述固定座偏靠的偏靠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具有沿所述中心线排列的两个导引结构,每一所述导引结构具有导孔,所述中央支撑板具有第二板体、连接于所述第二板体且分别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两个导引结构的导孔的两个导柱,以及分别套设于所述两个导柱的两个弹簧件,每一所述导柱具有位于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的头部,各所述弹簧件夹置于各所述导柱的头部与各所述导引结构之间,并驱使所述中央支撑板朝所述偏靠位置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侧支撑板还具有自所述第一板体朝所述避让凹部延伸的多个抬升柱,自所述收合状态转换至所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两个侧支撑板的抬升柱将所述中央支撑板自所述偏靠位置抬升至所述填补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侧支撑板还具有自所述第一板体朝所述避让凹部凸出的多个撑顶凸块,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两个侧支撑板的抬升柱及撑顶凸块共同撑顶所述中央支撑板于所述填补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引结构具有界定所述导孔的上壁,及自所述上壁的周缘朝下延伸的环绕壁,所述上壁与所述环绕壁共同界定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连通于所述导孔且用于至少局部地容置对应的所述导柱及对应的所述弹簧件,各所述弹簧件夹置于各所述导柱的头部与各所述导引结构的上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柱包括自所述第二板体延伸形成的柱体,以及插设于所述柱体且具有所述头部的固定件。
7.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具有所述两个长边与所述两个导引结构的固定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并形成有所述两个第一槽道的轨道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件还具有连接所述本体且朝远离所述固定座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弧形滑轨;每一转动单元还包括轨道滑块及旋转支架;所述轨道滑块具有块体、形成于所述块体并与所述第二弧形滑轨相配合呈弧形的第二槽道,及形成于所述块体的斜向滑动部,所述块体具有供对应的所述壳体设置的支撑面;所述旋转支架可枢转地设于所述固定座,并具有架体,以及形成于所述架体并与所述斜向滑动部相配合的斜向导引部,所述轨道滑块自所述展开状态转换至所述收合状态的过程中相对所述第二弧形滑轨及所述斜向导引部滑动并相对所述固定座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两个轨道滑块的支撑面平行于所述两个连杆件的承载面,在所述收合状态下,所述两个轨道滑块的支撑面平行相对。
CN202223164118.7U 2022-11-28 2022-11-28 铰链 Active CN218582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64118.7U CN218582060U (zh) 2022-11-28 2022-11-28 铰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64118.7U CN218582060U (zh) 2022-11-28 2022-11-28 铰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82060U true CN218582060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79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64118.7U Active CN218582060U (zh) 2022-11-28 2022-11-28 铰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820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57728B2 (en) Foldable table bench
US4794869A (en) Structure of extendable tables
CN113760055A (zh) 服务器及安装架
US20170247907A1 (en) Top connecting apparatus for a shelter frame
CN218582060U (zh) 铰链
CN118088562A (zh) 铰链
KR102614791B1 (ko) 복합기능을 갖는 하이브리드가구
CN220748795U (zh) 铰链
CN211059186U (zh) 显示装置及其铰链机构
KR101083716B1 (ko) 책상용 가림판
CN114962435A (zh) 阻尼机构及折叠设备
TWM638724U (zh) 鉸鏈
CN112727906B (zh) 显示装置及其铰链机构
KR20110087665A (ko) 접이식 자전거용 힌지장치
CN210407538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接待台
CN113300074A (zh) 一种基于星链的雷达天线展开装置
CN218582053U (zh) 连接座及折叠设备
CN219144541U (zh) 一种引脚安装组件
CN112493890B (zh) 一种伸缩果蔬篮及清洗机
KR102387995B1 (ko) 복합기능을 갖는 하이브리드가구
CN218954377U (zh) 一种支架及拍摄辅助装置
CN214580199U (zh) 一种内藏式折叠支架
CN203589356U (zh) 电连接器
CN219529554U (zh) 用于柔性终端设备的铰链和柔性终端设备
CN218390188U (zh) 一种折叠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