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1853U - 背负式吹风机 - Google Patents
背负式吹风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81853U CN218581853U CN202222637805.XU CN202222637805U CN218581853U CN 218581853 U CN218581853 U CN 218581853U CN 202222637805 U CN202222637805 U CN 202222637805U CN 218581853 U CN218581853 U CN 2185818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assembly
- air
- air inlet
- backpack
- return b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负式吹风机,包括背负组件、进风组件、出风组件以及连接在进风组件与出风组件之间的电机涵道组件,所述电机涵道组件包括涵道主体、固定在所述涵道主体内部的电机以及分别与所述涵道主体的两端配合安装的导流锥和风叶,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弯管、与弯管固定连接的波纹管以及与波纹管固定连接的出风管,所述导流锥伸入所述弯管内,且所述导流锥的末端端口与所述弯管的出风口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75mm。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背负式吹风机不仅能够减少吹力损失,而且还能提高背负式吹风机的整机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负式吹风机,属于吹风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背负式吹风机通常将导流锥设置成靠近出风弯管,以减少风力在导流锥与出风弯管之间的损失。但是,当导流锥的端口无限接近于出风弯管的出口中心轴时,不仅会影响吹风机性能,而且当背负式吹风机的功率达到一定数值时,进风量也会直接影响整机性能。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背负式吹风机提出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背负式吹风机,该背负式吹风机能够在减少吹力损失的同时提高整机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负式吹风机,包括背负组件、进风组件、出风组件以及连接在进风组件与出风组件之间的电机涵道组件,所述电机涵道组件包括涵道主体、固定在所述涵道主体内部的电机以及分别与所述涵道主体的两端配合安装的导流锥和风叶,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弯管、与弯管固定连接的波纹管以及与波纹管固定连接的出风管,所述导流锥伸入所述弯管内,且所述导流锥的末端端口与所述弯管的出风口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7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锥的末端端口与所述弯管的出风口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8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弯管的出风口的中心轴与所述波纹管的中心轴为同一条轴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弯管的进风口一端伸入所述涵道主体内并与所述涵道主体转动连接,所述弯管的进风口的中心轴与所述涵道主体的中心轴为同一条轴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涵道主体的靠近弯管一端设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涵道主体的外径,以在所述容纳部内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弯管的进风口一端收容在所述容纳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弯管的进风口一端设有卡槽,所述背负组件的靠近所述弯管一侧设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收容在所述卡槽内并能够沿所述卡槽滑动,以将所述弯管与所述背负组件卡扣连接且所述弯管能够相对于所述背负组件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纳部收容在所述背负组件内并位于所述卡合部的内侧,所述弯管相对于所述背负组件转动的角度大于等于9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组件包括风窗和与所述风窗相连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与所述涵道主体相连,所述风窗上开设有进风口,当所述背负式吹风机的功率大于2000W时,所述风窗的进风面积大于等于11000立方毫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管的内侧壁上设有降噪海绵,以降低进风时的噪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降噪海绵的厚度大于等于4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背负式吹风机通过将导流锥设置成伸入弯管内,且导流锥的末端端口与弯管的出风口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75mm,从而不仅能够减少吹力损失,而且还能提高背负式吹风机的整机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负式吹风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背负式吹风机将电池包分解出后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背负式吹风机去除出风组件和电池包后的分解图。
图4是图1中的背负组件去除上盖和电池包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3中进风组件的分解图。
图6是图3中电池包腔体的立体图。
图7是图3中电机涵道组件的分解图。
图8是图7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9是图3中出风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前盖、后盖、电机涵道组件及弯管的分解图。
图11是图10中前盖和弯管的组合状态图。
图12是后盖、进风组件、电机涵道组件、弯管及波纹管的部分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背负式吹风机的出风组件旋转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4是图9中手柄组件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所示手柄组件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背负式吹风机100,包括背负组件10、组装于背负组件10内的电源组件(未标号)、与背负组件10组装固定的进风组件30、出风组件40以及连接在进风组件30与出风组件40之间的电机涵道组件50。
所述背负组件10包括背板11、背带(未图示)以及与背板11组装配合的壳体12。壳体12与背板11的一侧壁组装固定,背带设置于背板11的另一侧壁,当背带环绕操作者身体时,背板11的另一侧壁与操作者的背部相贴合。所述壳体12包括与背板11贴合设置的后盖121、与后盖121组装固定的前盖122、收容在由后盖121和前盖122围设形成的收容空间内的电池包腔体123以及与前盖122组装固定以遮盖电池包腔体123的上盖124。
电源组件收容在电池包腔体123内,用于为下文中的电机52供电,电源组件通过背负组件10背负于人体背部,并包括电池包21和位于电池包21下方的电路板22,电路板22与电机52和电池包21电连接,电池包21输出的电能传递至电路板22进而传递至电机52。电池包21可拆卸的、通过滑动的方式插入至电池包腔体123中。本实施例中,电池包21设置有两个且相互并联,电池包腔体123也对应设置有两个,以供收容两个电池包21,但不应以此为限。
结合图4所示,上盖124与前盖122枢轴连接,从而可通过打开上盖124来将电池包21装入对应的电池包腔体123内,而当电池包21安装完毕后,则可通过关闭上盖124来确保电池包腔体123内无灰尘及水进入,起到了防尘防水的作用。为了实现上盖124的自动关闭,可以在转轴处增加扭簧来实现上盖124的自动恢复,并在电池包腔体123上增加两个磁铁126来确保上盖124关闭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将两个电池包21设置成相互并联放电,与此同时,将两个电池包21的重量设置成与背负式吹风机100的重量的比值大于等于30%,从而能够增加背负式吹风机100的整机容量。
如图5与图6并结合图3所示,进风组件30设置在电源组件的下方,包括风窗31和与风窗31组装固定的进风管32,风窗31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311,该第一进风口311与进风管32的内腔连通,以形成一完整的进风通道。当背负式吹风机100的整机功率大于2000W时,所述风窗31的有效进风面积大于等于11000立方毫米,以确保进风量。
为了降低进风时的噪音,进风管32的内侧壁上设有降噪海绵33,该降噪海绵33的厚度大于等于4mm。进风管3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321,该第一散热孔321与电路板22对应设置,以增加电路板22位置处的空气流动,从而电路板22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该第一散热孔321散发出去,降低了电路板22的温度。
进风管32的顶壁上开设有第二散热孔322,电池包腔体123的底部与第二散热孔322连通,电池包腔体123的顶部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三散热孔125。背负组件10还包括靠近第三散热孔125设置的风扇13,当风扇13启动后,能够带动自第一进风口311进入进风管32内的气流先通过第二散热孔322进入电池包腔体123内,在电池包腔体123内自下而上的由第三散热孔125流出,带走电池包腔体123内的热量。优选的,所述风扇13固定在背板11上。
换句话说,通过在进风管32的侧壁上开设第一散热孔321,从而在背负式吹风机100运行时,可通过第一进风口311和第一散热孔321给电路板22进行散热,延长了电路板22的运行时间;通过在进风管32的顶壁上开设第二散热孔322,同时在电池包腔体123的顶部开设第三散热孔125,从而在背负式吹风机100运行时,可通过第二散热孔322和第三散热孔125在电池包腔体123内形成散热通道,对电池包21进行散热;通过在背板11上增加设置风扇13,从而可以利用该风扇13从第三散热孔125处将电池包腔体123内的热量抽出,实现降温散热,延长了电池包21的运行时间。
如图7与图8并结合图3所示,所述电机涵道组件50连接在进风组件30和出风组件40之间,由电源组件提供动力源。所述电机涵道组件50包括涵道主体51、固定在涵道主体51内部的电机52、与涵道主体51的一端配合安装的导流锥53以及与涵道主体的另一端配合安装的风叶54,所述涵道主体51安装风叶54的一端与进风管32连接、安装导流锥53的一端与出风组件40连接。所述风叶54固定在电机52的电机轴上,如此设置,在电机52启动时会带动风叶54转动,第一进风口311处产生负压,促使外部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311进入进风管32并流动至电机涵道组件50处,随后在导流锥53的作用下沿出风组件40流出。
具体地,所述涵道主体51的靠近风叶54一侧开设有第二进风口511,所述导流锥53的远离风叶54一侧开设有出风口531,所述第二进风口511与所述出风口531连通,以便在涵道主体51内形成风流通道,从而第一进风口311处产生的负压能够通过第二进风口511进入风流通道,随后从出风口531流出,降低电机52的温度。优选的,所述涵道主体51内设有供收容所述电机52的收容部512,所述收容部512内形成有收容腔513,所述电机52收容在所述收容腔513内,所述第二进风口511开设在所述收容部512的靠近风叶54一侧,所述风流通道自所述第二进风口511穿过所述电机52和所述收容腔513到达所述出风口531。
如图9至图13并结合图3所示,所述出风组件40包括弯管41、与弯管41固定连接的波纹管42、与波纹管42固定连接的出风管43、安装在出风管43上的手柄组件44以及与出风管43相连的吹风管45,所述弯管41与所述涵道主体51相连,用于将经过涵道主体51流出的气流引入出风管43内。所述导流锥53伸入弯管41内,且导流锥53的末端端口与弯管41的出风口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a大于等于75mm。优选的,弯管41的出风口的中心轴与波纹管42的中心轴为同一条轴线,导流锥53的末端端口与弯管41的出风口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a大于等于80mm,以减少吹力损失,提高性能。
所述弯管41的进风口一端伸入所述涵道主体51内并与所述涵道主体51的端口转动连接,且弯管41的进风口的中心轴与涵道主体51的中心轴为同一条轴线,从而弯管41能够实现与涵道主体51同轴转动,且转动角度大于等于90°,方便操作者调节出风组件40的角度,实现在大范围区域内工作,具体可参图13。
具体地,涵道主体51的靠近弯管41一端设有容纳部514,所述容纳部514的内径大于等于涵道主体51的外径,以便在容纳部514内形成一容纳腔(未标号),弯管41的进风口一端收容在该容纳腔内。所述弯管41的进风口一端设有卡槽411,所述背负组件10的靠近弯管41一侧设有卡合部14,该卡合部14收容在卡槽411内并能够沿卡槽411滑动,以将弯管41与背负组件10卡扣连接且弯管41能够相对于背负组件10转动。优选的,所述容纳部514收容在背负组件10内并位于卡合部14的内侧,所述弯管41相对于所述背负组件10转动的角度大于等于90°。
本实施例中,因背负组件10包括前盖122和后盖121,故卡合部14可以一部分设置在前盖122上、另一部分设置在后盖121上,当前盖122和后盖121组装完成后,可以形成一圈完整的突出结构,即完整的卡合部14。这样的设计,不仅将弯管41与前盖122和后盖121进行了轨道式结合固定,确保弯管41不会脱落,而且还不影响弯管41相对于涵道主体51转动。
为了降低出风时的噪音,优选在波纹管42的内侧壁上也设置降噪海绵(未图示),且该降噪海绵的厚度大于等于4mm,以降低整机运行时的噪音。
如图14与图15所示,所述手柄组件44用于供操作者抓握并启动背负式吹风机100,手柄组件44通过控制线与电源组件(具体为电路板22)相连,以此来实现背负式吹风机100的正常启动。本实用新型中,因电池包21设置有两个,为了让使用者能够清楚的知道当前电池包21的电量,故在手柄组件44上增加设置了显示屏441,该显示屏441上设有用于显示电池包21当前电量的第一显示部分442和用于显示电池包21数量的第二显示部分443,所述第一显示部分442位于第二显示部分443的左侧,由四个显示灯组成,第二显示部分443位于第一显示部分442的右侧,由两个显示灯组成。
当单个电池包21插入电池包腔体123内时,第二显示部分443中的对应显示灯亮起,第一显示部分442显示当前单个电池包21的电量;当两个电池包21均插入电池包腔体123内时,第二显示部分443中的两个显示灯全部亮起,此时第一显示部分442优先显示电量多的电池包21的电量并且电量多的电池包21优先放电,当电量多的电池包21运行到与另一个电池包21电量相同时,两个电池包21会同时放电,以确保背负式吹风机100的运行电池包容量。
所述手柄组件44上还设有加速按钮444、定速按钮445和开关板机446,其中,显示屏441设置在手柄组件44的顶部,方便操作者直视;加速按钮444设置在显示屏441的下方,方便操作者用大拇指进行操作,实现多档加速;定速按钮445设置在手柄组件44的左侧,开关板机446设置在手柄组件44的下方,方便用四个手指进行握持操作。使用时,先用四个手指按压开关板机446,使背负式吹风机100开机启动;然后,按压加速按钮444,使背负式吹风机100在不同的风速档位下进行切换;待选定风速档位后,再通过按压开关板机446来调节具体的风速;最后,转动定速按钮445,对当前的风速进行锁定,松开定速按钮445后,背负式吹风机100即能够固定在当前风速下工作。待工作完成后,松开开关板机446即可使背负式吹风机100关机。
请再参图9所示,所述吹风管45连接在出风管43的末端,吹风管45的内腔形成了出风通道,以供出风。本实施例中,吹风管45由两部分组成,该两部分沿轴向方向相互组装,一方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延长吹风管45的出风通道,另一方面,使用完成后可以拆卸和收纳,非常方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吹风管45也可只设置其中的一部分,取消另一部分的设计,此处不作限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背负式吹风机100通过将导流锥53设置成伸入弯管41内,且导流锥53的末端端口与弯管41的出风口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75mm,从而不仅能够减少吹力损失,而且还能提高背负式吹风机100的整机性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负式吹风机,包括背负组件、进风组件、出风组件以及连接在进风组件与出风组件之间的电机涵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涵道组件包括涵道主体、固定在所述涵道主体内部的电机以及分别与所述涵道主体的两端配合安装的导流锥和风叶,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弯管、与弯管固定连接的波纹管以及与波纹管固定连接的出风管,所述导流锥伸入所述弯管内,且所述导流锥的末端端口与所述弯管的出风口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7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锥的末端端口与所述弯管的出风口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8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的出风口的中心轴与所述波纹管的中心轴为同一条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的进风口一端伸入所述涵道主体内并与所述涵道主体转动连接,所述弯管的进风口的中心轴与所述涵道主体的中心轴为同一条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负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主体的靠近弯管一端设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涵道主体的外径,以在所述容纳部内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弯管的进风口一端收容在所述容纳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负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的进风口一端设有卡槽,所述背负组件的靠近所述弯管一侧设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收容在所述卡槽内并能够沿所述卡槽滑动,以将所述弯管与所述背负组件卡扣连接且所述弯管能够相对于所述背负组件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负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收容在所述背负组件内并位于所述卡合部的内侧,所述弯管相对于所述背负组件转动的角度大于等于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组件包括风窗和与所述风窗相连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与所述涵道主体相连,所述风窗上开设有进风口,当所述背负式吹风机的功率大于2000W时,所述风窗的进风面积大于等于11000立方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负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的内侧壁上设有降噪海绵,以降低进风时的噪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负式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海绵的厚度大于等于4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37805.XU CN218581853U (zh) | 2022-10-09 | 2022-10-09 | 背负式吹风机 |
PCT/CN2023/107667 WO2024017180A1 (zh) | 2022-07-18 | 2023-07-17 | 轴流吹风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37805.XU CN218581853U (zh) | 2022-10-09 | 2022-10-09 | 背负式吹风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81853U true CN218581853U (zh) | 2023-03-07 |
Family
ID=85367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637805.XU Active CN218581853U (zh) | 2022-07-18 | 2022-10-09 | 背负式吹风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8185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17180A1 (zh) * | 2022-07-18 | 2024-01-25 | 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 轴流吹风机 |
-
2022
- 2022-10-09 CN CN202222637805.XU patent/CN21858185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17180A1 (zh) * | 2022-07-18 | 2024-01-25 | 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 轴流吹风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581853U (zh) | 背负式吹风机 | |
CN213808160U (zh) | 背负式吹风机 | |
CN111749173A (zh) | 吹风机 | |
CN107022968B (zh) | 背负式风机系统 | |
CN209477418U (zh) | 电圆锯 | |
CN218581841U (zh) | 轴流吹风机 | |
CN109174763B (zh) | 一种手持式清洗枪及清洗装置 | |
JP7152595B2 (ja) | ダニ除去器の導流構造およびダニ除去器 | |
WO2007072784A1 (ja) | 電池パック | |
CN112343847A (zh) | 背负式吹风机 | |
US20230270058A1 (en) | Backpack blower, backpack assembly and backpack power assembly | |
CN111838936B (zh) | 一种吹风机 | |
CN106192836B (zh) | 背负式风机系统 | |
CN210961779U (zh) | 手持式吸尘器 | |
CN216960988U (zh) | 一种链锯 | |
US20220330495A1 (en) | Blowing-sucking device | |
CN213684595U (zh) | 脖戴风扇 | |
CN111432057B (zh) | 一种便捷充电的游戏手机壳 | |
CN117889088A (zh) | 轴流吹风机 | |
CN211368549U (zh) | 吹风机 | |
CN109008150B (zh) | 一种无扇吹风机 | |
CN214157201U (zh) | 一种手持吸尘器 | |
CN218511017U (zh) | 空调 | |
CN215333486U (zh) | 一种轴流式电动工具 | |
CN112353291A (zh) | 一种手持吸尘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