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1373U - 一种防卡死、跳档的机械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卡死、跳档的机械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81373U
CN218581373U CN202221902354.1U CN202221902354U CN218581373U CN 218581373 U CN218581373 U CN 218581373U CN 202221902354 U CN202221902354 U CN 202221902354U CN 218581373 U CN218581373 U CN 2185813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shifting
bolt
spring bol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0235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小勇
王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he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he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he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he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0235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813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813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813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卡死、跳档的机械锁,属于机械锁技术领域,包括底壳、锁舌组件、斜舌组件和拨动组件,锁舌组件、斜舌组件和拨动组件分别安装于锁体底壳内并由上盖板封盖,所述拨动组件包括滑槽板、扁担拨叉和锁舌拨轮;扁担拨叉在滑槽内滑动时,拨齿带动扁担滑动,从而带动斜舌拨叉,开启斜舌;锁舌拨轮在滑槽内滑动时,锁舌拨轮与所述齿轮板啮合,带动锁舌固定板运动,开启或闭合锁舌。本机械锁结构简单,开锁更加省力,运行更加稳定,不易出现跳档和滑档,具有非常大的商业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防卡死、跳档的机械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卡死、跳档的机械锁。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门锁都是机械锁,为一档或二档锁体,锁内结构复杂,其开锁、闭锁功能的实现往往都是通过多个齿轮和其它多部件的配合;该复杂的结构也导致锁舌和斜舌只能同步回收,这样容易导致开锁用力过大,钥匙在开锁过程中断裂时有发生;尤其是在使用过程中,在锁舌和斜舌切换的时候容易出现跳档和滑档,导致无法开启门锁。市场上还有部分二档锁体,其结构更为复杂,其在使用过程中有多个卡点,一旦锁舌停留在卡点处卡死,锁芯无法开启,只能强开,导致锁具破坏。另外,该类机械锁的开启需要旋转锁芯540度或900度才能开启锁体;若该结构锁体在电子锁中使用,则非常浪费开门时间和浪费电能。
针对市场上现有机械锁的诸多不足,叩待解决研发出一种机械锁:
1.该锁结构简单、稳定、高效;
2.离合结构的使用能够优化锁具内的零部件,锁舌和斜舌回收能够独立控制,减少内部结构卡滞所致钥匙无法开锁的发生;
3.减少锁芯的旋转度数及扭力,防止钥匙断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通过拨动组件与锁舌组件及斜舌组件的配合,实现开启斜舌、开启与闭合锁舌,让锁体结构简单,运行更加稳定,开锁更加省力,不易出现卡死跳档现象。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防卡死、跳档的机械锁,包括底壳、锁舌组件、斜舌组件和拨动组件,锁舌组件、斜舌组件和拨动组件分别安装于锁体底壳内并由上盖板封盖,所述拨动组件包括滑槽板、扁担拨叉和锁舌拨轮,所述滑槽板固接在锁体底壳内,滑槽板上固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扁担拨叉、锁舌拨轮均为弧形,所述扁担拨叉的外弧固设有拨齿,所述锁舌拨轮为外弧有齿的扇形齿轮;
所述斜舌组件包括扁担、斜舌拨叉,所述扁担滑动连接在锁体底壳内,同时与拨齿活动抵接;所述扁担与斜舌拨叉转动连接,所述扁担拨叉在滑槽内滑动时,拨齿带动扁担滑动,从而带动斜舌拨叉,开启斜舌;
所述锁舌组件包括锁舌固定板、齿轮板,所述锁舌固定板与锁舌固接,所述齿轮板与所述锁舌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锁舌拨轮在滑槽内滑动时,所述扇形齿轮与所述齿轮板啮合,带动锁舌固定板运动,开启或闭合锁舌。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锁舌拨轮至少固设有2个拨轮轴孔,所述扁担拨叉含有空心的弧形沟槽;通过拨轮轴限位扁担拨叉于滑槽板与锁舌拨轮之间,拨轮轴可在滑槽上及弧形沟槽内自由滑动。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齿轮板一端通过弹性扭簧与锁体底壳活动连接,在锁芯拨叉转动锁舌开启的过程中,弹性扭簧可助力锁舌使其弹出开启;在锁芯拨叉转动到锁舌闭合最后阶段,扭簧可助力锁舌自动收回闭合。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齿轮板相对两侧均含有轮齿,一侧与锁舌拨轮啮合,另一侧与稳定齿片上的轮齿啮合,稳定齿片与转轴转动连接,这样可以增加齿轮板转动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锁舌拨轮2个拨轮轴孔间的弧度小于所述弧形沟槽的弧度。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扁担拨叉的弧度大于锁舌拨轮的弧度。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滑槽的弧度为160-180度。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还包括锁芯,所述锁芯上的锁芯拨叉与锁舌拨轮及扁担拨叉活动抵接。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安全锁舌组件和2个天地杆,所述天地杆分别滑动连接在锁体底壳和上盖板内,天地杆上固设有斜向滑槽,通过斜向滑槽天地杆与锁舌固定板滑动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本申请机械锁还包括副锁舌。
工作原理:
锁芯拨叉逆时针转动,拨动锁舌拨轮和扁担拨叉逆时针转动,通过锁舌拨轮和齿轮板的轮齿啮合,带动锁舌固定板运动,锁舌伸出、上锁;在其开启过程中,弹性扭簧可助力锁舌固定板及锁舌的运动,使开锁省力。锁芯拨叉顺时针转动,拨动锁舌拨轮和扁担拨叉逆时针转动,通过锁舌拨轮和齿轮板的轮齿啮合,带动锁舌固定板运动,锁舌收回。
在开锁过程中,由于弹性扭簧的作用,主锁舌开启到三分之二时,锁舌会自动回收;主锁舌开启到四分之三时,此时继续转动锁芯拨叉,斜舌同步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拨动组件与锁舌组件及斜舌组件的配合,巧妙的实现斜舌开启、锁舌的开启与闭合,同时该设计让锁体结构简单,运行更加稳定,开锁更加省力,不易出现卡死跳档现象,具有非常大的商业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闭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滑槽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扁担拨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舌拨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齿轮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稳定齿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波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锁芯拨叉,21、滑槽板,211、滑槽,212、固定孔,22、扁担拨叉,221、弧形沟槽,222、拨齿,23锁舌拨轮,231、扇形齿,232、拨轮轴孔,24、拨轮轴, 31、锁舌,32、锁舌固定板,33、齿轮板,331、板齿,332、扭簧轴,333、稳定齿,334、固定板孔,335、转动轴孔,34弹力扭簧,35、稳定齿片,351、轮齿,41、斜舌,42、扁担,43、斜舌拨叉,5、转轴,6、天地杆,7、安全锁舌,8、锁体底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逆时针”、“顺时针”、“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底端”、“顶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卡死、跳档的机械锁,包括底壳、锁舌组件、斜舌组件和拨动组件,锁舌组件、斜舌组件和拨动组件分别安装于锁体底壳8内并由上盖板封盖,拨动组件包括滑槽板21、扁担拨叉22和锁舌拨轮23,滑槽板21通过固定孔212固定在锁体底壳8内,滑槽板上固设有滑槽211。
本实施例锁舌拨轮23固设有2个拨轮轴孔232,所述扁担拨叉22含有空心的弧形沟槽221;通过拨轮轴24限位扁担拨叉22于滑槽板21与锁舌拨轮23之间,拨轮轴24可在滑槽211上及弧形沟槽221内自由滑动。
滑槽221、扁担拨叉22、锁舌拨轮23均为弧形,扁担拨叉22的外弧固设有拨齿222,锁舌拨轮23为外弧有齿的扇形齿轮;滑槽221的弧度可为160-180度,本实施例中滑槽 221的弧度为170度,扁担拨叉22弧度125度、锁舌拨轮23的弧度为95度。
斜舌组件包括扁担42、斜舌拨叉43,扁担42滑动连接在锁体底壳8内,同时与拨齿222活动抵接;扁担42与斜舌拨叉43转动连接,扁担拨叉22在滑槽211内滑动时,拨齿222带动扁担42滑动,从而带动斜舌拨叉43,开启斜舌41;
锁舌组件包括锁舌固定板32、齿轮板33,锁舌固定板32与锁舌31固接,齿轮板33通过转动轴孔335与锁体底壳8通过转轴转动连接,齿轮板33通过固定板孔334与锁舌固定板32转动连接,齿轮板33上还设有与弹力扭簧34连接的扭簧轴332。锁舌拨轮23 在滑槽211内滑动时,扇形齿轮的扇形齿231与所述齿轮板33上的板齿331啮合,带动锁舌固定板32运动,开启或闭合锁舌31。
本实施例齿轮板33一端通过弹性扭簧34与锁体底壳8活动连接,在锁芯拨叉1转动锁舌31开启的过程中,弹性扭簧34可助力锁舌31使其弹出开启;在锁芯拨叉1转动到锁舌31闭合近三分之二时,弹性扭簧34可助力锁舌31自动收回闭合。本实施例扁担拨叉22的弧度(125度)大于锁舌拨轮23的弧度(95度),这样锁舌31在收回到近四分之三时,借助弹性扭簧34的作用,锁舌31就会自动完全收回,此时如果继续转动锁芯拨叉1,才会拨动扁担42,扁担42带动斜舌拨叉43,开启斜舌41。
为了使齿轮板33在转动过程中更加稳定,本实施例还包括稳定齿片35。齿轮板33有两侧均含有轮齿,分别为板齿331和稳定齿333,其中板齿331与锁舌拨轮23上的扇形齿231啮合,稳定齿333与稳定齿片35上的轮齿351啮合,稳定齿片35与转轴5转动连接,这样可以增加齿轮板33转动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还包括安全锁舌组件7和2个天地杆6,所述天地杆6分别滑动连接在锁体底壳8和上盖板内,天地杆6上固设有斜向滑槽,通过斜向滑槽天地杆与锁舌固定板滑动连接,实现与锁舌31同步开启或闭合。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还增设副锁舌,通过副锁舌斜向滑槽与锁舌固定板的配合,实现与锁舌同步开启或闭合。
另外,本实施例选用带有拨轮的钥匙驱动锁芯拨动滑块开锁或闭锁,实际应用中,也可选用电机驱动拨轮实现开锁或闭锁。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卡死、跳档的机械锁,包括底壳、锁舌组件、斜舌组件和拨动组件,锁舌组件、斜舌组件和拨动组件分别安装于锁体底壳内并由上盖板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组件包括滑槽板、扁担拨叉和锁舌拨轮,所述滑槽板固接在锁体底壳内,滑槽板上固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扁担拨叉、锁舌拨轮均为弧形,所述扁担拨叉的外弧固设有拨齿,所述锁舌拨轮为外弧有齿的扇形齿轮;
所述斜舌组件包括扁担、斜舌拨叉,所述扁担滑动连接在锁体底壳内,同时与拨齿活动抵接;所述扁担与斜舌拨叉转动连接,所述扁担拨叉在滑槽内滑动时,拨齿带动扁担滑动,从而带动斜舌拨叉,开启斜舌;
所述锁舌组件包括锁舌固定板、齿轮板,所述锁舌固定板与锁舌固接,所述齿轮板与所述锁舌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锁舌拨轮在滑槽内滑动时,所述扇形齿轮与所述齿轮板啮合,带动锁舌固定板运动,开启或闭合锁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卡死、跳档的机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拨轮至少固设有2个拨轮轴孔,所述扁担拨叉含有空心的弧形沟槽;通过拨轮轴限位扁担拨叉于滑槽板与锁舌拨轮之间,拨轮轴可在滑槽上及弧形沟槽内自由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卡死、跳档的机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拨轮2个拨轮轴孔间的弧度小于所述弧形沟槽的弧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卡死、跳档的机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板一端通过弹性扭簧与锁体底壳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卡死、跳档的机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板相对两侧均含有轮齿,一侧与锁舌拨轮啮合,另一侧与稳定齿片上的轮齿啮合,稳定齿片与转轴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卡死、跳档的机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扁担拨叉的弧度大于锁舌拨轮的弧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卡死、跳档的机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弧度为160-18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卡死、跳档的机械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芯,所述锁芯上的锁芯拨叉与锁舌拨轮及扁担拨叉活动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卡死、跳档的机械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锁舌组件和2个天地杆,所述天地杆分别滑动连接在锁体底壳和上盖板内,天地杆上固设有斜向滑槽,通过斜向滑槽天地杆与锁舌固定板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卡死、跳档的机械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锁舌。
CN202221902354.1U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防卡死、跳档的机械锁 Active CN2185813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02354.1U CN218581373U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防卡死、跳档的机械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02354.1U CN218581373U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防卡死、跳档的机械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81373U true CN218581373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61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02354.1U Active CN218581373U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防卡死、跳档的机械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813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202021106976U1 (de) Türschlossstruktur eines Tresors
CN218581373U (zh) 一种防卡死、跳档的机械锁
CN106088811B (zh) 一种可通过推拉把手解锁的门锁
CN201486275U (zh) 一种门锁
CN101781953B (zh) 卡钉式门锁锁闭机构
CN216921685U (zh) 一种锁舌与斜舌不联动的齿轮锁
CN216921686U (zh) 一种离合机构及其门锁
CN201991312U (zh) 一种电子门锁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
CN115653410A (zh) 一种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的机械锁
CN114135159A (zh) 一种门锁离合机构
CN210483288U (zh) 全自动锁体开关门装置
CN2272937Y (zh) 四方位门锁
CN204457156U (zh) 具有机电通用开锁方式的自动上锁门锁
CN201184094Y (zh) 防盗保险箱柜
CN218815764U (zh) 一种副舌组件及其门锁
CN209761075U (zh) 一种带有逃生功能的电子锁
CN218815753U (zh) 一种斜舌传动机构及其门锁
CN208024129U (zh) 一种新型锁体组件
CN201810063U (zh) 锁具
CN2628669Y (zh) 防盗门内插式电机锁
CN206888789U (zh) 一种防盗保险箱柜
CN220319345U (zh) 一种锁芯装置及其天地式房车门锁
CN2533226Y (zh) 三向防盗门锁
CN201043408Y (zh) 一种防盗保险箱柜
CN216866471U (zh) 一种防盗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