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1004U - 铝塑组合板 - Google Patents

铝塑组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81004U
CN218581004U CN202222819942.5U CN202222819942U CN218581004U CN 218581004 U CN218581004 U CN 218581004U CN 202222819942 U CN202222819942 U CN 202222819942U CN 218581004 U CN218581004 U CN 218581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anel
aluminum
plastic composite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199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险峰
陈俊岭
陈泽涛
陈家雄
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UNFENG BFS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UNFENG BF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UNFENG BFS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UNFENG BF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199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810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81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810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塑板房领域,公开一种铝塑组合板,包括内层板、外层板及紧固件;内层板包括衬板部及支撑部;支撑部设置在衬板部周缘位置;外层板罩设在内层板外侧,外层板与内层板围设形成中空腔;外层板包括面板部及与面板部连接的加强部;面板部与支撑部相抵接,加强部贴合在支撑部上;紧固件依次穿设加强部与支撑部。通过在内层板上设置支撑部,在外层板上设置加强部,实现快速将外层板罩设在内层板外侧,替代传统的封边带结构,简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并通过支撑部与面板部相抵接,提高整体铝塑组合板的强度,通过将加强部贴合在支撑部上,提高支撑部的承载能力;通过设置中空腔,提高整体铝塑组合板隔热、隔音及防火性能。

Description

铝塑组合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塑板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铝塑组合板。
背景技术
建筑房屋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利用所掌握的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建筑房屋用于供人们居住或放置物品,以避免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一些需要快速搭建临时住所时,通常会采用预制板房,预制板房是一种以轻钢为骨架,以夹芯板为围护材料,以标准模数系列进行空间合,构件采用螺栓连接,经济型活动板房屋。而在预制板房中夹芯板主要采用的就是铝塑组合板,铝塑板由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材料(金属和非金属)组成,它既保留了原组成材料(金属铝、非金属聚乙烯塑料)的主要特性,又克服了原组成材料的不足,进而获得了众多优异的材料性质,如豪华性、艳丽多彩的装饰性、耐候、耐腐蚀、耐撞击、防火、防潮、隔音、隔热、抗震性;质轻、易加工成型、易搬运安装等特性。
现有的铝塑组合板都是采用层状拼接,再在周缘位置套设封边带,最后通过螺丝将封边带与各层板连接固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将封边带套设在各层板外侧时需要对层板进行夹持固定,再将封边带缠绕在层板外侧最后固定,操作复杂,生产效率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铝塑组合板生产效率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塑组合板,包括:
内层板,所述内层板包括衬板部及与所述衬板部连接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衬板部的周缘位置;
外层板,与所述内层板连接,所述外层板罩设在所述内层板外侧,所述外层板与所述内层板围设形成中空腔;所述外层板包括面板部及与所述面板部连接的加强部;所述面板部与所述支撑部相抵接,所述加强部贴合在所述支撑部上;及
紧固件,连接所述内层板与所述外层板,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设所述加强部与所述支撑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衬板部呈矩形直板状结构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呈长条状结构设置,所述支撑部的设置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部分别对应设置在矩形状所述衬板部的四个侧边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垂直于所述衬板部设置,所述支撑部自所述衬板部向所述面板部方向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衬板部的连接位置设置有折弯槽;所述折弯槽设置在所述内层板靠近所述外层板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弯槽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状结构设置,所述折弯槽的两侧壁自所述内层板向远离所述外层板方向呈逐渐靠近状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板部呈矩形直板状结构设置,所述面板部与所述衬板部并列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呈长条状结构设置,所述加强部垂直于所述面板部,所述加强部自所述面板部向所述衬板部方向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的设置数量为四个,各所述加强部分别对应设置在矩形状面板部的四个侧边位置,各所述加强部拼接成环状结构套设在所述支撑部的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板部与所述加强部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回扣槽;所述回扣槽设置在所述外层板靠近所述内层板的一侧,所述回扣槽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状结构设置,所述回扣槽的两侧壁自所述外层板向远离所述内层板方向呈逐渐靠近状倾斜设置。
上述铝塑组合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内层板上设置支撑部,在外层板上设置加强部,实现快速的将外层板罩设在内层板外侧,替代传统的封边带结构,简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并通过将支撑部与面板部相抵接,提高整体铝塑组合板的强度,通过将加强部贴合在支撑部上,提高支撑部的承载能力;通过设置中空腔,提高整体铝塑组合板的隔热、隔音及防火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铝塑组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铝塑组合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铝塑组合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内层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外层板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的含义为:
100、铝塑组合板;
10、内层板;11、衬板部;12、支撑部;15、折弯槽;
20、外层板;21、面板部;22、加强部;25、回扣槽;26、中空腔;
30、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铝塑组合板100,包括内层板10、与内层板10连接的外层板20、连接内层板10与外层板20的紧固件30。内层板10包括衬板部11及与衬板部11连接的支撑部12;支撑部12设置在衬板部11的周缘位置;外层板20罩设在内层板10外侧,外层板20与内层板10围设形成中空腔26,通过中空腔26有效降低导热与传音性能,进而保证铝塑组合板100的隔热、隔音及防火性能;该外层板20包括面板部21及与面板部21连接的加强部22;面板部21与支撑部12相抵接,进而提高面板部21的抗冲击性能,保证铝塑组合板100的强度,该加强部22贴合在支撑部12上,以减少支撑部12在承受冲击载荷时产生的形变量,进而提高支撑部12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铝塑组合板100的强度;紧固件30依次穿设加强部22与支撑部12,将支撑部12与加强部22连接为一体,提高承载能力的同时,将内层板10与外层板20连接固定,保证对内层板10与外层板20之间的快速装拆。
上述铝塑组合板100,通过在内层板10上设置支撑部12,在外层板20上设置加强部22,实现快速的将外层板20罩设在内层板10外侧,替代传统的封边带结构,简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并通过将支撑部12与面板部21相抵接,提高整体铝塑组合板100的强度,通过将加强部22贴合在支撑部12上,提高支撑部12的承载能力;通过设置中空腔26,提高整体铝塑组合板100的隔热、隔音及防火性能。
进一步地,该内层板10对应设置在靠近外界建筑内部的一侧;该衬板部11呈矩形直板状结构设置,该支撑部12呈长条状结构设置,支撑部12垂直于衬板部11设置,支撑部12自衬板部11向面板部21方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撑部12的设置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部12分别对应设置在矩形状衬板部11的四个侧边位置,各支撑部12的长度尺寸分别与衬板部11各侧边长度尺寸相同,以保证各支撑部12翻折后形成中空矩形状结构。可以理解地,该衬板部11与支撑部12为一体件。
进一步地,该支撑部12与衬板部11的连接位置设置有折弯槽15;该折弯槽15呈长条形凹槽状结构设置,该折弯槽15设置在内层板10靠近外层板20的一侧,该折弯槽15用于方便将支撑部12向靠近外层板20方向折弯。在本实施例中,该折弯槽15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状结构设置(横截面为垂直于长条形折弯槽15延伸方向的平面),该折弯槽15的两侧壁自内层板10向远离外层板20方向呈逐渐靠近状倾斜设置,以保证折弯状态下支撑部12与衬板部11的周缘位置相抵接,提高稳定性。优选的,该折弯槽15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以保证折弯状态下支撑部12与衬板部11的周缘端面贴合,提高支撑部12的承载能力。
进一步地,该外层板20对应设置在靠近外界建筑外部的一侧,中空腔26呈矩形状结构设置,中空腔26设置在面板部21与衬板部11之间,该中空腔26用于降低内层板10与外层板20之间的导热效率与传音效率,进而保证隔热、隔音及防火性能。可以理解地,该中空腔26内填充防火海绵(图未示),以进一步提高内层板10与外层板20之间的隔热、隔音及防火性能。
进一步地,该面板部21呈矩形直板状结构设置,该面板部21与衬板部11并列设置;该加强部22呈矩形长条状结构设置,加强部22垂直于面板部21,加强部22自面板部21向衬板部11方向延伸设置,该加强部22与支撑部12并列设置,加强部22贴合在支撑部12的一侧,以提高支撑部12的承载能力,提高支撑部12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该加强部22的设置数量为四个,各加强部22分别对应设置在矩形状面板部21的四个侧边位置,各加强部22拼接形成环状结构套设在支撑部12的外侧,进而减小支撑部12在承受冲击载荷时向外扩张的形变量,防止内层板10与外层板20因受到冲击而脱离。可以理解地,该面板部21与加强部22为一体件。
进一步地,该面板部21与加强部22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回扣槽25;该回扣槽25呈长条形凹槽状结构设置,回扣槽25设置在外层板20靠近内层板10的一侧,该回扣槽25用于方便将加强部22向靠近内层板10方向折弯。在本实施例中,该回扣槽25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状结构设置,该回扣槽25的两侧壁自外层板20向远离内层板10方向呈逐渐靠近状倾斜设置,以保证折弯状态下加强部22与面板部21的周缘位置相抵接,提高稳定性。优选的,该回扣槽25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以保证折弯状态下加强部22与面板部21的周缘端面贴合,提高加强部22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该紧固件30环绕外层板20间隔设置,该紧固件30依次穿过加强部22与支撑部12,紧固件30垂直于加强部22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紧固件30为铆钉。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安装时,将支撑部12向衬板部11靠近折弯槽15的一侧弯折,直至支撑部12与衬板部11周缘端面贴合,将外层板20设置有回扣槽25的一侧与折弯后的支撑部12端部抵接,将加强部22向靠近内层板10方向折弯,直至加强部22与面板部21周缘端面贴合,此时加强部22套设在支撑部12外侧并与支撑部12贴合,最后通过铆钉铆接固定,安装方便快捷,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保证了铝塑组合板100的承载能力。而且在面板部21与衬板部11上可以设置用户预设的图案,使铝塑组合板100整体更贴合用户需求,在需要对图案进行更换时,只需要对应更换内层板10或外层板20即可,不需要整体更换,降低更换成本,同时利用了拆装简便快捷的有益效果,保证了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铝塑组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层板,所述内层板包括衬板部及与所述衬板部连接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衬板部的周缘位置;
外层板,与所述内层板连接,所述外层板罩设在所述内层板外侧,所述外层板与所述内层板围设形成中空腔;所述外层板包括面板部及与所述面板部连接的加强部;所述面板部与所述支撑部相抵接,所述加强部贴合在所述支撑部上;及
紧固件,连接所述内层板与所述外层板,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设所述加强部与所述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组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板部呈矩形直板状结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塑组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呈长条状结构设置,所述支撑部的设置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部分别对应设置在矩形状所述衬板部的四个侧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塑组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垂直于所述衬板部设置,所述支撑部自所述衬板部向所述面板部方向延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组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衬板部的连接位置设置有折弯槽;所述折弯槽设置在所述内层板靠近所述外层板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塑组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槽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状结构设置,所述折弯槽的两侧壁自所述内层板向远离所述外层板方向呈逐渐靠近状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组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部呈矩形直板状结构设置,所述面板部与所述衬板部并列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铝塑组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呈长条状结构设置,所述加强部垂直于所述面板部,所述加强部自所述面板部向所述衬板部方向延伸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铝塑组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的设置数量为四个,各所述加强部分别对应设置在矩形状面板部的四个侧边位置,各所述加强部拼接成环状结构套设在所述支撑部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组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部与所述加强部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回扣槽;所述回扣槽设置在所述外层板靠近所述内层板的一侧,所述回扣槽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状结构设置,所述回扣槽的两侧壁自所述外层板向远离所述内层板方向呈逐渐靠近状倾斜设置。
CN202222819942.5U 2022-10-24 2022-10-24 铝塑组合板 Active CN218581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9942.5U CN218581004U (zh) 2022-10-24 2022-10-24 铝塑组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9942.5U CN218581004U (zh) 2022-10-24 2022-10-24 铝塑组合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81004U true CN218581004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75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19942.5U Active CN218581004U (zh) 2022-10-24 2022-10-24 铝塑组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810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161972A1 (en) Self supportive panel system
CN205296482U (zh) 一种用于室内建筑空间的组合式防火型墙体结构
CN218581004U (zh) 铝塑组合板
CN209305776U (zh) 双面瓦楞隔音墙板
CN214930429U (zh) 一种落地式的木质窗斗
CN210127561U (zh) 墙体结构
CN213174486U (zh) 装配式合金钢骨架泡沫铝轻型屋面板
CN212427628U (zh) 一种节能型复合墙体
CN209064216U (zh) 一种特种车辆的泡沫蜂窝多夹层厢体板
CN209443606U (zh) 一种夹层结构保温隔音降噪装配式结构板
CN210134557U (zh) 墙体结构
CN113044160A (zh) 一种落地式的木质窗斗及其安装方法
CN112900777B (zh) 运用防水防撞材料的墙板
CN2934430Y (zh) 轻质抗震高强复合墙板
CN110944833A (zh) 由层压层覆盖的聚碳酸酯多壁片材制成的复合面板
CN200996187Y (zh) 一种塑坚板
CN214062115U (zh) 一种组合式节能板材
US20070130880A1 (en) Prefabricated wall panel
CN219055607U (zh) 新型一体式蜂窝板
CA3114828C (en) Door panel
CN209855037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铝合金墙体结构
CN215212025U (zh) 一种保温隔热型装饰板材
CN216783651U (zh) 一种结构型铝合金蜂窝板
CN215406899U (zh) 稳定型承重板
CN219471668U (zh) 一种应用于户外的超低能耗户外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