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72122U - 清洁系统及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清洁系统及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72122U CN218572122U CN202222409451.3U CN202222409451U CN218572122U CN 218572122 U CN218572122 U CN 218572122U CN 202222409451 U CN202222409451 U CN 202222409451U CN 218572122 U CN218572122 U CN 2185721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d cap
- trigger
- sewage
- slop pail
-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清洁系统及清洁设备,该清洁系统包括清洁设备和基站,清洁设备包括机身以及设置在机身上的污水桶,在污水桶上开设有连通内腔的排污口;在污水桶上设置有端盖组件,端盖组件被构造为运动至关闭排污口的第一位置,以及运动至打开排污口的第二位置;基站被构造为用于对接清洁设备,基站上设置有触发部;清洁设备与基站对接后,触发部被构造为在排污时,使端盖组件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以及在复位时,使端盖组件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本公开的清洁系统可以利用基站上设置的触发部将污水桶的端盖组件打开,由此使污水桶内的脏污可以自动排出,从而可以避免用户接触到脏污,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清洁设备领域,更准确地说,本公开涉及一种清洁系统;本公开还涉及一种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环境卫生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伴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的不断提高,相应的对环境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出现了许多清洁地面的设备,常用的有吸尘器、扫地机和洗地机等。洗地机是一种清洗地面同时吸干污水,并将污水带离现场的清洁机械。
现有的洗地机中一般设置有存放清洁用溶液的溶液桶和收集清洗后污水的污水桶,其中,想要将污水桶内的污水倒出,需要用户亲自将污水桶的桶盖拆除,再将污水通过污水桶的开口上端排出去,这样操作比较费力,而且用户可能会接触到脏污,大大影响到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及清洁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包括:
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包括机身以及设置在所述机身上的污水桶,在所述污水桶上开设有连通内腔的排污口;在所述污水桶上设置有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被构造为运动至关闭所述排污口的第一位置,以及运动至打开所述排污口的第二位置;
基站,所述基站被构造为用于对接所述清洁设备,所述基站上设置有触发部;所述清洁设备与基站对接后,所述触发部被构造为触发所述端盖组件,使所述端盖组件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以及在复位时,使所述端盖组件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导向配合在所述排污口的位置;所述触发部被构造为推动所述端盖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端盖在所述触发部的平动作用下平动或转动地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污口。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污水桶的端面上形成有至少部分包围所述排污口的围挡;所述端盖相对的两侧被构造为导向配合在所述围挡相对两侧的侧壁上。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围挡侧壁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包括邻近所述触发部的第一导向槽,远离所述触发部的第二导向槽,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的过渡槽;所述端盖被构造为由第一导向槽运动至第二导向槽时,压紧所述排污口。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包括:
封闭部,所述封闭部被构造为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排污口;
侧壁部,所述侧壁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封闭部的相对两侧,在所述侧壁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的导向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侧壁部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导向部连接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底部与所述导向部齐平,所述导向部的顶部高于所述延伸部的顶部;所述延伸部远离导向部一端的底部位置被构造为向下延伸形成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被构造为当导向部位于第二导向槽中时,支撑在所述第一导向槽中。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部为触发杆件,在所述触发杆件的端头设置有限位部;在所述封闭部上邻近所述触发部一端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被配置为当所述清洁设备与所述基站对接时,与所述限位部配合在一起。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封闭部上邻近所述触发部一端的顶部设置有卡合槽,在所述污水桶上设置有预压在所述卡合槽中的卡合部;所述封闭部被构造为运动时挤压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卡合槽脱离。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组件包括铰接在所述污水桶上的端盖,以及设置在所述污水桶上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在所述污水桶径向方向上移动的第一连杆;以及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端盖之间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被构造为受到触发部的推力时,通过第二连杆带动所述端盖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被构造为导向配合在所述污水桶上,且延伸至污水桶邻近所述触发部的一侧,所述触发部被构造为推动所述第一连杆在所述污水桶上平动;
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端盖铰接;所述端盖通过铰接轴铰接在所述污水桶上。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包括:
封闭部,所述封闭部被构造为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排污口;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被构造为沿所述排污口的侧壁延伸,且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封闭部的边缘连接;
传动部,所述传动部的第一端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传动部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铰接轴设置于所述传动部和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为U形,所述排污口位于所述第一连杆的U形口内;所述第二连杆设置有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铰接在一起;还包括与所述传动部固定在一起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杆铰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通过扭簧铰接在所述污水桶上;所述端盖被构造为当所述触发部复位后,在扭簧的作用下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水桶包括桶体,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桶体的底部;在所述桶体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端盖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为所述清洁系统中的清洁设备。
本公开的清洁系统中,将清洁设备放置于基站上后,可以利用基站上设置的触发部将污水桶的端盖组件打开,由此使污水桶内的脏污可以自动排出,从而可以避免用户接触到脏污,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和基站对接后清洁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和基站对接前清洁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污水桶和触发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端盖和安装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污水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污水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的底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污水桶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污水桶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污水桶的剖面示意图。
图1至图14中各组件名称和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1、基站;11、污水口;12、触发杆件;121、限位部;2、清洁设备;21、机身;22、污水桶;221、桶体;222、内腔;223、排污口;224、围挡;225、导向槽;2251、第一导向槽;2252、第二导向槽;2253、过渡槽;231、端盖;2311、封闭部;2312、侧壁部;23131、导向部;23132、延伸部;23133、凸起部;2314、限位槽;2315、卡合槽;2316、铰接轴;2317、连接部;2318、传动部;2319、连接杆;232、第一连杆;2321、抵接部;233、第二连杆;24、卡合部;241、卡合限位端;242、卡合突出端;243、压缩弹簧;25、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以及包括该清洁设备和基站的清洁系统,该清洁设备用于清洁地面、地毯等工作面,基站则用于与清洁设备对接,从而实现给清洁设备充电、补充清洁液、排出污水等各种功能。
具体的,该清洁设备至少包括机身和污水桶。其中,机身作为一个载体,用于安装清洁设备所需的各种功能元件;污水桶设置于机身上,且用于容纳从工作面上吸取的脏污。
污水桶的桶体围成了用于储存脏污的内腔,桶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内腔。污水桶上设置有端盖组件,端盖组件能够相对排污口运动。当端盖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排污口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将污水桶内的脏污密封于污水桶内;当端盖组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排污口处于开启状态,污水桶内的脏污就可以从排污口排出,然后,当端盖组件从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时,排污口重新关闭,污水桶就能够继续储存脏污。
基站上设置有用于与端盖组件配合的触发部。具体的,当清洁设备与基站对接后,触发部能够运动至打开端盖组件,以使污水桶内的脏污经排污口流出,或者,运动至关闭端盖组件,以关闭排污口。
在清洁设备清洁工作面的过程中,清洁设备会将工作面上的脏污吸至污水桶的内腔内暂时储存。当清洁完成或污水桶内已经存满污水的情况发生时,用户可将清洁设备放置于基站上,从而将清洁设备与基站对接。基站上的触发部可以使所述端盖组件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将排污口打开,以使污水桶内的脏污经排污口流出。当污水桶内的脏污全部排放完毕后,基站上的触发部可以使所述端盖组件由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将排污口重新关闭,这样,用户可以将清洁设备从基站上取走,继续进行清洁。整个排污过程可自动进行,无需用户手动进行排污,从而可以避免用户接触到脏污,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参照图1至图14,结合一个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清洁系统及清洁设备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持文本简洁,本公开说明清洁系统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时,一并介绍清洁设备和基站,不再对两者单独进行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该清洁系统包括基站1和清洁设备2。
其中,该清洁设备2用于清洁地面、地毯等工作面,而且清洁设备2可以与基站1之间对接,以便基站1给清洁设备2充电、补充清洁液、排出污水等。具体的,如图2所示,该清洁设备2至少包括机身21和污水桶22。其中,机身21作为一个载体,被构造为用于安装清洁设备2所需的各种功能元件。污水桶22设置于机身21上的后侧,且用于容纳从工作面上吸取的脏污,该脏污可以是清洁产生的污水,也可以包括从工作面上吸入的各种垃圾。
如图2所示,基站1上开设有污水口11,污水口11位于基站1用于承接清洁设备2的区域上,且能够与污水桶22对接,从而承接来自污水桶22的脏污。如图3所示,污水桶22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223,排污口223用于与基站1的污水口11对接,从而将污水桶22内腔222中的脏污经基站1的污水口11排出。污水桶22的排污口223从机身21的底部向下露出。如此设置,当使清洁设备2和基站1对接时,机身21的底部往污水口11的方向运动,直至使污水桶22的排污口223伸入污水口11内,并与污水口11对接。
如图3所示,污水桶22的桶体221围成了用于储存脏污的内腔222,桶体221的底部设置有与内腔222连通的排污口223。污水桶22上设置有端盖组件,端盖组件能够相对排污口223运动。当端盖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排污口223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将污水桶22内的脏污密封于污水桶22内;当端盖组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排污口223处于开启状态,污水桶22内的脏污就可以从排污口223排出,然后,当端盖组件从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时,排污口223重新关闭,污水桶22就能够继续储存脏污。
基站1上设置有用于与端盖组件配合的触发部。具体的,当清洁设备2与基站1对接后,触发部能够运动至打开端盖组件,以使污水桶22内的脏污经排污口223流出,或者,运动至关闭端盖组件,以关闭排污口223。
在清洁设备2清洁工作面的过程中,清洁设备2会将工作面上的脏污吸至污水桶22的内腔222内暂时储存。当清洁完成或污水桶22内已经存满污水的情况发生时,用户可将清洁设备2放置于基站1上,从而将清洁设备2与基站1对接。基站1上的触发部可以使端盖组件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将排污口223打开,以使污水桶22内的脏污经排污口223流出至基站1内部,进而暂存于基站1内部的排污槽内或直接从经排污槽排出。当污水桶22内的脏污全部排放完毕后,基站1上的触发部可以使端盖组件由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将排污口223重新关闭,这样,用户可以将清洁设备2从基站1上取走,继续进行清洁。
可以看出,本公开的清洁设备2的整个排污过程可自动进行,无需用户手动进行排污,从而可以避免用户接触到脏污,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详细地,如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端盖组件包括端盖231,端盖231导向配合在排污口223的位置,即端盖231能够相对排污口223移动。如图4和图5所示,端盖231呈抽屉形,底部是用于关闭或打开排污口223的封闭部2311,封闭部2311的两侧设置有侧壁部2312,侧壁部2312上设置有导向部23131,在封闭部2311上邻近触发部一端的底部,也就是端盖231靠近触发部一端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槽2314。
如图3、图6和图7所示,在污水桶22的端面上形成有至少部分包围排污口223的围挡224,围挡224相对两侧的内壁设置有导向槽225。在配合时,端盖231伸入围挡224内,并使侧壁部2312上的导向部23131与围挡224内壁上的导向槽225导向配合,由此,实现了封闭部2311关闭或打开排污口223。
如图3所示,基站1上的触发部为触发杆件12,在触发杆件12的端头设置有向上凸出的限位部121,限位部121能够进入至限位槽2314内,从而使得触发杆件12能够带动端盖231相对污水桶22移动。
图3所示的是端盖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端盖组件与污水桶22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可以看出,此时导向部23131位于导向槽225的最内部,端盖231将排污口223完全封闭,污水桶22内的脏污被端盖231阻挡,从而使脏污密封在污水桶22内,避免在用户使用清洁设备2清洁工作面的过程中,脏污从污水桶22内流出。
当需要进行排污时,用户需要将清洁设备2放置于基站1上,从而将清洁设备2与基站1对接。触发杆件12在基站1上的位置,使得当污水桶22的排污口223与污水口11对接时,位于端盖231底部的限位槽2314与触发杆件12的限位部121对接在一起。即在初始位置时,限位部121位于与污水口11对应的位置,当污水桶22的排污口223与污水口11对接时,端盖231上的限位槽2314正好可以与限位部121对接。当触发杆件12向后运动时,可以带动端盖231上的导向部23131向靠近触发杆件12一侧移动,从而使封闭部2311打开排污口223,使污水桶22内的脏污经排污口223排出。当污水桶22内的脏污全部排放完毕后,触发杆件12可以将端盖231向前推回,直至端盖231重新覆盖排污口223,将排污口223重新关闭。
上述过程为端盖231在触发部的平动作用下平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污口的方式,而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端盖231能够在触发部的平动作用下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污口,具体原理与上述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污水桶22上设置有预压在卡合槽2315中的卡合部24,卡合部24包括宽度较大的卡合限位端241和宽度较小的卡合突出端242,卡合限位端241上端设置有压缩弹簧243,而在污水桶22的底面上设置有供卡合突出端242伸出的通孔。在没有受到向上的推力时,卡合突出端242从通孔处向下伸出,而在受到向上的推力时,卡合突出端242能够从通孔处向上缩回。
如图4所示,端盖231在封闭部2311上邻近触发部一端的顶部设置有卡合槽2315,卡合槽2315能够与卡合部24卡合,从而避免端盖231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机身21出现晃动时从第一位置滑出,而在端盖231受到较大外力向后移动的过程中,卡合槽2315的槽壁与卡合部24发生干涉,由此向上推回卡合部24,从而使卡合部24与卡合槽2315脱离。为了利于向上推动卡合部24,卡合部24与卡合槽2315配合的位置可以设置为曲面结构或者斜面结构,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为了在关闭排污口223时,使端盖231能够压紧排污口223,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导向槽225包括邻近触发部的第一导向槽2251,远离触发部的第二导向槽2252,以及连通第一导向槽2251、第二导向槽2252的过渡槽2253;端盖231被构造为由第一导向槽2251运动至第二导向槽2252时,压紧排污口223。
参考图7、图8的视图方向,当端盖231位于排污口223底端时,第二导向槽2252相较于第一导向槽2251更加靠上,这样,在端盖231向前复位的过程中,导向部23131从第一导向槽2251移动至第二导向槽2252后,能够更加靠近排污口223,从而使端盖231能够在到达第一位置后,能够向上压紧排污口223,且过渡槽2253与第一导向槽2251连接处形成一个自第一导向槽2251向过渡槽2253倾斜向上的斜面,能够一定程度防止端盖231滑出,进而防止脏污从污水桶22内流出。
进一步,如图4、图5和图8所示,在侧壁部2312上还设置有与导向部23131连接的延伸部23132,延伸部23132的底部与导向部23131齐平,导向部23131的顶部高于延伸部23132的顶部,从而使得导向部23131能够很好的卡合在导向槽225内,避免导向部23131在导向槽225内出现上下晃动,从而保证端盖231能够压紧排污口223。而在延伸部23132远离导向部23131一端的底部位置向下延伸形成有凸起部23133,凸起部23133能够当导向部23131位于第二导向槽2252中时支撑在第一导向槽2251中,从而使得端盖231的前后两侧均与排污口223保持密封状态,避免导向部23131运动至更高位置的第二导向槽2252后,端盖231后侧向下倾斜从而造成密封不严的问题。另外,延伸部23132的后侧通过凸起部23133进行支撑,可以防止导向部23131在导向槽225内出现上下晃动。
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端盖组件包括铰接在污水桶22上的端盖231和设置在污水桶22上的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括在污水桶22径向方向上移动的第一连杆232和分别铰接在第一连杆232与端盖231之间的第二连杆233。第一连杆232导向配合在污水桶22上,且延伸至污水桶22邻近触发部的一侧,触发部能够推动第一连杆232在污水桶22上平动;第二连杆233的一端与第一连杆232铰接,第二连杆233的另一端与端盖231铰接;端盖231通过铰接轴2316铰接在污水桶22上,铰接轴2316上设置有扭簧,扭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端盖231和污水桶22上。
这样,在第一连杆232受到触发部的推力时,能够推动第二连杆233移动,然后第二连杆233带动端盖231沿铰接轴2316转动,从而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然后,在触发部撤去后,端盖231能够在扭簧的作用下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
具体的,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端盖231包括封闭部2311、连接部2317和传动部2318,封闭部2311、连接部2317和传动部2318三者呈一体,其中,封闭部2311设置在排污口223上,用于关闭或打开排污口223,连接部2317整体沿排污口223的侧壁延伸,且一端与封闭部2311的边缘连接,传动部2318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杆233铰接,第二端则与连接部23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铰接轴2316设置于传动部2318和连接部2317的连接处。这样,封闭部2311、连接部2317和传动部2318整体就构成了一个杠杆机构,传动部2318所在一端是杠杆的动力端,封闭部2311和连接部2317所在一端是杠杆的阻力端,杠杆的动力是第二连杆233作用在传动部2318上的压力,阻力则是设置于铰接轴2316上的扭簧的阻力。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当污水桶22安装在机身21上且污水桶22的排污口223朝下放置的情况下,在扭簧和杠杆结构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将封闭部2311自动锁合,即使污水桶22内有脏污吸入后,也很难在脏污的重力作用下将封闭部2311打开,从而避免了在用户使用清洁设备2的过程中脏污从排污口223排出到工作面上。
图12所示的是端盖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端盖组件与污水桶22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可以看出,此时第一连杆232处于最靠近触发部一侧的位置,端盖231的封闭部2311将排污口223完全封闭,污水桶22内的脏污被端盖231阻挡,从而使脏污密封在污水桶22内,避免在用户使用清洁设备2清洁工作面的过程中,脏污从污水桶22内流出。
当需要进行排污时,用户需要将清洁设备2放置于基站1上,从而将清洁设备2与基站1对接。基站1上的触发部向污水口11所在一侧伸出,推动第一连杆232向前移动。图13所示的是端盖组件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过程中,端盖组件与污水桶22结构的剖面示意图,第一连杆232在向前移动的过程中,克服扭簧的弹力并带动第二连杆233向前侧移动,进而通过第二连杆233带动传动部2318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封闭部2311打开排污口223,使污水桶22内的脏污经排污口223流出至基站1内部。
图14所示的是端盖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端盖组件与污水桶22结构的剖面示意图,此时,在污水桶22的剖面上,第一连杆232与第二连杆233的铰接点、第二连杆233与传动部2318的铰接点、铰接轴2316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连杆232不再能够继续向前,端盖231也已经处于敞开最大的状态。
当污水桶22内的脏污全部排放完毕后,基站1上的触发部缩回,端盖231在扭簧的作用下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从而使封闭部2311重新覆盖排污口223,将排污口223重新关闭,完成自动排污过程。可以看出,上述清洁设备2的排污结构能够很好的进行自动排污,而且结构也比较简单,加工成本较低。
如图10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杆232为U形,排污口223位于第一连杆232的U形口内,第二连杆233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排污口223的两侧,且分别与第一连杆232的两端铰接在一起,端盖231上还设置有与传动部2318固定在一起的连接杆2319,连接杆231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杆233铰接,从而实现了传动部2318与第二连杆233铰接。由于第一连杆232为U形,排污口223位于第一连杆232的U形口内,第二连杆233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杆232和第二连杆233就能从两侧拉动端盖231,从而避免从一侧拉动端盖231时端盖231出现倾斜的情况,既能保证排污结构正常工作,又能延长排污结构的结构寿命。
为了便于触发部推动第一连杆232,如图10所示,第一连杆232的中部设置有便于触发部推动第一连杆232的抵接部2321。相较于第一连杆232的其他部分,抵接部2321正对触发部所在方向,且面积较大。而且抵接部2321位于排污口223靠近触发部的一侧,而第二连杆233、铰接轴2316、连接部2317、传动部2318都位于排污口223远离触发部的一侧。
如图7、图8、图9、图10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污水桶22的桶体221上设置有安装座25,端盖组件设置在安装座25上,通过将端盖组件安装在桶体221上。采用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在桶体221上形成端盖组件。桶体221可以采用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端盖组件的各部件可以逐一安装在安装座25上。
应用场景一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该清洁系统包括基站1和清洁设备2。清洁设备2用于清洁工作面,而且清洁设备2可以与基站1之间对接,清洁设备2至少包括机身21和污水桶22。污水桶22用于容纳从工作面上吸取的脏污。基站1上开设有用于承接来自污水桶22的脏污污水口11。
污水桶22的桶体221围成了用于储存脏污的内腔222,桶体221的底部设置有与内腔222连通的排污口223,排污口223用于与基站1的污水口11对接。污水桶22上设置有端盖组件,端盖组件能够相对排污口223运动。基站1上设置有用于与端盖组件配合的触发部。
在清洁设备2清洁工作面的过程中,清洁设备2会将工作面上的脏污吸至污水桶22的内腔222内暂时储存。当清洁完成或污水桶22内已经存满污水的情况发生时,用户可将清洁设备2放置于基站1上,从而将清洁设备2与基站1对接。基站1上的触发部可以使端盖组件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将排污口223打开,以使污水桶22内的脏污经排污口223排出。
当污水桶22内的脏污全部排放完毕后,基站1上的触发部可以使端盖组件由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将排污口223重新关闭,这样,用户可以将清洁设备2从基站1上取走,继续进行清洁。可以看出,本公开的清洁设备2的整个排污过程可自动进行,无需用户手动进行排污,从而可以避免用户接触到脏污,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用场景二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该清洁系统包括基站1和清洁设备2。污水桶22上设置有端盖组件,端盖组件包括端盖231,端盖231导向配合在排污口223的位置,即端盖231能够相对排污口223移动。端盖231包括用于关闭或打开排污口223的封闭部2311、设置于封闭部2311的两侧的侧壁部2312和设置于侧壁部2312上的导向部23131。在封闭部2311上邻近触发部一端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槽2314。
在污水桶22的端面上形成有至少部分包围排污口223的围挡224,围挡224相对两侧的内壁设置有导向槽225。在配合时,端盖231伸入围挡224内,并使侧壁部2312上的导向部23131与围挡224内壁上的导向槽225导向配合。
基站1上的触发部为触发杆件12,在触发杆件12的端头设置有向上凸出的限位部121,限位部121能够进入至限位槽2314内,从而使得触发杆件12能够带动端盖231相对污水桶22移动。
在清洁设备2清洁工作面的过程中,导向部23131位于导向槽225的最内部,端盖231将排污口223完全封闭,污水桶22内的脏污被端盖231阻挡,从而使脏污密封在污水桶22内,避免在用户使用清洁设备2清洁工作面的过程中,脏污从污水桶22内流出。
当需要进行排污时,用户需要将清洁设备2放置于基站1上,从而将清洁设备2与基站1对接。然后基站1上的触发杆件12向污水口11所在一侧伸出,当触发杆件12上的限位部121到达端盖231上的限位槽2314下方时,触发杆件12向上移动,从而将限位部121卡在限位槽2314内,然后触发杆件12回缩,使端盖231上的导向部23131向靠近触发杆件12一侧移动,从而露出排出口,使污水桶22内的脏污经排污口223流出至基站1内部。然后在污水桶22内的脏污全部排放完毕后,触发杆件12可以将端盖231向前推回,直至端盖231重新覆盖排污口223,将排污口223重新关闭,然后触发杆件12向下移动,从而使得限位部121与限位槽2314分离,然后触发杆件12再度回缩,完成自动排污过程。可以看出,上述清洁设备2的排污结构能够很好的进行自动排污,而且结构也比较简单,加工成本较低。
应用场景三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该清洁系统包括基站1和清洁设备2。污水桶22上设置有端盖组件,端盖组件包括铰接在污水桶22上的端盖231和设置在污水桶22上的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括在污水桶22径向方向上移动的第一连杆232和分别铰接在第一连杆232与端盖231之间的第二连杆233。第一连杆232导向配合在污水桶22上,且延伸至污水桶22邻近触发部的一侧,触发部能够推动第一连杆232在污水桶22上平动;第二连杆233的一端与第一连杆232铰接,第二连杆233的另一端与端盖231铰接;端盖231通过铰接轴2316铰接在污水桶22上,铰接轴2316上设置有扭簧,扭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端盖231和污水桶22上。
端盖231包括封闭部2311、连接部2317和传动部2318,封闭部2311、连接部2317和传动部2318三者呈一体,封闭部2311设置在排污口223上,用于关闭或打开排污口223,连接部2317整体沿排污口223的侧壁延伸,且一端与封闭部2311的边缘连接,传动部2318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杆233铰接,第二端则与连接部23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铰接轴2316设置于传动部2318和连接部2317的连接处。
在清洁设备2清洁工作面的过程中,第一连杆232处于最靠近触发部一侧的位置,端盖231的封闭部2311将排污口223完全封闭,污水桶22内的脏污被端盖231阻挡,从而使脏污密封在污水桶22内,避免在用户使用清洁设备2清洁工作面的过程中,脏污从污水桶22内流出。
当需要进行排污时,用户可将清洁设备2放置于基站1上,从而将清洁设备2与基站1对接。基站1上的触发部向污水口11所在一侧伸出,推动第一连杆232向前移动。第一连杆232在向前移动的过程中,克服扭簧的弹力并带动第二连杆233向前侧移动,进而通过第二连杆233带动传动部2318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露出排出口,使污水桶22内的脏污经排污口223流出至基站1内部。
在污水桶22内的脏污全部排放完毕后,基站1上的触发部缩回,端盖231在扭簧的作用下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从而使封闭部2311重新覆盖排污口223,将排污口223重新关闭,完成自动排污过程。可以看出,上述清洁设备2的排污结构能够很好的进行自动排污,而且结构也比较简单,加工成本较低。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5)
1.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清洁设备(2),所述清洁设备(2)包括机身(21)以及设置在所述机身(21)上的污水桶(22),在所述污水桶(22)上开设有连通内腔(222)的排污口(223);在所述污水桶(22)上设置有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被构造为运动至关闭所述排污口(223)的第一位置,以及运动至打开所述排污口(223)的第二位置;
基站(1),所述基站(1)被构造为用于对接所述清洁设备(2),所述基站(1)上设置有触发部;所述清洁设备(2)与基站(1)对接后,所述触发部被构造为触发所述端盖组件,使所述端盖组件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以及在复位时,使所述端盖组件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231),所述端盖(231)导向配合在所述排污口(223)的位置;所述触发部被构造为推动所述端盖(23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端盖(231)在所述触发部的平动作用下平动或转动地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污口(2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污水桶(22)的端面上形成有至少部分包围所述排污口(223)的围挡(224);所述端盖(231)相对的两侧被构造为导向配合在所述围挡(224)相对两侧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224)侧壁上设置有导向槽(225),所述导向槽(225)包括邻近所述触发部的第一导向槽(2251),远离所述触发部的第二导向槽(2252),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导向槽(2251)、第二导向槽(2252)的过渡槽(2253);所述端盖(231)被构造为由第一导向槽(2251)运动至第二导向槽(2252)时,压紧所述排污口(2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31)包括:
封闭部(2311),所述封闭部(2311)被构造为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排污口(223);
侧壁部(2312),所述侧壁部(2312)设置有至少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封闭部(2311)的相对两侧,在所述侧壁部(2312)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225)配合的导向部(231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壁部(2312)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导向部(23131)连接的延伸部(23132),所述延伸部(23132)的底部与所述导向部(23131)齐平,所述导向部(23131)的顶部高于所述延伸部(23132)的顶部;所述延伸部(23132)远离导向部(23131)一端的底部位置被构造为向下延伸形成凸起部(23133);所述凸起部(23133)被构造为当导向部(23131)位于第二导向槽(2252)中时,支撑在所述第一导向槽(2251)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部为触发杆件(12),在所述触发杆件(12)的端头设置有限位部(121);在所述封闭部(2311)上邻近所述触发部一端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槽(2314);所述限位槽(2314)被配置为当所述清洁设备(2)与所述基站(1)对接时,与所述限位部(121)配合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封闭部(2311)上邻近所述触发部一端的顶部设置有卡合槽(2315),在所述污水桶(22)上设置有预压在所述卡合槽(2315)中的卡合部(24);所述封闭部(2311)被构造为运动时挤压所述卡合部(24)与所述卡合槽(2315)脱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铰接在所述污水桶(22)上的端盖(231),以及设置在所述污水桶(22)上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在所述污水桶(22)径向方向上移动的第一连杆(232);以及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杆(232)与所述端盖(231)之间的第二连杆(233);所述第一连杆(232)被构造为受到触发部的推力时,通过第二连杆(233)带动所述端盖(231)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232)被构造为导向配合在所述污水桶(22)上,且延伸至污水桶(22)邻近所述触发部的一侧,所述触发部被构造为推动所述第一连杆(232)在所述污水桶(22)上平动;
所述第二连杆(2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232)铰接,所述第二连杆(233)的另一端与所述端盖(231)铰接;所述端盖(231)通过铰接轴(2316)铰接在所述污水桶(22)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31)包括:
封闭部(2311),所述封闭部(2311)被构造为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排污口(223);
连接部(2317),所述连接部(2317)被构造为沿所述排污口(223)的侧壁延伸,且所述连接部(2317)的一端与所述封闭部(2311)的边缘连接;
传动部(2318),所述传动部(2318)的第一端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二连杆(233)铰接,所述传动部(2318)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部(23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铰接轴(2316)设置于所述传动部(2318)和所述连接部(2317)的连接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232)为U形,所述排污口(223)位于所述第一连杆(232)的U形口内;所述第二连杆(233)设置有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232)的两端铰接在一起;还包括与所述传动部(2318)固定在一起的连接杆(2319),所述连接杆(231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杆(233)铰接。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31)通过扭簧铰接在所述污水桶(22)上;所述端盖(231)被构造为当所述触发部复位后,在扭簧的作用下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桶(22)包括桶体(221),所述排污口(223)设置在所述桶体(221)的底部;在所述桶体(22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25),所述端盖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5)上。
15.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2)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清洁系统中的清洁设备(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09451.3U CN218572122U (zh) | 2022-09-09 | 2022-09-09 | 清洁系统及清洁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09451.3U CN218572122U (zh) | 2022-09-09 | 2022-09-09 | 清洁系统及清洁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72122U true CN218572122U (zh) | 2023-03-07 |
Family
ID=85365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409451.3U Active CN218572122U (zh) | 2022-09-09 | 2022-09-09 | 清洁系统及清洁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72122U (zh) |
-
2022
- 2022-09-09 CN CN202222409451.3U patent/CN21857212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804493U (zh) | 清洁机器人基站以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 |
CN216495160U (zh) |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 |
CN218572122U (zh) | 清洁系统及清洁设备 | |
US7258126B2 (en) | Dishwasher | |
TWI809524B (zh) | 吸塵器停靠站 | |
CN115399691A (zh) | 清洁系统及清洁设备 | |
CN212755541U (zh) | 一种清水拖把清洁桶 | |
CN219699793U (zh) | 集尘站和清洁设备 | |
CN218500649U (zh) | 一种基于洗地机基站的污水箱 | |
CN217610857U (zh) | 一种清洁系统、基站及主机 | |
CN114587219A (zh) |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 |
CN113303706B (zh) | 维护设备的维护提示方法、维护设备、清洁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6115126A (zh) |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 |
CN218572128U (zh) |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 |
CN218419692U (zh) | 一种带有多功能污水箱的洗地机及洗地机系统 | |
CN215305630U (zh) | 净污分离清洗桶 | |
CN219021011U (zh) | 清洁系统、基站及清洁设备 | |
CN117694775A (zh) |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 |
CN221105743U (zh) | 基站 | |
CN219206787U (zh) | 表面清洁装置及清洁系统 | |
CN221242685U (zh) | 尘杯组件、清洁设备、基站及清洁系统 | |
CN218572129U (zh) |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 |
CN214398282U (zh) | 双层垃圾桶 | |
CN218045013U (zh) | 污水箱及洗地机 | |
CN218922474U (zh) | 清洁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