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69066U - 储能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储能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69066U
CN218569066U CN202222729655.5U CN202222729655U CN218569066U CN 218569066 U CN218569066 U CN 218569066U CN 202222729655 U CN202222729655 U CN 202222729655U CN 218569066 U CN218569066 U CN 2185690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battery
compartment
energy storag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2965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缪晨雷
蔡辉
翟建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Zhongji Yuanneng Integrated Technology Co ltd
Nantong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Zhongji Yuanneng Integrated Technology Co ltd
Nantong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Zhongji Yuanneng Integrated Technology Co ltd, Nantong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Zhongji Yuanneng Integra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2965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690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690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690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能集装箱,储能集装箱包括构造出容纳腔的箱体和位于箱体内并将容纳腔分隔为至少四个舱室的隔墙。至少四个舱室包括电气舱、液冷机组舱、电池舱和气体交换舱,电气舱和液冷机组舱分别位于箱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气体交换舱位于箱体内并连通箱体外,且气体交换舱沿宽度方向与液冷机组舱或电气舱并列分布。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箱体内部空间增设气体交换舱,减少在箱体外设置防雨罩,方便储能集装箱的运输和使用。电池舱位于箱体的中间段并将电气舱和液冷机组舱间隔开。电池舱设置有进风口,电池舱和气体交换舱之间设置有排风口,进风口和排风口呈斜对角分布,箱体内的气体流通和电池散热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储能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地涉及一种储能集装箱。
背景技术
液冷储能集装箱需要在集装箱有限的空间内布置储能电池、电池架、控制柜、液冷机组、降温除湿等设备,相关技术的储能集装箱在内部空间的布局上往往存在布局不合理、空间利用率低、能量密度低和散热困难等问题。
例如,考虑到液冷机组需要大量散热,一般在集装箱一端布置。为了充分利用剩余宽度方向上的集装箱内部空间,在该位置处仍旧布置一组电池簇,该簇电池后期液冷管路布置困难、弯头较多、冷却液水阻太大。
此外,为了箱内通风,通常需要再在箱体设置进风口和排风口,而考虑到储能集装箱的安全,在进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需要设置向箱体外凸出的防雨罩,储能集装箱的这种外形构造不便于运输和使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储能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能集装箱,所述储能集装箱包括构造出容纳腔的箱体和位于所述箱体内并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至少四个舱室的隔墙;
所述至少四个舱室包括:
电气舱;
液冷机组舱,所述液冷机组舱连通所述箱体外,所述液冷机组舱和所述电气舱分别位于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气体交换舱,所述气体交换舱位于所述箱体内并连通所述箱体外,所述气体交换舱沿宽度方向与所述液冷机组舱或所述电气舱并列分布;以及
电池舱,所述电池舱位于所述箱体的中间段并将所述电气舱和所述液冷机组舱间隔开,所述电池舱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电池舱和所述气体交换舱之间设置有排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口呈斜对角分布。
可选地,所述排风口包括第一排风口和第二排风口,所述第一排风口靠近设所箱体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排风口靠近所述箱体的底架设置;并且/或者
所述气体交换舱通过设置至所述箱体的通风板连通所述箱体外。
可选地,所述电池舱还设置有泄压口,所述泄压口位于所述第一排风口和所述第二排风口之间,所述泄压口处设置有泄压装置;并且/或者
所述第一排风口和所述第二排风口处分别设置有防爆排风机。
可选地,所述电池舱与所述气体交换舱之间以及所述电池舱与所述液冷机组舱之间设置有所述隔墙;
所述电池舱与所述气体交换舱之间的隔墙开设有所述第一排风口、所述第二排风口和所述泄压口。
可选地,所述储能集装箱还包括风冷空调,所述风冷空调设置至所述电池舱以调节所述电池舱内的温度和湿度,且所述风冷空调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并且/或者
所述电池舱还设置有泄压口,所述泄压口与所述底架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箱体的高度的三分之二。
可选地,所述风冷空调与所述进风口沿高度方向间隔开设置,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风冷空调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电池舱还包括设备间,所述设备间和所述气体交换舱呈斜对角分布,所述进风口以及所述风冷空调设置于所述设备间。
可选地,所述电气舱和所述气体交换舱并列设置于所述箱体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所述设备间和所述液冷机组舱并列设置于所述箱体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并且/或者
所述设备间内设置有消防装置,所述箱体在所述设备间设置有安全门。
可选地,所述电池舱内还设置有电池单元、用于存放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架以及用于给所述电池单元散热的换热件,所述换热件连接至所述电池单元;
所述液冷机组舱内设置有液冷机组外机,所述液冷机组外机通过液冷管路流体连通至所述换热件,所述液冷管路设置在所述电池舱内。
可选地,所述箱体包括连接并构造出所述容纳腔的底架、顶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端板设置有第一箱门,所述第一箱门连通所述电气舱;
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设置有第二箱门,所述第二箱门连通所述电池舱;
所述第二端板设置有第三箱门,所述第三箱门连通所述液冷机组舱,且所述第三箱门为与所述箱体外连通的网状门。
可选地,所述隔墙包括:
第一隔墙,所述第一隔墙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端板之间以构造出所述液冷机组舱室。
可选地,所述隔墙还包括第二隔墙,所述第二隔墙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以构造出所述气体交换舱;或者所述第二隔墙连接在所述第一隔墙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以构造出所述气体交换舱。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能集装箱,储能集装箱包括构造出容纳腔的箱体和位于箱体内并将容纳腔分隔为至少四个舱室的隔墙。至少四个舱室包括电气舱、液冷机组舱、电池舱和气体交换舱,电气舱和液冷机组舱分别位于箱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气体交换舱位于箱体内并连通箱体外,且气体交换舱沿宽度方向与液冷机组舱或电气舱并列分布。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箱体内部空间增设气体交换舱,减少在箱体外设置防雨罩,方便储能集装箱的运输和使用。电池舱位于箱体的中间段并将电气舱和液冷机组舱间隔开。电池舱设置有进风口,电池舱和气体交换舱之间设置有排风口,进风口和排风口呈斜对角分布,箱体内的气体流通和电池散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储能集装箱的右侧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右侧板的结构;
图2为图1所示的储能集装箱的左侧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左侧板的结构;
图3为图1所示的储能集装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顶板和进风口;
图4为沿图1中A-A线所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储能集装箱的内部结构;
图5为沿图1中B-B线所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电池舱的内部结构;
图6为沿图1中C-C线所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电气舱的内部结构;
图7为根据图1所示储能集装箱的前端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前端板的结构;
图8为根据图1所示储能集装箱的后端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后端板的结构;以及
图9为图4中储能集装箱在气体交换舱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储能集装箱 10: 箱体
11: 电气舱 12: 液冷机组舱
13: 电池舱 13A: 设备间
14: 气体交换舱 15A: 第一隔墙
15B: 第二隔墙 16: 电池单元
18: 风冷空调 101: 右侧板
102: 左侧板 103: 前端板
104: 后端板 111: 顶侧梁
112: 底架 113: 电池舱门
114: 电气舱门 115: 液冷机组舱门
116: 安全门 117: 通风板
118: 顶板 121: 进风口
122: 第一排风口 123: 第二排风口
124: 泄压口 130: 电池架
145: 消防紧急启停装置 146: 警示装置
D1: 长度方向 D2: 宽度方向
D3: 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能集装箱,该储能集装箱充分考虑各个功能舱室的空间布局,在箱体内设置气体交换舱,并将电池舱的进风口和排风口沿斜对角布置,空间布局合理,且使电池舱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具体地,参见图1至图8,储能集装箱100包括箱体10,箱体10包括连接在一起构造出容纳腔的底架112、右侧板101(见图1)、左侧板102(见图2)、顶板118(见图3)、前端板103(见图7)和后端板104(见图8)。左侧板102和右侧板101沿箱体10的宽度方向D2相对设置,前端板103和后端板104沿箱体10的长度方向D1相对设置。箱体10内设置有隔墙,隔墙将容纳腔分隔为至少四个舱室。
参见图4,所述的至少四个舱室包括电气舱11、液冷机组舱12、气体交换舱14和电池舱13。其中,液冷机组舱12和电气舱11分别位于箱体10的长度方向D1上的两端,电池舱13位于箱体10的中间段并将电气舱11和液冷机组舱12间隔开,气体交换舱14沿宽度方向D2与液冷机组舱12或电气舱11并列分布。
电池舱13设置有进风口121,电池舱13和气体交换舱14之间设置有排风口,气体交换舱14分别连通箱体10外。这种布局充分利用了储能集装箱100的空间,通过设置气体交换舱14避免了在箱体10外增设防雨罩,可以减小箱体10外部轮廓尺寸,方便储能集装箱100的运输、安装和使用。进风口121和排风口呈斜对角分布,使得储能集装箱100内的气体流通和电池散热效果更好。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电池舱13通过隔墙与液冷机组舱12、气体交换舱14以及电池舱13分隔(见图4)。电池舱13与电气舱11通过隔墙(图中未示出)分隔为相互隔离的两个舱室,且电池舱13与电气舱11均为与箱体10外隔离的封闭舱室。气体交换舱14和液冷机组舱12通过设置至箱体10的通风板117连通箱体10外。气体交换舱14通过通风板117向箱体10外排出气体,液冷机组舱12内的液冷机组外机通过通风板117与箱体10外空气进行换热。
本实施例中,隔墙采用三明治保温板,由两层钢板以及夹持在两层钢板之间的岩棉支撑组成,不仅具有较好的安装强度,还能起到隔温的作用,从而减小电池舱13与电气舱11以及液冷机组舱12之间的热交换。
隔墙包括连接在前端板103和左侧板102之间的第一隔墙15A,第一隔墙15A呈L形,第一隔墙15A、前端板103和左侧板102连接并构造出液冷机组舱12(见图4)。左侧板102在液冷机组舱12的位置设置为通风板117(见图2)。
隔墙还包括连接在后端板104和左侧板102之间的第二隔墙15B,第二隔墙15B呈L形,第二隔墙15B、后端板104和左侧板102连接并构造出气体交换舱14(见图4),后端板104和左侧板102在气体交换舱14的位置设置为通风板117(见图2)。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隔墙15B也可以设置为连接在第一隔墙15A和右侧板101之间,从而使得第一隔墙15A、第二隔墙15B、右侧板101和前端板103连接并构造出气体交换舱14。
如图4中所示实施方式中,电池舱13还包括设备间13A。电池舱13将靠近液冷机组舱12拐角区域(即第一隔墙15A、前端板103和右侧板101之间的区域)设置为用于放置消防装置的设备间13A,充分利用箱体10内的空间,使得箱体10内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该设备间13A与电池舱13连通,可以用于放置消防气罐等消防装置。
本实施方式中,电气舱11和气体交换舱14并列设置于箱体10的长度方向D1上的一端,设备间13A和液冷机组舱12并列设置于箱体10的长度方向D1上的另一端。设备间13A和气体交换舱14呈斜对角分布。
优选地,进风口121和风冷空调18设置在设备间13A内。具体地,参见图1,风冷空调18与进风口121沿高度方向D3间隔设置,且风冷空调18位于进风口121的上方。通过将风冷空调18和进风口121设置在一个设备间13A内,并且设备间13A与气体交换舱14呈斜对角分布设置,这种布局风冷空调18的调节温度和除湿的效果更好。
参见图4、图7和图8,本实施方式中,液冷机组舱12和设备间13A并列设置在靠近集装箱前端的位置。电气舱11和气体交换舱14并列设置在靠近集装箱后端的位置。电池舱13位于集装箱的中间段,使得储能集装箱100的重心在靠近箱体10中心的位置,方便箱体10的吊装和运输。电池舱13大致构造为方形,规则的舱室形状方便设置电池架130,液冷管路、电缆、消防管路等在电池舱13内空间的布设也更方便,能够提高箱内空间的利用率。
应当理解,图4仅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舱13的一种可能设计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设置设备间13A。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气体交换舱14也可与液冷机组舱12与宽度方向D2并列布置。此时,可以取消设备间13A,并将原先布置在设备间13A内的消防设备放置至电气舱11内(即与电气舱11合并布置)。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设备间13A的具体位置。
图5中示出了电池舱13内电池架130的结构。电池架130包括顶部横梁,顶部横梁连接在箱体10的两根顶侧梁111之间,并且与顶板118之间留有缝隙,该缝隙可以用于布设消防管道。电池架130还包括支撑立柱,支撑立柱的顶端连接顶板118横梁,支撑立柱的底端固定至底架112。具体而言,底架112包括铺设于表面的地板和位于地板下的支撑梁,支撑立柱的底端位于支撑梁上方。通过这种将电池架130与储能集装箱100的主体框架结构固定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把力传导至储能集装箱100。
优选地,电池舱13内还设置有电池单元16、用于存放电池单元16的电池架130以及用于给电池单元16散热的换热件,换热件连接至电池单元16。液冷机组舱12内设置有液冷机组外机,液冷机组外机通过液冷管路流体连通至换热件,液冷管路设置在电池舱13内。
根据图6和图9,本实施方式中,排风口包括第一排风口122和第二排风口123。具体地,第一排风口122靠近箱体10的顶部设置,密度比空气小的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可以通过第一排风口122排出电池舱13。第二排风口123靠近底架112设置,密度比空气大的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可以通过第二排风口123排出电池舱13。保证箱内所有气体都能通过第一排风口122和第二排风口123排出。
优选地,第一排风口122和第二排风口123处分别设置有防爆排风机,设置防爆排风机能够强制排出电池舱13内的气体,保证箱内气流流场合理。
优选地,进风口121处同样设置有防爆排风机,通风效果更好。进风口121、第一排风口122和第二排风口123处分别设置有电动百叶窗。实现电动控制进风口121、第一排风口122和第二排风口123的开启或者关闭。
优选地,电池舱13内还设置有泄压口124。泄压口124的位置可以设置在储能集装箱100的箱体10的整体高度的三分之二以上。可以理解,这样泄压口124进行泄压时能够减小对储能集装箱100的箱体10外(人员或者设备)的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进风口、排风口和泄压口的位置和尺寸。
本实施方式中,泄压口124位于第一排风口122和第二排风口123之间。具体地,泄压口124与底架112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箱体10高度的三分之二(或者泄压口124与顶板118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箱体10高度的三分之一)。在箱体10内的气压超过预设的阈值时,可以打开设置的泄压口124排出电池舱13内气体,起到泄压以保护电池舱13的作用。箱体10的高度定义为集装箱标准或者规范中的集装箱的高度的定义。
本实施方式中,电池舱13内的进风口121与排风口设置在相对远端设置:进风口121位于电池舱13的右侧板101(见图8),在紧靠进风口121的上方设置一台具有降温除湿功能的风冷空调18(见图1),用于对进入电池舱13的空气实时降温除湿。第一排风口122、第二排风口123和泄压口124设置至气体交换舱14和电池舱13之间的隔墙(见图6和图9),且泄压口124靠近第一排风口122设置。
箱内气流流动过程为:箱体10外侧空气经由进风口121进入电池舱13,同时风冷空调18对进入电池舱13的空气实时降温除湿,电池舱13内气体经由排风口(第一排风口122和第二排风口123)排放至气体交换舱14,最后由气体交换舱14的通风板117向外排出(见图2)。当然,电池舱13内气压超阈值时,电池舱13内的气体还会经过泄压口124排至气体交换舱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集装箱,不需要在泄压口124和两个排风口处额外设置凸出于箱体10外轮廓的防雨罩,仅在进风口121处设置防雨罩,减小箱体10的外轮廓尺寸并且节省成本。减小箱体10外部气候环境(温度和湿度)对电池舱13内环境的影响。
可以理解,本实施方式中将电池舱13的气体出口集中设置在电池舱13和气体交换舱14之间,布局更合理。避免将泄压口124直接暴露在箱体10外,保证泄压口124的安全,减少箱体10外防雨罩的设置。同时,泄压口124进行泄压时,气体在气体交换舱14内混合后再经过气体交换舱14的通风板117排出至箱体10外,泄压过程气体分散排出,对箱体10外的影响更小。
优选地,泄压口124处设置有泄压装置。在电池舱13内气压过大时可以通过操作泄压装置打开泄压口124及时对电池舱13进行泄压。例如,在消防气体喷射后,箱体10内压力超过阈值时,打开泄压口124进行泄压保护电池舱13。泄压装置例如可以为泄压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设置泄压装置的类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集装箱100,电气舱11、液冷机组舱12和电池舱13之间通过隔墙分隔为三个相互隔离的舱室,并且分别设置有箱门,方便用户直接从箱体10外对应的箱门进入各个舱内,也方便各个舱内设备的安装和检测。考虑到储能集装箱的防水要求,箱门与集装箱箱体密封连接,例如可以在电池舱13的箱门的门缝处设置密封条,并且在每个箱门的门缝上方设置斜向下延伸的挡水雨檐。
左侧板102和右侧板101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对开的电池舱门113(见图1和图2),方便用户从箱体10的左右两侧进入电池舱13内。本实施方式中,电池舱门113的上方设置有挡水雨檐(见图7)。
参见图7,前端板103上开设有液冷机组舱门115,液冷机组舱门115为与箱体10外连通的网状门,方便液冷机组外机与箱体10外的空气进行换热,同时用户可以通过液冷机组舱门115进入液冷机组舱12内安装和检修舱内设备。左侧板102在靠近液冷机组舱12的位置设置有通风板117,进一步地提高液冷机组舱12室与箱体10外的换热效果。与液冷机组舱12并列设置的设备间13A内设置有消防装置。箱体10在设备间13A设置有安全门116(见图7),安全门116设置有消防紧急启停装置145和警示装置146,用户可以通过安全门116上的消防紧急启停装置145从箱体10外紧急启停相关的消防装置,用户可以通过警示装置146获知电池舱13内的安全状态。
如图8所示,箱体10还包括设置于后端板104上以打开或关闭电气舱11的电气舱门114。电气舱11利用单独的电气舱门114打开,参见图6,电气舱11内设置有配电柜和汇流柜。将配电柜和汇流柜设置于独立的电气舱11内,能够保证两者稳定工作,避免受到其他舱或室的影响。便了后期对电气舱11进行维护。而且,电气舱11内还配置有配电控制柜、监控、感应探测设备、照明系统等,电气舱11的设置确保这些电子仪器正常的工作。其中,配电柜和汇流柜包括EMU能量管理单元、UPS电源、BMS电池管理系统、配电设备等。本实施方式的储能集装箱100的四个功能舱室之间相互隔离,能够满足不同设备的环境要求。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2)

1.一种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集装箱包括构造出容纳腔的箱体和位于所述箱体内并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至少四个舱室的隔墙;
所述至少四个舱室包括:
电气舱;
液冷机组舱,所述液冷机组舱连通所述箱体外,所述液冷机组舱和所述电气舱分别位于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气体交换舱,所述气体交换舱位于所述箱体内并连通所述箱体外,所述气体交换舱沿宽度方向与所述液冷机组舱或所述电气舱并列分布;以及
电池舱,所述电池舱位于所述箱体的中间段并将所述电气舱和所述液冷机组舱间隔开,所述电池舱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电池舱和所述气体交换舱之间设置有排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口呈斜对角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包括第一排风口和第二排风口,所述第一排风口靠近设所箱体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排风口靠近所述箱体的底架设置;并且/或者
所述气体交换舱通过设置至所述箱体的通风板连通所述箱体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舱还设置有泄压口,所述泄压口位于所述第一排风口和所述第二排风口之间,所述泄压口处设置有泄压装置;并且/或者
所述第一排风口和所述第二排风口处分别设置有防爆排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舱与所述气体交换舱之间以及所述电池舱与所述液冷机组舱之间设置有所述隔墙;
所述电池舱与所述气体交换舱之间的隔墙开设有所述第一排风口、所述第二排风口和所述泄压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集装箱还包括风冷空调,所述风冷空调设置至所述电池舱以调节所述电池舱内的温度和湿度,且所述风冷空调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并且/或者
所述电池舱还设置有泄压口,所述泄压口与所述底架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箱体的高度的三分之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空调与所述进风口沿高度方向间隔开设置,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风冷空调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舱还包括设备间,所述设备间和所述气体交换舱呈斜对角分布,所述进风口以及所述风冷空调设置于所述设备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舱和所述气体交换舱并列设置于所述箱体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所述设备间和所述液冷机组舱并列设置于所述箱体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并且/或者
所述设备间内设置有消防装置,所述箱体在所述设备间设置有安全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舱内还设置有电池单元、用于存放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架以及用于给所述电池单元散热的换热件,所述换热件连接至所述电池单元;
所述液冷机组舱内设置有液冷机组外机,所述液冷机组外机通过液冷管路流体连通至所述换热件,所述液冷管路设置在所述电池舱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连接并构造出所述容纳腔的底架、顶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端板设置有第一箱门,所述第一箱门连通所述电气舱;
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设置有第二箱门,所述第二箱门连通所述电池舱;
所述第二端板设置有第三箱门,所述第三箱门连通所述液冷机组舱,且所述第三箱门为与所述箱体外连通的网状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包括:
第一隔墙,所述第一隔墙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端板之间以构造出所述液冷机组舱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还包括第二隔墙,所述第二隔墙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以构造出所述气体交换舱;或者所述第二隔墙连接在所述第一隔墙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以构造出所述气体交换舱。
CN202222729655.5U 2022-10-17 2022-10-17 储能集装箱 Active CN2185690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29655.5U CN218569066U (zh) 2022-10-17 2022-10-17 储能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29655.5U CN218569066U (zh) 2022-10-17 2022-10-17 储能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69066U true CN218569066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17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29655.5U Active CN218569066U (zh) 2022-10-17 2022-10-17 储能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690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72961A (zh) 储能集装箱
CN219046302U (zh) 一种储能电池集装箱
CN218448100U (zh) 储能系统和储能电站
WO2011137774A1 (zh) 集装箱式数据中心
CN208352492U (zh) 预制舱中用于储能系统的通风散热装置
CN220254165U (zh) 一种储能柜
CN103238381B (zh) 具有温度控制的自容式ups系统
CN115133157A (zh) 储能集装箱
CN216120540U (zh) 一种微型储能集装箱
CN218569066U (zh) 储能集装箱
CN220172309U (zh) 船用储能集装箱
CN219419285U (zh) 一种储能箱
WO2024087882A1 (zh) 增补电柜和储能电站
CN114512904B (zh) 一种储能柜
CN214166027U (zh) 储能集装箱
CN115036617A (zh) 储能集装箱
CN213185187U (zh) 储能集装箱
CN207743362U (zh) 一种锂电池阻燃装置
WO2021058833A1 (e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containerized power supply
CN219394170U (zh) 一种户外液冷储能柜
CN113543572B (zh) 车厢及轨道车辆
CN212992849U (zh) 一种节能型集装箱数据中心
CN220984734U (zh) 一种储能柜
CN221057576U (zh) 储能装置
CN212171956U (zh) 换电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