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65809U - 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65809U
CN218565809U CN202222584792.4U CN202222584792U CN218565809U CN 218565809 U CN218565809 U CN 218565809U CN 202222584792 U CN202222584792 U CN 202222584792U CN 218565809 U CN218565809 U CN 2185658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hydrogen
liquid
fuel cell
liquid hydro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8479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鲍思佳
陈华强
顾成杰
蔡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unwise Energy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unwise Energy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unwise Energy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unwise Energy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8479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658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658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658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运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包括液氢储罐、液氢气化器、燃料电池和冷藏舱,所述液氢储罐通过第一管道与燃料电池相连接;所述液氢气化器设于液氢储罐与燃料电池之间且内部储存有液氨,相对应位置处的第一管道处于液氢气化器内;所述冷藏舱设有与液氢气化器相连接的第一输入口和第一输出口;其中,液氢气化器中的液氨自第一输入口流入冷藏舱,自第一输出口流回液氢气化器;本申请通过氨蒸汽与液氢之间的换热以及液氨与冷藏舱之间的换热,能够较佳的实现液氨与氨蒸汽之间的转化,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运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冷藏运输船是使鱼、肉、水果、蔬菜等易腐食品处于冻结状态或某种低温条件下进行载运的专用运输船舶。这类船舶良好的制冷性能,是保证所运食品等易腐货物质量的关键。
传统的冷藏运输船一般采用柴油机作为动力推进装置、柴油发电进行压缩制冷,存在如下主要问题:燃料能量转换效率低(约35%);柴油机的振动噪声等级高,极大降低了船舶的舒适度;燃料燃烧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颗粒物,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化石能源是非可再生能源,而且现有的化石能源储量有限,不能支撑人类的持久发展。
因此,研究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船舶系统,已经成为绿色船舶的重要发展方向。
鉴于此,本申请设计了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该系统基于液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通过利用液氢气化吸热、氢燃料电池工作发热,来驱动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为冷藏舱内的货物进行制冷。冷藏舱室可根据储存货物需求单独控制其开关;该系统具有清洁高效、稳定制冷的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其包括液氢储罐、液氢气化器、燃料电池和冷藏舱,
所述液氢储罐通过第一管道与燃料电池相连接;
所述液氢气化器设于液氢储罐与燃料电池之间且内部储存有液氨,相对应位置处的第一管道处于液氢气化器内;
所述冷藏舱设有与液氢气化器相连接的第一输入口和第一输出口;
其中,液氢气化器中的液氨自第一输入口流入冷藏舱,自第一输出口流回液氢气化器。
作为优选,还包括处理装置、冷却管道和废水排放阀,
所述处理装置分别与第一输出口和液氢气化器相连接且用于将自第一输出口流出的氨蒸汽转化为液氨;
所述冷却管道呈首尾相接的环状且其一端设于燃料电池处,另一端设于处理装置处;
所述废水排放阀设于处理装置与燃料电池之间的冷却管道处;
其中,冷却管道内设有用于与燃料电池和处理装置进行换热的冷却水,冷却管道处设有驱动冷却水循环流动的循环水泵以实现将处理装置中的液氨转化为氨蒸汽。
作为优选,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器和发生器,
所述吸收器处设有第二输入口、第二输出口和多级冷却单元,第二输入口与第一输出口相连接,多级冷却单元用于将自第一输出口流出的氨蒸汽转化为液氨;
所述发生器处设有第三输入口和第三输出口,第三输入口与第二输出口通过溶液泵相连接以实现液氨自吸收器流入发生器中,第三输出口与液氢气化器相连接;
其中,冷却管道的另一端设于发生器处。
作为优选,多级冷却单元包括第二管道和海水泵,
所述第二管道设于吸收器内且两端均伸出吸收器外;
所述海水泵设于第二管道处。
作为优选,多级冷却单元包括淡水箱、热水箱、第三管道和淡水泵,
所述第三管道设于吸收器内且两端均伸出吸收器外;
所述淡水箱设于第三管道的一端处;
所述热水箱设于第三管道的另一端处;
所述淡水泵设于第三管道处以实现淡水自淡水箱流入热水箱。
作为优选,多级冷却单元包括第四管道、第一节流阀和喷淋头,
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与发生器相连接,另一端伸入吸收器内;
所述喷淋头设于第四管道的另一端处且位于吸收器内;
所述第一节流阀设于吸收器与发生器之间的第四管道处。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一主管道、第一支管道和阀门;冷藏舱包括多个舱室,多个舱室处均设有第一输入口;
所述第一主管道的一端与液氢气化器相连接;
所述第一支管道的数量与舱室的数量相对应且一端与第一主管道的另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相对应舱室的第一输入口相连接;
所述阀门设于第一支管道处且用于实现相应第一支管道的开关。
作为优选,第一管道上且处于液氢气化器与燃料电池之间的位置处设有第一过滤器、减压阀、第一压力表和第一电磁阀;
其中,自液氢气化器至燃料电池方向上第一过滤器、减压阀和第一压力表依次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五管道、氢气循环泵、单向阀和氢气排放阀,
所述第五管道的一端与燃料电池相连接,另一端与减压阀和第一压力表之间的第一管道相连接;
所述氢气循环泵和单向阀均设于第五管道处;
所述氢气排放阀设于单向阀与氢气循环泵之间的第五管道处。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六管道、第二压力表、第二电磁阀、空气压缩机、第二过滤器和空气排放阀,
所述第六管道的一端与燃料电池相连接,另一端用于供空气的进入;
所述第二压力表、第二电磁阀、空气压缩机和第二过滤器均设于第六管道处;
所述空气排放阀设于燃料电池处;
其中,空气压缩机和第二压力表自第六管道的另一端朝向第六管道的一端的方向依次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将液氢燃料电池系统与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耦合;利用燃料电池工作排出的废热,为发生器中的氨水溶液进行加热,利用液氢气化吸热,为液氢气化器中的氨蒸汽降温为液氨,驱动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运行,与传统的压缩式制冷相比,减少了电的消耗。
2、冷藏舱根据储存货物体积及需求温度的不同,可划分为若干个小的舱室。可根据实际货物需求,通过调节第一三通阀开闭,控制每个舱室制冷系统的独立的运行,避免能源浪费。
3、利用吸收器中氨蒸汽的余热,对淡水进行加热,提供生活热水,方便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
1、液氢储罐;2、气动阀;3、第一管道;4、液氢气化器;5、第一过滤器;6、减压阀;7、第一压力表;8、第一电磁阀;9、燃料电池;10、船舶电机系统;11、第二压力表;12、第二电磁阀;13、空气压缩机;14、第二过滤器; 15、第五管道;16、单向阀;17、氢气循环泵;18、氢气排放阀;19、空气排放阀;20、第一主管道;21、第一支管道;22、第二节流阀;23、第一三通阀;24、第一输入口;25、舱室;26、冷藏舱;27、风扇组;28、第一输出口;29、第二支管道;30、第二三通阀;31、第二主管道;32、吸收器;33、发生器; 34、第二输入口;35、第二输出口;36、溶液泵;37、第三输入口;38、第三输出口;39、第四管道;40、第一节流阀;41、喷淋头;42、第二管道;43、海水泵;44、海水排放阀;45、第三管道;46、淡水泵;47、淡水箱;48、热水箱;49、水龙头;50、冷却管道;51、循环水泵;52、废水排放阀;53、第六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其包括液氢储罐1、液氢气化器4、燃料电池9和冷藏舱26,
所述液氢储罐1通过第一管道3与燃料电池9相连接;
所述液氢气化器4设于液氢储罐1与燃料电池9之间且内部储存有液氨,相对应位置处的第一管道3处于液氢气化器4内;
所述冷藏舱26设有与液氢气化器4相连接的第一输入口24和第一输出口 28;
其中,液氢气化器4中的液氨自第一输入口24流入冷藏舱26,自第一输出口28流回液氢气化器4。
本实施例中,液氢储罐1的数量为三个且均通过气动阀2与第一管道3相连接;液氨流入冷藏舱26中并与冷藏舱26内环境进行换热,最终液氨转化为氨蒸汽流入液氢气化器4中;燃料电池9发出的直流电直接传输至船舶电机系统10,实现为船舶提供动力;
在使用时,氢气以液态的形式储存在三个液氢储罐1中,当燃料电池9需要氢气供应时,依次开启或全部开启气动阀2,以确保液氢的稳定供应;液氢在第一管道3内部流向燃料电池9的过程中,流经液氢气化器4内时,在液氢气化器4内部的第一管道3中与温度较高的氨蒸汽进行充分换热,吸收大量的热量并转化为氢气输出至燃料电池9;
氨蒸汽在液氢气化器4中经与液氢换热后冷却呈液氨的状态,之后流出液氢气化器4并自第一输入口24流入冷藏舱26,进而实现冷藏舱26的制冷,在冷藏舱26中液氨吸热继而全部转化为氨蒸汽或部分转化为氨蒸汽后自第一输出口28流出,并最终流回液氢气化器4中与液氢进行换热,实现循环;
优选的,液氢气化器4可以为一钢制容器,其表面覆盖一层保温隔热材料,能够较佳地减少与外界环境的换热;第一管道3处于液氢气化器4内的部分为钢制盘管,能够进一步提高液氢与氨蒸汽进行换热的效率,其中,第一管道3 的钢制盘管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分体制造后拼接而成;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气动阀2的开启和关闭可以是通过人为手动进行操作,也可以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来控制气动阀2的开启和关闭;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通过氨蒸汽与液氢之间的换热以及液氨与冷藏舱 26之间的换热,能够较佳的实现液氨与氨蒸汽之间的转化,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处理装置、冷却管道50和废水排放阀52,
所述处理装置分别与第一输出口28和液氢气化器4相连接且用于将自第一输出口28流出的氨蒸汽转化为液氨;
所述冷却管道50呈首尾相接的环状且其一端设于燃料电池9处,另一端设于处理装置处;
所述废水排放阀52设于处理装置与燃料电池9之间的冷却管道50处;
其中,冷却管道50内设有用于与燃料电池9和处理装置进行换热的冷却水,冷却管道50处设有驱动冷却水循环流动的循环水泵51以实现将处理装置中的液氨转化为氨蒸汽。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自第一输出口28流出的氨蒸汽经处理装置处理后转化为液氨;由于燃料电池9在发电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通过在燃料电池9 内设置冷却管道50,同时通过循环水泵51驱动冷却管道50内的冷却水的循环流动,从而当冷却水流经燃料电池9时,能够进一步带走燃料电池9的热量,之后高温冷却水流至处理装置处时与液氨进行换热,继而实现冷却水的降温处理,降温后的冷却水在循环水泵51的作用下继续实现对燃料电池9的降温处理;
液氨在与冷却水进行换热的过程中,部分液氨由于温度的升高而转化为氨蒸汽,由于处理装置与液氢气化器4相连接,故而实现氨蒸汽流入液氢气化器4 中,实现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通过燃料电池9工作产生的热量来驱使液氨转化为氨蒸汽,一方面能够较佳地实现对燃料电池9的降温处理,另一方面又能够利用燃料电池9产生的热量来驱使液氨转化为氨蒸汽,氨蒸汽继而与液氢进行换热,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废水排放阀52的设置,能够较佳地将冷却管道50中的冷却水进行排放,同时,通过将废水排放阀52打开,也可实现通过废水排放阀52向冷却管道50中添加冷却水;
可以理解的是,为使冷却管道50中的冷却水能够充分地与燃料电池9或液氨进行换热,冷却管道50处于燃料电池9或处理装置中的部分可设置为S型弯曲盘绕状态以提升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器32和发生器33,
所述吸收器32处设有第二输入口34、第二输出口35和多级冷却单元,第二输入口34与第一输出口28相连接,多级冷却单元用于将自第一输出口28流出的氨蒸汽转化为液氨;
所述发生器33处设有第三输入口37和第三输出口38,第三输入口37与第二输出口35通过溶液泵36相连接以实现液氨自吸收器32流入发生器33中,第三输出口38与液氢气化器4相连接;
其中,冷却管道50的另一端设于发生器33处。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自第一输出口28输出的液氨和氨蒸汽直接输入到吸收器32中,经吸收器32处的多级冷却单元的处理,使得氨蒸汽在吸收器32 中转化为液氨,随后,通过溶液泵36的作用将吸收器32内的液氨抽取到发生器33内,在发生器33中实现液氨与冷却水之间的换热,液氨在发生器33中经换热后呈氨蒸汽的状态流回液氢气化器4中;
需要说明的是,发生器33中液氨的最佳液位应保持将处于发生器33内的冷却管道50全部没过,此状态下的换热效率最佳;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将处理装置分为两个部分,即用于将氨蒸汽降温处理转化为液氨的吸收器32和用于实现液氨与冷却水进行换热的发生器33;由于自第一输出口28输出的有液氨和氨蒸汽,故而在吸收器32中液氨和氨蒸汽共存,为使进一步提高冷却水与液氨之间的换热,本实施例将吸收器32中的液氨抽取至发生器33中,使得发生器33中有足够量的液氨与冷却水进行换热,能够较佳地提高液氨与冷却水的换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多级冷却单元包括第二管道42和海水泵43,
所述第二管道42设于吸收器32内且两端均伸出吸收器32外;
所述海水泵43设于第二管道42处。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管道42处还设置有海水排放阀44;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在对吸收器32中的氨蒸汽进行降温处理时,可将海水泵43和海水排放阀44打开,通过海水泵43向第二管道42内抽取海水,使得海水在第二管道42内流动,当海水流动至处于吸收器32中的第二管道42 部分时,能够实现海水与吸收器32内的热量进行交换,进而对吸收器32中的氨蒸汽进行降温,实现氨蒸汽转化为液氨,海水与吸收器32进行换热后自海水排放阀44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为使海水与吸收器32中环境进行充分换热,故将处于吸收器32中的第二管道42设置呈弯曲的S型以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多级冷却单元包括淡水箱47、热水箱48、第三管道45和淡水泵46,
所述第三管道45设于吸收器32内且两端均伸出吸收器32外;
所述淡水箱47设于第三管道45的一端处;
所述热水箱48设于第三管道45的另一端处;
所述淡水泵46设于第三管道45处以实现淡水自淡水箱47流入热水箱48。
本实施例中,热水箱48处设置有水龙头49;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在对吸收器32中的氨蒸汽进行降温处理时,可将淡水泵46打开,通过淡水泵46抽取淡水箱47中的淡水至第三管道45中,淡水流经处于吸收器32中的第三管道45部分时,能够实现淡水与吸收器32内的热量进行交换,进而对吸收器32中的氨蒸汽进行降温,实现氨蒸汽转化为液氨,同时,淡水的温度升高并流入热水箱48中储存,在需要使用热水时打开水龙头 49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为使淡水与吸收器32中环境充分换热,故将处于吸收器32中的第三管道45设置呈弯曲的S型以提高换热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在对氨蒸汽进行降温处理的同时,能够较佳地利用吸收器32中的热量来对淡水进行加热处理,实现能量的有效利用。
本实施例中,多级冷却单元包括第四管道39、第一节流阀40和喷淋头41,
所述第四管道39的一端与发生器33相连接,另一端伸入吸收器32内;
所述喷淋头41设于第四管道39的另一端处且位于吸收器32内;
所述第一节流阀40设于吸收器32与发生器33之间的第四管道39处。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当发生器33中液氨的水位高于第四管道39的一端处时,在对吸收器32中的氨蒸汽进行降温处理时,可将第一节流阀40打开,发生器33中的液氨即流入第四管道39中,在喷淋头41的作用下喷洒在吸收器 32中,喷洒而出的液氨与氨蒸汽相接触,实现对氨蒸汽的降温;
值得一提的是,吸收器32中氨蒸汽经降温后转化为液氨并被运输至发生器 33中,本实施例中将发生器33中一定量的液氨输送回吸收器32中并以喷洒的形式实现低温液氨与高温氨蒸汽的接触,能够较佳地对氨蒸汽进行降温。
优选地,吸收器32应优先使用第三管道45进行降温处理,当热水箱48中的热水蓄满后或第三管道45的降温效果不满足需求时,再开启第二管道42通过海水来进行降温。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主管道20、第一支管道21和阀门;冷藏舱26包括多个舱室25,多个舱室25处均设有第一输入口24;
所述第一主管道20的一端与液氢气化器4相连接;
所述第一支管道21的数量与舱室25的数量相对应且一端与第一主管道20 的另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相对应舱室25的第一输入口24相连接;
所述阀门设于第一支管道21处且用于实现相应第一支管道21的开关。
本实施例中,第一主管道20的一端与液氢气化器4的底部相连接以较佳地实现液氢气化器4中液氨的流出;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液氢气化器4中的液氨流入第一主管道20中,通过开启相应位置的阀门,液氨即流入相对应的舱室25中,继而舱室25中的液氨与周围环境进行换热,实现对舱室25的降温,液氨在换热的过程中会全部或部分转化为氨蒸汽,液氨和氨蒸汽之后混合输入至吸收器32内;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主管道20处可设置第二节流阀22,通过节流阀调节到蒸发压力,使得液氨转化为气液混合态进入至冷藏舱26中制冷;
需要说明的是,冷藏舱26外壁为双层结构,中间夹层填充有保温隔热材料,以减少与外部环境的换热,冷藏舱26根据储存货物体积及需求温度的不同,可划分为多个舱室25;本实施例中将冷藏舱26划分为两个舱室25,舱室25间的隔层采用与外壁相同的夹层结构,通过对阀门的调节,可控制气液混合氨流向相应的舱室25;本实施例中的阀门采用第一三通阀23且第一三通阀23设于第一主管道20和两个第一支管道21的连接处,通过对第一三通阀23的操作,可实现对任一舱室25的降温处理或对两个舱室25同时进行降温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在各个舱室25内可均设置有换热管,且换热管的一端与第一输入口24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输出口28相连接,其中,换热管呈S型均匀排布以提高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换热管可汇总后与同一第一输出口28相连接;优选的,两个舱室25处均设有第一输出口28,第一输出口28处均设有第二支管道29,两个第二支管道29均通过第二三通阀30连接有第二主管道31,第二主管道31 与吸收器32相连接;通过操作第一三通阀23和第二三通阀30实现对相应舱室 25的制冷。
本实施例中,舱室25内设有与燃料电池9电性连接的风扇组27。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风扇组27设置于换热管的下方,通过风扇组27 能够加速气流的流动,形成强制对流,从而提高换热管内工质与舱室25环境的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3上且处于液氢气化器4与燃料电池9之间的位置处设有第一过滤器5、减压阀6、第一压力表7和第一电磁阀8;
其中,自液氢气化器4至燃料电池9方向上第一过滤器5、减压阀6和第一压力表7依次连接。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可通过减压阀6将氢气调节至合适的压力,并通过第一电磁阀8的开闭,控制氢气进入燃料电池9中;在液氢气化器4和减压阀6之间设置第一过滤器5,其作用是过滤氢气中携带的微小杂志,防止损伤第一管道3、减压阀6和燃料电池9;压力表用于实时监测进入燃料电池9的氢气的压力。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五管道15、氢气循环泵17、单向阀16和氢气排放阀18,
所述第五管道15的一端与燃料电池9相连接,另一端与减压阀6和第一压力表7之间的第一管道3相连接;
所述氢气循环泵17和单向阀16均设于第五管道15处;
所述氢气排放阀18设于单向阀16与氢气循环泵17之间的第五管道15处。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燃料电池9中部分未参加反应的氢气可通过第五管道15排出,经氢气循环泵17重新回到减压阀6后端的第一管道3中,从而实现氢气的充分利用;在氢气循环泵17和第一管道3之间,设置单向阀16用于防止氢气从第一管道3反向进入第五管道15中,避免对氢气循环泵17造成冲击;通过将氢气排放阀18开启,能够较佳地控制燃料电池9的排污或放空。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六管道53、第二压力表11、第二电磁阀12、空气压缩机13、第二过滤器14和空气排放阀19,
所述第六管道53的一端与燃料电池9相连接,另一端用于供空气的进入;
所述第二压力表11、第二电磁阀12、空气压缩机13和第二过滤器14均设于第六管道53处;
所述空气排放阀19设于燃料电池9处;
其中,空气压缩机13和第二压力表11自第六管道53的另一端朝向第六管道53的一端的方向依次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滤器14设于第六管道53远离燃料电池9的另一端处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第二过滤器14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杂质,避免对燃料电池9或其他部件造成损伤,过滤后的空气通过空气压缩机13加压至合适的压力,再通过第二电磁阀12的开闭,实现控制空气进入燃料电池9中,经反应后废弃的空气可通过打开空气排放阀19进行排放。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氢储罐、液氢气化器、燃料电池和冷藏舱,
所述液氢储罐通过第一管道与燃料电池相连接;
所述液氢气化器设于液氢储罐与燃料电池之间且内部储存有液氨,相对应位置处的第一管道处于液氢气化器内;
所述冷藏舱设有与液氢气化器相连接的第一输入口和第一输出口;
其中,液氢气化器中的液氨自第一输入口流入冷藏舱,自第一输出口流回液氢气化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装置、冷却管道和废水排放阀,
所述处理装置分别与第一输出口和液氢气化器相连接且用于将自第一输出口流出的氨蒸汽转化为液氨;
所述冷却管道呈首尾相接的环状且其一端设于燃料电池处,另一端设于处理装置处;
所述废水排放阀设于处理装置与燃料电池之间的冷却管道处;
其中,冷却管道内设有用于与燃料电池和处理装置进行换热的冷却水,冷却管道处设有驱动冷却水循环流动的循环水泵以实现将处理装置中的液氨转化为氨蒸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器和发生器,
所述吸收器处设有第二输入口、第二输出口和多级冷却单元,第二输入口与第一输出口相连接,多级冷却单元用于将自第一输出口流出的氨蒸汽转化为液氨;
所述发生器处设有第三输入口和第三输出口,第三输入口与第二输出口通过溶液泵相连接以实现液氨自吸收器流入发生器中,第三输出口与液氢气化器相连接;
其中,冷却管道的另一端设于发生器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级冷却单元包括第二管道和海水泵,
所述第二管道设于吸收器内且两端均伸出吸收器外;
所述海水泵设于第二管道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级冷却单元包括淡水箱、热水箱、第三管道和淡水泵,
所述第三管道设于吸收器内且两端均伸出吸收器外;
所述淡水箱设于第三管道的一端处;
所述热水箱设于第三管道的另一端处;
所述淡水泵设于第三管道处以实现淡水自淡水箱流入热水箱。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级冷却单元包括第四管道、第一节流阀和喷淋头,
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与发生器相连接,另一端伸入吸收器内;
所述喷淋头设于第四管道的另一端处且位于吸收器内;
所述第一节流阀设于吸收器与发生器之间的第四管道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主管道、第一支管道和阀门;冷藏舱包括多个舱室,多个舱室处均设有第一输入口;
所述第一主管道的一端与液氢气化器相连接;
所述第一支管道的数量与舱室的数量相对应且一端与第一主管道的另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相对应舱室的第一输入口相连接;
所述阀门设于第一支管道处且用于实现相应第一支管道的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管道上且处于液氢气化器与燃料电池之间的位置处设有第一过滤器、减压阀、第一压力表和第一电磁阀;
其中,自液氢气化器至燃料电池方向上第一过滤器、减压阀和第一压力表依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管道、氢气循环泵、单向阀和氢气排放阀,
所述第五管道的一端与燃料电池相连接,另一端与减压阀和第一压力表之间的第一管道相连接;
所述氢气循环泵和单向阀均设于第五管道处;
所述氢气排放阀设于单向阀与氢气循环泵之间的第五管道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六管道、第二压力表、第二电磁阀、空气压缩机、第二过滤器和空气排放阀,
所述第六管道的一端与燃料电池相连接,另一端用于供空气的进入;
所述第二压力表、第二电磁阀、空气压缩机和第二过滤器均设于第六管道处;
所述空气排放阀设于燃料电池处;
其中,空气压缩机和第二压力表自第六管道的另一端朝向第六管道的一端的方向依次连接。
CN202222584792.4U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 Active CN2185658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4792.4U CN218565809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4792.4U CN218565809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65809U true CN218565809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14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84792.4U Active CN218565809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658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89670B (zh) 一种船舶余热梯级利用式空调装置及工作方法
CN109268095B (zh) 用于双燃料动力船的lng燃料冷能综合利用方法及系统
CN108224535B (zh) 一种火电厂热电联产与压缩空气储能互补集成系统
CN108995790B (zh) 一种余热回收式船舶空调系统
WO2018214231A1 (zh) 一种采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多功能lng浮式发电装置
CN107202452B (zh) 一种lng动力渔船的lng汽化与制冷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3914940A (zh) 一种氢燃料动力船能量综合利用系统
CN109356676B (zh) Lng动力船用燃料气化及冷热电三联供给系统及方法
CN111605667A (zh) 一种多能互补型船舶冷热水系统
CN218565809U (zh) 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
CN210707846U (zh) 一种船舶冷暖一体空调系统
CN202848017U (zh) 一种高效节能船舶空调系统
CN115420032A (zh) 一种氢动力冷藏运输船的制冷系统
CN102072585B (zh) 以柴油机排气余热为热源的液氮发动机驱动制冷循环系统
CN203824151U (zh) 一种lng动力船舶的lng冷能利用装置
CN101266088A (zh) 利用柴油机余热驱动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
CN213354815U (zh) 一种船舶用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CN110259598A (zh) 一种基于斯特林循环的船舶辅助发电系统
CN210564804U (zh) 一种基于斯特林循环的船舶辅助发电系统
CN213631043U (zh) 一种渔船用喷射压缩式制冷系统
CN109458554B (zh) 一种船用lng气化及冷量回收换热系统及方法
CN100523653C (zh) 二台以上发生器吸附制冷系统
CN104047730A (zh) 采用复叠式溴化锂制冷机的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
CN210832612U (zh) 一种船舶空调及食品冷库的一体化制冷系统
CN114909605A (zh) Lng船冷能循环存储及冷能综合利用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