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62535U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62535U
CN218562535U CN202222169736.4U CN202222169736U CN218562535U CN 218562535 U CN218562535 U CN 218562535U CN 202222169736 U CN202222169736 U CN 202222169736U CN 218562535 U CN218562535 U CN 218562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loth layer
shell
water
cl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697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佳北
李连华
丁海峰
范啸
胡海波
庄颖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CRCC Suzhou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CRCC Suzhou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CRCC Suzhou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697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62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62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62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涉及海绵城市生物净化滞留带技术领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底部铺设有透气砖层,所述透气砖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透水布层,所述第一透水布层的顶部设置有网格板层,所述网格板层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过滤层,设置外壳,便于通过外壳实现混凝土层和土壤层在倾倒时前后位置的限位,保证混凝土层的一次浇筑成型,并且通过设置的第一透水布层、第二透水布层、第三透水布层和透水砖层,便于实现渗透进土壤中多余的雨水的过滤,实现最后渗出的雨水的整洁程度,防止泥沙进入市政雨水管中。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生物净化滞留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背景技术
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生物滞留设施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按应用位置不同又称作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等。
现有的,如中国专利号:CN208022864U公开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包括城市道路、溢流孔和蓄水槽,所述城市道路的边缘处固定有边缘石块,且边缘石块上预留有进水口,所述边缘石块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槽,且固定槽内部的底端放置有砾石层,所述砾石层的上方放置有人工填料层,且人工填料层的上方放置有土壤层,所述溢流孔设置在固定槽上,所述蓄水槽设置在固定槽的外侧,且蓄水槽与连接管道相连接,所述连接管道与市政雨水管道相连接。
但是该装置中的溢流孔的高度是固定的,当降雨速度或者降雨量较大时,水流中掺杂的树叶和杂质会随着水位的增高进入溢流孔中,造成杂质通过溢流孔进入市政雨水管中,造成雨水管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中但是该装置中的溢流孔的高度是固定的,当降雨速度或者降雨量较大时,水流表面的树叶和杂质会随着水位的增高进入溢流孔中,造成杂质通过溢流孔进入市政雨水管中,造成雨水管堵塞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底部铺设有透气砖层,所述透气砖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透水布层,所述第一透水布层的顶部设置有网格板层,所述网格板层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的顶部设置有镂空板层,所述镂空板层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透水布层,所述第二透水布层的顶部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透水布层,所述第三透水布层的顶部设置有土壤层,所述外壳的前侧外表面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外管,所述外管的后侧内表面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内管。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底部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槽,且外壳的外表面设置有过滤膜,设置的通槽便于实现外壳中渗透的雨水的排放,进而实现多余的雨水渗透进土壤中,实现雨水的吸收,并且设置的过滤膜为现有的耐腐蚀过滤膜,使用疏水性聚四氟乙烯材料,防止土壤中的泥土进入外壳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水布层、第二透水布层和第三透水布层均为现有的透水土工布,保证使用强度的同时,便于保证雨水的顺利通过。
优选的,所述外管的内表面与内管的外表面滑动连接,便于保证内管在外管中平稳升降。
优选的,所述网格板层为现有的不锈钢钢格板,便于通过钢格板的镂空实现雨水的通过,并且通过设置的网格板层便于保证第一透水布层表面的平整性。
优选的,所述内管和外管均使用PVC耐腐蚀管,设置的外管预埋进外壳附近的土壤中,并且通过内管的顶部端口作为装置的溢流口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装置埋入地中,并且外管的底部端面连接土壤中相邻的市政雨水管,实际使用时,通过电动推杆升降实现内管升降,进而实现内管的高度调整,进而当降雨速度较快,并且降雨量较高时,保证内管的顶部端口与水位平齐,进而防止树叶进入沿着内管进入市政雨水管中。
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外壳,便于通过外壳实现混凝土层和土壤层在倾倒时前后位置的限位,保证混凝土层的一次浇筑成型,并且通过设置的第一透水布层、第二透水布层、第三透水布层和透水砖层,便于实现渗透进土壤中多余的雨水的过滤,实现最后渗出的雨水的整洁程度,防止泥沙进入市政雨水管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图1的剖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外壳的立体图。
图例说明:1、过滤膜;2、外壳;3、外管;4、内管;5、土壤层;6、第三透水布层;7、混凝土层;8、第二透水布层;9、镂空板层;10、第一过滤层;11、网格板层;12、第一透水布层;13、透气砖层;14、电动推杆;15、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包括外壳2,外壳2的内底部铺设有透气砖层13,透气砖层13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透水布层12,第一透水布层12的顶部设置有网格板层11,网格板层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过滤层10,第一过滤层10的顶部设置有镂空板层9,镂空板层9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透水布层8,第二透水布层8的顶部设置有混凝土层7,混凝土层7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透水布层6,第三透水布层6的顶部设置有土壤层5,外壳2的前侧外表面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外管3,外管3的后侧内表面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4,电动推杆14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内管4,第一过滤层10为若干碎石填充形成,镂空板层9为现有的PVC耐腐蚀板材,并且表面呈镂空状设置,便于保证第二透水布层8的平整性。
如图1所示,外壳2的内底部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槽15,且外壳2的外表面设置有过滤膜1,设置的通槽15便于实现外壳2中渗透的雨水的排放,进而实现多余的雨水渗透进土壤中,实现雨水的吸收,并且设置的过滤膜1为现有的耐腐蚀过滤膜,使用疏水性聚四氟乙烯材料,防止土壤中的泥土进入外壳2中,或者直接将渗透出的雨水,通过现有的排水管引进市政雨水管中。
如图1所示,第一透水布层12、第二透水布层8和第三透水布层6均为现有的透水土工布,保证使用强度的同时,便于保证雨水的顺利通过,并且在安装时,通过钉枪将第一透水布层12、第二透水布层8和第三透水布层6钉在外壳2的前后内表面位置,保证第一透水布层12、第二透水布层8和第三透水布层6与外壳2内表面的密封性。
如图2所示,外管3的内表面与内管4的外表面滑动连接,当电动推杆14伸缩式,便于保证内管4在外管3中平稳升降。
如图1所示,网格板层11为现有的不锈钢钢格板,便于通过钢格板的镂空实现雨水的通过,并且通过设置的网格板层11便于保证第一透水布层12表面的平整性。
如图1所示,内管4和外管3均使用PVC耐腐蚀管,设置的外管3预埋进外壳2附近的土壤中,并且通过内管4的顶部端口作为装置的溢流口使用。
本装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装置埋入地中,并且外管3的底部端面连接土壤中相邻的市政雨水管,相应的外壳2的外表面底部位置与市政雨水管之间也通过现有的PVC塑料管连接,实现渗透出的雨水PVC塑料管进入雨水管中,通过实际使用时,通过电动推杆14升降实现内管4升降,进而实现内管4的高度调整,进而当降雨速度较快,并且降雨量较高时,保证内管4的顶部端口与水位平齐,进而防止树叶进入沿着内管4进入市政雨水管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包括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内底部铺设有透气砖层(13),所述透气砖层(13)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透水布层(12),所述第一透水布层(12)的顶部设置有网格板层(11),所述网格板层(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过滤层(10),所述第一过滤层(10)的顶部设置有镂空板层(9),所述镂空板层(9)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透水布层(8),所述第二透水布层(8)的顶部设置有混凝土层(7),所述混凝土层(7)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透水布层(6),所述第三透水布层(6)的顶部设置有土壤层(5),所述外壳(2)的前侧外表面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外管(3),所述外管(3)的后侧内表面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4),所述电动推杆(14)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内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内底部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槽(15),且外壳(2)的外表面设置有过滤膜(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水布层(12)、第二透水布层(8)和第三透水布层(6)均为现有的透水土工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3)的内表面与内管(4)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板层(11)为现有的不锈钢钢格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4)和外管(3)均使用PVC耐腐蚀管。
CN202222169736.4U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Active CN218562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9736.4U CN218562535U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9736.4U CN218562535U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62535U true CN218562535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09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69736.4U Active CN218562535U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625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17223U (zh) 雨水收集渗透回灌装置
CN103758201B (zh) 带淹没涵管的地表径流雨水蓄净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CN207727714U (zh) 海绵城市生态渗滤系统
AU2021105271A4 (en) Rainwater filtration garden
CN209039914U (zh) 基于海绵城市的道路生物净化滞留带
CN206667420U (zh) 海绵城市高效渗透型绿地构造
CN207331921U (zh) 一种生态型道路雨水径流处理装置
CN212925963U (zh) 一种具有雨水过滤及固土功能的园林三维生态护坡
CN110012770B (zh) 一种高效削减径流流速和污染物的雨水花园
CN218562535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CN205295848U (zh) 一种稳固型生态透水铺装系统
CN209482092U (zh) 适用于市政道路红线外设置生物滞留带的海绵城市系统
CN204727667U (zh) 一种用于处理雨水的生物滞留装置
CN108915063B (zh) 用于海绵城市的具有截污净化功能的植浅草沟
CN106088295A (zh) 将现有设施改造成对雨水进行控制利用的方法及系统
CN207861912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地下过滤沙床
CN216587898U (zh) 一种生态凉亭
CN206279413U (zh) 一种生态透水集水整体路面
CN112830581B (zh) 一种渗井式生物滞留池及其施工方法
CN213014554U (zh) 一种山地公园雨洪管理蓄排水系统
CN213709025U (zh) 一种市政园林用自动排水绿化系统
CN211745563U (zh) 一种用于马路两边迂回形下陷式环保绿化带
CN212077506U (zh) 一种道路改造升级海绵城市的施工结构
CN209941834U (zh) 一种绿化带的生态排水沟结构
CN211816818U (zh) 一种用于生物滞留带的排水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