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59528U - 运输箱 - Google Patents
运输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59528U CN218559528U CN202222891294.4U CN202222891294U CN218559528U CN 218559528 U CN218559528 U CN 218559528U CN 202222891294 U CN202222891294 U CN 202222891294U CN 218559528 U CN218559528 U CN 2185595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positioning
- top cover
- base body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Stackable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输箱,包括具有用于容纳物料的容纳空间的箱体,箱体包括:底座,至少用于形成容纳空间的底面;顶盖,位于底座上方且与底座间隔设置,以用于形成容纳空间的顶面;多个侧板,设置在底座和顶盖之间,以用于形成容纳空间的多个侧面;其中,顶盖和底座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定位凸起,顶盖和底座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定位凸起插接配合的定位凹槽,以通过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之间的插接配合将堆叠在一起的两个箱体之间定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运输箱在堆叠时所需的时间较长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运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运输箱。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运输液态货物或者颗粒状或粉末状货物的时候,通常将物料首先灌装在运输袋内,之后将运输袋放置在运输箱内进行运输。
当多个运输箱沿竖直方向依次堆叠时,需要多次调整才能将相邻两个运输箱中的位于上方的运输箱的底座与位于下方的运输箱的顶盖对正,其安装所需的时间较长,堆叠效率较低,且相邻两个运输箱之间没有连接或定位结构,位于上方的运输箱容易在移动过程中滑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输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运输箱在堆叠时所需的时间较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输箱,包括具有用于容纳物料的容纳空间的箱体,箱体包括:底座,至少用于形成容纳空间的底面;顶盖,位于底座上方且与底座间隔设置,以用于形成容纳空间的顶面;多个侧板,设置在底座和顶盖之间,以用于形成容纳空间的多个侧面;其中,顶盖和底座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定位凸起,顶盖和底座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定位凸起插接配合的定位凹槽,以通过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之间的插接配合将堆叠在一起的两个箱体之间定位。
进一步地,箱体为长方体;顶盖的上方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凸起,多个第一定位凸起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各个第一定位凸起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条形结构;底座的下方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凹槽,多个第一定位凹槽与多个第一定位凸起一一对应地设置;和/或顶盖的上方设置有四个第二定位凸起,四个第二定位凸起分别设置在顶盖的四个棱角处;底座的下方设置有四个第二定位凹槽,四个第二定位凹槽与四个第二定位凸起一一对应地设置;和/或顶盖的上方设置有多个第三定位凸起,多个第三定位凸起间隔设置在顶盖的中部;底座的下方设置有多个第三定位凹槽,多个第三定位凹槽与多个第三定位凸起一一对应地设置;和/或顶盖的上方设置有两个第四定位凸起,两个第四定位凸起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顶盖相对两侧;底座的下方设置有两个第四定位凹槽,两个第四定位凹槽与两个第四定位凸起一一对应地设置;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且均平行于底座的支撑基面。
进一步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中间支脚,设置在底座本体的中部的中间支脚;多个地脚,多个地脚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底座本体下方,各个地脚均与底座本体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其中,底座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地脚的地脚安装槽,地脚安装槽包括相互连接的槽底面和槽侧面,槽底面用于与地脚的顶面接触,槽侧面位于槽底面的远离中间支脚的一侧且与支撑基面之间呈预定夹角设置,以用于与地脚靠近中间支脚的一侧的侧面接触,以对地脚的安装动作进行限位止挡。
进一步地,中间支脚包括多个支脚本体,多个支脚本体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各个支脚本体的上侧均与底座本体连接,相邻两个支脚本体之间通过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板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板与底座本体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供叉车的货叉插入的第一避让空间;和/或地脚包括多个地脚本体,多个地脚本体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各个地脚本体的上侧均与底座本体连接,相邻两个地脚本体的之间通过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板连接;其中,第二连接板与底座本体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供叉车的货叉插入的第二避让空间;和/或中间支脚和地脚之间通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连接板连接,其中,第三连接板与底座本体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供叉车插入的第三避让空间。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凹槽设置在第三连接板上;和/或第二定位凹槽设置在地脚本体上;和/或第三定位凹槽设置在支脚本体上;和/或第四定位凹槽设置在地脚本体上。
进一步地,地脚安装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地脚安装槽分别设置在中间支脚的相对两侧;地脚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地脚与两个地脚安装槽一一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底座本体上设置有卸料通道,卸料通道的进料口连通至底座本体的承载端面,卸料通道的卸料口连通至底座本体的侧面,卸料通道相对于承载端面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运输箱还包括:防护板,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本体上并位于卸料口处;卸料通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防护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接部相互卡接的第二卡接部。
进一步地,第一卡接部包括设置在内壁面上的卡孔卸料通道的内壁面凸出,第二卡接部包括设置在防护板上的凸起,以用于卡接在卡孔内。
进一步地,防护板包括:防护本体,设置在卸料口处;操作本体,与防护本体连接,操作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操作本体和第二操作本体,第一操作本体与第二操作本体之间具有预定夹角,第一操作本体与防护本体连接,第二卡接部设置在第二操作本体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运输箱包括具有用于容纳物料的容纳空间的箱体,箱体包括:底座,至少用于形成容纳空间的底面;顶盖,位于底座上方且与底座间隔设置,以用于形成容纳空间的顶面;多个侧板,设置在底座和顶盖之间,以用于形成容纳空间的多个侧面;其中,顶盖和底座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定位凸起,顶盖和底座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定位凸起插接配合的定位凹槽,以通过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之间的插接配合将堆叠在一起的两个箱体之间定位。这样,当多个运输箱沿竖直方向依次堆叠时,无需多次调整便能使相邻两个运输箱中的位于上方的运输箱的底座与位于下方的运输箱的顶盖对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运输箱在堆叠时所需的时间较长的问题,提高了堆叠效率,且相邻两个运输箱之间通过定位结构进行定位,使得位于上方的运输箱无法在平行于运输箱的支撑基面的方向上相对于位于下方的运输箱滑动,提高了堆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输箱的箱体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箱体的底座在第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底座在L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图2所示的底座在M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图2所示的底座在N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示出了图2所示的底座在O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示出了图2所示的底座的在第二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2所示的底座的在第三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7所示的底座的底座本体在第四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所示的底座本体在J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示出了图9所示的底座本体在第五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1所示的底座本体在在X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示出了图7所示的底座的防护板处在另一个方向上的局部放大图;
图14示出了图12所示的防护板在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2所示的防护板在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图9所示的底座本体在第六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图16所示的底座本体在在Y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8示出了图14所示的底座本体的卸料通道中所安装的通道支撑件在第七个方向上的局部放大图;
图19示出了图18所示的通道支撑件在第八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图7所示的底座的地脚在第九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1示出了图7所示的底座的地脚在第十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箱体;110、定位凸起;111、第一定位凸起;112、第二定位凸起;113、第三定位凸起;114、第四定位凸起;120、定位凹槽;121、第一定位凹槽;122、第二定位凹槽;123、第三定位凹槽;124、第四定位凹槽;
4、底座;42、承载端面;
44、卸料通道;440、卸料口;441、第一卡接部;442、进料口;443、防护板插接槽;4430、凸起滑道;444、支撑件挡板;445、卡接避让通孔;446、支撑件卡槽;447、通道支撑件;4471、进料口支撑板;4472、卸料口支撑板;4473、弹性卡接板;4474、支撑板卡接凸起;4475、操作避让口;4476、加强板;
45、防护板;450、第二卡接部;451、防护本体;4511、第一连接端;4512、第二连接端;4513、防护板插接部;4514、滑动凸起;452、操作本体;4520、第一操作本体;4521、第二操作本体;
46、底座本体;460、地脚安装槽;461、槽底面;462、槽侧面;
47、中间支脚;471、支脚本体;472、第一连接板;478、第三连接板;
48、地脚;483、地脚本体;484、第二连接板;486、螺栓插入孔;
5、侧板;7、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输箱,包括具有用于容纳物料的容纳空间的箱体1,箱体1包括:底座4,至少用于形成容纳空间的底面;顶盖7,位于底座4上方且与底座4间隔设置,以用于形成容纳空间的顶面;多个侧板5,设置在底座4和顶盖7之间,以用于形成容纳空间的多个侧面;其中,顶盖7和底座4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定位凸起110,顶盖7和底座4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定位凸起110插接配合的定位凹槽120,以通过定位凸起110和定位凹槽120之间的插接配合将堆叠在一起的两个箱体1之间定位。
这样,当多个运输箱沿竖直方向依次堆叠时,无需多次调整便能使相邻两个运输箱中的位于上方的运输箱的底座与位于下方的运输箱的顶盖对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运输箱在堆叠时所需的时间较长的问题,提高了堆叠效率,且相邻两个运输箱之间通过定位结构进行定位,使得位于上方的运输箱无法在平行于运输箱的支撑基面的方向上相对于位于下方的运输箱滑动,提高了堆叠的安全性。
如图1至图6所示,箱体1为长方体;顶盖7的上方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凸起111,多个第一定位凸起111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各个第一定位凸起111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条形结构;底座4的下方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凹槽121,多个第一定位凹槽121与多个第一定位凸起111一一对应地设置;和/或顶盖7的上方设置有四个第二定位凸起112,四个第二定位凸起112分别设置在顶盖7的四个棱角处;底座4的下方设置有四个第二定位凹槽122,四个第二定位凹槽122与四个第二定位凸起112一一对应地设置;和/或顶盖7的上方设置有多个第三定位凸起113,多个第三定位凸起113间隔设置在顶盖7的中部;底座4的下方设置有多个第三定位凹槽123,多个第三定位凹槽123与多个第三定位凸起113一一对应地设置;和/或顶盖7的上方设置有两个第四定位凸起114,两个第四定位凸起114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顶盖7相对两侧;底座4的下方设置有两个第四定位凹槽124,两个第四定位凹槽124与两个第四定位凸起114一一对应地设置;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且均平行于底座4的支撑基面。
如图2以及图7至图10所示,底座4包括:底座本体46;中间支脚47,设置在底座本体46的中部的中间支脚47;多个地脚48,多个地脚48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底座本体46下方,各个地脚48均与底座本体46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其中,底座本体46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地脚48的地脚安装槽460,地脚安装槽460包括相互连接的槽底面461和槽侧面462,槽底面461用于与地脚48的顶面接触,槽侧面462位于槽底面461的远离中间支脚47的一侧且与支撑基面之间呈预定夹角设置,以用于与地脚48靠近中间支脚47的一侧的侧面接触,以对地脚48的安装动作进行限位止挡。
如图2所示中间支脚47包括多个支脚本体471,多个支脚本体471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各个支脚本体471的上侧均与底座本体46连接,相邻两个支脚本体471之间通过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板472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板472与底座本体46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供叉车的货叉插入的第一避让空间;和/或地脚48包括多个地脚本体483,多个地脚本体483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各个地脚本体483的上侧均与底座本体46连接,相邻两个地脚本体483的之间通过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板484连接;其中,第二连接板484与底座本体46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供叉车的货叉插入的第二避让空间;和/或中间支脚47和地脚48之间通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连接板478连接,其中,第三连接板478与底座本体46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供叉车插入的第三避让空间。
优选地,中间支脚47包括三个支脚本体471,三个支脚本体471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连接板472的数量为两个,位于中间的支脚本体471通过两个第一连接板472分别于位于两侧的两个支脚本体471连接;各个地脚48包括三个地脚本体483,三个地脚本体483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二连接板484的数量为两个,位于中间的地脚本体483通过两个第二连接板484分别于位于两侧的两个地脚本体483连接。
如图2至图6所示第一定位凹槽121设置在第三连接板478上;和/或第二定位凹槽122设置在地脚本体483上;和/或第三定位凹槽123设置在支脚本体471上;和/或第四定位凹槽124设置在地脚本体483上。
具体地,地脚安装槽46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地脚安装槽460分别设置在中间支脚47的相对两侧;地脚4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地脚48与两个地脚安装槽460一一对应地设置。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定位凸起1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定位凸起11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顶盖7上且均沿第二方向延伸,各个第三连接板478上均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121,以避让相应的位置处的第一定位凸起111的部分。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两个地脚48中的分别靠近底座本体46的四个棱角处的四个地脚本体483上均设置有第二定位凹槽122,以分别用于避让相应的第二定位凸起112。
具体地,各个地脚48的三个地脚本体483上均设置有螺栓插入孔486,螺栓插入孔486内设置有螺栓,螺栓的螺纹端从螺栓插入孔486的上方神粗以与底座本体46上的螺母连接,以将相应的地脚48和底座本体46连接。
可选地,第二定位凹槽122可以设置在相应的地脚本体483上的螺栓插入孔486的一侧,也可以为相应的螺栓插入孔486本身。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第三定位凸起1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定位凸起113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顶盖7的中部,中间支脚47的位于底座本体46的中部的支脚本体471上设置有两个第三定位凹槽123,以分别用于避让两个第三定位凸起113。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各个地脚48的三个地脚本体483中的位于中间的地脚本体483上均设置有第四定位凹槽124,以分别用于避让两个第四定位凸起114。
如图11所示,底座本体46上设置有卸料通道44,卸料通道44的进料口442连通至底座本体46的承载端面42,卸料通道44的卸料口440连通至底座本体46的侧面,卸料通道44相对于底座本体46的承载端面42倾斜设置。
如图11至图15所示,运输箱还包括:防护板45,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本体46上并位于卸料口440处;卸料通道44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441,防护板45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接部441相互卡接的第二卡接部450。
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板4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4511和第二连接端4512,防护板45的第一连接端4511插在底座4上,第二卡接部450设置在防护板45的第二连接端4512;其中,第一连接端4511位于防护本体451的上侧,第二连接端4512位于防护本体451的下侧。
如图13至图15所示,防护板45的第一连接端4511包括防护板插接部4513,防护板插接部4513位于防护本体451的上侧且位于防护本体451的靠近卸料通道44的内部的一侧,卸料通道44的卸料口440上侧面设置有防护板插接槽443,防护板45通过防护板插接部4513插设在防护板插接槽443内。
具体地,防护板插接部4513上设置有多个滑动凸起4514,防护板插接槽443的槽壁面上沿平行于防护本体451的板面且平行于底座4的支撑基面的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滑道4430,多个凸起滑道4430与多个滑动凸起4514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凸起滑道4430均为沿垂直于底座4的支撑基面的方向延伸的条形滑道,各个滑动凸起4514均为朝向远离防护本体451的板面的方向凸出的圆柱状凸起,各个滑动凸起4514均插设在相应的凸起滑道4430内,以通过各个滑动凸起4514在相应的凸起滑道4430内的滑动来对防护板45的安装动作进行导向。
如图11至图13所示,第一卡接部441包括设置在卸料通道44的内壁面上的卡孔,第二卡接部450包括设置在防护板45上的凸起,以用于卡接在卡孔内。其中,卡孔位于卸料通道44的下侧面上,凸起位于防护板45的下侧。
如图11至图13所示,防护板45包括:防护本体451,设置在卸料口440处;操作本体452,与防护本体451连接,操作本体45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操作本体4520和第二操作本体4521,第一操作本体4520与第二操作本体4521之间具有预定夹角,第一操作本体4520与防护本体451连接,第二卡接部450设置在第二操作本体4521上。
具体地,防护本体451与第二操作本体4521之间相互垂直,防护本体451通过第一操作本体4520与第二操作本体4521连接,第一操作本体4520朝向防护本体451的下方且朝向防护本体451的靠近卸料通道44的内部的一侧延伸,第一操作本体4520与第二操作本体4521之间的预定夹角为锐角。
如图8和图16至图19所示,卸料通道44内安装有用于加强底座本体46的强度的通道支撑件447,通道支撑件447包括相互垂直且连接的进料口支撑板4471和卸料口支撑板4472,进料口支撑板4471位于进料口442处且平行于承载端面42,卸料口支撑板4472位于卸料口440处且平行于底座本体46的侧面,卸料通道44内的卸料口440处设置有支撑件挡板444,通道支撑件447位于支撑件挡板444的靠近进料口442的一侧,且卸料口支撑板4472与支撑件挡板444抵接,防护板45位于支撑件挡板444的远离进料口442的一侧。
具体地,卸料口支撑板4472的远离进料口支撑板4471的一侧设置有依次侧连接的弹性卡接板4473和支撑板卡接凸起4474,弹性卡接板4473朝向远离卸料口支撑板4472的方向凸出且支撑板卡接凸起4474位于弹性卡接板4473的远离卸料口支撑板4472的一侧,以随弹性卡接板4473的远离卸料口支撑板4472的一侧穿过支撑件挡板444上的卡接避让通孔445后与支撑件挡板444上的支撑件卡槽446卡接,其中,支撑件卡槽446位于支撑件挡板444的远离进料口442的一侧。
另外,进料口支撑板4471上设置有操作避让口4475,以通过按压支撑板卡接凸起4474(或弹性卡接板4473)并将手指或工具伸入操作避让口4475内以将通道支撑件447从卸料通道44中取出;进料口支撑板4471和卸料口支撑板4472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加强板4476,以加强通道支撑件447的强度。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运输箱包括具有用于容纳物料的容纳空间的箱体1,箱体1包括:底座4,至少用于形成容纳空间的底面;顶盖7,位于底座4上方且与底座4间隔设置,以用于形成容纳空间的顶面;多个侧板5,设置在底座4和顶盖7之间,以用于形成容纳空间的多个侧面;其中,顶盖7和底座4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定位凸起110,顶盖7和底座4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定位凸起110插接配合的定位凹槽120,以通过定位凸起110和定位凹槽120之间的插接配合将堆叠在一起的两个箱体1之间定位。这样,当多个运输箱沿竖直方向依次堆叠时,无需多次调整便能使相邻两个运输箱中的位于上方的运输箱的底座与位于下方的运输箱的顶盖对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运输箱在堆叠时所需的时间较长的问题,提高了堆叠效率,且相邻两个运输箱之间通过定位结构进行定位,使得位于上方的运输箱无法在平行于运输箱的支撑基面的方向上相对于位于下方的运输箱滑动,提高了堆叠的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运输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用于容纳物料的容纳空间的箱体(1),所述箱体(1)包括:
底座(4),至少用于形成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面;
顶盖(7),位于所述底座(4)上方且与所述底座(4)间隔设置,以用于形成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面;
多个侧板(5),设置在底座(4)和顶盖(7)之间,以用于形成所述容纳空间的多个侧面;
其中,所述顶盖(7)和所述底座(4)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定位凸起(110),所述顶盖(7)和所述底座(4)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起(110)插接配合的定位凹槽(120),以通过所述定位凸起(110)和所述定位凹槽(120)之间的插接配合将堆叠在一起的两个所述箱体(1)之间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为长方体;
所述顶盖(7)的上方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凸起(111),所述多个第一定位凸起(111)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各个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11)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条形结构;所述底座(4)的下方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凹槽(121),所述多个第一定位凹槽(121)与所述多个第一定位凸起(111)一一对应地设置;和/或
所述顶盖(7)的上方设置有四个第二定位凸起(112),所述四个第二定位凸起(112)分别设置在所述顶盖(7)的四个棱角处;所述底座(4)的下方设置有四个第二定位凹槽(122),所述四个第二定位凹槽(122)与所述四个第二定位凸起(112)一一对应地设置;和/或
所述顶盖(7)的上方设置有多个第三定位凸起(113),所述多个第三定位凸起(113)间隔设置在所述顶盖(7)的中部;所述底座(4)的下方设置有多个第三定位凹槽(123),所述多个第三定位凹槽(123)与所述多个第三定位凸起(113)一一对应地设置;和/或
所述顶盖(7)的上方设置有两个第四定位凸起(114),所述两个第四定位凸起(114)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顶盖(7)相对两侧;所述底座(4)的下方设置有两个第四定位凹槽(124),所述两个第四定位凹槽(124)与所述两个第四定位凸起(114)一一对应地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且均平行于所述底座(4)的支撑基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包括:
底座本体(46);
中间支脚(47),设置在底座本体(46)的中部的中间支脚(47);
多个地脚(48),所述多个地脚(48)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本体(46)下方,各个所述地脚(48)均与所述底座本体(46)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其中,所述底座本体(46)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所述地脚(48)的地脚安装槽(460),所述地脚安装槽(460)包括相互连接的槽底面(461)和槽侧面(462),所述槽底面(461)用于与所述地脚(48)的顶面接触,所述槽侧面(462)位于所述槽底面(461)的远离所述中间支脚(47)的一侧且与所述支撑基面之间呈预定夹角设置,以用于与所述地脚(48)靠近所述中间支脚(47)的一侧的侧面接触,以对所述地脚(48)的安装动作进行限位止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支脚(47)包括多个支脚本体(471),所述多个支脚本体(471)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各个所述支脚本体(471)的上侧均与所述底座本体(46)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支脚本体(471)之间通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板(472)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板(472)与所述底座本体(46)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供叉车的货叉插入的第一避让空间;和/或
所述地脚(48)包括多个地脚本体(483),所述多个地脚本体(483)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各个所述地脚本体(483)的上侧均与所述底座本体(46)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地脚本体(483)的之间通过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板(484)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板(484)与所述底座本体(46)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供叉车的货叉插入的第二避让空间;和/或
所述中间支脚(47)和所述地脚(48)之间通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连接板(478)连接,其中,所述第三连接板(478)与所述底座本体(46)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供叉车插入的第三避让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凹槽(121)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板(478)上;和/或
所述第二定位凹槽(122)设置在所述地脚本体(483)上;和/或
所述第三定位凹槽(123)设置在所述支脚本体(471)上;和/或
所述第四定位凹槽(124)设置在所述地脚本体(483)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脚安装槽(46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地脚安装槽(460)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支脚(47)的相对两侧;
所述地脚(4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地脚(48)与两个所述地脚安装槽(460)一一对应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46)上设置有卸料通道(44),所述卸料通道(44)的进料口(442)连通至所述底座本体(46)的承载端面(42),所述卸料通道(44)的卸料口(440)连通至所述底座本体(46)的侧面,所述卸料通道(44)相对于所述承载端面(42)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箱还包括:
防护板(45),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本体(46)上并位于所述卸料口(440)处;
所述卸料通道(44)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441),所述防护板(45)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441)相互卡接的第二卡接部(45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441)包括设置在所述卸料通道(44)的内壁面上的卡孔,所述第二卡接部(450)包括设置在所述防护板(45)上的凸起,以用于卡接在所述卡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45)包括:
防护本体(451),设置在所述卸料口(440)处;
操作本体(452),与所述防护本体(451)连接,所述操作本体(45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操作本体(4520)和第二操作本体(4521),所述第一操作本体(4520)与所述第二操作本体(4521)之间具有预定夹角,所述第一操作本体(4520)与所述防护本体(451)连接,所述第二卡接部(450)设置在所述第二操作本体(4521)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91294.4U CN218559528U (zh) | 2022-10-31 | 2022-10-31 | 运输箱 |
PCT/CN2023/128834 WO2024094028A1 (zh) | 2022-10-31 | 2023-10-31 | 运输箱 |
KR1020247023555A KR20240134133A (ko) | 2022-10-31 | 2023-10-31 | 운송 박스(transport box)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91294.4U CN218559528U (zh) | 2022-10-31 | 2022-10-31 | 运输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59528U true CN218559528U (zh) | 2023-03-03 |
Family
ID=85318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891294.4U Active CN218559528U (zh) | 2022-10-31 | 2022-10-31 | 运输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59528U (zh) |
-
2022
- 2022-10-31 CN CN202222891294.4U patent/CN21855952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60229621A1 (en) | Tube lamp packaging assembly | |
US8777008B2 (en) | Package cushioning structur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 |
EP3566975A1 (en) | Pallet apparatus for transportation of car glass | |
CN103803156B (zh) | 用于对齐容器的堆垛的装置 | |
CN207045959U (zh) | 一种圆柱电池托盘 | |
SA111320781B1 (ar) | حاوية نقل وتخزين للسوائل | |
CN218559528U (zh) | 运输箱 | |
US20110024325A1 (en) | Wafer box for the transport of solar cell wafers | |
CN108082754A (zh) | 运输装置 | |
EP3484651A1 (en) | Portable welding system with a main case having mechanical attachments mechanism for facilitating coupling | |
CN211732193U (zh) | 一种便于堆码的仓储箱 | |
US7520396B1 (en) | Paint can holding apparatus | |
CN218559715U (zh) | 运输箱 | |
CN210338678U (zh) | 一种塑料托盘 | |
CN219487997U (zh) | 一种便于码垛的金属托盘 | |
CN216140367U (zh) | 支撑脚、包装组件和产品组件 | |
CN217416470U (zh) | 包装组件及堆垛式包装结构 | |
KR102681161B1 (ko) | 반도체패키지 테스트 소켓 장착용 지그 | |
CN212448469U (zh) | 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包装箱 | |
CN215044937U (zh) | 包装结构 | |
US20200369448A1 (en) | Plate for metal cage for tank | |
CN221679307U (zh) | 一种打包装置 | |
CN216762552U (zh) | 一种托盘 | |
CN213139459U (zh) | 一种可拼接塑料托盘 | |
CN219948945U (zh) | 一种基础雷管专用周转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