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56637U - 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56637U
CN218556637U CN202222535415.1U CN202222535415U CN218556637U CN 218556637 U CN218556637 U CN 218556637U CN 202222535415 U CN202222535415 U CN 202222535415U CN 218556637 U CN218556637 U CN 218556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ishing
planet
shaft
planet carrier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354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伦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Jingrui Zhixiang Machine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Ruimei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Ruimei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Ruimei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354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56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56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56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涉及抛光技术领域;包括动力组件、行星动力传输组件、抛光轮行星架以及多个抛光盘;所述的行星动力传输组件设置于动力组件与抛光轮行星架之间,行星动力传输组件用于将动力组件的动力传输至抛光轮行星架上,带动抛光轮行星架绕着其中心旋转;所述的多个抛光盘均转动安装在抛光轮行星架上,抛光轮行星架的上方设置有与之同心的自转外齿圈,每个抛光盘上均设置有与自转外齿圈相啮合的行星轴直齿,用于在抛光轮行星转动时驱动抛光盘自转;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抛光盘不仅绕着抛光轮行星架的中心进行公转,还绕着抛光盘的自身中心进行自转,在抛光盘对工件进行抛光时,可以明显的提高抛光效率和打磨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
背景技术
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
现有市场上针对陶瓷、手机玻璃等对外观、抛光精度及技术质量要求很高的产品,一般采用的是单轴抛光机,此种抛光机通过电机等动力装置的驱动,带动抛光盘转动实现抛光,由于抛光盘只能够在一个方向上转动,因此同一个产品需要进行多次不同角度的抛光才能满足要求,导致抛光效率低下,抛光质量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该外行星抛光机构能驱使抛光盘同时进行公转和自转,提高了抛光效率和抛光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动力组件、行星动力传输组件、抛光轮行星架以及多个抛光盘;
所述的行星动力传输组件设置于动力组件与抛光轮行星架之间,行星动力传输组件用于将动力组件的动力传输至抛光轮行星架上,带动抛光轮行星架绕着其中心旋转;
所述的多个抛光盘均转动安装在抛光轮行星架上,抛光轮行星架的上方设置有与之同心的自转外齿圈,每个抛光盘上均设置有与自转外齿圈相啮合的行星轴直齿,用于在抛光轮行星转动时驱动抛光盘自转。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动力组件包括主电机,该主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电机直齿。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行星动力传输组件包括第二大齿轮、带轴直齿以及第一大齿轮;
所述的第二大齿轮与电机直齿外啮合,第二大齿轮与带轴直齿固定在同一转轴上,第一大齿轮与所述的带轴直齿外啮合;
所述抛光轮行星架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太阳轴,且第一太阳轴固定在第一大齿轮的中心。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行星动力传输组件还包括过渡齿轮和第三大齿轮,且过渡齿轮与所述的带轴直齿外啮合,第三大齿轮与过渡齿轮外啮合;
另一抛光轮行星架的中心设置有第二太阳轴,且第二太阳轴固定在第三大齿轮的中心。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外行星抛光机构还包括升降组件,该升降组件包括带锁气缸、导向柱以及导向套;
所述的主电机固定安装在电机安装板上,且电机安装板固定设置于抛光轴安装板上;
所述的导向套固定安装在抛光轴安装板的两端,且导向套滑动安装在所述的导向柱上;所述带锁气缸的气缸杆与抛光轴安装板相连接,驱动抛光轴安装板在导向柱上滑动。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抛光轮行星架上安装有轴承,且轴承内设置有行星抛光轴,所述的行星轴直齿固定在行星抛光轴的顶端,抛光盘固定在行星抛光轴的底端。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抛光盘包括抛光轮、抛光盘本体以及多个抛光盘波峰压条;
所述的抛光盘本体呈圆盘状,抛光轮固定在抛光盘本体的一侧,抛光盘本体的另一侧为抛光加工面,且抛光加工面上分布着多个抛光盘波峰压条;
所述的抛光盘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压缩弹簧的孔洞,压缩弹簧的底端压在抛光盘波峰压条上;抛光盘波峰压条与抛光盘本体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对抛光盘波峰压条进行限位的圆柱销。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抛光盘本体上还套有呈圆环状的毛毯压条,抛光盘本体的抛光加工面上套有毛毯,通过毛毯压条将毛毯的四周压紧;
所述抛光盘本体的另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直径大于抛光盘本体的凸出部,所述的抛光加工面即位于凸出部的表面上,所述毛毯的四周被压紧在凸出部与毛毯压条之间。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抛光盘波峰压条呈圆柱状。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抛光盘本体和抛光盘波峰压条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纳圆柱销的限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抛光盘不仅绕着抛光轮行星架的中心进行公转,还绕着抛光盘的自身中心进行自转,在抛光盘对工件进行抛光时,可以明显的提高抛光效率和打磨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行星动力传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抛光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抛光盘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抛光盘的底视图。
图9为图8中A-A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具体的,该外行星抛光机构包括动力组件、行星动力传输组件505、抛光轮行星架502以及多个抛光盘60;本实施例中,动力组件为主电机501,行星动力传输组件505位于主电机501与抛光轮行星架502之间,行星动力传输组件505用于将主电机501的动力传输至抛光轮行星架502上,带动抛光轮行星架502绕着其中心旋转,本实施例中称之为公转。
进一步的,多个抛光盘60均转动安装在抛光轮行星架502上,本实施例中,具有两组抛光轮行星架502,每组抛光轮行星架502上均匀分布着三个抛光盘60。两组相邻的抛光轮行星架502安装时调整角度,使得初始相位角相差120°,这样两组抛光轮行星架在旋转过程中可以避免干涉。结合图3至图5所示,抛光轮行星架502的上方设置有与之同心的自转外齿圈503,自转外齿圈503具有内齿轮;每个抛光盘60上均设置有与自转外齿圈503相啮合的行星轴直齿504,因此,当抛光盘60行星架产生公转时,由于行星轴直齿504与自转外齿轮的啮合,抛光盘60自身也可以实现转动,本实施例中称之为自转。通过此种结构,在主电机501的驱动力下,抛光盘60不仅绕着抛光轮行星架502的中心进行公转,还绕着抛光盘60的自身中心进行自转,在抛光盘60对工件进行抛光时,可以明显的提高抛光效率和打磨质量。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主电机501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电机直齿5011。而对于行星动力传输组件505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具体实施例,如图4、图5所示,所述的行星动力传输组件505包括第二大齿轮5052、带轴直齿5054以及第一大齿轮5051;所述的第二大齿轮5052与电机直齿5011外啮合,第二大齿轮5052与带轴直齿5054固定在同一转轴上,第一大齿轮5051与所述的带轴直齿5054外啮合;所述抛光轮行星架502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太阳轴5055,且第一太阳轴5055固定在第一大齿轮5051的中心。
另外,由于本实施例中具有两组抛光轮行星架502,对于另一组抛光轮行星架502的驱动力,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行星动力传输组件505还包括过渡齿轮5056和第三大齿轮5053,且过渡齿轮5056与所述的带轴直齿5054外啮合,第三大齿轮5053与过渡齿轮5056外啮合;另一抛光轮行星架502的中心设置有第二太阳轴5057,且第二太阳轴5057固定在第三大齿轮5053的中心。
上述的结构中,由于存在着过渡齿轮5056,两个抛光轮行星架502的旋转方向刚好相反,这种设计可以避免对产品的同一个区域只能实现一个方向上的抛光,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这种设计可以进一步提升抛光效果。并且本实施例中,在特定的时刻,其中一个抛光轮行星架502上的抛光盘60,刚好处于另一个抛光轮行星架502的两个抛光盘60连线的中心线上,这种设计既能够避免抛光盘60相互干涉的问题,还缩小了整体结构的体积。
上述的实施例中,所述外行星抛光机构还包括升降组件,该升降组件包括带锁气缸5061、导向柱5062以及导向套;所述的主电机501固定安装在电机安装板5063上,电机安装板5063固定在齿轮轴安装板上,齿轮轴安装板固定在抛光轴安装板5064上。上述的行星动力传输组件505即位于抛光轴安装板5064和抛光轴安装板5064下方的行星轴外罩5058内部。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套固定安装在抛光轴安装板5064的两端,且导向套滑动安装在所述的导向柱5062上;所述带锁气缸5061的气缸杆与抛光轴安装板5064相连接,驱动抛光轴安装板5064在导向柱5062上滑动。另外,所述的抛光轮行星架502上安装有轴承5065,且轴承5065内设置有行星抛光轴5066,所述的行星轴直齿504固定在行星抛光轴5066的顶端,抛光盘60固定在行星抛光轴5066的底端。
对于本实施例中抛光盘60的具体结构,如图6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具体实施例,抛光盘60包括抛光轮601、抛光盘本体602以及多个抛光盘波峰压条603;抛光轮601呈圆台状,其底部与抛光盘本体602相连接,本实施例中,抛光轮601和抛光盘本体602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螺孔6011,通过螺钉实现抛光轮601和抛光盘本体602的相互固定。抛光轮601用于同提供抛光动力的设备相连接,带动抛光轮601旋转,实现玻璃工件抛光的动作。
进一步的,抛光盘本体602呈圆盘状,具有相对的两侧,抛光轮601固定在抛光盘本体602的一侧,抛光盘本体602的另一侧为抛光加工面,且抛光加工面上分布着多个抛光盘波峰压条603;如图8所示,每两个抛光盘波峰压条603为一组,抛光加工面上总共分布着六组,共12个抛光盘波峰压条603,每个抛光盘波峰压条603大致沿抛光加工面的直径方向分布。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抛光盘波峰压条603呈圆柱状。
结合图9所示,所述的抛光盘本体602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压缩弹簧604的孔洞,压缩弹簧604的底端压在抛光盘波峰压条603上;抛光盘波峰压条603与抛光盘本体60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对抛光盘波峰压条603进行限位的圆柱销60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抛光盘本体602和抛光盘波峰压条603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纳圆柱销605的限位孔,抛光盘波峰压条603上的限位孔为盲孔,抛光盘本体602上的限位孔可以是通孔。通过这种结构,抛光盘波峰压条603可以在抛光盘本体602的轴向上移动,由于压缩弹簧604的存在,抛光盘波峰压条603与抛光盘本体602之间实现了弹性连接。
另外,所述的抛光盘本体602上还套有呈圆环状的毛毯压条606,在本实用新型的抛光头使用过程中,抛光盘本体602的抛光加工面上套有毛毯,通过毛毯压条606将毛毯的四周压紧。本实施例中,所述抛光盘本体602的另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直径大于抛光盘本体602的凸出部6021,所述的抛光加工面即位于凸出部6021的表面上,所述毛毯的四周被压紧在凸出部6021与毛毯压条606之间。
结合上述的结构,我们对本实用新型的抛光盘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表述,首先在抛光盘本体602的凸出部6021套上毛毯,毛毯的四周被夹紧在毛毯压条606与凸出部6021之间,毛毯将整个抛光加工面进行包裹,毛毯同时对抛光盘波峰压条603起到了限位作用,防止其从抛光盘本体602上脱落。在进行工件抛光时,毛毯与工件的表面相接触,由于抛光盘波峰压条603的存在,且抛光盘波峰压条603与抛光盘本体602之间的弹性连接,抛光盘波峰压条603通过毛毯传递到工件表面的作用力为弹性力,此种弹性力针对不同位置的抛光力度是不同的,抛光盘波峰压条603针对玻璃工件的水平不一的情况自动调节,实现波动抛光;从而提升了抛光效率和抛光效果。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组件、行星动力传输组件、抛光轮行星架以及多个抛光盘;
所述的行星动力传输组件设置于动力组件与抛光轮行星架之间,行星动力传输组件用于将动力组件的动力传输至抛光轮行星架上,带动抛光轮行星架绕着其中心旋转;
所述的多个抛光盘均转动安装在抛光轮行星架上,抛光轮行星架的上方设置有与之同心的自转外齿圈,每个抛光盘上均设置有与自转外齿圈相啮合的行星轴直齿,用于在抛光轮行星转动时驱动抛光盘自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组件包括主电机,该主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电机直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星动力传输组件包括第二大齿轮、带轴直齿以及第一大齿轮;
所述的第二大齿轮与电机直齿外啮合,第二大齿轮与带轴直齿固定在同一转轴上,第一大齿轮与所述的带轴直齿外啮合;
所述抛光轮行星架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太阳轴,且第一太阳轴固定在第一大齿轮的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星动力传输组件还包括过渡齿轮和第三大齿轮,且过渡齿轮与所述的带轴直齿外啮合,第三大齿轮与过渡齿轮外啮合;
另一抛光轮行星架的中心设置有第二太阳轴,且第二太阳轴固定在第三大齿轮的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行星抛光机构还包括升降组件,该升降组件包括带锁气缸、导向柱以及导向套;
所述的主电机固定安装在电机安装板上,且电机安装板固定设置于抛光轴安装板上;
所述的导向套固定安装在抛光轴安装板的两端,且导向套滑动安装在所述的导向柱上;所述带锁气缸的气缸杆与抛光轴安装板相连接,驱动抛光轴安装板在导向柱上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抛光轮行星架上安装有轴承,且轴承内设置有行星抛光轴,所述的行星轴直齿固定在行星抛光轴的顶端,抛光盘固定在行星抛光轴的底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抛光盘包括抛光轮、抛光盘本体以及多个抛光盘波峰压条;
所述的抛光盘本体呈圆盘状,抛光轮固定在抛光盘本体的一侧,抛光盘本体的另一侧为抛光加工面,且抛光加工面上分布着多个抛光盘波峰压条;
所述的抛光盘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压缩弹簧的孔洞,压缩弹簧的底端压在抛光盘波峰压条上;抛光盘波峰压条与抛光盘本体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对抛光盘波峰压条进行限位的圆柱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抛光盘本体上还套有呈圆环状的毛毯压条,抛光盘本体的抛光加工面上套有毛毯,通过毛毯压条将毛毯的四周压紧;
所述抛光盘本体的另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直径大于抛光盘本体的凸出部,所述的抛光加工面即位于凸出部的表面上,所述毛毯的四周被压紧在凸出部与毛毯压条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抛光盘波峰压条呈圆柱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抛光盘本体和抛光盘波峰压条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纳圆柱销的限位孔。
CN202222535415.1U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 Active CN218556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5415.1U CN218556637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5415.1U CN218556637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56637U true CN218556637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13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35415.1U Active CN218556637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56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16444A (zh) 具有摆线齿形的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外齿轮及其加工方法
CN218556637U (zh) 一种外行星抛光机构
CN210081378U (zh) 一种机械传动式偏心打磨设备
CN115502866A (zh) 一种新型高效抛光机
CN219380358U (zh) 一种防飞盘游星轮载料装置及抛光设备
CN110509070A (zh) 行星架偏心加工工装及其加工工艺
CN218452874U (zh) 一种新型高效抛光机
CN214778683U (zh) 一种金属安全带卡扣生产用模块装置
CN115338778A (zh) 一种具有双向旋转功能的机构和双向打磨机
CN211220033U (zh) 一种超薄手机玻璃盖板抛光设备
CN218461714U (zh) 一种抛光智能加工线
CN211648782U (zh) 一种高耐用度的单波线减速轴承
CN217019893U (zh) 一种使用双面抛光机实现单面抛光的抛光装置
CN216417738U (zh) 一种按摩仪
CN214946137U (zh) 滚筒电机输出装置
CN220551461U (zh) 一种减速机安装板连接结构
JP2001179600A (ja) ドレッサ
CN211675223U (zh) 一种按摩器的按摩头
CN218285052U (zh) 一种配合式差速器十字轴加工装置
CN216802788U (zh) 一种用于机械制造的双驱动打磨装置
US20240001523A1 (en) Torque output tool
CN216991292U (zh) 一种齿轮打磨装置
CN219709472U (zh) 菌液涂布机
CN115958485A (zh) 一种抛光智能加工线
CN218461910U (zh) 一种自适应抛光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8

Address after: 516200 First Floor, No. 133 Xihu Road, Xihu Village, Qiuchang Street, Huiyang District,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izhou Jingrui Zhixiang Machine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37000 No. a3-500, industrial park, Xiangdong District, Pingxi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Ruimei Machinery Equi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