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50511U - 散热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50511U CN218550511U CN202222582193.9U CN202222582193U CN218550511U CN 218550511 U CN218550511 U CN 218550511U CN 202222582193 U CN202222582193 U CN 202222582193U CN 218550511 U CN218550511 U CN 2185505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spoiler
- heat
- heat sink
- vorte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器和具有其的车辆,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和扰流件,散热器主体内形成有散热腔室,散热器主体包括:散热板和多个散热柱,且多个散热柱位于散热腔室内;扰流件设置于散热腔室内,扰流件包括:多个扰流结构,多个扰流结构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散热柱之间,以与散热腔室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相垂直,扰流结构的顶部与散热板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这样,通过在散热腔室内设有扰流件,扰流件与散热板之间构造出间隙,散热流体在经过扰流件与散热板之间的间隙时,能够产生湍流以带走热量,从而提升散热器的使用性能。同时,散热腔室内所设有扰流结构,会提升散热腔室内进行流通的散热流体的流速,以让散热器具有更高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车辆内通常设有多个功能结构进行运算以满足车辆使用需求。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对应功能结构设有散热器以对功能结构进行散热以提升功能结构的使用性能,但是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仍不足以满足功能结构的使用,因此提供一种具有更高的散热性能的散热器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具有较高的散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内设有如上所示散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和扰流件,所述散热器主体内形成有散热腔室,所述散热器主体包括:散热板和多个散热结构,多个所述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散热板上,且多个所述散热结构位于所述散热腔室内;所述扰流件设置于所述散热腔室内,所述扰流件包括:多个扰流结构,多个所述扰流结构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结构之间,所述扰流结构竖向设置,以与所述散热腔室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相垂直,所述扰流结构的顶部与所述散热板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器,通过在散热腔室内设有扰流件,扰流件与散热板之间构造出间隙,散热流体在经过扰流件与散热板之间的间隙时,能够产生湍流以带走热量,从而提升散热器的使用性能。同时,散热腔室内所设有扰流结构,会提升散热腔室内进行流通的散热流体的流速,以让散热器具有更高的使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结构为散热柱和散热翅片中的任意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件还包括:底板,多个所述扰流结构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在所述底板上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结构构造为圆柱状;或所述扰流结构包括:圆柱段和圆锥段,所述圆柱段连接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圆锥段之间,所述圆锥段在远离所述圆柱段的方向上横截面积递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扰流头,所述扰流头设置于所述扰流结构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头为实心圆形、空心圆形、矩形或平行四边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头为弧形,所述弧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扰流结构的端部上;或所述弧形的中部连接于所述扰流结构的端部上且两端朝向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或所述扰流头为两个,两个所述扰流头在扰流结构端部的相对两侧,所述弧形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扰流结构端部的一侧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头包括多个顺次弯折的弯折段,位于一端的所述弯折段与所述扰流结构的端部相连接,所述弯折段均为直线段且弯折成7字形或Z字形;或所述弯折段均为弧形段且所述扰流头整体构造为S形;或多个所述弯折段包括:第一直线段、弧形段和第二直线段,所述弧形段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段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直线段的一端,所述第一直线段和所述第二直线段在邻近所述扰流结构的方向上彼此靠近,所述第一直线段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直线段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扰流结构的端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头为多个,多个所述扰流头在所述扰流结构上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功率器件和如上所示的散热器,所述散热板与所述功率器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让散热器对应功率器件设置,以让散热器能够提供更高的散热性能以对功率器件进行散热,从而让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使用性能,以提升车辆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扰流件10,
底板100,
扰流结构200,圆柱段210,圆锥段220,
扰流头300,弯折段310,第一直线段311,弧形段312,第二直线段313,
散热器20,散热器主体21,腔室22,散热结构23,散热板24,功率器件25,间隙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2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器20,包括:散热器主体21和扰流件10。
具体来说,散热器主体21内形成有散热腔室22,散热器主体21包括:散热板24和多个散热结构23,多个散热结构23设置于散热板24上,且多个散热结构23位于散热腔室22内;扰流件10设置于散热腔室22内,扰流件10包括:多个扰流结构200,多个扰流结构200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散热结构23之间,扰流结构200竖向设置,以与散热腔室22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相垂直,扰流结构200的顶部与散热板24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
可以理解的是,在散热器20的使用过程中,在散热器主体21内构建有散热腔室22,散热腔室22内适于进行散热流体的流通,散热流体在流通过程中会将作用到散热器主体21上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并让热量随着散热流体的流通而带出散热器20,从而构成散热器20的使用性能。同时,在散热器20的散热板24上设有散热结构23,散热结构23适于增加热交换面积,以提升散热器20的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散热腔室22内构建有扰流结构200,扰流结构200会增加散热流体的流速,从而让热量能够更快的散热器20内带出,以让散热器20的散热性能得以提升。
具体来说,扰流结构200可以为多个扰流结构200,以使散热腔室22内的散热流体流速更快,以让热量能够更快的带出散热器20,从而让散热器20具有更高的散热性能,而在扰流结构200和散热板24之间留有间隙26,由于将间隙26构建扰流结构200的顶部和散热板24的底部之间,此处的散热板24具有较高热量,将间隙26构建在扰流结构200的顶部和散热板24的底部之间,在散热流体经过扰流结构200时会产生湍流,湍流能够更为有效的带走热量,以提升散热器20的散热效果。
热量从功率器件25传递到散热板24上,在散热板24上传递到散热结构23再往下传递,其实真正最热的地方是散热板24的下表面,尤其是下表面的没有圆柱散热结构23的地方,散热板24上的面积再加上散热结构23,散热板24底下原来层流占比比较多,使用扰流件10,水流过去以后就会变成湍流,从那个地方湍流的比例可以看出来,改善散热的效果主要产生在那个地方(散热板24下表面的没有圆柱散热结构23的地方),而不在于散热结构23本身,因为散热结构23自己就具有扰流效果,扰流件10产生8%-10%效果,主要是散热板24没有散热结构23的地方产生了扰动(当功率器件25在正上方,在两个散热结构23之间就是比较热的地方),扰流件10将一部分流体推到那边,使得截面积变小,局部速度增大。
由于湍流比例的增加,显示出平均速度有所降低,正是由于比例增加,从而产生更好的散热效果。
在散热结构23中间增加扰流件10,也就是说,两个散热结构23之间加入扰流结构200,这样会使得散热结构23之间的空间得到了挤压,流体运动到这个地方就会被强制扰流,流速会突然增加,流体与散热结构23接触传热更加剧烈,达到强化换热的目的。所以,加入扰流件10后,扰流件10能强化接近出水口的换热,使得功率器件25温度分布不均匀得到很好的改善,这样就会使得模块载流能力增强,可以实现更高的功率密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器20,通过在散热腔室22内设有扰流结构200,扰流结构200与散热板24之间构造出间隙26,散热流体在经过扰流结构200与散热板24之间的间隙26时,能够产生湍流以带走热量,从而提升散热器20的使用性能。同时,散热腔室22内所设有扰流结构200,会提升散热腔室22内进行流通的散热流体的流速,以让散热器20具有更高的使用性能。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散热结构23为散热柱和散热翅片中的任意一个。需要说明的是,散热结构23可以为散热柱或者散热翅片,其可以根据散热器20的结构进行调整,以让散热结构23的设置可以贴合散热器20的使用情况,以提升散热器20的适用性,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间隙26为d,d满足关系式:0.2mm≤d≤5mm。需要说明的是,间隙26的宽度不宜过大或者过小,如若间隙26过小,则让间隙26内所流通的散热流体流量较小,散热流体在经过间隙26时无法产生较为有效的湍流以带走热量,从而让散热器20的散热性能提升不明显,而如若间隙26过大,则让间隙26内所流通的散热流体流速较慢,散热流体在经过间隙26时无法产生能够有效提升散热性能的湍流。因此,将间隙26设置在0.2mm至5mm之间,能够保证散热流体能够较好的经过间隙26进行流通,且经过间隙26进行流通时能够较为可靠的湍流以提升散热器20的散热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扰流件10还包括:底板100,多个扰流结构200设置于底板100上且在底板100上间隔设置。具体来说,多个扰流结构200设置于底板100上且在底板100上间隔设置,扰流结构200用于扰乱散热器20内的散热流体。散热流体包括散热液体和散热气体。
可以理解的是,扰流件10适于构建在散热器20的散热腔室22内,扰流件10包括底板100和扰流结构200,底板100适于与散热腔室22相对设置,以让散热流体能够在散热腔室22内进行流通,而扰流结构200适于对应设置在散热腔室22内,以对散热器20的散热腔室22内进行散热流体进行扰乱,让散热流体的流速得到提升,从而能够让散热流体所能带走的热量数量得到提升,从而提升散热器20的散热性能。
这样,通过在底板100上设有扰流结构200,让扰流结构200构建在散热腔室22内,以让扰流结构200能够对散热流体进行扰乱,从而让散热腔室22内的散热流体的流速得到提升,以提升散热器20的散热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扰流结构200构造为圆柱状;或扰流结构200包括:圆柱段210和圆锥段220,圆柱段210连接于底板100和圆锥段220之间,圆锥段220在远离圆柱段210的方向上横截面积递减。
可以理解的是,将扰流结构200构造成圆柱状,能够便于扰流结构200的生产构建,让扰流结构200在底板100上的构建更为可靠,从而让扰流结构200对于散热流体的扰流增速效果得到提升。
而采用圆柱段210和圆锥段220构成扰流结构200,让圆锥段220能够构建在圆柱段210的自由端,由于圆锥段220在远离圆柱段210的方向上横截面积递减,让圆锥段220能够提供一定的导向性能,以便于扰流件10在散热器20上的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24所示,扰流件10还包括:扰流头300,扰流头300设置于扰流结构200上。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扰流结构200上设有扰流头300,能够提升扰流结构200的扰流效果,从而让散热器20的散热性能得到提升。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9.图10和图21所示,扰流头300为实心圆形、空心圆形、矩形或平行四边形。可以理解的是,扰流头300可以构造成上述的形状,也可以构造成其他非对称图形,以让扰流头300能够占用散热腔室22内的空间,以让扰流件10对散热流体的扰流效果得到提升,以提升散热器20的散热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扰流头300为弧形,弧形的一端连接于扰流结构200的端部上;或弧形的中部连接于扰流结构200的端部上且两端朝向远离底板100的方向延伸;或扰流头300为两个,两个扰流头300在扰流结构200端部的相对两侧,弧形的两端均连接于扰流结构200端部的一侧上。
可以理解的是,将扰流头300构建为弧形,相较于实心扰流头300来说,生产材料得到缩减,从而降低扰流件10的生产成本。而采用弧形的方式构造扰流头300,能够让扰流头300对于散热腔室22内进行流通的散热流体的扰流效果得到提升。此外,扰流头300可以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设置两个扰流头300在扰流结构200上,能够提升扰流结构200对于散热腔室22内流通的散热流体的扰流效果,从而让散热器20的散热效果得到进一步地提升。同时,根据散热器20的散热腔室22的结构不同,可以将弧形扰流头300可以连接于扰流结构200端部的一侧上,或者相对两侧,以提升扰流件10对于散热流体的扰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图16、图17和图19所示,扰流头300包括多个顺次弯折的弯折段310,位于一端的弯折段310与扰流结构200的端部相连接,弯折段310均为直线段且弯折成7字形或Z字形;或弯折段310均为弧形段312且扰流头300整体构造为S形;或多个弯折段310包括:第一直线段311、弧形段312和第二直线段313,弧形段312连接于第一直线段311的一端和第二直线段313的一端,第一直线段311和第二直线段313在邻近扰流结构200的方向上彼此靠近,第一直线段311的另一端和第二直线段313的另一端连接于扰流结构200的端部上。可以理解的是,扰流头300还可以构造成具有多个弯折段310的形式,多个弯折段310能够让扰流头300具有更大的体积,从而让扰流头300的扰流效果得到提升。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扰流头300的生产构建,可以将多个直线段的弯折段310构造成7字形或Z字形,或者将多个弧形段312的弯折段310构造成为S形,以让扰流头300的构建过程更为简单,扰流头300的结构更为可靠。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直线段和弧形段312连接设置的形式,从而让扰流头300具有更高的适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图22、图23和图24所示,扰流头300为多个,多个扰流头300在扰流结构200上间隔设置。这样,将扰流结构200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扰流头300,以让扰流件10的扰流效果得到提升,从而让散热器20的散热效果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多个扰流结构200在底板100上以多排多列的方式间隔设置,相邻两列的扰流结构200相对设置或相错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底板100上设有多个扰流结构200,多个扰流结构200可以设置成间隔设置的形式,间隔设置的多个扰流结构200可以根据散热器20的散热需求进行设置,从而让散热器20具有更高的散热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功率器件25和如上所示的散热器20,散热板24与功率器件25固定连接。由此,通过让散热器20对应功率器件25设置,以让散热器20能够提供更高的散热性能以对功率器件25进行散热,从而让功率器件25具有更高的使用性能,以提升车辆的使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器主体(21),所述散热器主体(21)内形成有散热腔室(22),所述散热器主体(21)包括:散热板(24)和多个散热结构(23),多个所述散热结构(23)设置于所述散热板(24)上,且多个所述散热结构(23)位于所述散热腔室(22)内;
扰流件(10),所述扰流件(10)设置于所述散热腔室(22)内,所述扰流件(10)包括:多个扰流结构(200),多个所述扰流结构(200)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结构(23)之间,所述扰流结构(200)竖向设置,以与所述散热腔室(22)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相垂直,所述扰流结构(200)的顶部与所述散热板(24)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23)为散热柱和散热翅片中的任意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10)还包括:底板(100),多个所述扰流结构(200)设置于所述底板(100)上且在所述底板(100)上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结构(200)构造为圆柱状;或
所述扰流结构(200)包括:圆柱段(210)和圆锥段(220),所述圆柱段(210)连接于所述底板(100)和所述圆锥段(220)之间,所述圆锥段(220)在远离所述圆柱段(210)的方向上横截面积递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扰流头(300),所述扰流头(300)设置于所述扰流结构(20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头(300)为实心圆形、空心圆形、矩形或平行四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头(300)为弧形,所述弧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扰流结构(200)的端部上;或
所述弧形的中部连接于所述扰流结构(200)的端部上且两端朝向远离所述底板(100)的方向延伸;或
所述扰流头(300)为两个,两个所述扰流头(300)在扰流结构(200)端部的相对两侧,所述弧形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扰流结构(200)端部的一侧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头(300)包括多个顺次弯折的弯折段(310),位于一端的所述弯折段(310)与所述扰流结构(200)的端部相连接,所述弯折段(310)均为直线段且弯折成7字形或Z字形;或
所述弯折段(310)均为弧形段(312)且所述扰流头(300)整体构造为S形;或
多个所述弯折段(310)包括:第一直线段(311)、弧形段(312)和第二直线段(313),所述弧形段(312)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段(31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直线段(313)的一端,所述第一直线段(311)和所述第二直线段(313)在邻近所述扰流结构(200)的方向上彼此靠近,所述第一直线段(31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直线段(31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扰流结构(200)的端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头(300)为多个,多个所述扰流头(300)在所述扰流结构(200)上间隔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功率器件(25);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20),所述散热板(24)与所述功率器件(25)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82193.9U CN218550511U (zh) | 2022-09-28 | 2022-09-28 | 散热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82193.9U CN218550511U (zh) | 2022-09-28 | 2022-09-28 | 散热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50511U true CN218550511U (zh) | 2023-02-28 |
Family
ID=85274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582193.9U Active CN218550511U (zh) | 2022-09-28 | 2022-09-28 | 散热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50511U (zh) |
-
2022
- 2022-09-28 CN CN202222582193.9U patent/CN21855051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06021B (zh) | 冷板及用于雷达的散热装置 | |
CN111415915B (zh) | 一种微通道散热器散热结构 | |
CN106208496A (zh) | 一种液冷电机壳体 | |
CN215683061U (zh) | 一种使用阵列散热翅片的强化散热装置 | |
CN211982360U (zh) | 一种带扰流装置的微通道热沉 | |
CN218550511U (zh) | 散热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6060428U (zh) | 一种液冷电机壳体 | |
CN115379744A (zh) | 散热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9873692U (zh) | 液冷板及包括该液冷板的电池模组 | |
CN109548381B (zh) | 一种放射状肋片表面有凸起的散热器 | |
CN114649284B (zh) | 一种肋排仿生结构微通道散热器 | |
CN217444376U (zh) | 一种散热底板、功率模块、电子设备以及车辆 | |
CN116294703A (zh) | 一种翅片管式换热器 | |
CN215447562U (zh) | 散热翅片、散热器以及车辆 | |
CN214316082U (zh) | 一种适用于液冷的散热器 | |
CN112331952B (zh) | 一种电池液冷板结构 | |
CN212778797U (zh) | 一种蜂窝结构散热器 | |
CN207741055U (zh) | 一种紊流散热装置 | |
CN218417086U (zh) | 一种散热器 | |
CN206559806U (zh) | 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散热装置 | |
CN112460856A (zh) | 冷凝器 | |
CN221861645U (zh) | 一种微通道散热器 | |
CN214111507U (zh) | 3d打印机及其喷头散热结构 | |
CN221228087U (zh) | 一种散热片结构 | |
CN211120820U (zh) | 一种散热器用波纹翅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